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用企业文化引导教育青年职工(xiexiebang推荐)
如何用企业文化引导教育青年职工
从“火烧赵家楼”事件开始,历经90年的时间,青年力量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主要角色扮演者。然而,在现今社会,青年人的性格逐渐呈现出两面性的特点。首先,青年人是社会生活中最积极、最渴望获得知识、最具有创造力的蓬勃群体。青年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开发潜力。其次,由于个体的差异(知识结构、家庭氛围、工作岗位、个人素养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状况,个别青年存在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念空虚的现象。
煤矿青年的组成结构一般分为3部分:①技校毕业生或煤校委培的集团公司子弟;②从学校分配来的大中专生;③通过招工形式招来的农民工。由此可以看出,青年队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各有差异。经过调研分析,就本矿青年目前存在的问题影响青年成长成才和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有:政治素养较差、艰苦奋斗的作风欠缺、岗位责任意识较差、学习观念较差、服务、奉献精神缺失、缺乏自我约束力等方面。因此,加强企业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问题,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随着集团公司改革步伐的进一步推进,“忠诚,自尊,进取”的企业文化和“先做人,后做事”的为人理念开始通过各种形式渗入每名职工的内心。最近一段时间,全集团公司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大讨论活动,其中,一个讨论课题是关于做人标准的问题。笔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企业文化重新有了更加深刻、彻底的认识,也希望能够通过解析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实现与所有青年职工共勉的良好愿望。
忠诚,是指人与企业是哲学中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只有职工与企业完全融为一体,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整体功效。人作为一个国民,首先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会被称之为万人唾弃的“卖国贼”;而作为一名企业职工,同样要忠于自己的集体,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否则,便会被认知为一名不称职的员工。职工只有达到与企业同呼吸、共荣辱的思想境界,才能将岗位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处理,企业的安全和效益也才会有根本保障。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与职工有完善的交流沟通渠道,无论是在事先决策还是经营管理中,无论是在工作环境还是生活保障等方面,都能够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曹耀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不能断了职工的“三个梦”,即住房、提拔和专业技术职称的梦想,充分说明我们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层,已经开始考虑将人的因素提升到了生产力的重要位置。“诚”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无论是企业对职工,还是职工对企业,他们的利益最大化都是建立在互为诚信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有了忠诚,企业才会有更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早班前会上,矿长针对一名队长父亲去世的消息说的一段话,“兄弟们远离家乡来到这里工作都挺不容易,谁家里有什么大事,大家都要尽力互相帮忙,矿上安排发两趟班车,大家在把工作安排妥当的前提下,能走的都去家里看看、帮帮忙,需要出钱的出钱,需要出力的出力!”很简单、很朴实的几句话,却给干部职工注入了无穷的动力,这就是管理的魅力。职工的忠诚度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辩证统一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可以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拥有一支忠诚于企业的职工队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自尊,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要素之一,而能够体现它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传统美德等方面。正如,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一个人如果没有德,就会像一艘没有帆的航船,永远孤独的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德”,也就失去了做人的灵魂。可惜今天,饮水思源的人,越来越少;数
典忘祖的人,越来越多。满怀感激的人,越来越少;抱怨指责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企业在选拔干部的时候,总会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进行考评,而“德”也总会被放在首位来考虑。德,是衡量做人的尺度,干工作需要有职业道德来规范,做社会人需要有社会公德来约束,做自然人需要有思想品德、传统美德来引导,而“自尊”是“德”的内涵因素之一,同样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人过程中永远追求的目标。有些人在付出和索取之间往往只去计较蝇头小利,而却忽略了许多更为宝贵的无形因素,造成了过多的不和谐现象,还常常抱怨自己无法融入集体,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自然是无法用“自尊”来考究的。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笔者认为把“少说话,多做事”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是获得自尊的有效武器。
个人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职工的成才与企业的效益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分的。企业的腾飞必须以职工的主动进取为基点。无论是在安全生产,还是经营管理方面,培养职工的进取心,是一个企业在当今激烈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职工有了进取心,才能源源不断地迸发出创新火苗,企业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功学大师罗伯逊用自己的经典语言对“进取心”作出了诠释,他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他就会停滞不前。人当然不应该对自己的命运感到失望和不满,但人永远不应该满足。”进取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动力,是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正如伟大的诗人歌德所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且以足够的才能和坚强的忍耐力来实现它。”企业拥有了一支进取心很强的干部职工队伍,不管经历多大的挫折困难,都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把“先做人,后做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然而,却忽视了做人的标准。我们“忠诚,自尊,进取”的企业文化,给出了如何辩证对待“做人”与“做事”的科学答案。相信,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我们企业一定会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远大目标!
