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重建中国的伦理与信仰
如何重建中国的伦理与信仰
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信仰,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二是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与信仰。“伦理规范”和“价值信仰”这两个概念既有密切的相关性,又存在区别。
核心提示: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信仰,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二是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与信仰。
◆ 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信仰,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二是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与信仰。
◆ 我们每个人激烈地批评、讨厌所谓的开后门、拉关系,但当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找关系。
◆ 君子社会要求很高,往往会衍生伪君子。但在君子和小人之间,有一块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就是正派人。
◆ 在任何时代,总是有黑暗,也有光明,就看你选择沉沦于黑暗,还是追随着光明。近几年中国崛起,世界瞩目。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整个西方世界似乎趋于没落,但中国好像是“风景这边独好”。但网络上也流传着一句话,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形势大好、秩序大乱、人心大坏”的时代,无良商人制造毒奶粉、毒馒头、毒胶囊,跌倒的老人很多人不敢去搀扶„„很多基本的常识和良知出了问题。市场发达了,欲望被放大了,但伦理规范和道德底线却塌陷了。
实用主义下道德的多重标准
我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曾经做过一个全国性的抽样调查,考察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其中有个问题:“你是否同意:人们的价值观各不相同没什么好坏对错之分” ?竟然有将近六成的受访者同意这个看法,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赤裸裸地折射出当今中国价值观的危机。
很多学者认为,首先从伦理层面看,今天的中国进入了一个“秩序大乱”的时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灵秩序上的“乱”,表现在各种伦理的底线不断被突破。其中的原因之一,乃是维系社会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个危机,重建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信仰?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的伦理规范,二是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与信仰。“伦理规范”和“价值信仰”这两个概念既有密切的相关性,又存在区别。简单来说,伦理学将伦理道德分为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前者涉及社会秩序的维系,是法律背后的伦理道德支撑,没有规范伦理,“法”就是外在的、强制性的,人们若不认可就不会自觉遵守,反而会去尽量躲避惩罚,冲击法律和伦理的底线。
与社会性的规范伦理相对应的,是个人的德性伦理。这涉及到当代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价值信仰?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好的价值观?伦理规范与其背后的价值信仰是不可分离的。孔子讲“仁”与“礼”,“仁”作为一套价值观,需要通过社会伦理之“礼”得以实现。而一个“礼”的社会,又有赖于众人内在的德性。孔子之后,分为孟荀两家。孟子着重修身和心性的内在德性,而荀子强调外在的礼治。那么,伦理规范和价值观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制度重建的同时,要不要一套新的伦理规范和核心价值来支撑制度和法律?这些问题显然是需要我们深入讨论的。
价值的相对主义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便是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善、什么是正当这一系列有关价值的核心标准的模糊和不确定。当现代社会祛除神魅之后,好与正当这两组价值开始分离。好属于德性伦理,正当属于规范伦理。当代中国在私人领域已经相当开放,默许并宽容人们具有各自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问题在于“什么是正当”这一规范伦理,也随着各种道德价值观的解体而崩溃,变得模糊起来。虽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上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背后的伦理源头被掏空了,缺乏一个具有超越的客观性或历史正当性的伦理体系的支撑,因此,这些法律和道德法则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而没有内化为自觉的、天经地义的良知。另一方面,在制订这些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时候,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和公共讨论,因而,这些规范虽然在内容上是善的,在产生程序上却是外在的、强制性的,无法成为公民的自我立法。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各种法律和道德规范无所不在,甚至细微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这些规范并不为公众所真正信仰,只要缺乏有效的行政权力的监视,人们便会毫无顾忌地违法,而不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和良知义务。
