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负作业探索
减负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作业设置
(一年级)
为培养创新型人格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首先从每天的作业布置体现:(语文)
1.书面作业
一年级主要是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所以作业不多但要精,将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要学生能观察字体结构,一笔一划书写,慢慢写出汉字的运笔。
2.复习作业
将当天所学知识复习巩固,采取读一读,背一背,给家长讲一讲的方法。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家长了解到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
3.课外阅读
以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大量的阅读中提升自身的品行;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大量的阅读中去积累好词好句为将来的习作做好文思泉涌的准备。
4.实践与观察作业
众多能力来自于生活,如劳动能力:学洗自己的小件物品,学扫地,学拖地等,培养劳动意识,知道劳动很光荣,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又如观察能力:春天来了,出门走走,在大自然中感受春的气息,调动五官,看、听,嗅感受春的脚步,其次将感受表达出来,说说这美丽的春天。
二年级F班作业布置内容
作业种类:
1.基础作业2.拓展作业3.思维作业4.实践作业
作业内容:
1.基础作业:抄写生字、词语和练习册练习题。
2.拓展作业:例如搜集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
3.思维作业:用集中识字中的生字和词语编儿歌。
4.实践作业:例如让学生观察春天等。
三年级作业布置(减负课题)
作业类型:知识型、拓展型、思维型、实践型
具体内容:
知识型:听写每课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 拓展型:完成作文、仿照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完成学习运
用中的相关题目、查找作者的简介、搜集与课文相
关的资料等
思维型:根据课文题目或内容质疑、根据课文编一编,演一
演、完成动物调研报告、写想象作文、完成阅读与
写作等
实践型:制作感恩卡、感受春天、感受季节变化、观察植物
或动物、创编主题小报、为家中做事并完成周记、办主题墙报、朗诵会、制作书签、举办故事会等
第二篇:作业如何减负并增效
作业如何减负并增效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十分顽固的问题,人们虽然早已经对其高度重视,并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但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却没有从根本上减轻下来。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就不能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因而在当今的形势下,学生的课业负担仍未有根本性转变。但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不是拒绝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借口。为了让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成长,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是必须要做的工作。其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矛盾的。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出路就是进行作业的改革,负担要减,其效率与效果要增。即要讲究作业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正确的布置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使学生能以较少的作业量取得较高的学习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作业的性质。作业不是教师占据学生课余时间的工具,不是教师求得个人较佳教学成绩的阶梯,更不是教师惩罚学生的手段。从本质意义上来讲,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实践对象,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过程和手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和学生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基于这一性质,要给学布置作业时必须的。而就学生的学习内容而言,作业涵盖很多方面的内容,是有着很多的形式的:分为课前的预习作业,课堂中的练习作业,课后的复习作业;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口或头作业和书面作业。每一种形式的作业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业不是越多越好,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但是作业布置得太少,又往往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长期性课题。作业布置得好,布置的得当,能使学生在较轻的学习负担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遵循原则是:
一、布置作业要适量 俗语说“勤能补拙”,反复练习,是提高知识掌握熟练程度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有效手段,因此,要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巩固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课业负担。而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之所以一直十分沉重,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许多教师担心学生不能掌握所学知识,因而布置大量作业,以求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和取得较好学习成绩。虽然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但若让学生整天泡在漫无边际题海中,重复做一些机械单调的习题,只会导致学生厌烦心理,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作业布置的量要适当,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练习,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内容,精选题目。努力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既能够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作业,又能够达到牢固掌握知识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能够有所减轻。
二、作业布形式要多样
学生作业本身是具有很多种形式的,有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之分,有课上作业和课下作业之分,有复习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之分,等等。因而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学生课业负担之所以一直沉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一般都十分重视书面作业和课下作业,因为这样做,可以方便的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但这样做的的结果是无意之中加重了学生本已经很沉重的作业负担。因此,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形式要改革,要在加大课堂练习的基础之上,尽量减少课下的作业量,为保证作业减少而学生学习效果不降低,要倡导并推行给学生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以让学生能多方面用脑,运用多种思维,获得全面的发展,又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例如依据学科特点,和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写英语作文,通过运用英语来代替大量单词的记忆抄写;可以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研究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将所学的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来代替大量的习题。作业形式多样化,就减少了简单的单调重复,这无形之中就是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作业布置要有选择性