第二篇:新时期国企青年职工引导工作调研报告
双管齐下----通过创新机制与“平台”建设
来引导国企优秀青年建功立业
-------新时期国企青年职工引导工作调研报告
青年,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军,改革建设的接班人,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未来的基石。因此,引导与培养好企业青年职工,使之发挥价值、创造价值、体现价值,对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企业发展一项永恒的课题,更是企业良性延续的重要历史使命。贯彻与践行科学发展观,人才是关键,只有培养起一批具有科学发展意识,具备科学发展管理能力与执行力的青年同志,新时期下的国有企业才能科学并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自来水公司作为一个县属国有企业,区域性的经营着“自来水”这一特殊商品。企业长期以来的相对垄断,缺乏竞争与创新的就职环境,已经让一部分年轻同志丧失了激情,忘记了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垄断史已经成为过去,忘记了政府扶持下的国有企业更需要通过经济效益来确保稳定与发展。试想一下,如果企业不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市场分析判断及产品行销的正确手段,不正视当今发展环境下公用事业将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不关注全民法制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群众对满意度不断提升,不思考如何顺应市场的规律来进行企业的短期和长远规划。长此以往,企业将缺乏市场竞争与适应能力,导致职工思想涣散、危机意识渐弱、安于现状思想严重,执行力不强、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导致企业停滞不前,发展缓慢。这等等国有企业的通病都将导致企业的恶性循环加剧,逐渐走向衰落,从而失去市场及经济支撑,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这些问题的后果,将会直接降临在青年职工一辈人的身上。
在青年职工的培养引导中,我们长期以来被几个问题所困扰:一是敬业精神、大局意识不强;二是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经验阅历有所欠缺;三是创新思维观念与学习主动性较差。这些都是青年职工队伍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企业就要打破人情观念、打破固有思维、打破传统格局,用全新的机制和平台来引领青年队伍适应新的社会、工作、个人的发展需求。
一、破除固有观念,进行内部机制、人事制度、薪酬体系的改革,建立“良性竞争平台”,促进技术、管理型青年职工人才的自主成长。
很多企业目前在专业技术、综合管理上的青年人才储备后劲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这些问题需要企业通过建立创新、晋升、引入、竞争、奖惩、培养等机制来完善人力资源后备力量的体
系建设,企业才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后续发展问题。近几年,我们采取外送学习、自主培等方式取得的成效不是十分明显,青年职工业务素质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还相去甚远。究其根本,我们应该从企业机制上大动“手术”,培养青年职工的危机意识、建立公平的竞争平台,形成“学习、竞争、发展”的氛围,才能从思想与行为上扭转长期以来青年职工的习惯养成,形成“敢想、敢谈、敢干”的工作格局。并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以环境的“外因”调动青年职工主观的“内因”,促使青年职工自学成才,勇于进取,这才是引导青年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首要途径。
青年人才的造就事关企业人力资源引进、培养和规划。像我们这样的县内国有企业,由于福利待遇、区域环境等因素,普片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我们只有通过企业内部培养来进行人才队伍建设。职工是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企业的,不管是退伍安置、还是非专业型人员调入,从企业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都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创新及发展,不具备发展的后劲。青年职工没有进行过企业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没有得到过管理能力的锻炼,老一套传、帮、带的方式让大部分的青年职工工作技能和综合知识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再加上没有一套可行的竞争机制,青年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本来工作技能、综合能力就没有得到系统培训,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也就没有外在及内在的能力提升养成条件。导致新进入单位的同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磨平了最初的锐气与激情,变得得过且过,被动应付工作,不主动的思考如何自主提升、改进不足。又因为没有形成竞争的氛围,没有可见性的晋升机会,青年职工认为做得好的与做得一般的都是拿的一样的报酬,就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不会对自己在企业内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展望,既然没有目标,何谈动力?企业应该在机构改革重组的基础上深化人事制度与薪酬体系的改革,使职工劳有所得,实现个人价值、转换就职平台的同时获得合理报酬,从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调动青年职工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导青年职工增加危机感、创造竞争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一是要合理制定人力资源建设企划案。通过引进人才和竞争机制建设,刺激青年职工学比赶超;通过业务和理论素质培养,稳步提升青年职工综合素质;通过晋升机制的建立,使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通过淘汰机制,培养青年职工正确荣辱观念。二是要按岗、按责、按事、按实绩考量制定薪酬体系。责、权、利一体化,注重创新培养,形成完善的绩效薪酬体系。三是要建立适合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补充青年职工精神食粮,满足青
年职工的个人价值需求,树立自信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用面来带点,再用点来形成面,最终达到整体青年职工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境界提升的目的。
二、走下去,沉到底,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青年职工的发展需求,建立“干事磨砺平台”,给青年职工创造机会,引导“想干事”的青年职工通过工作实践积累经验,最终“会干事、能干事”。
