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危机下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应对
金融危机下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应对?
一: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是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不分地域国界、不分种族肤色、不分信仰主义的一次激烈的经济动荡。从目前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及往实体经济波及的速度看,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
二:中小民营企业
1,家底浅,底子薄,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应对冲击保持存在的能力要小。
2,国家的直接救助计划,政策利好不可能直接惠及到。
3,多数为非科技型,人员压力比较大。
三:应对的一点建议
1,减少长期性投资支出,长期的投资性支出一般周期比较长,对回笼资金不利。现在要做的是保持迅速变现的能力。
2,减少对量的诉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往往在制定战略时考虑:业务量、生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等。但现在应求精求稳。
3,努力减少往来账款,往来账款过大往往是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短板。别人欠你,很可能成为呆帐,因为你不知道欠你帐的企业明天会发生什么。你欠别人,如果遇到别人催帐,而你现金紧张没有支付能力,容易引发资金链突然断裂。发生企业信誉危机而造成企业倒闭。
4,“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任何开支。
5,“断臂求生”减少臃肿的机构人员,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6,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重新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坚忍不拔,相信这些都会过去的。要有让自己无论如何必须“活到春天“的信心。四:这次经济危机也是一个机会,虽然对中国企业来说早点(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准备好做世界大国的担当,中国的企业也没有也不具备世界一流的条件)。但任何一次经济的动荡都会带来政治的、经济的秩序的重排。企业的影响力也会重新排位。“有人极其困难时,就有人比较幸运”(奥巴马大传)。“上帝关闭了一扇门,也会同时打开扇窗。”
这次的金融危机是企业生存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经济的起起落落。就像一年的四级变化一样,也是正常的。只不过我们的意识中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和我们没关系。其实中国的企业很幸运,三十年我们一直高增长,这是国外的企业所没有的机会。这次经历了、经过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会有好处。
最后祝所有天津的中小民营企业都能渡过这次危机并从中学到点东西。
个人观点,不成拜读,恭请斧正!
天津申随章
2008年12月17日
第二篇:民营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策略研究(共)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去年10月份以来,由于国内外消费需求放缓,我县电声、木具、陶瓷产品,不仅价格大幅下降,而且有价无市,导致产品滞销积压,企业经营亏损,一批企业不得不停产、限产。我们于11月份开始,对我县民营企业进行调研,走访了50多家企业;11月19日,县政协召开部分民营企业家座谈
会;12月24日,召开电声行业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平稳
我县民营企业靠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开辟市场等措施,努力化解经营风险,全县民营经济在增本减利因素增加、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基本面是好的。08年1~11月份,全县民营企业总收入、工业产值、税收分别为41.5亿元、32.7亿元、0.97亿元,分别比增6%、8.5%、1%。民营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电声产业产值实现16.44亿元,比增24.63%。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严峻
08年10月份以来,市场形势急转直下,给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
一是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支柱产业生存艰难。自前年出口退税率下调开始,我县外向型企业感到了寒意,尤其是陶瓷、木具行业犹遇严冬。陶瓷行业几乎全线停产,税收由2000多万元减为几十万元,现仅如金陶瓷公司仍维持正常生产,也只是苦苦经营,几乎没有利润。《劳动合同法》实施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客观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调整等因素叠加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30%以上。去年10月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民营企业影响严重,电声行业出现停产、减产状态,接单量与前年同期减少50%以上,有些企业不敢接单而停产。虽然到11月份,产值有增无减,但这是部分企业增加产值的原因。光是旺兴达就增加了一个亿产值。祥旭家具08年产值1.6亿,比07年减少3000多万元,减少15.8%。目前,为了减少亏损,大部分企业采取降低成本手段,通过裁员、降薪、缩短工时、压缩产量等,造成相当部分工人失业。生铁由每吨4000多元降至2000多元,钢材由每吨6000多元降至3000元左右,冷轧板由7000多元降至4500多元,给我县钢铁、冷轧等行业严重冲击。食品加工产量比前年同期减少20%以上。11月份,小麦国家收购价每吨提高200元,珠三角的大量工厂裁员、倒闭,食品需求量大幅减少,对食品加工业影响很大。我县食品企业虽未关闭,但举步维艰。现在,经济寒流只是刚刚来临,估计上半年对我县民营企业影响将更加严重。
二是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产品的滞销积压,珠三角不少企业的停产、倒闭,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大量流动资金的占用,货款回收艰难,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使企业难于维持正常生产。
三是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面对原材料价格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降价幅度又一时无法探底,为避免和减少亏损,不少企业只好等待观望、停产或减产待市。甚至有的企业在产品行情暂无多大影响的情况下,也不敢满负荷组织生产,表明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担忧。
上述问题导致我县不少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隐性和显性失业人员将大量出现。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策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重,提出如下粗浅看法和建议意见,旨在抛砖引玉。
1、建议县委、县政府关注民营企业的困境,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民营经济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企业的困难就是政府的困难,民营经济不景气,也就是我县经济不景气。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力深入民营企业调研,并出台对民营企业积极帮扶政策,如贴息贷款,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协助企业解决贷款难题等,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政府与他们是心连心的,从而增强企业的自信心。二是呼吁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关注民营企业的现状,从自身业务角度采取积极措施。如新出台结构性减税等税收政策,就需要税务部门积极宣传、认真贯彻落实。从而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度过难关。
2、提振信心,积极应对。“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去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重拳扩大内需,未来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负1200亿元。同时,将在2010年底之前投资4万亿元。省委、省政府推出了总投资2.37万亿元的新十项工程经济振兴计划,并将出台《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围绕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等五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加大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力度是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高度重视
