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市行政中心会议室使用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市行政中心会议室使用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按照我局开展调研工作的要求,结合落实市政府关于调研市行政中心会议室使用收费情况的文件精神,近期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统计会议室使用场次及能耗情况、咨询省内外兄弟市县会议收费情况等方式对我市行政中心会议室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会议室使用情况
1、会议室的构成及现状
我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共有会议室47个,其中500人以上会议室2个,100-200人会议室3个,50人会议室 2 个,30人以下会议室31个,被占用的会议室9个。如何科学规范地管理使用好这些会议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会议场次使用情况
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召开大中型会议638场,小型会议4463场。其中市委、市政府平均每年召开大中型会议194场,市人大、市政协召开61场,市直其他单位召开383场,分别占总场次的30.4%、9.6%和60%。市委、市政府平均每年召开小型会议1257场,市人大、市政协召开343场,市直其他单位召开2863场,分别占总场次的28.2%、7.7%和64.1%。按每年250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天召开2.55场大中型会议,召开17.85场小型会议。主要使用单位如下表:
使用单位 市 委 人 大 政 府 政 协 纪 委 组织部 政法委
大中型会议
39 22 26 29 2
3小型会议 328 929 146 197 137 59 118
使用单位 宣传部 发改委 经贸委 统战部 环保局 统计局 安监局
大中型会议32 20 8 29 10 13
小型会议 136 221 140 32 191 181 14
4三年来工商联、总工会、物价局等非驻行政中心单位平均每年在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内召开大中型会议均达20场以上。
3、会议室运行费用分析
市行政中心各类会议室的功率消耗见下表:
会议室 三楼人民大会堂 三楼会议报告厅 八楼电视电话会议室 十四楼中庭会议室 十六楼中庭会议室
用电总功率 91.904KW 99.349KW 27.578 KW 18.014 KW 16.124 KW
照明系统 42.66KW 43.078KW 5.01 KW 7 KW 6.71 KW
空调系统 18.26KW 18.26 KW 13.56 KW 4.8 KW 4.81 KW
音响会议系统 29.464KW 27.594KW 9.008 KW 6.214 KW 4.624 KW
主席团会议室
县(市、区)会议室
楼层会议室 1.622 KW 5.67 KW 2.921 KW 1.102 KW 5.15 KW 2.4 KW 0.52 KW 0.52 KW 0.521 KW
会议室的运行费用主要考虑了水电汽等能源消耗费用、会议服务人员工资、音响桌椅等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折旧费用、茶叶毛巾席卡等耗材费用。大中型会议按每次会议3小时计算,会议报告厅电费240元,空调费450元,音响等设备设施维保费130元,会议室设备设施折旧140元,会议服务人力成本500元,绿植摆放50元,会标80元,席卡、茶水、毛巾、纸杯等消耗品每人约2.5元,每次会议固定费用约1500元,如参会人数为300人,还需约750多元的费用。按同样标准计算,人民大会堂、中庭中型会议室固定费用分别为1500元和650元。小型会议室费用较低,电费5元,空调费5元,服务费用20元。
4、本省其他市行政中心会议室管理情况
省内南通、常州、泰州等地的行政中心会议室均实行有偿使用。一般驻行政中心单位召开会议仅收成本费,大型会议室基本费用在1000-1500元左右,中型会议室收费在500元左右,会标、席卡、纸杯等按实结算;行政中心外机关及事业单位使用行政中心会议室,其基本服务费双倍收取;其他单位使用行政中心会议室,其基本服务费三倍收取。
二、几点建议
1、根据目前会议室使用的实际情况,建议设法收回被占用但却未正常使用的东台厅、大丰厅等会议室。
2、参照外地经验,对会议室实行有偿使用。
关于收费标准,建议如下:人民大会堂、会议报告厅每次收费1500元,8楼、14楼、16楼中庭会议室每次收费650元,茶水、毛巾、席卡、会标、绿化摆放等另外按实收费。小会议室不需服务不收费,提供服务每次收费20元。
以近三年平均使用频次(大型会议室使用83场,中型会议室使用555场,需提供服务的小型会议1000场)计算,如按上述标准收费,仅固定费用每年可收取近50.5万元。
3、提高会议室服务标准,加大会议服务考核力度。从会议预定、会场布置、会前接待、会中服务等方面着手,全面按照五星级宾馆的服务标准来考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举止,使市行政中心的会议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市行政中心会议室有偿使用的利弊分析
市行政中心会议室实行有偿使用可以带来以下三点好处:
1、确保市行政中心各单位会议用房,减少2-3人谈点事也开会议室等情况,有效减少假借市领导名义的行政中心以外社会团体占用行政中心大会议室召开所谓讲座、辅导等会议、活动。
2、从落实公共机构节能规定的角度考虑,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既可降低行政运行费用,也可延长现有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3、弥补各会议室设备、设施的维保费用不足的状况。
实行会议室有偿使用,也会给工作带来一些难题:
1、收费工作难以被各市级机关单位认可,必须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为使收费工作能顺利实施,需提请政府办下发一个有关收费及收费标准的文件。
2、会议室收费使用后,市财政可能会相应减少一定数量的大楼运行经费,这里也有一些工作需要协调解决。
(作者系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第二篇:行政部 关于会议室使用的规定 1
关于使用会议室的规定
1.2.3.4.5.6.使用者需爱护会议室内所有物品,为避免会议桌磨损和割划,不得在会议桌上放置硬物。
7.会议室开会时,禁止将电话打入或将外线转入会议室。
8.行政前台负责监督会议成员对会议室物品、环境、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定期维护整理。会议室使用完毕后,使用者带走自己的办公用品,并将公共用品按使用位置归位。如果会议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请及时告知条行政部有关人员。为避免会议室使用冲突,会议室施行预约登记使用制度,请至少提前一个工作日告知行政中心行政助理。
会议室使用人员需填写会议室设备使用登记表。
临时客人来访,尽量安排在会议室接见。本规定适用公司全体员工。/ 1
第三篇:调研与思考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摘 要: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根据政府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要确保“以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要确立失地农民就业优先的理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充分体现惠及全体农民的“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
二元经济结构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发展和保障的土地。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巨大贡献,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在解决失地农民出路上的作为不得力和不到位,显然影响到这一群体的民生问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笔者通过在陕西省咸阳市大量调查研究,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一、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
