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发记:“少教多学”和弹性语文作业
“少教多学”和弹性语文作业
作者姓名: 杨发记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九冶中学
邮政编码 : 724207
联系电话 :***
内容提要:实行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实行弹性作业的语文教学,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对于师生来说,少教多学和弹性作业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关键词:少教多学 语文教学 语文作业 弹性作业 中学语文教学中,“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也就是把主要的内容主要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教得少而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在学习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当陪伴和引导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长。“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积极学习学到的知识量大,形成良好的自学和创造性学习1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
语文作业,是学习过程的口头或者书面表现形式,是巩固学习效果的方式,是监测和督促学生学习语文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哪一种形式的语文作业,都需要学生花费时间,投入思考量,通过认知和复习,通过感悟和实践完成。为了教师检查学生的过程比较直观一些,大部分作业都是书面形式。目前流行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采取大量布置作业的方式,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科目能力。各科教师都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学生进入了苦难深重的题海,不能自拔,几经挣扎之后往往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一些学生辍学,或者放弃学习。针对客观存在的作业量很难减下来的局面,高中语文学科的作业应该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和认知特点的形式,因材施教,科学灵活务实高效地布置作业,保持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对于不同天资的学生,基础不一样的学生,面向一个班集体的时候,老师布置和检查作业,实行“弹性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取得进步。结合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高效的语文作业方式因人而异,弹性作业就是其中一种。
围绕教学目的,抓住学生兴趣,布置弹性语文作业。无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爱好,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冲着他的兴趣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多做他喜欢的那一方面的语文作业,让自由向
课外拓展,逐步扩大范围,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让一门课的成绩迅速提高。教师可以少讲,学生可以凭借兴趣主动探索。抓住兴趣,老师少了好多磨嘴皮子的工夫。
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布置弹性作业。人人喜欢被肯定,学生希望受表扬。绝对特长也好,相对特长也好,都是学生的特长。面向未来的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扬长避短。实践证明,凡是有特长的学生,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都很强,前途美好。强化特长,突出优势,也是高效的弹性作业,值得借鉴。这种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理的具体表现,能够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抓住特长,教师少费气力,学生才能颖脱而出。
利用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布置弹性作业,给学生探索和钻研的信心与力量。即使有的同学在有的地方不是很懂,但是经过学习能够融会贯通,能够提高自己的话,老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利用信任效应,给学生任务,让他挑起担子前行,在学习过程多投入时间和思考量。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反映在师生之间,值得玩味研究。师生之间有良好信任关系的学校,校风学风一般都很好。学校的良好浓厚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师生关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师生互信,教师不累,学生不苦,能够共同搞好语文教学。
根据学生能力,布置弹性作业。学生能够经过努力完成的作业,布置给他,让他有施展能力的机会,想必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创设完成作业自豪的班级环境气氛,培养发展能力的意识,让学生自觉
接受能力内的作业,乐于完成。教师因人而异,让学生各尽其能,人人获得发展,师生都不需要在教学中节外生枝。
激发学生使命感,布置弹性作业。学生对语文作业爱好兴趣都没有的时候,可以一边培养兴趣爱好,一边激发学生的使命。每个人独一无二,价值无限,但是一个人的潜在价值要发挥出来,只有担负自己的使命才有可能。把学生放到家庭、学校班级、社会、未来等不同时空,加以设想,让学生明白有些东西必须掌握,如同中国必须搞出核武器和航天飞行器一样,不是你喜欢不喜欢的事情,而是你做不出来就可能亡国,做出来就可以救国强国一样,一定要做的事非做不可,这就叫做使命。教师借助使命感激励学生,让中学同学逐步明白人生要义,布置弹性作业,可以获得较好效果。教师和学生都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义无反顾,少教多学和弹性作业都能够促进语文教学有持续良好的效果。
在少教多学的语文模式中,在弹性语文作业的辅助下,相信语文教学可以事半功倍。还有其他好多情况下,都可以布置弹性作业。弹性作业既可以是主要作业,也可以是补充作业;既可以是课内作业,也可以是课外作业;既可以是口头作业,也可以是书面作业。围绕学生发展,布置弹性作业,先把任务安排下去,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愿意做事;再想办法让学生人人把事做好,把作业完成好。
当然,仅仅布置作业远远不够。还要检查辅导,评价完成情况,让学生连续25天以上做作业,形成做作业的习惯,把这种习惯保持下去。
通过做弹性作业,在扬长避短的写作业过程中,人人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个人的特长,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因为少教多学的语文作业模式,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目前很普遍的学生越学越厌学的恶性循环问题。
作者简介:杨发记,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经在<语文教学通讯><半月谈><杂文报>等报刊发表过200多篇小文章.是全国民间组织”全国班主任研究会””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会”会员.
