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时间:2019-05-12 13:0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育创新研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第一篇: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体育教育创新研析

张东营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摘要:长期以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很少关注对学生诸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如何融入到教育改革的大潮,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寻求新的体育教育之路。本文提出了创新体育教育理论多个转变,并在分析、论述创新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

关键字:体育教育 创新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1前言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通过不断的创新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完善与提升。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发达兴旺之不竭动力”。开展创新体育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教育义不容辞的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责任,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开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并使之不断完善。

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江泽民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牲,对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体育教育创新的特征

3.1预期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与终身体育相衔接,培养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积极的安排自己的学习。

3.2 参与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集体意识和行为,具有社会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课堂规则,乐于成为集体活动中的一员,积极参与班级、年级的体育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尊重、互助,为集体的荣誉而奋斗拼搏,发挥个人独特作用。

3.3 独特性

体育教师要敢于冲破已有的柜架和专家权威观念的束缚可以求新,独辟路径。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场地器材的布置上有所创新,有所开拓和突破。

3.4 变通性

教师要巧妙、合理的利用迁移规律,将相似、相近的技术加以详尽的分析,使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更为准确、完整,掌握技术更加快速、牢固。

3.5深刻性

教师在教法、学法指导方面能抓住关键的本质的东西,学生才学的透彻、全面。在动作技术的分析上,抓住动作的重点、难点、关键,使学生易于理解、牢固掌握。4体育教育创新的原则

4.1开放性原则

把教学与社会、时代相结合,不限于教材的内容,把课内、课外相衔接,营造开放的气氛,通过知识的迁移,掌握更多的知识。

4.2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学生自觉的、能动的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新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中,教师不断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励他们的思考,拓展他们的思路。

4.3 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要求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把老师的职责定位在筹划和管理上,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4.4 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要求老师在叙明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术难点、重点后,把寻求结论的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寻求答案中体验劳动的甘苦,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创造思维。多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

5体育教学创新理念下的多个在转变

5.1体育教学目标有一元型向多元型转变

传统观念下,体育教学过分看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作用,乃到把《达标》作为体育教学工作单一目标,一切教育工作都围绕着《达标》,并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结果必然限制了教学工作的广度和学生的学习空间。

新世纪的体育教学目标内涵是丰富的,在保证体育课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重视体育课社会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开发和提高;把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龄前学生科学的体育与卫生行为;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习惯。

5.2体育教学内容与竞技型向健康型转变

以往的体育教学以竞技项目教学为主要内容,妨碍了学校体育目的的实现,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内容竞技型,把身体素质发展的专项性迁移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违背了人的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难以达到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时代呼唤符合素质教育目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内容,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的开放教学,合理改变现有竞技内容,使其成为符合体育教学要求的内容。

5.3 体育教学组织由僵硬型向活泼一霎时转变

体统体育教学片面追求教学组织的外在一体性,忽视教学效果的实效想,使体育教学按部就班的机械操练,“铁”的纪律造就了僵硬型的组织形式,教学环境表现为严肃、紧张有余,活泼、生动不足,造成学生只能在压抑的心理状态下被动、机械的从事着毫无兴趣的活动,从而殆尽了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特性。

必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用以感染和激发学生。从知、情、意、行入手,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知、情、意、行的融会贯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使之学有所乐,学有所得,不知不觉的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5.4 体育教学方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近一个时间以来,许多人在说:学生喜欢体育去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一个方面是教师教法上的问题。我们不少体育课还是灌输型的,以教师为中心和采用封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呆板和压抑,这很难吸引学生。

必须牢固确立教学在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让体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同时加强对以计算机及多媒体为核心的开放型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加强校内教学资源库、教学和教学管理网络的建设,实行网络型多媒体教学,给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支持,普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5.5体育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从教学模式的发展历史看,经夸美纽斯到赫而巴特,树立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形象,然而它以成为过去。在当代,教师与学生关系和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相互关系,上至管理层,下至学生,都比较清楚。然而,在实践中却常常不能如愿。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主人翁,那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教师的绝对地位往往贯彻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体育教学何尝不是这样,从教学内容的指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形式,到考试形式的确立,学生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体育教师关心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根本不关心学生学什么,喜欢什么,虽然在教学法上做了相应的改进,但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学生被动服从的局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如火如荼,许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借助某种建模理论,提出了或移植了多层次复合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发展。例如,有的人借助教学目标建模理论提出了“体制教学模式”,“体育健身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等;有的人借助教学方法模式,提出了“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问题是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式体育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学生需要和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6体育教学课程由单纯型向全面型转变

