浙江日报三论当前经济工作(共5则)

时间:2019-05-12 12: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日报三论当前经济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日报三论当前经济工作》。

第一篇:浙江日报三论当前经济工作

爱护企业 服务企业

——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经过全省上下的艰苦努力,自3月份以来浙江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但是,审视当前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环境,特别是我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企业效益、出口增幅下滑较大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把更多心思花在企业身上,才能确保经济回升势头,完成年初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经济增长,具体而微观地表现在企业的流水线上和货柜车里。多年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活,则经济活;企业旺,则经济旺。分析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促增长、抓转型的难点表现在企业身上,突破口同样要在企业身上找。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让企业有信心、有钱赚,有发展的可能。生产经营,是企业自己的事,但在服务、推动、指导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各级各部门还有许多文章可做、还有不少功夫要下。对企业关心够不够、服务好不好、发展环境改善有没有到位,是我们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所在。

工业是我省经济的主体,也是实体经济的核心。针对工业企业利润减少较大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做好“加减法”,促进工业提速增效。所谓“加法”,就是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为促进工业持续回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大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政企联手做好搭平台、建网络、抓订单、参展会等工作,不断扩大浙江产品的市场份额。所谓“减法”,就是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好国家和省结构性减税等税费减免政策,延长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开展清费减负专项治理,同时帮助企业增收节支,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支持企业多元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外贸出口的政策支持,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用好外贸发展资金,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等问题。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加强商务、海关、检验检疫、金融、外汇管理的密切配合,加快“大通关”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

不管经济环境多复杂,市场前景多难预料,总有企业手握资金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的项目寻找落户之地。在这个时候,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狠抓有效投资,加快项目落地,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去年以来海洽会、浙商大会、央企对接会、民营经济大会上的签约项目真正落地开工。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国批项目”要做好基础、加强联络、争取尽快获批,“省批项目”要简化手续、缩短流程、加紧落地。同时,要抓住国家上半年将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的机遇,抓紧梳理一批重大项目,加大争取和推进力度,力求有更多民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关心企业、服务企业,不仅要盯住眼前,还要围绕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浙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贡献。要把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与推进“四大建设”结合起来,以大平台建设为基本载体,引导企业实施一批大项目为切入点,加快形成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大产业。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服务业,落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培育工程”和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双千工程”,促进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支持省内科研机构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共建高层次创新载体,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既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又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为好产业好企业好项目腾出资源环境容量。

壮大实业 决不放松

——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浙江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靠实业富民、靠实业强省、靠实业走在前列的历史。当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是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今年1至2月份,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出现较大滑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省内许多企业偏离了主业和实体经济方向。这样的局面令人警醒,亟需扭转,否则,浙江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就会减弱。全省上下特别是企业界一定要认清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实服务业”的决策部署,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放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奠定扎实基础。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直面难点,突出重点,与广大企业共甘苦、同患难,千方百计解决有效投资难、拓展市场难、技术创新难和要素供给难等问题。

抓有效投资,就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对全省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建设。要围绕“四大建设”,以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大平台加快构筑、大产业加快形成、大企业加快发展。同时围绕改善民生、文化发展和城乡统筹,抓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来。

抓市场拓展,就要国际国内并举。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各类境内外展会参展工作,不断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促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口为我所需,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不断提高浙江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抓技术创新,就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要着力集聚和建设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专利申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抓要素保障,就要优化资源配置。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能源保障和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实体经济发

展的金融支持。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资源要素向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符合节能减排方向企业倾斜的配置机制,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发展实体经济,靠的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整合产业,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宽准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发展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优势。

引金融水 浇实业田

——三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有人说,浙江经济是“一有雨露就发芽”。浙江有的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沃土,但这片沃土需要金融之水充分灌溉,才能长出茁壮的庄稼来。

一个时期以来,浙江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十分突出,以致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必须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建管道、拓渠道,引金融之水,浇实业之田。

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12项主要任务,为浙江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有效破解“两多两难”问题,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大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科学发展。

