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时间:2019-05-12 13: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第一篇: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

作者:韩拴功

1、佛教教育对社会各界的利益和价值:佛教是我国诸多宗教非常优秀的宗教之一,佛教文化对我国社会观念、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界佛教著名佛学大师净空老和尚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民间信奉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深入人心,佛菩萨的愿力感应不可思议真实不虚,受到人们爱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各个领域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佛教界也本着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天下大同、慈爱无边和谐世界大局,努力挖掘佛教文化教人培德、奉献爱心。讲戒律、讲修持、讲因果、讲道风、讲发心、讲菩萨行,这些说明了佛教教育并非是深入空门的消极群体,而是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致的,与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吻合的。佛法对人类的贡献价值用笔墨叙述尤如投一鸿毛于太空浩瀚难尽一意,佛教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育人培德方面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而是唯物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深入研究可了解既符合宏观又符合微观特性,既符合科学的逻辑性又符合精神文明建设,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对佛教精辟论述为“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就其对社会利益方面教人从心开始,放下嗔恨、贪欲、自私、奢侈等,利用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的因果原理教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不良的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意识行为,上报四重恩下方便众生,利己利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从心灵深处启迪人们珍惜人生有限时光,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佛教把增进友谊、增进民族大团结、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世界各国教界友好往来作为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教界人事严谨持戒、精研教理、精进修持、利乐有情,结合佛法正确解决人生的:生存、生命、生死问题。在学佛中开启自己的大智慧大慈悲心,外不摄七情六欲、内不执着五蕴心识,全心全意追求更高的灵性,真正利益众生,在体现生命价值观中非同一般,堪称人生福慧之旅。

2、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事业的意义和前景:为发扬古老的佛教文化推广佛陀教育,净化人们心灵,进一步配合对外开放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名市,充分发挥佛教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使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游客可通过身临其境的旅游参观接触,不但可了解佛教文化对我国的语言、文学、艺术、建筑各方面影响力,而且通过参观可了解佛教文化的意义,学习中即可悟出佛教传入中国带来的三世(前世、今世、来世)观念、因果轮回观念、三界观念,对游人来说无论从精神财富、文化素质都是一个升华。如若能深入研究教义严谨修持定能得佛法精髓,定会成为道德文明、心灵净化、垂慈利物、具足灵根、广培智种、同一了悟的人。佛教以深入修持佛法为宗旨,以悲智双运思想为主题,以平等和合为主旋律,以积极进取行菩萨道利益众生的精神为动力,以拔除痛苦与人安乐为目的,为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环境保护、祖国统一、世界和平作出了一定贡献。相信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高僧大徳的领导下舍身施教,使古老的佛教文化发扬光大,为祖国统一大业、促进文明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为让全国人民认识佛教,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佛教,所以发展佛教教育合理开发佛教文化旅游事业意义重大也是很有必要的。

千阳县城关镇宝平路39号

邮编721100

第二篇:论佛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渐多层次化, 旅游品味也随之提高,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代旅游业的新潮流、新热点。而宗教旅游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神秘性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前来朝翔、观光、修学和游憩。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 佛教对中国百姓的生活有着最广泛的影响.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 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 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可以说, 佛教诞生在印度, 发展在中国。因此, 在我国, 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各地区有名的佛教胜地, 只要有条件的大多己被建设成为旅游景点, 其中不少还是著名的旅游精品风景区, 还有更多数量的佛山佛寺被列入到旅游开发计划之中。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黄的朝舰旅游者

在全世界有着数里可观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对于佛教信徒来说,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它足以吸引这些信徒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敬和虔诚而不远万里来瞻仰朝拜, 从而形成庞大的朝舰人流。如号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儿乎每天都吸引着人批香客;各佛教宗派祖庭朝圣游人也是络绎不绝。在西藏,来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饰的人们, 不惧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路途的艰险, 以三步磕一个等身长头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躯丈量着漫长的朝佛路, 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拉萨以便实现毕生的宿愿。透过朝佛者纯洁、坚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断的朝佛队伍, 每一个旅游者都会强烈地感受到释迪佛的无比感召力, 这从古至今不断地延续着的朝圣人流,也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观。[1]

