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5篇

时间:2019-05-12 12:5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

第一篇: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

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年)

文本目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住房现状与住房需求.3

第三章 住房建设规划目标.4

第四章 住房建设布局.6

第五章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7

第六章 住房发展政策与措施.8

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10

第八章 附则.1

1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住房建设的调控和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建立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特编制《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

5.《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6.《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7.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济建规[2008]46号);

7.《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8.《廉租住房保障办法》;

9.济宁市城市开发办提供的今明两年住房建设计划。

10.《济宁市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07)

第三条 工作重点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调整住房建设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和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为工作重点,力求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确保广大群众住有所居,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条 规划原则

1、保障和发展相结合。以保障为主线,合理确定住房建设规模和住房结构,在满足当地居民基本住房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2、统筹与集约。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关系,根据能源、资源及环境方面的压力设定适宜的住房建设规划目标,正确把握住房建设发展的长远目标与近期利益的关系,科学规划,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3、协调发展。房价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协调;供给与需求要相协

调;新增商品住房市场与存量住房市场相协调,满足多层次、多类型的住房需求。

4、可操作性。以现有政策为依据,在技术上与相关规划或计划相衔接,有各有关部门的广泛参与,使规划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条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至2012年。规划范围是济宁市城区范围。规划期内,在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本次规划将住房分类为经济适用房(含集资房、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普通商品房、其它商品房四类。

1、经济适用房是指面向低收入家庭销售,享受政府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的政策性保障住房,其中包括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和企业的集资建房;

2、廉租房是指针对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是指我市行政区域内,家庭收入、住房状况等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而由政府投资建设的政策性保障住房;

3、普通商品房是指单套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的商品房;

4、其它商品房指单套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大于90平方米的商品房。

第七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册以及附件(说明书)

第二章 住房现状与住房需求

第八条 住房现状与“十一五”住房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至2007年底,市城区共调查房屋建筑面积1299.8万平方米,户均面积97.3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7.74平方米。

2006-2007年,城区竣工住房建筑面积213.66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6.21万平方米,占到7.59%。

第九条 住房需求总量

根据规划期末确定的人均居住目标(30平方米),以及居民住房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结合历年住宅新开工面积,预测规划期内,我市住房总需求为500万平方米。

第十条 住房用地需求

市区规划期内年需用地60-70公顷,五年共需住房用地控制在350公顷之内。

第三章 住房建设规划目标

第十一条 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力争规划期末居民居住质量和水平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力争规划期末基本解决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善非户籍常住低收入人口的住房条件。第十二条 住房建设总量目标

规划期内,开工建设各类新增住房总建筑面积(不含回迁房,以下不再赘述)50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房28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含集资房、租赁型经济适用房)60万平方米;廉租房15万平方米;其他商品住房140万平方米。第十三条 住房套型结构控制目标

依据相关政策要求,规划期内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除回迁房外)的70%以上。其中,普通商品住房占57.0%经济适用住房占12%;廉租住房占3%;其它商品住房占建设总量的28%。保障性住房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5%。(保障性住房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以及廉租房。)

1、普通商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一律不超过90平方米,规划期内,拟建普通商品住房约33500套,总计285万平方米。

2、经济适用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参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划期内,新建经济适用住房约10000套,总计60万平方米。

3、新建廉租住房,应当将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参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规划期内,新建廉租房约3000套,总计15万平方米。

4、其它商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规划期内,新建其它商品住房约14000套,总计140万平方米。

第十四条 住房建设分年度目标

规划期内,每一年度各类住房实际建设规模,应根据年度住房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提出相应的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年度目标如下:

1、2008年,新增住房建设总面积95万平方米,包括:普通商品住房53.1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11.4万平方米;廉租房2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28.5万平方米。本年度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量13.4万平方米,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4.1%。

2、2009年,新增住房建设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包括:普通商品住房92.5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14万平方米;廉租房3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40.5万平方米。本年度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量17万平方米,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1.3%。

3、2010-2012新增住房建设总面积255万平方米,包括:普通商品住房139.4万平方米;

经济适用房34.6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其他商品房71万平方米。三年内保障性住房建设量44.6万平方米,达到了总建设量的17.49%。

第四章 住房建设布局

第十五条 住房布局原则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分类整合、成片开发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类住房开发布局;按照综合开发、配套先行的原则,合理确定住房开发时序。

第十六条 住房建设布局

1.住房建设分区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房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市区住房用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住宅成熟区域、住宅完善区域、住宅发展区域。住宅成熟区域指环城西路东、金宇路南、火炬路西、太白路北的区域。住宅完善区域指新华路东、北外环南、洸府河西、济荷铁路北的区域。其它为住宅发展区域。

2.住房建设布局指引

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重点建住宅完善区域,普通商品房和其它

商品房依据区域住房需求,可灵活布置。

第五章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

第十七条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目标,实施节约、集约、高效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适当加大居住用地供应量,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及政策性保障住房用地供应;坚持新增居住用地供应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积极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确定住房建设用地总量和出让宗地规模。

第十八条 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规划期内,城区新增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350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204公顷;经济适用房50公顷;廉租房13公顷;其他商品房81公顷。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第十九条 住房建设规划用地年度计划。

1、2008年,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用地67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38公顷;经济适用房9.5公顷;廉租房1.8公顷;其他商品房17.7公顷。

2、2009年,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用地106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66公顷;经济适用房12公顷;廉租房2.4公顷;其他商品房25.6公顷。

