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2 12:2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第一篇: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优质梨产业是我县“十·五”期间确定重点发展的一项后续产业,几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形成了5万亩的种植规模。



一、我县优质梨生产的现状

我县是省列的“八·五”、“九·五”优质梨生产基地,经过

两个五年计划的推广和发展,已基本形成了“发展规模化、布局科学化、定植规范化、品种良种化”的产业格局,表现在五个方面:



(一)规模发展,规范定植。全县优质梨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始终坚持了“百亩起点、千亩连片”的建园原则,基地面积最小的为100亩,最大的连片面积有3500亩,千亩连片的果园全县共有五个,为我县优质梨规模效益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坚持了统一规划和定植。进入基地扶持的梨园,无论涉及多少农户,只要在同一个座落,都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定植,使我县的优质梨苗木定植后,均达到了“三看”一条线的要求,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



(二)突出重点、科学布局。我县列为省优质梨商品生产基地县后,总结了过去在发展水果上的经验教训,立足我县实际,将交通、水源、通讯等纳入了进入基地建设的条件。全县五万亩基地重点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白水、中枢、舞街、逸圃四个镇,其它乡镇为辐射发展区域,使我县的优质梨走上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阶段,避免了基地零星发展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现象的发生。



(三)发展良种、适地适树。优质梨作为商品除要有一定的规模外,还要有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县优质梨生产在品种的选择上,首先是始终坚持以90、92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99年又获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的雪花梨;90年获《云南省优质水果产品证书》的金花梨;97年在庐山召开的南方早熟梨评选会上获全国第一名的早酥梨作为基地的主要栽培品种。其次是根据品种特性在我县不同的海拔区域栽培了不同的品种组合,不仅达到了适地适树,而且使我县的优质梨形成了区域化发展的雏形。



(四)加强管理,初见成效。首先是县委、政府把加强基地的管理列为优质梨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其次是各部门管理措施力度的加大,提高了产量和部分产品的质量。今年全县已有1.4万亩基地进入挂果期,年总产量3200吨,可创产值1000万元,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通过这些投产果园的示范带动,近两年农户自发利用荒山成承包地新建的果园达4000余亩。另外是吸引了一些县外商家加入到了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开发中来,促进了我县优质梨基地的持续发展。



(五)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实施名牌战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确保我县优质梨的优质、优价,逐步把产品打入省外及国际市场的必经之路。2001年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树立了“高原梨”这一品牌,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打造,已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我县高原梨已打入昆明红联、普尔斯玛特、山姆会员店等超市,销售势头较好,慕名到我县参观和洽谈鲜梨生产和销售的有泰国、韩国、新加坡越南、上海、广东及省内各地州等国内外客商。

几年来,优质梨商品生产基地在全县果树科技人员、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及各涉及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通过不断的引种、选育,我县的优质梨以其口感好、果形好,逐渐被消费者认可,高原梨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对优质梨的销售市场认识不足。部分干部和群众眼睛只看到**市场,怕产品卖不出去,因此对优质梨基地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果农商品生产意识不强,投入不足,果园内间作其它作物、果实不套袋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树体生产发育缓慢,果品外观质量差,果实偏小,上不了档次,虽然已有3000余吨的产量,但是高档次的果品并不多。三是科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全县除中枢和午街两镇外,其余的乡镇均没有专业的水果生产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主管水果生产的领导和科技人员缺乏必须的生产管理技术,科技普及速度缓慢,基地管理水平普遍低下。乡与乡之间基地的发展不平衡,果园与果园之间效益差异大。四是优质梨销售市场混乱。一方面是由于我县的优质梨生产基地,有农户而没有连结市场的龙头企业,至使果农无序竞争,大部分产品仍然分散经营,处于地摊水果的境地;另一方面包装质量参差不齐,装箱的果品标准不统一。有的果农装箱的果品不分等级,表层是好果、优等果,里层大小不一,甚至是质量低劣的果实。更有甚者是购买外县梨冒充**高原梨,以次充好。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原梨”的品牌形象,给高原梨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的优质梨要走出县门,打入外地市场,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提升高原梨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认可。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确保我县优质梨产业的持续发展。



二、发展优质梨产业必须增强品牌意识

朱镕基总理曾经指出:“牌子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

存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品牌就是市场,品牌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和产业的发展潜力。谁能在市场中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就能在市场中站稳脚。

增强高原梨品牌意识,打造知名品牌,一是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向导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地遏制不法竞争者对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了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过程。我县曾投入过很多的人力、物力发展地方经济,培植优势企业,树立地方品牌,但能够在国内省内排得上名次,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少之又少。“高原梨”是县委、政府近年来着力打造的重点品牌,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是迎接入世挑战,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特色经济的需要,更是优质梨产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优质梨产业和知名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倾力打造知名品牌