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凝聚力和综合能力。而青年职工往往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如果青年职工思想境界、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不足,那么轻则造成工作效果不佳,重则有可能给整体工作造成重大失误。
其实,很多青年职工并不是不愿意成为企业的栋梁和中流砥柱,也不是不愿意成为上级的得力助手和干将,他们其实都有强烈的突破和提升自我的愿望。但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业务骨干,大多数人还在自我摸索却不得其法,这就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力、引导他们发挥长处,回避和改正不足之处,使其少走弯路,健康、稳定的成长。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为一个人,高层管理者就是大脑,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而处在执行者角色的青年职工就是手和足,需要去完成具体的指令以实现预期目标。怎样让青年职工具备完成好工作的能力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一个青年职工的履历、能力,就要摆脱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多举办青年职工喜好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与青年职工做朋友,谈人生,清楚的知道他们“缺什么”,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引导和培养。我认为,了解每一名职工是一个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只有明白了自己手中的人力资源,才能更好的挖掘潜力,发挥其价值。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把机会和任务给了那些我们所熟知的、信任的、认为能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同志,而忽略了许多有潜力的、相对陌生的年轻同志,在它们丧失展示自己的机会的同时,我们也错失了培养增加一个得力助手的良机。
老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因为“穷人”家庭环境,使得他们的孩子很早就获得了生活历练的机会,那我们企业对青年职工的培养环境呢?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也如同“富人”的家庭一样让他们缺失了太多的锻炼机遇。因此,只有多给青年职工创造机会与平台,才是培养引导他们健康成才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得他们“早当家”。同时,青年职工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理论及业务素养学习,积极思考如何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机会,准确把握机会,成功运用机会。
三、扬长避短,因人而异,针对青年职工特点,帮助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规划平台”,引导青年职工树立短期及长远目标,稳步实现个人价值。
其实,我们应该清楚看到青年职工的长处,青春赋予了他们时间的优势,除了经验阅历上的不足,他们身上还有很多可取之处等待着企业去发掘。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管理者,谈到企业青年职工的引导工作,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所以每每回首往昔,都觉得自己有责任引导青年同志建立正确人生目标,规划好职业前景。
许多的青年职工,他们刚刚才从学生、退伍军人或社会青年的群体中走向工作岗位,正处在实践经验少、阅历浅的成长过渡期。现实的残酷、社会的压力和他们所憧憬的理想化生活往往是天壤之别,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巨大的反差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到迷茫、困惑,使他们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规划,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或目标指引,从而浑浑噩噩、被动的去应付工作,就像一台流水线机器一样周而复始的重复着乏味的工作与人生。一个青年职工在这样的成长时期,如果置身于一种消极、安逸、不思进取的工作氛围下,很大程度上都可能被“同化”,变得工作上拈轻怕重,不能勇于承担责任,思想上贪图享乐、得过且过。长久下去,这些青年职工的斗志和激情就会磨灭,就会失去青年职工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优势,等到平庸的度过了这段宝贵的光阴,才发现“三十而仍不能自立”,唏嘘不已。
我认为,企业的青年职工就像是一块璞玉,等待着企业去雕琢,去发现其蕴藏的才华和潜力。在青年职工的引导与培养上,企业一是要认真评估青年职工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计划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组织能力各个方面的优势,为其建立个人特长档案,为青年职工的培养打好基础;二是要通过岗位流动等形式为青年职工轮换岗位,锻炼其综合能力;三是要帮助青年职工拟定学习计划、业绩、技能提升计划,专人负责,一对一帮教,使其尽快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四是要根据其成长发展状况,帮助其制定职位提升规划,引导青年职工的发展意识;五是要组织青年职工到专业院校进行深造,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六是要提拔优秀青年职工到重要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积极向上发展氛围。
在企业工作了近十年,回顾这些年从基层职工到管理岗位的转变,感触颇多。在此,愿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上的个人的心得与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批评指正,以期互勉提升。
-------共青团正安县委兼职副书记
张 砺 寒
二0一一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分类引导青年
案例:
邢某,男,1983年出生,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07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成绩优秀,曾担任学生干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注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2007年,他通过努力在第七届中国职业模特大赛内蒙古赛区荣获冠军。2007年毕业后,他怀揣着年轻的梦想与激情参加了自治区西部志愿者的招募,最终通过考试,作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在呼市赛罕区法院服务一年。在此期间,他的个人能力和工作热情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2008年他又主动联系学校,积极报名参加了自治区“村官”考试,以较强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担任呼和浩特土左旗白庙子乡刘家营村主任助理。从政是他自小的梦想,用行动来为人民办事是他最终的目标。于是,在这期间他便开始了边准备公务员考试边做村主任助理的生活。“村官计划”一年期满后,他又于2009年参加了自治区选调生考试,被录取。