3、2010-2012年,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用地177公顷。其中,普通商品住房100公顷;经济适用房28.5公顷;廉租房8.8公顷;其他商品房39.7公顷。

第六章 住房发展政策与措施

第二十条 多渠道增加住房供应,建立科学长效的住房供应机制进一步加强住房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按照全市不同阶层居民住房需求特征,科学确定住房供应规模,建立多层次、分梯度的住房供应机制,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力争规划期末全市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有明显提高。

第二十一条 完善土地供应机制,确保住房用地有效供应

完善土地供应机制,落实土地年度出让计划,确保年度住房用地的有效供应;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适当提高住房建设的容积率水平;严格控制高档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进一步加强土地整备工作,盘活存量土地,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严格闲置土地处置。

第二十二条 进一步深化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坚持普通商品住房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

新审批、新开工的各类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坚持普通商品住房在住房供应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自住需求。积极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第二十三条 加强房地产政策体系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销售管理法规规章,从制度上规范房地产市场;继续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打击房地产违法违规与投机炒作、扰乱市场的行为;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合理引导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住房需求,树立节约梯度的住房消费观念。适度抑制投机需求;加强年度住房调查,定期发布住房公告,规范房地产信息披露,引导居民进行理性住房消费;完善房地产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预警系统建设,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

第二十四条 加强政策法规研究,健全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面向不同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运营机制。进一步推进住房保障立法工作,出台《济宁市住房保障条例》,启动

住房公积金立法工作,出台和完善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法规规章。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研究,编制济宁市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住房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管理、低收入家庭资格认证、保障性住房资金补助和金融支持等制度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第二十五条 完善住房保障管理机制,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开展

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建立高层次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机制,充实和加强住房保障日常工作机构,健全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公安、民政、财政、劳动保障、国土房产、建设、规划、地税、工商(物价)等多部门协调机制。健全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应用机制,优化配置住房保障资源,实现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提高保障性住房居住功能与质量。

第二十六条 加强我市住房产业化战略研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改变传统的粗放型住宅建设模式,构建集约化住房发展模式,适当提高住房建设开发强度,加强各类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住宅的标准化、集约化设计和生产,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住宅建设效率,全面提升住宅质量,降低住宅成本,建设省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型住宅,并实施高水平的物业管理。

第二十七条 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积极扩大租赁管理范围,建立全市统一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资源库,建立房屋租赁市场综合管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租赁住房对解决居民住房需求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大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引入物业管理、规范出租屋管理,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出租屋居住环境,引导居民转换消费观念,通过购买、租赁等多重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

第七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二十八条 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落实规划实施的责任

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控机制,将住房建设规划实施工作纳入对各区政府、市属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各区政府、市发展改革、规划、财政、国土房产、建设、建筑工务、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地税、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应强化并分解本单位落实规划的具体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对落实规划不力及违反规划的行为,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完善规划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面向居民群众的项目要进行公示,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第二十九条 发挥年度计划的调控作用

规划期内,各年度住房建设计划中,土地供应、住房建设量等事项应遵循本规划,并结合实际落实情况合理调整。年度计划提出的住房建设目标、住房用地供应指标等,应作为规划许可和土地出让的具体依据,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具体住房建设项目的相关要求以住房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规划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划由济宁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附 表

表1

济宁市2008年至2012年住房建设年度计划

单位:万平方米

年度政策性住房其它商品住房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

200853.111.4228.595

200992.514340.5150

2010-2012139.434.61071255

位:公顷

2008389.51.817.767

200966122.425.6106

2010-201210028.58.839.7177

合计2856015140500 表2 济宁市2008年至2012年住房用地年度计划 年度政策性住房其它商品住房合计 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 合计204501383350 单

第二篇: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

(2011-2015)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适应国家给予深圳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适应特区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战略部署,加强对“十二五”住房建设的统筹与指导,明确未来住房发展目标,改善住房供求关系,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上层次规划要求,按照国家和本市住房发展与房地产调控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立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空间资源的高效整合,创新住房发展理念,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健全住房制度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住房资源公平分配,实现居民居住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立足于不同类型住房发展状况与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现状,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三条编制依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报审中)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编制中)

《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编制中)

《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中)

《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

第四条法定地位

本规划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实现住房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规划涵盖《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5)》,是对近期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进行总体指导和控制的法定依据与纲领性文件。规划内,凡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与本规划相关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各项规划,应对本规划关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住房建设空间分布等安排予以落实和保障。

第五条范围时限

本规划的规划区为深圳市行政辖区;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第六条内容形式

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及附图。

第二章

“十一五”评估与“十二五”形势

第七条 “十一五”规划目标及执行情况

(一)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住房总量69万套、建筑面积570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含城市更新方式建设住房18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规划新建住房用地供应13平方公里,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1平方公里(新供应6平方公里,利用存量5平方公里),保障性住房用地2平方公里。

结合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有关要求,2006年至2010年各实施计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进行了调整,将保障性住房由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调整为16.77万套、建筑面积945.2万平方米。

(二)执行情况

至2010年底,商品住房累计新开工面积2386.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80.9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16.9万套、建筑面积约1267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7.9万套,竣工(含筹集)约2万套(实际分配8209套)。至2010年底,全市实际新供应住房用地8.07平方公里,其中新供应商品住房用地5.62平方公里,完成规划新供应目标的93.7%;保障性住房用地实际新供应2.45平方公里,完成规划目标的122.5%。

