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3: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

——应试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问题与改进对策

舒小会

银花镇上店子小学72640

3小学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很占分量和地位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作文教学也急功近利,异化衍生出许多问题。

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起。去年年底我负责全镇三年级期末测试抽考的语文学科阅卷工作。对于作文,我们先抽样评议,好让老师把握扣分的大致标准。其中较优秀的一篇《我的文具盒》,写的是作者的奶奶在作者生日时送给了作者一个文具盒,他的奶奶年过花甲,可坚决不要儿女赡养,自己住在偏僻的山村砍柴、种地,自力更生,却用省吃俭用的钱给作者买了文具和作为生日礼物,表达了作者对李奶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几位老师对此文提出疑义:文章题材孩子身边鲜有,而且语言深沉,似乎是八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借鉴而来的。我们上网进行了搜索,没有结果。事后我反思: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最希望学生学会实事求是,选材典型,语言生动,中心明确,升华情感,可真有这样的文章在眼前,我们又怀疑它的真实性,打心底里不喜欢这样的文章,这不是极端的矛盾吗?透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再反观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足以觉察到应试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评价问题。怎样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评价问题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度量,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就如上文提到的那篇作文,欣赏者给予高分,反对者就压低分数,这些我们都不足为怪。就“真情实感”这一评价标准,有人认为“难能可贵”,有人却认为“立意不够深刻”。学生按自己的情感想法写文章,可是老师往往会指点他要点明中心,要升华感情,不要就事论事。于是学生领命按老师要求添油加醋,大话套话跟着上,作文显得好看了,变得四平八稳了,给分也比原来高了。长此以往,教师传授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为得好分数而按规定思维,按套路行文,新一代的“八股文”形成了。

二是材料问题。考试中的写作和平时的随笔从思维路线上说是完全相反的。考试中是命题作文,要遵从题意要求找相应的作文素材,而平时的练笔多是自由作文,学生先从自己的素材出发再到作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观点。考试中,学生对自己占有的素材要根据题意进行筛选,如果没有符合题意的,他也要编造出材料来。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文章内容不切题,那扣分是大大的。在久经沙场的应试演练中,学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除了在考场上临时编造外,更多的是打有准备之战。各类作文如写事、写人、写景、状物,典型的优秀作文看几篇,或准备一两个自己拿手的多功能材料,到时照搬或克隆一下,此时的作文真成了“技术活”,只要迎合题意地改头换面就行了。

三是语言问题。“言为心声”,可在应试环境下,语言可以像“小菜”一样先备好,到时搬搬出来就可以了。这语言,就是大家公认的“好词好句”。老师们为让孩子们积累,就布置“摘抄”这种好词好句的作业,甚至买来“好词好句”的书让学生读背,学生在作文时只要有机会,不管是否真实贴切,便和盘托出。我想,如果词不达意,再美的语言又有何用?好词好句是这样搬用的吗?

四是篇幅问题。篇幅长比篇幅短好,这似乎成了学生作文中不言而喻的定律。应试环境下,教师会明确规定作文要写几百字以上,有的干脆就说卷子上划的横线都要写满。学生为达到这个目标,拼命想话,拼命凑字,全然不顾里面的章法。

“超过一半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在对优秀作文褒奖之余,不少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孩子们的作文,编造痕迹明显,内容雷同,套路化现象严重,虚假作文正在扼杀孩子们的“真”。我想,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作文失真现象的根源都是同一个:应试!为应试,作文教学异化产生的问题,细究起来一定还不止我所列举的以上四个问题。但考试在一定时期内必然存在,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根据自己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把好教学关。

作文是一种由内而外地表达,可以说,孩子从会说话会写字起就开始了“作文”。但表达要有条理,要有详略,要有各种方法,这些都要让孩子慢慢学会。教师引导孩子除了

自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增加知识储备外,还应牢牢把好自己的教学关,抓住“阅读”“作文”两条主线,让学生从阅读中学语言,学作文,更要在作文教学中突破重难点,使学生面对作文不畏难,会倾吐。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这是无数语文老师都在实践的课题,大量的案例都证明随文练笔是比较成功的做法。对于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我常听到老师对作文教学感到迷惑:“现在苏教版的作文,该怎么指导呀?每次一拿出范文,学生写的就千篇一律,不拿吧,好多学生又写不好。”我想,老师们在作文教学上遇到的困惑有普遍性,但如果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就一定会摸到一些门道:

1、提前布置,全面准备。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按主题编排单元,作文内容一般也跟单元主题一致,所以,我常把单元作文在教学本单元起先明确,提醒学生要做哪些准备,有点单元整组教学的意思。把习作内容或要求提早和学生一起明确,学生在学习上显得主动,同时在阅读时对“怎样写”特别关注,有机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片段的写作,化解难点,效果十分好。

