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代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代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来源: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11-10
点击数:163
西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项目是经过国务院和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的大型公建项目,包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警卫及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共五个单独院落,加上市政务大厅、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市民文化活动中心三个单建项目,共用地450余亩,总建筑面积4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8亿余元。2007年5月29日,政府授权的主管部门投资组织机构即行政中心筹建办公室正式挂牌对外办公;10月15日,行政中心破土动工;2008年年底,工程主体全部封顶;2009年10月,工程进入精装修阶段,室外绿化、景观、市政设施、道路等工程同时启动,目前已具备正式入住办公条件。行政中心项目建设,采取代建制管理模式。通过三年的具体运作,我们在代建制的实践中,探索和尝试具有西安特点的委托投资代建管理办法,为今后我市推广政府投资大型公建项目实行代建制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联系实际,积极探索西安公建项目代建管理的新途径
多年以来,市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管理,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管理模式,即财政拨款,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也就是“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这种“自建式”投资运作模式,对于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基建任务的完成,曾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项目责任主体不明,责任不清。项目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工作重心主要在项目立项、资金审批等前期环节上,在整个建设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相应的部门或机构真正代表政府来履行管理和监督责任,“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二是项目管理水平不高。行政部门或使用单位组建项目管理机构来组织建设,其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全面、专业化的基建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在规划设计优化、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难以达到专业化标准。三是容易造成投资失控。项目使用单位为了使用功能的增加而随意更改设计,然后向政府申请追加投资,结果使投资概算在追加中不断被突破,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监管乏力,在法律层面上也缺乏追究责任的效力,项目使用单位、施工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都成了超投资、超标准的受益者。四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行的管理体制下,某些项目政府部门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缺乏有效的运作及监管机制,容易引发“暗箱操作”,在建设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上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按照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原则,我们行政中心建设采取委托投资代建管理的模式,即代建制。代建制一般是指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由负责项目建设的单位通过招标或委托等方式,选择、委托具有合格资质的专业化机构代行建设,对项目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类同于“交钥匙”工程。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代建制”。2004年11月16日,建设部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规范性文件,使得“代建制”这一特定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有了一定的规范依据。我们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地同等项目或其他社会公益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感觉各地在项目实施操作过程中,具体运作方式各有差异。总体而言,运作模式有三种:一是政府指定专业代建公司模式。由政府指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指定项目实行代理建设,按企业经营管理。二是政府常设代建管理机构模式。由政府成立代建管理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对所有或部分政府投资实行代理建设。三是项目管理公司竞争代建模式。由政府设立准入条件,符合条件的均可参与项目代建的竞争,通过招标择优选择。三种模式各有利弊。西安市行政中心项目建设,存在着其鲜明的特点与特殊性:一是它是政府立项建设的行政办公场所,使用对象为市直党政机关和办事机构;二是项目前期运作政府财政零资金启动;三是所需建设资金基本上由原有资产处臵变现后支付。因此,在采用委托代建的方式方面,也必须按照项目的性质特点开展运作。
二、建章立制,确保项目代建管理健康平稳运行
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是陕西省唯一的一个政府大型公建委托投资代建项目。我们采取代建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政府授权组成行政中心筹建办公室,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进行宏观管理和控制;通过考察,委托指定西安经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具体组织实施行政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代建工作。按照《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委托投资代建实施办法》,行政中心筹建办公室、项目业主(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西安经发集团签订代建合同。合同中明确了投资代建的目的,规定了业主、筹建单位和代建单位职责、代建项目组织实施程序、投资控制与监督管理的相关内容,确定了投资代建的基本工作原则。通过签订代建合同以及制定委托代建实施方案的形式,确定了代建单位在实施代建过程中的建设主体地位和行政中心筹建办公室进行宏观管理、控制的职能,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三个重要环节上规范了工作程序。
