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度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
2012 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
日前,在2013 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2 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2 年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850.56 亿元,比2011 年百强增长16.5%。
但从百强企业自身增长来看,2012 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比行业增速高3.2个百分点,但却比2011 年百强降低11.52 个百分点,出现明显放缓态势。此外百强企业盈利增长直线下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04%、2.91%、5.2%,与营业收入增幅差距明显,其中营业利润比2011 年下降48.14%。
百强量大利不高报告显示,从企业性质来看,在百强企业中,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有15 家,营业收入805.57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43.54%;民营企业74 家,虽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其营业收入只有867.2 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46.87%,单个企业规模与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差距较大。
从区域分布来看,2012 年百强北京企业入围最多,达到18 家,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的13.8%。重庆、浙江紧随其后,各有13 家企业上榜。上海虽然只有7 家企业入围,但因百胜的拉动而使上海占有百强收入的31.2%。百强企业中,黑龙江、云南、山西、甘肃、贵州、广西、宁夏、青海、西藏等9 个省份还是空白。
从业态分布来看,餐馆酒楼、快餐(团膳)、火锅依然是百强企业的主力业态,87 家企业占百强92%的营业额。其中快餐企业数量虽少但创收最高,24 家快餐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8.85 亿元,占百强企业总额的46.41%,比2011 年百强增加5.85 个百分点。此外,29 家火锅企业实现收入415.62 亿元,比2011 年百强提升1.33 个百分点,34 家餐馆酒楼实现营业收入430.42 亿元,但比2011 年百强减少3.95 个百分点。
从经营模式看,60%的企业实行直营+特许的经营方式,40%的企业坚持直营连锁。其中上榜的29 家火锅企业中仅有3 家实行直营连锁,采取直营+特许模式的其他26 家企业的特许门店占比达82.6%。入围的24 家快餐企业中,13 家企业采取全直营模式,开放特许加盟的企业其加盟店已占企业门店总数的75.06%,比火锅企业低7.54 个百分点。34 家餐馆酒楼中19 家开放特许加盟业务,其特许门店占总店数的30%左右,远低于火锅和快餐。跨区域经营成趋势面对大中城市日益激烈的竞争、渐趋高涨的成本,一些百强企业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将触角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据统计,60%以上的企业经营区域跨越5 省市以上,只在省内经营的企业仅有4 家。68%的企业覆盖城市超过10 个,其中14 家企业超过100 个,天津顶巧、重庆毛哥的已在300 多个城市开设门店,百强企业平均覆盖城市达到51 个。
在百强企业持续扩张的同时,内部也日益分化。从规模扩张来看,百强企业的差异较为明显。
2012 年11 家企业出现负增长,22 家企业增长率在10%以下,33 家企业增长率在10%~20%。其中增长率超过20%的34 家企业中,仅有5 家企业的人均消费在100 元以上,占总数的15%。总体来看,虽然大众化餐饮企业增速高低有别,但增长较快的企业大多是大众化餐饮企业。从净利润增长来看,15%的企业净利润增长在10%以上,20%的企业增长率在1%以下,30%企业增长率在1~5%之间,4 家企业出现亏损。
从盈利能力来看,餐馆酒楼、快餐、西餐、火锅、宾馆餐饮、休闲餐饮的单店收入、人均营业收入、每平米劳效、净利润率在不断分化。2012 年百强企业平均单店收入为916 万元,餐馆酒楼高达 2656 万元,快餐只有440 万元,但从每平米劳效来看,快餐每平米能产生16054 元,是西餐企业的2 倍左右。同一业态,不同企业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全聚德、稻香集团人均劳效约达到40 万元,都远超过百强平均水平。从前十名餐饮企业来看,快速
增长的企业多是定位大众化的餐饮企业,如河北千喜鹤、福州住客来、四川海底捞等,人均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则以中高端餐馆酒楼居多,如浙江五芳斋、山东皇宫、香港稻香等。
第二篇:中国烹饪协会-2016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xiexiebang推荐)
1、发展状况
在整个行业趋稳趋缓的情形下,餐饮业的典范和标杆却一改上年发展速度回落的窘境,逆势上扬,表现出强劲发展动力。
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2181.7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5年大幅上涨5个百分点,百强入围门槛水平也提高了0.7%。
餐饮五百强门店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较上年提升近1个百分点,精品特性依然展露无疑。
在经济发展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效
率、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政策方针指导下,餐饮行业的领军群体不断尝试调整,探索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和五百强门店中,快餐、火锅、餐馆酒楼依然是发展主力业态,而快餐还未完全摆脱颓势,消费者在要求餐饮“快”的同时,也对产品质量有较高的需求,这也是快餐亟待突破的地方。
西餐、休闲餐饮的共同表现都已成为亮点,休闲餐饮更是极具发展空间。
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21个省区。
企业数在10家以上的省区有4个;上海、北京、重庆三大直辖市在企业数和营收占百强比重方面不仅都位列前三甲,而且营收占百强比重总和还达到了67%。