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不再被人们误解为单纯的身体训练,而体育课程更倾向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体育课程在体育系中的地位提高了,人们开始认识到体育是个体生命存在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社会劳动者素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是保证欢渡余暇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面积21世纪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应该覆盖体质、生理、心理、营养、人口、生物、哲学、健康等学科。其内容包括:研究同一性和多样性的矛盾;研究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研究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整体休戚与优型等。特别是现代型社会里,如果体育教育仍停留在竞技教学和身体素质教学简单模式之中,它的地位只能日益下降,谈不上什么质量,更何谈效益。

5.7 体育教学评价划一型向系统型转变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基本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无法准确评价先天客观条件不同学生后天的主观努力程度。显然,如此评价必然失去激励性和公允性。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考核新评价,除了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外,还要重视对技术认识的诸多因素。比如:学生对体育课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情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和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等。而且,在考核新评价中,除了体育教师外,还可以由体育委员、小组长等成立评价小组,对每一位同学作出最终评价,这使得评价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有得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5.8 体育教师角色由时代型向未来型转变

新世纪的体育将发生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二是从社会的强制功利需要和需求转向个体健康幸福生活的主动需要。教育面向未来,人们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道,解惑”的功能强化,“授业”的功能弱化。教育者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与未来 及个体发展的要求,从“你不会,你不想学”向“我乐教,我引导你学”转轨。这就要求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保守”的体育教育行为,积极投入到时代的改革中;应具有终身教育和促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浓厚的底蕴,具有能不断反思和说嘴郎中自己,以及塑造自我的能力;必须具备自学进行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体育教育创新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6.1 积极更新观念

教师要研究新情况和社会、时代发展变化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创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大胆实践。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僵化,不守旧,成为一名创新开拓的先锋。

6.2 不断开拓自己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挖掘教师的自身创造潜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干,取得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成果,在创新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创新能力。

6.3 善于发挥群体优势

体育创新教学不仅要发挥学科优势,还要得到各个学科的教师的配合,发扬集体的创新精神才能在整体上开展创新教学,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不断借鉴、吸引别人的创新教学成果。

6.4具有师生平等的心态

创新教学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未来的有前途的发明家和创造家,给学生提供充分展开想象、联想的时间、空间,并欣赏学生的真知灼见,把学生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并不断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6.5具有严禁的科学态度

体育教学的创新,不能违背体育运动本身的规律,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违背教学的固有规律。创新教学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离开了科学而严谨的态度,创新教学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真正奏效。推动体育教育创新的措施

7.1 教育理念的转变

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个里程碑都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我们必须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转变观念,把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上,否定只讲传承不求创新的教育方式。要树立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树立面积新技术革命、面积国际竞争的新特征、面向知识经济未来的体育创新教育的理念。

7.2 确立体育创新教育的新制度

体育高等教育面对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改变目前体育教育的弊端,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体育教育体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创新的动力与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相辅相成。因此,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是体育创新教育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7.3 建立宽松的创新外部环境

建立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以往体育院校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所讲授的知识陈旧单一,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体育教育的外部环境进行改革,而教育竞争、自由选择、多元化、兼容并包、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独立创新的环境系统就成为体育创新教育不要缺少的外部环境。

7.4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是进行创新教育的第一要素。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只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了解当今体育运动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老师,才能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因此可以说老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新、茁壮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

7.5 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基础上改革专业教育是实施体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实施体育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形成有利于思维形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个性培养计划、推行学分制,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措施,这是体育创新教育最关键的具体措施。结论

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全心的教育价值观。体育教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注入创造性思维的内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走创新学习之路,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然,这还需要广大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民探讨和积累经验,才能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迅速与国际接轨,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参考文献

[1] 张福华.浅谈体育教学创新[J].体育教学,2001,(2)

[2] 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韩丹.论21世纪我国的体育创新[J].体育学刊,2002,(1)

[4] 王一秒.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体育教学,2000,(1)

[5] 赖天德.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教育,2001,(3)

[6] 朱立言.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石油教育,2001,(1)

