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初步探索
“个性化”在中学作文中的初步探索
淮阳县白楼镇人民中学徐新红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写小孩子天真可爱,必
是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笑,脸上露出一对可爱的小酒窝;写慈爱的母亲必是大雨倾盆,母亲不顾自己全身淋湿,还在为我送伞;写敬业的老师,必是老师的窗户半夜还亮着灯,我从灯下走过,听到老师的咳嗽声,啊!老师在为我们批改作业„„
写人千人一面,行文千篇一律,本应该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作文,变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究其原因,学生作文生活面狭窄,没有积累和观察,更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从创意的选材、立意和表达,文章也没有个性可言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
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这里也是要求学生作文要有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的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沉,值得写下来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要的时候可以借查考:为了这个
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叶老说的“经验和意思”,其实就是作者的感悟,而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在作文里,就会使作文充满个性。
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极大地发
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如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如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及写作习惯上的优势。我们认为,个性化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写真话实话,文章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提倡学生去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直面人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第二方面是冷静思考。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第三方面是求异创新,有独特见解。鲜明理智的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剖白,是创新作文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生活体验不同,认识基础各异,应该展示出与众人不同的色彩。个性化作文旨在破除作文的思维定势,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作文新思维,开拓作文新视野。个性化作文把作文视做人的个性体现,是一种生存需要,更是一种生命运动。因此,作文内容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突显人文特色。总之,个性化作文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式,挑战一元化价值观、审美观的充满灵性的活力佳作。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体
验。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为什么大都喜欢,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写出了自己在特定情况下的独特感受;有人曾经著文说道海外学生的作文特点:其中一点就是:他们的作文有感而发,多为人或事中领悟到一个或深或浅的道理。写出独特感悟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怎么样引导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在教学中我们做
过出不得探讨,我们认为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主要有下面几个途径。
1、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独立人格是个性基础,也是写作基础。个性化作文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入手,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又写得生动感人。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人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写出来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在表现自我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自身的了解,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唤醒了自我意识。提倡真实的写作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情、真意、真思想是独立人格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写作不是专指写作内容的真实,它提倡的是抒发真感
情,表现真思想。学生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积累素材,丰富
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曾经有学生作文喜欢戏说某某:比如戏说岳飞;戏
说文天祥;戏说曹操等等,初看起来想像倒是挺丰富,可是每次都是一个模式,就让人感到平淡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写作文就搜肠刮肚,从历史人物身上找故事然后再发挥想象去胡乱戏说一回。
我们丰富学生生活,要使学生爱上生活。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含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世间万物瞬间变化行运着无数可歌可诉的现象。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人、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一颗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作读书摘
记,学生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很有帮助。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和日记交朋友”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及时地记在日记里,日记帮助学生记录了生活,记录了心路历程,使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形成个性
化作文的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设置,更为学
生丰富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广泛的积累体会生活,了解文化风俗,自然景观,人间圣哲,甚至关注时政要闻,培养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厚感情。古人云:“感人者莫先乎情”,有了真是丰富的情感,学生的文章自然就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才是学习的目的,写作只是生活的一种表达而已;有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并不等于有了作文的丰富与生动。写作的丰富与否最终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着丰富的心灵和与否及其语言操作水准的高低!这种丰富的心灵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来自于学生对生活多角度的思考,和他敢于发人所未发,写人所未写。
一位学生这样写“夜色”:
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色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几只夜鸟从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
刻便过去了,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的美好记忆很快就能被唤醒。
几乎人人都见过这样的“夜色”,可是,不少学生为什么表达起来那么困难呢?要么语言不生动,要么词语贫乏,甚至一两句话就能结束!其关键是心灵被限定了,没有了那份灵动与自由!其实,写作就如同去探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情绪体验骑着文字的白马去探险,去圆自己深埋了许久的瑰丽的梦。如果能把这种情怀释放出来,写作就不再是一种任务与痛苦,而会成为一种冲动与快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同题异构”或者“一材多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我们进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将自由的作文空间还给学生本人,学生作文学生自己做主,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文就会逐步的摆脱畏难情绪,大胆的说真话,抒真情,独创性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尽情的放飞心灵的翅膀,使作文自然地融入生命的成长。
第二篇: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初步探索
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初步探索
董凤霞
南湖中心学校闵集中学
【摘要】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在我们日常作文训练中并不鲜见,而味同嚼蜡的文章是不会被人们欢迎的,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能够作文的独创性和个性化。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实现作文个性化,我们必须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一种民主宽容之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积累生活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特的表达。
【关键词】个性化 人格 积累 创造 独特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写小孩子天真可爱,必是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笑,脸上露出一对可爱的小酒窝;写慈爱的母亲必是大雨倾盆,母亲不顾自己全身淋湿,还在为我送伞;写敬业的老师,必是老师的窗户半夜还亮着灯,我从灯下走过,听到老师的咳嗽声,啊!老师在为我们批改作业„„
写人千人一面,行文千篇一律,本应该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作文,变得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究其原因,学生作文生活面狭窄,没有积累和观察,更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从创意的选材、立意和表达,文章也没有个性可言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这里也是要求学生作文要有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的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沉,值得写下来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将来需要的时候可以借查考:为了这个缘故,作者才提起笔来写文章。”叶老说的“经验和意思”,其实就是作者的感悟,而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在作文里,就会使作文充满个性。
个性化作文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里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如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如他们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及写作习惯上的优势。我们认为,个性化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写真话实话,文章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提倡学生去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直面人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第二方面是冷静思考。即使对同一事物,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第三方面是求异创新,有独特见解。鲜明理智的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剖白,是创新作文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生活体验不同,认识基础各异,应该展示出与众人不同的色彩。个性化作文旨在破除作文的思维定势,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作文新思维,开拓作文新视野。个性化作文把作文视做人的个性体现,是一种生存需要,更是一种生命运动。因此,作文内容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突显人文特色。总之,个性化作文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式,挑战一元化价值观、审美观的充满灵性的活力佳作。人与人是不同的个体,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体验。朱自清的背影学生为什么大都喜欢,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写出了自己在特定情况下的独特感受;有人曾经著文说道海外学生的作文特点:其中一点就是:他们的作文有感而发,多为人或事中领悟到一个或深或浅的道理。写出独特感悟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怎么样引导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在教学中我们做过出不得探讨,我们认为实现学生作文个性化,主要有下面几个途径。
1、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独立人格是个性基础,也是写作基础。个性化作文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入手,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不脱离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在写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一般说来,这样的作文,学生既写得真实贴切,又写得生动感人。学生表现自我的内容人多是写自己过去熟悉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烙印在他们的情感深处,写出来也就自然具有了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在表现自我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自身的了解,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唤醒了自我意识。提倡真实的写作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情、真意、真思想是独立人格的重要内容。真实的写作不是专指写作内容的真实,它提倡的是抒发真感情,表现真思想。学生为真情而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叶圣陶先生给《学作文报》的题词是“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也是告诉我们作文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总之,是有所为而作。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曾经有学生作文喜欢戏说某某:比如戏说岳飞;戏说文天祥;戏说曹操等等,初看起来想像倒是挺丰富,可是每次都是一个模式,就让人感到平淡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写作文就搜肠刮肚,从历史人物身上找故事然后再发挥想象去胡乱戏说一回。