因经济优势,东部地区百强企业营收占到百强总营收的七成左右,同时发展方式也要率先向纵深方向深挖。中部地区发展潜力较大,企业营收同比增速较高。西部地区拥有战略优势,百强企业营收比重超过五分之一。2016年餐饮五百强门店分布于25个省区,有六成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4个餐饮产业大省,四大直辖市则占到了48%。
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不断进行战略调整,转变经营方式,近30%的企业采取全部直营的方式,还有17%的企业拓展了食品加工业务,建立食品加工基地。
为了增强对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控制力度,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与效率,除餐馆酒楼外,各业态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直营店与加盟店的比重,就连将加盟视为扩大连锁规模重要方式的火锅也适度调低了加盟店比重。
2、发展特点
作为完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餐饮产业集中度一向不高。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仅占全国餐饮收入的6.1%,比重较上年持续下跌0.7个百分点,且滑落幅度有所加大。各地极具特色的中小型餐饮深受消费者喜爱,发展活力长盛不衰。
餐饮产业集中化格局相对稳定。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超大型航母企业有4家,营收在20-50亿元的企业为20家。
前30名企业营收占据百强总营收的66.8%。20亿元以下的百强企业数量众多,尤其是10-20亿元的企业已成为中坚力量,但是其营收比重相对较低。
2016年,餐饮市场在上年迅速回暖后呈现理性发展态势,餐饮百强企业随之调整分布版图。
70.1%的百强企业增开门店,从2015年低迷状态中走出来的火锅、表现愈加抢眼的西餐和休闲餐饮都逐步稳定开辟新市场。
也有22.1%的百强企业相继关闭部分业绩不佳门店。目前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已成为提振经济的重要出路,做实坐店经营、回归市场是推动餐饮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餐饮百强企业继续扩大连锁规模,市场辐射区域更加广泛,还有的持续进军海外市场。
当然,扩张并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
根据餐饮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体验化、多元化,餐饮百强企业利用多元化多品牌积极拓展市场,还将多种主题文化、多种消费体验融合发展,寻求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新时期新常态下,餐饮知名品牌推动供给侧变革逐渐升级,向纵深、精细化方向发展。
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继续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在宣传推广、人力资源管理、产
品研发等方面的投入都大幅增加,保持着创新发展劲头与活力。
在探索提质增效的不懈努力下,餐饮业典范和标杆经营业绩有了明显好转。
2016年,餐饮百强企业净利润同比劲增28.8%,平均净利润率4.7%,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餐饮五百强门店盈利状况持续稳定,超过一半的门店净利润增速都在10%以上,且整体盈利状况要好于餐饮百强企业,很好地诠释了“精悍”一词。
传统餐饮业借助互联网发展模式愈加成熟。并且,信息化应用于餐饮行业越来越广泛深入,全方位深刻影响、渗透变革餐饮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切实促进供给侧改革。
团餐在营运模式、定价方式、盈利模式上独具特点,再加上近年来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中国烹饪协会单独开展了“2016中国团餐百强企业调查”,并进行专项分析。2016年,团餐整体继续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团餐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三项重要指标均已超过20%的高速增长。
3、行业总结
2017年一季度,餐饮市场平稳开局,全国餐饮收入9196亿元,同比增长10.8%。
大中型餐饮企业发挥了带动作用,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2212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2017年是“十三五”发展规划期的第二年,也是优质餐饮品牌加速成长的发力元年。
作为行业先锋,餐饮百强企业和餐饮五百强门店要为提升质量安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系统工程贡献不可替代的核心力量,引领全行业向3.9万亿目标全力冲刺。
以下是百强企业名单: 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天津顶巧餐饮服务咨询有限公司
重庆五斗米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佳客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朝天门餐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刘一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黄记煌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凯瑞餐饮集团
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 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品尚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 小南国(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李先生加州牛肉面大王有限公司 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呷哺呷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巴将军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东来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四川香天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外婆家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巴江水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浙江凯旋门澳门豆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永和大王餐饮集团