2、自定目标,一课一得。

苏教版的习作内容在编排上会出现相似性,如写景三四年级每册都有,写人,写童话甚至写想象的事物,都会重复出现。如果我们不加以研究,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那可能一直会停留在一个层面,对学生来说只是内容的不同,没有水平上实质性的提高。语文老师可以试着“自定目标,努力实现一课一得。”比如写景的文章,三年级学生可以写出典型的秋天的两三种景物,它的颜色、形状、声音上的特点。(学生对事物缺少感知,会把不具秋天特色的景物画进去。)写一个自己去过的地方,要求概括写一些景点,然后具体写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四年级学生就可以要求会用比喻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要求按游览顺序写,并会就眼前的景物展开联想,试着用上排比手法。同样,写人文章,把学写人物外貌、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等作为目标根据阅读教材特点分配到各次作文教学中,就是童话,第一次只要求让动物事物像人一样会说话、做事,有故事情节即可,第二次出现就引导学生编的故事要能蕴含一个道理,让人读了有收获。如此有明确的目标,能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训练中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

3、突破难点,百花齐放。

每次的作文教学,我们不但要明确目标,更要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遇到的难点,然后采取一定的方法加以突破,千万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明确要求,然后拿一篇范文来朗读让学生仿写。就像老师们所遇到的,一旦用范文走捷径,学生的思维就会定势,写出的文章如出一辙,没有创意。比如我上学期教的六年级第五单元“奇思妙想”,可以写奇思妙想,可以写科幻故事等,我考虑到以前曾写过自己想发明的事物,这次就写科幻故事。科幻故事是怎样的?阅读课文中又没有可借鉴的,学生一无所知,那是难点中的难点。我让学生顾名思义,“科幻故事”要具备哪些要点?讨论结果为:科学+幻想+故事,然后讨论与童话故事的区别,童话的想象还是以现实为基础,而科幻可以更大胆地想象,现实生活中还没出现,但他又有科学知识做支撑。经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宇宙故事、未来生活故事、想象美好愿望实现的故事都可以,于是许多精彩的故事都编出来了,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好形式。

4、抓主放次,各取所需。

苏教版中各单元提到的作文范围十分宽泛,有时甚至无所不包,令老师的指导无所适从。我采取“抓主放次,各取所需”的策略。我思考,教材中规定的习作范围有没有主要的或对学生来说是新的能力点,如果有,就抓主放次,如果没有,就让学生各取所需,发挥自己特长,体会写作成功的乐趣。比如六下第七单元,写人、记事、写物、写景甚至想象编故事都可以,这些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学生平时练过的,就由学生自由选择写。六上的第五单元,可以写成长的烦恼,可以写信。虽然在阅读文章中教过写信的格式,但信的语言跟平时作文还是不一样的,它要求亲切、自然,就像面对面聊天一样娓娓道来,于是我就把它作为本单元作文教学主要的内容,其他作为次要的让学生在周记中完成。

二、调整评价观。

承上所述,为应付考试提出的条条框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伤害,既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也抑制了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必须调整作文的评价观,尤其是小学作文打底子的阶

段,哪怕是学生少得一些分数,自己少出一份成绩。曾有人说:“什么是作文?作文是生命,是心灵,是情感,是尊严,是荣耀。什么是作文?作文是本真的袒露,作文是压抑的冲动,作文是秘密的公开,作文是温馨的表白,作文是内在的觉醒,作文是跳跃的音符。”基于这一理念,作文是一个“人”的世界,“言”的世界,“心”的世界,“情”的世界,是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不少专家呼吁,小学生作文不能看作文学作品,不必做很高要求,能写出自己的话即可。至于文章字数多少、篇幅大小、思想深刻与否,言语生动与否、内容题材上佳与否„„均可不计较。当我们把作文的评价观调整过来,只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真正能做到文通句顺,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那么作文园里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就不远了。

然而,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我们一线教师长期受冲击和压力,不自觉地认可了应试作文,而对本真的作文却不以为然。调整作文教学的评价观,任重而道远。

三、激发内动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其实指给了激发学生作文内动力的方向:用心感受生活,同时有表达的欲望。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今迫于学习的压力,学生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内,生活确实显得单调乏味,活动主要以学习为主。但尽管如此,因为周围都是鲜活的人,每天上演着不一样的故事,如果我们培养孩子有一颗善感的心,写作的题材照样丰富多彩。