引导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基层就业观
关键点:大学生普遍认为基层就业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值相距甚远,而且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跟大城市相比缺少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其基本逻辑:
1.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
2.基层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较差,医疗、教育水平落后于大城市。
3.基层机会少,留在基层没有发展潜力。
4.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
针对关键点的具体引导思路:
1.转变观念,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认为去大城市发展是个人成功的标志,符合社会世俗的评价和父母的期望。具体表现为一些农村的毕业生,他们想通过上大学这条捷径,改变原有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状态,而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穷乡僻壤,认为成功就是能在大城市当白领。而一些城市的毕业生,他们早就己经熟悉了城市的生活,患着“城市依赖症”。而且这种“依赖症”很早就已有之,在城市就不了业就转去考研,或者低工资就业也不肯去基层。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成功与城市、基层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毕业生在基层踏实工作取得业绩要比在大城市一无所成更有成就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身经历证明了当年去基层就业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内蒙古大学原人文学院(现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届本科毕业生吕晨光。毕业前曾在新华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实习,成绩优秀拟被录用,但他毕业后毅然选择到基层工作,2006年8月作为组织部选调生奔赴呼伦贝尔。现任内蒙古党委统战部秘书。
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不仅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更符合社会价值的要求。从长远看,毕业生选择基层更易取得成功。
2.西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基层状况不断改善
有些毕业生认为基层社会保障与工作环境等各方面条件与大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基层工作艰苦。首先,所谓的艰苦,都是相对来说的,在城市就不苦了吗?不但苦,而且还可能面临入不敷出、为了肚子和房子而发愁的局面。而在基层,情况就宽松了许多。
我们承认,基层总体上的生活条件与大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基层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西部大开发即将继续推进的10年中,基层的各项基础设施也随之不断完善,许多基层已经一改从前艰苦落后的面貌。国家实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和九年义务教育促进了基层、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在基层工作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与城市持平甚至高于城市。而且相对于大城市“亚健康”、“城市病”而言,基层人口较少、开发较晚,因而城市污染小、有利于健康,更适合居住。
3.就业优惠政策,使大学生在基层发展机会更多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基层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许多大政方针都逐渐倾向于基层。具体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提出“三支一扶”“村官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民生工程”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根据内蒙古近期出台的政策,凡是到农牧区基层单位、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薪酬或生活补
贴,并依照国家规定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如果属公益性岗位,还将获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同时,凡是到旗县以下农牧区基层单位就业且履行一定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的高校毕业生,将相应地享受学费、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此外,内蒙古还规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报考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研究生时也将优先录取。
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考公务员的机会也比应届毕业生多。锻炼自己的同时,为农村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和大城市相比,基层的高学历人才并不是很多,容易被重视,承担的工作责任大,锻炼机会多,崭露头角相对比较容易。大学生想施展自己的才能应该选择基层,这里机会多、上升空间最大。
4.基层空间广阔,大学生能力和自身价值能充分发挥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目前毕业生不愿去基层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自身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认为到基层去是“大材小用”。因此,他们认为到基层去就业是屈就,需要他们放低姿态。
现如今,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屡见不鲜,实际上这只是就一线二线城市而言。大城市的人口容量已经接近饱和,就业、生活压力大,基层更适合发展。毕业生千军万马涌向城市的结果,是有的毕业生开出了“零起薪”的价码,有的为了解决户口而不惜放弃专业,还有的走上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与之相对应的农村和基层,却表现出对人才的渴盼与热心。