第二篇:杨发记 高一2语文作业要求
高一2语文作业要求
1、准备16开或A4纸大小的语文作业本。名字叫《语文笔记本》或者《语文一本通》。封面写上学校、班级、姓名、启用年月日、序号(序号指的是第几本,第一本可以写①或者㈠)。以上文字用楷体或行体。
2、每页左右、上下各留出来一公分左右的空白。预备修改或者补充使用,看起来也美观大方。
3、写作业使用楷体字或者行体字,必须好认。否则视为不合格。
4、每一次作业要有题目和序号,眉目清晰。比如第一课,可以写上“
一、沁园春·长沙”,下一行写上“作者:毛泽东”。然后再写下一行,列出序号,比如“
一、解题:沁园春,词牌名。长沙,题目。”
5、每一课都要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和同步练习册、上课听讲、课后查资料等方式,摘记以下内容:解题(题目解释)、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生字注音组词、生词解释、课文下面注解选抄、课文主要内容介绍、写作特色总结、课后探究练习中的知识摘抄,还有和本课相关的知识、资料、古诗词、高考题、阅读和写作技巧、课外拓展的选择摘抄,还有本课仿写、读后感、日记、周记、随感之类的自我反思和写作训练,都可以写在作业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或片段,都要抄写或默写在作业本上。
6、笔记原则:凡是不懂的内容,都要做书面笔记。一般记的是难点、重点、热点。一些知识写在了课本上,就可以不再做第二次笔记了。课后探究和练习题,都要通过听讲、查资料、思考等过程,写在书上。
7、除过课本的内容外,还要仔细阅读同步练习册子、作文辅导册子、其他课外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发现不懂的知识,立即做笔记,增加知识储备量。作业要天天认真写,每次按时交。
8、把课本里面的课文,每篇最少读十遍,完全读通,能够理解,并且给老师或同学讲解。老师讲完哪一课,你自己认真复习哪一课,通过做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册子,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如果有时间和兴趣,再阅读和课文同类的文章,自己做阅读笔记,你的收获可以是别人的两倍三倍。
9、另外,你有其他爱好,也可以表现为笔记形式,写成书面笔记。以前,优秀的同学,每学期可以写数十万字的语文笔记,阅读量数百万,在一些方面甚至比老师还优秀。他们后来都上了大学,前途美好。
10、各位同学学习语文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和思考能力,以后过得更好。希望大家形成每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好习惯。语文课程,任何人只要学习,都可以学得很好。如果在学习过程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我们一起解决。谁坚持,谁受益。
11、说明:凡是按照杨老师说的,坚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认真做了的,都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可靠,明白事理,招人喜欢,学习工作生活都很好。
你们的语文老师
杨发记
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
第三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少教多学(定稿)
关于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的小结
2012年在碧江区教育局的牵引下,我校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研究通过申报和层层审核,终于获得了全国“少教多学”总课题组的批准正式立项,于2012年9月正式开展课题研究实质性工作。9月上旬,我校对参加该课题研究的老师所任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将调查结果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调查背景
由于我们现在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课堂上老师坚持多教,传授式教学模式和学生题海式学习模式,如今那种方法已慢慢补适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老师的传授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胃口,因此现在正在由教师教学为主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形式教育发展的目标,因此鉴于实际情况我校积极组织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十分及时,非常重要。
二、调查题目形式
“少教多学”研究在我校是第一次,学校及老师也是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提高,再加上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有不同的年级,既有一、二年级,又有五、六年级,学生层次不同水平也相应不同,因此我们的调查题目要两者兼顾,从最简单、最原始的语文教学出发,甚至低年级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了解到认识再到程度升华。难度系数教低,从最基本的学生熟悉话题入手,学生基本能够认真完成。
三、学生答卷情况
共发放学生问卷270份,收回270份,答卷回收率100℅,从全部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少教多学”还有以点字面理解,
第四篇: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1诗歌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现今的高中诗歌教学中,并没有积极地发扬民族文化,不重视诗歌教学,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是从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状况来看,诗歌鉴赏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以诗歌的记忆、背诵、朗读为主,学生对诗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是单纯地记住了诗歌,应付了目前的考试,这虽然解决了学生当前的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记忆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学习兴趣下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新课标针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所推行“少教多学”教学方式的优点,并为改善教学状况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教师引领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并巧设问题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学习上比较吃力,而这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想学好诗歌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但是从现在的高中教学来看,学生很少进行课前的预习,忽视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导致课堂上没有学习的方向,盲目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为诗歌的学习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1、在预习中要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预习不仅仅是要对诗歌有一定的熟悉,如果只是这样往往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在预习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简单的任务,要有预习的目的性,不仅要对诗歌熟悉,还要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凸显预习的目的性,能有效地提高预习的效果。
2、在预习中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难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过于难,过于简单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难度过大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诗歌创作的背景、作者的写作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质量
所谓的少教多学的意思就是教师要将主动权放在学生的手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在学生的手中,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满足了这一点,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几乎就不会参与,学生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对于比较难的诗歌,学生独自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小组学生的优势,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心去交流沟通,进行思想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小组学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学习中始终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基本原则。
