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
促进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
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健全完善思想作风建设各项制度,把从严要求贯穿到思想作风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促进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化、经常化。”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机制,才能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思想作风建设是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部队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切实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贯穿全年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条主线,加强组织领导,摆上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带头常抓常议常查,确保思想作风建设常年有人抓不断线。
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学习教育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要把思想作风建设有关内容作为党委机关理论学习专题,纳入年度理论学习计划、成为必学内容;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重要课题,结合实际深入搞好学习研究;作为党史军史教育系列活动主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强化践行意识。通过党委、领导机关带头落实学习考勤、学习激励、学习管理、学习督导等制度,推动学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整改落实机制。要用整改落实的成效检验思想作风建设的活动成效,把整改落实贯穿思想作风建设的全过程,紧扣重点整治的问题,结合单位和个人自身实际,逐项搞好对照检查,逐项深入分析原因,逐项研究解决措施,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健全用人导向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将思想作风状况引入考察班子、考核干部的评价体系。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程序,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有觉悟、工作上有能力、群众中有威信、建设中有实绩的干部用起来。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管理监督是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注重抓好党内生活,在坚持民主集中制上严肃起来,在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批评上严格起来,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和个人与组织相结合的氛围
第二篇: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作风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经验告诉我们,作风决定作为、决定形象、决定成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三个常态化”,确保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彰显一心为民的执政情怀。
实现作风教育常态化。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应不断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干部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要坚持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针对干部作风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推动作风教育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切实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增进同群众感情常态化。以引深干部下乡驻村、领导包村增收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了解社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帮助脱贫致富,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农村工作,一心一意知民需、帮民富;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为重点,拓宽信访渠道,认真受理、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一心一意解民忧、化民怨。
整治不良作风常态化。坚持开展作风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吃拿卡要”专项整治,坚决整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恶意刁难、效能低下的不良之风,坚决整顿庸懒散奢、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之风。对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扯皮、服务态度恶劣,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等行为,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严查严惩态势
第三篇:作风建设贵在常态化
作风建设贵在常态化
优良的作风是党的生命,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作风建设这根“弦”,任何时候都松不得。***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聚集“四风”狠抓整改,下猛药整治作风顽疾,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广大群众最担心的是不良作风反弹,最盼望的是把改进作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因此,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使抓作风建设成为常态化。
提高素质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心者,一身之主,百行之本”。在面临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的严峻形势下,应不断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干部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以教育促进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增强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完善制度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根本。制度是作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地落实各项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行为。抓制度建设,就是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将行之有效的常态做法进行提炼,并加以规范,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提醒。同时,要对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对已有制度修改完善,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和合并,并根据实际工作和机构、业务发展需要,补充建立相应制度,做到各项制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使制度体系既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有约束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监督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保障。加强作风建设,靠自律,也离不开“他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保证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制度不落实,就会成为摆设。要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促使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从而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要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多听群众的意见呼声,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勇于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弘扬良好作风的机制,政绩考核要有作风标准,干部选拔要有作风导向,做到赏罚分明;要坚持一天不放松地抓,锲而不舍地抓,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第四篇: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基层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情况,今年4—5月,市教育局关工委组织专题调研组,联合县(区)教育局关工委调研组,深入到全市共166所中小学(幼儿园),采用座谈、问卷调查、走访交流等方法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基层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的现状、经验做法和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中小学(含中职校、特校)关工委组织共456个。2011—2012年,已创建成市级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143所,占全市中小学校关工委数的32%,今年各县(区)及市直学校拟申报创建“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119所,累计将达到58%。各地已创建成“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的,正着力抓好巩固提高工作,力争创品牌、创特色。
