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区百户低保户现状调查分析(写写帮整理)
市区百户低保户现状调查分析
官彩萍 黄水音
随着近几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市贫民现象”已日益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也成为影响城市整体素质提升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那么,三明市“城市贫民”(即低保户群体)现状如何?最近市城调队组织了一次针对低保家庭的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情况的专题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抽选了市区100户低保家庭,调查情况如下。
一、市区百户低保户的现状
1.老、幼、残和三无人员在低保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此次调查的100户低保户277人中,老年人(男60岁、女55岁以上)24人,占8.7%;残疾和有重大疾病的人18人,占6.5%;学生和儿童61人,占22%;下岗、失业人员56人,占20.2%。由此可以看出,老、病、残和失业人员在低保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低保家庭致贫的首要原因。
2.低保人员受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差。据调查,百户低保家庭户主中仅有1人接受过大专教育,接受中专或高中以上(包括职校和技校)的也只有27人,占27%;初中文化的有48人,占48%;小学以下的24人,占24%。以上数据显示,低保户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化程度低者由于自身素质处于劣势,难以胜任现代化的技术要求,往往最先遭到淘汰,使他们的择业范围越来越窄,且自我发展能力差,是低保家庭难以脱贫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
3.低保家庭就业率低,负担系数大。在被调查的277人中,有劳动能力的159人,占总人数的57.4%,比重偏低。且有劳动能力的159人中只有85人就业,就业率仅为53%,有近一半有劳动能力者应就业而未就业。主要原因是残疾、身体不好、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没特长、技术单
一、懒散等。从而导致100户低保家庭就业人员的负担系数高达3.3,比全市平均负担系数高出54%。
4.低保家庭人均收入低且不稳定。从2004年9月份的收入情况来看,100户低保户9月份家庭总收入45510元。其中就业收入25000元,低保收入15430元,其它的为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下岗基本生活费和赡养费等收入。低保家庭月人均收入164元,仅相当于9月份市区居民人均收入的16%。85名就业人员收入微薄,月人均就业收入仅294元,低于市区最低工资350元的标准。据调查,低保家庭就业者中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有16人,200-400元的有56人,400-600元的有10人,600元以上的仅有3人,而且他们大部分从事打零工、家政、门卫、看店等职业,工资收入低且很不稳定。由此可知,没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也是低保家庭致贫的一个主要因素。
5.低保户对家庭未来收入的预期信心不足。据对低保户收入稳定性的调查显示,有24%的家庭认为现有收入很不稳定;有60%家庭认为不稳定;仅有16%的人认为现有的收入比较稳定。当问到对家庭未来收入的预期时,大部分被调查者持悲观的情绪,认为能维持现状的占60%,预计下降的占24%,仅有16%的家庭对未来有信心,认为收入会增加。
6.低保家庭社会保障支出负担重,参保面低。调查资料显示,100户低保家庭月人均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32.12元,社保支出占低保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19.6%,占了近二成的比重。在收入低、不稳定、维持生存尚且困难的情况下,各项社会保障支出成了许多低保家庭的一大负担。另外,被调查的100户低保家庭只有4
8户55人参保,在劳动年龄内的人员参保面仅为34.6%,参保面低。
7.低保家庭最大的困难是生活难以为继,最大的愿望是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在调查中,当问及其家庭目前最大的困难时,有44%的人回答是就业难、收入低,生活难以为继;14%的人回答是年老多病、身患残疾;12%的人回答是孩子教育费用高,不堪重负;8%的人回答医疗费用高,无钱治病。当问及目前最大的愿望时,有38%的家庭选择就业,有一份固定收入;有31%的家庭希望增加收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三餐无忧;有16%的家庭希望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帮扶弱势群体,增加低保收入;有8%的家庭迫切希望能解决孩子的学费问题;有6%的家庭选择能解决住房问题。
二、当前我市低保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1.低保资金紧缺,应保尽保面临很大压力。据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截止2004年10月,全市有2.76万人享受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1281.35万元。其中梅列区享受低保3933人,发放低保金231.5万元,应保尽保面达3.7%;三元区享受低保3940人,发放低保金212.73万元,应保尽保面达3.99%。如果扣除省下达的全年低保调剂金大约1000万元,一年下来全市各县(区)财政要承担500多万元的低保金。按照目前梅列、三元两区低保经费的承担比例(市级财政70%、区30%),梅列区2004年全年低保金支出约84万元,三元区约77万元。尽管省里下达的低保补助调剂金这两年有所增加,但由于申请低保的人员逐年增多,低保金额发放也逐年增加,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新的压力。据民政部门按目前我市申请低保的人数计算(不包括申请低保标准提高后新增人员),如果人均每月增加10元,全市全年要增加300多万元的低保金支出。按中央、省委提出的应保尽保的要求,对于经济并不是很发达的三明市来说,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地方财政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2.开展工作的经费紧张,人员不足。城市低保工作非常具体,任务繁重。由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弱势群体的数量仍呈上升趋势,基层的工作量不可避免地要逐年加大。据民政部门反映,各县(区)、街道、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开展工作的经费紧张、人手不足、县级以下低保工作人员普遍兼职化等问题,普遍存在超负荷运转的现象。无法进行细致、深入的入户跟踪调查等各项工作。
三、搞好低保工作的几点建议
1.将低保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是缩小社会不公平、化解城市贫困居民生活风险的最有效措施,也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由于中低收入群体占人口的比重大,其收入和消费水平直接对总消费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因此,各级政府应关注城市贫困问题,将这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上予以保证。社区低保工作要公正、公开、公平,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使真正的困难户享受到低保待遇。
2.实现多元化筹资,缓解资金短缺。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尽快形成社会保障制度有稳定的财政拨款增长机制,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另一方面要调动非政府组织和市场、社区、个人分担相应的社会保障责任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更为有效的社会救济制度。
