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讲讲义

时间:2019-05-12 12: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讲讲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讲讲义》。

第一篇: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讲讲义

本文由福州市升大培训学校内部叁考资料不得复制、翻印。本校同学可以登入福州升大模拟平台查找本套卷的参考答案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一、定义:

会计法律制度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总称,包括会计法律、会计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体系: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1)《会计法》:会计法律制度中最高层次法律规范,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立法宗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注册会计师法》:规范注册会计师及其行为的最高准则。

2、法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拟定但由国务院批准实施。条例:《总会计师条

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3、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部委制定“制度、办法、细则、规范”

(1)部门规章:财政部制定、以“令”的形式颁布实施,如《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规范性文件:财政部制定、以“文件”的形式颁布实施。

【课堂练习】

1、《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

A、以立法“规范会计行为”B、通过立法“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C、通过立法“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效益”

D、通过立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是(单)

A、《会计法》B、《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C、《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D、《企业会计制度》

3、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是(多)

A、《企业会计准则》B、《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C、《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4、会计法律制度指的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节会计管理工作体制

一、行政管理:

1、管理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3)审计、税务、人行、证监、保监等依照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

查。

2、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1)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并公布。

(2)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实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依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军队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备案。

3、会计市场管理

(1)准入管理:从业资格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取得、代理记账机构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等。

上岗注册、离岗备案、调转登记,县级管考。

(2)运行管理:财政部门进入会计市场的机构和人员执业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

(3)退出管理:对违法违规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执业资格,强制退出会计

市场。

4、人才评价:阶梯式的会计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才。

5、监督检查:国务院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是执法主体、监督检查主体.内容:行业自律情况、执业质量、信息质量

二、自律管理:

1、注册会计师协会:法人团体,属行业自律组织。

2、会计学会:学术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三、单位工作管理:

1、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由所在单位具体负责

(1)会计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同时具有会计师以上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2、单位负责人要组织、管理好本单位会计工作。

(1)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2)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性负责。

补充:单位负责人分法人单位的负责人和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课堂练习】

1、根据《会计法》规定,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是(单)

A、财政部B、税务总局C、审计署D、商务部

2、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由(单)管理。

A、国务院B、财政部C、市级以上财政部门D、县级以上财政部门

3、会计市场管理包括:(多)

A、准入管理B、退出管理C、运行管理D、人才评价

4、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5、财政部门对获准进入会计市场的机构和人员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依据相关准则、制度和

规范执行业务的过程及结果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称为(单)

A、会计市场准入管理B、会计市场运行管理

C、会计市场退出管理D、会计市场培训管理

6、财政部门在会计人员管理中的工作职责不包括(单)

A、会计从业资格管理B、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管理

C、追究违法会计人员的刑事责任D、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第三节 会计核算

一、总体要求:

1、核算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是违

法行为。

2、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

(1)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完整。

(3)伪造(无中生有)、编造(篡改事实)、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以假乱真)是违法行为。

二、会计凭证

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可以明确经济责任,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首要环节。

(一)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发生时或完成后,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者填制。

1、内容,略

2、要求:

(1)取得要求:经济业务发生时或完成后必须填制或取得,取得后必须及时送交会计部门。

(2)内容要求:从外单位取得,必须盖有填制单位公章;从个人取得,必须有出具人员签

名或盖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或者其指定人员的签名、盖章;对外开出,必须加盖公章。

(3)审核要求: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受理,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

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4)更正要求: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有错误的,应由出具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

处应加盖出具单位印章;金额有错误的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开具单位应当依法开具准确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于填制有误的原始凭证,负有更正和重新开具的法律义务,不得拒绝

【课堂练习】

1、某地方财政部门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一单位以虚假的经济事项编造了会计凭证和会计

账簿,并据此编制了财务会计报告。对此,财政部门对该单位的违法行为应认定为(多)。

A、伪造会计凭证行为B、伪造会计账簿行为

C、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行为D、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行为

2、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应(单)

A、拒绝接受,并报告领导,要求查明原因

B、应予以销毁,并报告领导,要求查明原因

C、予以退回,并要经办人员按规定更正、补充

D、拒绝接受,且不能让经办人员进行更正、补充

第二篇: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五讲讲义

本文由福州市升大培训学校内部叁考资料不得复制、翻印。本校同学可以登入福州升大模拟平台查找本套卷的参考答案

第一章 会计法律制度

第五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二、代理记账

(一)概念:

