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育学科能力的探索
有效提高小学生体育学科能力的探索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小学体育当然更是基础之基础。小学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提高小学生体育学科能力
1.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从以往乃至当前小学生体育能力,不难看出小学体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2. 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2.1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2.2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3.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能力
3.1提高小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能力,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刚接触体育时,各方面都比较欠缺,因此,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2在水平一的教学中,重点是增加学生的运动技能知识的储备,学生模仿学习的成分占绝大多数:学生干什么,应在什么时候干,在哪里干什么,怎么干,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的练习内容,等等,都由老师详细告之。同时老师还要细心帮助。
3.3水平二、三的教学则在水平一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这时老师应精选知识内容,精心备课,把学生的运动体验和实践与体育知识联系上提高学习效果。如科学的锻炼方法是:开始要做准备活动,结束时要做整理活动。讲课时,可结合学生平时的上课讲,讲后,室外课验证,加深学生理
解和运用。其它学过的知识只要能在上课时运用,体育老师就应主动地使用,使学生慢慢地也会用。
4.培养小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
4.1提高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自我养成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本上每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对某事有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它,则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事情,当事者却乐在其中,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不觉苦,不觉累,以它为荣。由此可见兴趣的厉害,因此,体育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对运动的良好习惯,更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具有自我养成运动习惯的能力。
4.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般来说,运动能力水平越高,身体的协调性越好,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就愈快,增强体质的效果也就愈显著。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大量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每一节课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一、两种运动能力。教学形式上,应尽可能地做到新颖多样,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把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锻炼身体的实践中去。例如,我在教学传接球时,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抢断球游戏,然后请学生自议体会到的动作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运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同伴间的合作精神,增强体育练习的效果。
4.3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能力
学生反复练习某一种动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随着练习的次数而加大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呈波浪式递进过程,如果盲目地认为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其实是增加学生的练习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让苦练和巧练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如我在教200米跑时,意识到如果让学生跑完一组又跑一组,学生很快就会反感,于是我就把每次跑的人分成二到三组,每组相隔一定的间距做追逐跑的游戏,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调动上来了,你追我赶,效果明显可见。
4.4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4.6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
学生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互相交往,增强了彼此间的情感,也增强了道德品质的锤炼,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例如,打篮球、踢足球就有利于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进而有利于培养凝聚力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互相之间有些不顺心的事,也会向好友诉说,从而减轻消除由于心理紧张带来的压抑,使心理处于平衡,保证了心理健康。体育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往,有利于增强互相之间的学习机会,使同学间可以扬长避短,学习别人的经验。体育课上的活动是学生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良方,是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5.结论
5.1小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
小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小学生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5.2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培养学生终生从事锻炼的能力和态度,过健康生活。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以提高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5.3体育能力的提高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小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德全.现代教育评价.西南师范大学,1998
3. 毛振明.析“体育学科能力”及培养[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
第二篇: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案例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案例)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很高,每次考试下来,不少老师都会抱怨,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等等……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和专家、老教师的经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看法:
一、严把基础计算关
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过关,20以内的加减法及乘法口诀必须掌握熟练。因为只有把这些掌握好了,学生对于大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也就会更简单了。比如在教学8+7时,我除了教给学生用小棒数外,还提倡他们掌握“凑十法”。引导学生先想8+(2)=10,再想10+5=15。这样,只有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起来才会更灵活、方便。
二、重视口算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练习和口算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对于一些经常要掌握的数据要牢记在心,如:25×4=100、125×8=1000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从而能够正确、迅速、灵活的进行计算。
三、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因此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算理也是很关键的。如教学(36×72)+(36×28),99×45,25×48……学生只有掌握好了运算定理,弄清算理,才能更好地进行计算。
四、培养学生良好地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考试学生计算题失误大多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审题,仔细算题,细心检查,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让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更清晰。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使学生准确、无误的熟练计算
第三篇:怎样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途径。本文就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简述。
关键词:读兴趣自主探究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重读书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阅读既是传统的,也是新兴的。我们应给予其明确的定位,使阅读教学更有导向。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方式看,要求在教学中,提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有的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达不到目标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应该强调的是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课文中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并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教师要通过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把读落到实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正确的读书方法,是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得到保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的内在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读为主,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这样才会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一、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一课时,老师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 1