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思考,小事也会变得有意义,也能发现“真善美”。让孩子“我手写我心”,让孩子知道怎么表达,让孩子迫切地想用文字表达,这才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该引导的。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我们要“戴着镣铐跳舞”,真正废弃“八股文”式的应试作文,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改正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大胆地在作文教学之路上尝试改革。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作文教学调研报告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从1978年至今二十余年间,小学语文已“四易其纲”(78年版、87年版、93年版、2000年版)。在这些《大纲》中,“作文教学要求”方面(含总要求,各阶段的具体要求以及教学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尤其是刚刚出炉的《大纲》(修订版)中,“作文教学要求”与前面三个《大纲》比较,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语文教师对此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为小学作文教学找到正确的理论导向。

笔者在学习《大纲》(修订版)时,曾有意识地将其与前面三个《大纲》作一比较研究,认为修订后的《大纲》“作文教学要求”与前相比,主要有如下五个特点(即变化):

一、改变旧有提法,突出“练笔”性质

修订版《大纲》之前的各个《大纲》均将小学生的写作称之为“作文”。严格地说,这是模糊了“作文”与“学作文”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生的“作文”既不同于作家的文艺性创作,也不同于科技人员学术性论文或经验性总结。它是一种习作,是以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写作内容,学习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功,初步掌握运用书面语言能力的练笔。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因此修订后《大纲》隐去“作文”提法,将低年级写作训练直称“写话”,中高年级写作训练定名“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的性质──习作练笔、学作文。这对作文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唯其是“习作”,所以新大纲才会在写作内容要求上更贴近学生实际。强调“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唯其是“练笔”,新大纲才会在淡化文体意识上做文章,才会在“篇”的写作上适度降低要求,力图减轻学生写作压力;也唯其是“学作文”,新大纲才会在习作的命题、指导、批改、讲评上对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凡此种种,无不在充分地证明着小学作文的性质,决定着小学作文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此,研究小学作文教学,首要的是明确其性质,这对于端正我们的思想,正确地把握新大纲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淡化文体意识,拓宽训练层面

从前三个大纲来看,在作文训练的体裁上,无一例外地提出“以学会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会常用的应用文”。从理论上说,“以学会写记叙文为主”并无失当之处,因为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文体是记叙文。从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分析,“以学会写记叙文为主”是完全正确的。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分析,小学生学写记叙文的过程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形象思维的辩证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学写记叙文可以有力地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已经将“以学会写记叙文为主”异化为“学会写记叙文”,而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中随处可见且至今流毒未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一文体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制约着小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部分学生习作中说假话、空话、废话、套话的一个重要原因。

鉴于此,修订后的大纲在小学生习作文体上没有像以往那样十分强调写记叙文、应用文,在高年级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和书信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淡化文体意识,减少学生写作心理压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他们“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提供更为广阔的训练空间。

淡化文体意识,激发写作兴趣,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上,能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日常交际需要出发,注意拓宽体裁训练层面。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因此要求学生要学好作文。”叶老的这句话是针对中学作文教学而谈的,但对小学作文教学同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书面语言进行日常交际,就必须进行实用文体写作的初步训练。这既包括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也应包括一些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初步训练。

在小学高年级进行多种实用文体写作的初步训练,无论是从学生日常交际的需求还是从学生思维特点分析,都是必要也是可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开始步入抽象思维的最佳发展期)。试想,某生的科技小制作(如风筝)引起了同学浓厚的兴趣,要求他作一介绍。该生向同学讲述了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准备,制作的一般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将该生的介绍加以整理,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一篇简单的诠释性说明文《──的制作》吗?又如针对学生一些常见错误言论或行为,如抛弃吃剩的食物、浪费粮食的现象,教师必须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做法(说法)对不对?学生能肯定判断这种行为是错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篇简单议论文的观点。能用《小学生守则》上的相关条项来分析为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论论据;能引用学过的古诗《锄禾》诗句证明粮食来之不易不该浪费,这也是理论论据;能用算账的方法,在数字叠加中阐明不该浪费粮食,这是数字论据;能联想到正在开展的“扶贫工程”,联想到部分贫困地区人民尚未解决温饱的现实来说明不该浪费粮食,这是事实论据。将上述讨论内容组织起来,不就成为一篇《XX做法(说法)对不对?》简单议论文的初步训练了吗?可见,拓宽体裁训练层面,既是学生交际的需要,也是激发写作兴趣,真正使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的必要途径,还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适当降低要求,减轻习作压力