1.2 佛教的价值现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些人在繁荣物质文明和多元文化冲击包围中, 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紧张、情感空虚。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目标和理想, 找不到行为准绳,精神上无所寄托。佛教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诊释, 对现实世界的人类具有明显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个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个“来世” 和“佛国” , 这使得他们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时, 都从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利, 对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发。这一无限开放的心灵境界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们的心境在繁杂的世界里, 处于一种宁静、宽舒、坦然、达观、淡泊的状态。旅游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不免会得到一些启发, 即在生活和工作时, 既要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执着中要保持一份超脱,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对待功名利禄的问题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顺其自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脱, 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所谓“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这个意思。

1.3 佛教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审美体验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口,。绝大多数与佛教文化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都具有震摄人心的美感。例如众多的佛教名山, 无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径通禅房” , 给游人提供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时空, 令人心旷神怡: 寺庙建筑布局的和谐美, 装饰的堂皇美, 雕塑或绘画的精致美, 使其成为这种“凝固的艺术” 殿堂中的精品;而极为丰富的佛教音乐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韵律, 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更有那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佛教环境氛围, 漾溢着其它文化样式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美感‘”。

还有许多佛教文化遗存己无宗教活动, 完全成为艺术的殿堂, 或者是怀古的场所。敦煌莫高窟是闻名天下的佛教艺术殿堂, 中外游客不远万里, 聚集鸣沙山下, 或默默不语,或指点赞叹, 留恋忘返, 中国在这里与世界达成了心灵的沟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种残缺美, 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每当晚霞映衬出塔身那独特的身影, “ 荣辱皆忘” 一语便不难理解。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常常令来自欧美的游客驻步细观, 不忍离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求知、求异的需求

人类有一种基本的心理性内在驱力—好奇、探索、求知, 这种驱力并不以生理上的需要为基础, 也不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纯粹是一种先天的内在驱力。它是人类心灵正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也是旅游的一个根本性动因囚。对于佛教来说, 其多彩的历史、精深的思想, 并由此派生出数量巨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深奥的经典、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典故、发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许多学富五车的名人志士, 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 这一切都赋与佛教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接触它时, 无不为佛教文化这个神奇世界中所蕴藏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所倾倒。许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学睿智的大师, 与他们直接交往, 会获得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知识。此外, 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旅游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区观光游览, 可以领略充满浓厚佛教氛围的民族风情, 充分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

1.5 佛教教义与生态旅游观相一致

现代社会人类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使用, 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越来越严厉, 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逃离城市的喧嚣、污染, 短期的回归自然, 过一段恬淡舒适生活也就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目标之一。

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和生活境界正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在佛教教义中, “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 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今人看来, 这其中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内核。佛教认为“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清清翠竹皆是法身” , 主张无情有性, 珍爱自然, 重视自然物的价值和尊严[5],.佛教倡导众生平等, 生命轮回,强调不杀生, 要敬畏生命, 反对无度占有和浪费。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大多数佛寺都十分注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苍松古柏、飞瀑清溪、鸟语花香几乎是每一座佛教名山的共同特征.佛教这种简朴的消费观和“惜福” 的思想与当代旅游活动所推崇的“ 生态旅游”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教义可以使游客从观念上净化自身, 重新审视物欲, 达到对环境和生态的再认识, 也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观一致。开发佛教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处理好旅游与佛教活动的关系

开发、利用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势必涉及现实中的佛教活动。大批游人的到来不仅打破了深山古刹的寂静, 将晨钟暮鼓诵经的悠悠意境一扫而空, 还对佛教传统正常活动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心理的影响。例如在庄严的仪式进行时, 游客的照相机闪光灯和大声喧哗就显得很不适宜;当僧人用膳前诵经时, 游客的探头探脑甚至随声附合就冲淡了这一仪式的严肃性, 等等。同时大批旅游者的涌入, 也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给这里带来冲击, 不可避免地对试图斩断尘缘的人们,特别是年纪尚轻、定力不够的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看, 在某些地区也出现了少数出家人违背佛教宗旨, 一味迎合旅游者的需求, 随意改动宗教仪规的现象, 还有少数人屈服于经济利益的诱惑, 利用游客祈福的心理, 把进香、捐功德等原本用于修行的途径变为敛财的手段,有的导游甚至与佛门中少数贪者联手, 以拿回扣作为条件把大批游客带往佛寺, 这些做法都大大败坏了佛门圣地的名声。[6],从本质上讲, 佛教文化本身具有非商业化的特征, 它是人们在精神领域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智慧集成。如果对它进行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纯商业性开发, 就可能使其最纯粹的内涵变味、丧失, 只剩下一幅毫无生气的空洞外壳, 因此处理好旅游与正常佛教活动的关系, 必须把握好度的问题。香火旺盛会给佛寺带来发展机会, 但不能影响和干扰佛寺中按传统和规则运行的活动;佛寺活动严谨规范又可以提高名声,吸引更多的游客, 靠坑蒙拐骗等手段也许会获一时之利, 但从长远看却会毁了佛寺发展的根基, 也毁了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