由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配套的不完善,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目前处于“进无出路、退无保障”的两难境地。
(一)出路问题
被征地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维持家庭可持续生计的主要来源。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根本出路在于就业。从调查情况看,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以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寨街道办事处为例,截止到2006年7月底,8个村10 233名失地农民中,劳动年龄段内(男16-60岁,女16-50岁)的有9 001人,其中目前暂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8 309人,失业率高达84%。
失地农民就业难,既有自身条件的原因,也是现行征地安置政策不够健全的结果。首先,农民的土地被征用,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生产资料,不得不抛弃世代相传的生产方式,而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他们则明显处于劣势,这集中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三个方面。调查显示,陈杨办劳动年龄段内的9 001位失地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4.6%,技术缺乏或无技术专长的占88.2%,35-45岁年龄段的占45.6%。上述三大就业弱势,再加上农村就业信息服务渠道不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失地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即使已实现了就业转移的失地农民,一旦合同期满或精减人员,他们往往首当其中被裁减。其次,随着企业用工制度逐渐市场化,目前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货币安置的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征地、拆迁、就业等进行的一次性货币补偿)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货币安置引发的突出问题是,在大量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极为困难的背景下,安置补助费用远远不能取代以往土地所具有的“最后的保障”[1]的社会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限的资金难以为失地农民再造一个可持续生计。
(二)退路问题
养老保障是失地农民普遍担心的问题。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养老保障便成了后顾之忧。而目前普遍实行的货币安置政策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货币安置只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偿,就业机会则要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而他们的养老需求则没有充分考虑;其次,现行征地价格满足不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需要。据咸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测算,仅养老保险一项的费用,若按低标准(全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7%)缴费、低标准享受的“双低”标准一次性交费方案,每个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需要5.18万元,而现行的安置补助费每人只有3万元,缺额2.18万元。再次,一次性货币的补偿金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则可能因为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或使用不当,反倒成为对解决养老保障问题的一个不利因素。事实上,调查显示,咸阳市秦都区陈杨办2006年7月20日前,10 233名失地农民中,几乎没有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短期看,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尚可靠一次性安置费勉强维持生计,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明显下降。但长远讲,随着安置费用逐渐用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势必凸现,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
二、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
2004年以来,咸阳市政府根据国务院28号文件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有关精神,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精神是:
(一)促进就业
第一,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凡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均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就业服务,在接受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市区城镇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政策待遇等。
第二,重点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秦都区陈杨办的经验是: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来确定培训项目(对失地农民实行菜单式和订单式培训),以竞争选择培训机构(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向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进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按照每人1 000元额度予以补助)。据不完全统计,陈杨办通过培训的农民就业率达到了60%以上。
