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佳木斯市公安消防支队文件
佳公消发„2010‟48号
关于印发佳木斯市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 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支队机关各部门:
为牢固树立作战训练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基层指挥员业务素质和科学决策水平,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和机制,严格落实灭火救援和业务训练安全工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官兵伤亡,确保部队作战训练安全,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的工作部署,经支队党委研究,决定自4月27日至6月3日,在全市消防部队开展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现将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安全工作作战训练教育培训实施方案通知佳木斯市公安消防支队办公室2010年4月28日印发
共印15份
佳木斯市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
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关于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的工作部署,认真吸取全国各地在灭火战斗中消防官兵牺牲的教训,切实改进和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训练科学处臵和施训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支队成立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潘伟东
副组长:李铁军
成员:支队司令部战训科全体人员
办公室设在支队司令部,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
二、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为统领,以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活动为契机,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作战训练时官兵伤亡事故为目的,健全落实安全防范制度和机制,着力提高基层指挥员业务素质和科学决策水平,严格执行作战训练安全工作规程,全面提升各级指战员安全防护技能,确保官兵生命安全。
三、工作内容
(一)(学习教案)组织全市消防官兵学习公安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规定》、《事故防范细则》、《执勤战斗条令》、《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作战训练安全要则》、《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
等规章制度和安全常识,以及部局危化品事故处臵师资培训班内容,熟知作战训练安全程序,掌握安全防护要领,培养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支队、大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讲座(powerpoint),剖析近年来部队发生的作战训练伤亡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认真吸取各地在灭火救援中发生官兵牺牲的教训,举一反
三、防微杜渐,进一步增强官兵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官兵安全素质。
(三)大中队组织业务骨干侧重熟练操作应用个人防护装备,掌握侦察、检测、警戒、灭火、登高、破拆、堵漏、洗消等战斗行动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开展梯次进攻、搜寻救生、破拆排烟、紧急撤离等战术操法训练;战斗班(组)的安全检查、警示发布、阵地选择、互救自救等安全专项训练,提高安全施救和应急避险能力。
(四)大中队组织官兵结合辖区重点消防保卫对象情况,摸清石油化工、煤化工、爆炸品仓库及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等单位和场所的基本情况,纳入“六熟悉”手册,开展相应灭火理论学习,修订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重点修订火灾特点、战术运用和安全措施,活动结束前每类单位至少制修订一份预案。
四、方法步骤
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分为动员部署、视频培训、自检自查、巩固提高、总结验收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7日至4月29日)
以大队为单位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党委召开专题议军会议,深入分析部队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形势,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动员讲话),统一官兵思想认识,明确
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二)视频培训阶段(4月29日至5月5日)
支队结合“作战训练安全学习周”活动,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自行对所属部队官兵进行3次的作战训练安全知识讲座。
(三)自检自查阶段(5月1日至5月10日)
1.从支队到中队逐级开展作战训练安全自查,同时支队成立专项工作检查组,对基层大中队全面开展作战训练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逐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及时督促整改,真正把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2.结合自检自查发现的隐患和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安全工作制度,规范作战训练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安全工作奖励和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增强作战训练安全责任感,确保作战训练安全无事故。
(四)巩固提高阶段(5月11日至5月25日)
各单位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熟悉训练月”活动。组织官兵重点做好辖区基本情况、重点消防保卫对象的走访和熟悉,完善“六熟悉”手册,提高官兵应知应会水平;组织开展执勤车辆器材装备操作训练,提高官兵“三知一会”能力;开展想定作业训练、各级合成训练和实地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
(五)总结验收阶段(5月26日至6月3日)
支队将针对活动内容,组织对各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落实奖惩,切实消除作战训练
安全隐患,坚持把安全工作制度贯彻作战训练始终。支队将把检查情况要纳入各单位年终战训工作综合考评成绩,实行作战训练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是当前形势下全国消防部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贯彻落实部领导、部局领导和总队领导重要批示指示,改进和加强部队作战训练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执行党委议军制度,建立军政主官主抓、分管领导主管、官兵全面实施的工作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常抓不懈,确保作战训练安全,真正做到“英勇善战”。
(二)强力推进,全面落实。各单位要依据支队活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实施计划,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序开展。支队将组成督察组,不定期深入基层部队进行督察检查。
(三)齐抓共管,严明奖惩。支队机关司、政、后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加强对基层官兵思想教育和心理工作指导,延伸战勤保障服务关口,强化作战、训练的安全技术和装备保障;要将作战训练安全工作作为部队建设首要任务,与年度相关评比表彰结合起来,实行作战训练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凡发生因装备未配齐、作业不规范、制度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官兵作战训练伤亡的,取消年终评先资格,并一查到底,追究有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第二篇: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安全和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特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 本要则所称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火灾扑救、应急救援、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首长为本级作战训练安全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第六条 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中,要充分发挥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的作用,为科学、安全的处置提供技术保障。