[7] 许言良.开展创新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J].高等研究,1999(1)

[8] 俞学明.创造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8

[9] 许言良.体育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0,(3)

[10] 刘建坤,李洪波.体育创新教育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4)

第二篇:对高水平体育教学管理的研析论文

摘要:教育部《87》数字008号文件下发已近20年,被允许特招体育特长生的艺术学院也在逐年扩大,各高校在高水平体育的竞争与投入方面的“较量”也日趋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为高校办高水平体育带来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就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的教学训练特点及管理进行了一些研析。

关健词:高等教育高水平体育训练管理

0引言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国力的增强,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国家竞技体育的重心在慢慢地向着教育领域进行着战略回归转移。为了更加健康地推动高水平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高水平体育的教学、管理谈以下观点。

1高校高水平体育教学训练的特点

1.1突出强度重质量:我国运动员专业体制的教学训练是以训练时间的积累来培养优秀运动员,专业队训练的最大资源是时间,时间是以训练为中心来安排。而高校教学训练时间的资源恰恰是最稀缺的。高校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来训练,他们相当大的精力要用来进行大学学业的学习。如何应对、解决这一矛盾?高校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训练理念,要精心计划每次训练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提高训练水平,突出训练的强度。训练要围绕着强度的核心目标来进行。所谓强度,包括了生理强度、心理强度、技术强度等。

1.2针对训练挖潜力:高校体育生的训练尤要重视其针对性。经历中学训练的学生,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术尚不成熟完善,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工作很辛苦,一个教师往往带好几个项目的学生训练,专项技术和能力不可能抓的很细很全面。这就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训练任务:认真选好有发展潜力的“半成品”,经过高校阶段的训练变为“成品”直至“精品”。这就需要强调再针对性上下工夫,高校教师在训练上一定要把准这个“脉”。体育生在大学时期是身体发育最终成熟期,应该是出成绩的时期,结合个人的特点,抓住思想上、技术上,素质上,心理上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矛盾,在指导思想上、技术、战术、训练安排、训练手段、训练要求等等方面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就会较快地提高运动成绩。

1.3比赛训练出成绩:高效办高水平体育同学校其它学科一样,重在出成果。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在竞技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出来。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运动员参加各种体育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才能更好的锻炼队伍,提高水平,完善技术。各种比赛就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意义的训练检验和大强度训练方式。运动员只有通过多次的比赛锻炼,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努力、勤奋、付出、与成就、获得、荣誉的真实感受。

1.4文化修养显特色:新一代的大学生运动员应战线其特色与风采。而这个特色与风采就是文化修养素质。文化修养素质的培养是高校高水平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训练工作中,要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自觉地用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体育赛场上要有“霸气”而遵纪守法,生活中文明礼貌且富涵“谦气”,训练上拼搏进取要充满朝气,用实际行动来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时代体育精神,作一个合格的先进体育文化的代表与宣传者。

2高效应对的措施

2.1建设一支合格的教练队伍:高校办高水平体育,首要的是建设一支合格的教练员队伍。在人员聘用上采用竞争上岗的教练负责制,教练员要政治思想好,要善于学习,对专项技术有深刻的理解,训练方法有创造性,对国内外该项目的技术前沿发展有所把握,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目前,我国高校由于体制和条件的限制,还很难涌现出名牌教练。高校在积极挖掘培养自己的人才潜力的同时,也可适当引进人才。要充分认识到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性,长期性,复杂性与系统性。2.2以人为本改革体制:多年来高校带队训练的老师其岗位定职并不明确,在人们的思想里一般的理解为“兼职”,大学体育老师主要是上公共体育课。这种观念反映在体制上就是高校至今在教练的聘任职称上没有一个成文的文件,训练工作的优劣,成绩的大小全凭领导的印象和需要,今年重视,明年可能就不那么重视,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缺乏制度上的认定。正因为如此,高校训练员的工作岗位缺乏竞争力,与专业队训练的竞争压力无法相比。高校带训练的教师待遇偏低,仅以北京大学为例上一次普通学生的体育课90分钟,课时费是40元;而一次训练课平均150—180分钟,课时费是20元。大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头学很多,体育课,体育科研,群体工作,课余训练及相关的社会工作等。而高水平的体育训练是一项科学的严谨的系统工程,从事高水平训练的教练一定要从这些繁杂的工作中相对地脱离出来,一心一意带高水平的训练。在学术职称的评定方面,有突出训练成绩的教练应肯定他们在学术职称上的地位。既办高水平体育,相关的体制就要跟上。尤其是要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教练的工作及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相信,这是高校办好高水平体育的重要举措。

