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试卷点评及备考建议
语文试卷点评及备考建议(150分)
班级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全年级
平均分 85.17 70.75 92.36 100.18 90.78 89.0
3【试卷点评】
本次诊断考试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结构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试卷分四大板块,分别是:语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含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各大板块试题的设计都以落实考试大纲的要求为目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或亮点,为考生后期复习提供了帮助。
四大板块中第一板块的四道选择题分别考查了字音的拼读与识记、词语的正确书写、病句的辨析和语言的运用,题型和往年基本相似。第六小题“综合性学习”,时代感很强。针对“十八大”及“两会”之后党中央提出的“反对奢侈,提倡节俭”设计问题,对考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及表达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第七小题古诗文默写涉及初中三年的课内外内容,考查全面。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的诗歌出自课本,题目简单。两篇文言文一篇课内,一篇课外,九年级的《曹刿论战》是课程标准中要求读背的经典篇目,应该没有问题。课外选文题目虽然也不是很难,但学生平时练习较少,估计失分情况较严重。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选文体裁、题目设计都在平时的复习范围之内。
【复习备考建议】
“一诊”之后,考生应继续夯实基础,强化语音、文字、词汇和文学常识的积累,加强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做好标点、语病、仿写等专题的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古诗文记诵默写这一部分,要筛查出名句名篇中形近字、同声字、难字,反复记忆,保证书写无误。文言文的复习则应回归课本,以九年级两本书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注意掌握文学常识,归纳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等平时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力求精细化、系统化。现代文阅读在复习时注意结合相关文体知识,谨记答题技巧,立足文章,紧扣问题,规范答题。作文训练方面,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即作文的中心要明确,语言表达要通顺,尽量不使用网络用语,内容要充实;其次,训练自己快速审题、构思的能力,注意作文提示及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以此来启发思维。在平时,应多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立足生活,加强素材积累,找准切入点,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篇:0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点评及2010年备考建议
0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点评及2010年备考建议
6年自主命题的锤炼,3年新高考的实验,2009年6月,省高考语文命题组不负众望,为全省考生奉献了一份稳字当头、难易适中和考查全面的高考试题。
这份试题,可以说从很多方面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广东新课程改革的巨大进步,更反映了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组稳打稳扎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稳字当头。2009年广东语文试题共六大题,24小题,其中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整个试题的板块结构、题型设计、考点考查和能力要求等方面与08年广东卷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这是对2009届高考师生按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科学备战的高度肯定,也可以说,为2010年广东高考师生备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难易适中。这份试题难易适中,基本是按照7:2:1的结构设置的,估计与2008年难度差不多,甚至是更容易一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因为人们向来以为,语文试题最应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语文试题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题目。但是,现实中我们语文面临着诸多尴尬,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师授课感到特别疲惫,而最让人诟病的是语文还考不到理想的分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想语文命题是脱不了干系的,其次还有学生原因,还有教师原因等等;而2009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组则很好地摆脱了这些不足,真正为全省考生命制出一份难易适中、区分度科学的好试题。
纵观09广东试题,可以说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部分4个小题只有第3小题略微有难度,而其它3个小题都很简单。简单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考查的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所以简单是科学的、合理的。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部分,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古诗鉴赏以及名句名篇默写都是不怎么难的。文言文阅读符合考纲中的“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一要求,题目难度完全可以接受;古诗鉴赏中“思想内容”“练词”平时都是训练得重点;而名句名篇6分纯属送分。第三大题社科文阅读,选文本身就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且题型与08年完全相同,2个客观题加2个主观题。这样的题目,需要我们认真研读文本,然后我们就知道原来“答案就在文本中”。第四大题为现代文选做题,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耕作的诗人》,一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黄侃先生二三事》。这两个文本阅读的难度都可以接受,且设题角度清晰,要求非常明确,不偏不怪。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部分,一为图表概括题兼考连贯;一为致谢信兼考得体、生动。这2个小题取材贴近现实生活,特别是第23题,更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第六大题是作文题,新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而且非常难得的是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不在审题方面为难考生,让考生有话可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向,是语文命题人文关怀的最佳体现。
考查全面。全卷六大题24个小题,涉及考纲中多个考点。像第一大题中就涉及到字音、成语、病句和连贯(排序)。像第二答题中涉及文言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言断句和翻译、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等等。像其它大题涉及的考点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所以,我们以为,2009广东语文卷是一份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具有非常高含金量的好试题;这份试题更是广东高考语文命题组锐意进取、不断探索的结晶。当然,试题不是一点问题也没有,试题在创新方面略显不足,千万不能为了求稳而放弃大胆创新。真诚希望2010年广东语文卷能再换新颜、再攀高峰!