第三篇: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
美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作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正式拉开帷幕。此后,危机愈演愈烈,大量从事次贷业务的机构相继破产,主要金融机构陆续出现巨额亏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市场预计,全球与次贷相关的损失将达到1.5万亿美元。2008年以来,美国已有13家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在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转变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其频率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是在美国近100年以来的历史上少见的。美联储应对危机的非常规措施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规模信贷紧缩,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尽管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地调低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再贴现率,将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几乎用到极致,仍然不能阻止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经济持续放缓的趋势。为此,美联储不得不选择各种非常规措施,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供给,扩大信贷规模,恢复市场信心。
(一)新的流动性管理手段
一是调整贴现窗口贷款政策。从2007年8月起,美联储多次通过调整贴现政策,鼓励出现财务困难的商业银行向美联储借款。2007年8月17日,美联储下调贴现率50个基点,使其与美联邦基金利率之差由此前100个基点缩小为50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30天,并可应请求展期。2008年3月18日,美联储再次下调贴现率75个基点,使其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缩小至25个基点,贷款期限延长至90天。二是启用新的融资机制。2007年12月12日,美联储推出对合格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创新融资机制(TAF)。在TAF中,美联储通过拍卖提供为期28天的抵押贷款,每月两次,利率由竞标过程决定,每次的TAF有固定金额,抵押品与贴现窗口借款相同。由于TAF事前确定数量并采用市场化的拍卖方式,既能有效解决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又不会导致银行准备金和联邦基金利率管理的复杂化,被视为美联储40年来最伟大的金融创新。2008年7月30日,作为28天TAF的补充,美联储推出84天期TAF,以更好地缓解3个月期短期融资市场的资金紧张情况。2008年9月29日,美联储又表示计划将于11月推出两次总额为1500亿的远期TAF,时间和期限将在与存款机构协商后确定,以确保年底前市场参与者资金充足。此后,又于2008年10月6日将总规模扩大至3000亿。
三是启用新的融券机制。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推出了另一项创新流动性支持工具(TSLF)。TSLF是由美联储以拍卖方式用国债置换一级证券交易商抵押资产,到期后换回的一种资产互换协议,有效期为六个月。TSLF的交易对手仅限于以投资银行为主的一级证券交易商,交易商可提供的合格抵押资产包括联邦机构债券、联邦机构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等。
四是启用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向一级交易商开放贴现窗口。在贝尔斯登事件发生后,为进一步缓解金融市场短期向下的压力,2008年3月17日,美联储决定利用其紧急贷款权力,启用PDCF,其实质是向符合条件的一级交易商(主要指投资银行)开放传统上只向商业银行开放的贴现窗口,提供隔夜贷款。
五是推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即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AMLF),通过支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支持商业票据市场。2008年9月19日,针对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华尔街震荡、大量投资者纷纷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撤资的形势,美联储宣布推出AMLF,以贴现率向储蓄机构和银行控股公司提供无追索权贷款,供其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购入资产抵押商业票据。同时,美联储还计划直接从一级交易商手中购买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房屋贷款银行等发行的联邦机构贴现票据,以进一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的顺利运行。六是推出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直接支持商业票据市场。2008年10月7日,美联储宣布创建CPFF,运作机制是通过特殊目的载体(SPV),直接从符合条件的商业票据发行方购买评级较高且以美元标价的3个月期资产抵押商业票据(ABCP)和无抵押的商业票据,为美国的银行、大企业、地方政府等商业票据发行方提供日常流动性支持。
七是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付息。长期以来,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2008年10月6日,美联储宣布向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中,向法定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比准备金交存期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均值低10个基点,向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初定为比准备金交存期的最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低75个基点。
(二)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
救助投资银行贝尔斯登。2008年3月14日,美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为了援助贝尔斯登,美联储紧急批准了JP摩根与贝尔斯登的特殊交易,即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其流动性短缺问题。贝尔斯登将其流动性最差的300亿美元资产作抵押,纽联储通过JP摩根向其提供为期28天的等额融资。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贴现窗口。
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2008年7月13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联合宣布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两房”提供救助。其中,美联储将允许“两房”直接从纽联储贴现窗口借款,条件是美联储将在两家企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审慎性监管中发挥咨询作用。在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方案中,纽联储成为美国财政部向“两房”提供信用贷款的财务代理人。
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违约风险急剧上升,作为全球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主要卖方的AIG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9月16日,美联
储宣布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的高息抵押贷款,条件是美政府需获得AIG79.9%的股权,并持有其向其他股东分红的否决权。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再度声明,此前向AIG提供的850亿美元贷款额度已用尽,允许AIG以投资级固定收益证券作抵押,美联储将再度给予AIG378亿美元的贷款额度。