3.积极引进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让更多的贫困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4.搞好技能培训,提高低保人员就业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及社区居委会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低保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并鼓励贫困者自强自立,自我脱贫,不要等靠政府救济,毕竟靠自我劳动脱贫致富是件极光荣的事。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被调查者中有相当部分的低保户表示对家庭突发事件无力承受,有部分家庭人均收入在160元以上,但是生活得很贫困,其收入在一个特定时期主要用于医疗、教育、住房等第二层次的最基本需求,留给自己的“糊口钱”很有限,亟待政府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此,政府要探索低保家庭的专项救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帮助困难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使他们老有所养、失业有所靠,生病有所依。要建立完善价格补贴机制,对于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商品调价时,有关部门要做好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程度的测算工作,并予以适当补贴,使他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让低收入群体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重视联系和沟通。“城市贫民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上处于明显的弱势,往往会因社会地位变化产生一些过激想法,甚至对前途悲观失望。为此,我们各级党政工团组织要及时搭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与他们的联系和沟通的桥梁,要积极有效地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怀、思想上的引导、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帮助,增强其面对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篇:金融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方面
1.人民银行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简化利率管理、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
2.人民银行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包括加强窗口指导,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支持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等。
3.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监管提出“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理念,坚持探索逆周期监管实践;证监会机关、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三点一线”,形成覆盖全市场的快速联动监管机制;现代保险监管框架初步形成,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
(二)金融业改革与发展方面
2010 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金融业全面发挥金融服务和调控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货币存量和外汇储备快速增加。2006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就突破万亿大关,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10 年9 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6483 亿美元。
2.银行业改革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1)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2010 年7 月,农业银行挂牌上市;(2)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3)中小商业银行加快改革与发展: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改革管理体制和进行跨区域发展;改革重组和改制上市,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竞争能力。
3.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到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及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内的多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及发展,至2010 年4 月末,全国各地在试点中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700 多家,贷款余额超过1000 亿元。
4.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成效显著。风险处置、日常监管和推进行业发展三管齐下,依照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形成机制的总体思路,对证券公司实施综合治理。
5.保险业改革不断推进。多家保险公司先后完成重组改制及整体上市,2009 年末,保险公司法人机构已达138 家。
6.金融市场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外汇市场加快发展;黄金市场快速发展。
7.金融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1)银行业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2)证券业主动实施了部分自主开放措施;(3)目前,除了外资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参股比例不得超过50%、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机动车第三责任险的限制外,保险业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4)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和阿根廷货币当局签署了6 份总规模为6500 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自开始后顺利扩展到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009 年底,5 个试点城市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 笔,金额35.83 亿元。
(三)金融业专业就业现状
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近年来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本科、研究)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需求上。
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有所下降,研究生的需求则有所上升。在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的比较中,对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需求有所上升,自2000年始已经
超过了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此消彼涨,金融本科生的需求量日渐消退。