在日常生活之中,普遍地违背公共道德和公共规范,并不意味着公众普遍丧失道德感,而只是他们将价值相对化和实用化了。实际上最基本的价值和良知还是有的,我们常常用以衡量社会、批判别人,虽然很多人内心仍有这套价值标准,但它已不再成为我们坚定的绝对的信仰,而是可以视具体场景灵活变通运用。从社会整体而言,价值的实用主义体现在功利主义的公共道德观,“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来衡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和道德性,从社会个体来说,在不同的语境下实用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价值标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潜规则。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如今已经成为一个颇为尴尬的任务。一方面,家长们灌输那些千年不变的大道理,教他做正人君子,但遇到具体的事,大道理通通不管用,他们又不得不向孩子传授高度变通的小道理。久而久之,在这种普遍的价值实用
主义的氛围之中,人们便习惯了按照道德的双重标准、乃至多重标准生活,道德人格趋于分裂而又不自觉地按照某种实用理性统一起来。
我们每个人激烈地批评、讨厌所谓的开后门、拉关系,但当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找关系,因为我们不相信这个体制是公正的,我们只相信“拼爹”,“恨爹不是钢”。当今中国价值观的危机是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构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度的改善,需要有好的教育,也需要有社会的重建,下面我着重从制度和德性这两个层面来谈。
第二篇: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
当代中国人的信仰缺失与重建
重建中国人的信仰,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一,从道德有没有滑坡说起
当今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严重滑坡”。当今中国官方也有一个说法“中国道德没有滑坡”。双方都有依据。也许因为我是民间的人,我赞成民间的观点。还在重症监护室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美女老师,是官方的一个依据——这一点可以从美女老师刚刚得到的诸多荣誉中看出。对此,我有责疑。美女老师是不是我们中国老师的代表?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是美女老师多,还是“丑女老师”多?是把学生推出危险的多,还是把学生拉到家里管吃管耍管做作业的多?我刚刚在《读者》2012、11期30页上看到一段话,说“早些时候在深圳上演的40余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位子的活剧......其动机、心理无须我赘言。”作者不赘言,我来赘言:不是为了钱又是为了什么?当教授已经够荣耀的了。当今中国还有一个说法,叫“学术腐败”,“个别”、“极少数”教授教师能搞出学术腐败吗?都说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灵魂工程师的灵魂都不是那么干净,灵魂工程师建造的灵魂会干净吗?
帮我们的官方说了一个依据,也帮我们民间说一个依据。有一次生病吃药,发现医院的药价是药店的两倍。我拿到网上说给网友们听,网友们说,你的身体太健康了,三倍、五倍、十几倍的都有。人能不生病吗?生了病能不进医院吗?这岂不是在抢人?
医院的主人是医生,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人,救死扶伤的人抢人,这是什么话?
这是我们今天的话。高喊“为人民服务"的人,结果是王宝森;顶着慈善家的桂冠的人,结果是黑心老板;很能找钱的能人,被捕了是罪犯。
为了抚养自己的儿女可以卖别人的儿女;为了过有钱人的生活可以不认不要自己的儿女;更有甚者,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欲望,可以卖自己的儿女。
医生们肯定不愿意接受“医生抢人”这个话,但是,如果医生的年龄足够大,他多半会接受另一个话:“啃老”。当今的啃老一族,不仅有官二代,富二代,而且有工人的儿子,农民的女儿。
当今中国还有一个连民带官一起打的说法:全民腐败。当伟大母亲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要的时候,当我们的年轻人平静地啃老,不年轻的人对啃老表示平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腐败,而且是人格都出了问题。
二,什么是人格,当今中国人的人格
什么是人格?人格是做人的资格。任何人只要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就是人,神仙也把他变不成另一种生物。但是,是人不一定有人的资格。我在小的时候,常听到我那不识字的阿婆说:“变成人怎么能不做事?”从这句话中,我听出一个意思:不做事,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还是那本《读者》上的那篇文章说:“耶鲁大学建校300多年,从未发生过教授因气候恶劣而随意停课甚至调课的现象,否则,会被同事们看做(不专业,不敬业)”。文章还说:“国内的大中小学,课程、课务的安排可以机动灵活得如同当年的游击战一般。”毫无疑问,我们的教授教师们并不认为这是不专业,不敬业。
不专业,不敬业就是没有师格。而怎样是专业怎样是不专业,不同的老师教授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的教师教授认为打游击也很专业。
我的已经去世的阿婆认为,不做事,就没有做人的资格。我们今天的啃老族认为,能啃到豪车别墅,非常资格。
改革之初,我们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口号:向前看。我们中的许多人将这个口号谐音为“向钱看”。开玩笑改变不了世界,领导者的决定和理论基础,则不仅要改变世界,还要改变人的观念。我们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经济成果,经济成果的代表是钱。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猫论,猫论的内容是只要能达到目的,可以用任何手段。二者相结合,便是“只要是能生钱的手段,就是好手段”。在商品社会中,没有钱就不能生存,钱多就能很好地生存。既然能生钱的手段就是好手段,我们就各显神通吧。