采取国际联合救助行动。2007年12月12日、2008年3月11日和9月18日、10月8日和10月13日,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冲击,美联储先后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际联合援助行动。主要内容包括:(1)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渠道向本国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2)美联储与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建立临时货币互换安排,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互换的期限和规模。从2008年10月13日起,为配合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救市行动,美联储宣布,暂时上调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日本银行的美元互换额度至无上限。(3)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中央银行、瑞典中央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等联合宣布降息50个基点。
美国财政部应对危机的非常规措施
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刚刚发生时,美国财政部采取了常规性政策措施进行应对,后来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美国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恶化,美国财政部被迫出台了一系列非常规措施来应对危机的挑战。
(一)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
2008年1月4日,美国国会宣布实施1500亿美元的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美国家庭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税收返还,商业投资第一年可以享受50%折旧,中小企业还可以享受到额外税收优惠。另外,房利美和房地美证券化限额被临时上调,联邦住房委员会的担保额也相应增加。
(二)援助并接管“两房”
2008年7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将联手对深陷困境的“两房”提供援助:一是提高这两家公司能够从财政部获得贷款的额度。二是为了保证“两房”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本,财政部将拥有在必要时收购其中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的权力。三是允许这两家公司直接从纽联储的贴现窗口借款。2008年7月22日,当世界还在议论美国政府是否应该救助“两房”时,美国众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法案,这一法案授予财政部向“两房”提供援助的权力,并可以为陷入困境的房贷户提供帮助。根据这一法案,联邦住房委员会可以向约40万个面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风险的房贷户提供上限为3000亿美元的再融资担保,帮助他们将目前利率较高的按揭贷款转换为利率较低的30年固定利率贷款。2008年9月7日,由于“两房”形势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宣布这两家公司的四步走计划:一是联邦住房金融局牵头接管“两房”;二是财政部与“两房”分别签署高级优先股购买计划;三是为“两房”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建立一个新的、有担保的借贷工具;四是推出购买政府资助企业按揭抵押证券的临时计划。
(三)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受损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对接受政府援助企业的高管薪酬做出限制;五是与国外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合作;六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七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的帮助。
(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采取的意义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非常规应对措施。在以往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主要是采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多种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来应对。
2007年春天,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呼吁重新检查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以便更好地处理保护投资者与增强市场竞争性的关系。2007年秋天,保尔森宣布美国财政部将设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长达218页的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蓝图。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蓝图包括三个目标:一是短期目标:强化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的使命,并将银行监管者纳入小组;美联储进一步推进拓展贷款渠道;对抵押贷款发起设立全国统一标准;为各州对抵押贷款市场参与者颁发执照设定统一的最低标准。二是中期目标:合并储蓄机构监管署(OTS)和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负责监管支付和结算体系;设立联邦保险监管体系,隶属于财政部的全国保险管理署负责管理联邦保险监管体系;合并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三是长期目标:设立美国三大金融监管体,即美联储担当“市场稳定监管者”的角色,维护美国金融市场稳定;成立“金融诚信监管者”,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成立“商业行为监管者”,负责规范商业活动并保护消费者利益。
第四篇:浅议保险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浅议保险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对保险行业形成的冲击,国内保险公司如何控制好风险,积极应对这次危机,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通过调整保险业发展战略应对金融危机。在保险公司的经营过程当中,确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是极为重要的,要结合市场不断发生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其发展战略也应随外部大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周期情况及时调整。在调整战略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以下两方面: 一个高管人员、公司的经营层要切实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对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极为宝贵的一条经验。要从思想上摒弃传统的设机构、铺摊子、上规模的发展速度,把规模和速度转化为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相协调,规模与效益相统一。
二是大力推进保险业的结构调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保险业应该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可以改变保险业务的风险构成,化解和防范风险,有利于保险公司在困难时期渡过难关;更重要的要,可以增强业务发展的稳定性,突出保险行业优势,增加业务内含价值,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的结构调整,既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既能解决短期危机问题,又能着眼于长远发展、抓住机遇、化危为机。
保险行业调整结构,就是要大力发展风险保障型业务及长期储蓄型业务。特别是对寿险业务,应当坚持“短期变长期,趸缴变期缴,加大风险保障成分”的方向,逐渐使内含价值高、抵御金融危机风险能力强、业务稳定性好的长期期缴保障型寿险产品成为业务主流。
保险监管部门还应通过严格监管,推动行业优化结构。这样既有利于应对当前的危机和挑战,防范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又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增长。监管机关要强化产品监管和强化偿付能力监管两个主要手段推动结构调整。通过强化产品监管,提高产品的准入门槛,排除期限过短、没有保障成分的产品,促使保险公司销售期限长一些的保障型产品,引导保险产品的发展方向。
三是要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策略。我们经常说危机危机有危有机,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要主动应对,抢抓机遇。这次危机使保险业一些优质资产的价值大幅下降,但也为国内保险公司开展综合化经营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另外,中央四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以及地方政府配套措施的出台,这些都会给保险业的投资带来一些良好的机会。只要国内各家保险公司积极应对,审慎决策,一定会走出一条综合化经营的新路子。