第八条“十一五”规划实施评估

(一)实施住房建设规划指导,促进住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首次将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通过中长期规划的形式,科学系统地进行了空间和的布置与安排;规划有效贯彻落实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实现了与《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衔接,引导了土地供应规模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了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的衔接,引导了住房发展空间合理布局;确立了全市住房发展的目标和建设任务,明确了地方政府在住房发展中的职责,切实指导了全市住房建设与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住房总量进一步增长,至2009年底,全市住房总建筑面积4.09亿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约1.02亿平方米,占总量的25%;保障性住房0.26亿平方米,占总量的6.2%;单位和个人自建住房0.42亿平方米,占总量的10%;城中村村民自建房1.74亿平方米,占总量的43%;工业区配套宿舍及其它住房0.65亿平方米,占总量的15.8%。

“十一五”期间,我市居民居住和住房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住房资源占有和使用不均衡的现象。至2009年底,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6平方米,较“十五”期末提高了2.6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84.2%,其中功能良好、配套完善、产权明晰的成套住房占成套住房总量的比例为49.4%;全市住房自有率为40%,其中户籍人口住房自有率为70%,非户籍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为30%,部分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居住水平较差,主要通过城中村住房及企业集体宿舍解决居住问题。

(二)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完善了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的供应体系,以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精神为指导,适度增加住房供应规模,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差异化的住房金融税收政策,加强市场秩序监管,促进住房市场有序发展。创新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及货币补贴等共同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法规规章及配套细则,加快实施了覆盖低收入居民和人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规划是我市编制的第一个住房建设规划,规划编制重在解决住房建设和供应的规模、结构问题,而政府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是随着规划的执行、住房市场的发展和住房保障工作的推进,从逐步深化认识到不断加强实施的过程。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投资、投机购房需求快速增长,我市土地供应紧张、人地矛盾突出,住房供应尤其是商品住房供应难以适应各类需求的增长。“十一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不理想,保障性住房开工率、竣工率和分配率较低。

第九条 “十二五”住房发展形势

(一)经济形势

“十二五”期间,本市经济发展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住房发展方式和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社会形势

“十二五”期间,本市立足于推进民生幸福发展、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政府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住房发展应着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和分配方式,改善住房资源占有和使用的非均衡状况,努力缩小不同居民家庭居住水平差距,促进居住公平发展。

(三)资源形势

“十二五”期间,本市面临的资源空间压力前所未有,剩余新增可建设用地潜力仅约21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空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承载力已趋于极限,住房发展必须服从于城市空间和功能优化的战略,提高集约、节约的发展水平,推进低碳住房开发,促进城市稳步均衡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三章

发展目标

第十条推进住有所居

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和民生发展为目标,依据我市未来五年内各类住房需求的规模和构成,继续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模式,解决不同类型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规划期内,建设各类住房54万套、总建筑面积407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商品住房30万套、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建设和筹集保障性住房24万套、建筑面积1376万平方米。全面解决新增户籍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困难,重点解决人才住房问题,逐步将非户籍常住低收入居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第十一条促进公平发展

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改进住房分配方式,提高中低收入居民住房资源占有比重。规划期内,调整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比例,将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占住房建设总量的比例由“十一五”期间的20%提升至44%。改善低收入居民家庭居住条件,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双困和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居住水平提高到15平方米以上;提高中等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自有水平,将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从现有的40%提高到50%。

第十二条改善居住质量

满足居民对于居住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提升的需求,保障居民的居住安全与居住尊严,创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居民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促进我市住房由“安居”向“宜居”发展。规划期内,进一步改善居住质量,力争全市住房成套率由目前的84.2%提高到90%,居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由目前的41%提高到51%,人均绿地面积由16.3平方米提升到16.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水电煤气等市政设施普及率达到100%,医疗、教育、体育等住区公共配套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第十三条保持空间均衡

加强住房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更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实现住房建设的空间优化分布;科学规划各行政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推进住房供应对人口结构优化、城市建设、土地供应、产业和交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以特区一体化为契机,推进宝安、龙岗、光明、坪山等城区的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其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解决全市住房需求区域分布非均衡的现状,实现全市住房均衡发展。

第十四条支持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住房发展模式的转变,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规模,稳定住房价格,降低城市营商成本和更新改造成本,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适宜的发展空间;降低城市居住成本和创业成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释放住房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功能,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注入活力。

第四章

重点任务第十五条推进住房制度建设与创新

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体系,安定居民生活和增进社会福利,加快制定《深圳市住宅条例》,统筹协调住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住房市场制度建设,梳理和规范现有涉及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等市场各环节相关法规和规章,完善行业管理和市场管理体系;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退出机制,完善货币补贴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关办法,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及配套实施体系。

第十六条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稳定新增住房建设用地供应的规模,实现新增住房建设用地供应向城市更新用地供应方式过渡;规范和发展存量住房交易市场,使其成为解决我市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推进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发挥城中村与旧住宅区存量住房在全市住房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住房消费理念的转变,形成梯次住房消费结构,实现“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协调发展”、“买卖市场与租赁市场有机结合”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第十七条健全住房资源分配机制

加强和完善针对不同住房需求的差别化金融税收政策,并保持长期稳定,提高信贷政策对自住性住房需求的扶持力度,降低自住性住房需求的税收负担;提高非自住性住房需求的信贷和税收成本,并运用经济、法律及行政手段严厉打击对住房的投机炒作,提高住房资源向自住性居民家庭分配的比例,实现住房的居住本质回归。