修订版大纲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着眼于小学生作文是“习作”、“练笔”的性质,继93年版《大纲》之后,又一次适当降低习作训练要求。应该看到,前三次大纲中过高的作文教学要求,客观上已造成欲速则不达的事实,造成了学生对习作因畏难而生厌的事实。调低要求,意在改变这种现状,减少学生习作压力。在“度”的把握上,更贴近了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修订版大纲降低习作要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对于今后的作文教学改革有何启示?试比较分析如下:

1、“篇”的要求──适当下调。

87年版

93年版

2000年版

中心:中心明确

有中心

隐去不提

思想: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隐去不提

条理:条理清楚

有条理

有一定条理

篇幅:400字左右

从上面可以看出,修订后大纲从内容到形式都适度下调了“篇”的要求。它应该成为语文老师在习作指导、批改、讲评中掌握的新标准、新尺度。“条理”与“篇幅”要求降低是基于练笔的性质、学生习作的实际能力提出的,这好理解。而在内容上为何回隐去“有中心”、“思想健康”,这些看似十分重要的字眼呢?笔者认为,没有明确地提“中心”的要求,决不等于一流习作不要求“有中心”,也并不等于习作指导就不要训练小学生初步确定中心的能力。实际上在“内容具体”中就已隐含了对“中心”的要求。因为内容的具体必然反映一定的中心,反之,一定的中心必然要通过一定具体的内容来体现。从习作前指导的实际过程看,我们往往会在“写具体”的指导中融入“有中心”的要求。以记事性记叙文指导为例,指导审题后,教师提问:你准备写什么事?从这件事的全过程看,你准备具体(重点)写这件事的哪个环节内容?你为什么要具体写这部分的内容?由中可以看出,修订后大纲隐去“有中心”只是不再强调,意在减轻学生习作压力。

同样的道理,隐去“思想健康”也决不意味着排斥“思想健康”,而为了使学生习作“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我们必须看到: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并非真空,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封建社会遗留下的种种陋习,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产生着负面影响。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思想幼稚,识别是非能力不强,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消极错误的思想必然会在其习作中反映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分地强调学生习作要“思想健康”,无形中就是在增加学生习作心理压力,就是在鼓励学生将其消极错误的思想隐匿起来,就是在鼓励学生说假话空话,是一种讳疾忌医的做法。以往几个大纲过分地强调习作“思想健康”所造成的教训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那种将“思想健康与否”视为“国策”,采取一票否决,对习作定性定等的做法,必须坚决摒弃。许多优秀教师如于永正、贾志敏、张平南、丁有宽、李吉林等人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在进行各类作文训练时,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他们在习作中才可能更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教师了解、帮助和教育学生的机会也就更多,这或许就是修订版大纲隐去“思想健康”字眼的用意所在。

2、“体裁”要求──有所放宽。

在本文前面的论述中,笔者曾指出“淡化文体”意味着要求拓宽体裁训练层面,适当加强一些实用文的习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淡化文体”也意味着不应过份强调、苛求学生习作非得用某种体裁形式表现。修订后大纲在中年级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就是放宽学生习作体裁要求的明证。

修订后的大纲放宽学生习作体裁要求的依据是什么?这可以从最基本的写作能力结构分析中得到答案。作文教学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般地说,写作能力结构可分为:

⑴审题拟题能力;

⑵搜集材料能力;

⑶表现中心能力;

⑷组织材料能力;

⑸语文表达能力;

⑹修改文章能力;

⑺选择体裁能力。

根据当代“写作能力型”代表人物──俄罗斯教学法专家拉德任斯卡雅的观点,认为前六种能力为“一般写作能力”,而第七种能力则是“特殊写作能力”。拉德任斯卡雅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认为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根据“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则,可分为两个阶段,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应重点培养一般写作能力;中学阶段再重点培养运用各种体裁写作的能力。可以看出,修订后的大纲放宽习作体裁要求,既有利于减轻学生习作心理压力,也是符合写作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的。

修订版大纲放宽习作体裁要求启示我们:一是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即自由文)的练习。二是在命题作文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命题与指导的开放性,要让学生在考虑运用什么体裁去表现其既定的内容上有更大的选择权(如《我们的学校》,可写成一篇记叙文,记事、写人或绘景均可;也可写成一篇说明文;还可写成一篇想象文)。三是在习作评价上对体裁要求应有所放宽。当然,对某一体裁习作的专项训练应不在“放宽”之列。

3、阶段训练──弹性处理。

在与前几个大纲比较中,我们还应注意到一个现象,即修订版大纲由“各年级教学要求”改为“各年段教学要求”。这种变更,是充分考虑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差异性,以较长的时段为老师创造调整作文教学要求的空间。对某些学生习作中普遍视为难点的专项训练,可先降低要求,适当分解,分项训练。如11册第五组课文着重训练用静态、动态写景,可分解为三步:一练静态片断描写;二练动态片断描写;三练动静态描写结合写篇。通过放缓训练坡度,多次反复,综合达标。