第七条 对在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 火灾扑救
第八条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推搡,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滑杆底部应设置缓冲垫,滑杆上口部位应设置围栏,并设置电动或手动安全装置。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车,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第九条 车辆行驶
出警途中,驾驶员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赶赴现场,可以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同时开启相应的指示灯。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正确使用刹车制动,防止操纵失误;必要时组织乘车人员下车徒步通过。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
(七)特殊情况需要通过交通禁用通道或正在施工的路段时,要详细了解情况,确保安全后通行。
(八)倒车时必须有人员在侧后方进行疏导警戒。第十条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高压线下和危险建(构)筑物旁停靠,避免停靠在管道井口上方。
(二)必须与起火建(构)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照明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升降作业时要与架空高压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四)增援时,未向火场指挥员请示,未明确火场任务,不可盲目驶进火场。
(五)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安全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六)当车辆必须停在坡路上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第十一条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消防防护靴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当发生带电导线击伤作战人员时,应迅速利用绝缘物体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采取急救措施。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滑和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且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观察哨,防止玻璃坠落伤人。
(七)对抢险救援、照明等自带发电设备的执勤车辆应按照要求采取接地保护措施,避免发生漏电伤人事故。
(八)进入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区域时,必须着防化服,撤出后应进行必要的洗消,未经洗消不得重复使用。
第十二条 火情侦察
火情侦察应贯穿于火灾扑救的全过程,深入内部侦察时,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要仔细地进行现场侦察和检测,全面、准确掌握现场情况,正确判断可能发生及潜在的险情。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侦察人员要正确选择侦察路线,安全员要在进出口处进行安全检查并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及使用时间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或救生照明线,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视情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工程、竖井涵洞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五)进入有发生爆炸危险区域侦察时,必须使用防爆器材,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三条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炮)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应避开阳台、窗口正面,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墙头、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卧式储罐的两端设置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确认无爆炸危险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结构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在外部设置阵地时,应采取措施,严防建筑外墙倒塌伤人。对钢结构房顶已坍塌,外部墙体尚未坍塌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后再实施进攻。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第十四条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灭火药剂、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严禁接触裸露电线、电气开关或在电线下方站立,使用破拆工具时要避免接触带电物体,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七)扑救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火灾时,应优先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水炮等远射程、大流量喷射器实施冷却、阻击、灭火。
(八)严禁用水或泡沫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九)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十)在进入室内等场所灭火进攻时,为防止门、窗开启瞬间发生轰燃、回燃、爆燃伤人,进攻人员应在门、窗一侧低姿缓慢开启门窗,也可边射水边开启门窗。
第十五条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要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救援人员可携带软体担架、一次性的防毒面具或其他呼吸器具。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使用墙角保护器或其他形式的护垫、护具,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平台上人员必须在举高臂上进行固定防护;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等无自身固定的延伸装置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六条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是否安全稳定,搬运方法是否得当。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应分类放置,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第十七条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选择破拆部位,使用快捷、高效的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必须实施破拆时,应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并派专人进行监控。
(五)对能引起建筑倒塌的承重构件和部位进行破拆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六)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破拆时,要划出警戒区域,设置安全员。
第十八条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三)排烟时,操作人员应充分做好个人防护,视情设置水枪进行掩护。
(四)高温烟气流经方向,应视情布置开花或喷雾水枪,防止火势蔓延扩大。
第十九条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减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水带接口加固件等进行固定,水带固定点应选在两条水带接口下端。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第二十条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或噪音较大的现场,必须使用泄漏式电缆、无线图传及中继台等有效的通信器材。
(四)当所有通信设施失效时,应充分利用声、光和手势等方式建立起畅通的通信渠道。
第二十一条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组织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撤离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二条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观察砖墙、楼板和钢筋已经裸露的水泥柱的稳定性,防止发生垮塌伤害事故。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人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第三章 应急救援
第二十三条 侦察检测
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展开侦察检测作业,为科学、安全完成应急救援作战行动提供依据。