以代建合同为依据,以代建组织实施办法为准则,以各项规章制度作保障,对推动工作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在实际运作中,通过建立和完善配套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筹建办正式运作后,编制了《西安市行政中心筹建办公室工作制度汇编》,同时指导督促代建单位西安经发集团制定了《西安市行政中心合同管理办法》、《行政中心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行政中心项目物资设备供应管理办法》、《行政中心项目工作流程》、《行政中心工程建设部管理手册》等一系列辅助性文件,并通过纪检、行政效能监察全程介入和审计部门先期介入,从程序上为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健康安全平稳运行夯实了稳固的基础,提供了有效保障。按照确定的代建管理程序,相应建立起内部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交纳“风险抵押金”的办法,有效调动被监督单位和管理者个人廉洁自律的积极性,形成责任、风险共担的防范体系。通过设立履约保函,使经济风险约束机制落在实处,强化了代建单位资金管理使用、安全生产、质量建设的经济责任,对促进项目平稳运行,有效遏制“豆腐渣”工程和避免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违规违纪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实行节奖超罚,把代建单位的利益与节约成本、控制投资捆绑在一起,有利于提高投融资效能,防止在工程变更和投资追加过程中出现违背基本建设规律、个人拍板说了算的“长官意志”等非客观因素的问题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扬长避短,确保项目代建管理发挥最大效益
西安市行政中心采取委托投资代建,是一种探索与尝试,没有现成系统完整的经验与操作规范。考虑到行政中心项目建设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项目的特点,我们在出台的《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委托投资代建实施办法》中,规定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指项目的前期运作阶段,由筹建办负责完成,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征地拆迁;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审批工作;建筑设计招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作;文物考古发掘、环境影响评价、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等工作;协调办理项目规划用地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等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如果完全交由代建单位,在办事效能和综合协调方面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是代建单位力所不能及的,必须发挥政府综合管理机构的自身优势,这也是不完全等同于同类城市做法的一个特点。第二阶段是指项目建设代建实施过程阶段。针对行政中心项目和西安的实际,采取直接委托的方式,选择符合具有国有性质的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与本项目相适应的资质和同类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具有与本项目相适应的建设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具有相应的融资、投资能力等综合条件的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建设。代建单位负责组织完成的内容包括项目地质详勘、建设施工、施工监理、物资设备采购,直至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部工作。在投资控制过程中,根据项目投资控制的需要,筹建办委托工程造价专业公司作为造价管理咨询机构,确定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原则,具体分成四个阶段完成,即第一阶段的概算控制;第二阶段的预算造价控制;第三阶段的进度造价控制和第四阶段的结算造价控制。从执行情况看,总体上是按照程序进行。
行政中心建设项目在总体运行过程中比较平稳,体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能构建起政府投资约束机制和多方利益制衡机制,在运行机制上最大限度发挥宏观管理与具体运作的协调性;二是能够有效减少管理环节和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非正常因素的干扰,有效体现遵循基本建设客观规律,运用市场化管理手段,杜绝决策与运行过程中的盲目拍板等人为因素造成失误的问题;三是能够有效遏制政府投资项目中普遍存在的超规模、超标准、超预算问题的出现;四是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专业化管理水平;五是能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并促进政府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四、正视问题,在总结经验中完善代建管理体制
从西安市行政中心项目目前运行全过程分析评价,采用代建制,由筹建办进行宏观管理与控制,其优越性是显著的,对推动项目平稳健康运行发挥出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或实际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一)投资控制过程中的问题。一是代建单位由于融资的需要而发生财务费用,具体的融资方式和途径是代建单位的自身行为,委托投资建设方比较难以控制其运作,对项目融资产生的直接成本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建筑材料价格风险在执行合同期间的技术处理存在缺陷。项目运行期间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变化较大,既存在大幅上涨,又有大幅下浮,因此产生的风险需要项目建设各方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考虑由此产生的影响,施工合同必须明确约定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控制风险条款,不能在投资控制上形成漏项。三是代建单位在材料设备认质认价过程中存在缺陷。筹建办确定的《关于甲供材及乙供进入认质认价的材料、设备、产品的选用原则》,明确乙方供应的材料、设备、产品质量和价格要由甲方确认,但目前代建单位的做法是一种材料选定几个品牌,而最终选定某一品牌的决定权却交给乙方,其结果是供应商或厂家将部分让利给与了乙方,而项目本身却没有因此而受益,投资控制在这方面造成缺失。
(二)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施工组织实施计划制定工作相对迟缓不够细化,表现在代建单位与设计单位协作与配合等方面的缺陷,总体组织实施计划比较粗放,没有细化到各标段、各分步分项工程的节点控制目标,筹建办在这方面相对缺乏针对设计单位和代建单位进行宏观管理的依据。二是代建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到位,存在一定的依赖思想,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得不充分。行政中心项目建设规模庞大,系统工程复杂,组织实施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些超常规的作法,我们在现场实施宏观管理过程中发现,整个代建实施过程中,代建单位相对缺失现场决策机制,许多本应现场决策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而是依赖筹建办拍板,使问题复杂化,影响工程的进度。三是后勤服务及物业管理等相关运营方先期介入不足。行政中心项目完成交付使用后,在建用结合方面需要相关使用单位、部门对整个项目的运营方面提出设计要求,在项目进入正式建设施工阶段应派员参与,熟悉各建筑设备系统的建设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专项方案的深化设计,并着手相关运营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代建单位的收益问题。无论是各地市政府颁布的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还是与代建单位签订的合同,都对代建单位收益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代建人收益来自于代建项目的管理费用(一般为投资概算的2-3%)和代建工程节余奖励两部分。但从实际情况看,管理费与代建服务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管理费中不包括代建单位必须支出的工资、税金以及应该获得的合理利润等内容,因此费率偏低,大部分优秀企业不愿参与代建。而工程节余奖励往往得不到,其中有工程节余谁来认可、如何兑现职责不清的原因,也有代建单位在建设阶段介入,投资节余要靠工程管理来获得,难度较大的原因,同时还有使用人主观上不愿意工程有更多节余的原因。再者代建履约保证金远远高于代建费,也极大地限制单位参与代建的积极性。如何确定代建取费的标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代建项目的建设难度、工期长短、质量要求高以及代建单位的介入时点和承担的具体责任等。是否可以采取投资节余奖励的办法,也应慎重研究。