指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接受委托办理会计业务。注意:个人可以兼职会计,但不得代理记账。

(二)代理记账业务范围

1、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2、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

3、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4、向税务机构提供税务资料

(三)设立代理记账机构的条件

1、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代理记账许可证书。(不含注册会计师事务所)2、3名以上持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专职从业人员;

3、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4、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5、有健全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四)代理记账双方的义务

(五)法律责任

1、代理记账机构违反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委托人会计核算混乱、损害国家和委托人利益的,承担法律责任;

2、代理记账机构对其专、兼职从业人员的业务活动承担法律责任。

3、委托人对代理记账机构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委托人故意向代理记账机构隐瞒真实情况要承担法律责任;

5、委托人会同代理记账机构共同提供不真实会计资料,均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课堂练习】

1、根据会计法规定,代理记账机构可以接受委托,代表委托人办理的业务事项的有()。

A、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B、登记会计账簿

C、编制财务报告 D、向税务机构提供纳税资料

2、根据《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代理记账机构可以接受委托,代表委托人办理的业务主要有()。

A、根据受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等,进行会计核算

B、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会计报表

C、定期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资料

D、定期向有关部门和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审计报告

三、会计从业资格

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法定要求。

(一)从业证书的适用范围: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2、出纳;

3、稽核;

4、资本、基金核算;

5、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6、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

7、总账;

8、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9、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

10、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二)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

1、从业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考试由各省(直辖市)厅、新疆建设兵团财务局、中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武警后勤部、总后组织实施。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略,但,被依法吊销从业资格证书的,吊销日起5年内不得参考;

3、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违法行为。

(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全国有效,属地管理)

1、上岗注册登记: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办理注册登记。

2、离岗备案:离开会计岗位超过6个月,应向原注册登记的管理机构备案。

3、调转登记。换单位继续从事会计工作,90日内办理调转登记。

4、变更登记:学历或学位、技术职务资格。

(四)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和特点:

对象:取得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特点:(1)对象的针对性;(2)内容的适应性;(3)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1)会计理论与实务(2)财会政策法规(3)职业道德(4)其它相关。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学时要求

(1)形式:接受教培训和自学两种

(2)学时要求: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24小时。【课堂练习】

1、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管理中规定,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单)的,应当办理离岗备案。

A、1年 B、6个月

C、90天

D、180天

2、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内容的有(多)。

A、上岗从事会计工作的,办理注册登记

B、离开会计工作岗位的,办理备案手续

C、持证人员调转工作单位,办理调转登记

D、会计人员变更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应办理变更登记

3、以下人员(多)可以不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A、兼任的N公司出纳人员

B、稽核人员

C、财产物资收发人员 D、公司会计档案管理人员

4、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属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的有(多)

A、会计理论与实务 B、财会政策法规 C、职业道德 D、其它相关。

四、会计专业职务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一)专业职务: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不包括总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

1、会计员:专科或中专毕业在财会岗位上工见习一年。

2、助理会计师:中专担任会计员四年;专科担任会计员二年;本科财会岗位上见习一年;硕士或双学位毕业即可。

3、会计师:专本科担任助理四年;双学位或研究生结业证书担任助理两至三年;硕士担任助理两年;博士毕业即可。

4、高级会计师:博士担任会计师两至三年,本、硕、双学位及研究生结业班担任会计师五年以上。

第三篇: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概述

(一)定义: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

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从本质上看,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计量形式: 实物计量

劳动计量

货币计量(最基本的计量形式)

(二)会计的特点:教材第2页

(三)会计的分类:(按报告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于向企业关系人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于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反映)——观念的总结

监督——过程的控制

1.核算

(1)定义:教材第3页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3)会计核算所做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的方法:(七种)教材第4页

2.监督

(1)定义:教材第5页

(2)内容: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

3.核算与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

(二)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

控制经济活动过程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

~也称会计客体或会计内容,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资金运动的内容

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退出

注:企业的资金运动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也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衡等关系)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及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1.定义:~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注: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不对等