我们丰富学生生活,要使学生爱上生活。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含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世间万物瞬间变化行运着无数可歌可诉的现象。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人、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一颗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作读书摘记,学生感受生活,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很有帮助。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和日记交朋友”的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及时地记在日记里,日记帮助学生记录了生活,记录了心路历程,使其逐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形成个性化作文的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设置,更为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和心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广泛的积累体会生活,了解文化风俗,自然景观,人间圣哲,甚至关注时政要闻,培养他们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深厚感情。古人云:“感人者莫先乎情”,有了真是丰富的情感,学生的文章自然就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才是学习的目的,写作只是生活的一种表达而已;有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并不等于有了作文的丰富与生动。写作的丰富与否最终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着丰富的心灵和与否及其语言操作水准的高低!这种丰富的心灵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来自于学生对生活多角度的思考,和他敢于发人所未发,写人所未写。
一位学生这样写“夜色”:
黄昏过后不久,夜幕便悄悄降临了。白天深蓝色的河水变得墨黑一片。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河水中有一轮银色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河面漾起一长串洁白的月光。几只夜鸟从上空飞过,喳喳的叫声连成一片,顷刻便过去了,这静静的夜里反而更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读了这样的文章,我们的美好记忆很快就能被唤醒。几乎人人都见过这样的“夜色”,可是,不少学生为什么表达起来那么困难呢?要么语言不生动,要么词语贫乏,甚至一两句话就能结束!其关键是心灵被限定了,没有了那份灵动与自由!其实,写作就如同去探险——用自己储备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情绪体验骑着文字的白马去探险,去圆自己深埋了许久的瑰丽的梦。如果能把这种情怀释放出来,写作就不再是一种任务与痛苦,而会成为一种冲动与快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同题异构”或者“一材多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们采用以写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从不同的角度改写或者续写作文——以菲利普的角度改写课文;从于勒的角度改写课文;从女婿的角度改写课文;富裕的于勒叔叔回来了„„等等,发散学生的思维。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型思维训练,注意让学生换个角度想问题。
4、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的创造性表达
我们作文教学要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什么时候写、写什么、怎么写都应该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并有针对性地作必要的辅导。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包括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适应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适时适度地提出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独创性表达是个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语言形式到表现手法到文体进行不断的创新,都能表现出学生的独特个性特征,这是写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风格的时候,这时候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能充分展示其写作人的空间,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使他们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写出文章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为学生提供了一片自由飞翔的天地,也就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许学生作文中某种表述不合常规甚至有与老师思想观点相左的地方,老师应该有包容、宽容之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蹲下身来和学生一样看世界,用一颗爱心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我们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他们才愿意在作文中表现出他的独特性。
我们进行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将自由的作文空间还给学生本人,学生作文学生自己做主,只有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文就会逐步的摆脱畏难情绪,大胆的说真话,抒真情,独创性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尽情的放飞心灵的翅膀,使作文自然地融入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②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③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④陈旭远《推进新课程-新课程推进过程的问题与案例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⑤王德俊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4月
⑥《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要写》《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2日第5版
⑦《反思与重塑:新课程环境下的学生观》《新课程研究》总第121期2008年7月
第三篇: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探索
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探索
内容摘要:本文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希望从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从培养学生个性化语言上,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要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要去除功利性,要从生活感悟、写作审美、写作方法、写作心理等角度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好每堂作文课。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个性化