宁波白金汉爵酒店投资有限公司(慈溪阳明餐饮有限公司)合兴餐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重庆菜香源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重庆骑龙饮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眉州东坡(北京)实业有限公司 绍兴市咸亨酒店有限公司 陕西一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 乡村基(重庆)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机场餐饮发展有限公司 亚惠美食有限公司 王品(中国)餐饮有限公司 年记餐饮品质涮坊 南京大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世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同庆楼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兰州东方宫清真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九毛九餐饮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丰收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市海曙顺旺基餐饮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
内蒙古三千浦餐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 迪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包天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七欣天餐饮管理连锁有限公司 成都市源创巴国布衣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餐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奇火哥快乐餐饮有限公司 湖南湘西部落餐饮连锁有限公司 安徽岸香国际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香港唐宫饮食集团
四川麻辣空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大娘水饺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和之吉饮食文化有限公司 济南嘉和世纪酒店管理公司 宁波海曙新四方美食有限公司 名都晓荷塘主题火锅 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 大连彤德莱餐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小蓝鲸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面点王饮食连锁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星期天餐饮有限公司 江西季季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汉拿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老娘舅餐饮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辣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厦门市舒友海鲜大酒楼有限公司 望湘园(上海)餐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百年老妈饮食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中饮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温州云天楼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比格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大胖人餐饮连锁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四平李连贵饮食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令狐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福州豪亨世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香锅年代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莱芜琦龙豆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豪享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 贝拉吉奥(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宁波石浦酒店管理发展有限公司 徐州海天管理有限公司 常州丽华快餐集团有限公司 权金城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旺顺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沈洪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哈尔滨东方众合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市半秋山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向阳渔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篇:百强餐饮企业简介(部分)
