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
八年级(下)英语Unit 3 单元测试题
一.单词拼写.1.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UFO l________?
2.The girl was shopping when the alien g_____________ out.3.What was the girl doing when the plane _______ off ?
4.Yang Liwei f________ around the earth on October 15,2003.5.While the police w_______ coming ,Linda walked around the station.6.There were many people at the station,Linda couldn’t find her dog ___________.7.The girl was shopping when she saw the car a__________, the car hit the bike.8.I was so t _______ this morning.It was difficult to get out of bed.9.My flight to New York took off _______ Beij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10.You can i_________ how strange it was!
11.Don’t s__________!I can hear you.12.Spring l__________ three months in Yunmeng.13.He can speak a little e_________ English.14.Go and wash your hands in the b__________.15.My mother was cooking in the _______ while he was reading a newspaper.16.That’s an a____________painting.We are amazed at it.17.There are many boys h__________ fun in the playground.二.选择题.()1.What _______on that street?
A.did happenB.is happeningC.happenedD.was happened
()2.I will see my parents _____ next week.A.sometimesB.sometimeC.some timesD.some time
()3.The teacher didn’t let him_________.A.came in B.came into C.come inD.come into
()4.The Greens live on _______side of the street.A.otherB.anotherC.the otherD.others
()5“You failed your English exam again!” The mother _______ her daughter
angrily.A.shouted toB.shouted atC.shouts to D.shouted at
()6.When did you ______Wuhan?
A.getB.arrive atC.arrivedD.arrive in
()7.--The TV said that the famous actor would come to Xiaogan that evening.--Yes.It’s really ________ that he didn’t come.A.wrongB.sorryC.strangeD.surprised
()8.---What _____ Kate just now?----She lost her backpack..A.took placeB.happenedC.took the placeD.happened to
()9.There is a new teaching building _______ our school.A.in frontB,in front ofC.in the front ofD.front
()10.They are talking about _____ the poor children.A.helpB.to helpC.helpingD.helps
()11.---Why didn’t you give me a phone call?---I ____.But nobody answered
the phone.A.did B.doC.willD.have
()12.Put on your coat.Don’t ______.It’s cold today.A.take it offB.take off it C fall off itD.fall it off
()13.The boy was watching TV_________ his mother was on the phone.A.whenB.whileC.thenD.()14._____ we were watching TV _______father came into the room.A.While, /B./,whileC.While , whenD.When, while
()15.----I saw an alien just now.----___________
A.I’m sorry.B.That’s all right.C.Are you kidding?D.Best wishes.()16.The Greens ______going to fly to England.A.isB.areC.willD.shall
()17.I looked for the dog_____,but I couldn’t find it__________.A.everywhere,somewhereB.anywhere,everywhere
C.anywhere,somewhereD.everywhere,anywhere
()18.We walked back home ________silence.A.inB.onC.withD.of
()19.“How terrible the film was!”“Were you _______?”
A.scaryB.scaredC.scared toD.scaredof
()20.We all found _______very interesting to play chess.A.it wasB.thatC.it’sD.that is
()21.There was a police officer______ by me.A.to standB.stoodC.standsD.standing
()22.I was _______ to see the police at my home.A.amazingB.surprisedC.surprisingD.interesting
()23.---How can I keep healthy
---You should eat _______unhealthy food and take_______ exercise.A.less,moreB.fewer,moreC.little,muchD.less,less
()24.Nothing is _________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A.important B.interestingC.impossibleD.possible
()25.—I called you at 7:00 last night, but there was no answer.---Oh, sorry, I _______ dinner at my friend’s home.A.haveB.hadC.hasD.was having
()26.The boy _______ English on the radio when I ______ his door.A.learned , was openingB.was learning, opened
C.learned, openedD.is learning, opened
()27.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________?