优质梨产业要持续发展,要成为振兴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把产、供、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实施名牌营销战略,拓展高原梨产品市场。从我县优质梨生产销售的现状来看,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一)培植龙头企业,搭建塑造品牌的载体

品牌的整合培育离不开政府的有效调控、积极组织和引导,但更主要的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必须依靠市场运作、资本扩张和重组实现品牌的整合和培育壮大。企业是塑造品牌主体,离开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塑造品牌就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不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其根本症结在于缺乏管理水平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强和市场应变快的龙头企业。

在优质梨产业发展上,必须牢牢抓住培植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认真贯彻“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精神,突破所有制界限,突破隶属关系,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县内、县外企业相结合,一视同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一是成立水果生产销售公司,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农业开发,兴办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果农结合建立稳固的产品生产基地,允许龙头企业在生产基地范围内推广和销售优良种苗,允许其经营与技术服务相配套的农用物资,做到产物结合,进行标准化生产,把优质梨产业建设成为定单农业,提高优质梨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质量。在水果的销售和品牌的打造上,由龙头企业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筛选、统一包装、统一炒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优质梨产业化经营进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齐心协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加入到我县优质梨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来。三是做好优质梨产品的深层开发,延长产业发展,提高附加值,多渠道地开发利用优质梨这一资源,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

(二)依靠科技支撑,提高品牌产品的竞争力

品牌产品的开发是以无形资产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保障,而品牌商品能否吸引消费,打开市场,必须依靠科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牌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1.抓好品种引进,增强产品竞争力。我县虽然已有省优、国优良种,但是随着消费观念及新兴优良品种的出现,我们现有的品种将会逐步被淘汰。因此,必须加大优质梨母本示范园的建设和扶持力度,根据市场的需求,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及时选育一批、推广一批、储存一批适宜我县栽培的更新换代品种,确保优质梨持续、稳步的发展。

2.抓好样板建设,带动面上工作。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是带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加快科技普及行之有效的办法。乡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全面加强管理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一至二个样板示范园的建设和管理,让农户看到效益,得到实惠。用具体事实宣传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果园的管理水平。

3.抓好科技培训,提高果农素质。一是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机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责任到人。并把加强现有果园管理,提高果园效益列入县委、政府年度中心工作目标考核。二是县科技部门要切实做好对各乡镇技术人员及主要果农的技术培训,规范技术标准,提高乡镇果树科技人员的素质。二是要积极做好科技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果农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强化管理,增加投入,使没有挂果的果园尽快挂果,已挂果的要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为龙头企业的创建和发展夯实基础。



(三)加大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品牌知名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去完成。加大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一是要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集中民智,聘请专家,结合我县优质梨的特点、产业发展的思路,对品牌意识的树立、品牌战略的制定、品牌活动的操作、品牌法制的实施等进行系统的策划和宣传,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二是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电脑农业。加盟中国果业信息网,开设优质梨网页,发布产品信息,推介**“高原梨”品牌,准确把握果品信息、市场信息,建立培训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营销队伍,努力拓宽销售渠道。三是制作高原梨广告,在中央台、云南台和其它地州电视台进行宣传;县内的广播、报刊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专版宣传品牌,开展品牌大讨论。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逐渐扩大高原梨品牌的知名度,形成全社会参与创建名牌、扶持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氛围。



(四)政府调控,营造品牌发展的环境

实施和推进品牌战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除了企业的内部环境之外,还要有一个优良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营造,必须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过早地失去政府行为是不行的。一是要尽快编制高原梨地方标准,建立质量认证,规范果品分级和果品包装,上不了档次的果品一律不得以高原梨的名称出现在市场上。二是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做好全县优质梨市场的清查治理整顿,加大对假冒伪劣高原梨的打击力度,规范市场,切实保护高原梨品牌的市场和信誉。三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打破目前存在的地方保守、割据等各吹各打、各自为政的经营环境。这种环境是实施品牌战略很忌讳的环境,这种环境不改变,品牌战略就很难成功。四是寻求法律保护。品牌的开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离开了法律的保护,不是被夭折,就是会流失,到头来辛辛苦苦一场空。因此,依靠政府的支持,营造一个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环境,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

第二篇:倾力打造中国铁观音强势品牌

倾力打造中国安溪铁观音强势品牌 ——访福建儒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儒

300多名学子齐上阵,端起香醇的安溪铁观音,敬奉给恩师„„ 2009年9月28日,在泉州市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上,“谢师茶”的闪亮登场,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谢师茶”系福建省安溪县儒家茶业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精心之作。观赏整套“谢师茶”套装,顿感眼前为之一亮,它的寓意深刻,艺术感强,文化韵味浓厚,让我萌发了采访公司总经理张顺儒的念头。