四是提高应对危机的风险管理能力。对于保险公司和再保公司来说应该从两个方面提升能力,一个就是提高危机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对流动性风险的应急管理。对于流动性来说,主要是预防,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作用,在保险公司面对突发事件面对流动性紧缺的时候提供必要支持。二是对信用风险要有很好的管理。三是对于偿付能力风险的应急管理。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快速、灵活的管理应对机制,使保险公司在一些危机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时候有一些应急的措施。
应对风险管理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提升日常经营中的风险预警能力。首先,保险公司应该建立集中统一的信息平台,动态掌握经营数据,提升非现场监管、监控的能力。其次,在保险公司内部应该形成比较完善的风险制衡机制,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执行力的建设,提高风险管理部门在重大决策上的话语权。第三,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提升高层决策的专业化支撑水平。吴定富:保险业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三方面进展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15日在出席陆家嘴论坛演讲时表示,保险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第一,防范风险跨境传递,维护国家金融保险的安全。总的来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保险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总体充足、经营稳定、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第二,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地发展。从今年前4个月的情况看,总体情况是好的,1到4月份,全国的保费收入达到4140亿,同比增长9%,赔款与
给付1077亿,同比增长0.13%。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35000亿,同比增加了2000亿。
第三,转变行业发展模式,保险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从今年保险市场来看,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初见成效,保险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在财产险方面,今年一季度财产行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保险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得到了明显的遏制。(记者 秦媛娜)次贷危机来袭 保险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原本应保障人民财产的保险企业却由于投资过多、过广等问题深受次贷危机打击,令老百姓们纷纷退保以保障财产。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禁要问:险企业究竟该干嘛?
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全球保险业泰斗AIG几近全线崩盘。如今虽因获得美国政府的贷款暂时度过破产危机,未来走势依然堪虞。同样深受其累的还有中国的保险企业,自9月12日美国金融危机持续升级以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只保险股的市值一直直线下降,截至10月8日,前两者的跌幅已超过9%。
担心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广大民众纷纷办理退保手续以保安全。资料显示,仅9月16、17日两天位于中国香港的AIG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AIA)就遭遇了高达2000份左右的退保。
保险公司重要的职能之一是保障、补偿人民财产。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不正应由他们来缓解人民的部分压力吗?为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金融危机引发的保险界思考
10月10日,日本大型保险公司大和生命保险申请破产,据日本市场分析人士总结,他们的破产是因为“该公司一向追求高风险投资”。申请破产时,他们的负债总额高达2695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
“保险行业的投资渠道是要开放,但注重风控的前提永远不能忘,特别是对系统性风险的辨识非常重要。”《证券日报》的一篇评论这样写道。
从资本层面分析,保险公司的确非常适宜在资本市场活动。由于寿险等众多险种对于民众来说均属于长线投资,保险公司手中聚集了大批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而且,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十条》,将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逐步放开,无担保公司债试点、PE投资试点也开始推进,更令很多保险公司胆量增加,开始承接一部分投行才做的业务。保险公司的大规模投资是一柄双刃剑,如今恶果显现出来。“AIG的案例告诉我们,保险行业投资时注重风控的前提永远不能忘。” 东方证券研究所王小罡表示。
风险辨识的重要性不单纯在于保险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其客户的财产安全。事实上,这才是很多客户心中保险企业唯一的责任。对此,中国保监会也早有明确指示。“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要起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辅助社会管理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现在看来,促进经济发展是够了,社会保障和管理还需加强。王小罡表示,“次贷危机启发我们,金融监管模式应该前台全面而灵活,后台强化而严厉”,“要注重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这也引发了业界对于保险企业“不务正业”的探讨。
“保险企业应更注重本身对客户们的服务,回归正统业务,谨慎投资。”中国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并不是说保险企业不应该去做投资,但他们应该更加重视主业、重视服务。在不影响保险、保障根基的前提下谨慎投资。现在看来他们似乎对投资关注的太多,对本身的业务和服务却有些怠慢了。”一位分析师表示。
让金融的归金融,保险的归保险
采访中国人保财险(简称PICC)客户服务部相关负责人的时候,他们正在为公司2008年的客户服务活动忙碌。“2008年客户节暨奥运理赔服务体验季,”该负责人表示:“其中黄金周客户关爱活动刚结束,其他几大项活动目前都进入收尾阶段,客户反馈挺多,最近都在忙这个。”言谈中并未显现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他们手中的资料也显示,客户反馈几乎都集中在最近的这次活动上,鲜有对自己所投保险担忧的。
压力并非没有,人保财险总裁王银成上个月就曾对媒体记者坦言:“今年以来的冰冻雨雪、地震,以及夏天的洪水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赔款压力。”不过明智的是他们大幅减少了权益类投资,而是选择通过稳定的固定收益投资获得投资利润。据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目前PICC持有的权益类投资市值仅为10亿元左右,而固定收益投资每月会贡献约1.3至1.4亿元的投资收益。这大大降低了他们在遭遇金融寒冬时的风险。
“虽然这次的金融风暴可以说是百年一遇,但身为和共和国同岁的老牌保险企业,我们还是认为投资需谨慎,正统的保险保障、服务客户的业务才是最重要的。”该负责人表示:“不能舍本逐末。”
“不能舍本逐末”一语道出了一家老牌企业的常青秘笈。接着这位负责人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们在服务方面最近的新动向。
不久前,他们刚刚结合奥运会展开了一系列诸如“奥运之旅,人保关怀”、“奥运竞猜,人保加油”等活动,免费赠送客户交通意外险、发送贴心短信资讯等。PICC的理赔部也和客服部一起推出了“理赔无忧”、“便捷体验”、“四海通行”等项目,这些小活动们很受客户欢迎。PICC全国4500家分支机构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客户的温馨小故事发生。
“资本市场的确挣钱快,但这不是根本,只有保障了客户才能保障住我们,”他说:“保险企业就是该专注于保险,只要人民对保险的需求还存在,我们就会一直努力把服务做的更好。金融危机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影响。”
三、我国保险业应对金融危机防控风险的对策
(一)区分“借鉴”与“盲目追随”,辩证看待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