(一)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应在第一时间询问灾害事故单位负责人、知情人和技术人员,掌握灾害事故类别、危险物品名称、性质、危害特征、工艺流程及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
(二)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通过侦察、仪器检测,掌握灾害事故的特性、规模、危险程度,查明遇难、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施救疏散路线,了解灾害事故(事件)现场及其周边的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气象等情况。
(三)根据侦察检测的结果,在正确研判现场险情的基础上,确定事故处置、安全防护等措施。
第二十四条 特种防护
作业人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抢险救援靴、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一级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二级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着相应的防护服装。
(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装。
(六)进行水域救援时,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严禁着消防防护服下水救援。
(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并采取相应的登高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 现场警戒
救援人员应依据灾害事故(事件)类型,及时启动辅助决策及专家系统,科学、合理地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一)应根据应急救援作战行动的需要,设立观察哨,负责对现场进行全面观察,明确撤离信号,确保在险情发生时,能随时发出警报。
(二)进入易燃、易爆警戒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通信、侦检、破拆、堵漏等器材。
(三)建筑倒塌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禁止群众进入现场翻找和搬运物品,防止发生坍塌伤人事故。
第二十六条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在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前,车辆必须安装防火罩,并停靠在上风或侧上风位置。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置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适当位置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大雾天气或夜晚,警戒距离应至少扩大一倍,严防过往车辆冲撞造成伤亡事故。
(三)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一般情况下,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第二十七条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负责人。
(一)救援人员应在通过询问了解和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侦察检测手段确定被困人员数量、位置后,方可展开救人作战行动。
(二)进入爆炸、毒害、腐蚀、缺氧、浓烟、高温等区域救人时,救援小组必须严格按级别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出入口处严格登记人员数量、空(氧)气呼吸器压力、进出时间等,并在出入口预备相应的救援机动力量,随时做好接应增援准备。
(三)高空救助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和被救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使用墙角保护器材或其他形式的护垫、护具,且安全绳必须设置不少于2 处固定点。
(四)深井救人时,必须利用有毒(可燃)气体检测仪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测,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井壁实施加固。利用大型机械挖掘开方时,应采取由外侧向井口的斜面挖掘方式,禁止使用与井壁平行的垂直挖掘方式进行救援,防止井壁坍塌。
(五)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必要时,要设安全员观察哨,防止二次坍塌伤人。
(六)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未取得潜水员相应资质的人员,严禁佩戴潜水装具下水救援。
(七)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八)在地质灾害现场救援时,要设置观察哨,并事先制定紧急撤离措施,明确撤退路线,统一撤离信号,严防二次灾害发生后造成人员伤亡。
第二十八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严禁重叠使用不带重叠连接装置的起重气垫;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时必须占气垫面积75%以上;起重车辆时,要做好车辆固定防滑措施。
(二)使用牵引设备时,视情对吊索具采取防爆安全措施,吊索具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第二十九条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防护等级要求落实防护措施,必要时应使用水枪掩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三)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四)进入压缩气体泄漏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落实防冻保护措施。
第三十条 输转倒罐
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
(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非禁水区域应利用喷雾水或水幕实施保护。
第三十一条 洗消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一)洗消时,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二)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三)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低洼处等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四)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五)救援结束后,应适时组织染毒区域内人员进行身体检查。
第三十二条 放空点燃
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一)放空点燃必须采取远距离点燃的方法。包括:使用电子打火、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并且设置防回火装置。
(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担负放空点燃人员要专业精干,必须事先确定好紧急撤离路线、方式,必要时设置掩体,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四)放空点燃前,应认真检查警戒区,清理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和车辆。
第四章 业务训练
第三十三条 训练准备
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试,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严格按要求着装,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一)训练前,要对受训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讲清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纪律。
(二)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了解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防止带伤和带情绪参训。
(三)严格按训练科目要求着装,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与训练无关的坚硬物品。
(四)设置安全员,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检查、测试,并在训练中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五)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运动时间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标准,一般不少于半小时。
第三十四条 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必须遵循运动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科学适度。
(一)训练中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强度。
(二)在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极限训练时,要做好腰、膝、腕等部位的保护工作。
第三十五条 攀登训练