总经理张顺儒,是一位精练的汉子。他与安溪铁观音已结缘多年。近几年来,他在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与提升中,将铁观音文化有机融入儒家文化,不断创新儒家文化表现形式的同时,弘扬了优秀安溪铁观音文化。

良好生态孕育儒家名茶

20世纪90年代,独具慧眼的张顺儒就意识到优质茶品依赖于生态茶园的开发,并着手组建生态茶园基地。经过充分比较论证,决定将基地选定于安溪县祥华乡。祥华乡地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21℃,雨量充沛。境内多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泉甘土赤,土壤肥沃,十分适宜铁观音茶树及各种林木的生长。祥华乡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是安溪铁观音主产区之一。2001年安溪县祥华泰湖岩茶场建成,该茶场拥有生态茶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生态茶12万公斤以上,这里海拔700-800米,空气清新,气候适宜,云雾露水充足,茶叶有独特的香气和韵味。茶场茶师把茶叶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茶叶制作严格按照“三大阶段、十道工序”的传统制作工艺精制而成,成品茶还要经过视觉、嗅觉、味觉及触觉四大感官的审评判定后,才上市销售。生产出各种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其“质优、味香、韵浓”的特点很快赢得国内外茶商的青睐,为打造优质茶品提供实力保障。2004年1月,泰湖岩茶场注册了“泰湖岩”牌祥华铁观音。2005年7月,“泰湖岩”牌祥华铁观音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荣获清香型铁观音一等奖。2006年,“泰湖岩”牌祥华铁观音参加由世界茶联合会、香港茶道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名茶评比,荣获国际名茶银奖。2007年9月,“泰湖岩”牌祥华铁观音,取得QS食品安全认证。2007年10月,“泰湖岩”牌祥华铁观音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荣获清香型铁观音特等奖。2008年8月,在祥华泰湖岩茶场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安溪县儒家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集生态茶园开发、茶叶科研、茶叶深加工及营销、茶文化传播于一体,以倡导理性消费、构建和谐健康的极致生活为宗旨,走向“基地+公司+加盟连锁”模式。

儒家茶业弘扬儒雅茶道

张顺儒认为,包括安溪铁观音在内的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1 增进友情。而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这既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调,也应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主流。

在创业过程中,张顺儒奉献爱心,兴教助学,并连续两年被安溪县人民政府授予“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活暨第四届中国(福州)安溪铁观音茶王赛慈善活动中,张顺儒义卖了大部分茶王样品,并将义卖的10.4万资金捐献给安溪老校崇德中学,此举深受众多媒体的竞相报道,赢得良好的社会评价。他很好地维护了安溪铁观音品牌的声誉,也很好地说明了作为一个成功的茶人,要有“源于社会,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他起到了发扬热心的美德和弘扬安溪茶文化的宣传效应。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是新世纪安溪茶文化的一个特点。儒家茶业也不例外,其大力倡导“舍得”境界、“文化”品位、“理性”消费,曾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共鸣。追求“舍得”境界是营销攻略,即主要采取降低成本、降低费用等举措进行营销推广。“文化”品位则是儒家茶业所倡导的精神和目标,即“让茶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人人喝得到好茶、人人喝得起好茶、人人学会品赏好茶、构建和谐健康的极致生活”。而“理性”消费是倡导全国各地消费者明白消费,即在茶品包装上采用统一印制市场零售价、品种、特性等文字,走出“茶品无定价”、“茶价畸高”误区。

儒家茶,和谐道。张顺儒正是这样,倡导诚信经营、理性消费、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质优价平”的宗旨、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建立 遍布全国的便捷营销网络。

倾力打造茶界强势品牌

张顺儒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牌,是很难在这个茶产业市场立足的。于是,他开始思索,要为自己的茶业理出一条思路,开始四处奔走,做市场调查,了解网上销售模式,与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交流。经过调查研究,张顺儒渐渐理清了自己独到的工作思路。他认为,在安溪的茶产业中,要进入茶界,就要与文化结合。因为总体定位准,儒家茶业一开始就走品牌运作之路,且准备充分,又有一定的底蕴,虽然也碰到了很多困难,与预想的仍有一些偏差,也遇到一些局部性的问题,但儒家茶业还是在稳定中前行,发展得较为顺利。

