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体育发展报告
家乡体育发展报告
寒假期间,在走遍我镇的所有村庄后,发现而今的家乡到处都涌动着一股体育热潮。我对此情况充满了好奇与关注。春节前后,我以个人方式自行组织对当地农村的体育情况展开了调查。此期间,我走访了县城体育馆及本镇的两所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到家乡体育发展的现状,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时间:2013.2.8~2013.2.15
二.调查地点:扬州市宝应县
三.调查目的:锻炼身体健康,提升身心素质。
四.调查内容:全村人及周边学校的体育发展状况
我县农村体育人口比例不足。我市农村人口基本上是由学生、企业职工、社区居民、青壮年、留守老人、妇女构成。其中学生占大多数,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除去在校学生之外实际在农村的只有企业职员。几年前,在镇政府或社区大院内,单独的文化体育娱乐场地很少。这些仅有的场地利用率也是很低,甚至还有侵占或挪作它用,例如篮球场变成晒谷场等。如今体育迅速发展,就我村而言已有设备齐全的运动场所。然而光有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发展,农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通过对以上农村体育调查情况的研究,结合我县体育运动实际,我们设想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思路。
1.通过培养“体育健身意识”,结合农村传统文化影响习惯,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
2.通过加快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镇级健身广场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文化体育中心站建设,逐步增加专兼职体育工作人员。
3.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增强农村组织和指导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以适应农村体育的需求。
4.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农村体育的开展。推进农村体育各项活动的开展与普及,使体育健身意识不断深入民心。
相应工作措施:
(一)加大农村体育工作宣传力度。继续利用每年的重大时间节点如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开展“体育下乡”活动,把体育法律法规、科学健身知识、体育健身项目送到农民身边。
(二)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
1、继续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我已县在39个村建成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下一阶段将加大建设力度。
2、继续实施千秋体彩健身广场工程。各镇(街道)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列入预算,市体育局予以配套器材,“十二五”期间达到每个镇有一个2000m2以上健身广场,一个400m2以上室内活动室。每个社区有一个健身广场,重点中心村有一条健身路径。
(三)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以体育总会为主导,各镇(街道)农民体育协会具体负责,加强各镇(街道)农村晨晚练点、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建设体育运动是一种发展人身心的文化活动,我们要加以重视。
第二篇:小学体育发展报告
小学体育发展报告
20**年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从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出发,牢固树立 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从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了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我校 体育工作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 发点。根据20** 年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取得 优异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一、体育课开课率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区教体局关于统一执行国家、省市课程计划的 补充通知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1-2 年级体育课每周为4 年级每周体育课为3 节。开课率为100%。
二、教学实施总体情况
1、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我校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学习落实“课标” 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 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纪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 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 场地,充分利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 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 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
2、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 念,因地制宜上好每堂体育课。学校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1)抓常规纪律;(2)抓安全教育;(3)抓运动密度;(4)抓锻炼实效。
3、树立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的教学观念。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 活动是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效的检验。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 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求体育教 师凡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都要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 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课 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三、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1、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活动建设的开展,以“达 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 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 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体育活动与促进和谐 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 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由此,学校组建阳光体育运动领导 小组,健全领导网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学校将阳光活动建设落实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并提到校行政议事日 程。经常深入实际,检查督促,研究解决体育活动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 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全校各年级均按有关 规定开齐开足体育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周定时定点上课,教师不得以 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通过体育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引 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四、学校经费投入情况