建立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实施机制,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与管理体制,发挥保障性住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其基本的社会保障功能。

第十八条建立提升居住质量的工作机制

构建住房的居住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住房性能、安全、配套等技术规范,引导和鼓励开发低碳绿色住房。提高居住区、社区、片区规划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合理安排市政配套设施、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住的现代化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性能,提高交通设施配套程度,降低居住生活的相关成本;推进城中村居住区、旧住宅区的综合整治,改进基本居住功能,提高居住的安全性和环保水平;加强工业配套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提高成套率,完善居住性能,发挥对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持作用。以居住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人与建筑的和谐发展。

第十九条整合完善住房信息系统

加快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住房信息工作的有关要求,将住房市场、住房保障、房屋租赁、住房金融和税收以及其它与住房相关的数据信息整合,积极推进与公安、民政和社保部门的信息合作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住房信息平台。开展住房历史档案数字化工作,结合建筑物普查,推进住房普查工作,以“地—楼—房”为主线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和动态维护,按期实现与广东省、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联网运行。

第五章

实施措施第二十条严格执行并完善住房管理的相关规定

严格执行《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监管办法》,逐步建立规范开发企业、经纪机构和估价机构经营行为的实施细则。整合我市土地储备、土地出让、闲置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预售、交易、登记、拆迁、更新,存量住房交易、租赁等相关法规规章,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台《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条例》。

严格执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认真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加快制定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

加快推进《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加快制定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等方面的专项规定,拓宽公积金在购房、建房、翻建或大修、缴租等方面的使用范围。

第二十一条 加强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和稳定住房供应规模

立足于新增供应与存量供应相结合,继续加强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的力度。规划期内,全市供应住房用地12平方公里,其中新供应住房用地3.5平方公里,城市更新用地6.5平方公里,征地拆迁返还用地2平方公里。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中,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用地总量不低于70%。

商品住房用地9平方公里,规划建设30万套、建筑面积27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用地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6.4万套、建筑面积920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10万套、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6.4万套、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通过将企事业单位自有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统一管理、企业存量用地建设、收购房源等其它方式筹集安居型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7.6万套、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

第二十二条强化住房建设的执行与监测机制

加强土地整备,开展土地出让前的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以宗地为单位确定规划条件、建设条件和土地使用标准;严厉打击囤地行为,缩短闲置土地认定到再供应的时间,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实施宗地供应预安排,完善城市更新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审批,确保各类住房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宗地;完善住房项目进度管理与监测,在划拨决定书或出让合同中约定土地交付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自开工之日起三年内竣工,按季度汇总、核实各项目实施情况,对住房用地和住房建设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十三条引导和规范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

立足本市住房市场发展的实际,规划期内,进一步促进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展,完善市场监管机制,逐步消除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监管盲点,建立专业化的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房源查询与核验服务,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制度为保障,增强交易市场主体的风险控制能力,维护交易、租赁各方的权益。探索研究存量住房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的税费减免政策,增加存量住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的供应量,在不断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中,缓解住房供应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十四条加强差别化住房金融税收政策的执行力度

严格执行国家针对不同住房需求的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通过差异性的购房贷款首付成数、利率水平,有区别的房地产交易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种、税基和税率,鼓励和扶持自住需求,限制和控制投资需求,遏制和打击投机需求,并保持相关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推进实施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征管工作,建立取得、保有、转让等各环节协调,搭配合理、税负平衡的房地产税收体系,发挥税收在住房资源分配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十五条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体制

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和住房货币补贴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和退出等有关规定,完善核实机制,对于违规申请、骗租骗购的机构和个人,其违规行为将被记入相关征信系统,以加大对其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严格保障性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已分配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禁止上市交易,对根据相关政策符合上市交易的保障性住房,仅能由政府以扣除增值收益的价格回购,并重新分配给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实现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机制。

第二十六条优化住房和配套设施规划布局

优化居住区规划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规划控制指标,改善布局结构;住房的规划和空间布局应与城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相符合,与公共基础设施规划相配套;引导和适应产业、商业和社会服务网络的辐射功能和范围,保证居住区适宜的人口密度和空间利用效率;鼓励公共交通沿线和站点周围居住用地合理开发,促进居住与就业的均衡协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第二十七条加大综合整治类城市更新力度

推进城中村居住区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的分类开展,加大引入规范物业管理的力度,完善城中村和旧住宅区住房的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标准,消除火灾隐患,整治山体边坡、防止滑坡塌方和排除水浸内涝;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完善市政管网建设、配套社区卫生医疗和基础教育设施,修缮建筑质量较差的居住建筑;增设丰富居住生活的文化体育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提高治安管理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城中村和旧住宅区提高安全保障、改善居住条件、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居住品质。

第二十八条构建住房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围绕住房建设规划,参照我市近期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城市更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计划主要内容,从住有所居、公平发展、居住质量、空间均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评估指标,构建中长期评估住房发展的指标体系,完善住房发展的内涵,促进构建目标明确、长期稳定的住房政策体系。

第六章

保障机制

第二十九条 制定住房规划计划的科学编制与落实机制

从规划计划两个层面构建住房建设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在全市住房建设中的统筹和指引作用,深化计划在全市住房建设中的安排和控制作用。根据住房市场发展状况、住房保障发展要求、各住房需求变化、土地供应状况和全市可支配财力等因素,建立住房实施计划的调整机制,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各区域住房发展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机制,保证住房建设规划与实施计划的有效执行,实现住房发展目标。