A.got toB.reachedC.arrivedD.arrived in
()28.He wears ________ shirt.A.so a goodB.a so goodC.such a goodD.a such good
()29.---Isn’t it fine today?
---_______.Look, the sun is bright!
A.Yes, it isB No, it isn’tC.Yes, it isn’t D.No, it is
()30.---Were you doing your homework at eight last night?
---Yes, I was, but your sister ________.A.didn’tB.weren’tC.wasn’tD.wouldn’t
三.词形填空。
1.We are _________(surprise)at his words.2.We had fun ________(play)football in the playground.3.His mother _______________(wash)clothes from 6 to 9 yesterday evening.4.He had a stomachache, so he had to stop ______________(walk).5.We ___________(visit)the Great Wall in two days.6.What was he doing at 6:00pm yesterday?
He ___________(run)on the playground.7.He ___________(swim)in the lake at this time yesterday.8.The thriller is ___________(scared),I’m __________(scared)of watching it.9.While he was climbing the tree,he_________(hear)a strange sound..10.When the little boy saw her mother,he______(jump)down from the tree
quickly.11.Young kids enjoy playing with ______________(color)dolls.12.Did Linda find her watch ____________(somewhere)?
13.The bus station was ___________(crowd)with many people.14.The girl ______________(read)a newspaper when she saw the alien.15.He often asks his son ____________(wash)his clothes.16.The Greens ________________(fly)kites at this time yesterday.17.What _________your friend ________(do)at ten yesterday morning?
18.The twins _____________(study)English when the teacher _______(come)in.19.I found that it __________(be)easy to fly a kite.四.同义句转换.1.She isn’t coming.I think.I _______________ she ___________ coming.2.He had a good rest after 4:00 pm.He _________ have a good rest ________ 4:00 pm.3.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He is _______ old ____________ go to school.He is _______young_______ he can’t go to school.4.He runs fastest in his class.He runs faster than_____________ student in his class.He runs faster than________________ students in his class.5.He didn’t know what he should say when she heard the news.He didn’t know __________________ when he heard the news.6.I was waiting for a bus.And at that time ,I saw Lily..I was waiting for a bus ________ I saw Lily.7.They got to the hotel at about 6:00pm.They __________________ the hotel at about 6:00pm.8.His sister ran as quickly as possible.His sister ran as quickly as ___________________.9.What was wrong with her last night?
What _______ ______ her last night?
10.They were having a good time in the playground.They were _______________on the playground.五.汉译英。
1.昨天夜里,学校发生了点儿奇怪的事情。
Something _______________ in the school last night.2.上课铃响时,你在干什么?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______________?
3.当他进来时,我正在睡懒觉。
When he came in ,I was ____________________.4.别跑,我有重要的事跟你说。
Don’t _________________.I have ________________to tell you.5.当Kate 打电话时,她的狗从盒子里跑出来了。
While Kate w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er dog got out of the box.6.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停止谈话。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all _________
_________.7.刘翔闻名全世界。
Liu Xiang is famous ________________ the world.8.所有的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
All the people sat in the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9.你听说过那起汽车事故吗?
Did you ____________________the car __________?
10.While Jim was swimming in the river, your brother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书馆学习)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就)he saw me,he ran away.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
他正在演奏钢琴时),the light was out.13.I was _____________(沿着街散步)the street when I met her.14.Who ___________________(报警)just now?
15.I can’t imagine _______________(多么奇怪)it was.16.I saw an ali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出)the UFO.17.Yang Liwei is one of the national ___________(英雄)inChina.18.He went to Beij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次)
19.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they got to the park.20.He w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诊所)then.六.阅读理解
Jack is a twenty-year-old young man.Two years ago, when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he found work in a shop.Usually he works until ten o'clock in the evening.He is very tired when he gets home.After a quick supper he goes to bed and soon
falls asleep.His grandma who lives downstairs is satisfied with(满意)him.One day, on his way home, he met Mary.They were both happy.He asked the
girl to his house, she agreed happily.He bought some fruit and drinks for her.And they talked about their school, teachers, classmates and their future(未来).They talked for a long time.“Have a look at your watch, please,” said the girl.“What time is it now?”