我校将保障体育、卫生经费作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点,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推进的办法,政府投入一部分,学校自筹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多方筹 措,保障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各项体育卫生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体育经费投入上据统计,我校每年用于春秋两季运动会的经费在2 千元以 上;用于各类校级比赛项目款项达0.8 千元以上;为了保障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经过校领导会议决定,从2014 年起,每年都从教育经费拨款中拨出一千元,专 门用于参加区、乡各项比赛,用不完累积到下年,填补了体育活动经费专项拨款 的空白。
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抢抓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机遇,争取当地政府和部 门的支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有计划的配备了一大批如篮球架、乒乓球台、综合健身器械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材,学校体育卫生设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得 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后,与此同时,我校也在改善体育卫生设施环境上也做出了很 大的努力。如:2014 年区教体局为学校配置了足球门、篮球架等整套设备,从 而为全校师生又进一步拓宽了锻炼身体的途径。
五、教学条件改善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体育经费,满足教学和竞赛工作的需要。重 视场地器材建设,根据教育部去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逐 步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出借登记、管理制度。学校现有跑 个,篮球场1个,足球场地1 个,乒乓球桌1 台,乒乓球拍20 副,跳绳30 多根,羽毛球拍5 副,垫子20 块,实心球10 个,排球2 个,篮球10 个,接力 10 根等体育活动基本器材。教学条件逐年改善。
六、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学校现有体育兼职教师2名
2、在教学中,各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并做到经 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 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
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我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 准》为基础,使100%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至 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2、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学 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 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 实施,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顺利完成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学期初即特制定学校《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 各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经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 施,积极发动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活动。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全校95的 学生达到了合格标准,成绩优良。
八、存在困难及问题
1、场地建设还需要规范,体育锻炼器材还比较薄弱,难满足学生锻炼多方 面的要求。
2、资金缺乏,学校对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比较少,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 设施得不到充分的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留下 严重的事故隐患。
3、受安全因素的影响,一些体育活动教师不敢大胆组织学生开展,学生难 以起到锻炼的效果。
4、部分教师还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尤为突出。一些教师随意任意缩减 体育教学课时;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经常被挪为 他用,或是用于语、数、其他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
九、下步打算 体育工作今后的打算:一是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强体育基础设备设施器 材建设。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三是进一步加强体育教师教育 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实施体育工作的本领;四是加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体育 锻炼氛围。进一步提高体育工作质量,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回首这过去的一年,岁月记载了我们工作中辛勤的汗水,记载了操场上那与 孩子为伴的欢笑。总之,学校决心在上级教育部门领导下,依靠全体教师,以“新 课改”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科研力度,在工作中 齐心协力、更新观念、努力钻研、开拓创新,“争一流,创特色”,为我校学校 体育工作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小学 **年*月*日
第三篇:实践报告之探讨家乡发展
深入了解家乡发展,探讨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全面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研究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搞好家乡建设的必要前提。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从一个全新地角度认识了我的家乡XX。XX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XX市的西北部,XX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物产丰富,古皖文化内蕴丰厚。但是,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日渐突出,形式也日渐严峻。希望通过这次调查,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矛盾,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
