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加入WTO后,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应对和赢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尽快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现代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瓶颈的制约,这个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匮乏。人才的匮乏严重困扰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适时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目的在于为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提供科学规范和法律依据,从而积极、健康地推动我国优秀CIO人才的大批涌现。《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包括基础知识部分和六大职业功能模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企业管理基础和法律法规基础三部分内容;六大职业功能模块均按级别划分为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三部分内容。整个《标准》涵盖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工作环节,并对相关“技能”和“知识”做出了明确要求。《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国家法规的形式详细规定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复合型、综合性技能和知识水平,并明确对相应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的形式、要素和方法进行了规范。可以说,《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既是用人单位衡量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业人员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法定依据,又是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资格认证的基本纲领。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考试完全依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开展。显然,这一特点既反映了国家考试制度的基本要求,又预示着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将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领域最规范、最科学、最权威从而最热门的资格证书。
来源:中国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站
第二篇: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加入WTO后,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应对和赢得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及时转变管理观念,尽快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现代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瓶颈的制约,这个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匮乏。人才的匮乏严重困扰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适时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有了统一规范和科学依据,必将积极促进我国优秀CIO人才的大批涌现。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并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根据该《标准》,符合申报条件,经过正规培训并且鉴定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包括六大职业功能模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以IT为核心的管理类职业,直接面向日新月异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变化很快,并且这种变化的复杂程度很高,因此,单纯依靠过去“书本教材+面授课堂”的传统培训方式,很难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为保证本职业的先进性、适用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网上培训的最低学时数,目的在于实现本职业培训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滚动化”提升。据此,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通过下发劳社培就司函[2003]153号文件,专门确定了本职业“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面授培训主要围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开展,侧重于“完整成熟”的系统性课程;网上培训则主要围绕CIO网站的操作性多媒体课件开展,侧重于“与时俱进”的适应性课程(如ERP、SCM等)。两者互不重复,且互为补充。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的内容基本上各占一半,学员需将两部分内容全部学完(缺一不可)后,方可参加鉴定考试。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文件规定,企业信息管理师是“全国统一鉴定职业”,也即该职业的鉴定考试活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是“全国统考”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该中心与各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组成本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运作体系,并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全面承担本职业的各项鉴定组织工作。
企业信息管理师这一新职业的推出,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CIO的瞩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上百家新闻媒体以及新浪、新华网等数千家网站均给予了详细报道。全国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欣然接受邀请作为本职业全国统一鉴定工作的“总顾问单位”,并于2003年4月至6月份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举办了首期及第二期企业信息管理师、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试验性资格认证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型企业的300余名CIO和高管人员参加了培训鉴定。此项活动产生了十分积极、广泛和强烈的社会影响。
显然,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方面反映了该领域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该领域在人员培训、人员招
聘及人员任用方面即将全面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和科学化。有关专家推断,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将会越来越得到广大企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并成为今后几年最热门的资格证书之一。
第三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
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各职能部门)和外部客户(劳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客户服务指提供服务、帮助,或与之协同工作。)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40标准学时;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8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应当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培训四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三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二级的教师应具有本
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一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试点期间按试点方案规定的内容执行。)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的考评人员与考生的配比为 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3名。
1.8.5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90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8.6鉴定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诚实公正,严谨求是。
(2)遵章守法,恪尽职守。
(3)以人为本,量才适用。
(4)有效激励,促进和谐。
(5)勤勉好学,追求卓越。
2.2 基础知识
2.2.1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4)就业与失业
2.2.2劳动法
(1)劳动法的体系
(2)劳动法律关系
2.2.3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
(2)企业计划与决策
(3)市场营销
2.2.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2)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3)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4)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2.2.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2)人力资源开发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具体见“最新资讯”的各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能力)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标准
1.1职业名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2 职业定义
从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 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各职能部门)和外部客户(劳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客户服务指提供服务、帮助,或与之协同工作。)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40标准学时;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不少于8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应当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相关专业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传授能力。培 训四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三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 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二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一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一级职 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本职业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5)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6)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取得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取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 试点期间按试点方案规定的内容执行。)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9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的考评人员与考生的配比为 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评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3名。