在推进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必须牢固树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严密防范金融风险。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存贷挂钩、搭售理财产品等企业反响强烈的问题,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保障实施几大国家战略决策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在重视和坚持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制度建设和环境营造等方面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在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要切实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把防范风险始终贯穿于金融创新全过程,积极稳妥化解风险隐患,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是温州一市之事,而是全省之事。我们要以试验区建设为有利契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着力增强金融保障服务能力、金融产业竞争力、金融抗风险能力,积极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努力建设金融强省,让充裕的民间资金有效转化为投资资本,真正把浙江的民营企业、民间资金和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的“三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民间财富管理的鲜明特色,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错位发展,形成立足浙江、依托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区域金融中心。(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我省金融业主导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强化,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总部机构的数量和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做好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和行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我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目 录

◇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总体平稳 稳中求进

◇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客观辩证 认清趋势

◇三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稳中有为 奋发有为

人民日报评论员:总体平稳 稳中求进

—— 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7月31日04:11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经济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持续改善、改革深入推进——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求进,开局良好。

总体平稳,稳是根基。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平稳,关键考察其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合理区间的“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是防通胀。看经济增速,上半年GDP增长7.6%。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7.6%的增速位居前列。看物价涨幅,CPI涨幅2.4%,低于3.5%的控制目标,通胀压力较小,物价基本稳定。看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为近年来新高,失业率与去年持平,低于控制目标。这表明中国经济列车正稳健地行驶在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稳中求进,进是方向。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中,转型升级势头凸显,这是“进”的最大亮点。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加快,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增幅加大、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更加均衡。更难得的是,全社会对“转型”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共识大大增强。这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宝贵精神动力。

好势头来之不易。上半年,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判断,沉着应对,正确决策,保持了宏观政策的稳定,没有出台大的刺激措施,来之不易;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了经济发展在合理的区间平稳运行、稳中求进,来之不易。事实充分说明,中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及时、有效的。在肯定良好开局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风险和困难。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复苏艰难曲折,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正处于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错综复杂的因素在增加。内需不振、产能过剩、财政增收减慢、地方债务偏高,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更多难题。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能否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定目标,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要树立底线思维,又要坚定发展信心。

树立底线思维,就是要把风险和困难想得充分一点。要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坚定发展信心,就是在正视风险的同时看到光明的前景。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巨大、潜力巨大。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做好经济工作任务重大。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客观辩证 认清趋势

——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01日04:11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尤其可喜的是,“进”的一面步伐加快,亮点增多,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是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起伏的经济指标,也存在一些担忧的声音。因此,客观辩证地看待各项经济指标的起落调整,认清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困难不少。国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外需不振、出口增速下滑;国内经济处在转型关键期,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内需不足、财政增收减缓、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客观辩证,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局,看长远,看趋势,看变化。肯定成绩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问题;正视困难的同时,决不能丧失信心。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但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长7.6%,不仅高于7.5%的年初预期目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也位居前列。更为关键的是,增速背后的“含金量”在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创近年新高、物价涨幅低于预期目标,结构调整更是迈出了可喜步伐,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

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可以转化为巨大动力。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能的逐步释放,旅游、教育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成长,人力资本条件的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都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单纯靠增投资、扩产能、拼资源的老路已经走不下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的有利时机,下力气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这一思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接受,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明显增强。

趋势明,预期稳,信心增。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有为,创新求进,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

人民日报评论员:稳中有为 奋发有为

——三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8月02日04:40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但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需要我们稳中有为,奋发有为,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稳中有为,是顺势而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有新的进展,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基础条件。我们要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处理好“稳”与“为”的关系,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以“为”固“稳”,创新求进。稳中有为,也是主动作为。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题和风险,下半年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只有迎难而上,积极有为,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才能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稳中有为,就要抓住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稳中提质,稳中求好。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这正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良机。没有积极的调整、主动的升级,发展难以稳住,也不可持续。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调结构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既立足当下,保持经济合理增速,又着眼长远,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与效益,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的“稳”。

稳中有为,就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必须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条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注入新的内生动力。政府要“放”得更到位,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对结构调整的倒逼作用,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要交给市场和企业,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全社会活力的“加法”;要“管”得更有效,主动做好该做的事,在营造公平开放便利的市场环境上多下功夫,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上多用气力,打好一系列“改革牌”,不当被动的“守夜人”。

状态决定作为。能否稳中有为,取决于各地区各部门能否奋发进取,真抓实干。良好饱满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精神状态好,就能心无旁骛,攻坚克难,大有作为;精神状态差,难免犹疑顾盼,只稳不进,坐失机遇。要增强忧患意识,奋发有为,稳中有进,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不为眼前和局部利益所囿,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创新求进。要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把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精神财富不断转化为发展的正能量,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稳中有为,奋发有为,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场硬仗,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人民日报》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13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稳步发展,就是得益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明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遇到阵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领域风险显露。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稳中求进,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势头。虽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抓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创造发展新成果。