关键词:发展状况经济、政治、文化研究问题
实践形式:深入家乡、企业、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与村民攀谈;上网搜索资料;
结合自身
实践目的:通过对家乡、企业、社区的实地调查,全面了解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分析矛盾、作出判断、形成结论。
实践内容:调查家乡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问题,研究家乡的发展方向 实践总结或体会: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及调查,我了解到,家乡经济的发展,还需
要我们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好的政策下,全县所有
人完美配合。
实践过程:首先了解了一下经济的发展问题,经济问题,在农村的主要表现就是 “三农” 问题。“三农”问题,用一句话说,就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民贫穷,主要是农民的创业能力低,就业渠道窄,非农收入少;农业不发达,主要是产业循环能力低,一、二、三产业脱节,工业和农业分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农业效益不高;农村落后,主要是农村发展能力低,社会事业和基
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当然,这是相对于城镇居民及二、三产业和城镇而言的。“三农”问题是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决非是今天才出现的。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站在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积极、主动地谋划解决“三农”问题。关于农民问题。农民穷只是表现,说到底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或者说是国民待遇问题,是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问题。由于历史和发展阶段等原因,在很长一个时期对市民和农民实行双重标准。而眼前农民最突出的问题是收入低。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在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壁垒尚未从根本上打破。关于农业问题。农业是特殊产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质产业;既受土地和经营规模的限制,又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受自然约束,是由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决定的,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投入不足,抗灾防灾的能力有限,结果一遇较大的自然灾害,农业就大幅度减产减收。受市场约束,是因为农业产业循环能力差,产加销分割,一、二、三产业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之市场机制不健全,农业市场开发能力有限,大部分处在卖“原字号”产品的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差,结果一旦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产品卖难和谷贱伤农的问题。关于农村问题。目前,农村相对落后,发展能力较低。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最终还是会有一个农村问题。未来的新农村(尽管是不断变化的)是什么样子?有关部门做过小康村的标准模式,叫小康示范村。但这种示范村花钱太多,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的农村,除了庄园就是乡村别墅。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江浙一带的新农村,是按城市低标准的样子建设的。不管怎样说,有两条是肯定的,一是新农村一定要与城市相连接,尤其是与小城镇相连接;二是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我国人口多、土地少,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应该有一种新的模式。当前农村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城市差距过大,失学儿童较多,妇幼保健差,有病没钱看、因病致贫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三农”问题当然远不只这些。在“三农”问题中,核心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收入低。影响农民收入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农民创业能力低,就业不充分。从农民本身来讲,主观原因是素质不高。但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是大量的外部原因,重点是研究如何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农”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差距,也有工作中的不足。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打破,“三农”问题就无法根本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既要制定阶段目标,又要注重分步实施。第一步,解决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即农民收入问题、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第二步,解决城乡差距问题,遏制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这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及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第三步,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目标
其次就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主要表现的就是政治腐败及政策不适应问题。山区的发展主要是开发新的产业,旅游业应成为我们这个地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对此,潜山县政府所制定的几项措施明确地发挥了其作用。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二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规范发展;三要坚定不移地狠抓关键环节推进发展;四要坚持以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发展。
发展是潜山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几年来,县委、县
