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梁志仓同志在全省国资委系统考核分配工作培训座谈会上的讲话
梁志仓同志在全省国资委系统考核分配工作培训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文章发布于:2009-08-14 16:01:35来源:四川省国资委
字号:[大][中][小]
同志们:
这次全省国资委系统座谈培训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全国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和收入分配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少雄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2009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和党风廉洁责任书签订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我省国资委系统考核分配工作经验,对新的《考核办法》进行培训辅导。刚才,成都市国资委等5个单位介绍了近年来考核分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这次会议,对于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拓思路、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加快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今年6月18日,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2009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和党风廉洁责任书签字仪式上,少雄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少雄书记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困难和挑战提出了要求;深刻阐述了加强业绩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的正确导向和责任监管功能,对做好业绩考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严格标准,规范运作,避免考核的随意性;二是在考核过程中,对资料的占有要充分、准确;三是要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强化考核办法的科学性。
少雄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全省国资委系统业绩考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省国资委即将印发少雄书记的讲话。希望各市州国资委、省属企业负责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特别是从事考核分配工作的领导和同志,要把少雄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扎实做好业绩考核工作,努力推动我省国有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考核分配工作,再讲几点意见。
一、要强化业绩考核,实现国有资本收益最大化
业绩考核是引导企业经营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资本收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运用这种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要通过业绩考核,促进国有企业重组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国有资本收益最大化。从实践情况看,省国资委通过几年的业绩考核,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监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监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省属监管企业不论从行业地位看,还是从出资人要求看,都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则。企业没有竞争力,终将被市场淘汰,出资人也不会保留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荣融主任要求中央企业必须保持行业前三位,在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中央企业才被保留。省属企业如果连年亏损,没有竞争力,也将会是被重组和调整的对象。因此,既要通过业绩考核,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行业地位,也通过业绩考核,促进国有资本的优化组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才能确保国有资本效益的最大化,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要通过业绩考核,落实经营目标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首先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要努力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上个月,首批21户省属监管企业已经签订了经营业绩责任书,余下企业也将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各企业要按照责任书确定的经营目标,强化管理、努力经营,想方设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半年,我省经济形势总体较好,与各企业努力分不开。下半年,希望各企业要继续努力,确保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此外,国有企业都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履行。国有企业必须带头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对消费者负责,必须做好安全生产、节能
减排与环境保护、维护稳定以及依法纳税等方面工作。国资委也要通过业绩考核,通过综合评议指标的考核评价,督促国有企业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三)要通过业绩考核,培养一支企业家队伍。业绩考核,是对经营者履职尽责情况的重要评判,是对经营者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检验,也是发现、造就企业家队伍的重要途径。经营管理者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可以把企业带上更高的发展台阶、带上更好的发展轨道。省属监管企业中,也不乏人才。因此要通过业绩考核,不断经营者提高素质和管理能力,发现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为国有企业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实现国有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要强化行业对标,做强做大我省国有企业
2005年以来,在对省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考核中,省国资委已引入对标考核方式,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从实施效果看,对标考核在引导企业做强主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经过2005-2007年第一个任期的年度与任期考核,到2007年末,监管企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2004年增长34.24%、40.71%、108.03%和139.3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也提高了两个百分点。但与其他省市的国有企业,与全国同行业国有企业相比,省属监管企业还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都还处在较低水平。因此,今年在修改《考核办法》时,强化了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的对标考核力度。
强化对标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行业标杆的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向行业先进水平看齐的积极性,促进监管企业效益水平和保值增值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家要进一步提高对对标考核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强做大省属企业。