(四)统一认识和部门协作的问题。目前,“代建制”工作推行起来还有一定难度,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管理部门、业主和社会上对建设项目“代建制”认识不足。一些管理部门和业主认为实施“代建制”以后,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削弱;一些建设类企业,对代建单位应具有的功能、条件和人才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推行建设项目“代建制”的宣传力度,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广泛宣传建设项目“代建制”的特点、优势、典型案例和取得的成效,使建设项目“代建制”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二是市政府要适时建立一些推进“代建制”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代建制的推行,涉及到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和建设、土地、审计以及项目上级单位等许多部门,只有这些部门之间认识一致、加强沟通、协作配合,才可能保证代建制的顺利实施。三是组织管理部门及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上述问题是我们在行政中心项目运行过程中发现和遇到的不容忽视、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困扰与影响整个项目组织实施进程效果的现实问题。其中有些地方可以总结完善和改进提高,有些地方则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例如:代建制的管理机构设臵如何设臵,长期的还是临时的?代建单位的资质由谁来认可,标准是什么?项目法人制在代建实施过程中如何体现?代建单位何时介入?代建制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如何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如何进一步处理好与代建单位的工作关系,更好地体现与实现投资方的意图等等。总而言之,代建制是新兴的制度创新,必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立足节约资金、提高效益、确保廉洁的前提,切实采取合法的措施、合理的方式,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在实践中不断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推动代建制全面进步,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行政问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行政问责制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朱磊
来源:人民网
来源日期:2009-11-2
4本站发布时间:2009-11-25 10:05:40
阅读量:850次
今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的暂行规定》。《规定》的出台,将问责提升到了制度的层面,为深入开展好行政问责工作提供了法规上的依据和程序上的指导,但从目前各地问责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在问责的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一些与问责初衷相违背以及不符合科学问责的现象,全面构建适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责体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当前行政问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问责需要广泛的民主参与、需要不断的推动实施、需要彻底的责任落实、需要实际的效果应用、需要科学的思想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问责应有的作用,才能使问责成为党和国家建设的有力武器。然而目前实施的行政问责还普遍存在着诸如问责主体单一化、问责效应差、问责范围小等一些不彻底、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家庭式问责”,问责主体单一化现象较为普遍。行政问责制是一种全方位的责任追究机制,除政府内部的“同体问责”外,还应包括政府外部的“异体问责”,如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政党监督等。但就目前各地问责实施的情况来看,较多的注重了“同体问责”,而忽视了“异体问责”,这种问责主体单一化的“家庭式问责”模式,使行政问责制一定程度上局限在了行政系统内部,其他问责主体的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2、“过场性问责”,问责的社会效应开始出现滑坡。问责本是加强反腐倡廉、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群众对政府公信度的有力措施,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问责过程中做表面“文章”,有走过场、玩作秀、搞形式主义的嫌疑,对被问责的领导干部处理不彻底、处置不到位,甚至有的出尔反尔,这边处理那边上任,使被问责对象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种“过场性问责”导致老百姓对政府行政问责的真实性和诚恳度开始持怀疑态度,问责的社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反而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政府公信度的认可。
3、“突发式问责”,问责的长效性得不到充分保障。行政问责制的建立不是为了单纯的事后惩处,其指向也不是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发生之后,而应是惩教结合,并贯穿于各种公务活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全过程之中。然而,当前各地的行政问责往往发生在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之后,突发式的问责干部、处理干部,这种“突发式问责”虽然对整肃干部队伍起到一定的威慑与警醒作用,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常态。“突发式问责”的偶然性决定了问责制的长效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问责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效应。
4、“结果型问责”,问责的范围被片面的缩小。从当前地方政府的各类问责案例来看,问责范围多集中于公共安全事故和服务效能领域,侧重于对发生重大事故的事后责任追究和违反工作纪律的效能问责。而对不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对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执行不力,对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决策失误,以及施政失败造成重大损失等事由则较少被纳入问责范围。这种只问损失,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不问原因的“结果型问责”,片面的缩小了问责范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问责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全方位的监督、惩罚、教育的作用。