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须适中,需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便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动机实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业量适中是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的题目应与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相关,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处理可以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选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
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的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有的则没必要。那些基础性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掌握,因而相关的课下作业多留一些是不妨的,那些能理性的提高性的知识后内容,应该少而精,不应该采用所谓的题海战术,进行所谓的提高。所以要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要依据基础性的、能力性、提高性的、以及研究性的教学任务,对作业进行精心选择,合理分配其中的比例关系,以确保学生做作业时能够尽量少的做无用之功,或者做重复性的作业,以提高学习效果,确保作业能够减负且能增效。
四、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
作业只有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使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有所提高,才能实现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如何布置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差异,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就是要在布置作业过程中也要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要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练习以及提高的目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而有所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作业而学有所得,通过做作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负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减负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但是减负并不是要降低教学效果,因而,作业的科学布置就成了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努力研究并解决如何以较少的而作也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
第三篇:小学生作业减负之我见
小学生作业减负之我见
桂平市社坡镇中心小学黄君志 当前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曾在1988年、1990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然而时至今日,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之趋势。
减轻作业量,相信大部分学生听到这个消息会欢呼雀跃,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对于这个消息还是会有一阵暗喜,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也会让家长担心减负后学生的成绩。要减负而不减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更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作为小学教师的我,我觉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很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不算很重。要减负而不减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减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使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感到它值得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诱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我们小学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创造机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并树立信心。我相信让学生有优越感的东西,他们肯定会很乐意去学、并去做与它有关的事。
当然,如果在课堂上能一展学生的长处,而课后布置的是没有挑战、没有乐趣的抄写作业,相信不能起到教师预定的目的。如果把家庭作业设计为多种形式,比如:教了拼音后,要求学生认读的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回家做一个小老师,教给你的爸爸妈妈,相信他们都能认真地去完成;在教了课文后,为达到熟读或背诵的要求我会要求学生跟录音机读,再把自己读的内容录下来,听听自己读得好还是录音机里的好。下次,我会把好的录音会话放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同时,根据班级中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我设计了不同要
求的作业套餐,请学生自己选择。当然,家长们也要有一颗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不苛求孩子,努力改变学生厌学的情况。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切不可把家长意愿强加给孩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都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父母不惜财力、物力、人力,精心去培养孩子,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剥夺了孩子的礼拜天、节假日去上音乐班、美术班,名目繁多的各种补习班的学习,使孩子累得够呛,结果是很多孩子怕过星期天和节假日。
学校老师和家长应努力在培养学生乐学方面下功夫,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学习,自然学习效果就好,课堂上已经学会了,掌握了,还需要布置大量的作业吗?
第四篇:综合探索作业
开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活动方法
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挖掘其它学科与美术有关联的因素,再根据其它学科的特征采用游戏、演出、展览等方法展开综合探索活动。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来选定课题,也可以增加或修改教学内容,设计校本教材,每学期选一到两门课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和美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探索活动。