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进行分角色朗读,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或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最后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经过分析、思考、评价,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促进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读”有两种解释:① 阅读;②看着文字发音。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1)从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看,有感知课文的初读,理解性的略读、细读,品味性的精读;(2)从读的课型看,有教读、析读、研读、品读、评读、听读、赛读、复读等;
(3)从读的角度看,有教师范读、听录音跟读、学生领读、分组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等;(4)从读的不同要求看,有分角色读、表情朗读、低声朗读、高声朗读。
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默读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更适应于个体的阅读;集体朗读,具有相互暗示和提醒的作用,对提高记忆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好处;自由读,可以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指读能够准确表现个别同学读的质量和对文本感受理解的程度,适宜于检查性、示范性、比较性的教学目的;分角色读,能更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适宜于对话式的文本;可是一些老师不了解不同形式的特点和其具有的不同效果,随意地采用不适当的形式,因此效果不理想。如一位老师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分析叶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全班同学齐读。学生齐读之后,他认为读出了人物舍己为人的精神。但是,在几十个人一齐读的情况下如何读出“人物精神”来呢? 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读的方式,既让学生得到实际的训练,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切忌盲目性,随心所欲,不讲效果的读的训练。
三、提高阅读能力,抓住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读的训练。比如通过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通过精读,做到深钻细研,融会贯通;通过略读,做到提纲挈领,以求整体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去思考、想象,同时完成对词句的感悟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乐趣,享受收获的快乐,不断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是认读能力形成的基础;“读”是感悟能力形成的灵魂;“读”是探究能力形成的法宝;“读”是概括能力形成的途径。学生不仅具备了认读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阅读选材范围应广泛,难易应适当
所选材料在内容上,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人物及科普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最重要的是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所读内容感到厌烦,很难想象他们能积极地阅读。不健康的读物会给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带来不良的影响。文章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语文水平,内容过于深奥,学生读不懂文章,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因此在阅读选材上,教师要注意筛选。
五、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和示范性
充分保证学生的阅读自主选择权,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举措。不同性格的学生,其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其阅读兴趣也是不一样的,若由教师来统一要求学生阅读,必然会打击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语言的通俗性,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之一。比如,同样是四大名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少儿版就比各种成人版更适合小学生阅读。当然,由学生来自主选择阅读对象,并不意味着是放任学生的课外阅读。由于现在的阅读资料是复杂多样的,而小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加强阅读指导是必须的。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分为读前指导、读中指导和读后指导。读前指导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在读前帮学生把关,关键是把那些不良的、不合适的书籍挡住。读中
指导和读后指导是帮助学生写阅读体会,是教师通过学生的阅读体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的示范性是指,教师可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阅读经验,向学生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阅读感受,并向学生展示自己在阅读中所作的笔记和摘抄的佳句。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作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从而使学生多向交流,更好的把握要领,提高读、阅、写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读的要求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要理解各个年级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例如,低年级的读要结合表演训练和画的训练。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是情境表演。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极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表演的过程,实际也是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朗读,而且是在模拟实景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还有的要结合画的训练。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年级的重点,则是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之,阅读是小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其精神得到成长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篇:探索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2017年四川省小学英语参评论文
标题探索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校 作者姓名 苏 雪 梅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少,又无语言环境,加上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及单词、句型的操练和阅读结果,而忽视语篇理解,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有效阅读,并发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句子解读能力和篇章理解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摸索的课题。
探索提高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内容摘要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少,又无语言环境,加上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及单词、句型的操练和阅读结果,而忽视语篇理解,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有效阅读,并发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句子解读能力和篇章理解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摸索的课题。
关键词解释
小学:特指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阶段(因为本地区是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学生学龄一般在8-12周岁之间。
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阅读过程是从识别单词,领悟句意,理解文章主旨,不断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和小短文,有兴趣主动了解异国文化,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意义: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趋于国际化,各国人民需要相互交流、学习,英语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学习、传递信息的主要的语言工具之一。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是形成语言技能的重要阶段,还有,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综合英语的水平,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既是教学目标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最好方法。阅读教学在外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最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特点:
应试、缺少外延拓展,忽视语言的输出。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少,又无语言环境,加上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及单词、句型的操练和阅读结果,而忽视语篇理解,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只能固守课本的框架,根本没有外延的拓展。哪有时间和精力真正关注过学生读的过程。所以小学生(特别是三四年级)的英语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很多学生都是会写,会做题,但读不出来,学的是所谓的“哑巴英语”。
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果没有兴趣谈何学习?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才开始学习英语,觉得新奇,甚至感到“洋盘”,所以积极性非常高。这是好事,但要让这份激情长期持久的燃烧下去确实是一件难事。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境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本身,也就是说要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运用。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可以多采用Let’s sing,Chant,Role play,Play flash,TPR,Games等方式,让学生觉得课堂就是在做游戏,是轻松愉悦的,没有压力,他们自然就乐学了。
还要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在学校里和学生打招呼和问候时使用英语,既带动了学生,创造了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明白了所学知识应在什么样的语境中使用。
二、注意形式与内容的搭配,探究出适合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最优阅读方法。三四年级的学生词汇量较小,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拓展、认知书本以外的词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没有词汇,其他什么都谈不上。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巧妙地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五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量,掌握了一些句型、几种时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深挖教材,注重拓展,把新旧知识自然地融合起来不能死用教材,照本宣科,把课文教死了,应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课前的Greeting;Free talk;单词教学的”温故知新”(例:教学reading stories时,可以运用Free talk的形式将句子“What are your hobbies?/Do you like...?/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What can you do?”等,和reading story books/comic books/newspaper/poems/jokes这些单词、短语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自然融合的目的。);内容的拓展(例:教学have an English class时除了回顾学过的科目外,还可扩展出课表中的social study, moral eduction等未知科目。)。
三、培养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现行教材编排较好,所学内容都是生活英语,学习的内容都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关,所以在学习相关内容的时候鼓励学生课余多去主动学习、收集书本以外的相关内容,如:衣服名称、食物名称、节日名称、出行方式、体育运动等相关的词汇,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学习,营造一种主动参与,互动学习的氛围。孩子积累的词汇量大了,阅读起来就轻松易懂,就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四、逐步教会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和阅读方法。
小学阶段是阅读策略形成的最初阶段,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事半功倍的作用。低段学生词汇量少,教他们可以从谐音或词形去记忆单词。如:Banana巧记:爸爸爱吃香蕉,拿了又拿。museum可以这样记:se挑着 u(油),两个m守两头。高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还可用构词法、联想法、加前(后)缀等方法。课前要布置简单的前置性、预设性的阅读,如自己拼读单词、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地方、初读;课中要精读,除了交流预习结果,解决课前的疑惑,还要要求读出语音、语调、语感;课后要有拓展阅读或延伸阅读。
五、教会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学习机会,上学放学的路上可以和同学交流,等公交的时候可以记忆单词;逛街、坐车、旅游时,看到英语单词,可以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来,然后通过记忆(用双语呈现的)、请教他人、查阅等方式学习;看外语片时,将一些简单、有趣、有意义的语句记下来;平时在家里茶几或床头,经常放一本读物,方便没事时随手翻阅,逐渐养成闲暇时随时喜欢阅读的习惯。
六、拓展英语阅读渠道,促进课外阅读延伸。
小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并结合教材内容,精选阅读材料,借助多种媒体,选择出适合儿童年龄与兴趣、符合相应阅读水平的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如: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新概念英语阅读高效训练3--6年级》、外国影片、英语少儿节目等。
七、课堂上注重先学后教,当堂任务当堂训练当堂清。
当堂清即当堂检测,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检验学生是否把所学的知识连贯了起来,融汇于了一体。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采用听、说、写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反馈。阅读教学时,先采用做问答题、选择题、判断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浏览,完成任务,再在精讲过程中订正答案,加深印象,巩固所学内容,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老师在总结反馈结果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方法和手段。
总之,方法是重要,但是坚持更重要。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摸索和实践。
第五篇:职业能力探索与提高
课题:职业能力探索与提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含义以及能力的个体差异性。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目标。
3.运用目标: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弱势和职业能力,能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提升职业能力的行动方案,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目标,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到能力的重要性,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优势、弱势和职业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目标,能制定提升职业能力的方案
课时:2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认识自我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兴趣是解决你喜欢做什么的问题。性格是解决你适合做什么的问题。那我到底能做什么呢?企业为什么要雇佣你呢? 职场故事《买土豆的故事》
教师总结: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能力与职业能力 1.什么是能力?
教师:从上述案例中可以分析得出能力的含义: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特征:能力与活动密切相关,在活动中产生,直接影响着活动效率。2.能力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哲学家莱布尼茨 3.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民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4.能力的分类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9-40,了解九中职业能力的特征及所对应的职业群。然后思考:以上九中职业能力,哪种是你最强的,哪种是你最弱的?哪种是经过努力可以提高的?根据现有的职业能力,你能够从事的职业有哪些? 5.职业与能力的关系
(1)一定的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举例说明:
医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望闻问切)教师—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记者—观察力和思考力,文字、语言表达
(2)较强的能力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3)职业实践促进能力的发展。
二、职业能力的探索方法
完成课本P40-43活动一:你所擅长获胜的活动测验与课本P45-49一般职业能力自评表测试,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以及你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1.职业实践 P44案例
教师:小陈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校园文化活动
辩论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某企业杯篮球赛、“元旦”文艺晚会等,3.职业技能大赛 4.自我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含义是什么?其具体分类? 2.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哪些? 3.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提升职业能力的行动方案。
板书
职业能力的探索与提高
一、能力与职业能力
1、定义
二、职业能力的探索
2、能力的个体差异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3、能力的分类及与职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