5、“算账式问责”,问责的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问责的意义是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它的目标是督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兢兢业业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然而,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对干部的问责更多的是局限于各类目标任务的完成上,对未按要求完成指标任务的进行行政问责,来个“秋后算账”,这种“算账式问责”片面的成为上级领导保障其政令畅通的一个惩处手段,而忽视了问责制其应有的其他更为深远的意义。
二、对深入推动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如何深入的贯彻好全会精神,把问责制深入落实到科学发展观中去,笔者认为,在推行问责制的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加强问责宣传引导,营造健康的问责氛围。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问责制的认知、认可和认同程度,引导群众科学对待、大力支持行政问责工作,并通过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及其他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使行政问责制深入群众之心、深入干部之心。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及时公布一批行政问责的典型案例,尤其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严重后果,发生损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特大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公共突发事件不力,以及其他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从快查处、从速问责,并对问责处理结果及时公布,公开透明,以问责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推动形成行政问责的浓厚政治氛围和社会氛围,为问责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群众基础。
2、要扩大行政问责范围,全面发挥问责的惩教作用。一是在问责对象上要扩大范围,一方面要突出以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大对主要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机关少数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行政机关一般工作人员进行问责,进一步扩大问责对象的范围,全面提升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二是在问责内容上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在中央下发的《暂行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扩大问责范围,在注重有错问责的同时,更要注重无为问责,把问责制真正全面的贯穿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等行政行为全过程。三是在问责频率上要扩大范围,将行政问责常态化,推行季度问责制、常规问责制、督察问责制、部门问责制等灵活的问责类型,使问责制真正成为监督和督促各级干部的有力工具,充分发挥其惩教功能。
3、要加强异体问责力度,进一步提升问责的民主参与度。异体问责是一种更为有效、更具有公信力、更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问责方式。在实施问责的过程中,要注重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的整合,提升异体问责的参与程度,从而提升问责的民主效力。一是要不断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对各级政府的监督和问责作用;二是要发挥司法机关行政问责的作用,依法追究行政过失行为和行政不作为行为者的责任;三是要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督促问责工作的开展和问责结果的落实;四是要强化公民及人民团体的行政问责作用,进一步确立公民及人民团体行政问责的主体地位,健全公民行政问责的程序,确保公民行政问责作用的发挥。通过进一步加强异体问责力度,进而实现问责主体的多元化,提升问责的民主参与度和问责行为的公开度,最终实现问责效应的最大化。
4、要严格落实问责责任,全面提升问责的社会效应。一方面要准确划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的范围,重点追究领导干部失管失察、错误决策的责任,防止出现只追究执行者、不追究决策者,只追究副职、不追究正职的“降格问责”和“替罪问责”等现象,要使问责真正的“问”到责任的根部,防止问责偏差,问责结果与事实不符。另一方面对问责的处理结果要严格落实到位,并及时公开公布,将问责情况及处理落实情况置于公众监督的可视范围内,做到问责透明、处理透明,保障问责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提升问责的社会效应。
第三篇:银行业呼叫中心班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银行业呼叫中心班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行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挑战:经济技术的发展,使用户的需求不断增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要求银行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的服务,这构成了拉动我国银行业建立呼叫中心的强大动力。对一个呼叫中心而言,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可以以标准化工作流程及管理工具固化下来的。“班组”就是呼叫中心的管理工具,是呼叫中心经营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班组的管理水平直接反应中心的管理水平,班组团队的战斗力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决定着中心是否可以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呼叫中心;班组。
一、银行业呼叫中心班组建设的重点与实践 1.班组团队的目标要与中心的目标保持一致(1)中心目标决定团队的目标(2)清晰的目标是团队的推进器(3)个人目标在团队目标中升华 2.当一名合格的班组长
(1)精湛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团队协作力(2)在班组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3)有极强的现场协调力
(4)充分发挥“黏合中心与座席”的作用 3.全面提升班组长的综合素质(1)加强培训提高班组长的业务水平(2)开拓平台增强班组长的管理能力(3)多方位支持班组长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银行业呼叫中心班组建设的思考与诠释 1.探索建立班组文化
(1)班组文化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2)落实班组计划,夯实班组建设(3)获得中高层的支持与协助 2.建立承诺保障制度
(1)班组长和和组员分别建立承诺(2)承诺是一种责任(3)没有承诺就没有行动 3.加强标杆制度的实施力度(1)标杆管理成就团队精英