(一)对标考核是引导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手段。一是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对标考核是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出资人,不仅要关心企业的短期效益的提高,更要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标考核,可以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关注经营现金流量,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力度,加大技术投入,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从而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比如省属企业的三项费用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平,不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也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通过对标考核,引导企业负责人重视成本费用管理,切实降本增效,提高盈利能力。二是加强财务监督工作。行业标准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标杆。通过对标考核,将监管企业完成值与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可以找出企业的差距,发现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加大对薄弱环节的考核力度,促进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监督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防止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监督水平。三是加强企业负责人管理。通过对标考核,将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可以科学、合理、准确地判断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了解它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发展变化,更加客观地评价负责人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为企业负责人的选用和激励提供重要依据。
(二)对标考核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对标考核也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管理工具。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对标考核手段。目前,对标考核在我国也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冶金等各个领域企业的内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各监管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对标考核的认识,努力运用好这一管理工具,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要进一步强化对子企业的对标管理和对标考核。对标考核既是出资人引导企业做强做大的手段,又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企业怎么办呢?首先,各监管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有对标管理和对标考核的意识,自觉将这一管理工具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对子企业的对标考核。刚才,川投集团在发言中,介绍了对子企业引入对标考核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省国资委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标考核的力度。因此,各企业要早作准备,先行一步,首先从子公司抓起,强化对标管理与对标考核,努力提升各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要完善企业内部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对标考核的引导作用,促进各子企业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要把战略目标融入企业内部考核体系,用战略牵引业绩考核,以业绩考核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尽快缩小与行业优秀企业的差距。要通过对标管理,针对薄弱环节和管理难点,优化考核指标设计,引导企业持续改进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收入分配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收入分配调控管理是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须要求,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提高对收入分配管理的认识,切实加强收入分配管理。
(一)要进一步密切薪酬与考核的结合。要把薪酬作为构建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来抓,不论国资委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还是企业对子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均要贯彻“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的原则,严格考核奖惩。对降低目标值和经营业绩下降的企业,其负责人薪酬必须按照《考核办法》的规定进行下浮;同时企业工资总额基数也必须相应下浮。
(二)要不断完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一是要坚持工资总额管理的“两低于”原则。“两低于原则”,是正确处理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的重要原则。不论实行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以及即将试行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方式,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二是要不断完善分级分类调控。要按照分级调控原则,进一步完善国资委对各监管企业、监管企业对子公司工资总额的调控。要坚持分类调控的原则,合理控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工资水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要采取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职工的利益,维护企业稳定。三是要做好工资总额预算试点。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是探索省属企业收入分配从直接管理向间接调控的有益尝试。省国资委今年将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试点。
(三)要健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各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员工收入分配体系,将考核与分配结合起来,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规范、公正和公平。
四、要认真履职尽责,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做好考核分配工作,是全省国资委系统考核分配战线全体同志肩负的共同职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考核分配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所肩负的职责。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重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业绩考核而言更是如此。各市州国资委、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对考核分配工作倾注更多的心血,对从事考核分配工作的同志给予更多的支持、关心和爱护,确保对考核分配工作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责任到位。
(二)要加强调研,充分掌握企业真实情况。业绩考核工作,既涉及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又涉及被考核者的利益,大家要按照少雄书记的要求,充分、客观、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情况,力求使我们的考核分配工作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成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加强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考核分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业绩考核新路子。业绩考核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考核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各市州国资委、各企业在探索和创新业绩考核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在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约束激励机制方面探索新路子,不断健全