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注: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2.意义:教材第9-10页

(三)会计分期

1.定义:~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注: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补充,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2.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季、半年。

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

我国采用公历制。

3.意义:教材第11页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基础(新增)

(一)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定义、内容和分类

1.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第一层次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设置账

户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2.内容:(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3.分类:

(1)按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同分类:

a.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2)按资金运动的状态分类:

a.资金相对静止状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金显著运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3)按构成会计报表的不同分类:

a.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利润表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1)定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特点: a.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b.它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产。

c.它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

(3)分类:(按流动性或变现能力的强弱)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注:了解上述各类资产的概念。

(4)资产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资产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负债

(1)定义: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点:

a.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

b.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注:了解上述负债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

(4)负债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负债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即:净资产)

(2)特点:

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c.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3)内容: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即: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注: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4)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1)定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

A.按其内容分类:

a.销售商品收入

b.提供劳务收入

c.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B.按经济业务主次分类: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3)特点

a.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b.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注: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

c.收入的取得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d.收入的取得能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e.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收入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收入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分类:(按是否构成产品成本)

a.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b.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3)特点:

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费用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费用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费用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 = 收入-费用

(2)内容:

a.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反映的是日常活动的业绩)

b.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二、会计计量属性(新增)

(一)构成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注:要求掌握这五种计量属性的概念。

(二)应用原则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否则不允许采用。

三、会计等式

(一)第一等式(基本等式)

资产 = 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设置帐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二)第二等式

利润 = 收入 - 费用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四、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资产内部此增彼减

2.资产与权益同增(资产与负债同增;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3.资产与权益同减(资产与负债同减;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4.权益内部此增彼减(负债内部此增彼减;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四篇:会计基础第一章讲义

第一节 会计概念、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多选)

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总结】

(1)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

(2)货币是主要、统一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3)会计的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判断题)会计采用的尺度有三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

(2)为特定会计主体服务(企业、事业、机关、团体)

(3)会计工作既要提供信息,又要强化经济管理

(4)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特点(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

【例题1•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错)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多选题)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

1.概念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要点总结】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判断题、单选题)

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2.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多选题)

(1)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财务报表项目的过程。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将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列示在报表项目中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计量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载体上进行登记。

(4)报告——是指会计工作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例题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答案]B[解析]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三)两者关系

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会计核算是为会计监督服务的,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例题4•判断题】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错)

三、会计对象(简答题)

(一)一般含义(单选题)

1.会计的对象一般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3.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单选题)

【例题5•单选题】会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C)。

A.财产物资B.经济资源 C.价值运动 D.劳动耗费

(二)资金运动(多选题)

企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即资金运用)、资金退出三个环节。因为商业企业是工业企业的供应和销售阶段,因此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

【例题6•多选题】(2008年)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ABC)。

A.资金的投入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C.资金的退出D.资金的消耗

【例题7•单选题】下面关于会计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B.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D.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四、会计目标

(一)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要点总结】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内部经营管理者。

【例题9•多选题】财务会计目标是通过编制财务报告,借以反映企业的(BCD)。

A.成本费用B.经营成果C.财务状况D.现金流量

(二)会计的作用

1.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2.提高经济效益;3.维护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秩序;

五、会计的分类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多选题)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要点总结】

1.基本假设也称为基本前提;2.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3.设定的是时间和空间范围;4.四项假设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主体

1.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前提。

【要点总结】

(1)会计主体是特定的单位或组织;(2)确定空间范围;

(3)会计主体是重要前提(会计基本假设是基本前提)。

2.几个问题

(1)会计主体的范围(多选题)只要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不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比如人事部门、行政部门等则不是会计主体。

(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判断题)

①划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②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立场。③识别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单选题、判断题)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总结】会计主体可大可小,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由会计主体引申出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由持续经营引申出来)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要点总结】

(1)按照公历时间划分(2)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3)半、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点总结】

1.我国的会计核算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

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判断题)3.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判断题)

4.货币计量基本前提隐含了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通货膨胀严重的话应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调整。(选择题)5.货币计量缺陷,通过财务报告附注等反映的非货币指标弥补。(战略、品牌、信誉、位置、技术开发能力等)总结:四项假设的关系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认的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的是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