2.3实事求是科学管理:体育特长生的管理目前已不是简单的体育部一元化管理。而是体育部、学生所在系和学校的三重管理。体育特长生是一群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学校对他们的管理目标应该是更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在体育上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要根据运动训练的特点、比赛任务的需要,学生在比赛中创造成绩的优劣,在学籍管理上体现出一定的弹性。上至校长下至普通的教务人员应充满理解、支持、关爱鼓励的态度来对待目前在体育生管理上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要求体育生不断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又要求与普通生一样严格的各科文化考试通过率,那就忽略了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会给办高水平体育的工作造成许多矛盾和困难。高水平体育成绩的获得,必然要有生理上、心理上、精力上、时间上的大量投入付出。高效应积极探索对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制度,在完成大学基本学业的前提下制订一套相对合理的鼓励制度,激励他们边学习边为国家的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3结语

3.1体育隶属文化、教育的范畴,创建一流大学就应建设一流的体育教育。大学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深层次改革的一个例证。办高水平体育虽然还处在探索、过渡、“试办”阶段,但它顺应了国际教育的大趋势,进一步理顺了我国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体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绝不是表面上特招几个体育特长生的简单形式,而是高校挖潜、提高全面教育层次、质量的改革。高校有高水平的体育,进一步充实了高校高水平的教育。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哈弗、耶鲁…纵观世界名牌大学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值得自己骄傲的体育。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坚持这个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机制,为高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而奋斗!

3.2“过河”的任务已明确,“架桥”的具体工作需要高校的努力。招生—管理—训练—比赛—毕业,整个工作系统的流程,各个环节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总结与完善,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和科学的工作精神。学校、体育生所在的系、体育部应进一步加大合作的力度,为体育生创造较好的学习、训练条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在一些基础条件方面与实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饮食营养、练后恢复、运动医疗、体育科研等,仍需要长期的努力工作。但是,高校办高水平体育的过程同样是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我们应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报.—2005.8.23.[2]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

[3]田径科技动态—2004.7.

第三篇: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与归纳调研所得,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为切入点,讨论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走出”传统高职语文教学的观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与建议。

关 键 词:素质能力提高 就业导向 语文类课程 改革创新

绪言

十几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随着经济发展迅速与人文素质缺失的矛盾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核心——“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同行所思考。必须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是一个综合发展较为全面的人。高职教育要有远见,要对高职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如何使高职院校在有限的学时里将语文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之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使高职学生真正受益,进而提高其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中,语文类课程统指《高职语文》、《应用文》、《现代汉语》、《文学鉴赏》、《写作基础》、《演讲与口才》等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在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其中自然包括对语文能力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素质教育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自强、自信、自立。对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与技能学习的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长期关注语文教学改革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就认为:当前正提倡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等语文类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十余所在杭高职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美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教育学院小和山校区、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的语文教师和部分学生以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对已回收的由师、生分别填写的60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整理、统计、分析。课题组力求在广泛调研、开拓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清现状,探求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杭州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工作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关于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在理论研究上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各校轻视语文类课程教学的情况普遍存在,高职语文类课程开不开设并无定规。而且一旦涉及具体安排,有的高职院校往往舍不得把必要的学时、学分拿出一些给语文类课程。在课题组进行调研的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除了三所以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比较重视语文类课程的教学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把开设语文类课程当作是执行教学计划的“填充物”和“替补队员”,其中不足50%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类专业为主)的限选课,不足38%的高职院校把它作为全院的公选课。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农、理、工类专业中,语文类课程的开设率为零。由此可见,目前在杭州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学时少、学分低、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并常常处于随时可能被“砍掉”的、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调研中还发现:一些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因没有语文教学任务,只好转行教“两课”或做其他工作。在高职语文类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同时还了解到:在开设了语文类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有70%左右的学生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有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另有18%的学生选择了“说不上来”。由此可见,目前杭州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教学,无论是规模、质量和效果,都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勿庸讳言,现状是令人忧虑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形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调研中,对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一题,有25%的教师和28%的学生选择了“教材因素”,38%的教师和1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因素”,16%的教师和2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因素”,25%的教师和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重视度”,50%的教师和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教法)”。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不佳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造成的。