“Sorry,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watch,” said Jack.“Where's yours?”
“I left it at home.”
Jack thought for a moment and found a way.He began to stamp his foot on
the floor, “Bang!Bang!Bang!”
The sound woke his grandma up.The old woman shouted downstairs, “It's
twelve o'clock in the night, Jack.Why are you still jumping upstairs?”
1.Jack was ________ when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A.sixteen B.eighteen C.twenty D.fifteen
2.The old woman is satisfied with Jack because ________.A.he's her grandsonB.he's clever
C.he can keep quietD.he gets home on time
3.From the story, we can know that Mary is Jack's ________.A.classmateB.colleague(同事)
C.auntD.wife
4.The word “stamp” in the story means ______ in Chinese.A.盖印B.跺C.贴邮票D.承认
5.Jack stamped his foot on the floor in order(为了)________.A.to wake his grandma up
B.to make his grandma angry
C.that his grandma was going to tell him the time
D.that his grandma was going to buy him a watch
七.写作。下面是李平昨天做的事的地点。请写出你昨天的那些时侯你在干什么。
7:00on the busread a book
8:00in the classroomhaving an English class
9:00in the dining hallhave lunch
10:00on the playgroundplay football
11:00at homestudy for the English test
第二篇: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
《敬畏自然》 所在单元: 三单元 授课学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理解并识记“敬畏、蓬蒿、精巧绝伦、不自量力、相形见绌、咫尺、深邃、混淆”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能力目标:
1、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
3、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手段与方法:
1、边读边想
2、自主探究
3、合作研讨 教学准备: 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狼藉(jí)咫(zhǐ)尺 呐(nà)喊 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沾沾(zhān)自喜
(二)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精巧绝伦)美味的饭菜。(美味佳肴)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沾沾自喜)
二、出示图片,从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导入新课。
三、课堂活动
1、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默。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 人 与 自然 的关系,作者否定了“ 征服自然 ”的口号,提出了“ 敬畏自然 ”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答: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答: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的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结构解读
引论 征服自然 不自量力(第 到第 自然段)
敬 比喻
畏 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第 到第 自然段)拟人
自 本论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 到第 自然段)对比 然 宇宙生命(第 到第 自然段)反问 结论 敬畏自然 和平共处(第 到第 自然段)
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答: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答:与上句的比喻“肌体”相呼应,增强文意的连贯性,突出强调了人类与宇宙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意思对即可)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4、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把问题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
5、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7、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
8、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本来就是一体的,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敬畏和爱护我们自己。)
四、拓展探究:
请说说人与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并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五、课堂练习: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
2、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体现了大自然创造的精妙绝伦。
3、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比较了“相形见绌”?(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2)、人类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3)、大自然“懂得”用美学原则创造各种事物以至人体。
4、词语积累:
深邃:深奥 殊不知:竟不知道 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 映照:照射 诚然:实在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原野 断言:很肯定地说 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陈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等词的读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4、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与价值目标:
6、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默读),整体感知 思考: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什么?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过去:“绿洲”“仙湖” 现在:“沙漠”“神秘” 变化原因:“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深层原因: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罗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作者强烈呼吁:拯救生态环境。
(二)字词掌握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清、凄凉。和煦(hé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吞噬(shì):吞食;并吞。裸露(luǒ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戈(gē)壁滩 无垠(yín)边缘(yuán)
(三)介绍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四)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三、说话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四、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五、板书设计 仙湖 罗布泊 荒漠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 形象 生动
六、作业布置:
课后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旅鼠之谜 陈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技能目标: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学会生动形象地介绍科学知识,清楚明了的说明复杂事物,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即说明文与记叙文的杂交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出旅鼠的图片,学生描绘一下旅鼠的样子。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上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
二、检查预习:
1、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作家、作品。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2、读一读,写一写: 徘徊 媲美 笃信 幼崽 啮齿 仓皇逃窜 饶有兴趣 神秘莫测