攀登训练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不得少于2人,且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一)组训人员、安全员不到位,训练场地、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防护措施不落实时,任何人不准进行攀登训练。
(二)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二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安全绳的另一端必须设立固定点;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三)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同时,参训人员必须采用安全绳进行保护。
(四)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五)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第三十六条 绳索训练
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一)操作人员应对安全钩进行认真检查,确认锁定无误后,方可实施操作。
(二)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三)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置护垫、护具。
(四)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在着地处应该设置软垫,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五)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或分段抛绳的方法,防止绳索打结。
第三十七条 翻越障碍
(一)翻越障碍训练时,必须设置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置专人保护。
(二)严禁在障碍板湿滑的情况下实施训练。第三十八条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一)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三)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第三十九条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密组织实施。
(一)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及演练操作规程,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二)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四十条 整理活动及讲评
(一)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二)训练结束后,要认真组织讲评,对训练中出现的安全苗头问题及隐患提出批评,并要求立即加以改正。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参照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要则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三条
本要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2010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主官为本级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章 火灾扑救
第六条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 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第七条
车辆行驶
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
第八条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
(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
(四)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第九条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可能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防止玻璃坠落伤人。
第十条 火情侦察
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第十一条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 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置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第十二条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七)严禁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八)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必须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四条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第十五条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第十六条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等进行固定。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第十八条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必须使用有效的通信器材。第十九条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条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教育时间:2007年 9月 30日 授 课 人:严 勇
教育目的: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
教育重点: 抢险救援 教育内容:
第三章 抢险救援
第二十一条 特种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六)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第二十二条 侦检警戒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设定警戒区域。
(一)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依据侦检结果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侦检器材。
(三)易燃、易爆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内,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车辆必须停靠在上风或者侧上风位置并安装防火罩;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置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三)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第二十四条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置护垫、护具。
(二)深井救人时,必须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实施加固。
(三)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
(四)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
(五)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
第二十五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75%以上。
(二)使用牵引设备时,钢丝绳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第二十六条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按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三)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四)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第二十七条 输转倒罐
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
(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第二十八条 洗消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一)洗消时,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二)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 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三)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等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四)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第二十九条 放空点燃