四、培养写作兴趣,体现由放到收

从各年段作文具体要求的纵向联系上看,修订版大纲十分注重培养写作兴趣,遵循习作规律。

修订版大纲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只字不提具体要求,只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种从写作心理入手,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提出,是以往大纲所未见的,它启示我们:应在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上狠下一番功夫,努力激活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爱写”。

修订版大纲还注意吸取传统作文教学中符合写作规律的成功经验。在习作训练上体现了由放到收。在中年级将重点放在“自由表达”上,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这种重内容轻形式的表述,体现了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的原则,有利于中年级学生打消顾虑,放开手脚,放胆习作,做到“敢写”。高年级则加以收束,要求学生能全面达到习作要求,实现“会写”。这种由“爱写(低年段)──敢写(中年段)──会写(高年段)”的科学训练序列,既符合学生写作心理和写作本身的规律,也符合现代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创造了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可能性。

五、鼓励学生幻想,强调激发想象

修订版大纲十分重视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总要求”到“各年段要求”再到“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在相关习作教学方面,四次提到想象力的培养问题。在习作形式上,提到要写“想象文”;在习作内容上,指出要“写想象”;在习作指导上,强调要“鼓励学生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这与以往大纲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式的提法截然不同。它启示我们:应该把训练想象,指导学生写好想象文放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当作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创新教育赋予作文教学的重任

第三篇: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在行动中更新理念

在研究中收获思想

——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上下同心,协调共进,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13年3月至4月,县教育局专门成立调研组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本次调研采用听取学校领导介绍、查看学校教育教学相关材料、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既看到了我县教育教学发展的可喜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1、坚持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

落实教学常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按新课程要求、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使课程改革健康稳步发展。为此,我们始终要求学校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为落实常规要求,县教研室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全县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从备、讲、批、辅、评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把五月和十一月作为“县教学质量督查活动月”,进行全面督查,大力推动和规范学校教学常规工作。

在调研中,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新课程新理念,修订完善教学过程常规要求,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职责要求。如部分学校专门设计了统一的表格,简便易行,各类计划中不仅包括文字叙述,还有切实可行的进度安排,各项工作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2、坚持以过程性管理为重点

为了强化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促进教学常规工作规范、高效进行,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和实施教学常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制度,切实规范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等教学常规工作,围绕过程管理切实做到了“四抓”。

⑴ 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备课重点解决备课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问题。我们不断创新备课形式,注重教学反思,把“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指导、备作业”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强化对新教材的研究,克服备课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照抄照搬教案、教参的现象,严禁以教参充当教案或无教案上课。大力提倡超周备课,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认真开展听、评、议活动,使教师在教中学、学中研、研中教,循序渐进,共同提高。

从备课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备详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板书和作业设计等内容齐全,部分教师的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切合实际,可以看出我县教师备课质量明显上升。

⑵抓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与方式改革的核心所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学校教师十分重视听课评课活动,活动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活动后认真评课。如:2012年县二小教师互相听课达2676节、县二中教师互相听课达3841节、达尔特小学教师互相听课304节等。听、评课活动中的经验介绍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上好示范课、汇报课,交流教学经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是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形式,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是接受评价、不断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如:2012年县二中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65节,组织年轻教师上汇报课71节,并做到课前公示,课后及时评价,上交公开课教案,教研长做评课记录等,工作较规范有序;县二小校内交流课66节、优质课评选23节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指导,教师互帮互学,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是从常态课中要质量要效率。部分学校成立推门听课小组,不定时听课,督促教师在常态课上下功夫。调研中,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些亮点,如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努力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育 技术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多数教师能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

⑶抓作业布置与批改。大部分学校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本着轻负高效的原则,精心设计,分层布置,并注重强化检查,督查落实。

调研中发现多数学生书写规范,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并运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作业在知识巩固、反馈矫正、兴趣培养、智力开发、能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的学校有县二小、县二中等。

⑷抓质量抽测和教学视导。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要求,教研室从2010年春季开始对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教学质量抽测工作,各校也十分重视此项活动。调研中看到,大部分学校能及时将情况作分析,找问题,寻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研室加强教学视导工作。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以研究性、互动性和指导性为主,增加随机听课的次数。通过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查看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本听评课700余节,召开专场反馈会92场次,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规范管理,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抓教学研究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部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本,我县完成30项2010-2012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28项通过伊犁州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申报34项“2012年自治省校本课题研究”,立项16项;个别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是部分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二是部分学校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目前为止,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全县教师在 州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400余篇。