二、会计核算基础(产生原因: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基础,是指企业以取得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的归属期间应该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间应该是费用所服务的期间。

【要点总结】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要求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3.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单选)

4.权责发生制的缺陷(报表好看,账上没钱,通过现金流量表弥补)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凡是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以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归属于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区别

区别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别称应计制应付制

收入确认时间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实际收到的现款期间

费用确认时间费用所服务的期间实际现款付出的期间

科目存在预提和待摊不存在预提待摊

适用范围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行政、事业单位等

侧重点侧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盈亏计算准确 侧重现金流量表,盈亏计算不准确

复杂程度复杂 简单

【例题16•判断题】某企业12月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明年的供货合同,会计部门应依据该份合同核算当年收益。(×)

【例题17•实务题】某企业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财产保险费7200元。

(2)通过银行收到上月销货款60 000元。

(3)销售商品18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4)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30 000元,存入银行。(5)计算本月水电费共1 800元,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未支付。(6)销售产品40 000元,款已存入银行。(7)支付上月份房租费1 500元。(8)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份广告费2 000元。(9)计算本月份固定资产折旧费3 000元。(10)预提本月份应负担的银行借款利息600元。要求: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12月份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正确答案』(1)权责发生制下: 收入=18 000(3)+40 000(6)=58 000(元)费用=1 800(5)+2 000(8)+3 000(9)+600(10)=7 400(元)利润=58 000-7 400=50 600(元)(2)收付实现制下: 收入=60 000(2)+30 000(4)+40 000(6)=130 000(元)费用=7 200(1)+1 500(7)+2 000(8)=10 700(元)利润=130 000-10 700=119 300(元)

第五篇:经济法基础讲义42-46讲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二)

(三)商业汇票的承兑(P132)(2007年判断题、2008年多选题)1.提示承兑期限

(1)见票即付的汇票:无需提示承兑

(2)定日付款或者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到期日前提示承兑(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自出票之日起1个月内提示承兑

【解释】如果持票人超过法定期限提示承兑的,即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例题·判断题】商业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2007年)【答案】√

2.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

3.记载事项

(1)付款人承兑汇票的,应当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并签章。(2)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应当在承兑时记载付款日期。

(3)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应当以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

4.付款人承兑汇票,不能附有条件;承兑附有条件的,视为拒绝承兑。

【相关链接1】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票据上的效力,即不影响背书行为本身的效力,被背书人仍可依该背书取得票据权利。【相关链接2】保证不得附条件,附条件的,不影响对汇票的保证责任。

(四)商业汇票的保证(P133)1.保证人

(1)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作为票据保证人的,票据保证无效。

(2)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在法人书面授权范围内提供的票据保证有效。2.记载事项

(1)未记载被保证人的,已承兑的汇票,承兑人为被保证人;未承兑的汇票,出票人为被保证人。(2013年不定项选择题)(2)未记载保证日期的,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

(3)保证人未在票据或者粘单上记载“保证”字样而另行签订保证合同或者保证条款的,不属于票据保证。

【例题·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记载日期中,属于必须记载事项的是()。(2013年机考)

A.承兑日期 B.保证日期 C.出票日期 D.背书日期 【答案】C 【解析】(1)选项A:汇票上未记载承兑日期的,应当以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2)选项B:保证人在票据或粘单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3)选项D:背书未记载日期的,视为在票据到期日前背书。

3.保证责任

(1)保证人应当与被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2)保证人为2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3)保证不得附条件,附条件的,不影响对汇票的保证责任。(4)保证人清偿汇票债务后,可以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例题·多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票据保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11年)

A.票据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被保证人的背书日期为保证日期

B.保证人未在票据或粘单上记载被保证人名称的已承兑票据,承兑人为被保证人 C.保证人为两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D.保证人清偿票据债务后,可以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答案】BCD 【解析】(1)选项A:票据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以出票日期为保证日期;(2)选项B:未记载被保证人的,已承兑的汇票,承兑人为被保证人;未承兑的汇票,出票人为被保证人。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三)

(五)商业汇票的付款(P139)

1.商业汇票的付款人是承兑人。(2011年不定项选择题)