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张顺儒又开始思考了,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人,是一切事业的载体,在世界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要成就企业百年大计,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张顺儒认为,安溪茶产业目前的状况,在经历小、中茶业品牌大批涌现之后,必然走向大品牌运营之路,而在这条路上就有赖于一大批制茶、评茶、策划、营销、管理技能兼备的专业性人才。在这茶产业转型提升阶段,这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张顺儒认为,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然而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今年,儒家茶业与全国级重点职校联合办学,首次创办了茶业品牌营销与策划专业,并面向全国招收生源。该专业以培养掌握现代市场营销技巧、商务公关及谈判技巧,能从事茶业品牌策划与运营管理,市场推广与连锁经营,具有较高管理素质的中高级茶业商务人才为目标。相信这种校企合作、公办民助、产学结合的模式,能为茶乡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促进茶乡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好了人才资源的储备。2008年11月—12月,该公司就连续荣获“第七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大会”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银奖和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暨第四届中国(福州)安溪铁观音茶王赛浓香型铁观音金奖茶王的称号,张顺儒本人还荣获2007年、2008年安溪县“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目前,儒家茶业的营销网络已遍布全国各地,在福建、北京、上海、广东、江西、山西、贵州、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开设了几十家专卖店和加盟店,儒家茶业的品牌文化正成为茶叶市场的一个新亮点,各种荣誉日益增多,她们见证着儒家茶业品牌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自豪。截至目前,公司网站(www.xiexiebang.com)的点击率日逾8万人次。每逢旺季,儒家茶业的全国客服、加盟热线电话更是响个不停。

个性产品注入新鲜血液

在茶业界打拼几年后取得成绩的张顺儒,又进行了一番深思:目前,大众化的产品到处可见,但是富有内涵的个性化产品凤毛麟角。今年是我们的教育祖师孔子的诞辰2560周年,“25”代表第25个教师节,“60”代表60周年国庆,2560恰好是25和60 两个数字的巧妙组合。看到这些有意义的数字后就思考着,以一种固定的方式留住这个巧妙的组合,于是就有了“谢师茶”的文化创意,决定和东南早报联合举办“尊师重教月”谢师恩专题活动,征集感人的恩师故事,挖掘社会尊师重教的题材并弘扬其积极的社会意义,把“谢师茶”所倡导的尊师重教的理念达到一个高度。

儒家茶业荣誉出品的“谢师茶”套装,取意“品清茶·谢师恩”。包装礼盒设计成“书型”,用“孔子讲学图”做背景,礼盒内封印有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师说》一文,内置三盒清醇安溪铁观音及一张感恩卡(幸运卡)。谢师重在心到、意到、情到,留下谢意和隽永情怀„„

“谢师茶”套装正面背景为孔子讲学图,意在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封二印有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师说》全文,意在体现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从而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内装以“三”为基数,暗合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名句;内置3盒,每盒3排,每排3泡,共27泡,又与孔子活动纪念日(9月27日)相吻合;封底背面印有孔子肖像、生平简介、主要著作等。其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充分反映孔夫子谦虚好学,人人皆有可学之处的进步思想。内附感恩卡(幸运卡)旨在体现馈赠者“表感恩·送健康”的浓浓心意,并祝愿好运常伴。

面对未来,张顺儒满怀信心,高起点、高品位、新平台、新形象,儒家茶业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扎实搞好企业管理,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努力营造和谐环境,倾力打造铁观音的强势品牌,儒家茶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第三篇:倾力打造

倾力打造“三园”学校 积极推进均衡发展

杨寨中心中学创特色校园汇报材料

杨寨中心中学成立于1996年秋,2009年与原初级中学两校合一。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87人,专任教师66人。学校校园面积6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5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8100平方米,生均占地及绿化面积等均远远超出国家标准。多年来校园绿化、美化、现代化融为一体,环境优雅、书香满园。

近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着力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的办学水平等方面入手,倾力打造“三园”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配置,亲情呵护,努力营造学生温馨的家园

1、按公寓标准整体改造装修学生宿舍。本学期学生离校后,我校共投资近30余万元对学生宿舍进行整体改造装修。一是对宿舍内外全部刮仿瓷涂料,增设1米2高的彩色卫生墙;二是宿舍北面窗户全部更换成铝合金窗户,宿舍门全部包铁皮;三是每层宿舍新建一个洗簌间;四是在二楼和三楼各建一个学生洗浴间,安装4台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每个洗浴间个安装8个热水喷头,外设一个更衣间,真正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洗上热水浴的美好愿望。后期我们将以寝室文化为主题,对寝室内部设施进行改造和美化。我校共有450余名住宿生,每个宿舍都按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进行配备,有专职宿舍管理教师和住宿生一同玩耍娱乐,这儿仿佛成了学生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夏无炎热,冬无寒冷,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铺床、叠被、洗刷、休息。住宿生实行量化考核,每天都有值周教师、宿舍管理员、学生会干部进行评比打分。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个人”。

2、不断优化、美化学生就餐环境。我校学生食堂始建于2002年,2008年利用国家项目资金进行改扩建,现在已能容纳1000人进餐。餐厅、操作间、贮藏室、仓库等宽敞明亮。餐桌凳整齐洁净。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保障有力。2009年,我校学生食堂被市教育局评为“放心食堂”。在这舒适、温馨的餐厅里用餐,学生不但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膳食,还学会了礼让、关爱等文明用餐的礼节,更多的是让学生懂得了珍惜粮食的意义与价值。合理的膳食,丰富的营养,使得学生有了充沛的精力从事一天的学习,特别是许多留守学生面黄肌瘦的小脸,也慢慢的泛起了红晕,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从此也精神大增,多数学生倍感自己的记忆力在不断增强。今年暑期,我校将投资5万元对食堂内部设施进行添置和提升,进一步优化、美化学生就餐环境。