二、基本做法
1.行政力推。市教育局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的常态化建设,把2011—2015年作为基层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年。两年来,市教育局就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先后印发了五个重要指导性文件。金湖、洪泽、清浦、淮阴等县(区)教育局都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安排,使创建学校有章可循。2012年,洪泽县教育局还召开了全县“创建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签状会”,各创建学校深入开展活动,营造了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2.分类推进。各县(区)教育局关工委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所属学校关工委分成“较好、一般、薄弱”三类来推进,基础好的1—2年,基础薄弱的4—5年,一般化的3—4年。先易后难,分类推进,提高了创建工作效果。
3.典型引领。市教育局关工委树立样板,推广经验。金湖、盱眙等县(区)教育局召开现场会、放样会、观摩会、推进会进行交流展示,淮阴区教育局树立10所学校为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示范学校。
4.自查自评。为了保证创建工作不“跟风跑”、不“走过场”,各地重视抓细、抓实学校的“自查自评”和整改措施的落实,使申报数量和创建质量明显得到提升。
5.互学互评。市、县(区)教育局每年都分别下发文件,组织开展互学互评活动。清浦区教育局每年按片区成立互学互评小组,深入学校进行互学互评活动,盱眙县坚持年中开展一次分类互评,金湖县每年8月份召开一次“互学互查交流会”,区组织相关人员分片深入到创建学校检查指导。
三、主要经验
1.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做好创建工作的关键。实践证明,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与否是做好创建工作的关键。很多创建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发挥好主导作用,坚持“三个纳入”:即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学校党政工作计划,统一部署;将关工委的主题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之中,通盘考虑;将关工委工作纳入本单位年终的目标考核,确保落实。充分调动关工委老同志“有为”的积极性,推动关工委工作与学校党政工作一体推进。
2.加强机制建设是做好创建工作的重要保障。两年来,全市基层学校在工作中建立健全关工委领导机制、组织建设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条件保障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为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提供了充分有力地保障。今年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规范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申报考核办法的通知》,使创建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富有可操作性。
3.抓好巩固提高是深化创建工作的必经之路。巩固提高工作是关工委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重要保证。2012年以来,创建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印发的《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的意见》、《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工作考评标准》,重点从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建设等三个方面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已被市教育局认定为“常态化建设合格学校”的中小学校,开始从重合格向重特色、创品牌转型,对过去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活动项目在继续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优化实施方案,争取用3—5年时间创出特色,形成品牌。
四、问题与建议
1.部分学校党政领导对关工委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校领导和职能部门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老同志从事关工委工作,认为“关工委是摆设,可有可无”,“老同志以休养为主,不要多管闲事,到学校干事,给我们找事”、“老同志意志退化,思想僵化,行动弱化,来校反而给我们带来麻烦。”等等。不仅仅是基层党政领导,一些老同志对关工委的认知度也不高。为此,今后应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学校党政领导和“五老”学习中央领导和各级领导关于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批示,学习教育部党组和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着重加深对关工委性质、任务、工作方针的理解,提高对基层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老同志发挥主体作用的认识。切实抓好常态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
2.一些学校关工委“关键角色”的配备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常务副主任这一关键位置,有些学校在缺少选择余地或合适人选的情况下,采取了“谁先退谁上”的办法,导致关工委工作因缺乏有效组织领导而软弱涣散。有县(区)反映,有些老同志只是名义上的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个月也不来一次或一个学期只来一两次,形同虚设,不做实际工作,势必给学校关工委打开局面、开展工作带来很大难处。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选配好“核心层”。基层学校关工委领导班子须由所属教育局以文件形式任命。要切实做好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调整工作。要动员一批有能力、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又刚退休或刚退居二线的校领导,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对不愿做或工作不得力的常务副主任,要及时调整。如学校暂无老同志接替的,建议学校实行“双常务副主任”,即由学校的现职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再配一名退休的中层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争取今年把基层学校关工委需要调整的常务副主任,大部分调整到位,2014年全部到位。要继续实施“基层学校关工委骨干培训工程”,重点培训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
3.老同志的参与率、参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系统的“五老”参与率虽为82.6%,参与人数7017人,但真正经常参加骨干层活动的人数并不多。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逐年推进,有的农村中小学退休教干教师多数进城或随子女到外地居住,真正住在本地或住在学校周边的老同志很少,也有些退休老同志忙于为孙子辈服务,无心参与关工委工作。此外,一些从事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退下来后,学习不够,能力退化,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参与水平有待提高。今后,需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建立“友情邀请制”,对办理退养退休的同志,由人事部门或委托学校负责人在办理手续前约谈一次,邀请他们参加关工委工作;二是对老同志偏少或缺乏的学校,对50岁以上的教干和教师,采取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请他们参与关工委工作,或对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这些同志,折合成一定的工作量,在评定绩效工资时兑现。三是提供工作目录,组织进城居住的老同志定期分批来校参与活动,或者就近参与附近社区辅导站工作等,各地教育关工委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搭好平台,使老同志与相应关系岗位对接。