2.远期商业汇票(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汇票到期之日起10日。如果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10日)委托其开户银行收款的,其“开户银行”(对委托收款的申请)不予受理,但在作出说明后,“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3.付款人的审查义务

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付款时,应当审查票据背书的连续,并审查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或者有效证件。如果存在“背书不连续”等合理事由,付款人可以对持票人拒绝付款。【相关链接】以背书方式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权利。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票据的,依法举证,证明其票据权利。

4.商业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开户银行收到通过委托收款寄来的商业承兑汇票,将商业承兑汇票留存,并及时通知付款人。付款人收到其开户银行的付款通知,应在当日通知银行付款。如果付款人在接到通知日的次日起3日内(遇法定休假日顺延)未通知银行付款的,视为付款人承诺付款。

5.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缴存票款时,承兑银行仍应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但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2013年判断题)

【相关链接】国内信用证的申请人交存的保证金和其存款账户余额不足支付的,开证行仍应在规定的付款时间内进行付款,对不足支付的部分作逾期贷款处理。

【例题·判断题】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够缴存票款的,承兑银行可以向持票人拒绝付款。()(2013年笔试)【答案】×

【解析】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于汇票到期日未能足额缴存票款时,承兑银行仍应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但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汇票金额按照每天万分之五计收利息。

6.支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主要区别(1)出票时的记载事项不同

①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

②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不能授权补记;未记载的,该汇票无效。(2)出票人资金不足

①支票的出票人账户资金不足,属于空头支票,银行作为付款人(并非债务人)不会垫款。

②银行承兑汇票中的承兑银行是主债务人,如果出票人的账户资金不足,承兑人不得以其与出票人之间的资金关系对抗持票人,银行必须无条件当日足额付款。(3)超过法定提示付款期限时

①支票的持票人超过10日提示付款的,银行不予付款。

②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超过10日提示付款的,在作出说明后,承兑银行(主债务人)仍应继续付款。

(4)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不同

①支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自出票之日起6个月不行使而消灭。②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对出票人的票据权利,自到期日起2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六)商业汇票的贴现(2008年单选题、2011年不定项选择题、2012年多选题)(P140)【解释】贴现是指持票人在商业汇票到期之前,为提前获得现金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而发生的背书转让行为,即持票人以贴息为代价将票据权利背书转让给银行,以提前获得现金。

1.贴现条件

(1)持票人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2)持票人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3)持票人应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

2.贴现利息

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前1日的利息计算。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的期限以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向乙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开出一张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出票日期为2月10日,到期日为5月10日。4月6日,乙企业持此汇票及有关发票和原材料发运单据复印件向银行办理了贴现。已知同期银行年贴现率为3.6%,一年按360天计算,贴现银行与承兑银行在同一城市。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银行实付乙企业贴现金额为()元。(2008年)

A.301680 B.298980 C.298950 D.298320 【答案】B 【解析】实付贴现金额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1日的利息计算。本题中贴现日是4月6日,汇票到期前1日是5月9日,一共是34天。企业从银行取出的金额=300000-300000×3.6%×(34÷360)=298980(元)。

3.贴现的收款

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应向付款人收取票款;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应向其前手追索票款;贴现银行追索票款时可从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例题·多选题】关于商业汇票贴现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2012年)A.贴现是一种非票据转让行为

B.贴现申请人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 C.贴现申请人是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D.贴现到期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可从贴现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答案】BCD 【解析】(1)选项A:贴现是指票据持票人在票据未到期前为获得现金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而发生的“票据转让行为”;(2)选项BC: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向银行办理贴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②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③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3)选项D:贴现到期,贴现银行应向付款人收取票款;不获付款的,贴现银行应向其前手追索票款;贴现银行追索票款时可从申请人的存款账户直接收取票款。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四)

(七)追索权(P134)1.追索权的行使条件(1)到期后追索

票据到期后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向出票人、背书人以及票据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2)到期前追索

在汇票到期日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 ①汇票被拒绝承兑;

②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死亡、逃匿的; ③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

④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2.被追索人(2013年不定项选择题)

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1)持票人可以不按照汇票债务人的先后顺序,对其中任何一人、数人或者全体行使追索权;

(2)持票人对汇票债务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已经开始进行追索的,对其他汇票债务人仍然可以行使追索权。