3、“多管齐下”,倾情呵护留守儿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我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关爱留守儿童。据统计,我校目前有“留守儿童”295人,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学校认真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均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人情况以及父母务工情况和联系方式等作了详细的记载。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留守学生”大多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优先对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问题。三是生活上、思想上关心“留守学生”。要求班主任教师要经常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建立“留守学生”与教师的结对帮扶制度,让教师充当“留守学生”的第二监护人,使部分监护人长期缺位的“留守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要求“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书信或通一次电话,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亲情联系。抓住春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留守学生”家长共商“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二、德育引领,环境育人,倾力打造学生成长的乐园

1.德育引领,让学生健康成长。我校不断突出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巩固德育成果,切实抓好德育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人性的人,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遵守行为规范,争创文明学生”是学校向每个同学提出的口号和要求。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一日常规》,经常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制定了一套检查评比制度,如卫生评比、“两操”评比、爱护公物评比等。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设立值日岗等监督机制。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学生,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教育。学校还运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记录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近年来,学校的好人好事不断增多,学生文明守纪的习惯已初步养成。

2、活动育人,让学生快乐成长。我校始终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一是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体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根据学期特点组织国庆节及青年节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绘画展、书法展、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等,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二是组织队列及体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冬季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依此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是每年清明节组织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代表分别到大悟烈士陵园、红安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炎帝神农公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感受始祖文明的魅力。四是举办法制讲座,鼓励学生争做文明守纪小公民。

3、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外语角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通过栩栩如生的画匾,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古韵经典的文化长廊,富有个性的班级布置、内容丰富的宣传橱窗和独具匠心文化广场,让墙壁说话,让角落生辉。让每位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高雅的情操。

三、质量兴校,素质强校,全力创建学生求知的学园 1.坚持人本管理,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一是抓名师效应,铸高尚师魂。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始终把榜样教育与制度推动有机结合,使追求高尚师德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校市级师德标兵毛清元同志扎根乡村教学二十年,呕心沥血献身教育,因患胆囊炎、胃溃疡两次昏倒在讲台上,都是师生们把他送到医院,他病未痊愈又回到教室;市级师德标兵邓柏亮同志爱生如子,先后为二十多名学生付医药费、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他潜心教学教研,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励;他淡泊名利,多次将评优表模的机会让给别人。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学师德标兵,铸高尚师魂”的学习讨论活动,对照身边真实的感人事迹找差距,让大家自我加压、自主进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抓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学校注重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我校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评选培养”活动,并以此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充分利用市教育局组织的城乡教师交流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输送年轻的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前往城区学校“结对拜师”,以期学习那里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科学的管理经验和育人策略;另一方面邀请城区学校乃至市级教学能手和教学专家为我校教师作理论上的“充电”和“洗脑”,以及课堂教学实践上的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一是以“常规”为本,狠抓教学环节与过程的管理。积极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学习,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坚持德育引领,强调文化育人,以生为本、师生相长,打造道德课堂,构建快乐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善于总结,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道德课堂。二是建立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师备课、上课、课程纲要、作业批改、考核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均有明确要求,并由教务处和各教研组负责检查落实。每学期初学校提出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与计划,教务处拟好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组织教研组制定好学期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各科任教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时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求授课时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能力的培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发展优秀生,特别关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向课堂要质量,重视作业与练习的设计与精选,作业批改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考查评价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013年中考我校正取市一中46人。

3、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是充分利用各功能室组织实验教学,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直是农村学生的梦想。能在理化生实验室动手操作,提高技能;能坐在优雅的图书室,博览群书;能在音体美教室陶冶情操,发展爱好,所有这些都是均衡发展带给我校学生的实惠。2011年,我校在投资1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理化生实验室的基础上,今年又充分整合两校原有资源充实和完善我校功能室建设。三是积极申报数字化教学项目,打造数字校园,实现教育管理智能化、课堂教学网络化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四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完善大课间机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组建了由校团委牵头,各年级组和班主任参加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共享教育公平,着力创办和谐校园。

1.学校十分关注生活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是接受上海交大成功人士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对部分困难学生的帮扶。二是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困难学生结对帮扶,从生活、学习,思想上关心爱护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完成义务教育。三是组织师生捐款,对特困和重病学生进行帮扶。2013届学生胡智杰因患脑肿瘤,花去家中全部积蓄,是全校师生捐款两万三千多元,让他渡过难关,成功参加毕业考试。