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一)放空点燃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使用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
(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必要时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第四章 业务训练
第三十条 训练准备
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试,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一)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坚硬物品。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检查、测试。
(三)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第三十一条 攀登训练
攀登训练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一)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二楼以上登 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二)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三)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四)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第三十二条 绳索训练
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一)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二)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置护垫、护具。
(三)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
(四)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防止绳索打结。第三十三条 翻越障碍
翻越障碍训练时,必须设置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置专人保护。
第三十四条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一)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三)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第三十五条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
(一)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二)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三十六条
整理活动
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要则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要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
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消防部队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特制定本要则。
第二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实施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开展业务训练中的安全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密组织,科学实施,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组织,设立安全员,制定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第五条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军政主官为本级作战和训练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灭火救援指挥员和业务训练组织者为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安全员具体负责作战和训练中的安全监督工作。
第二章 火灾扑救
第六条 着装登车
消防员听到出动命令后,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着装登车。
(一)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使用滑杆时必须依次下滑,并控制下滑速度。
(二)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三)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第七条
车辆行驶
车辆在行驶途中,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一)车辆驶出车库前,应在看清道路车辆情况后方可占道转弯。
(二)消防员不得将肢体伸出车窗外。
(三)车辆必须依次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
(四)在雨、雪、雾、大风等气候条件下必须减速慢行。
(五)在狭窄、陡坡、弯路、松软路面行驶时,必须注意观察,控制车速;在冰雪、泥浆、湿滑等路面行驶时,应当采取防滑措施或减速行驶。
(六)经过桥梁、涵洞、隧道时,应当注意观察限高、限重及空中障碍物。第八条 车辆停靠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严禁在松软或者路基薄弱的地带停靠。
(二)必须与起火建筑物保持安全距离。
(三)举高消防车必须停靠在空中无障碍物、地面平坦坚实的地段。
(四)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便于展开、便于转移的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
第九条 个人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火场危害程度,严格按照防护等级采取相应措施。
(一)通常情况下,必须着灭火防护服,佩戴消防头盔、手套、靴子等基本防护装备。
(二)进入高温、浓烟、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三)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可能爆炸危险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防爆服。
(四)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电绝缘服、绝缘靴、绝缘手套等防护装备,携带漏电探测仪、绝缘胶垫、接地线(棒)等器材。
(五)高空作业时,必须用安全绳进行固定保护。
(六)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防止玻璃坠落伤 人。
第十条 火情侦察
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3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情况复杂现场必须有单位知情人引导。
(一)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必要时用水枪进行掩护。
(二)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
(三)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侧面缓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四)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第十一条 阵地设置
水枪阵地应当按照便于观察、便于进攻、便于转移或者撤离的原则设置。
(一)利用地形、地物和承重构件等条件设置水枪阵地。
(二)利用拉梯在窗口、阳台设置阵地时,拉梯上端必须高出窗口、阳台2个以上梯蹬,并尽量采取固定措施。
(三)严禁在轻质屋顶、遮阳棚、雨搭、可燃油气罐上部设置水枪阵地。
(四)压缩气体钢瓶或者油桶库房着火,必须在充分冷却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五)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着火,必须在实施冷却结构后,方能深入内部设置水枪阵地。
(六)油轮的货(油)舱起火,情况不明、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严禁直接登至货(油)舱甲板灭火。
(七)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考虑整个作战部署的协调统一,防止因局部力量调整影响整个作战行动,每次转移阵地或调整作战力量时必须立即检查清点人员,并做好防护工作。
第十二条 灭火进攻
灭火进攻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攻路线及射水(射流)方式。
(一)灭火时应当采用正确射水姿势,开、关水枪(分水器)动作要缓慢,严禁对射误伤他人。
(二)在高温和热辐射较强的环境里灭火时,必须实施水枪掩护,并适时组织人员替换。
(三)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四)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五)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 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六)扑救可燃气体、挥发性易燃液体火灾时,不得盲目灭火;若意外灭火后,要防止复燃、复爆。