源起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海啸,不仅暴露出美国金融保险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反映了其他国家追随美国模式、参与次贷利益分配的盲从性和片面性。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模式、实现我国保险业跨越式发展应注意“引进借鉴”与“自主创新”并重,切忌照抄照搬、东施效颦,固然美国模式或发达国家模式有其先进性,但却不是万能的。“重引进借鉴,轻自主创新”无异于“重形似而不重神似”,盲目追随的结果已经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遭受集体重创的事实中再一次得到印证。目前我国保险业学习、借鉴、模仿有余,而自主创新不足,今后保险业的学习借鉴更应在尊重我国国情和市场客观环境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在学习借鉴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应辩证看待美国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进程中诞生的金融衍生产品。脱离特定环境背景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肯定与仰视美国金融自由化如何自由,金融创新如何高级,工程技术如何复杂深奥,金融衍生品如何繁多神秘,进而自愧不如是万万不可取的。
(二)强调保险投资策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避免盲目的投资多元化和海外扩张,绝不能片面理解保险业国际化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金融危机造成金融市场投资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我国保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投资压力。因此更应强调保险投资策略的稳健性和安全性,避免盲目的投资多元化和海外扩张,绝不能片面理解保险业国际化。这次金融危机的蔓延则向人们昭示了国际化的负面效应,处于次贷市场国际化的国家在次贷繁荣时期都赚得盆满钵满,而危机爆发时染指次贷关系的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反思我国保险业未来国际化进程,即不能因此次金融危机国际化程度低、所受影响有限而盲目自得,也不能因噎废食,成为放缓我国保险业进军国际市场步伐的理由。更应该全面度量参与全球化的利弊,以安全和稳定为前提,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提高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三)杜绝监管真空,坚定地推进偿付能力监管改革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保险巨擎”AIG在受到金融风险的波及后顷刻之间濒临倒塌,衍生金融产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尽管美国拥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而对衍生金融产品的监管存在真空,使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风险积累最终引发危机。反观中国的保险监管存在两大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前台监管偏重于市场准入,而疏于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后台监管一旦抓不到位,就会使监管资源错配,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金融企业的营运活力。因此,今后我国保险监管既要防止因美国金融监管暴露的问题重蹈市场行为监管的覆辙,又要避免以市场发展要求倒逼监管政策松动的片面倾向。一方面对前台业务监管全面覆盖不留真空,并对前台业务适度放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对后台监管强化而严厉,要更加坚定地推进偿付能力监管改革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四)培育有效预警系统性风险的信用评级机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因未能及早明确提示次贷投资风险而备受质疑。而随着次贷危机转化为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些评级机构对相关公司资信等级的频繁调整又遭受诟病,对市场震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加快信用评级制度建设刻不容缓。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并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有效预警系统性风险,切实发挥信用评级的外部监督作用。
(五)保险经营要理性回归,“保障”才是保险的基本功能
在资本市场火爆的情况下,许多保险公司在营销策略上,把保险当基金卖,把投资型险种当寿险卖,再加上市场营销员销售传达环节的误导,以致大多数购买投资型产品的客户是将保险视为投资工具,而且抱有相当高的投资预期。各种非传统寿险产品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寿险的不足,增加了寿险与其他理财工具的竞争力,满足了人们对多功能理财工具的需求。但是,保障功能才是保险的基本功能,投资功能只是其附加功能,如过分注重、宣传寿险的投资功能,必然会忽略保险的真正意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蔓延,AIG因非保险业务陷入破产边缘,更应深刻认识到:保险经营与消费要回归理性,保障才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其他任何金融工具都无法替代的,也是保险行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当务之急应是保险公司持之以恒地降低趸缴产品和投资理财型险种的比例,提高期缴产品和保障型险种的比例,以降低保险经营风险。
(六)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相互融合、渗透,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发展趋势愈演愈烈
然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保险业应坚持自己的发展步调和特色。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保险业务虽然没有出现问题,但是金融衍生产品带来的灾难却殃及鱼池。国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本身经营时间较短,对寿险经营的规律认识不足,从业人员也相对缺乏经验,现在还不具备大力扩张领域的条件,而是需要大力推进寿险专业化经营,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能力的提升,现阶段还需专注保险主业经营。保险行业要始终将稳健、安全放在首位。
保险业作为“谨慎性金融”行业,生存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稳定经营基本业务、有效控制未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追求金融的无限创新和收益的最大化。金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效率对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至关重要,对于保险、银行这类关乎国计民生的金融行业,国家及相关监管部门有必要进行较为严格而密切的监管,对市场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以保证其稳健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安全。
2、保险业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控制。
众多老牌金融机构在危机中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其实不是他们不会投资,不懂风险控制,而是低估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雷曼兄弟的破产告诉我们,资本市场上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对风险防范,要始终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这也适时给保险业敲了一个警钟:在看到资本市场对保险业的积极影响时,更应居安思危,了解其对保险市场消极的一面;资本市场充满风险,但不能因此就望而却步,更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掌握其运行规律并为我所用。
3、保险经营要理性回归,保险的本质在于“保障”。