从这份试题中,我们也能发现,试题的命题趋势在向阅读、写作上倾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向。所以,我们以为,2010年高考语文备考要点应该切实放在阅读和写作上。平时的备考工作,应该按照最新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踏踏实实地进行,不要急躁,不要投机。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天天重视阅读,周周强化写作,月月科学训练!
第三篇:海淀二模语文试卷名师点评及备考建议
距离20xx年高考的最终时刻还有最后30天,毫无疑问,一切试卷分析都应该直接从这个数目字出发。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要探讨的,不应该仅仅是试题贴近最终高考趋势的程度,而是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从这套试卷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接下来这最后一个月要采取的终极备战方案。在对海淀、西城二模语文试卷进行分析的两篇文章中,我将分别处理这两个问题。
20xx年海淀二模语文试卷点评
让我们先对这次的海淀二模试卷做一个总体评价。应该说,这次海淀二模的试卷较一模整体上有很大进步,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其中,基础知识、文言文等难度把握可以说恰到好处,尤其是诗歌鉴赏,其对犹及的考查不单指向情感主旨,而且涉及到了诗歌鉴赏平时较少涉猎的结构方面,应该说对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并不过分。阅读延伸的评分标准,也与去年高考343的分布照应得分毫不差。当然,这套试卷当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现代文阅读考的是一篇小说,北京这几年除了春季高考考过一次小说以外,小说根本不在出题人的考虑范围之列,但注意到这篇小说的考查题型与散文区别不算很大,对人物形象的考查被揉进了阅读延伸题中,就答题要求而言,其较一模《黑白苏州》那些过分强调细节的答案也要平和许多,因此不算跑偏太多。作文采取的材料作文形式,应当也在遭到诟病之列,但好在其隐含意义(慎独)较易发掘,总比去年海淀一模的沙漠大黄要好不止一个档次,从这个意义上说,姑且就让我们将这些离经叛道的题目当做海淀特色好了。
那么,这份试卷可能会反映考生的那些问题,考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在最后的30天,应当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语文各知识点备考建议
基础知识复习:
就基础知识而言,字音字形、近义词辨析以及病句属于不能错的题,如果出现错误,意味着这一年的复习在基础方面缺失过多,最后30天完全补上可能性不大,建议选择字音字形和病句作为切入点,将这一年做过的所有题做一个梳理。比如,病句可以按考试说明中要求的6种语病分门别类地将病例抄下,以培养坐诊的感觉;字音字形则可按记忆的方法归类,以期在考场上把握住推导出答案的线索。成语题如果出错,意味着对望文生义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够透彻,基本上,虐待老人这样的语境,可以被视为望文生义的双保险,错误几率会占到80%以上。而文学常识如果有错,则须将自己头脑中已经有的正确印象夯实,不至于在考场上对《氓》用没用比兴、算不算浪漫主义产生犹豫心态。
文言文复习:
就文言文而言,关键点还在于实词和虚词。虚词是整张试卷当中最好拿分的,是不能错的;事实上,对考纲内18个虚词的总结,只要以课本中的例句为主,并不是很庞杂的工作,在寒假高三语文课中曾经用4个小时就将它们整理清楚,关键在于自己情不情愿下这几个小时的工夫了。对于实词,先前讲过的答题技巧固然关键,但代入法依然是根本,务必要坚信自己代入后的现代汉语语感!
诗歌鉴赏复习:
诗歌鉴赏的关键点还在翻译。如果这部分丢分较多,这30天必须每天翻译一首古典诗词,这是考场夺分的关键。社科文阅读,需要注意的是主观题的分值分布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关键在于通过题干辨认题型、通过题型明确答题思路和答案要点,以及清晰明了的答题素养。作文则在于我在课堂上强调过的两个原则:提纲原则和递进原则。如果这几个板块出现问题,上述要点是这30天的主攻方向。
很多时候,语文考试就是一张窗户纸,得失全在破与不破之间。尤其是那些语文素养较好、但目前语文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只要坚定信心,将飘忽的文学感受真切地落实到语文试卷和题目中来,我相信,在最后的30天中,你一定能够迎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第四篇:陕西2013高考语文试卷点评
2013语文试卷点评
平稳中见功夫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徐殿东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卷试题,在整体上,与2012年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平稳试题中变化的数量不多,且较多的是回归旧有的题型。如文本的变化,现代文阅读文本《﹤老子﹥的年代》,回到社科类文本;文言文,节选《明史》,一改历年秦汉时代的史传,其他文本几乎没有变化。如题型的变化,语言文字运用第17题,把仿写换成图文转换;可称得上真正变化的题型是古代诗歌阅读中的第8题第1问,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这种问法,可能是近年来高考试题没有出现过的。除以上这些变化之外,试题在结构、考试内容、题型等诸多方面,都与去年几乎相同。一些试题在材料的选用上,较接近现实生活。如第17题,出现了一个“中国环境标志”的图案,要求考生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与当前的环保相联系。实用类文本《陈纳德》似乎与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某些关联。试题较看重宏观整体上的归纳和概括,这在选考题的两大阅读中最为明显。作文试题仍沿用材料作文,所选切割钻石材料及所蕴含的道理,远离社会热点和焦点,命题人用切割师的话点出了材料寓意。
中正平和渐变求稳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级教师刘九诗
今年试题与去年相比,整体上呈现了“中正平和、渐变求稳”的特点。