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速度稳住了,才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赢得空间。这就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让“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但要防止增速过快回落导致“栽跟头”。

稳中求进,贵在有进。“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新常态下,需求、供给、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发生趋势性变化,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期。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增长点,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稳中求进,关键是把握好“稳”和“进”的平衡。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面对新常态,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处理好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的关系并不容易,要求我们在保持定力中有效作为,始终不渝推改革,脚踏实地调结构,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既把速度稳住,保持中高速增长,又大力推动转型升级,跃向中高端水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勇于改革创新,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在新常态下迈上新台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14日

01 版)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反之,如果被动应对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有阵痛,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各类风险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平常心,不必大惊小怪,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虽然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发展机会依然很多,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提升,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发展阶段的转变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看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要依靠促改革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加快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在速度下台阶的同时,力争质量上台阶,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创造新亮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15日

01 版)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重义。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特点,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这些新变化,要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发展不是盲目的,中国经济不仅要保持稳定的增长、继续做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体现为以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走多远,决定着经济发展能否成功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还是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会缺少保障,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还有可能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关键是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中赢得更好质量和效益。

新常态,新任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非易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

第四篇:浙江日报评论员-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浙江日报评论员: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

——一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1日 10:59 | 来源:浙江日报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举报/纠错 ]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一个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础,也是职责所在。各级党委要强化主体责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无从谈起。

我省较早探索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各级党组织都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抓、书记抓、各有关部门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但当我们扪心自问: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是不是都做到聚精会神抓党建,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是不是都是从严治党的书记,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是不是都履行分管领域从严治党的责任„„一些地方和部门恐怕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如今,越是面对改革过程中的暗礁、激流,就越需要我们党坚强有力的领导。试想,如果我们党的力量衰弱、式微,再好的部署也无法落实,再美的愿景也不能实现,又何谈政绩?如果我们党散了、垮了,其他政绩都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又有何意义?

总书记强调,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实现最大政绩,关键在“一把手”。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第一责任,每名班子成员要深刻认识到“党内职务不是政治荣誉,而是政治责任”,齐心协力抓党建。

实现最大政绩,要坚持“两手抓”。坚持把党建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部署、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

实现最大政绩,应重视“考党建”。在考核体系中,加大党建工作内容的权重,述职要述党建,群众评议要评党建,选拔任用干部要看抓党建的情况。

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抽象、认真而不敷衍,我们要落实各级党委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让党的肌体永葆健康。浙江日报评论员:整改还须钉钉子

——二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2日 10:08 | 来源:浙江日报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举报/纠错 ] 整改落实,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由“入心”到“践行”的关键一步,直接关系活动成效和民心向背。现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到了节骨眼上,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从根本上解决“改回来又退回去”的怪圈。

回眸浙江省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各地各部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开刀,从百姓最关切、最期盼的事情改起,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较好成效。然正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我们唯有倍加珍惜,不断进取,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活动成果。否则,稍有放松,就可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因此,整改落实切忌一阵风,要持续发力。

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必须以立说立行、真改实干的劲头,一鼓作气、一抓到底。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当前,各地整改落实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整改落实情况较好,有的整改落实没有完全 到位,有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我们要对症下药,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事项要坚持抓巩固、抓提高,对正在落实的整改事项要紧盯不放、乘胜追击。

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必须有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信念。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改落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必须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固化下来,融入各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使活动成效持续发力。对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要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

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从源头上强化督促整改。众所周知,“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没有扎实的制度执行就难以根治。反对“四风”、正风肃纪,必须以制度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一盯到底、一督到底,绝不给不正之风以任何喘息机会,确保整改落实持续深入。

查找问题没有终点,整改落实也没有休止符。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路上,唯有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清风正气坚持下去,兑现好向群众作出的承诺。

扎紧扎密制度笼子 三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13日 05:22:1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评论员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从严治党,同样需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制度治党”这一崭新而重大的命题。各级党委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将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使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必须坚持严的制度。近年来,在制度建设方面,我省各地积极探索,使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制度不在多,而是在于求精、求实。如果制度执行力不够,制度留“暗门”、开“天窗”,都会令制度的威慑力大打折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流于形式。制度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制度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整治歪风邪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弘扬优良作风,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培育符合时代特点与现实需要的新作风。