另外,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法律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高度实现业务的信息化,所以大量计算机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被大量引入金融业。在证券公司这个重要性更加突出,如果一个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将是一场灾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加入到金融业中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向综合性质发展。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专业的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据说在一个现代投资银行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专业各异,有机械、通信、物理、法律等。
二、如何推进金融业改革和发展
(一)金融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合理
(1)我国间接融资比重高,金融发展格局还不尽合理。金融体系仍然由银行主导,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全社会的融资风险仍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
(2)资本市场仍具有“新兴加转轨”的基本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市值快速增长的同时,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不够平衡,市场层次有待完善,市场产品单一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仍不健全,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还不高。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够成熟,中长期投资者比重依然较低。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依然较低。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水平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3)保险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保险密度和深度较低,保险产品不丰富,保障功能发挥不够。我国GDP 世界排名第2 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6 位。保费收入占GDP 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3.25%。人均保费,世界平均为512 美元,我国仅为105 美元。
2.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服务需要加强与完善
(1)从组织体系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开放仍有空间。
(2)从服务领域看,农村金融服务需要强化,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不足。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不到位。目前的金融组织体系中,大中型银行多、小银行少,微型金融机构刚刚起步,而大银行又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小企业的作用,贷大不贷小,造成小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力度不足,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需要加强。
3.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1)一些金融改革偏重于机构的增减和人员变动,对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创新不够重视。
(2)银行业战略规划比较薄弱、竞争同质化、考核机制和经营模式科学性不强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有待规范,实际运作效能尚需进一步提高。国有大型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
(3)农村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建立健全仍需一段时间,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和有效经营模式仍在探索。农村信用社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市场退出机制等还不完善。
(4)证券公司业务模式比较传统,创新能力较弱。
(5)一些保险公司内控和基础管理较为薄弱,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市场竞争行为仍不规范。
4.金融机构潜在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
银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银行巨量信贷增长存在风险隐患,贷款集中度风险日趋突
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有所加剧。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补充压力。证券期货、保险类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需要加强。
(二)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1.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定价能力,完善市场机制,为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最终实现全面的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适度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提高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改善汇率管理和调控方式,增强主动性。
四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作用,支持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信贷政策宏观指导,优化信贷资金结构,促进信贷资源合理配置。严格控制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2.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维护金融稳定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但金融监管结构与金融市场结构、鼓励金融创新与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不协调日益显露。金融机构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金融体系存在顺周期现象,加大了系统性风险隐患。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监管空白与监管交叉并存。我国应充分借鉴并积极执行国际金融标准,推进相关改革,提升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
一是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实现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抑制货币信贷顺周期波动。强化中央银行在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方面的职责,明确中央银行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的牵头和主导作用。
二是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拟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位,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大而不倒”金融机构