政府不懈探索,不断完善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发展的观念进一步确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发展的成效也有目共睹。正是因为有了发展,“民生工程”才有保障,“实事工程”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践证明,只有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发展才能让全县57万人民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中央指出,要切实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这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将更大,要求也更严。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切实把中央政策与加快潜山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家支持老少边穷地区优惠政策、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政策及“两个比照”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激励性政策用足用活。特别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规范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科学发展、规范发展不是不要发展、停止发展,而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学习,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创新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冒险并不是铤而走险,不冒险就有落后的危险。要放宽视野,敢闯敢试,尤其是对沿海发达地区及我省其他地区行之有效的作法,要实行“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以创新思路突破发展瓶颈。要重心下移。大力推进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可能引发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可能影响稳定发展的障碍清除在实施之前,着力在创新与规范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努力实现和谐发展,借此推进园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大投入、构建平台、项目跟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发展,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加大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园区经济、城市建设、旅游经济、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年初,县委、县政府已召开了招商引
资大会和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全年的目标任务已经下达。从上半年完成情况来看,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少数乡镇、少数部门工作严重滞后。在这里重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必须确保完成;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要务见成效;要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亿元投资促进工程”的牵动效应,已签约入区的项目要尽快落地见效;全县有效储备项目不少于300个的既定目标,也要如期实现。各乡镇各部门要对照各自目标任务致力于抓主抓重,致力于克难攻坚。通过关键环节的突破,实现工作的大跃升,发展的大提速。发展靠什么?靠等,等不来;靠吹,吹不来!发展,靠的是求真务实的真功夫,体现的是实实在在的真成效。发展的成效既表现在指标的完成上,表现在综合考核的位次上,更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增效、GDP总量的增长、农业的增效、规模工业的增量、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财政收入的增长上。一届任期内,有没有培植几个规模以上企业,有没有打造一组特色产业集群,有没有建好一条甚至几条聚集人气商气的城镇经济带,这是硬任务,也是真成效。实现乡镇财政三年翻番计划,完成骨干企业翻番计划和园区倍增计划,同样是真功夫,也是真成效。各地各部门要着眼于这些硬任务、真实效,看看到底落实得怎样?完成得怎样?要认真摸清底数,找出差距、找准对策,狠抓落实。最近,韩先聪书记在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力争全市四年内建成3个年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财政收入超10亿元,2—3个年地区生产总值超8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经济强县的目标。市委对潜山的要求是建成年地区生产总值超8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经济强县。全县广大干部要以此为新的目标,进一步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加快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提升我县的发展水平,为立足县域“第一方阵”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化问题,值得一提的就是潜山的文化特色:2006年,潜山县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的获得,《潜山弹腔》、《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桑皮纸手工艺等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滑稽舞蹈《天柱轿夫》入选央视《曲苑杂坛》,毕福剑把《国庆七天乐》舞台搭进了天柱山,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在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获金奖„„丰厚的古皖文化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正以迷人的风采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潜山文化的发展问题,总的来说,是顺着人们的理想目标发展的,那些称誉,那些荣耀,都让潜山成为我们的骄傲。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文化当中,有些已经被人慢慢忘记,有些已经没有存在的潜力了。还有就是,家乡的文化古迹正在一点一点的遭受破坏,有些古迹已经被摧毁了。针对这些问题,就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政策监督,让每个人心中都树立起保护文化的意识。
家乡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总的来说,还得靠家乡的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全县人民的努力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第四篇:家乡发展
家乡发展
2010信科二班晏敏
孝感历史源远流长。今孝感市境内各县市区,夏商时代为古荆州之地;周为楚、郧、轸等诸侯国割据地,且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秦属南郡;汉以后属荆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后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宋以后属德安府;清分属德安府、汉阳府;民国时期,分属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区。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5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6亿元,年均增长28%。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37家,实现增加值370亿元,年均增长25.6%;销售过10亿元企业达到16家。市开发区光电子信息、特种汽车及零部件,孝南纸品,汉川食品加工、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应城盐化工、精细化工,云梦塑料包装,安陆粮油机械,大悟绿色能源,孝昌机械电子等20个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壮大,6个产业集群进入全省重点行列。8个省级开发区建成区面积扩大,承载能力增强。市开发区被授予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汉川、应城获评中国产业百强市,孝南、安陆分别获评中国生活用纸生产基地、中国粮油机械之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名牌4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1亿元,年均增长29%。建筑业增加值51亿元,年均增长17%。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农业增加值195亿元,年均增长5.2%。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550亿元,年均增长77.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00多个,农机化率