例如:在一些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中,领导们往往把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部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只设“思政教研室”,不设“文科(语文)教研室”,甚至认为高职院校里有了“两课”,就不再需要语文类课程了,课题组认为这属于办学理念上的失误。加上一些学校领导过于强调高职教育“重技能,重操作”的培养方式,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因此语文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或英语、政治等课程而言,在杭州高职院校中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处于十分“边缘化”的位置。

随着与世界接轨步伐的加快,西方的语言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青少年产生影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倾向,使许多学生把学好英语作为第一要务,对汉语的学习反而抱无所谓甚至不屑的态度。许多高职学生更是从中学起就形成了对语文类课程兴趣不大的思维定势。例如问卷中“是否会认真学习《大学语文》等课程”一题,有16%的学生表示“不会”,26%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8%的学生表示“会”(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40%);在“除了《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你会去学其他语文类课程吗?”一题中,有23%的学生表示“不会”,2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3%的学生表示“会”。还有21%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学习语文类课程。

综上所述,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对高职语文类课程再不重视,恐怕会耽误整整一代人,此语决非危言耸听。

三、高职院校开设语文类课程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到底要不要开设语文类课程?在调研中,来自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最近几年,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强化毕业生语文能力的呼声也很高。去年,《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曾经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1]。所以,此问题已有了答案。

那么,高职院校的语文类课程应该如何开设?对这个问题要做具体分析。本着“必须”和“够用”的高职教学原则,课题组认为:在工科类的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可作为必选课(或考查课)出现。实践证明:毕业生仅有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参加工作以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会产生困难和障碍。反之,这种困难和障碍又会影响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发挥。所以学一点语文类课程,对工科类高职毕业生是大有好处的。在文科类或经管类高职院校中,语文类课程应该是必修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一点人文知识,懂一些语文常识,受一阵民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点滴入心,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材,必定也会大有裨益。在综合性高职院校中,更应该给语文类课程以应有的学科地位。要防止那种“只懂技能而没有文化”的培养方式在高职院校中泛滥。经验证明:当高职毕业生掌握了某种技能以后,他可以解决牛奶与面包的问题(即饭碗问题),但不可能有更大发展;只有那些既掌握了一定技能又接受过语文类知识(人文知识)熏陶的高职毕业生,才可能在成材之路上走得更远。

高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各种素养(含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高职毕业生将来从事某一专门职业时,其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情况等非专业方面的因素有很大关系。高职教育所提供的知识和由此形成的能力(技能)是高职毕业生将来开展职业活动的前提条件。有一定人文素质的高职毕业生,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发掘出工作的乐趣和生活的真谛,会自觉将工作与人生的重大意义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职业活动中取得突破、做出成绩。所以在高职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三方面,应该有机结合,协调进行。应该彻底改变某些高职院校“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养”的现状。正因为如此,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语文类课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四、对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教学创新的探讨

正确使用汉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是当代高职学生应尽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担负的历史任务。传统的语文类课程教学观念是否应该突破?应该怎样突破?突破以后如何定位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怎么操作?在对师生们的调研中,有13%的教师和15%的学生选择了“教材改革”,38%的教师和22%的学生选择了“教法改革”,50%的教师和42%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结合专业”,25%的教师和26%的学生选择了“语文教学适应现实需求”,在学生们提出的语文教学建议中,有65%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加强实用性,例如有选择地学一些常用文种,扩大知识面,以更适合于今后工作的需要。

课题组在认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汇总调研所得,广纳意见和建议,提出如下应对措施,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1、结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建议开设《高职语文》、《应用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语文

类课程,还应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调研中有24%的学生提出增加人文类课外活动的建议。例如借用人文讲座、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辩论演讲等形式,突出高职语文课的实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对接,使高职学生们和专业系部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高职院校开设的语文类课程,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

出其针对性和适用性特点,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而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该按照专业和岗位需要,确定语文类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

3、在调研中,超过95%的教师和48%的学生明确表示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文教学,增强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文影响。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议有关部门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起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上,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方法上使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4、在教学内容方面,有88%的教师和44%的学生提出应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内