第三十条明确政府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的责任机制

至规划期末,本规划确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筹集目标中,开工率必须达到80%、筹集率达到80%、竣工率达到60%以上,实现供应或分配的比率达到50%以上。“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应目标中未完成的部分,必须在“十二五”期内完成,并达到分配或供应条件,而不纳入本规划住房建设目标。

规划期内,住房保障资金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种方式筹措,包括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批准和财政部门计划安排用于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专项资金;全市土地出让净收益中以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的筹集建设资金;租售保障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回收的资金;通过投融资方式改革纳入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社会资金等。

第三十一条 实施严格高效的部门监督机制

强化规划执行和落实的监督工作,成立市、区两级专门规划督察小组,实行定期检查,督促落实;定期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通报规划计划实施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建立部门执行通报管理机制,各相关部门依据职能进行定期总结,作为规划计划执行跟踪和监督的依据;加强规划效能监察,对落实规划不力及违反规划的行为,启动问责机制及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 构建透明开放的公共参与机制

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通过专题展示、考察调研、企业座谈、成果公示与听证、征求意见等公众参与方式,将公共参与贯穿于住房建设规划及实施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全过程,形成多方互动、上下结合、双向运行的工作机制,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第七章

第三十三条 生效日期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四条 解释权限

本规划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篇:泉州市德化县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

泉州市德化县“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2011-2015)

第一章总则

一、为实现建设陶瓷文化名城及山水花园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满足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加强对近期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本规划。

二、本规划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5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10〕7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十二五”住房建设规划和2011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闽建房〔2010〕31号)以及《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为依据,按照国家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县实际,进行编制。

三、本规划是落实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对城市近期住房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依据。

四、本规划适用范围为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五、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实施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协调。

六、本规划坚持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强化保障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载体,以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为原则,以稳定预期、人人享有住房为目的,引导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消费模式,租购并举,促进住房建设、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居民居住质量和水平。

七、本规划包括规划文本、附表。

第二章住房现状和需求分析

八、规划范围内住房现状。依据德化中心城区2006年住房状况调查,结合2006-2010年住房建设的基本数据及上一稿住房建设规划计划,至2009年底,德化县城住房总建筑面积为722.8万平方米,其中,开发方式建设的商品住房160.7万平方米,其它类型住房562.1万平方米。

九、规划期内商品住房需求。依据《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至2010年德化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2万人,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37平方米的标准,结合十一五期间德化县城历年来的商品住房销售情况、住房基本情况、土地供应状况、城市化扩张速度,分析商品住房需求现状及走势,规划期内,德化县城各类住房总需求为414万平方米。

第三章住房建设规划目标

十、住房建设指导思想。规划期内,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

供应体系,重点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基本住房消费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快建立完善适合中等收入家庭的普通住房,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适合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和适合高收入家庭的高档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的制度建设,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

十一、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规划期末,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户均享有(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基本解决双困家庭的住房问题。

十二、住房建设总量目标。按照供求基本平衡原则,规划期内德化县城计划建设各类住房

4.46万套,总建筑面积414万平方米。

1.规划期内,建设商品住房4.09万套,建筑面积388.6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开发建设126.98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城中村建设及安置房建设215.62万平方米,自建房46万平方米。

2.规划期内,建设保障性住房3692套,建筑面积25.4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廉租住房30套,建筑面积0.15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70套,建筑面积5.22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792套,建筑面积13.03万平方米。

十三、住房建设区域指引。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南组团重点放在旧城改造上,在城北组团结合自建房的改造,在城西和城东组团则做好对村庄的改造,建设高标准的拆迁安置示范小区。

十四、住房建设结构指引。

1.廉租住房保障城区双困家庭住房需求;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保障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满足本县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其它商品住房满足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2.规划期内,单套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必须达到新建商品住房总建筑面积70%以上;经济适用房单套住房面积在60平方米以内的应占70%以上,廉租住房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十五、住房建设指引。参照《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德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及《德化县住房建设规划(2010-2012)》,规划期内,住房建设目标为:

2011年,商品住房建设0.50万套,建设面积46.7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1027套,建筑面积7.02万平方米;自建房1500套,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2012年,商品住房建设0.65万套,建设面积61.2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864套,建筑面积6.18万平方米;自建房1000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2013年,商品住房建设0.75万套,建设面积70.7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900套,建筑面积6.20万平方米;自建房1000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2014年,商品住房建设0.84万套,建设面积79.5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600套,建筑面积4.05万平方米;自建房600套,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2015年,商品住房建设0.89万套,建设面积84.32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300套,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自建房500套,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十六、按照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相协调的原则,结合我县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增长特点,规划期内住房建设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城东作为新增住房建设重点发展的地区。规划期内,应继续对该地区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本县城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居住配套。

2.为缓解城区内住房供应压力,规划期内应在城区内外结合部,重点建设一批适应中低收入者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

3.保障性住房应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完善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发展和促进交通和生活的便利。

第四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规划

十七、住房用地供应指导思想。规划期内,在强调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按70%比例予以保障;坚持新增供应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积极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坚持区域住房发展合理布局,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重心向中心区域外延转移。

十八、住房用地供应总量。规划期内,城区住房用地供应总量为207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为171.3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为12.70公顷,自建房用地23公顷,年均41.40公顷。