2.学校坚持小班化教学,在招生、分班、任课等方面都做到公正、公平,不办“重点班”,不办“快慢班”。3.学校每年以形式开展“防辍控流”工作,制定了防辍工作制度和奖惩方案,确保每位学生进得来,留得住。采取“预防与动员”并举,保证义务教育的落实。我校七

(四)班学生朱欢欢因家庭困难,辍学打工,学校与该村村委会联系,村校联动(村委会帮扶一部分,学校免除生活费)解决了她的困难,朱欢欢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

4.“两免一补”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及时兑现,全面促进了“防辍促控保学”工作。

第四篇:兰州市倾力打造“百合计生服务”品牌

兰州市倾力打造“百合计生服务”品牌

人口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上世纪70年代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的人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少出生人口100多万,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对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连续16年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当前,人口计生事业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大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创新,如何巩固既有成果,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健全和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促进兰州市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现实课题。为此,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倾力打造一个人民群众满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体现兰州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的政府公共服务品牌——“百合计生服务”,为兰州经济社会的协调稳步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使“百合计生服务”成为宣传兰州、推介兰州的城市名片。

主要内容

以“六百六合”为主要内容,为广大群众及时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优质服务,树立部门形象,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六百”

(一)100%为百姓提供计生政策宣传服务。充分利用重大节会日和纪念日等有利时机,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宣传教育活动、军民共建“三关爱”活动,积极营造群众广泛参与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主流媒体宣传作用的同时,不断强化网络、移动通讯、数字电视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大力开展人口计生法规知识、计生优惠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宣传形式,实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的立体化、全覆盖,构建部门携手搞宣传、主流媒体当主角、集中宣传壮声势、多种形式求实效的经常化、社会化的宣传格局。积极扶持建设生育文化宣传队,每个县区三分之一的村、社区建有生育文化宣传队,每个县区每年要组织一次人口文化节目集中汇演,营造群众广泛参与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刷新和改革墙体标语宣传内容,继续改革创新入户宣传品,精心制作广大群众喜爱,体现实用性、知识型、趣味性、经济性等特点的入户宣传品,深入推进人口计生政策进门入户。

(二)100%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教育。以“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和医疗保健机构作用,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强化生殖健康服务,健全生殖健康服务体系。研究制定落实包村、包社区、包家庭责任制,根据群众需要及时制作发放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宣传品,加大入户面对面宣传服务的力度,努力将生殖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紧紧围绕人的一生,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生理期、不同的健康状况,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从新婚夫妇到更年期男女,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生殖健康咨询、生殖健康检查和优生促进等生殖健康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建立早教示范基地、亲子乐园,开展送“早教知识”、“育儿知识”进家庭等活动。加强与市教育部门的联系,积极协调开展中小学生殖健康师资培训,在大(中)专院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人口文化博览苑、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基地、“青苹果之家”,开设“青苹果网站”。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志愿者作用,将“空巢老人”及时纳入虚拟养老范围,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夕阳关爱”。

(三)100%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投资新建和改扩建服务机构职能的发挥,通过配置设施设备,优化人员结构,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生殖健康咨询、生殖健康检查和优生促进等工作,做到服务程序规范,运行优质高效,不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和发展能力。县区、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完善生殖健康服务项目,城市社区要普遍设立生殖健康服务室、免费药具发放点,配备必要的生殖健康咨询、保健员(师),定期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新婚、计划怀孕和已孕夫妇生殖健康知识咨询服务率达到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当年生殖健康检查服务率达到40%以上;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率达到80%以上。

(四)100%为新婚夫妇提供优生优育服务。全面开展优生促进工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针对计划怀孕家庭,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倡导孕前优生筛查,大力推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的七里河区,对所有计划怀孕的农村育龄群众(包括流动人口)进行检查。省级项目试点的城关区、安宁区、榆中县,每年完成500对以上计划怀孕夫妇的检查。其他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2012年全面启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营养素”工作,2011年对目标人群免费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实行婚检、婚育、婚证一站式全免费服务,实现对育龄妇女的及时、有效、全程跟踪管理。加大对《甘肃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的宣传力度,群众对禁止“两非”内容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与公安、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联手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市级每年不少于2次,县区不少于4次,有效遏制“两非”行为的发生。

(五)100%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按照《兰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和《兰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紧紧围绕流动人口在兰州享受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婚检、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便民维权、利益导向政策支持等内容,充分发挥公安、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民政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进流动人口在申办户口、子女入学入托、就医、劳动技能培训、购房租房、劳动保障、困难救助、司法援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率先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总体水平,切实保障广大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兰州社会,享受与常住居民一样的同城待遇。2015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间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全市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