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四)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考核分配队伍整体素质。业绩考核是一项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的工作,又一项专业性极强、综合性极高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事业绩考核工作的同志必须加强学习,熟悉、掌握业绩考核工作所应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不断提高业绩考核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先进省市和发达国家先进的业绩考核理念、方式和方法,为做好业绩考核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要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考核分配工作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好考核分配工作,离不开学习借鉴。大家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从实际出发做好考核分配工作。从我省情况看,不少市州考核分配工作开展得很有特色,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大家应相应学习、共同提高。省国资委除不定期召开这样的考核分配工作座谈会外,还将利用其他平台,共同研究一些重点问题,提高我省考核分配工作整体水平。
第二篇:姜志刚在全国地方国资委群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姜志刚在全国地方国资委群众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研究推进下一阶段工作。刚才,陈肇雄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湖南、上海、四川、辽宁、湖北、新疆、青岛等7个省(区、市)国资委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近年来,各级国资委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
(一)把握工作定位,推动国企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各级国资委认真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牢牢把握定位,注重抓调研、理思路、出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加大考核力度,推动国有企业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国务院国资委定期召开中央企业群众工作会议,总结部署中央企业群众工作,去年召开了首次中央企业青年工作会议,并先后就班组建设、职工队伍建设、职代会、职工董事、女工工作、统战工作、共青团工作等内容出台十多项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北京市国资委把职工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实施《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天津市国资委就民主管理工作出台了5个指导性文件,骨干重点企业职代会建制率达100%。福建省国资委深入调研产权多元化企业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完成20余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国资委制定了《关于系统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考核办法》,力争在2012年实现省管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全覆盖。贵州省国资委将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工作,列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共性指标,监管企业全部建立了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广东省国资委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女职工培养、发展计划,切实加强女职工工作。安徽省国资委每年开展共青团工作考评,增强企业做好群团工作的自觉性。青岛市国资委坚持把群众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二)强化工作抓手,形成一批品牌工作和活动。
各级国资委紧密围绕国企改革发展,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上水平、见成效的活动,既强化了国资委群众工作的抓手,也为企业开展群众工作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和导向。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开展班组建设和职工技能大赛,累计4.2万名班组长参加了国资委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远程培训,1856.9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7.1万人通过技能竞赛晋升职业资格。中央企业青联“行动学习”、“青春央企”等
活动蓬勃开展,富有影响力。湖南省国资委坚持举办省属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累计2560人获得高级技能职业资格,组织近5000名优秀班组长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有力地推动了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队伍建设。四川省国资委以建设“四个一流”职工队伍为目标,开展技能大赛、技能培训、导师带徒等活动,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舞台。西藏自治区国资委申请了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河南省国资委举办国有企业电视歌咏大赛,展现国企职工精神风貌。广西自治区国资委召开厂务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江苏省国资委召开全省班组建设会议,引导企业加强基层班组建设。云南省国资委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畅通职工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三)整合工作资源,积极服务党政工作大局。
各级国资委认真贯彻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整合资源,服务大局,工作有特色、有亮点,进一步扩大了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的影响。国务院国资委积极组织指导中央企业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和定点扶贫工作,受到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召开了中央企业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宣传、推广宝钢“蓝领创新”经验,受到李源潮同志的高度评价。成功举办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中央企业援藏工作座谈会,促成一大批项目落地,有力地推动了新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央企业团工委组织14家央企团委与河北环首都14个县(市、区)团委开展合作共建,促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新疆自治区国资委积极服务央企产业援疆工作,2011年进疆央企新开工项目共196个,计划投资总额4581亿元,“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在疆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成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引擎。陕西省国资委积极配合“央企进陕”活动,为中央企业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做好协调服务。青海省国资委组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玉树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做出重要贡献。海南省国资委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开展“提升群众满意程度,树立国企良好形象”活动,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辽宁省国资委围绕重点工程、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开展争创郭明义“号手岗队”活动。河北省国资委充分调动工青妇、综治组织等各方力量,建立信访问题解决机制,维护和谐稳定。重庆市国资委打造“国资大舞台”、“国资大赛场”等国企文化品牌。宁波市国资委组建66个志愿者服务队,拥有注册志愿者3146名,积极服务宁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完善工作体系,抓好党群共建,不断增强群众工作合力。