在学习中享受的并不是学习的成果,而享受的是学习的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学习,学生的逻辑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产生了高效的学习效果。
2、各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在诗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多展示学生之间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在各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点评,做一些补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小组之间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将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还能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在今天却成为教学的难点、重点所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状况,推行新课标所提倡的少教多学教学方式,将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才能真正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调动起来,把课堂交给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高中诗歌鉴赏的课堂效率。
语文少教多学教学反思2随着意味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
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
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少教多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少教多学”
延长县小学
曹美荣
什么是阅读教学?教师、文本之间的对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会理解;通过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欣赏的能力 什么是“少教多学”?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语文课堂也出现了喜人的效果,但是距离理想的境界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会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有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浅谈以 1
话重教师、,下几点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
有专家认为,现在的语文课文有85%—90%以上的内容,不用讲解学生都能明白,可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领着学生琐碎的分析,教师激情昂扬,学生群情振奋,一篇课文讲完了、学过了、在语言习得方面几乎什么也没得到。作为教师,要时时想着从文本中寻找语言的奥秘,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在听说读写的系列语言训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方式等,低年级还承担着识字写字的任务,字词句篇的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一定要落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那么,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其实不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是缺乏科学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教育智慧。
2、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语文阅读的特点应该侧重丰富的人文性,它应注意培养学生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智力和纯粹的技能。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少教师不能从根 本上给予充分的认识和严肃的对待,习惯于用理性肢解和阉割人文性很强的阅读文本,用条分缕析禁锢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缺乏人性和人格的应试机器。一篇篇美不胜收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甚至被拆卸成枯燥的字词句的文字游戏,与此同时,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言堂”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产生了阅读和解读的惰性,这种填鸭式的主观解读严重掩盖了学生独立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使阅读一直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
3、重琐碎的提问,轻问题的精心设计。
有些课堂是在老师频频发问的情况下进行的,好像是老师的十万个为什么,不把学生牵到老师的答案上不罢休,这种过多、过细、过浅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如何走出“满堂问”误区,就要求教师对问题设计要少而精,要构建富有思维含量的话题或者说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4、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叶圣陶在1937年1月的《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在这个比喻中, 叶老形象地对他的阅读本质观做了说明,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自 生的,而是读者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进行碰撞加上学生的思考产生的。所以,老师不能把课堂搞成自己的“教案剧”,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 的感受,所以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教师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体会!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少教多学”解决策略
1、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因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字:其一,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其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其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在范围空间上做到“入(课)室”与“出(课)室”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传统教学全部问题的关键都在于体验的失败,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要确立“三个尊重”意识: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 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2、把“教师可以少教”的办法定位教的法规。
(1)限定教师“少教”。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2)促使教师“精讲”。一定做到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坚决做到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3)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找好抓手。课堂教学中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凸显的是课本和黑板,在当代教学中,凸显的则是多媒体屏幕和展台。为了实现“少教多学”,应作如下的分类和排序:第一载体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而编制的学案,或题案,或学、教、练三合一的课案;第二载体才是课本、试卷(套卷)、其他学习资料;而课堂练习簿、黑板、媒体展台,则列为第三载体。
(4)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 如何实现这一主旨,释迦牟尼留给弟子们的两句话:“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佛祖谢世,他传承给弟子们的法宝就是: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我们教师该留给学生“多学”而至“不教”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但能让智力更好的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原认知,三为强势智慧,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三盏心灯,垒造自己的三座靠山,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这应该是教师教与智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