焦躁不安 东跑西颠 鼠目寸光 传宗接代 道听途说 若有所思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三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百万后代。
(2)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提问:你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之后由各组选代表发言,共同交流。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有:
(1)、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2)、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3)、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4)、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5)、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2、重点品味文末丹尼斯的话,他说的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感受。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五、品读课文,体味文章独特的写作手法:
(1)、提问:本文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很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一想,文章的写法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是说明文还是记叙文?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来。学生思考、明确: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记叙的框架、说明的内容、对话的方式
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趣。(2)、学生自主选例评析,品味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六、延伸拓展:
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七、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课练。
3、选择北极旅鼠三大奥秘中的任一一个奥秘,大胆而合理地猜测一下吧!大雁归来 陈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积累有关大雁的诗词句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把握内容。
2、体会作者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教学难点: 品味句子表达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迁移法.教学内容: 一 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对大雁,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二、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边读边思: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2、进行朗读擂台赛。
3、整体感知课文 出示问题: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归纳:(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5)爱寻食玉米粒.(6)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飞.(7)四月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多媒体显示:多姿大雁图
三、与作者对话,品读课文。
(一)1 出示《辞海》中对大雁介绍的文字,分析在语言上与课文的区别.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像家鹅,群居水边,往往是千百成群。主食嫩叶、细根、种子、或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选自《辞海》
讨论,总结:《辞海》中的语言重说明,客观介绍科学知识.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2、含英咀华: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用你最喜爱的方式理解和体悟,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与同学们分享。
(二)与大雁对话,感受大雁形象
1、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将大雁人性化了,请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具有哪些人性化的行为和感情?
2、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提到在大雁身上找到可“失去的东西”,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觉得作者找到了哪些我们人类正在“失去的东西”?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感受到什么?
可以选用下列句式:
①读 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 的大雁。②在大雁身上,作者找到了 让我感受到
(三)质疑解惑:对于文中的语句还有没有存在疑惑的地方,先在小组范围内讨论解决,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师生一起研讨。
四、与自我对话,聆听心灵的声音
由于岁月的变迁,环境的恶化,更是由于人类的残忍,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正慢慢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从地球上消失.(一)资料链接
展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穿山甲:,蜂猴,豚鹿等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远古时代
500年才有一种兽类灭绝。但20世纪以来,4年就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是正常灭绝速率的125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科学家们统计,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中,有5025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边缘,其中我国已达390多种.(二)心灵驿站:
以前大雁是传信的使者,今天老师化身为一名邮递员,为你传信,你会把信写给谁?会写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封短信,并读给大家听。
五、我的收获:
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吗?说一说,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分享。.六、作业布置
1、积累诗词句。
2、写一封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喂——出来 陈霞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准确掌握并识记“哂笑、牟取、众目睽睽、棘手、铆钉、贪婪、履行”等生字词;
2、.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
1、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2、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锻炼想象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教学难点:
1.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2.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延伸迁移法.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en3)笑 牟(mou2)取 众目睽(kui2)睽 棘(ji2)手 铆(mao3钉 贪婪(lan2)履行(lǚ)2.解释下列词语。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入
1、导语
同学们,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学发展到今天,让人类很有成就感。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却又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地征服自然,而大自然有时又无情地报复了人类。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未来社会,看一看哪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有一天,一位正在悠闲休息的人听到了一声奇怪的呼唤“喂——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又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共同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创作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去联想,去想象,也许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愉悦,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2.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
3.文体介绍:
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故事真否?(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环境保护问题。)3.洞是真的无底吗?’(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5.洞是比喻什么?(人类生存的土地。)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不统一答案。)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七、布置作业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与自然
一、单元分析:
《新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全部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体裁、形式,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通过学习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思考由于人类的盲目性导致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从中获得启示。
《敬畏自然》(事理说明文):理解“敬畏自然”的深刻含义,培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认识和利用自然的精神。学习本文议论、抒情与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掌握设问、反问良种修辞方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事物说明文):认识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的严重恶果,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学习本文运用历史事实、数据、举例、对比等方法说明事物的手法。
《松鼠之谜》(事物说明文):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本文记叙与说明相结合的手法和运用数据的说明方法。
《大雁归来》(事物说明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培养科学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学习本文从事物的现象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学习本文运用描写增加趣味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喂,出来》(科幻小说):读懂小说,从小说的表层意义到深刻的蕴涵意义及不同角度理解的多层义。学习本文丰富的想象、联想。
综合性练习:开展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倡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采用默读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
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总的来讲,可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4、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本单元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5、教师要充分做好综合性学习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
五、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
《敬畏自然》(2课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课时)
《旅鼠之谜》(1课时)
《大雁归来》(1课时)
《喂——出来》(2 课时)
综合性学习(1 课时)
单元作文(2 课时)
检测(2 课时)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测试
第一部分:阅读积累(38分)
一、请把下面的句子抄在方格里,注意书写规范、字迹工整。(3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āo wēi
wān yán
é jiǎo
zhè jiāng
wú xiá()
()()
()()
cā
shāng
pān dēng
píng zhàng
bá dì
ér qǐ()
()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平如()()叶似()()()万千 危 峰()()()()不断
奇峰()()
四、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观赏
欣赏
玩赏
赞赏
1、我静静地()着优美的交响乐曲。
2、中外游客不约而同地来到令人神往的九寨沟,()那美丽的山水。
3、大家()着同学们亲手制作的飞机、轮船、汽车模型。
4、这次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大家的()。
五、积累填空。(5分)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日出江花红胜火。
3、,白银盘里一青螺。
4、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
,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形态万千……
六、句式练习(10分)
1、照样子写句子。(1)例:漓江的水真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花坛真漂亮。
(2)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用关联词把下面2句话合并成1句话。对这位年轻的护士的行为,我的母亲没有责怪她。对这位年轻的护士的行为,我的母亲还给予她鼓励。
3、修改病句。
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
七、阅读课内片断,按要求作答。(14分)
(一)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2分)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句话表面写,实际上是写
。(2分)
3、作者用词十分准确,“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写出了空隙的,由于这是作者的幻觉,因而
一词用得很恰当。“要是……准会”这组关联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
的感觉。(3分)
(二)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作者在这里写出了七月的天山如
一样美。作者抓住
来突出天山之美。(2分)
2、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人浮在花海上”采用
写法,写出了天山深处
这一特点,其中
这一词语形象地写出了这一特点。(3分)
3、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2分)
八、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16分)
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鸣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味□细品□ 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
有些,“叽哩喳、叽哩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指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真奇怪……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2分)
充盈:
颇有:
2、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两对反义词。(4分)
()——()
()——()
3、莫干山蝉鸣声有什么特点?用“
”划出来。(2分)
4、“五花八门”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来解释。(2分)
5、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2)结尾的省略号的用法是语意未尽。
()
6、在第2自然段中□里加上标点符号。
7、文中作者说“真奇怪……”原因是什么?(2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田野还是春天的校园?是自家的阳台还是公园的一角?是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的恬静?请选择你熟悉的一处景物,写下来。
要求:
1、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3、语句要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
4、题目自拟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复习重点
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内容(重要精神,四句)
1、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特区姓社不姓资;
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4、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南方讲话”核心: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
2、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是否姓社三标准。
3、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三、南巡讲话重要意义:
1、进一步解放了人民思想。
2、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4、政治保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6、党的领导:坚持中共的领导核心
7、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8、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