(二)改变货币补偿方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第一是分年龄、多层次、全覆盖的基本养老保障。咸阳市政府规定:对征地时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失地农民,实行一次性货币安置;对征地时在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能满15年的,给予参加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不能满15年的,参加市政府规定的“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简称“双低”)基本养老保险金;对征地时年龄在50-60周岁的妇女、又不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或“双低”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对征地时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补助制度。第二是资金筹集主要源于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款,个人无需额外缴费。无论是市政府的“两大部分”(70%在征地安置补偿费和征地补偿费中列支,30%在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或社会保险后备金中列支),还是秦都区的“四个渠道”(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的60%、从级差地租总额中提取20%和从招标拍卖增值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养老保障资金的融资均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地收益。
第三是留地安置。咸阳市政府2004年6号文件规定,对失去土地的8个村实行留地安置,即每人35平方米的开发用地,用以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咸阳市的这几项很有针对性的新政策既为为失地农民打开就业出路,又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保障,体现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一条求真务实、讲究实效的新思路。
三、对失地农民保障的现行政策中需解决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做法是招工,第二阶段是定期定额地发放生活费,第三阶段是一次性货币补偿,第四阶段才把养老保险提上议事日程。第一阶段招工安排的失地农民,由于已经转变了身份,是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解决问题的。现在的问题集中在第二类和第三类。第二类失地农民每月领取85元或100元生活费,有无工作,政府的生活费必须照发。如果没有工作,这样的待遇又确实太低了。第三类在把一次性货币补偿用完以后,一旦生活发生困难,政府就“难辞其咎”,所以实际上成了一个难以摆脱的包袱。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
新老政策衔接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养老制度本身的衔接问题,二是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衔接问题。
在咸阳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同时运行着四套养老保障制度,即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双低”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咸阳市目前的做法是根据失地农民的不同情况,让他们分别参加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自新政策实施之日,农民的养老保障关系基本理顺。
(二)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问题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问题,实际上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问题。按咸阳市的现行办法,一个失地农民一次性缴纳24 128元,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每月享受263元。按这两个数据测算,预计基金可支持约92个月,亦即7年半。如果按人均预期寿命70岁计算,还差2年半。秦都区按目前的情况测算还有很大缺口,填补这个缺口只有靠政府的财政托底。这一点必须引起必要的重视。
(三)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与优化投资环境的关系问题
据秦都区有关人士介绍,该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方案几易其稿成型后,区五套班子历时一年,先后几次召集镇(街道)领导会议统一思想,才得以公布实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即将实施的新办法会提高征地价格,增加企业用地成本,对企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如何既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又能优化投资环境,是地方政府较为头痛的问题。事实上,秦都区把失地农民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额确定在只相当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结果。
(四)就业观念转变问题
目前失地农民邻近城区,陈杨寨村是城中村,出租私房收入可观,经济较为宽裕。据陈杨办干部介绍,这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苦、脏、累工作不屑一顾,对工资不到800元以上或不坐办公室以外的工作免谈,对政府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存有对政府“等、靠、要”的消极态度。如何帮助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不能就培训抓培训,而要引导他们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五)让农民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问题
就失地农民这一特定群体而言,咸阳市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城市化
进程中,城市近郊农民无疑也是受益者。然而就长远和全局看,如何使这一制度也涵盖全体农民,如何使失地农民和全体农民能够分享城市化的发展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连片土地被国家征用储备的城市近郊农村,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是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也理应是受益者。[2]57
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对策
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外地一些城市通过建立覆盖全体农业劳动者的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并为老年农民建立社会养老补贴制度,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而且减少了征用土地中许多矛盾。因此要适应农村城市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需要,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立以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的新型农村基本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原有的各种养老保险向城镇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接轨,形成城乡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确保实行“以土地换保障”政策,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以地换保障”是指从土地征用款中确定一定数额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咸阳市的实践表明,只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在土地被征用过程中,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就能够切实可行。这是因为,土地征用款是农民失去土地后维持可持续生计的唯一资本,政府在这种时候积极引导农民投资于养老保障,是维护他们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3]