(三)抓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一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各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本,全县选派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与教材培训、中学语文教师培训、高中课改联合教研、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培训、观摩活动90人次。

二是结合我县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训。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和各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的推行,为适应新形式,我县邀请了3批教育专家进我县讲学培训,参训教师达900余人次;组织了“2013年县中小学教师白板培训”,参训教师300人次;在 “自治区2012年高中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2012年自治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139人次。

三是学校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学校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课题研究常识、研究性学习知识、教学常规要求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法规等。学习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指向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

2.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一是举办了我县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经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选拔出3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决赛,对选手从课堂教学、论文、教学成绩、教研成果、教案及钢笔字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最终从参赛教师中评选出县级“教学技能大赛综合奖”50名,并评出县级“课堂教学单项奖”90名。

二是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大赛。本,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自治区双语教师优秀论文大赛、州中学数学教师调讲赛、2012年州直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第六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书法作品大赛”等各类评选活动。

各学区学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如阿尕尔森乡、塔斯托别乡学区、牛场学区均举行过优质课比赛活动;县二中、阿尕尔森乡中心小学开展了教师钢笔字、简笔画比赛;县二小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案例、论文 评比活动;提克阿热克乡学区及东买里乡大营盘小学举办了“首届教学课件大赛”等,这些活动对夯实教师基本功起到了很大作用。

3、落实青蓝工程,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为促进新招聘教师的快速成长,各学区启动了 “以老带新,以老促新,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此项工程以“引领、结对、优先、关爱”为原则,充分发挥了老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部分学校以青年教师为主要讲课对象,以新上岗教师为重点,组织了青年教师达标课活动。

学校还重视教师的自学、业务知识进修,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测试。如县二中组织教师做中考、高考试卷,检测专业知识,把握“两考”信息,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牛场中学、塔斯托别乡中学组织了教师业务水平模拟考试。教师综合素质在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展示中不断提升,一批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带动了教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抓活动多样化,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本,我县始终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宗旨,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推进校本课程及文化建设,拓宽学生学习领域。为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个性特长,各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不同程度的开发校本课程,努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如:县二小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新疆舞》;县二中的校本教材《英语经典美文阅读》、《化学与生活》、《作文写作创意》、》;莫乎尔乡中学的《烹饪》、《乡土文化》;莫乎尔乡牧业小学的《我与家乡》;吉尔格朗乡中学的《剪纸艺术》;阿尕尔森乡中学的《蔬菜种植》;东买里乡莫因古则小学的《人类的起源》、《红旗村发展史》等,我县还上报了8项作品参加了自治区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在调研中还发现多数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怡人,校园内无杂草、废纸、垃圾,墙壁清洁无污迹,教室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道路硬化平整。学校的板报、橱窗书写工整规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内容标语牌清晰醒目。教室内“手抄报”、“作品展”、“光荣 榜”、“知识角”、“学习园地”等小专栏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校园文化气息浓厚。有些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校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艺术、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竞赛活动,为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2、校内校外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县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各校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如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向全县各校开放25次,各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达3500余人次;学生还参加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州科协大篷车进校园”、“县第三届科技航模展示”、“巩留县中学生运动会”、“巩留县少年杯足球比赛”、“县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及“中学生激情滑雪培训活动”等活动。

通过调研,我们真正感受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发生的变化,各校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办学新景象。

三、存在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培训与学习,教师较好地接受了新思想、新理念。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落实这些新理念,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个别学校的教学管理还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没有深入到教学具体问题层面,各项工作缺乏有机结合,管理较松散,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状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

3、有些学校的班额过大,开展探究式教学困难重重。课堂上合作学习存在着形式主义,学生探究活动时间不足。

4、如何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评价办法,还有待深入研究。

四、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行为,科学管理,为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提供保障 1.高素质的校长是保障。从调研情况来看,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发展的走向。为此,我们把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研究和指导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根据课改的目标要求,制定出考核标准 和制度,对学校工作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管理,促使校长向专家型、服务型转变,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为教师营造开放、民主、创新的教学环境。

2、评价制度是导向。各中小学要统筹规划,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程发展性评价及考试制度、内容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要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切为学生发展为导向,绝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3、学生发展是目标。要进一步规范办学和教学行为,全面落实教育方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在开足开全上下功夫,在开好上作文章。

(二)立足校本,强化教研,为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注入活力

1、完善教研网络,加大管理力度。为使教育科研成为更新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保障,努力使教育科研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迈进。一是加大县级教科研指导、管理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学区教研体系。三是强化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各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和学习、反思、互助、研究、评价及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和困惑,让教学的智慧在研究中提升。