2.2注意开发广度和深度的平衡

由于佛教旅游项目开发风险小、回报高, 在旅游界和佛教界的共同推动下, 10 年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修寺庙建佛像的热潮。已有的佛教建筑被修复、扩建, 新的佛教项目纷纷涌现。佛教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热潮不断升级, 出现了追求大规模大投入、追求轰动效应的新趋势。最典裂的是在各地兴起的巨型佛像的修建热。无锡灵山大佛, 1997 年建成, 高8 m : 广东西樵山观音1998 年建成, 高61.9m : 三亚南山的南海观音铜像, 2003 年建成, 高108 m;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青铜立像, 高9 m , 连同底座高155m。另外还有己列入计划的四川乐山大佛的修缮扩建工程、辽宁广佑寺的樟木坐佛等等[7]。这些大型佛教旅游工程个个规模宏大,投资动辄数亿, 有的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 199 7年1月15 日, 无锡灵山大佛落成开光时, 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0 万名信众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仪式, 车流绵延达20 余km。

但对于相当一批佛教旅游项目来说, 胡乱上马的后果是各种矛盾突出。在项目开发阶段缺乏精心设计创造, 在经营管理阶段又疏于大胆开拓创新, 使大多数寺庙除了烧香拜佛、求签算命外, 只能提供观光活动, 而佛教启迪智慧、唤起道德、平衡心理、治病疗养等功能却很少挖掘。佛教不但被庸俗化, 甚至伪佛教也混杂期间, 严重破坏了佛教的形象。因此, 对于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 要慎重选择开发对象, 认真考虑其开发之后的社会效果与影响, 不能仅从吸引游客、赚取利润考虑而片面的宣扬佛教或大肆营造一些并无多少文化内涵的仿古宗教景点。在开发过程中, 要进一步挖掘佛教文化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个人道德建设的内容, 在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中适度增加有益的佛教理念, 以提升游客的精神修养,加深人们对佛教的认识。

2.3 佛教旅游的参与性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 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获得最与众不同的感受, 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的重要标准, 因而佛教旅游的开发应更重视其参与性。根据市场要求, 佛教旅游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开发, 例如开发佛教体验旅游, 即“ 出家” 旅游, 让那些对佛教有兴趣的游客到寺庙来“做几天和尚、撞几天钟” , 亲身体验一番“ 出家”的滋味: 或是开展佛教研习旅游, 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佛教学术活动, 公开的说法和创办佛教讲习所、研讨班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创立佛教学院, 传播佛教知识, 弘扬佛教文化,借此吸引佛教旅游者。此外还可以开展佛教武术旅游、佛教民俗旅游、佛茶文化旅游等, 通过一系列的参与性活动, 使游客在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态中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氛围,摈弃杂念, 忘却烦恼, 净化心灵, 实现佛教旅游的深层次收获, 也使古老的佛教文化洋溢现代文明气息。

2.4 注意专业导游人才的培养

由于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佛学专业知识, 而这些知识又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被排斥于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之外, 因此很少有导游懂得佛教专业知识, 这种状况对佛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非常不利。例如, 目前在进行佛教旅游时我们大多数导游讲解的主要内容只是停留在对佛教建筑、造像等物质对象的介绍上, 而对由景点展现出来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缺乏理解。比如, 汉地佛教如何使印度佛教中国化、民族化, 为什么中华大地有那么多各种宗派的“祖庭” , 特别是禅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等。禅宗以其独特玄妙的修持方法在佛教各派中别具一格, 即心即佛, 明心见性, 拈花微笑, 不立文字, 以及许多禅门公案,都是旅游文化的绝好材料, 有的还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如果导游能对此做深入讲解, 将更好地展现佛教的文化魅力。