(二)更新理念,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要确立就业优先的理念,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失地农民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使失地农民真正享受市民待遇。
要以强化失地农民培训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要按照 “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4]79的原则,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配套政策;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合适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要制定和完善关于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只有切实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降低企业吸纳失地农民的成本,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拓展空间,进而形成“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2]的良性循环。当然,建立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虽然会增加城市用地成本,但与政府向社会高价出售的土地相比相距甚远。调查显示,秦都区陈杨办征地补偿安置费每亩只有6.55万元,而政府公开拍卖价格每亩在40万以上;有些村最高的征地补偿安置费每亩只有7.4万元,而政府公开拍卖价格最高的每亩达到50万元以上。不难看出,其间级差地租的空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说,“以土地换保障”是对现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的修正,除了养老保险以外,实际上也可以一并考虑解决就业问题和医疗问题。这样才是切实保障“可持续生计”被中断的失地农民权益的良性补偿。
(三)抓住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惠及全体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从土地被征用的角度看,农村居民大体可以被分成两类人群:已经失地的农民和可能面临失地的农民。虽然有研究表明,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总数估计在4 3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如何抓住目前能够“以土地换保障”这一历史机遇期,从战略高度认识并开始着手探索惠及全体农民、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政府应尽早筹谋的大事。这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是农村中两类不同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的关系。对于失地农民和可能面临失地的农民,咸阳市现行低门槛进入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今后可能更需要解决的是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事实上,相对于失地和可能面临失地的农民,纯粹的传统农民身份的经济实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差,他们的土地又难以变现,为了真正促进粮食生产,逐渐地把他们的养老保障一并考虑进来最好。
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关系。从咸阳市的情况看,城乡居民中目前并存的四种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双低”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以及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存。四种制度之间如何衔接和过渡,并融合为一个城乡一体的基本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新制度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三是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系。城市发展需要优化投资环境,而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和城市建设成本是重要方面之一,也恰恰是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制度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在完成调研后的初步设想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应本着“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原则进行设计。
所谓低水平,指的是低标准缴费、低标准享受。实际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缴费年限,以居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应以当地基本生活需求标准为宜,其数额至少不能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个问题属于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
所谓有弹性,是指在基本保险的基础上配套设计一个市场化运作的补充保险部分。其缴费水平由用工单位和个人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自主确定,可采用个人帐户的方式,多缴多得。所谓多覆盖,体现在农村中各类人员均可参保,尤其是纯粹的传统农民身份也能得到基本养老保障。显然,制度的低水平设计在兼顾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各种制度可相互折算转换的同时,也确保了所有农民有条件参与;制度的弹性化处理适应了不同经济水平人群的多元化养老保障的需求。
良好的制度设计需要辅之相应的资金保障。笔者的看法是:政府应及时抓住城市化进程中“以土地换保障”的历史机遇期,放眼长远和全局,着眼于全体农民,尽力筹措可以惠及全体农民的养老保障基金。资金来源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被征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提成;政府财政每年专项列支。这笔基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充实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基本保险部分,二是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进行补贴。
总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相宜的系列配套政策。
参考文献:
[1]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64-67.[2] 涂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J].理论导刊,2004
(12):50-53.[3] 赵国辉.失地农民养老堪忧[J].中国保险,2005(9):88-90.