各级国资委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完善群众工作体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建立集团公司工会、团委和职代会,中央企业青联、侨联组织建设也进一步加强,还成立了中央企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上海市国资委定期召开党委专题会议、企业党委书记例会和工青妇联席会议,使群众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落实。湖北省国资委大力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指导,探索成立省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吉林省国资委推动企业工会主席列入党委班子,并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江西省、湖南省、山西省等地国资委成立省属企业青年联合会,加强青
年组织体系。浙江省国资委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进企走访促发展,将群众工作阵地前移到基层一线。山东省国资委创建省慈善总会省管企业分会,进一步规范帮扶工作,去年募集善款3600万元,帮扶特困家庭1800余户。甘肃省国资委完善统战工作机制,仅去年一年,系统企业统战人士就提出意见建议4290条,技术革新678项,引进技术286项。大连市国资委加强对企业筹建工会、换届选举和工会负责人调整等工作的指导,保障企业工会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回顾过去的几年,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国资委系统拥有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群工干部队伍,与广大国有企业群众工作者一道,为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代表王勇同志,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各级国资委和国有企业的广大群工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有的国资委群众工作改革创新不够,体系化、规范化不够;有的国资委群众工作职能有待完善、关系有待理顺、力量有待加强;有的国资委群众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对企业协调指导不够。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共同推动,逐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国资监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这些对各级国资委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一)提升国资监管能力水平,对各级国资委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发展壮大了国有经济。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要毫不动摇地贯彻下去,进一步做好国资监管,理直气壮地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群众工作是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国资委履行监管职责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深化对国资监管规律、企业发展规律和群众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理顺组织关系、优化工作环境,提升科学监管能力水平,提高协调指导企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对各级国资委群众工作提出了新期待。
近年来,国有企业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1年,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净利润1.5万亿元,同比增长9.5%;上缴税金2.5万亿元,同比增长19.8%。38家中央企业和6家地方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许多还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少数企业仍然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新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复杂考验,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企业经营指标普遍下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下大力气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管理提升。在这过程中,群众工作大有可为,要把是否有利于激发职工活力、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作为谋划群众工作的重要标准,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丰富和拓宽群众工作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切实把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国企改革发展优势。
(三)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对各级国资委群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一重要论述,全面、深刻、系统地阐述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工作,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加强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的建设整体规划,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建立健全职代会、职工董事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密切党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为国企改革发展打好群众基础、提供人才保障、创造和谐环境。
(四)职工群众利益诉求的变化,对各级国资委群众工作提出了新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国有企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更为复杂,职工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对改革发展的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重组、优化布局结构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部分职工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的难度不断加大,挑战前所未有。要顺应职工群众的呼声和期待,创新群众工作内容和方法,为职工提高素质、成长成才搭建舞台,为职工参与管理、维护权益提供保障,为职工表达诉求、反映问题畅通渠道,增强群众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国际工运形势的发展,对各级国资委群众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国际工运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劳资关系复杂多变,贫富差距持续扩大,重大劳资冲突时有发生。去年,西方国家大规模罢工游行接连发生,希腊工会发起多次全国性大罢工,英国“11.30”大罢工是32年以来该国最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迅速席卷全美并产生深远影响。西方敌对势力趁机打着“维权”旗号,企图煽动我国职工群众制造事端,给开展群众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要特别强调,国有企业与职工是命运共同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发展是职工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之所在。要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有机统一起来,及时协调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协助化解劳动关系中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三、努力开拓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把握节奏,“建设一流职工队伍,创建和谐发展环境”,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围绕中心,增强国有企业群众工作活力。