基层有广阔的天地,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有想法,有干劲,就可以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做。基层,民风淳朴、工作务实,易于养成个人良好的工作作风,磨砺自己的意志。随着整个社会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基层接收信息程度与大城市相比是一样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反哺农村,他们立足农村,深入基层,用知识、活力和观念,在服务基层中,发挥自我能力,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引导路径、媒介:宣传与实践相结合1.宣传方面包括举办国家对基层就业的政策宣讲,邀请基层就业的成功典型做报告,利用网络、报刊、短信平台等多种媒介让广大学生了解相关政策并与相关人士面对面交流。
2.实践活动包括与当地各级政府组织沟通交流,组织广大学生到基层去实践,实地了解基层的情况。
第四篇:青年恋爱及引导
浅谈青年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引导
摘要: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肩负着国家复兴、民族富强的重任。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然而,纵观当前青年风貌,却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意气风发,青年问题屡现不止,尤其表现为青年在恋爱过程中由于不会恰当处理双方关系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困惑和难题,从而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也将从青年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行为困扰三个角度来详细论述青年恋爱问题,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给出引导措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良好地指导自己的恋爱行为。
关键词:青年恋爱;恋爱动机;青年恋爱引导 引言:俗话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爱情”是个迷人的字眼,对于处在青春妙龄阶段,感情最为丰富敏感的青年来说,更是极具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青年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表现为青年恋爱问题。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有许多机构、学者从事对于青年问题的研究,但是青年恋爱问题始终是作为青年问题的一个细小分支来研究的,而且,系统论述青年恋爱问题的书籍并不多,可见,青年恋爱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自主、自立意识明显增强的青年来说,大多是自由选择恋爱,不受限制,自由度很大,自主性很强,同时又缺乏经验和成人的指导,恋爱挫折不断。据上海青少年服务热线曾做过的调查统计,男女生间恋爱纠纷是校园暴力事件的三大主要元凶之一。因此,正确对待青年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无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青年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行为困扰三个角度来详细论述青年恋爱问题,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给出引导措施,使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良好地指导自己的恋爱行为。由于各国对于青年的年龄界定标准不一,所以首先明确本文所指的青年年龄界限在14~28岁。
一、青年恋爱问题
(一)、恋爱动机
当我们与他人相遇,如果他的生活原则与自己的相似,他的处事风格得到我们的认可,他的适应能力也是我们具备的,那么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认同感,一种发自内心深入的感应,这就是支撑我们恋爱关系构架的基础。【注释】恋爱,作为青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本应该是单纯而又美好的。心怀对于恋爱的憧憬,渴望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本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青年恋爱目的不纯,有的动机甚至令人瞠目结舌。有的人想利用谈恋爱来打发空虚无聊的时间,尤其表现为当代大学生。紧张的高中生活结束了,我们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刚进校的大学生放松了自己,看到别的同学成双成对的,自己就心痒痒。特别是同一个寝室的,大家都在谈恋爱,如果自己不谈,就很没面子,会觉得很自卑。再加上有的同学会听到学长学姐宣传:“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于是不管有没有真爱,先谈一下恋爱再说,将心理的空虚转化到谈情说爱上,消磨时光,寻求欢乐。这种为了“练爱”而去“恋爱”,无疑是对爱情的亵渎与不负责任,也不会长久。有的人对待爱情态度过于散漫,只是为了找一个“漂亮”女友向哥们四处炫耀、“撑台面”,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感情缺乏审慎思考,容易因一时冲动草率做出决定,将感情建在沙滩上。更有甚者,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而是对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及经济地位,待价而沽,或从今后就业、升迁等个人目的出发,总是借爱情的外壳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这种世俗的恋爱动机更为人所不耻。
真正的恋爱是由于双方相互吸引、相互欣赏走到了一起,只想单纯地恋爱,不掺杂任何杂质。内心真正的为对方着想,为对方付出,嘘寒问暖。如两人一起去图书馆上自习,一起去食堂吃饭,彼此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照顾,成了对方最好的精神
依靠,这种单纯的恋爱动机是使爱情美满和维持爱情长久的保鲜膜。如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一代爱情佳话,共同的兴趣爱好、浓郁的诗情以及对于建筑研究的痴迷令两人深深相吸,走到了一起。尽管后来感情中掀起波澜,但是梁思成的宽容、理解,更让林徽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两人的爱情故事流传久远·····
(二)、择偶标准
“宁要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女”马诺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众人热议。它却反映了当下许多青年的恋爱观——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这种恋爱观也是有缘由的。青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而存在诸多不健康因素,如好攀比、过于在乎别人的眼光等等,总觉得找一个阔佬显得自己在朋友面前有面子,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相反,如果找一个穷酸书生,生活消费处处受限制,在朋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这种畸形的恋爱观,夸大了物质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幸福生活不是简简单单有房、有车、有票子就能换来的,青年成熟过程中,也许会慢慢领悟到幸福的真谛。与此同时,它也反映出了当前青年缺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其实不管现在的处境如何,只要有能力,是可以用辛勤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的,只是许多青年怯于尝试、懒于奋斗罢了,只想坐享其成。