容,进行现有教材、教法的改革。课题组建议采用“大语文”的观念,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人才教育目标。同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语文水平的普遍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将文、史、哲、政等知识结合起来,灵活使用教材,跳出原有的“讲几段范文,写几篇作文”的旧模式,力求实现“雅俗共赏”,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

5、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63%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在情境教学中以“真、善、美”动人。力避传统的“老三段”教法,代之以启发、引导和联想,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做到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6、提倡在教学中加强语文教师之间的校际交流(如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同一课程的教学软件实现共享,兄弟院校合编新教材等),结合时代特征,突破传统“语文”的教学空间,扩大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巧妙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如讲授经济类应用文的教师应熟悉企业主要经济活动和相关经济制度),多渠道强化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个人素质,使语文教师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有更多话语权。

在高职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知识教育同样重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的改革创新,理应引起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程度如何,其语文(母语)教学水平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能因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而停顿。高职语文教学应着力为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①温儒敏.在教育部素质教育委员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及精品课建设高级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R].北大新闻网.2004,5,30

②田志凌.母语保卫战: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N].南方都市报,2004,11,16

③武怀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5,21④蒋锦旗、华泽秋.关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5 ,4

⑤夏红梅.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5,8

⑥冯燕群.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1

⑦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大出版社.2000,4

⑧芦京昌.高职语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5,23

第四篇:浅析新课标下的体育创新教育

前言:

新课标定义的体育课程价值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的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的喜欢的方法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通过体育活动来挖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运动能力”同时,体育教学目标也需要我们

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成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

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创新教育已有众多的学者和教师进行研究改造并得以发展。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的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怎样运用创新思维的理念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去改善学生的课余活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苏省**市的高级中学:**中学(城区),蒋垛中学(农村)以上两所中学的高一年级的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法

对两所学校的高一年级各随机的发放250份问卷,一共500份问卷,收回496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城区收回226份,农村收回242份,有效回收率93.6%。

1.2.2统计法

将所收回的这些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

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的最佳状态。

以前一节课很多的时间都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亘古未变,是不是我们应该屏弃某些不一样的因素,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做一回真正的课堂的拥有者而不是承担者。

面对这一现象调查了**地区的两所中学(表1)

表1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地区名称 对体育课的喜好 对体育的了解

**城区 85%(192)90%(203)

**农村 30%(73)50%(123)

由于存在着升学率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的体育课很大部分被别的科目的老师所占用,发放这一问卷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用一种异样的目光来看着我,面对着这份简单的调查学生们的感慨是如果多一分自由的空间就好,恨无眠弱水三千,这样的局面何时消残,要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拥有这一堂课,有了这一节课之后,教师才能有充分的条件让学生去享受这节课,去享受体育。

城区的学校完全是另外的一个变化,不管是球场上还是,室内运动场,到处可以见到学生生龙活虎的身影,首先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享受体育,再一个新型的教学思维模式已经灌输到他们的教学生活中,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拥有着课堂。

城区的学校老师完全是配角,学生组织安排课堂的分配,教师不过起着一个保护,动作指导的作用,这也是创新教学的一个方法,综观其主要目的还是以学生为主导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呼唤改革,农村的孩子呼唤“自由”。

2.2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胜利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时间的结合上将会祈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以为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镇、学生个体的需要急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经济运

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使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源于教师的不断的自我更新,首先要充分准备好一节课的材料,让学生能流连往返于其中,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中创新教育的好处,能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中立足,针对这一现象调查如下(表2)

表2一节课安排的内容

地区名称 篮球 足球 排球 体操 田径 其他

**城区 79% 3% 8% 4% 3% 3%

**农村 60% 10% 1% 8% 19% 2%

由于场地的限制,农村中学和城区中学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比例还是有很大差距,对比看出篮球的比例差距最大,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而是存在着场地的原因,教师也想把一节课安排的丰富、多彩,也想让学生多一分自己的空间。

2.3自主式的创新教育——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的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致意,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利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需要自主的创新教育,学生需要自由的活动的空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他们成为主人,如何让这沉寂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自我调整,冲本质上出发,充分发挥自己能动的思维,创新课堂的安排。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针对学生对一些体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做了如下调查(表3)