3.追索金额(1)首次追索权

①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

②汇票金额从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

③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解释】追索金额包括汇票金额、利息和费用,但不包括持票人的“间接损失”。(2)再追索权

①已经清偿的全部金额及其利息; ②发出通知书的费用。4.行使追索权的程序(1)取得相关证明

如果持票人不能出示相关证明的,将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但主债务人仍应当对持票人承担票据责任。(2)发出追索通知

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3日)发出追索通知的,持票人仍可以行使追索权。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承担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所赔偿的金额以汇票金额为限。

【相关链接】持票人对前手的首次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五)

六、票据权利(★★★)

(一)票据权利的概念(2010年判断题、2011年单选题)(P124)

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第一次权利)和追索权(第二次权利)。1.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付款人)、本票的出票人(付款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

2.行使付款请求权的当事人可以是票据记载的收款人或者最后被背书人。

3.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据记载的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之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

【例题1·判断题】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和背书人不是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当事人。()(2010年)【答案】×

【解析】行使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据记载的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之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

【例题2·单选题】甲公司持有一张商业汇票,到期委托开户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款。甲公司行使的票据权利是()。(2011年)

A.付款请求权 B.利益返还请求权 C.票据追索权 D.票据返还请求权 【答案】A 【解析】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在本题中,持票人甲公司委托其开户银行向承兑人收取票款,行使的是付款请求权。

(二)票据权利的取得(2013年单选题)(P125)1.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

(1)依法接受出票人签发的票据;(2)依法接受背书转让的票据;

(3)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的票据。2.不享有票据权利的情形

(1)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

(2)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

【解释】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则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1)如果前手是善意的、已付对价的当事人,享有完整有效的票据权利,无偿取得之人也享有同样的票据权利;(2)如果前手是因欺诈、偷盗等取得票据的,不享有票据权利,无偿取得之人也不享有票据权利。【例题1·多选题】甲受乙胁迫开出一张以甲为付款人,以乙为收款人的汇票,之后乙将该汇票赠与丙,丙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与丁,以支付货款。丙、丁对乙胁迫甲取得票据一事毫不知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有权请求丁返还汇票 B.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C.丙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D.丁不享有该汇票的票据权利 【答案】BC 【解析】(1)选项B:因欺诈、偷盗、胁迫、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乙不得享有票据权利;(2)选项C: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丙的前手乙不享有票据权利,丙也不享有票据权利;(3)选项AD:丁属于善意的、已付对价的正当持票人,享有100%的票据权利,甲无权请求丁返还票据。【例题2·单选题】张某因采购货物签发一张票据给王某,胡某从王某处窃取该票据,陈某明知胡某系窃取所得但仍受让该票据,并将其赠与不知情的黄某,下列取得票据的当事人中,享有票据权利的是()。(2013年笔试)

A.王某 B.胡某 C.陈某 D.黄某 【答案】A 【解析】(1)持票人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胡某),或者明知有上述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陈某),不享有票据权利;(2)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不得优于其前手;在本题中,黄某无对价取得票据,其是否享有票据权利取决于其前手陈某;既然陈某系恶意持票人,不享有票据权利,黄某也不享有票据权利。

(三)票据权利的补救(2008年多选题、2010年多选题)

1.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三种形式进行补救。【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票据丧失后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2008年)

A.挂失止付 B.公示催告 C.普通诉讼 D.仲裁 【答案】ABC 【解析】票据丧失后,可采取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诉讼三种措施进行补救。2.挂失止付(P126)

(1)只有确定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的票据丧失时,才可进行挂失止付。具体包括: ①已承兑的商业汇票; ②支票;

③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 ④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票据中,在丧失后可以挂失止付的有()。(2010年)

A.银行承兑汇票 B.支票 C.商业承兑汇票

D.未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答案】ABC 【解析】只有确定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票据丧失时才可进行挂失止付,具体包括:(1)已承兑的商业汇票;(2)支票;(3)填明“现金”字样和代理付款人的银行汇票;(4)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

(2)挂失止付并不是票据丧失后采取的必经措施,而只是一种暂时的预防措施,最终还要通过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失票人应当在通知挂失止付后的3日内,依法向票据支付地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也可以在票据丧失后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者提起普通诉讼。