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他在这次总结大会上特别提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实现制度治党,要立足“有好制度可依”,有的放矢、务实管用,切实提高建章立制的水平。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着眼于制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做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形成整体功能。同时,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增强对制度的认同感。

实现制度治党,要坚持“执行制度必严”,定了制度、有了规章并不是万事大吉,制度一经形成,就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保证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从严治党,制度治党是关键。我们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制度治党”的重要思想,使制度得到普遍遵守,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没有人可以超越于制度之外,没有人敢去触碰“高压线”,进一步扎紧扎密制度笼子,从严治党永不懈怠。

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 四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14日 05:13:4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评论员

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过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密切相关。

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回顾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果要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会说,是那一场场真刀真枪、辣味满溢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然而,多年来,因为形式主义、好人主义、粉饰太平等不良风气的侵蚀,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利器被逐渐淡漠,甚至丢弃。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优良传统回来了,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回来了。党员干部们敞开心扉,重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对照检查“四步成像”,自我批评掏心见胆,相互批评辣味十足。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更懂得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规矩,明白了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

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从严治党,就要让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坚持整风精神,把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做法长效化规范化,经常性地大胆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坚持谈话谈心,定期开展党性体检,出汗排毒、鼓劲加油,用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继续巩固和扩大活动的成果。

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好队伍,坚持以上率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带头强化监督约束,带头执行各项纪律。上行下效,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关系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一把手”要带好头,班子成员要互相补台,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的氛围。

只有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才能使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重在从严管理干部 五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15日 05:16:2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评论员

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的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党委层层传导压力,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增强了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自觉性,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一些地方的干部管理,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有些干部就感到受不了,就喊“为官不易”。

对此,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从严管理干部,就要坚持从“思想建党”的理念出发,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性党风党纪及作风养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坚持把“三严三实”的要求贯穿到从严管理干部的全过程,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

从严管理干部,干部选拔任用是重点,必须严格把关,坚决防止带病提拔。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要旗帜鲜明地肯定表彰,大力选拔任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严惩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行为,坚决抵制“圈子文化”,坚决把那些党性不强、投机钻营、拉帮结派、言行不一的人挡在干部队伍之外,切实防止一些干部的“逆淘汰”现象。

严是爱,宽是害。从基层一步步走来,党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我们要将从严管理干部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关键性工作,贯穿到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平时发现问题苗头,该提醒的及时提醒,该批评的严厉批评,不要等干部出事了再放马后炮。多管教才能少抓人,多批评才能少处理人,这实际上也是对干部的爱护。在严管的同时,也要倍加关爱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任务繁重、工作辛苦,要多为他们纾压减负、加油鼓劲。

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 六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16日 05:20:3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评论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处在“两美”浙江建设第一线、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最前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

总的来看,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省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但也有群众担心,活动过后会不会又是老样子?而事实上,各地也仍有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维护一方稳定的实力,凝聚力、战斗力亟需提升。

实践证明,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绍兴市上虞区祝温村之所以能从一个曾经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薄弱村走到新农村建设的前沿,关键是有杭兰英这样一个好书记。最近,省委提出,在全省推选宣传一批杭兰英式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打造我省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先进群体,目的就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依托。各地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切实选好、管好、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来源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要在清理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的“三多”问题基础上,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良好导向,全面落实我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活动阵地经费、村干部报酬和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四项保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要见贤思齐,以杭兰英等一大批优秀村支书为榜样,以干事创业有思路、村务管理有规矩、服务群众有感情、带领队伍有办法、廉洁公道有口碑为努力方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甘于奉献。当前,要集中精力抓治水、抓拆违,把治水、拆违作为转变作风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形象。

夯实基层基础,还要进一步树立重视乡镇基层的导向,形成支持乡镇工作的合力。继续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充分激发乡镇干部的热情和活力,推动乡镇干部成为落实各项工作的“排头兵”和“先锋官”,在基层的沃土上建功立业。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基层党员、干部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只要我们坚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增强抓基层、打基础、强根基的意识,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必定能确保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

群众满意是根本标准—— 七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2014年10月19日 07:27:5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评论员