人是社会的人,人格,人的资格,是一个人让其他人承认的依据。当今我们中国承认一个人的依据是什么?是有钱。只要有钱,不管是官一代官二代还是富一代富二代,都很有资格,很有人格。把有钱作为人格的不仅仅是官富二字打头的人们,还有普通劳动者。众多的毒食品出现的主要原因,固然是企业主的黑心和国家监管人的贪婪,但他们都不参与生产。工人农民是所有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把金钱作为人的人格,手段便是一切。金钱没有臭味,用金钱换来的东西也没有臭味,而把金钱当做人格的人,灵魂散发出臭味。
把金钱当做人的人格的社会,全民散发出腐败味。
对于我们今天的现状,许多人说,是因为我们信仰缺失。
三,什么是信仰,是什么信仰缺失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的人生的目的和行为的基本准则。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中国人信仰缺失,而把钱作为信仰也是信仰。中国人的信仰缺失,是好的信仰缺失,是没有臭味的信仰缺失。有中国人提出信仰缺失,有更多的中国人承认信仰缺失,是因为还有人、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信钱。不愿意信钱的中国人,信仰缺失。
四,中国的信仰缺失是怎样产生的 1,中国人最初的信仰
中国人自古就是有信仰的,有好的信仰的。《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天也还有许多人信神,很古很古的人要信神,是非常正常的。要信神就要说神话,“天行健,地势坤”就是与神相关的的话。信神的人也只有生活在凡间。因此,信神的人说的神话,包含着尘世的内容。“天行健,地势坤,”是当时的神话的内容,“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厚德载物”则是当时的尘世信仰。今天的二代们可以啃老,当年的二代们能赡养老人就很不错。当时的人们不自强不息就不能生存。人的生产是社会生产。大家要共同做事就要相互友好。相互友好才能共同生产,才能有收获。相互友好是“德”,“厚德”才能“载物”,才能“载”来维持生存之“物”。自强不息,相互友好,是当时人们的生存必须有的特征。一个个的人有了这个特征,才能具有在社会中生存的资格,才有人格,才是君子。
人是一种生物,生物需要生存,生存的内容是物质生活。人是有精神的生物,有精神的生物需要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内容是自我的精神肯定和他人及社会的精神肯定。在当年,做君子既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又可以进行自我肯定。
把做一个君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把自强不息和厚德作为自己的行为的基本准则,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初的信仰。
2,中国人在封建社会中的信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再发展,奴隶社会难以为继。为了让劳力者不那么强烈反抗,为了让劳心者能继续统治劳力者,孔子在“厚德”的基础上,提出了忠君爱奴的观点——仁。忠君爱奴也是相互友好,也是和谐,只是加进了等级关系的内容。对于等级制度的存在,上对下不那么肆意妄为(爱奴),下对上忠心耿耿(忠君),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张。
作为皇帝的君,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国家的代表、社会的代表;最底层的奴,最广大的奴,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因此,“忠君爱奴”也可以理解为“为国为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不同程度地把“忠君爱奴”理解为“为国为民”和“爱国爱民”。
自孔子以后,中国的君子把“忠君爱奴”和“为国为民”的混合作为自己的信仰,普通老百姓把当一个好奴才与当一个好人的混合作为自己的信仰。
忠君好办,皇帝和大人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喊声跳火不跳水就成了。为国为民却不那么好办。有了为国为民之心,还要有为国为民之路。岳飞把“精忠报国”刺在背上,结果忠了君就报不了国,十二道金牌打碎了痛饮黄龙府的酒杯。3,共产党出现后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完美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使打进中国来的落后民族最终被同化,而有先进思想和先进制度的外族打进来时,中国就招架不住了。中国的几千年文明不是吹过的风。面对强敌,面对中国的危亡,中国的为国为民之士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有一群为国为民的人找到了共产主义道路,便把共产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信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共产主义道路上的人越走越多,最后,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了。中国人开始信仰共产主义。4,信仰缺失
共产主义理论是不科学的,共产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发现了问题的共产党人开始思考问题:不走共产主义道路又走什么道路?毛泽东没有找到答案,他只好发动文化大革命,为邓小平偏离共产主义铺平道路。邓小平也没有找到答案,只好用猫论来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的灾难,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记忆犹新;邓小平的猫论给中国造成的后果,现在的人有目共睹。但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错。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对于主张剥削的人来说,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可以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可惜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都反对剥削。
劳动人民也反对剥削!