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表达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语文素养的高低,特别是写作能力的高低。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此提出“珍视个人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时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语言基础的困难。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素质明显不如周边的许多学校,特别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平平,写不出有个性有思想的语言。
为了寻找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我们对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查询,采用问卷、听课、看功课等方法,总结出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对习作的害怕、讨厌心理;
对习作的懒惰、依附心理,这类心理表现于作文的全过程;写出来的文章情感淡薄,没有真情实感,很多学生作文或情感淡然,辞不言情,或笔是心非。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具体分析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反思作文教学的问题,寻找作文改革的突破口
学生之所以出现厌烦写作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作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以阅读教学为主,忽视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倡导“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教学为主,作文教学成为了辅助,有时甚至被阅读课挤到课外。
2、学生脱离生活,以致惧怕作文。
目前,应试教育在我国依然成风,学生和老师在考试的压力下,成天忙于试题的汪洋大海。学生电视不能看,报纸无法读,五彩生活无法领略,校园活动几乎为零。在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我们的小学生社会阅历很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毫无生活积累可言,仅靠教师作文课上传授的写作秘籍。试想,到写作时怎能不抓耳挠腮?这也难怪他们惧怕作文。
3、教师无视学生个性,导致“千文一面”。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读之味同嚼蜡,常常用自己的嘴说出的是别人的思想。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用自己主观的感受和模式化的标准,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种作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我们要求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唤醒学生,打开心灵的天窗
少年儿童善于表现自己,在接触新鲜事物或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儿童的这些特点,深入到他们中间,多和孩子接触,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活动,进行心灵的零距离交流。比如,在进行《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文教学时,我们的教师就把课堂移到了操场,组织拔河比赛。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回到教室,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法则,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比如,在母亲节这一天,很多学生都买了礼品准备放学回家送给妈妈,课间学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礼品。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今天是母亲节,同学们都买了礼物祝福妈妈,老师也想买礼物送给妈妈,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纷纷给老师出主意。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礼物介绍得更详细些,说出礼物的象征意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给妈妈的节日礼物》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提倡课外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写作铺好路。
写作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我们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我们常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办手抄报和征文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还坚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平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平常让学生自己准备一本摘录本,把阅读时遇到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分门别类的摘录下来,并经常拿出来诵读品味,天长日久,学生受到语言熏陶。写时,所需词语就会随着思路自然流淌出来,奇妙组合,写起来也就感到得心应手。
对于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现象,我们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每天收集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并在学生中互相传阅交流,引以为戒。此外,还在作文讲评时,让学生互相对批作文,比赛看谁的错别字出现的少,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对字的书写重视起来,错别字就越来越少了。
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创新作文教学,让写作成为一种学习的乐趣
1、巧用阅读教学,让作文插上轻巧的翅膀。
学语文就是学课文,作文碰到的“不会写”的问题,都可以在阅读课上得到解决。
首先,打开读写的通道。读文章要做到:理解语言文字,掌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写文章要做到:产生思想感情,选择文章内容,运用文字表达。可见,读文章和写文章两条路子的线索是一样的,只是走向不同而已
其次,要理清读写的共同点,作为训练的重点。一是读文章要逐字逐句理解清楚,不正是指导学生作文时“怎样遣词用句”吗?二是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明确是怎样具体写出来的,不正是指导学生作文时“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吗?三是读文章要深入理解内容,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正是指导学生作文时“怎样通过内容突出文章主旨,如何立意”吗?
读与写本是孪生兄弟。读,不仅提高理解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指导“怎样写”,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互相联系,共同提高。久而久之,“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除了要求教师上好作文教学课,还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针对阅读文本,在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增加说和写的环节,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2、精选写作题材,让作文扬起航行的风帆
学生之所以害怕作文、讨厌作文,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话题。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解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心里去考虑,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具有刺激性的东西,会引起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反应。看到美丽的鲜花,人们会露出微笑;听到雷声,人们会意识到要下雨。出一些能激发想象力的题目,或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甚至是一些新奇的题目和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就可以对学生的视觉、神经产生冲击力,引发学生个性创作的欲望。