(2)全力塑造恪尽职守、敬业守纪的员工形象(3)竞赛法激活团队动力 4.加强情绪管理(1)中心帮助员工排压(2)鼓励员工自行解压(3)用适宜的方式舒压
第四篇: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
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保障公建配套设施科学合理配置,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公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住区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服务所建设的设施。主要包括:教育、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和行政管理等设施。
第三条 成立市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负责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日常协调工作。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管理和建成后移交的协调工作;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公建配套设施产权过户登记工作;发改部门负责政府投资公建配套设施的审批管理。
2细规划公建配套设施的,应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九条 公建配套设施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将涉及本部门的有关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及要求提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等制定西安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并报市政府批准执行。因国家规范标准调整或省以上行业管理部门决定致使公建配套设施标准发生变化的,相关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告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调整相关设施标准。公建配套设施设置标准应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规范公建配套设施的命名,在办理规划条件书和规划审批时使用统一名称。
第十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提规划条件书时,除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种类、规模、设施要求等事项外,根据公建配套设施功能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关于经营性质及产权归属意见。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意见函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并作为规划条件书的附件。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时,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具体位置。第十一条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时,将该宗地配建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条件、产权归属等内容,作为土地使用条件,在发布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划拨公告时予以公布。开发建设单位在参与土地竞拍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成本,自主报价。
规划条件书是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必备文件和依据,应予以公示,并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附件。
第十二条 发改部门在项目备案时,根据土地出让合同,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经营性质、投资主体和产权归属。
第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审批施工许可证前,依据规划审批内容及土地出让合同约定,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合同中明确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位置、开工及竣工期限、移交主体、移交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
开发建设单位应依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的非经营性公建配套设施建设义务,及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总平面设计方案,编制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并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当开发建设规模较大需分期建设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建配套设施可以分期建设,并在《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分期建设的配套设施规模应当满足居民基本需要。项目建设总量完成前,必须同步建设完成合同确定的所有公建配套设施。
第十五条 《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应对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进行约定。须移交的公建配套设施在交付时应达到以下基本使用条件:
第二十一条 公建配套设施移交后,开发建设单位和接收单位应持公建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建设工程符合规划的证明、房屋竣工的证明、移交协议等资料,到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房屋产权登记手续。第二十二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发建设单位擅自缩减公建配套设施项目及规模、擅自改变设置位置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建配套设施的建设过程和移交进行监督。开发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移交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其不良经营行为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
(一)未签订《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擅自开工的;
(二)未按合同约定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的;
(三)未取得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合同履行证明,擅自交付使用当期房屋的;
(四)将应当移交给相关接收单位的配套设施出租、出售的。
第二十四条 对未按进度完成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开发企业网签销售。
第二十五条 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每年底会同规划、国土、发改、房管及教育、民政、文化、卫生、体育等相关公建配套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市新建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移交等进行专项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报市政府。公建配套设施专项检查结果纳入相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综合得分。