《易经》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只是一话,儒家学说是一个思想体系。因此,当儒家的君子出现后,《易经》的君子就成为儒家的君子。儒家思想作为麻痹劳动者的思想,必然要被以消灭剥削为核心思想的共产主义理论否定。当毛泽东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来抹黑共产主义,邓小平用猫论来取代共产主义后,中国既没有了为国为民的理论,也没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主义否定了儒家学说,猫论否定了共产主义,不信钱,就找不到信仰。不愿意信钱的人,信仰缺失。
今天中国的右派认为,应该信普世价值。对资本主义认识不深的人,只看见普世价值的自由平等,没有看到普世价值的核心——平等竞争,弱肉强食。如果说理解理论需要水平,那美国找个理由(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侵略伊拉克,造成伊拉克人大量死伤,则只需要眼睛和耳朵。普世价值的自由是资本家的自由,侵略者的自由;普世价值的平等是资本家的平等,侵略者的平等。
“人的因素第一”。选票不会自己跳进选票箱。有的人手中的选票只用来选应该选的人,有的人手中的选票会用来换一碗红豆汤。
今天的中国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以钱为人生目的,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吃人,不愿意被吃,所以,虽然有人宣传普世价值,这些人依然信仰缺失。
四,重建中国人的信仰
我在2009年4月写出了《没有新思想,拿什么也拯救不了道德》(网上可搜读,下同)。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没有新思想,也建不起我们中国人的信仰。新思想已经有了,即我创建的人性主义。我是一个工人。请不要认为,毛泽东邓小平都没能做成的事,一个工人绝对做不成。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我在文化大革命初,听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怀疑,而当时我已经信仰共产主义。经过几十年断断续续的努力,我于2003年写出了第一篇人性主义论文《人性主义论》。《人性主义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从理论上否定了共产主义,阐述了人性主义。后来,我又写成了《新历史唯物主义》等文章。有了新思想,就可以重建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可以拯救我们中国人的道德,可以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人格。一个理论可以由一个人大致建成,一个民族的信仰的建成,却必须要全民族的人共同努力。智力出众的人们,天生负有更多的责任。
道德滑坡论的依据(全民腐败),证明我们中国人的人格需要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信仰需要重建;道德没有滑坡论的依据(好人依然),证明我们中国人的人格还能重塑,我们中国人的信仰还能重建。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已经完全信钱,有的人一点儿也不信,更多的人在这二者之间。还没有完全信钱的人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还能重新建起好的信仰。
五,重塑中国人的人格
人性主义认为,人性是做好事,做坏事是人性的异化,不做事是人性的淡化。
信仰人性主义,就会认为,自己应该是做好事的人,自己应该是合乎人性的人。
一个人如果要做事,他就要学习,就要奋斗,就要自强不息。一个人知道要做好事,他就知道爱自己,爱别人,就是一个懂爱的人。有了人性主义信仰,中国人可以把自己塑造为具有人类全部优良品质的人。
在我小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前——我的家里不准把任何不是自己的东西拿回家。我阿婆说:“你在哪里拣的就拿到哪里去扔在那里。”现在,我写文章的纸上印着我们单位的名称。比起贪官们贪污的若干亿人民币,几张纸实在是算不得什么,但是,偷针偷金都是偷。从几张纸到若干亿,在改革三十年的向钱看沙尘暴中,有多少人一尘不染?
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家里有若干个亿的假孔繁森向政府交出这若干个亿,便立马可以不贪,而偷针偷菜的人们,要立马不偷,却颇有些难。人不是面团——不仅不是别人的面团,而且不是自己的面团。中国人要重塑自己的人格,有一个过程。有了打住,就不会再往下滑;有了起点,就会前进。中国人只要开始了重建信仰,重塑人格,就能一年比一年更阳光,一代比一代更灿烂。
中国人现在的形象自己不满意,在国外也颇受指责。建设人性主义信仰,重塑自己的人格,把子孙塑造成合乎人性的人,这是还愿意做中国人的中国人现在迫切需要做的事情!