上述青年择偶标准将选择的天平倾向了物质利益一边,然而,在青年择偶标准中,还有另一种令人惊叹的标准——重视精神层面的契合,忽视生活的物质保障,称之为“裸爱”。他们只在意花前月下、诗情画意,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我没钱、没房、没车,但有一颗爱你的心”,“刘易阳式”爱情告白无疑是其真实写照。也许,裸爱相比于“男房女车”爱情观是何等的伟大,爱一人,可以不看他(她)的富有程度,可以不看他(她)是否有房有车。虽然我们难以评判这种乌托邦式的爱情是真幸福还是穷开心,但是当生活遇上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事,当以后你们每天为了持家早出晚归、整天忙于盘算着如何节省开销的时候,或许,曾经坚定的爱情信仰也会崩溃,你会发现“裸爱”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在我看来,爱情还是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物质保障基础上的,不需要腰缠万贯,但最起码应该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盲目忽视物质保障也是不现实的。
青年恋爱标准虽千差万别,没有唯一的标准可借鉴。但是最好还是权衡好物质、精神层面的需求,既不可盲目忽视一方面,也不应该盲目夸大一方面,理智地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不因一时的冲动冲昏头脑,才是明智的做法。
(三)、青年恋爱行为困扰
面对爱情,青年可谓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有的人过早涉足恋爱,我们称之为“早恋”,也因而受到各方的阻挠;有的人明明到了可以谈恋爱的年龄,却苦于始终没有遇到对的人,没有谈过一场恋爱,也因而开始自我怀疑;有的人,单相思,默默地喜欢对方却怯于表白;有的人,挣扎在几个人之间,面对多个追求者,难以抉择、陷入纠结;还有的人,失恋了,一副世界末日来临的样子,整天麻痹自己,自我颓废;还有的人痴迷于网恋,难以自拔,以下我们将具体来谈谈这几种类型:
1、早恋 人们常说:“十七八,像朵花”。它不是指青年外貌的俊美,而是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洋溢着青春和热情,是学习工作的黄金时期。然而,青年独立意识的增强,使他们误以为早恋就能够代表自己的成熟,因而萌发早恋意识。再加上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形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当早恋进入他们的生活时,打破了这样一种本来应该正常的状态,迫使青年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甚至遭受一些不必要的伤害。虽然一些学生认为早恋者常会在成绩上互相追赶,以取得对方愉悦与偏爱,使得成绩上升;也有因为对某人有爱慕之心,从其所好,在生活中处处约束自己,以被爱慕者的标准作为生活的准绳,使得原本一些不良的性格和习惯得到改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早恋常常会使青少年情绪多变,特别是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朋友们的反对时,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也不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久而久之,导致青少年无心学习,上课频繁走神。由于父母的不支持,谈恋爱的金钱花销无法取得,诱发偷和抢的念头,这是早恋对社会严重的危害。而且早恋者一般年轻气盛,对一些事件十分敏感。特别是男孩在女朋友面前,面对一些让自己“吃醋”的行为恼羞成怒,对一些人大打出手,造成违法犯罪,从而葬送美好花季。所以,我们应该对早恋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引导青少年端正心态,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实,正如泰戈尔所说:“只顾走过去,不必留恋眼前的花。只要走过去,鲜花到处都有。”否则品尝的只有无尽的苦涩和痛苦。
2、相对于早恋而言,有的人则是明明到了应该谈恋爱的年龄,却苦苦等候不到有缘人。看着周围陆陆续续成双成对,心生羡慕。有的会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别人都有对象了,我的爱情前途还是一片渺茫呢?久而久之,变得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还有的人会因心生羡慕、嫉妒而故意远离现在已谈恋爱的好友,变得自闭甚至抑郁。无论哪种情况,都是不利于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对待爱情,青年要有耐心,在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之前,应该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静静等待对的人的来临。至于有的青年,面对多个追求者,无从抉择。这时候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并听取父母、朋友的建议,权衡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在拒绝其他追求者的时候,方式必须恰当,要考虑到对方的尊严,必要的话可以寻求父母、朋友的帮助。如果方式不当,或是由于对方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因素,很有可能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的发生。如安徽某少女由于拒绝求爱惨遭烧伤毁容,可怜花季少女青春还未绽放光彩,一辈子也就这么毁掉了。
3、过度的恋爱情绪反应
恋爱双方往往由于过于在乎对方,而导致自己行动的不自然。如在约会之前精心化妆半小时以上,反反复复试穿衣服,不厌其烦地询问好友建议,心情激动难平,极其忐忑等等都是过度的恋爱情绪反应。有的恋人,会因为太重视对方,而去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甚至于每天接触过什么人、去过哪些地方等,从而导致恋爱过程中的相互猜忌及不信任,久而久之,让恋爱陷入崩溃。还有的恋人,会因为对方的一个无意之举或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而伤心难过好久,陷入长期的心情低落之中。其实,这些都是由于青年在恋爱中迷失了自我,过分看重一份感情而表现出的过激情绪反应。真正的恋爱,应该是双方都有自己独立生活的空间,既主张个性,又能够以一颗包容的心求同存异,双方地位平等,坦诚相处,更重要的是,相互信任。