各级国资委要紧密围绕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特点,明确工作重心,深入推进群众工作,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国务院国资委群众工作注重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职工素质,抓班组建设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抓职代会、职工董事制度建设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抓工会建设、帮扶工作促进构建和谐企业,抓青年工作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抓“爱企业、献良策、做贡献”活动推动统战工作等等。中央企业群众工作在实践中积极实施“五大工程”,各级国资委也可参考借鉴。一是实施创新创效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创新实践和劳动竞赛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二是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红旗班组、争当知识型先进职工”活动,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标杆型班组。三是实施民主管理工程,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民主管理体系。四是实施职工关爱工程,形成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是实施党群共建工程,加强党建带群建,深化群建促党建。
(二)积极作为,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群众工作环境。
要落实群众工作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基层群众组织,加强工作力量,赋予更多资源。要积极与同级工会、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逐步理顺关系,明晰职能。要协调监事会、巡视组、党群部门等国资委内部监管资源,形成监管合力,保证群众工作有关政策规定得到落实。要深入调查研究、协调解决企业在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调动企业群工干部的积极性,把工作部署细化到基层,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要指导国有企业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要找准工作抓手,打造品牌亮点,产生示范效应,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和影响力。要加强国资委群工部门自身建设,重视群工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持续开展“管理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三)改革创新,把握节奏,着力提升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要加强对群众工作中重大问题、重要思路的研究,探索群众工作规律和特点,做好顶层设计,以更加清晰和科学的思路推动国有企业群众工作发展。要研究出台一批工作急需的规范性文件,完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使企业开展群众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突出重点,学会“弹钢琴”,以点带面,科学安排,松弛有序,舒张有度。要把握节奏,处理好工会、共青团、女工、统战等各项工作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合力。要树典型、搭平台,总结、交流、推广基层企业的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积极探索企业群众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使群众工作有硬指标、强约束,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积累经验。要创新群众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增强国际化视野,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交流,积极构建“大国资”格局。
上级国资委要加强对下级国资委群众工作的指导,形成各级共同参与、组织结构健全、沟通衔接紧密的国资委系统群众工作网络。要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地方国资委群众工作座谈会。要积极推动各级国资委之间、国有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合作,组织更多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参加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国企职工队伍。希望国资委系统广大群工干部密切联系,增进感情,建立友谊,多搭建一些学习借鉴、交流经验的平台,多开展一些启发思想、促进合作的活动,共同营造“大国资、一盘棋、一家人”的良好氛围,共同培育“上下一心、整体联动、协调一致”的系统文化。
同志们,国资监管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群众工作大有作为。我们要扎实工作,开拓奋进,为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印发崔坚同志在全市国资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崔坚同志在全市国资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的通知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
在2011年1月24日召开的全市国资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崔坚、市国资委党委常务副书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请各企业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一)主要指标再创新高。
国资委所属企业资产总额跨越万亿,达到1.25万亿元,其中投融资企业5111亿元、金融企业4796亿元、工商企业2584亿元,重庆成为全国国资系统第四个跨进“万亿国资”的省市。所有者权益3365亿元,同比增长31%。投融资和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连续5年稳定在60%左右的合理范围。营业收入2154亿元,同比增长33%。利润总额368亿元,其中经营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7%;存量资产增值收益183亿元,同比增长21%。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
中央和外地在渝大型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资产总额3157亿元,同比增长16%;所有者权益1098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收入3054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145亿元,同比增长48%。
国有企业亮点纷呈,大事喜事连台。国资委所属34户集团创营业收入历史新高,28户创利润历史新高。庆铃集团销售首破百亿,成为我国唯一把国际品牌商用车做到“高质中价”的企业。重钢集团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基本建成,收购澳矿实现交割,奠定新百年发展基业。化医集团并购企业12个,组建重庆首家企业财务公司。机电集团挺进海外,进军再生金属、高端薄壁铸造、电解铜等新领域。轻纺集团转型谋发展,瞄准电子和园区开发等新产业。能源集团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双破50%,引领工业集团强势增长。
财政贡献大幅增长。全市国企上缴税金388亿元,同比增长31%。国资委所属企业上缴经营收益13.9亿元,是2009年的1.8倍,收缴比例全国最高。“八大投”上缴资产增值收益和投入基础设施、公益项目1026亿元,同比增长36%,国有企业成为政府“第三财政”的重要“钱口袋”。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八大投”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43亿元,同比增长41%,充当了“五个重庆”建设的中坚。高速集团提前十年完成2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交通开投竣工或开工轨道交通、铁路建设700公里。地产集团历时7年建成重庆大学城,承建的嘉悦大桥通车,国泰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等公益设施完成主体施工。城投公司、地产集团、渝富公司完成旧城改造拆迁任务。江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竣工启用,重庆在西部率先建成实质性拥有双跑道运行的枢纽机场。
产业发展担当先锋。西永微电园、两路寸滩保税港汇集惠普、宏碁等全球IT巨头,成为我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高地。新添药交所、航交所、昆仑租赁、华融渝富基金等金融新兵,携手金融企业强势发展,成为我市建设金融中心的靓丽风景。长安集团、嘉陵集团、建设集团、川维厂、中冶建工、燃油喷射、华伟集团、中节能、庆铃集团、机电集团、建工集团、四联集团等国有工业集团,强力推动全市工业加速调整,成为重庆民族工业的最优板块,贡献工业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53%。