将美术与其他社会领域相结合,挖掘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进行综合探索活动,并以汇报、演讲、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如:美术与美学,可以引导学生以“中学生应怎样打扮才是美的”、“什么是美”、“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等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总结,以个人或小组派代表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美术与社会,引导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历史,走访家乡的名人、民间艺术家、长者,考察当地的古民居、文化遗产,用报告的形式或模仿做个小导游或绘画、雕塑、制作模型、摄影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美术与民俗,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询问长者,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多种文化习俗,像过年的习俗、年画、对联,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彩棕和香囊的制作方法,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等等,以故事演讲、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等等。
将美术与学校的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探索”活动。学校的主要文体活动有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演讲比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与布置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的会场;为篮球赛、田径比赛、拔河比赛设计海报,为自己班级加油;用简单的东西为演出设计道具,如硬板纸纸箱可以做成小房子、桌子,用牛皮纸、报纸可以制作出服装,用卡纸可以制作面具头饰等。
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也是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色,开展好这一领域的学习活动将有利于教师尽快更新教学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创新的学习能力。
第五篇:减负增效重在作业设计
减负增效重在作业设计
“减负”是当前中小学的“主旋律”,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就“减负”提出了一些意见,主要内容涉及到: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强化督查等等,仔细解读,我感觉当下最难做到或者说做得最不到位的还是作业这个问题。
“不留作业”这一条在很多学校根本就是一纸空文。暂且不说高考、中考的学生,就谈初一年级学生的课后作业除了配套教材的《补充习题》、地方主管部门下发的各门学科的《辅导用书》,还有老师增订的《学习报》,加上《金钥匙》之类的习题,有时还有老师布置的其他作业。这是减负吗?准确的说是越减越重。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归结在教师的一个“懒”字上。老师把上述的资料往学生手里一塞,然后每天只花一分钟时间就可以把作业搞定,做完作业再让家长把作业检查一遍,不能有错,第二天闭起眼睛就可以改了,请问还要老师干吗?很多家长苦不堪言,学生的作业不能有错,错了老师就责罚孩子,甚至找家长训话,可家长毕竟不是老师,加上有的家长自己文化水平就低,检查不了,只能为孩子寻找家教老师来帮忙检查作业,这不但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连家庭经济负担也跟着加重了。我是老师,也是家长,我特别能体会家长们的心情,所以我就常常思考“到底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不留作业或者少留作业呢?”其实只需落实两个字“精心”。即精心编写作业,把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当堂训练”做好,做精。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样做,老师备课量就大大增加了。可我们老师教学的宗旨不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吗?
作业设计必须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作业的难度、数量做到适中,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听、说、读、写训练要做到紧密结合,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做到互补,课内与课外延伸作业相互渗透,基础题与开放运用题、必做与选做相配合,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选做不同的作业。当然要做到这些,做老师的要下一番功夫。
一、要精心选题,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1.选好基础题
基础题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也该是必做题。对于我所任教的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基础题主要是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还有名句默写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的意思用法等等。这些题要选必须掌握的内容。然后再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掌握字音方面,可以设计成“给下列词语注音”,也可以设计成“选择题”选出完全正确的读音或者有错误一项。掌握字形方面可以设计成“看拼音写词语”、“听写”、“改错字”和“选择题”等形式。文言文的实词虚词掌握除了常规型设计成解释加点字意外,还可以设计成选择题和短文阅读题等。
2.选好能力题
新课程标准中对“能力”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所以关于能力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能力题型主要有: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题等。这方面题型主要设计在课堂训练里。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能顺利阅读文章,通过阅读了解文章中的文字所传载的信息,让学生必须具备理解能力。
我在初中语文课教学中,也常注意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集体朗读后,就进行默读或自由读,在阅读前要求他们注意几个问题:
1、力求明白该篇写什么东西。
2、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注意强调动笔勾画,带笔阅读,是培养学生细致阅读的一个有效阅读方式,这样不至于让学生在阅读中避免脑中留下空白的现象。对理解有偏差的学生应加以指点引导,鼓励其多阅读,提高自己对文章的阅读能力。除了在作业设计中注意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
3.选好提高题
让一部分学生吃饱还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好这是一个教学原则。所以提高题可以让部分学生选做。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提高题主要应该把重点放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上。
二、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精心批改
精心设计的作业如果学生不独立认真地去完成那也是白搭。所以我很注重这一环节,我布置的作业基本都是在课堂上在我的督促之下完成。严格训练,规范作业。课文后的练习一般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内完成(时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有布置、有检查并且及时修改。在修改过程中错题我会细致标出,答得好的题我会给他们评出等级。
三、要及时订正完全消化错题
我的学生都有错题集,当天的错题必须在老师讲过后及时订正,并且要把问题抄在错题集上,写上解题思路,正确答案以及错误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要每天复习,不要光看结果,还要看做题的方法。这样你就会对曾经做错的题印象深刻。因为我觉得无论重复多少次的题都没有把错题做对来得重要。更别说消化掉。每一次的错题我都是让学生仔细订正,订正完还要再次检测一次。这样长期下来,学生进步特别快!
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把好作业设计这一关,减负高效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