一卷阅读题中,现代文“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回到了对社科性文本的考查,涉及“概念理解、信息提取、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适宜。文言文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实词考查略难,“登、录、振、勒”前两者不易选择,其余人物特点和内容理解应当不难。诗词鉴赏选用《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分别考查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用典手法的作用,“用典”值得备考者注意。文学作品阅读,一为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一为实用文《“飞虎将军”陈纳德》,设题与去年无大别,人物、主题、关键词语、手法、评价皆在,难度不大,贵在精读细作。
二卷表达题,成语、病句、连贯、补写一如既往,唯仿写换成“图标”题为一变点,要求不难。作文题“经验与勇气”仍为材料作文,新在突破时势,易在合于生情。关键词句即“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可写“勇气”对人生、事业、社会与国家民族的意义,也可谈“经验与勇气”的关系。应当是“正能量”的范畴之内,即青年人成长过程中需要锤炼提升的品质。
重视阅读突显人文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周清华
2013年陕西省高考语文试题从试卷的结构、试题的类型和考查的知识要点来看,保持了自2010年以来的稳定性,难度适中。
今年语文试题的阅读部分更偏重体现人文精神,所选篇目更能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现代社科文阅读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时代》,这是一篇融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千字文,大量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考生快速提炼信息能力的要求;文言文传记阅读文段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此题依然保持了稳定的考查模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常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方法等掌握水平;古代诗歌阅读选的是陆游的《鹊桥仙华灯纵博》,一流作家的非顶尖作品,正符合高考的出题惯例。对陆游及其作品,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并不陌生,不过下片的贺知章典故,对平时疏于阅读和积累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题)《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巴尔莱塔的短篇名著。小说是新课改以来各省命题过程中都比较青睐的材料,改变了传统试题中散文独霸天下的局面,也较好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飞虎将军”陈纳德》,既可以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信息的能力,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体现“守正” 命题出色
西安交大附中高级教师 胡再平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新课标四年一贯的思想——守正。整张试卷难度不大,贴近实际。在结构、题量、难度等方面与去年相比均没有太大的变化,考生感到熟悉。
现代文阅读选择了以“李学勤《老子》的年代”为语料的论述类文本,涉及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判断的考查格局;文言文阅读选择了史传类文章《明史•马文升传》,涉及对文言实词、人物评价归类和文章内容判断的考查,与去年设题相同,翻译难度略有上升。
名句默写注重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涉及新课标教材和初中背诵的内容,具有明确的导向性,但考查内容并非课文中的名句,需引起注意。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阿根廷著名作家莱•巴尔莱塔的短篇小说《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考查的内容有“艺术手法的作用”、“人物形象”、“构思评价”等,从文本到设题,难度都较高;实用类文本阅读《“飞虎将军”陈纳德》考查的内容有“材料提炼”、“原因分析”、“看法探究”等,细心分析文章内容会很容易作答。
语文基础知识涉及成语、语病、连贯三个知识和能力点的考查,难度与去年相当。今年没有考查仿句题,而是换了一道徽标构图寓意题,可以说是今年语文卷中最出彩的一道考题了。
高考作文题今年出得好,考生根据第一反应,以“经验与勇气”、“成功的要素”、“知识就是财富”等立意都是符合题旨的。
传正能量 回归本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李世超
今年陕西高考语文试题,亲切平和,灵活清新,给考生带来了从容自信的笑容。命题依然以语文能力考查为重点,同时凸显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教育功能,力图借助高考这一平台,传输正能量,弘扬民族发展呼唤的时代精神。这是本次命题的一大亮点。
作文材料“切割宝石”,无审题难度,和盘托出立意,比去年简单,学生更容易上手。材料明确倡导“勇于尝试,勇于担当,抛却顾虑,不要为价值所牵累”的人生观,合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喂影子吃饭的人》对底层人物显示的悲悯情怀,《明史》马文升的“正道直行,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为国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品行,都昭示着高尚的文化人格。
命题选文贴近现实生活,回归传统文化,重视文化人格的塑造,力图借助试题这面窗口摆渡未来建设者的灵魂,给他们以人生的指引,启发他们勇于迎接挑战、务实做事、善良做人;关注社会民生,回归了语文学科的本源。语言应用题的考查有所变化,更加突出了选
拔性,比较综合:17题不再是仿句题,换成了“描绘中国环境保护徽标并揭示寓意”,集观察、品鉴、整合、表达于一体,确实能考查考生语言应用的水准。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体现了新课标卷对考生个性的尊重,同时又从题量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其中开放式探究型命题的设计,“鼓励考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再次彰显了新课标精神。
体现思维 考查能力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特级教师 吕远