4、暗恋 暗恋,即对另一个人心存爱意或好感,由于现实中存在的种种压力和阻力这种爱意没法告白而故意或不得不掩藏在心里的情愫。尤其是中学生,面临学业及家长学校的压力,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偷偷暗恋的情况较多。它是一种腼腆的爱与喜欢,不愿说出口,或不能说出口,但一直坚守的感情。这种情况往往是很矛盾的,更会让人抑郁、焦虑、缺乏自信、情绪起伏大!暗恋者的特殊心理在于:每一刻自己做的每一个动作,如果对方在可以看到的范围内,就会格外小心,无论做什么,心思其实都在对方身上,观察他(她)有没有注意自己,在干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肢体语言,有什么信号以及对方的眼神等。这种心理会使青年行为表现异常,精神恍惚不定,往往容易被对方(指被暗恋者)的情绪左右,迷失自我。还会陷入无限的遐想之中,幻想着对方对自己的好,或是幻想着他(她)也是爱自己的,夸大现实中对方的每一个细小的、与自己有关的行为,反复琢磨,寻求心理安慰,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5、网恋 网恋,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网络而发展起来的恋情。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戴着虚假的面具,很少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内心想法,缺少倾诉的生活让许多人觉得身心疲惫。而在网络世界中,对着电脑,少了许多的压力,青年可以抛开所有的伪装,在这里用坦然的文字与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又让心与心的距离拉的更近,在情感的世界中毫无保留的释放着自己的心情,给了他们一个真实的空间做回自己。因此令青年在慨叹着网络的虚幻缥缈的同时,自己又难以抗拒网恋的魅惑。但不管怎么说,网恋再美,也总是太虚无了。如果青年天真的认为网络是一片乐土,流连忘返,就会危及正常的现实生活。因为网恋的浪漫毕竟是植根于虚幻的网络之上的,顶多只能作为生活的调味品或者小菜,万万不可当作大餐来对待,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得不偿失。痞子蔡曾经说过:网络通常会产生三种人。第一种人会在网络上突出他的次要性格,第二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第三种人会在网络上变成他“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说,网上的人许多都戴着面具,在网络上你喜欢的他,现实中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网恋回到现实中是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的,网友见面后,其结果往往是可悲的:或是与想象相差甚远,或是有人借助网恋坑蒙拐骗,更有甚者发现竟然是同性,令人啼笑皆非。据调查表明,已有一些青年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点在网上谈恋爱,不仅严重影响学习或工作,而且容易性格变得孤僻,甚至造成人格分裂。所以,网络,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我们应该正确、理性对待。
6、失恋
失恋是恋爱过程的中断,即遭受挫折,在客观上表现为与相爱者的分离,在主观上表现为失恋者体验到的悲伤、绝望、虚无、忧郁等创伤性情绪;在行动上多表现为冷漠、颓废、烦躁、逃脱或攻击性等,有的甚至诱发轻重不一的身体不适或疾病和精神障碍。青年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当一段恋爱宣告终结时,难以真正解脱,反而陷入回忆之中,严重的可能会致使性格变得孤僻、有自杀倾向或报复心理。如前不久河南某女子因男友提出分手,而跳河轻生,幸亏警察将其救起,否则性命毁于一旦。事实上,青年应该明白当爱走远,无论它是发生在自己或者对方身上,放弃和放手都是惟一的出路。如果不舍得放弃曾经有过的美好感觉,终日念念不忘,让自己和对方一起痛苦纠结,能否惩罚对方也许还是未知数,但是自己绝对是受伤最深的那一个,因为你剥夺了自己重新享受快乐和幸福的可能。因此,青年面对失恋,不应该自暴自弃,应该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依旧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爱情,驱散阴霾,笑迎生活!
二、青年恋爱问题引导
1、从青年自身角度来谈: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情是美好甜蜜的,但不具备爱的能力的人,只能收获爱的苦果,而难于品尝到爱的甜蜜。作为青年,必须培养爱的能力,具体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识别爱的能力。单纯地由于对异性的好奇而萌生的好感,一时的感情冲动以及和异性之间的友谊都不算是爱情,当然,单相思也不属于爱情的范畴。青年首先应具备识别爱情的能力,才不至于使自己在种种关系中陷入混乱。
其次要有迎接爱的能力。既要有付出爱情的能力,又要有接受爱情的能力。勇敢地做爱情的主人,而非爱情的奴隶。懂得如何经营好一段爱情,也是一门智慧。
再次要有拒绝爱的能力。对自己并不情愿接受的爱应该及时予以拒绝,同时要注意拒绝方式必须恰当,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要有承受失恋的能力。失恋并不意味着爱情的失败,而只是意味着你们选择结束了一段错误的感情,给予了彼此重新追求幸福的权利和自由。因而应正确看待失恋,并乐观面对以后的生活。
2、从家庭角度来谈:
首先家长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一种平等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伙伴; 其次多跟孩子们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事,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即使发现孩子早恋,也应该心平气和、耐心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共同度过难关。
最后家长应该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共同想办法解决。
3、从学校角度来谈: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不至于出现空虚无所事事的情况;
其次学校应该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定期开展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恋爱中的种种问题和挫折。
最后学校还应该开设恋爱教育课程。以一种和谐、轻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恋爱的神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并妥善处理好恋爱中的问题与困扰。
4、从社会角度来谈:
首先应该净化社会风气。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利令智昏现象不断,因而也诱导了部分青年拜金恋爱观的形成。因此,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为青年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也有利于青年恋爱观的矫正。
其次,应该整顿文化市场。进入书店,言情小书处处可见;打开电视,宫廷穿越、青春偶像剧比比皆是。青年很容易深陷其中,将现实中的自己虚化,想像着书中或剧中的浪漫场景,这无疑会造成青年的思想颓废、不求上进,因而,应该整顿文化市场,形成良好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以对青年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面对当前不断出现的青年恋爱问题,我们应该心怀宽容,理解他们的行为,同时,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问题和困扰,使青年健康成长!