第二十六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重点加强对区县、开发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的检查与指导。每年组织各区县、开发区对辖区内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审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上报市政府。
第二十七条 依据《西安市城乡规划条例》第七章法律责任第65条,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或者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在审批和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履行职责,对在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擅自修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公建配套设施规划条件的;
(二)对不符合公建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条件的,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三)在审查公建配套设施工程施工图时,不依据经审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进行审查的;
第五篇: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建设思考与实践
班组是煤矿最小的工作单位,相当于人体活动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如何调动起每个细胞的潜力,提高每个单位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这是所有企业现在乃至将来共同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因此,要从理念先导和规范制度,也就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作为出发点,不断探索,逐步实施。要从本质上有所创新,这就意味着有一场不可避免的改革,无论从认知观念还是管理方式都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班组管理模式,必定效果不佳,正所谓换汤不换药,使其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转变思想,换位思考。要转变思想首先要从选拔称职的班组长着手,让每个班组长明确自己的位置和拥有的权限,班组长兵头将尾的作用要时刻体现出来,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要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立场,即: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上层管理者意志的立场上,用领导者的声音说话;面对经营者又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上,用部下的声音说话;面对他的直接上司又应站在部下和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上讲话。因此,对于班组长的任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存在任何的利益因素,这样就会变味,更不利于班组建设和企业发展,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全矿上层领导的决策以及对班组建设的认知,只有动员所有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才能提高班组建设的具体实施,为
班组建设扫清障碍。过去的班组努力方向往往是争取被评选上“优秀班组”、“先进班组”,如今的班组将向学习型、和谐型等更高层面的目标上转变,过去的班组往往满足于如何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为出发点,而如今的班组则不满足于被动的完成任务,而更加强调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过去的班组往往重视培养一两个个人先进,代表班组,而如今的班组更为重视团队协作,培育整体的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简而言之,如今班组的转变方向是:团队、学习、创新、高效、和谐的“五型”班组,因此,可以看出要不断提高和强化班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班组建设的实施。
1,开展争创“星级班组”和“明星员工”活动,初期以奖罚制度来激励每个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每个职工争荣誉,争奖励,学习个别优秀班组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和建立每个班组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逐步完善加以推广。
2,加大“三违”帮教模式,重点强调帮、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人性化的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工作,让他们从思想上转变。
3,严化排查-整改-落实-验收-考核五个环节,从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个班组,自下而上进行安全隐患彻底排查,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工作。
4,开展职工与班组长,班组长与队长换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讨论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队长和班组长的管理素质和执行力。
5,提升个人技能和团队作战能力,每个班组成员关系到整个班组的实力,因此提升个人技术素质至关重要,培训部门可以不定时不定点抽样对班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比赛,奖罚分明,拉开差距,让他们自己寻找差距,产生危机感、紧迫感,致使自己去学习,挖掘潜能。
6,改变培训学习方法方式。不能只坐在教室里,一味的通过书本学习,我们不需要赵括,不需要只会考试的人,而是能将理论结合到实践,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带动班组建设的人。
7,开展班组交流研讨专题会,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寻找自身不足,发现自身优点,确立改变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
8,设立学习榜样。每个班组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能力强、管理方法先进的人员,组织技能、管理拔尖人才进行技术交流,发挥技术骨干的榜样作用,充分利用班组学习的平台,把职工个体学习和组织团队学习结合起来,是班组学习成为员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业务难题,把经验变为智慧,敢于实践,把理论变为实践能力,实现班组整体技术能力的大提升。
总之,班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和完善。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执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推动班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推动企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