三是建立和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由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建立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
四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重大破坏,各国政府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其中存款保险制度在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1)继续深化已改制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坚持推进改革与加强经营管理并
重的原则,继续深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夯实金融微观基础。
(2)不断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继续推进出口银行和中信保改革,按照两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明晰业务范围、完善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风险控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促进合规经营和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不断提高其服务对外贸易和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做好农业发展银行前期研究工作,推动其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为全面改革做好准备。
(3)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研究探索农村金融机构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加快金融创新和加强金融监管。鼓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
(4)推进证券期货机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改善公司治理与内控水平,提升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水平。
(5)推进保险机构改革与发展。努力巩固改革成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上市、增资扩股、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
4.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1)加快推动货币市场发展。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协调发展,拓宽市场广度和深度,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
(2)促进债券市场发展。推进公司债券发行体制和监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探索研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建立债券市场主体的信用责任机制,强化市场约束;丰富债券品种,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
(3)稳步推进股票市场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并购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推动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不断完善期货市场。继续推动重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上市。稳步发展股指期货。
(4)进一步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继续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交易方式多样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交易产品日趋丰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的外汇市场体系。
(5)推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整合优化配置黄金市场资源。加强黄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交易、运输、仓储、交割和黄金账户及清算服务。
第三篇:低保户生活状况情况调查
北京市XX区XX镇XX村部分低保户生活状况情况调查
我对北京市XX区XX镇XX村部分低保户的调查
2010年4月17日,我走访了北京市XX区XX镇XX村部分低保户,对低保户的进行了调查访谈。通过调查,我对XX区农村低保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农村低保户现状与特点1、2、低保对象越来越多 低保户很穷 XX村目前有256户,总人口1279人,其中低保户30户。
据2009年XX村经济年终报告显示,XX村低保户2009年户年均纯收入只有300多元,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54元。低保户多数无收入来源,家庭人口众多,负担重,全额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3、低保户形成原因较为集中
调查显示,XX村低保对象的致困原因较为集中,大体分为以下五种情况:残疾无劳动能力、孤老孤儿、长期有病、人口多负担重以及其他原因。
数据显示,XX村目前正在享受和正准备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无劳动能力、孤老孤儿的绝对贫困户占23%;还有因灾、因病、负担重等原因致贫的相对贫困户占31%。
二、低保工作开展的现状
1、政府政策措施到位
为了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得到最有效的运行,区民政局实施了两项政策性措施:一是健全制度。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制度形式对农村低保工作予以规范,保证农村低保制度三公开,即保障对象、保障资金、保障标准公开。二是提高标准和扩大范围。根据农村人均收入及消费情况,结合本区经济状况,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最低生活保障新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2160元调整到2530元。
2、下属民政部门审批严格
针对低保的审批程序,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执行。对于申请人员坚决执行递交申请表,村民代表投票表决,通过者进行认真登记,做好收入调查工作,然后上交。
三、对农村低保工作的思考
1、农民对低保依赖性强,脱贫意识非常差
调查显示,低保户中对摆脱家庭贫困有想法的户仅占全部特困户的10%,其余90%的被调查户安于贫困现状或提出终身享受政府救助。这种依赖性有悖于中华民族“勤俭自强”的美德,也会长期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2、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减轻农村低保制度的压力
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逐渐完善的政策:第一是人口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更是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农村老年人口增加也是农村低保对象增多的重要因素。第二,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民流动性增强,家庭的观念
发生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自生活,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第三,从长远看,农村养老保险可以减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压力,减少区、镇乡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投入。