1、北京小土豆餐饮(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小土豆餐饮集团公司创建于1989年,历经十余年由过去的一家酱菜馆发展成为目前全国140家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公司下设九家分公司、三家股份制公司,构建了以沈阳、北京两地为基地的主体产业销售网络,其中直营店35家,特许加盟连锁店105家,现拥有员工5000多人,技术人员300余人,在国内烹调技术大赛中多次获奖,菜品名扬四方。
2、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华民族餐饮连锁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先导性国际企业,创建于1982年,在公司董事局主席廖长光先生及总裁何永智女士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经过27年发展已成为集餐饮服务、宾馆旅游、房地产开发、文化创意以及新农村产业化企业等多行业为一体的跨国集团。总资产达11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6亿元,目前员工25000余人,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及特许加盟企业达320余家。企业荣登中国私营企业500强、重庆私营企业50强、中国特许经营100强、企业连续七年获“中国农业银行AAA资信企业”。
3、重庆市德庄实业集团
重庆德庄实业集团是一家集餐饮产业开发、食品产业开发、物流产业开发、餐饮文化研究的多元化现代民营企业,下属6个子公司、一个研究所、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有大型自营酒楼30余家,特许加盟店近400家,2005年名列中国餐饮百强第6位。资产总额近亿元。集团现有员工2000余人,管理人员占30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60人,专科128人。集团董事长李德建先生是重庆市南岸区政协常委,全国餐饮业优秀企业家。
4、中山市海港饮食娱乐集团
1994年,海港饮食集团在中国广东省中山市成立,它是一家经营高档粤菜的专业连锁餐饮集团。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英明的经营策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在中山饮食界名声显赫,独领风骚。在全国餐饮市场需求的推动下,2000年,集团又毅然决然地进军深圳餐饮市场,结果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饮食潮流。
随着业务的扩大,集团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西安、兰州、银川、青岛、厦门、无锡、珠海、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开设了80多家分店,并成立了区域性的饮食管理公司。
2003年,集团又创建了MGF麦广帆餐饮策划管理公司。目前,MGF旗下已有王子饭店、海港大酒楼、王子厨房、王子私房菜、麦膳坊、皇子扒房、翅福、麦家小厨、名厨饭堂、麦小厨十大强势品牌。
5、重庆市秦妈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重庆秦妈餐饮文化有限公司是集经营火锅餐饮、品牌火锅连锁及调味品生产为一体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历经11年时间,现已发展成拥有在册员工3万余人、11家直营店、400余家连锁店、一个食品基地及技术研发中心、三个原料生产、种植基地、年销售额超过16亿元的大型餐饮企业。秦妈公司先后荣获 “国际餐饮名店”、“国际美食质量金奖”、“中国名火锅”、“中国餐饮百强企业”、“2005-2006特许加盟管理创新奖”、“中国餐饮与酒店业十大优秀特许加盟品牌”、“重庆民企用工冠军”等近百项殊荣, 并在餐饮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秦妈旗下第二品牌“美食美客火锅”也于2006年走出中国,开到了美国旧金山。深得市场青睐的秦妈系列调味品,年销售额已超过亿元,产品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秦妈公司斥资亿元打造的重庆首个火锅产业化示范工程也已建成投产,它将传统的火锅底料生产方式提升到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新型火锅产业模式,创业小项目形成了从土地到工厂再到餐桌一条完整的火锅产业链,彻底改变多少年来火锅底料无固化程序、无固定标准、质量难以准确控制、发展空间受制约等现状,使秦妈公司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上海杏花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旗下企业先后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约200多项、获得许可使用注册服务和产品商标103件,2006年杏花楼商标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2010年新雅商标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杏花楼、新雅、功德林、小绍兴、老正兴、沈大成、洪长兴、燕云楼、德兴面馆(DX)商标被相继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8年功德林素食技艺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小绍兴、老正兴传统手工技艺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誉称号。
7、重庆汇源火锅研究所
重庆汇源火锅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重庆火锅技术、火锅菜品的开发、研究的专业机构,是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单位,奇火锅已获“中华名火锅”、“中国名火锅宴”、“全国绿色餐饮企业”、“中华餐饮名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第一届、第二届放心火锅企业”“放心火锅底料企业”“质量定点示范单位”“放心火锅单位”、“重庆名火锅宴”、“2004年连锁百强企业”等荣誉.自98年第一家的加盟店开业以来,奇火锅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直营店及加盟店达148家(2004年10月前),经营场地面积达36700平方米,企业员工3600余人,年销售额5.7亿。