2、开展多项活动,服务课堂教学。我们要积极为教师争取和创设条件,开展观摩、研讨、比赛等活动,为教师展示交流搭建平台。

3、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各校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 “名师”带动作用;强化双语学习,提高少数民族师生的汉语水平。我们要多措并举,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认真反思,分析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按照教育局下发的教育教学调研工作通知的要求,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状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目前学校教学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及解决措施和办法。包括校本教研、科研、骨干教师培训、教学公开课、领导教师听评课等方面。

(一)校本教研情况分析

1、从管理层面来讲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和方法总结提炼出研究成果,再将成果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所以首先应该让教师明确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学校应该拿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可行性的方案,计划。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方案和计划。

2、从教师层面来看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职业倦怠,有的教师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不愿意研究。要真正解决一些教学中存在的实质性的问题,需要下一番功夫。发现问题绕道走,轻松一会是一会。

⑵有的教师想研究,但由于水平有限,研究不出成果。

⑶教师的团队意思,合作意识较差,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本教研不仅仅是坐下来开教研会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共同互相探讨,资源共享。所以说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够很好的合作,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从研究层面来看

研究对象不确定,研究程序杂乱无章

今天想研究这个,明天有研究那个;头绪不清,程序混乱、措施不具体,对存在的问题搞到茫然,研究方法陈旧,究方式单一。

【对策】: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体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真谛,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确定的问题确是教师在教学中生成的,而不是外来的;要体现客观性,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臆断闭门造车而确立。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首先要让教师进行搜集、整理,在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进行筛选、甄别,最后再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与对象。确立的研究项目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好。

【对策】:开展校本教研到底要遵循哪些程序呢?我认为这几个环节是必须到位的。

首先要选择确定研究的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活动才有的放矢。因此,我们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第一道程序应该是动员全体教师搜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学校(或教研组)再进行梳理,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项目、对象。其次拟订实施方案。对象确定之后,如何开展研究要一套周密地、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它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校本教研“有序性”的体现。方案中必须凸现出研究对象(问题)、人员分工(职责)、期望效果(目的)、活动步骤(过程)、活动管理(指导与评价)、成果提炼(归纳总结)与推广等这几个基本的构件。

再次就是抓落实,在有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案之后,只有按计划一步一步地狠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才可能取得实效。

【对策】:将教与研存于同一体,教中有研,寓研于教;将有形的活动转化为教师的“隐性”的研究,让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思考、反思;将集体行动转化“单兵”作战,让给教师自主研究的时空。是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⒈ 抓自我反思。针对已确定的研究对象,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作理性反思,自我检查在教学中对问题所解决的程度,用“课后记”形式归纳出自己新的体会、见解和观点。这种方法对于第一线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点的教师)来讲是最实际、最可行的“校本教研”。

⒉ 抓案例分析。抓住自己或他人的某一典型的课堂教学或几个教学片断进行深入地评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解剖,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已确立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

⒊ 抓同伴互助。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某一个问题通过相互听课,议课把解决的方法梳理出来形成新的模式,再用新的教学行为去检验所产生的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促使新一轮问题的滋生和新方法的产生。这种瞄准一个问题进行集体反思,不断使教学方法更为完善、教学行为更为优化的研究方式,是最实在的“校本教研”。

以上所讲,是根据工作中所掌握的信息,对当前开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简而言之,只要深刻领会校本教研的真谛,牢牢抓住其“对象、主体、程序、方法、目的”这五个核心要素,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才能走出误区。只要我们来真的、实的,莫来假的、虚的,校本教研是绝对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的。

(二)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心态分析

①科研立项的目的分析,功利心强,务实性差。目的是为晋级和评先争优创造条件。

②个别教师惰性心理严重,觉得搞科研是个苦差事。

2、能力分析

1、有的教师不具备科研能力。不去专研。

①课题研究不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②课题研究不能与教研活动相结合。

③课题研究不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对策】

1、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改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不良心态。

2、教研是科研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科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抓常规,科研兴师:把科研工作切实的摆到了日程,将教师考验纳入了科研工作之中,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4、做小事,小中见大:一两拨千金。

5、做实事,不搞花架子:要找准切入点,结合本校实际,抓出特色。

(三)骨干教师队伍现状

1、骨干教师队伍不纯,我看了其他地区对于骨干教师的现状分析,都是语文、外语、数学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多,而我们区体音美学科骨干教师比较多。而且有的骨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2、有的骨干教师人晋升高级以后,对骨干教师这个荣誉不珍惜了。

3、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经验推广和传帮带辐射作用还为得到充分实现,骨干教师群体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对策】