十九、住房用地供应结构指引。

1.商品住房及自建房用地。规划期内,商品住房用地总供应量为171.30公顷,自建房用地23公顷。

2.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期内,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总量为12.70公顷,其中廉租房用地面积0.08公顷,经济适用房用地3.50公顷,公共租赁住房用地面积2.61公顷,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用地6.51公顷。

二十、住房用地供应指引。

2011年,供应商品住房用地23.38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3.51公顷,自建房用地7.5公顷;

2012年,供应商品住房用地30.63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3.09公顷,自建房用地5公顷;

2013年,供应商品住房用地35.38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3.10公顷,自建房用地5公顷;

2014年,供应商品住房用地39.75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2.02公顷,自建房用地3公顷;

2015年,供应商品住房用地42.16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0.98公顷,自建房用地2.5公顷。

第五章住房建设政策与策略

二十一、积极落实住房发展规划目标,实施高效、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

1.保证住房用地供应,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规划期内,应当按照德化县城住房发展规划目标,适度增加住房用地供应规模,进一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各类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含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土地供应要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2.适当提高住房建设开发强度。针对德化县城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依据节约、集约化利用土地的原则,规划期内,在符合规划控制原则和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住房建设的容积率水平,城区住房建设容积率除旧城风貌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外一般不低于2.0。逐步推行一次性装修到位,减少二次装修浪费。

3.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

二十二、加强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及销售管理。

1.加强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管理。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在限套型、限房价基础上竞地价、竞房价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招标出让的新办法。

2.落实住房开发项目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新建或改造住房建设项目,必须明确住房建筑套密度(即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和住宅建筑净密度(即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指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本规划及其实施计划中项目相关住房套型结构比例的规定。

3.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规划期内,对新出让的商品住房项目,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房源的基本信息应及时、全面、准确地予以公示,并加强预售资金监控管理。

二十三、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深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

1.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保障性住房由县政府统一规划,县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建设。

新增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套数、户型、面积标准,以及出售、出租、使用管理的相关办法,由县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2.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管理。县政府每年应统筹一定资金用于保障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的廉租住房补充资金必须用于保障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同时,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10%用于城镇廉租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强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监管,促进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管理合理、节约使用。

3.推行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方式。规划期内,应进一步深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度,逐步推行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在该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时,明确项目中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配套规模、套数、户型、比例等,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由开发商按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向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二十四、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理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及房地产,制止违法囤积土地行为。

1.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监管,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从高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竣工;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妥善处理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土地遗留问题,加大各类问题楼盘的处理力度,积极盘活各类存量房地产。

二十五、继续积极稳妥的开展城中村(旧村)改造。为促进全县产业结构提升和空间布局优化,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拓展全县住房供应渠道,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统筹兼顾、综合改造,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以空间形态改造为突破口,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实现城中村(旧村)居住生活环境的普遍改善。

二十六、发挥税收、信贷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征收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费;严格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住房消费信贷政策。

二十七、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程监管;对不符合规划控制性要求,超出规定建设的住房依法予以处理;切实整治房地产交易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房地产市场准入制度。

二十八、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

1.进一步促进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大力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服务功能,构筑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形成房地产交易手续办理、产权登记、经纪、评估、担保、保险、贷款等为一体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体系,优化住房资源配置。相关部门应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的管理,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中介服务体系。

2.进一步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发展,引导居民转换消费观念。相关部门应制定房屋租赁指导租金制度、房屋租赁协管制度,形成住房梯次消费格局和租、售市场联动局面。

二十九、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房地产市场预警与金融风险防范联合监测机制。

十、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十一、进一步完善住房规划编制。加强住房建设规划实施的调控和监管力度,住房建设规划调整由住房编制部门提出上报德化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十二、切实加强领导,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下,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确保住房建设规划的实施。完善住房建设规划公共参与机制,强化规划效能监察。

十三、建立住房建设规划实施的分级负责制。强化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住房建设与管理责任。增强政策的传递能力和与基层的沟通能力,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要将住房建设目标、土地供应目标、住房结构调整目标等,具体落实到规划建设、国土、发改等部门,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建立考核和责任制度,确保工作进度。

十四、强化住房建设规划实施计划制度。实施计划应与住房需求变化相协调,要明确对上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对下规划建设量进行预测,并根据每年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部门应根据市场状况和公共住房预登记情况必须对每年住房建设计划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住房建设计划报县政府批准后,作为当年的实施计划予以施行。

十五、完善住房建设规划监督管理。全面落实住房规划实施的相关责任单位,加强住房规划实施的检查,完善住房建设规划公共参与机制。

十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反或规避套型结构要求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情节恶劣、性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从严处罚。

第七章 附则三

十七、本规划自2011年5月10日起施行,已经编制的住房建设规划、计划与本规划意见不一致的,以本规划为准。

十八、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由各部门依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四篇:廉租住房建设和保障规划

第一章 概况

一、规划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2、建设部关于印发《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建住房〔2007〕218号);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通知

》(内政发〔2007〕107号)。

4、《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规划范围和年限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乌海市辖区,包括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

(二)规划年限

2008年——2010年。

三、规划编制的作用

本规划作为乌海市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法定依据,在规划期内和规划范围内,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各项活动、各项政策规定,应与之相符合、相协调。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实物配租。2008年——2010年全市计划新增廉租住房1944套,其中:新建1704套,2007年续建240套。户型以50平方米以内为主。新建、续建廉租住房总建筑面积9.5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8.38万平方米、续建1.2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68万平方米。