四、建议1、2、多方面救助,让全社会参与,努力营造扶贫济困、助人救难的良好氛围 因地制宜,转变救助观念和方式 单靠政府的救助势单力薄,随着农村贫困家庭的增加,会使政府财政出现不小的压力。
目前的救助方式是以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补贴,但这种补贴方式并没有从彻底的方式上解决问题。应该因户制宜,分类进行救助:一是基本生活困难救助;二是低保家庭医疗救助;三是未成年人失学救助;四是住房修缮救助;五是因灾因祸特困救助;六是重点优抚对象救助。通过这些形式,把农村社会保障这张大网拉开,使得对弱势群体救助逐渐由依赖救助向自力更生转变,从而达到脱贫的目的。
第四篇: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11-2012学年卫辉市46 511名6~15岁小学、初中学生体检资料,根据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该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肥胖、超重检出率依次为7.17%、45.60%、6.60%、3.75%;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有城乡、性别差异,以农村男女学生为甚,其次为城区男生、城区女生,检出率以次为56.14%、55.28%、50.58%、45.07%。结论 卫辉市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状况较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进行干预。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间接指标[1]。为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卫辉市2011—2012学年各初级中学及小学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现报道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11-2012学年卫辉市各所小学、初中学生的体检资料,删除年龄小于6岁,大于15岁的学生资料后,使用6~15岁10个年龄组共46 511人体检资料。
1.2 方法
学生体格检查严格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2]、《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规定要求,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1.3 评价标准 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3],作为学生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标准体重90%~110%为正常体重,低于90%为较低体重,低于80%为营养不良,高于11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1.4 统计分析 体检数据录入“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V7.0管理版”(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济南圣力科技公司联合研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
2.1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46 511名学生中共检出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者24 541人,检出率达52.76%,其中营养不良7.17%,较低体重占45.60%;检出超重和肥胖4 815人,检出率为10.35%,其中肥胖占6.60%,超重占3.75%;正常者仅为17 155人,仅占36.88%。
2.2中小学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53.95%(13 046/24 183),其中营养不良的检出率7.81%,较低体重检出率46.14%(11 158/24 183);女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51.48%(11 495/22 328),其中营养不良占6.47%(1 445/22 328),较低体重45.01%,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为10.93%(2 643/2 4183),其中超重3.56%,肥胖7.37%;女生超重肥胖合并检出为9.59%(2 142/22 328),其中超重3.96%,肥胖5.77%,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见表1。
2.3城乡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城区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为48.01%(8 568/17 843),而农村学生为55.72%(15 973/28 668),农村学生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检出率要高于城市学生(X2=81.87 P<0.01);城区学生超重与肥胖合并检出率为14.96%(2 670/17 843),而农村学生为7.48%(2 145/28 668),其中城区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4.82%和10.14%,农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9%、4.39%。城区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合并检出率及超重、肥胖均高于农村学生,见表2。
2.4中小学生按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比较
除6、7、14年龄组外,男生肥胖均高于女生;女生在6、7、8、9、12年龄组营养不良高于男生,男生10、11、13、14、15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女生分别在13、12岁时正处青春旺盛期,此时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男生为19.06%,女生为17.79%,随后发生率有所下降。肥胖发生率男生在10、12岁最高,分别达到10.12%和10.58%,女生肥胖发生率在14岁最高达12.19%,见表
3、表4。
2.5中小学生性别、区域营养状况比较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按性别、城区依次为农村男、农村女>城区男>城区女(依次为56.14%、55.28%>50.58%>45.07%, 农村男vs农村女: x2=1.96,p>0.05;农村男vs城区男:x2=70.74,p<0.01;农村女vs城区男: x2=217.33,p<0.01;城区男vs城区女: x2=53.94,p<0.01);肥胖、超重合并检出率按性别、区域依次为农村男肥、农村女肥,<城区男肥<城区女肥(依次为15.99%、13.77%<7.62%<7.33%,农村男肥vs农村女肥: x2=0.92,p>0.05;农村男肥vs城区男肥: x2=415.68,p<0.01;农村男肥vs城区女肥: x2=246.8,p<0.01;城区男肥vs城区女肥:x2=17.21,p<0.01)。见表5。3讨论
中小学生营养状态的评价,目前最新较科学的评价方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卫生标准GB/T《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年龄身高筛查生长迟缓界值范围》、《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4],评定营养不良(含发育迟缓、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三类);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指数值分类标准》[5],评定超重和肥胖。另外还有用身高别标准体重法评定营养状态,同样被国内刊物论文所采用,评定标准有多种版本,但多采用“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和“全国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的全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为判定依据,后者是目前教育系统所采用,且有最新版本,该版本是以2005年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基础上产生的最新标准,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评定学生营养状态所采用。现所采用的标准是后者,同时也推荐使用该标准。