1、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培训。

2、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3、学校成立骨干教师理论学习组,定期组织教师学习,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学科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学公开课情况

教学公开课形式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有表奖。公开课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缺乏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原因、措施及办法。

①科学发展观强调规律,尊重实际,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工作思路。

②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努力实现师资配备的基本均衡

④教学标准方面。没能掌握好度;教师不知道应该遵循或按什么标准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学生也不知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一味的灌输,把学生灌得糊里糊涂。

⑤教学保障方面。主要反应在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学常规落实不实。导致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⑥教学评价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评价,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起不到积极的影响。

(五)领导听评课情况 领导听评课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

1、以领导听、评课是为了带动年级、学科的教师听评课的开展。

2、对于典型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跟踪指导,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为了推动校本教研活动,掌握第一手材料。所以领导听课后要给予教师及时的指导。指导具有前瞻性、启发性、交流性。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给于具体指导,要在教学创新与教法研究上给与重点突破。

三、对期末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质量检测的目的主要是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促进教学研究,加强质量管理。

我区近两年来的监察形式还是很好的,有的年级采用集中评卷的形式,有的年级采用抽调卷检查的形式。

问题:有的学科质量检测试卷水平较差,一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有的学科学生只答20多分 钟就打完了。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四、其他关于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1、抓建立教学制度和常规。教学管理常规包括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改、课外辅导、考核、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教学总结等。

2、抓考试过程的管理落实。抓监考、评卷、分析等全过程的管理。

3、抓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主抓教学人员经常深入一线进行听评课和反馈,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4、抓教师的思想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没有管理就谈不上效益”。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第五篇: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本学期我们对小学的教学教研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研的主要内容有教材使用、教师现状、教法研究和校本教研情况。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关于课程开设:各校均能按课程计划开设课程。

2、关于教材:

师生普遍认为教科版教学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式设计活泼美观,贴近学生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内容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追求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这样设计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且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3、关于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科学教学观念不同程度地有所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目标设定:目标由过去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三维目标。

⑵内容选择:在内容选择方面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意识,教学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与现实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⑶学习方式 :教师们均有意识地改进方法,摆脱灌输式传授教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问题与探究意识比较强。

⑷师生关系:注重创设和谐愉悦的地教学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负担重。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

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5、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6、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二)原因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领导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意识到科学课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受人员编制的影响,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更换频繁,年年培训学科教学人员,但到下一学期可能又教其它科目了,每一年对科学学科来说,都是新教师,难以把握学科教学理念。

3、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极需提高。相关学科的知识面窄,储备不足。

三、改进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多年来形成的不重视的现状。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理论素养

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呈现在教学面前,对教师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只凭经验教学,则很难达成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为此,学科教研员应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形式应多样。如理论讲座、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某些内容的培训尽量使用参与式培训,相互交流,共享思想。

(2)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应针对教学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针对教学中

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培训。

(3)培训应突出实效性。

(4)注重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和反馈。

3、树立学习意识,增加知识储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增加,在不断不断变化,因此,教师对知识的了解也必须跟上教学学发展,因些,教师自身应树立学习意识,自我提高和自我提高,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

3、合理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改中进行了教材多样化的改革,允许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教材,可以说,再完美的教材,也很难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另外,由于编写与出版的时间差,也可能会出现落后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的弊病。所以,要树立新的教材观,明确教材只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材料”教科书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一种只要的材料,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授课顺序是可变的;授课时间是可调的;教学实例是可选的;教科书中的内容不一定是必须用的或必须掌握的。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

4、重视校本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5、改革评价办法,全面提高质量

关于课程的评价,就我们这个地区来说,还没有现成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或模仿,为此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探索。要改变过去单纯的纸笔

测试的方式,逐步走向科学的评价办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下载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教育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前阶段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对小学教学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调研。我观察了各年级的课堂教学,抽查大部分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召开了座谈会,和部分老师进行交流,发现小学......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教学调研报告 前阶段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对小学教学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调研。我观察了各年级的课堂教学,抽查大部分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召开了座谈会,和部分老师进行交流,发现小......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清塬镇小学吕向勇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调研报告大全

    康封中心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调研报告 一、就这次调研、结合本人及学校的工作的深思,存在以下问题。 我校的整体工作,存在当前教育系统共同存在的问题: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假......

    小学教育教学调研工作汇报

    小学教育教学调研工作汇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发展和生存,教学质量是其生命线。只有强化学校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才能在今后激烈的意争中得以......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见习期间我对三所学校的小学科学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研的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调研报告 这学期我对十所学校的小学科学课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领导汇报、现场听课、教师座谈与学生座谈,调研的主要内容有教材使用、教师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