六,结束语
尽到自己的责任,享受共同的幸福。
第三篇: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空前巨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根本保障,然而经济的膨胀同样刺激了人类欲望的膨胀,当今许多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纯粹。在金钱与欲望的笼罩下,一场空前的教师教育信仰缺失危机正悄悄蔓延开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急需要一场彻底的教育信仰重建革命回到教育的本质中去,关于教师教育信仰的革命一触即发。关键词:教育信仰 缺失 重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著名学者韩愈这样来阐述对老师的见解,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今天,根据教育的发展和人类寄予教育的希望,不少人都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民族的良心,1甚至应该成为世界的良心。这足以凸显人类对教育寄予了厚望。有多少家长争先恐后地想让孩子接触到最优秀的老师,他们把这辈子最心爱的人托付给在他们心中最信任的一群人,试问有多少教师可以问心无愧地对得起家长与学生寄予的厚望。不仅如此,许多教师还频频触犯教师道德与信仰的底线,“许多”一词在大多数人眼中略显消极,然而作为人类子孙后代的引导者,这一伟大而神圣的存在,是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玷污与亵渎的。教师本就应如此,只要站上讲台,就应了解身上的责任。
何为教师的教育信仰,在我看来,教育信仰是指教师在从教生涯中所必须遵守与坚信的做一个本质教师的观点与理念。这仅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在我眼中,教育信仰是一个自由的概念,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方法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对好老师的认识与见解。但是必须建立在以下三点之上。
一、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师道德之上,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原则。各行各业都
有自己的规则和要求,某一行业的人就必须接受某一行业的束缚,“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最后底线,只要越过这条线,即表明你离开了教师这个职业;
二、必须具有或追求教师的较高专业素养,这是作为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如
果你作为一名教师,就代表你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学识与能力,所以称之为教师。当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无法被他人认可,那么这名教师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 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三、必须具有教书育人的心,这是作为教师的本质内涵。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在乎你有多高的的学历文凭,不在乎你教过多少的学生。无法用课时来衡量,同样无法用金钱来计算。而在于在你的教学生涯中,你影响过多少学生的人生,在你人到暮年之时,又有多少人感激你曾经的教诲。这才是灵魂的交流,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教师的使命。
教师的教育信仰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存在于教师的脑海当中,它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也不存在哪个规章制度去限制、约束它。相对于有明文规定的犯法行为,人们对它的违背也相对自由得多,其恶劣程度更让人瞠目结舌。2010年,南京市栖霞区化二小学,一名年六旬的老师徐某猥亵多名学生八年;2012年,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小学教师吴某,已婚,四十五岁,一年多内猥亵多名学生;2013年,广东小学校长强奸该校两名女生,该人以辅导课程为借口,把学生诱导至宿舍实施强奸,据悉,该人妻子也为该校教师…….这些人不仅是教育信仰的缺失,更是人性的缺失。我并不在乎他们被判了多少年,受到了怎样的惩罚,我不关心他的妻子,儿子,孙子,社会舆论怎么批判他。我只想知道那些孩子好吗?依然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心吗?会不会在黑夜里惊醒?很多时候,受伤的人并不是犯罪的人。
网上十大教师猥亵学生事件我们已无力关注,我们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近年来一张张教师慈祥圣洁的脸皮下的人变成了禽兽?难道经济的发展就必然带来这种这种后果吗?中国教育的明天难道要在一片漆黑中度过吗?教师的教育信仰又该何去何从。
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的原因绝不是单方面的,是复杂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共同组成的。
一、社会因素。当我们置身于一个社会,我们就必须遵守其法则,在这个金
钱充斥的时代,教师被更多的职业化,教书育人不再是首要目的,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更高的职称、更多的工资才是真正现实生活的选择,学生沦为了一种工具,而不是工作对象。我们让老师拥有了更多的课时,更高的职称,老师却什么也没留给我们。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企业都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益,没有人想停下来稳一稳。就是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驱使了一部分教师违背了内心的意愿,他们不用花太多
时间去思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也不用观察学生们到底思考什么,不用交流,只要在评教中顺利通过,他们所谓的任务即可完成。这造成了金钱与水平的负相关,这些教师的教学永远停留在表面,学生学到的知识同样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受到的教育几乎为零;
二、人际关系因素。这是最复杂的一条线络,人脉这个东西在社会中的重要
性不用多说,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有些教师趁着职务之便给那些苦苦评职称的人划分了等级,有的人一路绿灯,有的人却屡屡受挫。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名不副实这一说,坑害的无疑又是一批有一批的学生;