第四篇:市行政中心大讨论活动总结
**市行政中心大讨论活动总结
(2009年9月)
根据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6月份以来,市行政中心全面动员,积极行动,认真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大讨论活动和“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经过学习动员、统一思想,剖析问题、查找差距,整改提高、完善措施,再学习、再动员,再剖析、再查找,再整改、再提高等阶段,中心大讨论活动基本完成了规定的程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总体情况
全市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中心党组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了党组领导班子会议,学习传达了会议精神,研究成立了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大讨论活动有关安排。会后,中心按要求及时制定出台了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有力地推动了大讨论活动顺利开展。在大讨论活动中,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开展了自学和集中学习,共撰写出116篇心得体会文章;围绕确定的3个调研题目撰写出调研报告45篇;先后发放《征求意见表》100份,《调查问卷》200份,设立意见箱4个,公开热线电话2部,召开座谈会2次,共收集到意见建议5类26条;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自查剖析出的突出问题,积极制定采取措施,成功解决了影响行政服务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中心还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 1 的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了清理政策性障碍、清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专项清理活动和办件提速工作,建议废止有关文件3份,取消行政审批项目6个,下放行政审批项目3个,23个行政审批项目减少申报材料和办事环节32个,3个行政审批项目压缩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二、主要做法
(一)破除思想观念障碍,结合工作实际命题 大讨论活动初期,中心各科室和各部门窗口出现了讨论内容宽泛,坐而论道,不着边际,隔靴搔痒的清谈倾向。中心领导班子及时理清思路,解放思想,把所有与行政服务工作有关联的问题集中起来,最终确定了10个题目供全体同志讨论:
1、怎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指导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
2、市场主体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行政服务窗口究竟代表谁的形象?
4、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头了吗?
5、我市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已清理了多次,还有清理的必要吗?
6、市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已从1551项精减至226项,还有精减的空间吗?
7、有政策依据的审批项目就一定符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吗?
8、上级文件是规范、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的,还是约束我市经济发展的?
9、政策规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在三门峡不办违法吗?
10、文件明确的收费项目在三门峡不收违法吗?
中心各支部、科室、窗口积极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围绕这些题目开展了深入、热烈的讨论。中心领导班子成员除了 2
积极参与本支部组织的学习、讨论外,每个人联系督导了14个窗口。活动期间,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到联系窗口参与讨论,并广泛开展了谈心活动,帮助窗口工作人员解放思想,打破桎梏,查找问题,整改解决,终于使大家破除了观念障碍,解放了思想,认识看法逐步统一,思想观念持续转变,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等明显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
(二)确定活动重点,扎实推进活动
中心将剖析问题、整改提高作为整个大讨论活动的重点环节,全面查找、解决影响行政服务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不断破除思想、观念、政策、作风、工作等方面的障碍,重点查找了思想观念、项目管理、体制机制、项目办理、服务质量等五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确定了五个活动重点,制定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着力从思想、工作、作风、措施、方法等五个方面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进一步清理政策性障碍。根据统一的工作要求,各部门窗口对现有行政审批、行政服务、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重点是我市政府及部门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全面的归集论证,凡是无法律依据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明显的、严重阻碍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虽有上级文件依据但与我市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坚决予以废除;凡是个别条文与我市当前实际不符,但整体精神仍能使用的文件,及 3
时进行修改。截至目前,各窗口积极行动,认真清理,已全部呈报了清理意见,建议废止有关文件3个。
二是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根据中心的部署,各窗口对目前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论证,凡是上级已明令取消、或与我市发展环境严重不符的项目,要坚决取消;凡是上级要求下放到基层、或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市级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要坚决下放到下级政府;凡是能与其他项目合并执行、或通过转换其他形式能够进行监管的项目,要坚决予以合并或转换。目前,各部门窗口已全部呈报了项目清理意见,其中建议取消6个项目,下放3个项目。
三是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由于市优化办、发改委等部门已经在6月份组织开展了这项工作,因此中心要求各窗口加强与本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有关部门联合清理收费项目的讯息。目前,各窗口正按要求将本部门收费项目取消、保留、降低收费标准等具体情况呈报中心备案,中心将根据市政府公布的收费项目清理结果,督促相关窗口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四是继续开展办件提速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中心将开展办件提速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效能作为整改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各窗口的行政审批、服务、收费项目办理流程再次进行了优化,进一步简化申报材料,减少办事环节,压缩承诺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件提速,提升服务质量,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目前,中心已初步确定23个项目减 4