4.基层学校落实关工委工作经费有一定困难。虽然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县(区)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有明文规定,要给基层学校关工委提供一定的工作经费。但目前有些学校,特别是不少农村学校,把承诺“实报实销“作为落实了经费,还没有建立一个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即使今年有了经费,明年乃至今后还能不能有大家心中没有数。今后,应参照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的文件口径,原则上应该单列,至少要确定一个额度,使关工委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活动,不能以校领导承诺“实报实销”作为落实了经费。经费标准目前仍按生均公用经费3%落实。对基层学校关工委驻会的常务副主任应给予每月不低于200元的工作补贴,其他工作骨干可以采用适当时机慰问的形式加以解决。
5.学校关工委吸引力不够,优势与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不少学校关工委仅仅由在职人员以关工委的名义组织活动,或将学校的正常活动算作关工委的“功劳”。今后,应正确处理关工委与委员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整合学校职能科室和关工委的育人合力,多举措施鼓励和支持关工委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工作,全面形成“一校一品”的关工委特色,为更多的“五老”提供适合自己的工作。
需要定制原创文章的朋友请点击>>>需要快速发表文章的朋友请点击>>>
公务员之家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以上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作服务,点击以下图标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间。
第五篇:促进三化建设
对“三三三”工作思路的认知
自分局开展关于推进“三化”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的活动以来,我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对活动的意义和对分局的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随着这次活动的开展,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了总体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基本要求,也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推进国家的各方面建设作了回顾,提出了具体方向和要求,这是自我要求和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展望,也是站在历史高度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家对政党都作出的展望,对当下党和国家建设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全面的阐述。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总局和省局党组部署和要求,分局开展“三三三”活动扎实推进“三化”建设,既保证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保证了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张家口分局相对来说底子薄、起步慢,并且辖区内大部分煤矿的生产安全条件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这是张家口分局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一大机遇,分局制定的“三三三”工作思路非常及时有效、贴合实际,能从根本上扭转分局的不利局面,为分局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三三三”关键是第一个三,“三化”建设是基础,而搞好“三化”建设,首要的是抓好制度建设。分局已经编制并即将印发的制度汇编已经解决了“三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现在的首要目标已经变成了怎么落实制度。分局要抓住机遇,结合自身实践,尽可能争取省局、地方政府的支持,对照履行职能的要求,严格以制度促进工作,以制度规范工作,以工作完善制度。
从分局的实践基础看,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已同分局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并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虽然半年来“三化”建设已具备了良好的现实基础,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当说任务还很繁重,头绪也比较多,迫切需要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牵头抓总,扎实推进。要推进“三化”建设,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并且不断的总结经验,将分局应尽的职责充分体现到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中,保证“三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更高的层次上向前推进。要推进“三化”建设,还必须从工作实践中汲取动力,要深化认识,及时总结,将“三化”建设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通过分局之间、分局和省局之间的经验交流会、协作会等形式,大力推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 “三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推进“三化”建设、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是分局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我充分认识到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把它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如果这项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对分局未来的工作促进是一次质的飞跃。
自从分局提出“三三三”工作思路后,分局领导不遗余力的促进制度建设,督促相关科室编制完善了相关制度,切实落实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殚精竭虑的提高监察人员素质,开展了一系列业务相关的知识讲座和思想政治学习;全心全意优化分局形象,严格监察执法、严格执行执法监督和回访实施办法,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这些都十分有效的推动了分局2011年下半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结束,并为分局今年工作实现跨越式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三三”工作思路的实施中,分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压力大,工作效率不高,凝聚力不足。与先进分局相比,存在的不足主要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如:执法文书的制作,大案要案的数量。在新的一年里工作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切实提高分局的执行力和凝聚力,一切按法律法规及分局制度行事,以制度落实责任,以制度规范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减少杂音,降低内耗,把精力全部用在干事业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严格按照“三三三”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而促进分局跨越式发展。
我们分局的劣势是张家口分局底子薄,辖区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比较落后;年轻同志比较多,监察执法经验不足,和煤矿企业打交道的经验也不多,但同时这些也是我分局的优势,分局底子薄,辖区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比较落后,在有限的条件和基础上,比较容易出成绩,而年轻的同志朝气十足,活力十足,能闯能干,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上手较快,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对此我们应该定期开展集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讨,在提高本职业务水平的同时,拓宽每个监察员的知识面;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各室或分局之间定期进行业务交流座谈会,及时交流并解决监察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监察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监察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搞好三项监察,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在以后的工作中,分局应大力倡导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廉洁高效、凝聚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