注释 参考文献:
【1】.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2].纳撒尼尔·布兰登.罗曼蒂克心理学.上海:文 出版社,2003.【3】.林凌一.卡耐基教程与中国青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4】.罗伯特·J·斯滕伯格.丘比特之箭.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第五篇: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2007-02-10 16:46:
54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个人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随着交通事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各条段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交通队伍迅速壮大,职工年龄日趋降低。据统计,全省交通系统60%以上都是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青年职工更达到了85%以上,加强广大青年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风起云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强权政治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以各种手段和渠道不断地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在国内,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封建思想残余沉渣泛起,各种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党的错误言论也时有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李洪志等邪教徒利用有神论与我们争夺思想领域阵地,甚至与国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思想都给青年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加强青年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各级党团组织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交通事业是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交通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物资流
通、加快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交通行业又是服务性行业,大部分青年职工都工作在路桥施工、客货运输、站点收费等窗口服务单位,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着大量的金钱、物资,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形象直接关系着交通事业的基础,决定着整个行业的风气和形象。
第三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团的十四大代表时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社会建设就有希望。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同时他们正处在人生的成长和转折时期,对人生的认识还存在着模糊,对一些社会现象往往感到困惑、茫然甚至会形成偏激的态度,自制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喜欢追求自由、享乐和刺激,人生的轨道容易偏离正确的航线。因此,加强青年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广大青年以国家、事业和人民为重,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豪情,实现自己的人生报负。
二、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利因素。
1、社会上的腐败丑恶现象对青年思想造成影响。由于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完善,管理上有纰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没有得到发扬和保持,有些党员干部在金钱、美色面前败下阵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行贿受贿、大案要案的相继曝光,其人数之多,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损害了党在青年职工中的威望。
2、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经济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是以追求最大利益为原则,物质利益的观念空前膨胀,“金钱不是万能,没有是万万不能”成为青年群体中流传广泛的词语,少数青年职工不择手段,铤而走险地追求个人利益,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一时形成气候。
3、青年的热点、难点多,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疏导。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因体制、机制不活造成大面积亏损,企业减员、机关精简,一批青年职工下岗就业难、大批毕业学生分配难。“学好数理化、不如有好爸”,不正当的关系、后门给青年心理造成巨大反差。
4、高新技术发展、多媒体、互联网的运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加快交流、融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网上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也给青年心理带来巨大影响,一些青年迷恋聊天和网络游戏,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危害。
三、加强青年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结合时代特点、青年特点,从增强青年职工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入手,坚定政治信仰,明确人生航向。具体讲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一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强化思想理论的灌输。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理论指导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要构筑青年职工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首先依靠对科学思想、理论的学习,而后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完善。首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就是对他们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理论灌输,采取政治学习、知识竞赛、广播电视等方式组织青年头脑.二是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帮助青年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地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青年职工的特点和当前社会前所未有的变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从青年实际出发,把解决青年的思想实际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对青年的关心、关怀入手,抓住青年内心深处存在的问题,找准症结,真正把道理讲清楚,把歪理批倒,把是
非搞明,让理想信念真正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正确理解上,建立在对各种重大社会现象透彻的分析上,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必须必然性深刻的认识上。
三是坚持思想教育为主导,充分重视青年的物质需求.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理想信念教育做为调整人们行为和思想来实现工作目标的能动方式,同样离不开物质利益的支配。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落在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服务上,为青年谋利益的宗旨上,帮助和引导青年认识他们根本和长远利益之所在,使他们看到前途和未来,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前途、利益融进国家、民族和集体的根本利益中。要切实抓住青年利益之所在,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深造、锻炼机会,使他们真正感到组织的帮助、领导的关怀,切实为他们成长成才服务。
四是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引导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要联系交通
行业和各自的岗位,结合具体工作,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广大青年员工队伍素质和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帮助青年树立必胜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各级群团组织要依靠各种有效的载体,如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创新创效,星级服务评比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建功立业。
五是要将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相结合,有效地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做人的思想工作,一靠真理、二靠人格,特别是人格的力量,最能感染人、激励人。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是坚持正确理想信念教育的可靠保证。交通系统各单位要按照《河北省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十五”规划》的要求,深入开展“三学”活动,在本部门、本单位树立起“包起帆式先进个人、华铜海轮先进集体、青岛港式先进单位”等典型。
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另一方面要结合反腐倡廉斗争中的一些大案、要案的警示作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当前要结合胡长清、成克杰、远华大案等典型案件,在青年职工中开展深入持久的警示教育。分析其堕落腐化的原因和过程,引起青年职工思想上的震动,教育他们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