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自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日起12日内没有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书的,自第13日起,不再承担止付责任,持票人提示付款时即依法向持票人付款。(3)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在收到挂失止付通知书之前,已经向持票人付款的,不再承担责任。但是,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重大过失付款的除外。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基础班讲义(四十六)3.公示催告

公示催告,是指在票据丧失后由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人民法院以公告方式通知不确定的利害关系人限期申报权利,逾期未申报者,则权利失效,而由人民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所丧失的票据无效的一种制度或者程序。(1)申请

申请公示催告的主体必须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的最后持票人。(2)受理

人民法院决定受理公示催告申请,应当同时通知付款人及代理付款人停止支付,并自立案之日起3日内发布公告,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收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后,应当立即停止支付,直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未经发出止付通知的人民法院许可,擅自解付的,不得免除票据责任。(3)公告

公示催告的期间,国内票据自公告发布之日起60日,涉外票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在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以公示催告的票据贴现、质押,因贴现、质押而接受该票据的持票人主张票据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以后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以前取得该票据的除外。(4)判决

利害关系人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人民法院收到利害关系人的申报后,应当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支付人。没有人申报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宣告票据无效。判决应当公告,并通知支付人。自判决“公告”(而非作出)之日起,申请人有权向支付人请求支付。利害关系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判决前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判决公告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作出判决的人民法院起诉。

【解释】利害关系人在人民法院作出除权判决之前申报权利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其向人民法院出示票据,并通知公示催告申请人查看该票据。如果该票据就是申请人申请公示催告的票据,人民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催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和付款人。如果该票据并非申请人公示催告的票据,人民法院应裁定驳回利害关系人的申报。

4.普通诉讼

普通诉讼是指以失票人为原告,以“承兑人或者出票人”为被告,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其向失票人付款的诉讼。

七、票据责任(P128)(★★★)

1.票据债务人应承担票据义务的情形(2008年多选题)(1)汇票的承兑人因承兑而应承担付款义务;(2)本票的出票人因出票而承担自己付款的义务;(3)支票的付款人在与出票人有资金关系时承担付款义务;

(4)汇票、本票、支票的背书人,汇票、支票的出票人、保证人,在票据不获 或不获付款时承担付款清偿义务。

【例题·多选题】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人员中,行使付款请求权时,对持票人负有付款义务的有()。(2008年)

A.汇票的承兑人 B.银行本票的出票人 C.支票的付款人 D.汇票的背书人 【答案】ABC 【解析】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汇票的承兑人、本票的出票人、支票的付款人出示票据要求付款的权利。

2.对人抗辩(P129)

(1)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进行抗辩。

(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3)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的前手之间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辩事由而取得票据的除外。

下载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讲讲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新版课纲会计基础【第一章】第一讲讲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基础讲义-第十章会计档案

    第十章 会计档案 【字体:大 中 小】【打印】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会计档案的概念和内容 会计档案的归档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查阅和复制 会计档......

    卓越领导力的提升课纲讲义

    美国管理专家霍根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说:“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在什么时候进行调查,无论你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行业,60%~75%的员工会认为在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和最糟糕的感受是来自......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基础班讲义(新大纲)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基础班讲义(新大纲) (主讲人:江苏财经会计网校 游军)前言2012年12月10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自2013年7月1......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基础班讲义(新大纲)

    学会计,考会计到鸭题库YaTiKu.com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押题资料下载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基础》基础班讲义(新大纲)前言2012年12月10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从业资格管......

    新思维教育:会计基础 教案讲义—第三章教案

    新思维教育会计基础教案讲义——第三章教案 会计科目和账户 考情分析 属于非重点章节,平均分1分。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对象——资金运动——六大要素—......

    基础会计第一单元练习题范文

    基础会计习题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会计主要是以( )为计量单位. A货币 B实物 C劳动量D工作量 2,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会计逐渐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两大......

    基础会计练习题(第一单元)

    《会计学》习题 第一单元 第一章 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是以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与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A.实物 B.货币 C.工时 D.劳动耗费 2下......

    会计基础精讲班笔记

    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共十章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讲解。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个方面: (1)设置账户(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第三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 (3)填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