三、教师的个人欲望控制。哪个社会都有贪污腐败,只要有阶级存在。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千方百计给教师送礼,一旦师生关系转变为利益关系,一切教育目的就变得不再单纯。且不说对于其他学生的不公平性,这个教师的原则已被打破,只要这种利益关系存在,那它今后便很难消失,如果太甚,家长们最后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四、教师的个人修养。人民教师最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
养者,是以培养人教育人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门人才。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能触及学生心灵与情感的教育就不是深刻的教育。”2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用自己丰富的学时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品格育人。猥亵女童的事频繁发生,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个人修养的问题,因为一己私欲,酿成大错;
五、国家法律的缺失。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但由于法规处罚力度太小,涉及范围窄,监管难度大,让很多人钻了空子。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错而改之,善莫大焉。当今社会,我们急需要一场大变革来压制住这场危机,教师教育信仰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同样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才能实现。
教师教育信仰的重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加强对教师资格的审核,现今发生的很多有损教师道德的事件,大部分因为教师道德的缺失,像此类2 【德】雅思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
人,完全不符合教师的资格,不应给予资格教书育人。现今教师资格证的考察依然存在较大的漏洞,不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漏网之鱼。全国教师群体固然庞大,所以我们要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的审查之路,把那些不法之徒拒之门外,为下一代负责。另外,对那些无证上岗的教书坑害学生的人,要严厉打击;②加大教师犯罪的处罚力度,有些行为犯罪人多,只是因为力度不够,像如果发现教师行贿受赂,直接没收教师资格证并终身不准再考,这样不就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犯罪行为吗?拿出国家治理酒醉驾车的态度与手段,我相信铤而走险的人便会大大减少。严苛的制度绝不是最终手段,但在那之前,必须让大家养成这个习惯;③学校要加强监督,建立相互监督,友好互助,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全中国城市、乡镇、山村大大小小的学校不知有多少个,要想对每一个教师进行监督,难度不言而喻。但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接触较多,监督起来更加容易,我们并不是让教师之间成为敌人,而是要制造一种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这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召集教师共同商定④学校定期对学校进行教育,让学生上报,师生之间接触更多,老师好不好,学生的观点最直观。可以设置信箱,让学生自行反应,尤其加强当学生被侵犯时的教育;⑤教师自身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教育信仰,以上举例的措施都是外界的监督,社会的规定,其实这一切只能遏制表面的现象,教师内心的想法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以控制的。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不懈地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
教师的教育信仰将永远地存在与每一个教师心中,而我们也无法准确地读出每一个教师的教育信仰。面对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危机,我们需要国家与社会,学校各方面共同地重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教育者本身回归到教书育人的本质,去守候那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陈大伟,《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周成平,《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四篇:学习焦裕禄精神 重建精神信仰
学习焦裕禄精神 重建精神信仰
为期三天的培训即将结束,这三天来,我感慨颇多。我带着疑虑而来,现在却要满怀激情而去。来之前我曾怀疑,五十年前的那座丰碑,是否还能影响到今天的我们,但学习结束后,我又坚定地相信,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和落伍,而更应激励着我们坚定地前行。
我相信,焦裕禄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忠诚不会过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焦裕禄把入党誓词落在了实际行动上,“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他用行动践行了诺言,坚守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情操。
当年兰考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领导走马灯似的更换,焦裕禄临危受命,他没有像旁人那样推三阻四,反而爽快地接受任务,并且表态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在他看来,这是党对他的信任,他面对的是奉命于危难之时的挑战,他选择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怨无悔。上任伊始,他就带头取消了“干部特供”,树立了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公仆本色;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他顶风沙、冒雨雪,走了120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饿了就是“百家饭”,困了就睡“牛屋”……因为儿子看了一场免票的戏,他不但立即纠错,还马上出台了“党员干部十不准”……在他心里,县委书记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官”,而是时刻要把老百姓的饥寒冷暖挂在心上的“农民的儿子”……他时刻想着兰考发展,时刻想着百姓,却独独忽略了自己,以至于受尽肝病折磨,英年早逝……在他弥留之际,他心中还念念不忘“党交给我的工作,我还没有完成……”