全球保险巨头AIG身陷次贷危机,倾刻间出现巨额资金缺口而走到破产边缘,究其危机源头,不是保险业务自身出了问题,而是系列的金融投资衍生产品出了问题。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火爆的情况下,许多保险公司在营销策略上,把保险当基金卖,把投资型险种当寿险卖,再加上市场营销员销售传达环节的误导,一段时间,甚至整个行业都在向外传达“投连就是保险”的错误信息,以至大多数购买投资型产品的客户是将保险视为投资工具,而且抱有相当高的投资预期。尽管近年来国内保险业发展非常之快,可当一系列重大灾害事故发生的时候,保险业发挥的作用却有限,原因就在于我们购买的保险保障相对不足,或者购买的保险没有回到保险的基本意义和功能——保障上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传导情况下,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保险经营与消费要回归理性,保障才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其他任何金融工具都无法代替的,这是保险行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4、中国保险市场将迎来新的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金融海啸之后,我国政府已通过各种政策来保证经济和金融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保监会红头文件不断,各项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反复强调保险业理性回归保障,稳健经营的重要,也传达出一项讯息: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通过相关措施,促进保险机构规范经营及保险业的长期稳定。国内那些将大量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保险公司亲历了金融风暴带来的损失,也逐渐从前一年疯狂追逐资本市场的奔跑中冷静下来,实施新的经营策略。可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保险业来说,是一个调整的契机,中国保险市场将迎来新的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5、保险公司应专注保险主业。
越来越多的国家高调步入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之列,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愈演愈烈,然而,中国的保险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应坚持自己的发展步调和特色,此次 AIG因非保险业务陷入破产边缘,国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更要深刻意识到:现阶段还需专注保险主业,我们本身经营时间还太短,对寿险经营的规律认识还不够,从业人员也缺乏经验,现在不是扩张领域的时候,而是需要大力推进寿险专业化经营,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能力的提升。
经济发展的低谷期就是我们从业人员充电学习的好时机,经济低迷时期,人们所面对的机遇在降低,但学习充电可以让人的机遇增多,这也是国内教育培训行业一次大发展的好机遇,对我们资格项目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资源,组织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对这次金融风暴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成果吸收到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项目二版教材当中,让保险从业者及时分享行业发展经验教训,深化大家对金融风暴的认识,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项目宣传,让更多的从业者在参与到提升自身素质的考试中来,发挥项目提升行业诚信道德形象,提升行业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的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启示
记者:金融危机不仅给发达国家的保险业带来惨痛的教训,也给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带来深刻的启示。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最近指出,保险业发展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保险创新不能脱离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保险经营不能背离稳健经营的规律;保险监管不能偏离防风险、促发展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目标。作为金融保险与经济发展问题专家,请谈谈您的看法。
郭金龙
:面对危机,中国保险业所要做的是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灾难的再次发生。
保险行业要始终将稳健、安全放在首位。保险业作为“谨慎性金融”行业,生存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稳定经营基本业务、有效控制未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追求金融的创新和收益的最大化。金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效率对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至关重要,对于保险、银行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金融行业,国家及相关监管部门有必要进行较为严格而密切的监管,对市场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以保证其稳健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安全。
保险业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和投资的风险控制。众多老牌金融机构在危机中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其实不是他们不会投资,不懂风险控制,而是低估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雷曼兄弟的破产告诉我们,资本市场上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对风险防范,要始终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这也适时给保险业敲了一个警钟:在看到资本市场对保险业的积极影响时,更应居安思危,了解其对保险市场消极影响的一面;资本市场充满风险,但不能因此就望而却步,更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掌握其运行规律并为我所用。
保险经营要理性回归,保险的本质在于“保障”。全球保险巨头AIG身陷次贷危机,顷刻间出现巨额资金缺口而走到破产边缘,究其危机源头,不是保险业务自身出了问题,而是系列的金融投资衍生产品出了问题。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火暴的情况下,许多保险公司在营销策略上,把保险当基金卖,热衷于投资型险种的销售,再加上市场营销员销售传达环节的误导,一段时间,甚至整个行业都在向外传达“投连就是保险”的错误信息,以至大多数购买投资型产品的客户是将保险视为投资工具,而且抱有相当高的投资预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保险经营与消费要回归理性,保障才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其他任何金融工具都无法代替的,这是保险行业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保险公司应专注保险主业。越来越多的国家高调步入金融市场完全自由化之列,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发展趋势也愈演愈烈,然而,中国的保险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应坚持自己的发展步调和特色,此次AIG因非传统保险业务陷入破产边缘,国内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更要深刻意识到:现阶段还需专注保险主业,我们本身经营时间还太短,对保险经营的规律认识还不够,从业人员也缺乏经验,现在不是盲目扩张领域的时候,而是需要大力推进保险专业化经营,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能力的提升。
完善监管措施,防止保险业风险的传递和扩散。目前,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也将进一步提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保险业存在着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运营风险、诚信风险、投资风险等。尤其投资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冲击必须密切关注,加强防范。
防范保险业所面临的风险,还要构筑金融风险传播的防火墙。既要防止保险风险向其他金融领域传递,影响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又要避免和降低其他金融领域的风险对保险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例如:加强监管部门的协同合作,防止风险在金融集团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传递等。
第五篇: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时间: 2009-04-14 00:08:08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条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论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总体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是伴随经济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尽管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各国均或多或少地融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但贸易保护仍时常花样翻新,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有抬头之势。