(六)100%把辖区住户纳入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全面落实以“以房管人”为主要方式、户籍地和单位相互配合的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实施“捆绑式”管理办法,切实靠实各级责任,加大对辖区住户婚姻、生育、节育全过程的服务管理力度。尽快配齐配强硬件设备,全面实现P&WIS系统在线录入,延伸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人口地图到户到人,拓展阳光卡使用范围,全面提高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持续、扎实开展清理清查登记工作,大力提升P&WIS系统数据质量,提高应用水平,主动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开辟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演示场所,大力培训讲解演示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展示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和成效。

“六合”

(一)合各级党政组织之力,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整体工作部署和“再造兰州”发展战略要求,牢固树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就是抓发展、保民生、促和谐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认真思考,超前谋划,科学指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不断进行反思,特别是要站在省会中心城市的表率层面认真查找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各县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2次人口计生工作,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1次工作汇报,具体研究解决影响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合全社会之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各级部门和全社会的职责。全市各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始终站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高度,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国策意识,切实增强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善长效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计划生育事业办实事、解难题。人口计生、宣传、政法、教育、广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形成宣传教育工作合力;公安、工商、城建、卫生、房产等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形成行政推动工作合力;发展改革、科技、民族宗教、民政、水务、农委、国资委等部门要加强政策推动工作力度,形成有利于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合力;财政、审计、农村信用社等部门要加强经费保障力度,确保人口计生事业必须的经费保障;组织、人社等部门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支持力度,保证人口计生必需的工作力量。

(三)合各级财政之力,保障人口计生事业经费。全市各级要按照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国库保国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在2010年人均事业费达到30元的基础上,保证人口计生事业费投入年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严格落实人口计生事业费预算制度,把落实优惠政策所需资金按照分担比例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全部纳入财政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管理。对人口计生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办公费用予以补助或列入专项规划,加大对各项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凡出现拨付不到位、挤占挪用、弄虚作假等问题,坚决给予“一票否决”,为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四)合各部门行业之力,全面落实优惠扶助政策。按照《兰州市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以国家、省、市现行优先优惠政策为依据,统筹部门资源,立足实际整合利益导向政策、资金、项目,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2011〕108号文件明确规定的以成才、致富、保障、健康“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家庭幸福计划,确保26条具体政策项目和6项主要指标全部落实达标。同时,县区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13项创新内容,出台刚性的利益导向措施,构建多层次结合、全方位融合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和群众在各方面得到实惠和好处,切实发挥利益导向政策对广大群众的带动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各级计生协会要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中国人口福利基金“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等项目,帮扶计生“两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引种新特品种;新建新型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对计生“两户”家庭实施生产帮扶,切实有效增加“两户”家庭收入。各级还要深入开展“结对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子女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措资金,帮助计生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全市结对帮扶对象达到200人以上。

(五)合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之力,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抓住影响全局、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协助党委、政府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六大长效机制”。市人口委要认真履行“科学指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公正考核、严明奖惩、优质服务”的工作职责,深入开展督查指导工作,客观剖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帮助县区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基层将工作重心放在狠抓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上。要积极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沟通,加强人

口计生干部队伍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在提高工资报酬和待遇、促进职业化建设、实施“双推优”等方面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为人口计生干部在“天下第一难”工作岗位上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六)合人民群众之力,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群众自治。按照国家和省上关于村民自治规范要求,把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到整体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之中,深入开展万村(居)示范活动,达到组织建设好、制度规范好、村(居)务公开好、宣传服务好、计生诚信好、文明建设好的总体目标。要按照强化宣传教育、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开展民主决策、注重督查评估五个环节积极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群众自治水平,最终达到示范带动的目的。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为完成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实现“要我计划生育”向“我要计划生育”的转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目前我市打造“百合计生服务”品牌工作已进入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7月—8月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各有关部门将通过组织领导,广泛宣传,丰富内涵等方式,力争用2年时间,使“百合计生”服务品牌走出甘肃,叫响全国。

近日,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物质文化的需求,兰州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打造“百合计生服务”品牌深化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决定从今年7月开始至明年8月,把“百合计生服务”品牌打造成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的政府公共服务品牌,使之成为宣传兰州、推介兰州的城市名片,走出甘肃,走向全国。“百合计生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面向全员人口和生命全过程的原则,以促进家庭幸福和谐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职能作用,综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打造融国策宣传、健康教育、技术服务、奖励优待、人文关怀、科学管理为一体的人口计生长期服务体系。

“百合计生服务”突出“六百六合”内容,“六百”即:100%为百姓提供计生政策宣传服务,100%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教育,100%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技术服务,100%为新婚夫妇提供优生优育服务,100%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服务,100%把辖区住户纳入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六合”即:合各级党政组织之力,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合全社会之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合各级财政之力,保障人口计生事业经费;合各部门行业之力,全面落实优惠扶助政策;合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之力,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合人民群众之力,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群众自治。