多么坚定地信仰,多么伟大的忠诚!相比之下,我们今天工作和生活的条件比五十年前好上百倍,可我们的信仰却如海市蜃楼,似有若无,忽远忽近。有多少领导干部丧失精神追求,耽于享乐,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全然不思考自己的权利从哪里来,为什么人服务;又有多少领导干部道貌岸然,口是心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卖国家利益中饱私囊;还有多少领导干部为一己私利,跑官、卖官,任性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等等等等,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身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身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丧失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必将深陷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泥淖,而唯有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脱离低级趣味,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抱负,才不会在金钱权利或美色面前丧失斗志,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我相信,焦裕禄对事业的热爱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永远不会过时。
兰考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习,“三害”已形成几百年,解放前后历届政府也都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焦裕禄却有把“治三害”变为“除三害”的坚定决心。他实事求是、深入公社、村庄,走遍兰考洼地、河道,亲自参与测绘了黄河走势图,他善于观察和发现,在暴雨、洪水、风沙、灾害中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当同事泼他冷水,说他一辈子也治不好沙丘的时候,他却满怀信心,立下豪言壮志,要把亩产43斤的兰考改造成“中原粮仓”,要让移动的沙丘变成绿洲,让大风口变成森林……他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群众经验中总结出治风沙的好办法,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攻坚战,1965年兰考就实现了粮食大丰收,而他却永远也看不到了……
与焦书记相比,我深感惭愧。作为一名金融机构的基层网点负责人,我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薪酬待遇,但在工作中遇到阻力和困难时,我总是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把问题归咎于客观或者他人,解决不了就牢骚满腹。但今天我却开始反思,和焦书记当年面临的困难相比,我们的困难还算是困难么?我们面对困难时,有没有拿出焦书记那种“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必胜信念呢?这不仅仅是我,也是我们当代领导干部,都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我相信,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焦书记心中时刻想着群众,当兰考人民为了生存外出逃荒要饭时,他刚到任,却向老百姓诚恳道歉“你们过得不好,责任在我!”这是多么真诚的担当!风雪夜去看望孤寡老人,他那么自然地脱口而出“老人家,我是你的儿子”,表现了一个多么朴实的共产党员的情怀!为了挽留县林业局的大学生,他亲自送去特批给自己的大米,用真情实意打动对方,才会令对方几十年后还对着记者说“来到兰考,我后悔,留在兰考,我不后悔!”我相信,如果不是感动于焦书记的执着精神,也许他早已做了“逃兵”,也许就没有今天独特的耐盐碱的“兰考泡桐”了……在兰考工作一年多,焦书记只留下四张照片,因为他嘱咐过宣传干事“不要照我,要多照群众!”在郑州住院期间,焦书记还惦记着兰考的收成,让同事把地里的麦穗给他捎来一把……肝癌的痛苦折磨着他,他却要省下一片止疼药、一针止疼剂,因为药很贵,他要留给更需要的同志……他用生命践行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把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事业,他的这种精神,又怎么能够过时?!
短短的三天时间,我心中的那颗大树,那座丰碑,又一次焕发出新的光彩,重新走回我们的世界。我相信,我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焦裕禄,和他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有干劲、有能力,一样相信自己能带领我们的员工,撑起属于我们的那一片天空,撑起我们伟大民族的魂魄,撑起我们伟大祖国的脊梁。信仰不死,精神不灭,愿焦裕禄精神的光辉,照亮我们的奋斗之路!
第五篇:中国信仰
关于小悦悦事件这些天沸沸扬扬的,我并没有发表任何观点和看法,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肇事司机还是十八路人的做法,都是中国人最常的做法,中国人没有 道德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换句话说,我感觉这件事发生的很正常,十八路人和肇事司机的做法也是很正常的(正常不一定是对的)或者说现在的中国每天都 在发生着。也不是我对这件事情无动于衷,只是让我麻木了,麻木到对这样的事情已经失去了感觉,首先不说这样的生死大事,就说说公交车让座的事情,有多少人 为需要的人让过座?我记得又一次我乘公交,和我一起上去了一个腿脚不适的男子,到了车上,车上很挤,很多人看到了这位男子上车,而且司机不止一次的播放着 “请为需要作为的乘客让个座,可是坐着的人每一个听到的,我不知道那一刻大家的耳朵是不是聋了,最后司机很气愤的叫了一声:给让个座。这样的小事情都做不 到还谈什么去救人?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早已被金钱的欲望腐朽掉了,毒奶粉事件,双汇瘦弱精事件,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等等,哪一个中国人有道德了?从研发 人员,生产商,到销售商,哪一环的人不知道其中的猫腻?更为可笑的是什么?是制造地沟油的人每天也一样吃着自己净化的地沟油,发明和生产瘦肉精的人员每天 一样吃着自己的发明。多么可笑的中国人啊,鲁迅先生笔下反映的道德低下,思想麻木不正是现在的中国人身上的嘛?
其次,我国法律里面好像有一条法规叫做“间接杀人罪”这个法规正是对哪十八路人而设定的,(记得在初中时候分析案例时记下的)很多人说见死不救无罪,那是 因为你不知道法律,或者说政府不作为,不愿意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把你请到法庭,因为他们也发花费钱,虽然那些都是纳税人的,应该为纳税人做事的钱,这一点他 们倒是蛮知道节约的。
最后,希望小悦悦挺过来,早日醒来,康复,中国人的道德观念的提升我已经不敢奢求了,金钱欲望利己才是大家最重视的,麻木的中国人!