【作者简介】刘媛,女,经济学硕士,天津天狮学院,讲师,任教于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系,天津市武清开发区源泉路15号(301700)
【摘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渐削弱,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各国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因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
The drawb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ffect of some old measures have becoming weaken, but the new continuoustrade protectionism has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worldwide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may be taken by China.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trade protectionism, globalization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论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总体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是伴随经济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尽管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各国均或多或少地融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但贸易保护仍时常花样翻新,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有抬头之势。
一、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抬头的原因
2007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恐慌与危机传染到全球各国,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严冬期”。随着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深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加强对本国产业和市场的保护,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再次出现,令世界贸易组织、各国首脑及专家表示堪忧,在前不久结束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和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均纷纷发出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呼吁并表达了积极推进多边自由贸易的合作意愿。
经济衰退是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根源。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一国经济衰退,其对本国贸易的保护必有抬头,而当前的情况正激发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增速明显放慢的迹象。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两次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4.1%下调0.4个百分点至3.7%。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继续走低,预计美国08年经济增长1.4%,增幅较07年下降0.4%,而欧盟和日本已经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分别出现了0.2%和0.1%、2.4%和0.4%的连续负增长,预示欧盟和日本经济已步入衰退。
同样,我国在这场金融海啸中也受到了较大冲击,虽然部分专家学者对于接受过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考验以及连续五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并作出中国经济未受很大损害的判断,但事实是我国经济也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世界银行在11月25日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季度报告中已将先前对我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由9.2%调整为7.5%,是19年来最低。
金融危机本身不仅正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扩散和蔓延,而且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和扩大。面对这种低迷的经济形势,各国决策者倾向于保护本国制造商并采取严厉措施限制进口的做法将会成为其外贸政策选择的最大可能。
二、金融危机下不可关闭“贸易通道”
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各国为消化过剩产能,拉动本国经济,或通过采取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来设置有形壁垒,或通过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构建无形障碍,但这些措施不但无易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危机,使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因美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还令人记忆深刻,而同样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美国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了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结果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争,加剧了世界经济大萧条,使这个当时在国会议员眼里可以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妙药成为后世学者认为的“最大的错误”。许多经济专家和学者都把此次危机与29年大萧条相对比,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把全球经济送入更加低迷的惨痛教训使各国政府都对当前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倾向感到担忧。深入分析当前的危机背景及根源,已与70多年前的大萧条有着很大差别,此时选择关闭“贸易通道”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比30年代更惨重的冲击。首先,贸易保护主义会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及消费者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各种要素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贸易壁垒的降低或取消加速了要素资源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球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的“国际化”商品。如果某国实行贸易保护,将直接或间接增加进口商成本,进口商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保护措施使非保护产业的生产者为受保护产业生产者提供了强制性补贴,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往往得不偿失,还会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