余件,化解率98%。粮食集团、渝惠集团、商社集团、农投集团贡献4697万元收益,全力保障粮油、蔬菜市场稳定。交通开投、能源集团、电力公司,为保障煤电气供应、补贴免费公交等,让利15.6亿元。
积极探索民生责任新路子。全面启动“走进企业、走进基层、走进职工”的“三走进、心连心”活动,建立基层联系点449个,结成帮扶对子2.6万对,慰问走访95.3万人,发放慰问金1.1亿元。积极探索产业带动、金融支撑“万元增收”新模式,农投集团试点山区、丘陵、平原等三类地区的产业帮扶模式取得积极进展;农商行在全国首创农用机械按揭贷款,“政府+银行+农户”的云阳、丰都、秀山模式取得积极成效。
(四)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深入推进组织、资本、产业、运管和监管体制等“五大结构调整”,国企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
融通能力快速提升。国资委直管企业新增资本金505亿元,提升金融服务和融资能力2600亿元。实现融资额1955亿元,其中银行融资1474亿元、资本市场融资227亿元、债券市场融资122亿元、金融租赁融资50亿元、股权和项目融资82亿元。投融资企业净增投资额243亿元,金融企业新增贷款余额312亿元,工商企业投资达到250亿元。
新老产业加速替换。重钢集团1200立方高炉及焦化烧结等配
术,使相关产业技术与国际水平缩短15年以上。粮食集团积极推进在巴西、加拿大等国分批购地510万亩建设优质大豆、菜籽种植基地,今年将收成第一季大豆。
四大国有集团担当全市开放平台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一期通过国务院正式验收,水港功能区投入试运行。西永综保区实现当年审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当年投运,创造了国内保税区建设的最快速度。江北嘴引入20余家区域性金融总部,金融核心区初见形象。外贸集团海外在建项目占据全市一半。
(六)整体上市提速推进。
坚持把整体上市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路径,呈现出企业主动、市场牵动、政府推动的新态势和进展提速、效果提质的新局面。水务股份登陆A股,募资35亿元,通过市场再次验证了“八大投”的市场主体地位。农商行挂牌香港联交所,募资16.7亿美元,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回报率、投资收益率、净息差等核心指标处于A股、H股上市银行前列。商社集团、港务集团实现主营资产整体上市。其余拟上市企业正按计划加速推进,重庆银行、四联集团等待上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建工集团首发获中国证监会受理;高速集团、燃气集团等五户企业已搭建上市平台。去年是整体上市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国资委将对上市成功企业给予特别奖励。
(七)自主创新频传捷报。
课堂,引进各类人才1250人次,培训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1359人次。
坚持“慎重酝酿、程序规范、快速高效”,突出“调结构、增活力、提素质”,大力度优化班子结构。完成35户121人次企业班子调整充实,提拔和交流73人次,创历年之最。国资委直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至49.5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人员达到141人,较去年提高5.1个百分点。
(九)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国资委“前台推发展、后台抓监管”的模式构建运行,外经外事处、综合经济处组建到位,产权与改革、考核与统计评价机构完成整合,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效率,加强了对中央在渝企业、区县国资和扩大开放的服务。新设监事工作办公室,下设监事一处、二处和审计处,制发《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监事会工作指引》,深化“外派内设”监事会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监督职能。处置法律纠纷案件4389件,挽回经济损失4.9亿元。依法履行出资人的安全监管职责,安全工作创5年来的最好水平。颁布《关于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对外捐赠、赞助行为的通知》、《市属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等14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国资监管制度。
制发《关于加强区县国资工作指导监督的意见》,建立联络制度和服务机制,加强了对区县国资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区县国资
1实了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了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补贴标准,彻底解决了17户1998年以前改制破产停产企业有关人员的专项经费和生活补贴。
盘点去年,回看五年,我们走过了开创性的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己任,取得了国资委所属企业资产总额翻两番,所有者权益翻两番,利润总额增长9倍的显著成效。我们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国资委所属企业中非公权益的比重由12%提高到40%,实现了“国民共进”。我们智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顺势启动“五大结构调整”,借势提速“抱团出海”,投融资、工商产业和地方金融三大板块的布局结构基本形成;国企自主创新能力、管控水平、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一批海外资源、技术并购项目成功操作,实现“弯道超越”。我们坚决落实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得到市场充分认可和国企超常规发展的实践验证。“八大投”、“渝富”等重庆模式被广泛借鉴。国务院国资委发出了“改革学江西,发展学重庆”号召。我们积极承担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以“第三财政”的力量介入,走出一条充当政府收入“活源泉”、经济“调节器”、建设“主力军”、社会“减震器”、政策“执行力”的新路子。五年来,“八大投”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公益项目2641亿元,国资委所属企业累计上缴税金、经营收益和资产增值收益1649亿元,为自然灾害、公益事业等捐赠8.5亿元。我们坚定不移“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
3加快,宏观政策将更具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重庆汇集多重机遇,“314”总体部署和国发3号文件政策效应加快释放,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三峡后续工作全面启动、城乡统筹试点全面展开、“五个重庆”建设提速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和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全面发力,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国有企业经过“十一五”的结构调整必将更有可为。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国内部分新兴产业盲目发展风险凸显,国家收紧银根的可能性较大等等因素必将使国有企业的资金压力、经营难度、投资和财务风险管控难度明显增大。
总体看,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深入分析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新形势,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清醒认识国有企业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重要性,客观认识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坚定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信念,自觉瞄准世界和国内一流,强力加速推进自我创新转型,科学规划和创造性地落实各项工作,实现改革发展的新跨越。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推进重庆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5一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政府履职的重要手段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我们既要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始终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又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全面增强国有经济对非公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要始终坚持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实践反复证明,党的十六大关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既要坚持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又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认识、总结、把握、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始终坚持以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为己任。坚持把深化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做强做优国企的始终,提速打造“经营业绩优、公司治理优、布局结构优、企业形象优”,“自主创新强、资源配置强、风险管控强、人才队伍强”的一流大集团。坚持把国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贯穿于深化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产业升级的先导作用、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改善民生的支撑作用、国际化经营的示范作用。