该调查发现,卫辉市6~15岁在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共存,以营养不良较为突出。营养不良检出率(7.17%)、低体重检出率(45.60%),均高于运用相同判定标准的广东潮洲、湖南长沙较发达地区的调查结果[6-7]低于欠发达广西百色地区调研结果[8];肥胖检出率为(6.60%),低于广东潮洲、湖南长沙的调查结果,超重为(3.37%)与两地相当,而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广西百色的调查结果[8]。以上对比结果表明,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学生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低体重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和肥胖、超重检出率存在着地域性别差异,城区男、城区女、农村男、农村女学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检出率依次为8.11%、6.35%、7.61%、6.55%、和42.47%、38.72%、48.53%、48.73%;城区男、城区女、农村男、农村女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依次为11.56%、8.51%、4.644%、4.14%和4.43%、5.26%、2.98%、3.19%,由此该市中小学生低体重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的平均水平[9];肥胖检出率女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本地学生低体重、营养不良的问题相对更为突出,这与本地的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水平密切相关,因本地2010年人均GDP水平仅较全国人均GDP第三的甘肃省略高[10]。该本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存在年龄差异,男、女生分别在13、12岁年龄段营养不良检出率尤为明显,分别为11.79%和19.06%,是因为此时男女性正值青春发育旺盛期,身体生长迅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需求巨增所致。本市低体重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存在地域性别差异,农村男、女生>城区男生>城区女生,可见农村学生体重和营养不良问题更为突出。该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存在着营养不良、肥胖现象并存,以营养不良较为突出,以农村学生较为严重,尤为12、13岁年龄段为甚,有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有效的干予措施,以保证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整改措施
中杰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本周,我校召开全体教师教学研讨会议,认真总结了全县教学工作检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制定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多年的教学已形成定式,只是教材内容越教越熟练,但教材内涵深层次的挖掘、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对学生的研究以及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研究、教学效果的思考等方面比较欠缺。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问题繁琐,造成教学节奏慢且教学效果不佳。再者由于作业量多,造成教师批改作业不细致,练习反馈不到位,随之就不能对后进生对症下药,还有的对后进生顾及不够。不少教师上课为了赶速度,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叫的大多是成绩好,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多关注的后进学生(学困生)被冷落、忽视,致使“差”的更“差”。最重要的是教学要点(重难点)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教学时没有抓住重点、难点,时间没有花在刀刃上:该重点理解的内容没有好好引导学生理解,该重点训练的地方没有组织学生好好训练,该化解的难点,没有有效地启发学生化解。致使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学习掌握到位。诸如此些问题造成教学效益不高。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专业知识、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教大的提高。
具体做法是:
提高教师对备课的思想认识。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使教师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备课要认真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了解学生。合理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对于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究。在备课中要处理好独立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按照“个人独立备课----说课返备-----个人二次备课”的方式进行。利用集体备课引导任课教师掌握新课标理念,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探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促进和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养成自觉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堂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要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要结合中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学习讨论《金塔县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机制建设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金塔县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提升。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问题设计最优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注意在各个环节随时有机地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准时下课,杜绝拖堂现象,坚决执行“20+20”时间分配制。
提高教师教研创新能力。学校要运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科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课改和课题实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体会实验课题的真实内涵,在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开展“临帖式”教研,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方法,领会洋思教学的实质,扎实开展新课程暨学洋思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实效性。在全校教师中组织开展“每人一堂优质课”活动,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在听课评课过程中,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队伍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