此外,选题还应不限文体和形式,尽量减小“框限性”,让学生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作文练习,在写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学期开学前,我们往往先整体研究课本,审视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内容,如果有些题材不切合我们的学生,教师有权利进行更换,换成适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因此,挑选学生最关注的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经历,表述自己感受到的和想象出的事物,是个性扬帆的关键。
3、启发式作文教学,激发学生个性的张扬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自由写作的本领,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好的作文应观点新、角度新、材料新、构思巧,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指导。
启发式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和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在学生从失败到成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启发式指导,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小镜头,走进写作情景,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在一次作文课上,以“母爱”为话题作文。我们有一个老师,先播放了那个大家熟知的孩子给妈妈端水洗脚的公益广告,引起了学生兴趣。再让学生谈自己的妈妈,然后点出几个片断:片断一,灯下,妈妈为你洗衣服;片断二,半夜,妈妈为你盖被子;片断三,早晨,妈妈送你上学前的叮咛„„这些教学环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写作情景,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
只要认真发现,学生习作中总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正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所在。
卢梭说:“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循规蹈矩不是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的要求,对于一条路过于熟悉,就会使学生陌生了另外许多路。没有个性,也谈不上素质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上发挥的春天,惟有如此,小学生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出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带着独具特色的品格、素养和行为习惯,将来在各自工作上有效地显示自己的个性角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德斌:《现代中小学作文教学法导论》
2、孔立新:《写作的变革与策略》,《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第四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之探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之探索
张喜元(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镐京乡镐京中学)
从广义上来说,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充实生活情趣等的有效途径。而语文阅读,不止如此,它还是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写作的前提。因此,加强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现代教学观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英国英语课程大纲指出:阅读“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加拿大语文课标认为:“着重强调阅读活动并非仅仅为了获取信息、汲取知识。编排周详的阅读课程,会为学生提供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这些理念体现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都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最好诠释。
在我国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中就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有如下表述:“拓展自己的看法和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的理念重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解脱了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桎梏,它提倡的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为此,努力探求和落实“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笔者做了许多探索,收效颇佳,现简述做法如下:
一、设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信心和动力。就阅读而言,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持续阅读,阅读能力也就会提高;再说,有了兴趣,会增强成就感,减轻疲劳感和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完全有可能达到无师自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学生感受阅读兴趣呢?一是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使学生对内容有好感,而且力所能及,智所能及。二是采用读、演、画、唱、比等多样化的形式。三是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一二一,要看齐”。
笔者曾执教过《山雨》。开始让全体学生微闭双眼,听老师朗读课文,偶尔我还会趁学生不备洒几滴清凉的水星到学生身上。我发现,他们有时表现出悠然自得,如痴如醉的神态,有时慌得全身猛地一颤。待我读完,他们依然闭着眼,似乎还要听下去,想下去。许久,我让他们谈刚才听老师读课文的感受,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他感受到了这篇文章描写形象细腻,文字优美;有的说,他感受到了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他很想自己品读这篇文章;有的说,他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雨形,如闻雨声,还感受到了山雨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有感情地练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读,体会其好在哪里。最后,分组交流,比比看,谁读得好,谁的阐述理由充分、准确。从这节课全程教学来看,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但仍不失“个性化阅读”这一理念的体现,学生兴趣盎然,身心快活轻松。
就习惯而言,阅读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的思维或行动方式。其包括的喜欢阅读、会阅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等方面都应当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强化训练,天长日久,逐渐养成。
二、潜移默化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以及“点金术”等都强调了掌握做事方法的重要。阅读亦然,不得法,功枉然。那么,应该教给学生哪些阅读方法呢?