今年陕西采用的课标卷高考语文试题,试题数量、题型排布均与往年相同,作文较为平和,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人人有话可说。
作文题是根据西梅编译的一篇短文《不知道价值手才不会发抖》的改写,刊登在2013年3月14日的《羊城晚报》上。
从命题人的意图来看,重点应该放在年轻的切割师身上,能力和魄力,对一个人来说都相当重要,而魄力更重要。
今年作文给出我们三个启示:第一,作文训练应走人文教育的思路。树立大语文观,要求学生一定要张开自己的耳目,多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充实自己的大脑。从题型上看,新材料作文仍然注重开放性与限制性的统一。从试题内容的方向来看,更注重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自我。第二,高考作文,内容充实尤为关键。内容充实就是文章质朴而不空泛说理,文辞实在而不空洞虚无,议论要有根据,记叙描述要有血有肉。强调内容,强调的是作文要“言之有物”,要写出真实的人生感悟。第三,追求独特的视角和理性的思考。考场作文要得高分,最根本的是考生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明确命题人意图,你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写作时,选取恰当的写作角度,找准一个符合题意、又适合展示自己特色的切入口,那么写出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获取高乃至满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五篇: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点评人: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曜君(浙江省特级教师)
2010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语文味并重的原则,突出了能力考查的重心,考试指向保持平稳,在题型的“变”与“不变”中彰显了语文试卷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查的特点。
一、凸显生活化情境
试卷首次采用了“新闻概括”和“语言得体”两种新题型,两题都具有杭州地域文化和地方生活特色。“新闻概括题”以杭州美化建筑工地围墙、赋予其文化内涵为主题,要求考生阅读新闻材料后用一句话概括。“语言得体”题以众所周知的杭州禁烟、控烟为背景,提供“汽车站一老年男子吸烟”的情境,要求考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劝说。两个语言运用题都采用“当下”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生活、关心社会现象、感受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杭州、保护环境的意识。整份考卷随处散发着生活气息。试卷在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方面选用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我国南方近期洪涝灾害、医院“先诊疗后结算”的先进服务模式等生活材料。散文阅读文章以家庭生活中的亲情为主题,切合学生生活,易于学生阅读,散发出的“深沉父爱”会弥漫学生的心灵空间。科普文阅读文章以“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的设想为说明对象,阅读时学生自然会结合年初的西南大旱而引发学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一话题的沉重思考。
二、引导哲理性思考
从考卷选择的材料看,更多地触发学生进行哲理性思考,是今年试卷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文言文材料选用了明代宋濂的《尊卢沙》一文,刻画了一个没有真才实学而欺世盗名、最终自取其辱的“好夸言”者形象,辛辣嘲讽的语言中,考生自然能体悟到为人的道理。“古诗鉴赏”选用元好问的七言绝句《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人以“借花说理”的方式教育子女做人不能轻浮,而要注重蕴积。考生在这种“赋诗说教”的独特形式中,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更能产生深刻的人生思考。
作文以“成长路上无捷径”为题。该作文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延续。作文题既具有写作内容的广泛性,顾及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认识水平,留有广阔的选材、立意空间,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较深层面上关注生活、反思成长、思考人生。作文创作主要审察学生能否准确运用自己对生活、对人物、对情感的理解来表达作文材料的主题。
三、倡导深入式阅读
散文阅读材料《父亲是一条鱼》,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优美的语言赞美了深沉的父爱,着力对人物形象的剖析,文章较为感性,情感浓厚,考生阅读没有障碍。不过,试题指向均较深入,考生答题时须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作深入式周密思考:既要留意表层的意思,也要挖掘深度的意蕴;既要关注外在的方法,也要体味内在的旨义;既要分析情节材料,也要归纳人物特点。科普文阅读材料《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考查指向同样如此,文章以朴实的语言提出了一个科学的设想,理性的说明中阐释了“人力改变环境”的观点,在考题的设计上,分别考查分析写法、理解文意、要点概括等能力,这都需要考生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后才能作答。
文言文阅读的简答题,要求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还要对“尊卢沙”“这类人物”作出评价;古诗鉴赏也要求考生充分理解诗意,并对诗歌表现方法进行深入式赏析。
应该说,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将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更为积极的导向作用。就今后的语文教学定位和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底蕴提出了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