1、2008计划新增廉租住房744套,3.58万平方米。其中:新建504套,2.38万平方米(海勃湾区252套、乌达区、海南区各126套),续建240套(乌达区、海南区各120套),1.2万平方米。

2、2009计划新增廉租住房600套,3万平方米。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各200套。

3、2010计划新增廉租住房600套,3万平方米。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各200套。

套型面积按照平均50平方米计算。

(二)租赁补贴。

1、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计划发放830户,补贴金额426万元,其中海勃湾区340户,乌达区234户,海南区256户。争取到年底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家庭将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2、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计划发放3656户,补贴金额947万元,其中海勃湾区1000户,乌达区1556户,海南区1100户。

3、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计划发放3056户,补贴金额791万元,其中海勃湾区800户,乌达区1356户,海南区900户。

2009年起将低收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大多数人采取发放补贴方式进行保障。

(三)廉租住房建设投资、租赁住房补贴资金估算及资金筹措,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12220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10056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2164万元)。

1、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3282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2856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426万元)。

2、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4547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3600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947万元)。

3、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为4391万元(其中:实物配租总投资3600万元,租赁补贴资金总量为791万元)。

第二章 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现状与住房需求分析

一、乌海市发展概况

(一)城市发展现状

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区,总人口47.7万人,2007年GDP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3元,从业人员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92万人,登记失业率4.28%,住房总建筑面积1285万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65平方米。

(二)规划期末城市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到50万人,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1944套,9.58万平方米,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基本解决。

二、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现状

城市低保家庭的认定:享受民政部门认定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年以上或持有本市民政部门认定的优抚对象身份证明的家庭;具有本市常住居民户口,家庭人口为2人(含)以上,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和抚养关系,在当地连续居住3年以上;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3平方米(含)以下的低保家庭。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家庭户数10574户,人口40722人。

城市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凡具有本市常住户口,人均月收入低于44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或符合低收入家庭其他认定条件的视为低收入家庭;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低收入家庭户数约3000户,人口9000人。

三、政府保障能力和市场住房供应能力

(一)政府保障能力

规划期内,全市各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4922万元,土地出让净收益5785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513万元。政府住宅用地收储463万

平方米,其中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230万平方米。

(二)廉租住房供应能力

1.截至2007年底已经筹集廉租住房情况。2006年共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资金57.2万元,补贴户数631户,补贴面积18725平方米。2007年共安排廉租住房补贴资金200万元,补贴1141户,2756人,补贴面积3万平方米。实现了家庭人均住房

在13平方米(含)以下的低保家庭应保尽保从2007年始我市全面组织实施棚户区居民搬迁改造工程,将棚户区、矿区居民搬迁纳入廉租住房政策范畴,计划用2-3年时间逐步将矿区近5万户居民从矿区搬迁出来,彻底改善棚户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开工建设住房100万平方米。

2.规划期内廉租住房需求分析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2006年、2007年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初步预测规划期内廉租住房需求量2000套左右,以每年600——700套的需求量增长。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二、规划原则。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坚持立足国情,满足基本住房需要;统筹规划,分布解决;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政策,因地制宜;市级负总责任,各区抓落实。

三、规划目标。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第四章 住房供应和租赁住房补贴

(1)新增。规划2008年——2010年期间,将通过集中建设和在普通商品房中配建等方式提供廉租住房1944套,户型在50平方米以内,总建筑面积为9.58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056万元。

(2)市场可供租赁房源分析。

近年来,伴随旧城拆迁改造、矿区棚户区搬迁,市场可供租赁的房源逐步减少,现有房源基本可以满足近3年市场需求,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租房成本逐年加大。

第五章 投资估算

规划期内计划共需要投资12220万元,其中2008年3282万元,2009年4547万元,2010年4391万元。

第六章 土地供应和资金安排

2008年计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面积5580平方米,计划投资2856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1785万元,住房公积金净收益113万元,争取各级配套资金958万元。

2009年计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6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2000万元,住房公积金净收益200万元,争取各级配套资金1400万元。

2010年计划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用地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600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2000万元,住房公积金净收益200万元,争取各级配套资金1400万元。

第七章 落实规划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廉租住房建设管理。依据自治区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由市、区两级政府房管部门负责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工作,并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资信度高的开发建设单位。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以“实用型”中小户型为主(廉租住房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住房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设计方面力求面积适度超前、功能齐全、经济适用和便利节能。

二、规范廉租住房的分配与管理。严把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关,继续健全“三级审核二级备案”及“一认定二公示”制度。市、区政府、建设部门、房管部门、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通力协作,严格按照管理程序,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真正落实政府要求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落实经济政策。一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二是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三是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实行保证供应,按照住房建设规划,在土地供应中予以优先安排,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四是社会各界向政府捐赠廉租住房房源的,执行公益性捐赠税收扣除和有关政策。五是社会机构投资廉租住房或经济使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住宅整治的,可同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四、加强解决城市低保家庭住房困难的法规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规,为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提供制度保证。

五、确保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以及旧住宅整合,要坚持经济、适用的原则。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较小的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按照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的要求,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切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有关住房质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六、退出机制。结合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普查,建立健全住房档案,实行抽样调查和复核,实现动态管理,进一步规范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管理,建立健全申请、审核、公示办法和退出机制。