少申报材料和办事环节32个,3个项目缩短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五是持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中心以开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加强了日常监督检查,全面开展工作作风建设活动。为严肃工作纪律,中心在7月份对上班期间违犯规章制度的7个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调整了一个部门的窗口负责人。同时,中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拟报市政府批准实施,从而全方位加强中心建设。市卫生局窗口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将《卫生许可证》的办理方式进行了彻底改革,只要群众申请即当场登记办理,然后通知市卫生监督中心派人加强监管,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方便了人民群众。市地税局窗口面向社会公布了四项服务承诺,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开展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六是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为契机,检验大讨论活动成效。今年9月,中心按照ISO9001国际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运行6年。8月18日至20日,中国方圆委河南审核中心派出专家组,到中心现场监督审核了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经过认真细致的现场审核,专家组认为,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持续有效,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开展大讨论活动中,中心把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重 5
要内容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体系的持续改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专家组也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个别窗口存在超期办件、工作流程与《工作指导书》不一致等问题,要求中心结合正在开展的大讨论活动,尽快予以纠正。中心将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列入大讨论活动剖析、查找出来的问题中,及时组织了质量体系文件评审、办事流程优化等改进工作,通过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了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三)严格督导检查,确保健康发展
为确保大讨论活动有序开展,活动期间,中心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组织严格的督导检查,推动大讨论活动健康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参与,联系督导。为推动大讨论活动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不出偏差,中心领导班子三名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人都确定了联系督导的支部、科室和窗口。活动期间,领导班子成员除了积极参与党组组织的自查剖析、专题调研等活动外,还坚持深入所联系的支部、科室、窗口,同广大工作人员一起学习讨论、查找剖析,并开展了广泛的谈心交流活动,帮助有关科室、窗口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整改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
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工合作,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为确保大讨论活动顺利开展,中心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设立了督导组,明确专人负责大讨论活动的督 6
导工作。活动期间,督导组在坚持做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外,还与大讨论活动办公室其它成员一起,组织了7次专项督导检查,对活动的重点阶段、重点工作、重点部门进行了及时有效地督导检查,对活动组织得力、进展顺利、成效突出的科室、窗口进行了及时的表扬,并总结推广了先进经验;对个别组织不力、进展迟缓、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窗口进行了批评纠正,帮助其迎头赶上。
三、取得成效
一是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中心广大工作人员得到了一次很好的理论武装教育,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地解放和更新,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系统和深刻,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大局意识等明显增强,自觉清除和纠正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为推动我市行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通过开展专项清理、整顿活动,中心查找、解决了一批影响行政服务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使各部门窗口的项目设臵更加合理,办事环节更加精简,服务流程更加优化,承诺时限不断缩短,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各窗口服务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服务”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三是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中心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使中心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对窗口工作的协调、服务、监督、管理等更加到位。同时,通过开展工作作风建设活动,中心的纪律作风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明显转变,为推动我市行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资源与环境学院会议室使用管理规定
资源与环境学院会议室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学院会议室管理,确保会议室的规范、有效使用,特制定本管理方法。
1.会议室是我院专门用于召开重要会议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原则上不作上课使用。
2.会议室由院办公室统一管理,负责使用登记与调度、设备维护等相关事宜。未经院办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会议室、不得擅自挪用会议室多媒体设备和桌椅等物品。
3.会议室实行提前预约制度。相关人员(部门)使用会议室,一般性会议需提前3天填写《会议室使用登记表》,经登记批准后方可使用。会前请提早5分钟到院办登记借用钥匙。若在预定时间不能按时使用时,申请人应及时告知院办。
4、会议室使用遵循会议优先,先登记先使用、先紧急后一般、先全局后部门的原则;如遇特殊情况、紧急会议可经院办负责人同意后,先行使用,事后补办有关手续。
5、使用人应爱护会议室设施,并保持会议室清洁。活动期间,要爱惜会议室的设备及物品,特别是多媒体设备等。
6、活动结束后,使用人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关闭会议室内各种电器设备的电源,特别注意必须等待投影仪散热,指示灯变红后方可切断电源。关好门窗,对会议室进行清扫和整理,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7、严禁涉及各类商业活动。
8、本办法自2012年5月20日起实行。
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