四要智慧抢抓全球背景下的战略发展机遇。要全面总结应对
7现代领军队伍,充当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必须深入推进党组织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高效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着力抓好国资系统今年的各项工作
“五年看头年”。今年,要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实现“十二五”的精彩开局。
(一)做实“十二五”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事关当前五年、乃至长远发展。国资委将研究指导意见,班子成员将带队深入企业逐户调研。企业集团要纳入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
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坚持突出主业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基础,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加强企业集团间的沟通,避免经营方向冲突;注重集思广益,集中民智;高度重视“1、3、5、10”等几个关键时点的衔接,即:头年起步,做实3年,描绘5年,展望10年。执行中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和约束功能,强化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与操作性。
(二)提速整体上市步伐。
近年来多户企业的上市表现,使我市国企上市工作受到了市场的充分接受、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的特殊支持,目前企
9先进技术良性循环的战略高度,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和发展平台。”今年,要着力探索实施“一石三鸟”的开放新模式。即,投资海外实施并购或独资设厂,实现“走出去”;依托海外主体,通过海外资本市场或利用海外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金融市场融资后投资重庆,完成“引进来”;通过投资重庆收到弥补重庆产业不足、提升重庆产业层次的效果。按此模式,年内,要全面深化重钢收购澳矿、机电收购英国机床技术、粮食集团收购土地等成功项目的深度,要确保机电集团、渝富公司、轻纺集团、外贸集团、四联集团、能源集团等企业集团正在推进的海外并购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熙来书记、奇帆市长的特别关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特别支持下,今年口行已为我市企业“走出去”特别安排了50亿美元的额度,包括资本金。这为今年我们“走出去”创造了最好的条件。特别强调的是:实施海外并购,必须围绕资源、技术等战略领域展开,必须以国内市场为支撑,必须有国际著名中介机构的参与,必须有国家级金融机构和驻外机构的支持,必须坚持“抱团出海”的运作机制,进而探索利用海外的廉价资金,以此降低财务费用,增强盈利能力。
(五)全面深化结构调整。
抓住结构调整这个纲,就抓住了转变发展方式这个魂。今年,在推动“五大结构调整”与“十二五”规划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要广泛开展企业集团与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对标”工作,变内比为外
1设的各项任务,实现市政府3、4月份拿出达到房地产预售条件的500万平方米摇号分配、6月实现500万平方米基本竣工、年底实现居住并拿出第二个500万平方米摇号分配的工作目标;要探索国有房地产企业引导合理房价的新模式。渝惠集团、商社集团、粮食集团、农投集团、农畜所、药交所等企业集团,要加快粮油、蔬菜、生猪、药品等市场的供应体系建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和价格稳定。
要在推进民生大事、实事上出新成果。国有企业要在完成直接聘用的农民工转户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劳务公司派遣农民工的转户路径。提速推进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路桥、主城危旧房拆迁、农村水利、绿化长江、主城公交线路优化等民生要事,支撑“五个重庆”建设。对接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兑现国有企业的“八项承诺”。继续探索农民土地作价入股组建农业企业,带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逐步推开第二轮筹资50亿元对欠发达区县的融资帮扶计划,做实国企助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实践。建设“大学生学工活动基地”。扎实开展春节前的大规模走访慰问,深化“三进三同”、“结穷亲”、“三走进心连心”活动。深化“平安国企”建设,全力抓好安全稳定这一事关职工群众家庭幸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企业社会和谐的民生大事,“凡是对安全生产和稳定有利的手段都要上,凡是对安全生产和稳定可以采取的措施都要采取”。
(七)解放思想激发创新。
3存续企业等历史遗留问题的资金成本,视同利润考核。用于承担国家和全市战略任务所占用的资本和增加的费用,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在考核中予以实事求是考虑。
(八)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优化国企领导班子结构,梯次配备班子成员,提高班子的能力和对国家、对出资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是确保国资监管体制长治久安和国企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国资委今年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头等大事。要重点解决部分领导班子人员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部分经营效益不佳、改革乏力的领导班子的调整问题;部分国有产权代表在岗不到位、不切实维护出资人利益的问题;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功能不到位的问题等。要继续实施“百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和EMBA等高层次教育培训项目,加快高管人员的职业化进程;实施人才梯次培训和遴选计划,为中青年人才建立快速成长通道。要试行新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及业绩考核办法,探索绩效薪酬按月预付的支付方式,试点对监事长的专项考核与管理,规范企业负责人的履职行为,促进廉洁从业。要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国际化人才,强化国资委在重大项目实施中统一调度人才的机制。
(九)创新加强国企党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全面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5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区县和中央在渝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今年,要全面落实2月底前下达经营业绩考核目标,7月底前完成上年经营业绩考核等次确认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境外并购及境外投资企业股权管理,国资委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公司律师制度等问题。积极推行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推进财务预算由会计报表逐步向管理报表转变。探索搭建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内控提升年”活动。稳步推进国资委直管企业的财务信息公开。切实加强国资系统建设,形成上下联动的合力机制。
同志们,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外经贸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等市级部门,“一行三会”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有效地破解发展难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向建党90周年献上厚礼!