1.8.5 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90分钟,专业能力考核时间不少于90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鉴定考试一年两次,上半年5月份考试,下半年11月份考试,2012年上半年考试时间为5月20日,下半年考试时间为11月18日。[1]
1.8.6 鉴定场所设备
标准教室或具备相应条件的会议室,室内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照明设备、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室内卫生、光线、通风条件良好。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职业守则
(1)诚实公正,严谨求是。
(2)遵章守法,恪尽职守。
(3)以人为本,量才适用。
(4)有效激励,促进和谐。
(5)勤勉好学,追求卓越。
2.2 基础知识
2.2.1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4)就业与失业
2.2.2 劳动法
(1)劳动法的体系
(2)劳动法律关系
2.2.3 现代企业管理
(1)企业战略管理
(2)企业计划与决策
(3)市场营销
2.2.4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1)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2)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3)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4)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2.2.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2)人力资源开发
(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能力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4职业标准调整
根 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状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论证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 资格一级)和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申报条件进行了修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于2001年发布施行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要想报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考试,其中的一条要求是必须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或与 之相关专业的学历。通常情况下,相关专业只局限在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工业企业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以及商业经济管理专业等,专业限制比较窄。这次调整后,报考者只要具备所要求的学历,无论什么专业均可报名。目前企业在招聘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专业要求一般没有过多限制,从业人员的专业涉及面较广。此次 取消专业限制,符合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这一职业标准的推行,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
同时,新标准对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师和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人员学历要求也放宽了限制。今后,具有学士学位、达到人力 资源管理职业工作年限并取得培训毕(结)业证书的,即可报考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而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要求则放得更宽,只要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工作 10年以上,取得培训毕(结)业证书的,均可报名参加考试。
据悉,调整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和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原相应申报条件将停止执行。
调整后的申报条件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一)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二)具有博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三)具有硕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四)具有学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9年以上,经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师:
(一)取得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工作3年以上,经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二)具有博士学位(含同等学历),经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三)具有硕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四)具有学士学位(含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经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五)具有大专学历,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经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六)从事本职业工作10年以上,经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5考试程序
第一.在各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或代理机构报名第二.由各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报名条件
第三.审核通过后,交考试费用,缴齐费用后领取准考证
第四.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场由各省职业鉴定中心组织安排
第五.考试结束后,三个月至四个月内通知考试结果并发放证书(未通过者可以参加补考)
第五篇: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论述题
1、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答:可行性分析也成为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避免盲目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一般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技术上的可行性。根据新系统的目标来考虑系统的软硬件设备、计算机联网能力、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设施、输入输出设备、大容量存储设备等。软3)额;
4)
行为数据,例如,客户与企业交往的历财务数据,例如,开户行,信用,消售
链接软件。
第三种方法,是采用专门的整合技术或软件来扩展ERP的功能。这种软件专门用来对SCM软件包和ERP软件包进行整合的。通过这种技术的整合,ERP系统就变成了一个具有业务服务框架、中央信息库和数据发布的系统了。
总之,整合方案取决于使ERP和SCM之间数据
史数据,如客户的喜好,已购买产品的分类;
(四)数据库类型
运营型(业务信息化,与一般数据库无区别); 分析性(数据仓库形式)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对比,不同特点,不同要求? 保证一致的方法。SIS(Special Integrated Software)件方面着重考虑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配置和功能。技术力量则不仅考虑技术人员的数量,更应考虑他们的经验和水平。
(2)经济上的可行性。新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是指估算新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需的费用,以及新系统的效益,将投资和效益进行比较,说明在经济上的合算的。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设备费用、人员费用、材料费用、其他费用。
(3)管理上的可行性。当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条件提供新系统所必需的各种数据,企业最高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对开发建设一个新系统来替代现有系统的需求是否迫切,即新系统的必要性。
(4)开发环境的可行性。企业领导意见是否一致,有无资金,能否抽出骨干力量参加新系统开发等,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能否为新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一个长期良好的环境,这是可行性阶段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B/S模式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答:B/S优势:
1、简化了客户端;
2、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3、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
4、B/S特别适用于网上信息发布,使得传统的信息系统的功能有所扩展。
1、CRM(客户关系管理)(一)客户数据库是核心资源。
(二)数据库在CRM中都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
用?
1)数据库可以准确地记录客户信息; 2)帮助企业判定客户的消费标准; 3)
帮助企业在最合适的时间,用最合适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发展新的销售机会,促进重复购买;
4)帮助企业更准确的搜索定位潜在客户; 5)
建立企业与客户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建
立稳定忠实的客户群体。
(三)数据库应记录哪些内容?
1)基础数据,例如,名称,主营业务,规
模等;
2)
统计数据,例如,客户累计的购买额度,最大/最小购买额,平均额度,购买间隔等;
1)
数据组织方式不同:一般的按照流程组
织;数据仓库按主题组织;
2)
结构化的程度不同:关系型数据库结构
化程度高;数据仓库信息结构不固定;
3)
响应实时性要求不同:一般实时性要求
高;分析性CRM实时性要求不高;
4)
数据抽象程度不同:严格符合业务要求,描述较细节;数据仓库抽象。
2、SCM(供应链管理)(一)
涉及的领域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1)根据客户所需服务特性,划分客户群; 2)设计企业后勤网络; 3)倾听需求信息; 4)时间延迟;
5)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 6)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 7)建立纯净考核准则;
3、供应链环节法的分析方法,五个阶段四个环节?
五个阶段: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
四个环节:顾客订购环节、补充库存环节、生产环节、获取环节。
4-、SCM软件与ERP软件整合的方法? 答:目前有三种将SCM软件和ERP软件包进行整
合的方法:
第一种是相互一致的方法,即要求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采用同样的系统。在一个大规模的供应链中,这种整合的思路被认为是不可行的。有关信任和安全方面的问题是主要障碍。
第二种整合的思路是开发中介软件(也叫中间软
件或者接口软件)。这种方法虽然非常实际可行,但是
成本却相当昂贵,程序员需要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建立
就是专门设计用来允许ERP和SCM两个系统共享流程和数据的软件标准,采用标准技术可以大大改善针对每一个软件商开发接口界面进行开发的局面。
5、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高用户信息满意度:应用软件的成熟
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培养高素质的实施顾问
2)
正确面对实施面临的挑战:获得合作伙
伴的信任困难;内部对变革的抵触;开始总是错误百出
3)企业领导是系统中的重要一员 4)强化项目管理 5)观念的转变
论述题:信息系统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 1.硬件设备维护。硬件设备应有专职的硬件维护人员来负责,主要有两种类型的维护活动:1)定期保养性维护。2)突发性故障。2。数据维护:数据维护一般是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进行并发性控制。3.软件维护:软件维护主要是指系统中用于程序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