1.选择读物的方法:读物不仅要内容健康,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并符合学生接受能力。
2.积极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递增,他们会掌握越来越多的读书方法以及品评文章的技巧。掌握了是一方面,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运用。
3.自觉地练写读书笔记:根据学段和阅读内容的不同,或摘录好词好句,或编写提纲概要,或写心得。如:我在执教初三年级语文时,学习《热爱生命》、《那树》之后,就分别 1
安排学生写了题为《我对生命的认识》、《那树,向我们倾诉了什么》等文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指导自己的生活。
4.交流读书心得:阅读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家长之间,还可以发生在学生与作者、编辑之间等等。交流的空间大,机会多。也只有交流,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还可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5.让学生自觉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是自古流传下来的读书方法,它不止是写读书笔记,还包括在书上做各种标记。或疑难,或精彩,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疑难的,通过查资料和工具书或请教他人,将答案记在书上;精彩的,反复诵读,体会其精妙,能背诵的尽可能背诵。
当然,阅读的方法不只是如上五种,在此不一一赘述。
三、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安排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自己选读的内容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可想而知,童话、寓言、儿歌、古诗、古词、小说、散文等无所不包。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可能一一安排其阅读的时间,不可能一一指导其阅读的方法,更不可能一一地检查其阅读效果。我们应该相信学生,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是非美丑鉴别能力毕竟会有所增强,阅读能力也必然会有所提高,完全有可能也非常有必要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
如上是我就“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一新的理念的肤浅剖析和初步的实践尝试。我相信: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它,并努力地实施这一理念。我还相信:更多的同行会认可它、实践它,从而使这一理念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邮编:710116;信箱:wjl8888863@126.com)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0年9期,http://)
第五篇: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抒真情 写自我
——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已的真情,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课堂上积极倡导“合作”,注重实效,多多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书写真情,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情趣作文的良好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作文与生活相联系,并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写出学生个性化作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写出自我的个性作文呢?下面是我教学多年的一些经验。
一、感受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必须到生活中去找素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学生引向生活的光明之路。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作文内容向生活索取。许多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四角的天空”里,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四步曲:上学——放学——做功课——睡觉,无从积累写作素材。其实,学生的生活并不像他们所想的那么枯燥,在他们的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着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因心不在焉而熟视无睹,使得这些有丰富内涵的平凡小事从他们眼前悄然而逝。因
此,我经常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他们积累生动的写作素材,多写随笔,坚持写日记、周记,把生活中对自己有所感触的小事随时记录下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出来。大至国家大事,小到针头线脑,可以是使自己高兴或沮丧的一件小事,同学间一段有趣的对话,自己感兴趣的一堂课,与老师的一次谈心,学校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外出欣赏到的一种美丽的自然景物„„
由校内到校外,由家里到社会,只要学生觉得印象深刻,值得一写,就鼓励他们随时记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受任何拘泥限制,这样以“每日一记”的形式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整理出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一本内容丰富、真实的生活札记。它记录了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也就在记这种随笔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如何积累写作材料。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在平淡中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二、加强训练,培养技巧
有了可写的生活素材之后,要想写出洋溢着真情实感的好文章的关键还在于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
第一,注重选取材料。要合理地运用事件,去粗取精,选择事例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环节作为重点来详写,次要一点的环节略写,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文字的功夫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不能随意地堆砌材料,所以要大胆取舍,无用而多余的笔墨要删之毫不留情。
第二,要适当地铺垫和渲染。一件相同的事如果发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写作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我们为事件创设必要的前提或环境。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父亲买橘子的情节之所以催人泪下,是因为作者把这一细节放在家里连遭不幸的背景之下来刻画的,父亲那深深的舐犊之情便跃然纸上。在成功铺垫的同时,别忘记了恰当的景物描写往往能渲染气氛,巧妙地烘托人物的心理。
第三,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体,要让他自己在读者面前充分的展示。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诸多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血肉丰满的形象。当然,描写时要力求抓住人物的特征,表现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生命力。
三、倡导“合作”,注重实效
注重课堂实效,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例如,我在给学生布置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时,首先给学生几个问题:(1)你身边的环境受污染了么?你有什么感受?(2)如果环境被污染我们的生活会受影响吗?有什么影响?(3)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四、多多鼓励,书写真情
素材和技巧都具备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即便是同学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热爱生活,观察生
活,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作为教师,我们不应禁锢学生的思维,而应逐步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理应是对学生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只有让学生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愉悦负责。
在作文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
做作业”的实感。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真实感人的好作文。
五、体验成功,快乐作文
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即使是后进生,我也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这样,全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情趣作文的良好氛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在生活这个大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丰富学生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态度和作文习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予学生写作心灵的自由,肯定他们在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意的表达,强调写作习惯、提高写作素养,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个性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