8、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餐饮服务、酒店宾馆、旅游休闲为主业,广泛涉足食品加工、技能培训、种植养殖、建筑装潢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上市公司。公司前身是原西安市饮食公司,1992年成立集团,1994年整体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1997年股票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公司总资产9.25亿元。有15家分公司和7家子公司,市内50多个经营网点,国内外开设联营企业18家,托管企业1家。公司所属的西安饭庄、老孙家饭庄、西安烤鸭店、五一饭店、德发长酒店、同盛祥饭庄、东亚饭店、解放路饺子馆等十多家饭庄酒店均是历史悠久、享有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公司现有员工6000余名,拥有一大批高级职称、高水平的厨师和专业管理人才,一批国家、省、市级劳模和烹饪大师。
9、重庆东方菜根香餐饮有限公司
重庆东方菜根香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原名重庆菜根香风俗酒楼,2004年4月更为现名。公司现拥有198家直营、加盟连锁店(含中餐、火锅),注册成立了“中国东方菜根香(澳门)有限公司”,2004年10月,投资2500万港元的“重庆菜根香”澳门店隆重开业。全公司从业人员已达一万多人,在2004年重庆企业100强排行榜上列第54位。公司组建成立了督察督导、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研究、技术培训、营销策划、品牌管理、火锅管理、物资配送、生产基地、财务统计等机构,悉心打造自己的六大品牌:《菜根香》(海帮菜)、《纤夫号子》(火锅)、《朕豆腐》、《湖辣鱼》(海帮鱼系列)、《百家姓》(南北风味面馆)、《万枝叶》(东南亚风味茶楼)。
10、重庆市毛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市毛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一家集食品开发与生产、农业种植、牧业养殖、餐饮连锁经营以及开办餐饮技术学校和经营生态度假酒店的综合性实业公司,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公司拥有占地46亩的国际标准化食品加工厂,年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拥有10000平米的泡菜加工基地和占地250亩的生态乐园。2004年以来,公司在渝北区以“公司+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起种植基地近5000亩,带动3000多农户增收致富,并在渝北区大湾镇建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材料种植基地。公司拥有9个注册商标, 先后获得“重庆市名牌农产品”、“中国绿色食品”、“重庆市知名产品”、“中国知名特产”、“
”、“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知名特许品牌”、“诚信连锁企业”、“渝北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于2004年10月15日和2007年5月9日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认证,2008年3月11日,毛哥酸萝卜老鸭汤炖料和风萝卜老
鸭汤炖料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第四篇:2011菏泽市百强企业
2011菏泽市百强企业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公司、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洪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山东菏泽发电厂
兖煤菏泽能化有限公司、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菏泽供电公司 山东省单县化工有限公司、菏泽交通集体总公司、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山东巨润建材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菏泽)有限公司、郡城县公司公司
山东四君子集团有限公司、花冠集团酿酒有限公司、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凯雷圣奥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 巨野县供电公司、单县供电公司、山东省单县天元纸业有限公司 东明县供电公司、山东睿曹普工艺有限公司、曹县供电公司
华鹏玻璃(菏泽)有限公司、山东省呈祥电工电气有限公司、中粮艾地盟粮油工业(菏泽)山东沃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艺达家纺有限公司、山东明胜纺织有限公司 山东洋丰肥业有限公司、成武县供电公司、曹县百隆纺织有限公司 成武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郡城县恒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菏泽华意化工有限公司、菏泽广源铜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菏泽华星油泵油嘴有限公司 山东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定陶县供电公司、山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巨野县佳农果蔬有限公司、郡城县华亿达纺织有限公司 曹县普联集镇鲁艺草柳编织厂 国能单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山东湖西王集团公司、山东泰信纺织有限公司 菏泽银河纺织有限公司、巨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菏泽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山东省三利轮胎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省郡城县华灵集团有限公司、鄄城县供电公司
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曹县中远毛纺有限公司、山东立邦化工有限公司
第五篇:百强企业经验交流材料
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
服务社会承担企业责任
在****市政府贡献财政百强企业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您们好!