72%。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小三场”〔1〕等改革顺利推进。汉川、云梦、大悟分别获评全国粮食大县、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5亿元,完成一批病险水库加固、小河流治理、泵站更新改造、塘堰扩挖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粮食收储、国土整治、水文、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增加值309.7亿元,年均增长14.2%。城乡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市场持续活跃,引进家乐福、国美、苏宁、中商百货等一批知名商贸流通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4亿元,年均增长19.8%。金融支撑作用增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45亿元、46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4%、18.5%,孝感市及7个县市区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市、县。旅游业明显进步,综合收入154亿元,年均增长21%,建成双峰山、汤池温泉、天紫湖、观音湖、白兆山等5家国家4A级景区。孝感市、应城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销售面积79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4.7%。
武汉光谷·孝感产业园、深圳产业园,上海产业园,华工科技孝感产业园、三江航天产业园等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互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6月23日,湖北深圳高新产业园在孝感经济开发区正式奠基,9月3日,孝感温州工业园隆重奠基,9月17日,湖北上海(孝感)工业园入园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东方滨江大酒店举行。全市共引进外资企业近400家,累计吸引外商投资12亿美元。德国西门子、日本松下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光明食品、银鹭集团、大洋电机等知名
企业先后落户孝感。沿海地区企业在孝感呈现扎堆发展、聚集发展、裂变发展的强劲态势。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1000家,孝感高新区光电信息、孝南生活用纸、汉川马口制线、应城精细化工、云梦塑料包装、安陆食品医药、孝昌机械电子、大悟硅材料等20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紧邻武汉天河机场的孝感临空经济区正在加紧规划建设。航空产业、高新产业、现代贸易、先进制造等产业功能区,将把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孝感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前,总投资40亿的申通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园以在临空经济区成功奠基。
孝感市生产总值自2008年起进百亿级增长阶段,2011年达958亿元,即将跨入“千亿俱乐部”,同时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速闵集天河航空城建设,东城区建设,孝南新城区建设,云梦城区东扩和孝感城区对接等,优化主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鄂东北大城市和省级“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以上。可以预料,孝感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第五篇:永修一中体育发展现状报告
永修一中体育发展现状报告
永修一中目前在校生3800多人,在职教职工197人,体育教师8人,行政班级57个(含补习班)。大班额现象严重,最大的班级人数超过80人,与标准班级的56人相比,超标近50%。结合我校实际,现将体育发展现状归纳如下:
一、硬件建设
我校现建有标准400米田径场一块,足球场一个,附带室外健身器材场地两处,标准篮球场6片,排球场3片,附室外乒乓球台4张,室内羽毛球馆(含乒乓球)一座(由原老学生食堂改造而成,属C类危房,有羽毛球场地6片,乒乓球台5张),消耗性体育器材按相关规定每学年配齐。
硬件设施不足之处:
1、现有场地——田径场、足球场(2009年建成)、篮球场均已达到使用寿命年限(7-8年),急需改造翻新。
2、由于综合性室内体育馆的缺失,严重限制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没有室内体育馆,很多活动和教学受天气影响严重,许多室内体育项目也无法正常开展,像健美操等。急需建一座室内体育馆,用于我校体育发展需要。
二、软件现状
我校现有体育教师8人,5男3女,高级教师5人,中级1人,二级2人,7人在岗,1人因年龄偏大转岗,其中2人兼职了中层管理岗。按现有班级配备体育教师应在9人以上,少1-2人。按学生人数配备体育教师应在11人以上,少3-4人。另外,现有体育教师老龄化严重,8人中有4人在50周岁以上,体育专项搭配也不是太合理,均有待改善。
三、体育经费投入
学校在总体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充分保证了体育发展的投入,定期召开了一年一次的校运会,经费投入超过5万元;确保了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和教职工体育活动开展的支出,经费投入每学年在4万元以上;每学期按相关规定足额配置师生用体育器材;投入大笔经费积极主动的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师生体育活动,还有体育教师的外出培训与交流;投入大笔资金对现有体育设施进维护和保养。
四、所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得益于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校内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工作,我校体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也获得了很多荣誉。
我校属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篮球羽毛球)学校、江西省羽毛球特色学校、注册了江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了教职工篮球俱乐部、羽毛球协会、气排球俱乐部;学生篮球社团、足球社团、乒乓球队、田径训练队。
校教工篮球队多次代表县政协片区参加县创卫杯篮球赛,并取得佳绩,也多次代表学校到兄弟学校交流。教工羽毛球队、气排球队也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比赛,和其他兄弟单位开展交流友谊赛。
学生羽毛球队自08年以来,多次参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比赛,多次获得全国、全省的团体和男/女单打的前三名,12年在广西参赛获得了全国女单第一名,男单第三第五名的好成绩。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比赛,并取得不少好成绩,在去年11月份的全县中小学生“教博杯”运动会上,我校田径队、篮球队和乒乓球队荣获了三个大项25个小项中的23项冠军。高三(18)班学生郭冠男代表永修县在修水一中举行的九江市十九届中学生运动上荣获了100米和200米两项亚军。
五、不足与期待
不足之处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体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思想认识上有待提高;期待我校大班额现象尽快得到改善,以利于我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期待我校能尽快拥有一座自己的体育馆,以利于我校师生体育活动的丰富与发展;更期待我校体育发展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