“百合计生服务”品牌设计有专用标志,全市各级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技术服务机构、各网站、办公场所、办公用品、车辆、宣传服务卡册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服装、徽章等

统一使用。“百合计生服务”借意高雅纯洁、肉质香甜的兰州百合,象征幸福美满、和谐安康。百合花有六个花瓣,三个花蕊。《意见》将百合花六个花瓣分别代表计生政策咨询、生殖健康服务、优惠政策落实、新市民之家、网上业务办理、有奖举报受理;三个花蕊分别代表各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计生协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技术服务机构。百合花的内部结构酷似一个健康鲜活的子宫,象征着人类生命的延续,寓意“百合计生服务”品牌是一项世代长远工程

第五篇:林业局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经验材料

要金山银山 更要青山绿水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县林业局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油茶林、楠竹低改新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深化“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绿色生态理念,不断更新项目建设思路、创新项目建设机制,倾力打造县域绿色产业。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8万亩,长江防护林9000亩,建设油茶基地20万亩、楠竹基

地18万亩、国外松基地3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47.3%增加到47.8%,在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净增绿地面积1884亩,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年创产值6.1亿元、年创利润2.2亿元。

一、齐抓共管,营造全民参与的项目建设氛围。我县拥有林业用地面积180.6万亩,其中有林地1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1850万根,年林业生产总值超过6亿元,是一个山林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县。计划“十五”、“十一五”期间,完成12.8万亩退耕还林、30万亩油茶林新造、低改和30万亩楠竹林新造、低改。为确保项目建设的如期实施,县林业局广泛宣传项目建设意义(环境保护、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子孙受益),使全县乡镇、村组和广大人民群众形成项目建设共识;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效果,实行班子成员分片负责,技术人员分乡镇包干,县乡两级层层办点、层层示范的工作模式,项目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依托项目建设,重点突出楠竹、油(绿)茶、国外松等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引进林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项目建设与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多措并举,突破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在项目建设中,国家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成本的30%。面对如此大的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县林业局审时度势,科学应对。

一是争取乡镇财政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谭家山镇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和实施连片规模承包开发山林的奖励政策,镇财政预算列支奖励资金15万多元。

二是鼓励村民连片规模承包开发。目前,全县已有承包面积5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110多户,承包经营山林近万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其中,梅林桥镇梅林村张永球、响塘乡侯田村村主任扶志平分别承包油茶林300多亩。

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在引导、扶持羊鹿茶业、船形茶厂、仙女竹业、青山木业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润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鑫发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农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海阔天空茶艺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已累计投资1亿多元,新造低改油(绿)茶林3000多亩,兴办茶叶、茶油、竹木制品加工生产企业20多家,打造了羊鹿茶、船形茶、天子山茶油、仙女竹砧板、青山板材等10多个品牌产品,初步形成了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雏形。

三、创新生产方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从今年开始,所有新造油茶林全部采用受益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湘林系列良种嫁接苗。按盛果期计算,仅此一项,每亩每年为农民、企业增利2000元。为缓解良种嫁接苗的供需矛盾,降低品改成本,县林业局积极争取省林业厅在我县石潭镇建立年产50万株的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基地。同时,在全县推广林地垦复机械化作业,不仅保障了垦复质量,而且降低了垦复成本,预计每亩节约170元。

下载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倾力打造高原梨品牌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倾力打造精彩收束

    倾力打造精彩收束 俗话说:“编筐编篓,难在收口。”头难起,尾亦难落。古人对文章的结尾很重视,好的结尾人们称之为“豹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雪天,郑板桥外出遇见一群读书人......

    倾力打造爱心工程

    青岗坪煤矿倾力打造爱心工程,提升职工幸福指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如此,作为企业也是如此。只有践行“职工是家人”的理念,在人格上尊重职工、管理上重视职工、......

    倾力打造“服务型”法院

    为保障“两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法院必须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将审判职能作用转移到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上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拓宽审判职能,从司法改革中谋求审判职......

    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乡镇 —— 顺州乡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顺板两乡合并”的新顺州抢抓机遇,趁势而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

    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

    关于《感动中国》的报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学里的生活有时是非常无聊的,很多同学都以上网、恋爱打发时间,在这里,我并非要劝同学们不要恋爱或上网,只是想唤起同学们的......

    加快建设完善功能 倾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品牌

    加快建设完善功能 倾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服务品牌 xx县人民政府 (200x年12月)xx县地处xx旱塬沟壑区,位于xx省中部、xx市南部。全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镇、x乡、x个行政村、x万......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创新 倾力打造教学质量品牌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创新倾力打造教学质量品牌 宁阳二十中 实施“质量、双高工程”,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我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根本保......

    烟草公司打造服务品牌经验材料(定稿)

    近年来,江苏**市局(公司)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作风,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高度重视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服务品牌,明确提出“一切从客户出发、一切为客户着想、一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