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这个大会,在此,我代表************公司将我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情况作以简要的汇报,不妥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予以批评指正。
**************公司是由**********公司出资兴建的火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从*********年成立至今,在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践行企业宗旨,本着为社会尽责,为员工谋福的原则。认真执行相关政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很好的实现了造福员工、奉献社会的企业使命。成功摸索出了一条具有我公司特色的企业经验管理之路。
现将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具体做法做如下汇报:
一、各项生产指标情况。
2011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年产值X万元,上缴税费Y万元。全年完成发电量A万度,售电量B万度。
公司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共C万元,为员工缴纳四金覆盖率达到D%,并且每年都乘上升趋势。
二、降本增效,提高经济效益,搞好节能减排。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成本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公司从成立至今,不断的想方法降低企业成本,寻途径,提高企业效益,加强预算管理,确保生产成本地位运行。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关于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号召,上节能减排设备,搞好日常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积极的参加省市节能减排学习及会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将各项指标纳入预算范围。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最大的发挥预算管理职能,是企业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的关键。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预算领导小组,对各项预算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财务科作为公司预算的综合部门,负责日常的预算组织、协调和管理;其他科室也是预算体系的组成的一部分,要对本科室的各项工作进行预算。预算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年,企业都有各项支出和花费,技改工程、检修设备,原料的购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计算。只有将各项指标纳入预算的范围,经过预算,才能做到心里有底,做到出入有备,稳而有序。
(二)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
生产现场是直接体现生产成本的阵地,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是降本降耗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1、加强原料的管理,避免随意浪费。原料是企业成本
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原料管理的成功,是降低生产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一是在原料的购进方面,多走动,货比三家,力求达到物美价廉;二是在领料方面,公司制定了详细的领料程序,首先由所需领料的部门或个人填写领料单,经过办公室和主管领导批准后供应科方能给予领料,对于没有领料单或批准手续不齐全的,供应科一律不予领料。三是在生产现场实行严格管理,避免随意丢弃公司财物,实现物尽其用。
2、严格控制厂用电。为将厂用电量控制在计划指标内,公司加强生产和办公用电管理,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并降低厂用电量。一是加大节电宣传力度,增强干部员工节约意识。二是进行设备节电改造。将普通照明灯改造为声控灯,有效降低耗电。三是加大节电检查监督力度,修订用电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对办公用电情况定期检查,严格控制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厂用电虽然是支出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本着不以费小而不为的态度,精打计算,严格控制,降低电耗。
3、加强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的运行的各个环节。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要求各车间每天都必须对设备进行循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修车间必须保证随叫随到,随时到岗,做到小问题不过班,大问题不过夜,全面细致的消除隐患,提高设备检修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的效能充分发挥最佳作用。
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第一是安全,其次是生产,生产前提是必须保证安全。为此,我们采取众多途径促保安全。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首先大力宣传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栏,龙华简报,横幅等多种形式向员工宣传安全知识,用生动的案例,浅显易懂的文语教育职工注重安全。其次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电力安规知识,并通过每年至少两次的安规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和工资直接挂钩,引起员工思想上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2、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逐级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健全了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网。落实了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制定了有重大误操作和设备损坏事故一票否决和降职降薪的措施,安全目标明确,责任压力到位。
3、购买灭火器材。在生产的各个岗位都配备了灭火器材,并且让每一位员工都熟悉免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加强宿舍管理。宿舍是员工的休息场所,员工们有时为了方便,在宿舍内随意乱接电线等现象经常放生,为了避免乱接电线等造成的事故,我们要求办公室严格对各宿舍进行管理,一旦发现有上述等现象,严肃处理。
5、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都加强了安全的预防,但是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安全知识的烂熟,器材设备的齐全,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发生突发事故,故而我们制定了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以备不时只需。
四、人员方面
在用工和管理方面,进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用工管理体系。一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让老职工带动新职工,熟悉各项业务,了解多项知识,熟读设备操作规程和电力安全规程,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岗位考试,考试合格者方才予以录用。
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录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交纳相关费用,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有能力者上位,无能力者换岗,并将业绩与工资挂钩,推动企业良性竞争,促进企业发展。
五、积极的为社会尽责
公司从2004年成立至今,经历过了好几个春秋。期间,我们不断求新突变,发展企业经济,增加企业利润,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积极的上缴各项税收。2011年,公司上缴税费共1075.00万元,其中国税728.00万元,地税139.00万元;上缴各种财政基金208.00万元;向***慈善基金会捐赠30万元;扶贫帮困方面,向***贫困地区捐赠20万元。很好的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龙华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大会的春风,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努力使我们公司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