第五篇: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人民政协服务大局、履行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贡献才智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委政府集中民智、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刚才,看了相关会议材料,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总的感到,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有思路、有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基层的工作状态如何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家对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关心,对市委各项工作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合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我想,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不抓好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在“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勇往直前的魄力,全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
一、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各方面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绩,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得益于思想上的不断解放。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十二五”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最迫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思想认识要有新突破、真突破,思维方式要有新转变、真转变。特别是,我们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理念、新实践、新作为。为了实现合肥更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冲破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思维定势,树立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冲破固步自封、四平八稳的封闭心态,树立眼光向外、大气创业的开放意识;冲破空谈说教、只说不做的不良习惯,树立知行合一、埋头苦干的实干意识;冲破轻视规则、人情变通的落后习俗,树立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诚信意识;冲破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无为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拼搏意识。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气象,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活力,让创新精神涌流,让创业热情激荡,把合肥崛起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工业经济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破一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大关,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三县都进入了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县。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我们的盘子还比较小,规模还不够大。合肥以后的发展,还是必须怀着 “追赶者”的心态,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有效投入,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群众收入,都要以做大总量为总的要求、为最根本的导向。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合肥是在没有太多可依赖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发展的不足,主要症结是有效投入不足,是资本形成率不高;合肥要发展,必须以开明开放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资本、产业到合肥来发展。一句话,我们就是要遵循以引进增量为主、以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来夺取“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广大干部肩负着引领合肥发展的直接责任。市委要求,不懂经济工作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算成本帐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招商引资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我们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把干部逼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向发展第一线。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开发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市委要求,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当好“招商书记”、“招商县区长”、“招商主任”。对每一个合肥人来说,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不光要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身体力行,体现在参与、服务招商引资上,体现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来。在合肥,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应当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动脑筋、想办法、作贡献。这几年,合肥靠的就是闷头干,真干,不只务虚。合肥“十二五”要实现大发展,各个环节都要真干,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坚持不懈地干,不要有过多的顾虑,不要怕无谓的议论。在加快合肥发展上,我们四大班子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因改革创新而更加开放,因改革创新而不断受益。在热火朝天的创新实践中,一大批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但是,创新无止境。面向“十二五”,我们更加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凡是上级和法律规定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衡量一个部门、一位同志是不是思想解放,不是看平时的工作,关键要看在有风险时敢不敢冒,在有利弊时善不善断,在有争论时肯不肯干。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甚至遭遇一些失败。对此,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坚持以宽松的政策、宽厚的心态、宽容的精神,支持、理解、善待干事创业的人。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谋私利,我们可以宽容失误,但决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我们可以谅解偏差,但决不允许不发展、慢发展。全市上下都要继续高扬创新的旗帜,始终保持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为民富民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日常工作中,坚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合肥跨越赶超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视为应尽的责任,既要抓GDP的增长,更要抓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发展成果。创业是加快发展之本,也是富民安民之策。我们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精神状态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合肥发展的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原本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奇迹”般地干成。“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步伐,就要学习宿迁在加快发展上的“豪气霸气英雄气”和“用心用情用力干”,尤其是要有一种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霸气,不在强者面前示弱,不在先进面前自卑,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实干创新业,亮剑争一流。在新的发展和新的实践中,我们要有永不畏难、永不言败的豪气,绝不因遇到困难而畏首畏尾,绝不因发生矛盾而裹足不前,敢于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在克服困难中成就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要有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勇气,跳出合肥审视合肥,立足全局谋划合肥,在新的起点上树立新的标杆,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六、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凝心聚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协力同心,其利断金。“十二五”时期是合肥跨越赶超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焕发凝心聚力干事业的激情,更好地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绝对不能在无谓争论中坐失良机,在推诿扯皮中贻误事业,在无端猜测中消磨斗志。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我们必须把心思放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多谋事、少谋人,通过“一班人”,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对各级各部门,我们要求,要多协调、多支持、多宽容、多配合,避免出现不和谐的“音调”,把科学发展的主题“一个声音喊到底”,更好地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努力形成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浓厚氛围。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子中跳出来,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特别是在处理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时,都能换位思考、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因为,合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合肥发展了,我们都受益、都光彩。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重视和加强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地同政协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负责办理,主动抓好落实。要及时帮助解决政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衷心希望大家继续贴近合肥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建设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为实现共同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领导下,有市几大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合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