(七)严禁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严禁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八)采用窒息法灭火时,必须确认灌注、封堵空间无人后方可实施。
第十三条 抢救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在进入浓烟、高温或者有毒区域搜救人员时,必须在水枪冷却掩护或者驱散稀释措施的配合下行动。
(二)利用绳索、软梯、缓降器救人或者自救时,固定点必须牢固,并在绳索额定荷载范围内使用。
(三)使用举高消防车救人时,工作平台严禁超载;禁止在工作平台内使用两节拉梯救人。
(四)使用登高器材登高救人时,尽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实施有序疏散。
(五)抢救疏散医院病人时,应当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疏散传染病患者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
第十四条 疏散物资
疏散物资必须在单位负责人或者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有序进行,并指定专人看护。
(一)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二)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三)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第十五条 火场破拆
火场破拆必须正确使用破拆器材,合理实施破拆。
(一)使用锤、斧、挠钩等器材破拆时,必须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二)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侧面,从玻璃上方一角开始破拆;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三)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四)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第十六条 火场排烟
排烟时,必须充分考虑烟雾流向,合理选择进风口和排烟口。
(一)在烟雾浓、温度高的区域排烟时,必须使用开花或者喷雾水流掩护。
(二)有毒烟气必须向下(侧)风方向排放,同时疏散可能受到排出烟雾威胁的人员。
第十七条 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必须根据供水原则,采用正确的供水方法。
(一)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前方供水需求,与水枪手保持联系;供水时,不得突然加压。
(二)垂直铺设水带时,必须使用水带挂钩、绳索等进行固定。
(三)水带铺设应当避开玻璃幕墙下方,如无法避开时,应当用硬物对水带干线进行遮盖。
第十八条 通信联络
火场上必须正确使用通信器材,灵活选择联络方式,确保火场通信畅通。
(一)使用通信导向绳时,绳索释放不宜太长,拐角转弯不能过多。
(二)易燃易爆场所,严禁使用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三)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必须使用有效的通信器材。第十九条 紧急撤离
在火灾扑救中要明确紧急撤离的信号和联络方式,发现险情,应立即撤离。
(一)指挥员和安全员必须密切观察火场情况,发现险情及时发出撤离信号。
(二)特别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弃车辆和器材快速撤离。
(三)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疏散信号、传递方式、撤离的方向和路线,清除紧急撤离线路上的障碍,设 置利于快速撤离的各种设施,确定防爆掩蔽体,一旦接到撤退命令,一律徒手撤离。
(四)发出紧急撤离信号后,中队指挥员要立即在安全区域清点人员,并向指挥部报告,研究新的对策措施。
第二十条 火场清理
清理火场时,必须克服麻痹思想,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一)必须注意观察建筑物上方建筑构件和高空坠落物。
(二)检查楼梯间、走道、外墙处烧损电线的带电情况,防止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三)检查煤气管道、液化气瓶的泄漏情况,防止发生爆燃伤害事故。
(四)检查其他危险化学物品、设备情况,防止发生复燃、中毒、腐蚀伤害事故。
(五)收整器材时,禁止从高处抛掷。
(六)高温容器、罐体未充分冷却前,不得搬运、移动。
(七)撤离现场时,必须清点人员和器材。
第三章 抢险救援
第二十一条 特种防护
消防员应当根据灾害事故性质和危险特性,按照防护等级佩戴相应特种防护装备。
(一)在实施交通事故、建筑倒塌、群众救助等灾害事故救援时,必须着抢险救援服,佩戴抢险救援头盔、靴子、手套等防护装备。
(二)进入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时,重危区作业人员必须着重型防化服,轻危区作业人员应当着消防防化服。进入易燃、易爆区域还应当着防静电内外衣、裤子、袜子和手套。
(三)进入有毒、缺氧区域时,必须佩戴空(氧)气呼吸器。
(四)处置压缩、液化气体泄漏事故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五)进入有核放射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防核服或者防核防化服。
(六)进行水域救援时,严禁着消防防护服装,必须着救生衣或者佩戴潜水装具,并使用安全绳保护。
(七)摘取马蜂窝时,必须着防蜂服。第二十二条 侦检警戒
侦检警戒必须根据灾害类别、特点,合理使用侦检器材,设定警戒区域。
(一)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依据侦检结果划定警戒区域,并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二)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禁止使用非防爆侦检器材。
(三)易燃、易爆事故现场警戒区域内,必须禁绝一切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停车位置 车辆到达现场时,应当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停车位置。
(一)进入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液体泄漏的场所,车辆必须停靠在上风或者侧上风位置并安装防火罩;严禁停靠在地沟、阴井、管道上方及其附近。
(二)处置公路交通事故,应当与事故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在事故区域前、后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意防止来往车辆冲撞;
(三)处置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时,车辆应选择在隧道两端洞外右侧停放。
第二十四条 救助人员
救援人员编组不得少于2人,并指定负责人。
(一)高空救人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承载的绳索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必须设置护垫、护具。
(二)深井救人时,必须对井下进行补氧通风,使用安全绳保护,并对井口实施加固。
(三)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建筑构件牢固、受破坏程度小、距离近的路线进入;及时对不牢固建筑构件实施破拆或者加固。
(四)水域及洪涝灾害中进行救助时,应当选派水性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进行施救。
(五)抢救精神病患者、醉酒者、攻击性动物时,必须请求公安、医疗、动物管理部门配合救助,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第二十五条 起重破拆
起重破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一)起重气垫严禁重叠使用;起重时,气垫塞入物体下部面积必须在75%以上。
(二)使用牵引设备时,钢丝绳两端连接必须牢固,作业区域内严禁站人。
(三)使用起吊设备时,设备起吊荷载必须大于被起吊物体重量;吊臂下方严禁站人。
(四)在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场所进行破拆时,必须使用无火花工具,并使用喷雾(开花)水枪进行掩护。
(五)严禁盲目破拆承重构件。第二十六条 关阀堵漏
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2至3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
(一)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所有人员都要按照一级防护等级防护。
(二)进入易燃、易爆或者有毒区域关阀堵漏时,必须按照防护等级防护并使用水枪掩护。
(三)进入易燃、易爆区域关阀堵漏时,严禁使用非防爆器材。
(四)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急救。
第二十七条 输转倒罐 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防爆输转设备。
(一)消防员必须与输转倒罐现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保护。
(二)实施易燃易爆物质输转倒罐时,管线、设备必须接地;严禁在地面拖拉输转倒罐器材。
(三)实施输转倒罐,必须进行现场监护。第二十八条 洗消处理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染毒区域内人员、装备器材,必须进行现场洗消。
(一)洗消时,必须正确选择洗消剂,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
(二)使用洗消帐篷进行洗消时,必须调节好水温;使用水枪进行洗消时,应当避免水流冲击伤人。
(三)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阴井、暗沟等处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意水流方向。