其次,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如果在危机中某个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率先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会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骤降。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的迅速萎缩会导致大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从而拖累该国经济快速滑坡。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在过去长达15年时间里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征。据相关计量分析资料表明,从长期来看,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弹性较大。我国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8150个百分点,这种强烈的关联性作用必将导致在我国出口出现大幅缩减时,经济将严重受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尤其是占中国出口额近50%的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遭受重挫,一旦主要三大贸易输入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将会使我国出口面临丢失半壁江山的可能,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第三,危机下一国或多国集团的贸易保护会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使世界经济更加恶化。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阻碍了其他国家向该国的出口,使其他国家的产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也会影响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使本国产业陷入困境,因为一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常会引发其他国家类似的报复政策。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就曾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并争相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因为表面上看美国率先搞贸易保护主义,原来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能够占有国内市场,但是美国也有外贸出口部门,其他国家会以牙还牙进行报复,也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最后每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都局限在本国内部,造成世界整体经济进一步萎缩。
第四,贸易保护会破坏已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世界性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经济全球化不仅增加了世界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而且其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程度。正是这种相互依赖,使每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产品。例如一部手机的生产,它的芯片来自美国,主板由台湾或者韩国制造,而组装却是在中国。正是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下,手机这件产品才能以更经济的方式完成,销往世界各地。而贸易保护必然会打断全球化所形成的生产价值链及正常的分工体系,这将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倒退。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各国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体系的构筑。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各国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作为参与者,各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不会被淘汰。虽然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变向解读贸易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在人们对发达国家建立的诚信体系受到质疑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这不仅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总之,贸易保护不仅会造成世界贸易额的急剧下降、各国间贸易摩擦加剧、货币流通混乱等问题,还会使世界各国陷入深度不信任的怪圈。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恢复的全球经济会因贸易管制而进一步恶化,甚至会牺牲各国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曾做出的各种努力。
三、中国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显然对解决危机是没有任何帮助作用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并不排除某个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而背弃自由贸易协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和贸易大国,面对可能来临的区域性或全球性贸易保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贸易的影响,针对别国的贸易保护措施,要制定相关的预警和应变预案。我国应在密切注意危机扩散趋势的同时,对于各国的贸易政策,特别是重点出口国贸易政策及隐蔽性贸易壁垒动向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同时,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根据当前形势酌情制定几套相关的应变预案,防止出口贸易增长出现过度下滑,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相对平稳发展。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需增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三是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要加大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努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价值地位。要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四是发展多元化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合理出口区域结构。我国要进一步降低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稀释美国进口调整对我国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效应。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五是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扶持相关出口企业,促使外贸的整体格局沿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六是因地制宜创新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并在打造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将主要力量放到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上。
从长期来看,要避免贸易保护带来的冲击,关键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的技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实现微观基础的再造。这是应对此次危机的着力点,也是把应对危机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结合起来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 崔正强.灵活应对贸易保护主义[J/OL].中国财政,2008(3):70-71.[2] 冯科.解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影响几何[Z].国企,2008-10-24.[3] 李关云.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潮来?[EB/OL].21世纪经济报道,2008-10-07.http://usstock.jrj.com.cn/2008/10/0701162221550.shtml.[4] 李细满.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15)37-38.[5] 刘继森.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2年(7):55-56.[6] 刘军红.应对金融危机扼制贸易保护主义[N].人民日报,2008-11-26.[7] 张璟.经济危机或唤醒贸易保护贸易保护不是良药是毒药[N].广州日报,2008-11-19.[8] 中国贸易金融网.贸易保护主义?美国金融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EB/OL].2008-11-09.http://news.sohu.com/20081020/n26012916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