第八章 规划实施机制

一、落实规划实施的责任。市政府对解决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总责,对各区人民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监督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对解决各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负责,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二、健全责任考核机制。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工作统一纳入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各级政府要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相应的管理工作机构和具体实施机构,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三、发挥计划的调控机制。结合规划编制工作,分解规划的阶段性目标,落实具体措施,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由政府全面负责对规划和计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牵头部门和参加部门,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协同做好规划和计划编制工作。

五、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的层级监督管理体系,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指导督促具体部门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附件:

一、附表1、2007年乌海市城市国民经济综合指标一览表2、2007年乌海市城市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现状表3、2007城市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条件、保障标准情况表

4、截至2007年底全市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情况表

5、截至2007年底全市廉租住房筹集情况一览表6、2008——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计划户数汇总表7、2008——2010年全市廉租住房筹集规划表8、2008——2010年全市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需求估算表9、2008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10、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11、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12、2008年——2010年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措计划汇总表

二、附图(总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典型户型、优秀户型设计图纸)

第五篇:汕尾市住房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

对汕尾市住房建设规划的调查

根据海丰电大的教学安排,我于2008年元月5日至3月15日,运用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汕尾市城区住房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汕尾市区现有有常住人口6.1万户、29.6万人,房屋建筑面积592.5万m²,人均住房面积约20 m²;直管公房面积5521 m²,全部出租;户建筑面积45 m²以下或人均10 m²以下的住房困难户529户,其中经济特困户且人均6 m²以下的住房特困户304户。

2007年以来,市区共销售商品房916套,存量房3877套。商品房基本上是套型面积100 m²以上三房二厅或四房二厅户型;存量房70%以上也是100 m²起的户型。商品房销售价格约1220元/ m²,且两年内基本上没有波动;存量房的销售价格约为850元/ m²,其构成主要是经批准上市的房改房,根据对购房户的跟踪调查,市区购房基本上是自用,外资购房极个别,也是港澳同胞购买给内地亲人居住的。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按照市建设局三个月的调研结果,认为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场不存在过热和房价暴涨的状况。平均1220元/ m²的房价,还不及1993年1500元/m²的水平,目前并没有发现投机性购房行为,即使是投资性的也极个别。就我市经济发展情况,房地产业应该是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的。

由于房价较低,又有银行按揭供楼,购房又是一般家庭较大的一

1次性投资,多购10多平方米才增加首付几千元,从长远看还是比较合算的。而且不少购房者特别是乡镇进城的购房者,大多习惯于三世同堂居住,因此,需求最旺的是三房的户型。即使是贫困家庭,他们在考虑购房时也是希望三房以上的房型。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规定,套型建筑面积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建筑面积,那么一般上三房的户型其套型面积基本上超过90 m²。作为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他们开发产品肯定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汕尾的房地产企业规模都很小,大多是四级资质、资金也不丰裕。因此,从未发生过房地产企业捂盘和惜售现象。

此外,经济的尚不发达造成就业就学等困难,使我市人口机械增长的速度缓慢,近两年控制城镇拆迁,被动性住房需求也大大减少,因此市区的房地产交易量很少。2006年前每年商品房销售量不够150套,2007年以来,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具备了消费能力,才达到每年300套左右。根据市建设局的调研,“十一五”期间,市区每年需求商品房可达到450套。

基于以上分析和国家、省有关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求,以及省政府下达的市区可出让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实际,我市计划严格按国家规定,将套型面积、开工及竣工时间等要求列为普通商品住房用地的出让条件,实行在限户型、限房价基础上竞地价的形式,确保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的落实。并决定将市区土地出让净收入的15%专项用于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而且要求各县(市)也照此办理。

根据市区商品房销售需求,结合解决城镇特困户住房难问题,今、明两年每年在市区原市安居工程的吉祥小区兴建套型建筑面积90 m²以下的经济适用房150套。由市房管局在政府无偿划拨的14000m²土地上兴建套型建筑面积65 m²以下面对城镇特困房的廉租房150套(目前已建成36套,在建24套),其它的由房地产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安排,但必须保证中、小户型比例占70%以上。“十一五”规划后三年建设地点和规模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要求,我市已建立“住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建设局牵头,规划、财政、国土、发改、监察、地税、人行、银监、统计、房管等十一个部门领导参加,每年两次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体安排报政府决定,以促进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下载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济宁市住房建设规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宁市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实施细则

    济宁市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实施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住房公积金支取的管理,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

    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有关奖项

    济宁市建设工程质量有关奖项• 济宁市优质建筑结构工程奖,是指地基及桩基、结构工程及附属地下结构完工并验收合格后,达到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优良条件下的精品......

    海东地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5篇

     海东地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青海省海东地区行署海东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海东地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东署〔2011〕18号各县人民政府,行署各部门: 《海东......

    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按照周办字[2010]105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2010年度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市考指标完成情况: 1、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规......

    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序言 ..................................... 2 一、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 2 二、住房保障建设的重大意义 ..................... 2......

    三明市将乐县十二五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三明市将乐县“十二五”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为认真落实国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政策,促进将乐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

    承 诺 书 - 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承 诺 书我自愿承担***担任“xxxx建筑工程公司”法定代表人期间的所有债权债务。特做出此承诺。现法定代表人(签字):(公司盖章) 二〇**年**月**日......

    济宁市乡村医生培训规划(2011-2020)

    济卫科教字〔2012〕7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乡村医生培训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 现将《济宁市乡村医生培训规划(2011-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