(四)洗消后的污水要妥善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第二十九条 放空点燃
放空点燃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在工程技术人员配合下实施。
(一)放空点燃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一般方法包括:使用信号枪、“魔术棒”爆竹、长火炬、火焰喷射器、预置火炉或者着火油盆等。
(二)放空点燃必须从上风或者侧上风方向接近,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三)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必要时组织水枪实施掩护。
第四章 业务训练
第三十条 训练准备
在全面开展体能和业务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心理测试,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
(一)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坚硬物品。
(二)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检查、测试。
(三)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第三十一条 攀登训练
攀登训练必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一)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二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二)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三)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四)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第三十二条 绳索训练
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一)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二)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置护垫、护具。
(三)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
(四)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防止绳索打结。第三十三条 翻越障碍
翻越障碍训练时,必须设置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置专人保护。
第三十四条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一)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三)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第三十五条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必须根据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格组织实施。
(一)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二)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三)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第三十六条
整理活动
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并认真做好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要则适用于公安消防部队。其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可参照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要则由公安部消防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要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官兵防范安全事故的水平和能力,确保部队作战训练安全。根据遵义市消防支队《关于开展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中队结合实际情况,于今年6月至8月在中队开展作战训练安全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中队党支部高度重视及时动员部署
为保证安全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队在接到支队文件通知以后,及时动员部署。在动员会上,中队长沈泰霖同志传达了文件有关精神,讨论并研究制定出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官兵们还针对目前中队存在的一些问题各述己见,会议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动员,官兵们充分认识了此次安全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为切实加强对这次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中队成立了以中队长陈杰同志为组长,副中队长为副组长,xx、xx、xxx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突出深化安全教育、抓好驾驶员管理、解决突出问题和健全制度措施四个重点,不断提高中队车辆安全管理水平。并组织全体官兵认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正确处理工作和活动的关系,充分利用白天和晚上的时间,确保工作、整治两不误,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统一官兵思想认真组织学习安全专项活动有关规定
在动员教育阶段。中队为提高官兵对安全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每一个官兵熟悉安全防事故的有关法规和本职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教育活动,使安全专项活动意识深入官兵头脑。在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第一阶段,中队认真组织全体官兵学习了《安全管理规定》、《事故防范细则》、《执勤战斗条令》、《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作战训练安全要则》、《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等规章制度和安全常识有关内容。中队主官真正做到掌握安全专项活动有关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掌握本单位防安全专项活动的重点、特点,在研究、布置、检查工作时把安全专项活动列入工作内容之一,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中队主官还积极督促战士们熟悉掌握安全安全专项活动中的有关法规、拟订相关制度、本岗位的安全规程以及易发生的事故及防范措施,发现隐患及时进行排查。
四、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建立和完善中队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促进部队规范化管理
在落实措施阶段。中队内部进行了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针对查找出来突出的安全隐患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涉及车辆管理,防训练事故、防作战事故、防食物中毒事故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规章制度,中队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同时,还明确了在安全防事故工作中的奖惩和事故责任追究,严格要求,严肃纪律,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官兵们对开展安全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每个官兵熟悉掌握训练、执勤方面的安全操作规程,牢固
树立官兵们的安全意识,坚持用中队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中队规范化管理。
五、强化培训提高官兵安全施救和应急避险能力
在强化培训阶段。中队结合今年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在训练中组织指导官兵们操作及应用个人防护装备,熟练掌握侦察、警戒、灭火、登高、破拆等战斗行动安全操作规程。在训练中更是重点开展安全检查、警示发布、阵地选择、互救自救等安全专项训练,全面提高了官兵们安全施救和应急避险能力。在训练和作战中更是设置了专门的安全检查员,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在训练和作战中的安全。
六、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进行总结
安全专项活动每一阶段结束后,中队都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于将涉及安全专项活动的有关资料归档。在中队支部的领导下,通过官兵的共同努力,在此次开展作战安全专项教育培训和整治活动中,中队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了在训练和灭火救援中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部队正规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