表3对体育知识种类的调查情况

地区名称 三大球 冬季运动 水上项目 十项全能 田赛 径赛 个人运动

**城区 100% 68% 70% 59% 80% 80% 75%

**农村 100% 17% 24% 7% 40% 36% 0%

2.3.1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知识面也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别。

对体育种类的多少知知甚少,有的根本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不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城市的孩子都知道。但是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差别之大,影响之深。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不堪入目。

在一堂课上老师的讲解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通道,也就是说农村还是保留着以前那种唯令是从的方式,还是保留着以前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这些都是要改的,而新课标的提出更是大大改善了这一方面,在这条路上,我们应该要自主的创新去以学生为中心,以体育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再讨厌体育课,让学生由心的去喜欢体育课。

3.结论与建议

3.1新课标的创建为新的体育教育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练,以学生为主导中心,一教师的教为辅助,教辅结合,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进而达到学生与教师的完美一体,让原本乏味的体育教学课堂变的生动、有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让体育课不再成为学生的“噩梦”。那么在这短短的40分钟的教学课堂上,如何将学生的学与教师师的教结合起来呢?创新思维在此便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创新,如何让学生从本上去喜欢体育课,教师就要从体育的本身出发,让学生排除怕苦畏难的情绪,让学生努力尝试他们心目中的体育项目,不断的结合自身和学生用心相处,让学生能进入到自己的教学思维空间中去。能让新课标的目的达到,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条件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愉快气愤,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努力建立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课堂上把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锻炼建立在自身的愿望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要把运动的乐趣作为目的之一来进行体育学习,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充满欢乐,愉快的情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新教育不仅要的师生一起共同完成,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和谐的美。

时代呼唤体育,体育呼唤创新,在这样的一个你追我赶的局面下,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样也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一种默契的配合是以后甚至是将来的教学和生活中所不可豁缺的。

第五篇: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76-02

新课改提出教育要侧重素质教育,而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科,但它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极为鲜明的自身特性。体育学科能提供更自由开阔的活动学习环境,以及充分观察实践的表现机会给学生,这种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必须不断创新改进,才能更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1.师生互动环节

学生无限潜能的激发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体育课其本身属于随意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完体育基础知识,示范完标准的体育动作,便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或是自由活动,这种松散被动的教学氛围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因此,师生相互努力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特别是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要求,加强师生互动环节,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总结经验,多留给学生互相示范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以便学生在这种师生平等的氛围内学好学会。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更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学生在和教师进行交流时,才能放心大胆进而畅所欲言,并更好更快的吸收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点。尤其是初中的体育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变化,针对学生当前发展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总之,在师生关系互等交流更频繁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提高效率,且对教师的查漏补缺有很大促进作用,可及时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和课堂内容及形式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助于提高自身课堂和学生学习质量。

2.兴趣教学

学生最好的教师便是兴趣,兴趣往往能强化并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当学生表现出对体育学习有浓郁的兴趣时,其投入程度和热情才更高涨,不会将学习视为负担,并且兴趣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跨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不必先做示范和说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跨过栏架就行,不过这些方法要看谁的更好更科学。因未受专业指导,学生有的单脚或双脚同时跳过去,跨过去、绕过去或是爬过去,各式各样的形式都有,虽然动作不规范但学生都对跨栏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而跃跃欲试。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发散和联想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总结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创新教育,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中,能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让学生既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圣晃.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8):153.

下载体育教育创新研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育创新研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模式的创新研析5篇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审计模式的创新研析提要:为有效发行政府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有效的政府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

    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语文类课程现状及教学创新研析 作者:芦京昌 王 颖 汪吾金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人......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中职数学教育改革研析 【摘要】核心技能是指,除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基于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视角下的中职数学教育改革,首先......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现代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5篇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河北省邯郸市职教中心 河北 邯郸 056000) 【摘要】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

    研析当前数学语言教学.

    研析当前数学语言教学 您正在浏览的数学论文是研析当前数学语言教学摘要:数学语言具有科学性、简洁性、相通性,所以,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对数学语言的研究必将对数学本......

    体育教育

    本文所选地区地处我国西南经济落后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持网络信息搜集法,访问调查法及归纳推理法对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男子足......

    体育教育 文档

    体育教育 关于体育教育,根据本次“国培”的精神,体育课的教育主要放在学生身体健康,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而我们所要进行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及心理素质自我完善,培养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