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在日前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各级干部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群众请教。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末梢神经”。随着一大批老大难问题的有效化解、信访积案的切实解决,广大党员干部越来越切身感受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从严治党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现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因此,教育实践活动虽已基本结束,但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各级党员干部走向基层、走近群众的脚步不能停,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不能松懈。

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关键是要进一步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以有效的制度来保障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全面落实任期内“三个走遍”要求,即:市委书记要走遍全市各乡镇(街道)、县委书记要走遍各行政村、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要走遍所有自然村和困难户。持续深入开展基层走亲连心,积极推动各级机关干部走出大院、走向基层、走进企业。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是我省的一大特色做法。要继续坚持和深化,乡镇(街道)干部每年都要对辖区农户至少走访一遍,做到急事难事见干部、政策宣传见干部、化解矛盾见干部、项目推进见干部、群众有事没事都能见到干部。要落实农村党员“联系不漏户、党群心贴心”,推广“红色细胞工程”做法,农村党员干部要普遍联系农户,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注重运用基层民主协商的办法办好群众的事,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更多地发动群众参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只有广大党员干部都做到沉下身子、走近群众,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才能长期保持下去,作风建设的要求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从而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抓党建就是促发展

——八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0日 10:13 | 来源:浙江日报

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的建设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只有把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揉”在一起抓,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发展大业才会事半功倍。

当前,有人把抓党建与抓发展割裂开来,关起门来抓党建;还有人认为,“精神洗礼”成果反映不到GDP上,是看不见的政绩,意思意思就行。这些既是思维的短视,也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实践也证明,凡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时期,无一不是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工作抓得好,抓得实的时期。党建与发展犹如车之两轮,只有相辅相成、同向同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抓党建促发展,必须实现与党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关键是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克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党建工作,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推动、去发展,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当前最大的大局,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具体到浙江,就是要持续发力推动“五水共治”,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就是要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有效实施精准对策,推动创新引领转型,加快推动浙江经济向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中高端迈进。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尤其要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把作风改进的红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全年红”。

一把手是抓党建促发展的关键。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表明,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作表率,是各项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把手重视党建,各个层级的党员干部就不敢忽视;一把手狠抓实效,推进具体工作就能不走过场;一把手勇作表率,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作风才能立竿见影。

一方面,要按照“先进生产力带头人”的要求,把能够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党政正职岗位上来,把“带头人”队伍建设好。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要认真对照省委主要领导总结提出的“工作十法”,审视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完善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凝聚起“抓改革、治环境、促转型、惠民生”的强大合力,以从严治党的新成效推动“两美”浙江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五篇:客观辩证 认清趋势——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客观辩证 认清趋势

——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08月01日 01 版)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尤其可喜的是,“进”的一面步伐加快,亮点增多,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是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起伏的经济指标,也存在一些担忧的声音。因此,客观辩证地看待各项经济指标的起落调整,认清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地说,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困难不少。国际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外需不振、出口增速下滑;国内经济处在转型关键期,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内需不足、财政增收减缓、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给经济平稳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

客观辩证,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局,看长远,看趋势,看变化。肯定成绩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问题;正视困难的同时,决不能丧失信心。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但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合理区间。上半年GDP增长7.6%,不仅高于7.5%的年初预期目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也位居前列。更为关键的是,增速背后的“含金量”在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创近年新高、物价涨幅低于预期目标,结构调整更是迈出了可喜步伐,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

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可以转化为巨大动力。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能的逐步释放,旅游、教育和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成长,人力资本条件的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都将创造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单纯靠增投资、扩产能、拼资源的老路已经走不下去,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没有滑出“下限”,物价涨幅没有超出“上限”的有利时机,下力气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这一思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接受,用市场机制倒逼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明显增强。

趋势明,预期稳,信心增。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牢牢把握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有为,创新求进,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实现。

下载浙江日报三论当前经济工作(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日报三论当前经济工作(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加大民生投入 创新社会管理 ——三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更加重视保障......

    五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一至五论全集合,word文档)

    总体平稳 稳中求进——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经济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持续改善、改革深入推进——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

    中央研究当前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31日01 版)○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

    中央政治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央政治局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2013年04月26日03:54人民网-人民日报 会议强调,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

    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五篇范文

    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温家宝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经......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4上海事业单位时政热点: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上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shanghai/)制作 2014上海事业单位时政热点: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而逐步建立的。它不仅使毕业生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