反基督教的国人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种:
一种认为基督教所信仰的不是真理,基督教的教义和教会的作为不能令人信服,反令人反感;
一种认为基督教是洋教,是西方文化,担心“文化侵略”侵吞了民族文化;
一种认为基督教不过是西方“霸权主义者”的意识形态工具,也就是政治工具,怕他们利用传播基督教来颠覆现政权;
还有一种,就是以上二种或三种“基本型”的杂合。
本文无意讨论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性和信仰的实践问题,基督教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基督教被用作政治工具的可能性等论题,而只想就反基督教人士对基督教的态度可能产生或达致的效果作一番“实用主义”(或说“事实求是”)的分析并提出参考对策。
反基人士的反基督教作为不外乎三种:
一是试图从正面论证、阐明基督教信仰的“荒谬”;
一是直接对基督教进行漫骂、攻击和压制;
一是试图异化、“驯服”基督教,使之臣服于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做法真能抑制正统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吗?我想就是反基督教人士自己其实也没有多少信心的。这些做法想来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罢了。
基督教信仰传播了两千年,根基何其深厚牢固,且现时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种强势文化而存在。即使在中国,基督教的传播也至少有百余年历史。而据说,现在光中国大陆基督徒就已有七千万之众,且还在迅速增长中。
基督教信仰历史上已经历无数的质疑、诘难,现在再增添几篇早已不新鲜的浮躁的批驳文章有可能撼动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吗?只怕是徒劳的。
历史已反复证明对信仰的反制是行不通的。基督教的形成和传播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受压制的历史,压制不但不能使它消灭,反而越发兴盛。这是一种“逆反效应”,像一个弹簧,压得越低,弹得越高。历史上,极端的压制尚且只能使它低落一个短暂的时期,何况现在反基督教人士采用的是非极端的反制?
明智一点的人都晓得,向来疏导胜于压制。基督教信仰本身实实在在是一个好信仰。试问:除了基督教信仰,还有哪个信仰明确教导信徒要宽恕仇敌的?现代基督教国家国民令人称道的民风和道德水准即使不足说明基督教信仰是美善的,至少也说明这信仰不是恶的。而不少有识之士已看到卓越的宗教信仰对提高国民精神道德境界的重要性。佛教虽更有传统基础,但佛教是消极避世的“出世”性宗教,无法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唯独“入世而超世”的基督教能深入民众的生活,担当卓有成效的劝善教化重任。全球化及自由民主的大趋势和存在数千万基督徒的现实,也使压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显得不太现实。
大概一些反基督教人士也看到了这个现实,因此试图异化、“驯服”基督教。这也可以算为一种疏导,只是有点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因而注定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有神论的信仰,有神论的信仰是终极性的,即最高层次的信仰。信徒是冲着一位超然的神来的,在他们心目中,神权是至上的;而《圣经》被接受为神的话语,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增一字或减一字。要使基督教异化,唯一可行的途径是控制圣经的解释权或改编圣经。但这在现代已是不可能的了。——这样做注定要被归为异端邪说,或许有人信从,但终究成不了气候的,不可能扭转中国基督教信仰的大局。
可行的路,恐怕只有一条,就是正面的疏导。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基督徒的信仰自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不至于出现因为要抗衡国内反基督教势力的压制打击而不得不去寻求第三方势力的支持和庇护的情况;另一方面,倡导清洁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就是无宗派的,只依据和尊崇《圣经》教导的信仰,这既符合信仰纯正的要求,又能避免信徒受某些宗派势力的控制和操纵。
纯正的基督教信仰是无宗派的,个人性的,独立的,不受制于任何国内或国际组织或个人。基督徒只需向上帝负责,而不必向任何人负责。真正的“教会”并非有形的组织机构,而是世上全体真诚信仰耶稣基督的人的总称。纯正的基督教信仰本身有很强的反政治化倾向,因为它所追求的是灵性的永世的价值,而不是现世的。耶稣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圣经》教导信徒“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
如果因为担心基督教(徒)受外国势力控制就去压制他们,可能正好把原本较为独立的教众推向联合并倒向外国势力的怀抱。此所谓“适得其反”。
人的心灵深处是渴求真善美的,唯有清洁纯正的信仰(教义)能够深入人心。任何出自人意的宗派教条都不可能被广泛接受,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所以,充分尊重基督教的信仰自由并倡导清洁纯正的信仰之道,最终占优的,必是无宗派的、深入人心的纯正信仰。现时基督教界的情况也说明没有一个宗派能独自坐大。并且绝大多数基督徒即使形式上隶属于某个宗派,而实际上却是持无宗派的纯正信仰立场的。信仰毕竟是存于个人心灵的,并非任何势力或任何人所能控制。所以,疏导得当,既可得基督教信仰提高国人精神道德境界的利,又可化解基督教可能被某些势力利用的害。是为明智。
与其让基督教在狭隘疑忌的反制下扩展,倒不如让它在大度明达的疏导中传播。清洁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