在培养专业导游上, 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应利用年审、冬训的机会加强对导游员宗教知识的专门培训, 导游员也应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另一方面, 在佛教旅游资源较多的地区, 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一定力度的支持, 准许出家人为自己所在的寺院充当专业导游, 为参观者提供高水准的专业讲解, 以弥补旅行社导游专业知识的欠缺,这样才不至于使追求文化的旅游者失望。

第三篇: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

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

招商计划书

一、佛教与旅游

(一)、佛教对文化的影响

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对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事业的开发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佛教徒的参方活动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能与旅游活动划等号,但是,如果对参方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却又不难看出它与旅游活动的密切联系。从这个意义来说,佛教徒的确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仅如此,他们同时还是佛教旅游胜地的建设者。如被誉为“清凉胜境”的山西五台山、“南海佛国”的浙江普陀山、秀甲天下的四川峨眉山和以奇峰劲松著称的安徽九华山,完全因四大菩萨的感应和佛教徒的长期开发、苦心经营而成为名扬天下的四大佛教名山。环顾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地,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古联有云:“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大都喜欢瞻礼佛寺,文人墨客尤喜与名德高僧结方外交。寺院也因历代文士显宦的流连过访,题咏诗文,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艺术杰作。在今天,国内外游人无不以游历名山古寺为快:在万木掩映之中饱览布局井然、古色古香的梵宫宝殿和端庄慈祥、栩栩如生的佛菩萨塑像,领略“佛国净土”清净庄严,超尘脱俗的意境,佛教寺庙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只是在近十年中,由于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才使旅游事业逐步发展起来。在佛教方面,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名山大寺修复开放,宗教活动正常开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人和香客。广大佛教徒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上海玉佛寺每年接待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其中1986年为37万人次,1987年1~9月份就有近40万人次,是上海接待外宾人次最多的单位。又如江苏、湖北、福建、浙江等地寺庙都兴办了素食馆、茶社等自养事业,大大方便了往来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这说明佛教徒在发展现代旅游事业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寺庙的开放,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许多外国友人到寺观教堂参观,见到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和保护,感到十分高兴;大批的华侨、台港同胞回到大陆寻根问祖,见到千年古刹保存完好,感到欣慰,其中许多教徒积极为寺庙的修复做功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力;各地的信教群众在生产劳动之余,朝山礼佛,精神上得到满足,生产积极性更高。可见切实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持名山大寺的宗教特色,对于旅游事业的发展、民族团结、海外联谊、国际友好往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寺庙建设与旅游事业是相辅相成的。佛教名山大寺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也是国内广大游人乐于登临造访的名胜。佛教名山,顾名思义,是因为有了佛教才成为名山的;因为是佛教名山,才有成千上万的人慕名游访。因此,正确认识佛教名山与旅游事业的关系,并加以妥善规划和安排,就能使佛教名山与旅游事业相得益彰。

(二)、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强、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更是具巨大潜力。江西省开展的以江西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和四川峨眉山法会的朝圣游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深受海内外众多旅行社的欢迎和青睐。峨眉山传戒法会佛教朝圣游推出后,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媒体纷纷发布消息,成都《华西都市报》,在显著位置以《旅行社看好峨眉山朝圣游》为题大肆渲染。一时间,数百人的台湾包机团及东西亚旅游者的朝圣游搅动了四川春季旅游线。不仅使四川的旅游成为热点,还为四川的招商引资带来了一次良好商机。峨眉山佛教文化旅游在全国旅游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旅游界的时尚亮点。

二、“昆山寺”与“岳阳楼”

昆山古寺始建于唐宋年间,占地600亩,海拔200多米,历经千年毁于寇,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遭侵华日寇狂轰乱炸使昆山古寺成为废墟,最后彻底毁于文革时期。据岳阳档案馆《巴陵县志》记载;古寺设计庄严,规模宏大,四水归池,东有望月楼,西有眺望台,寺院门成排坊楼面,大门牌坊;是由五龙捧圣做成,上有寺院名,有古联赞曰;“八百里洞庭,九百里潇湘,掀开绿水尽收来;千丈高黄峁,万丈高大云,座对青山排阀志”当时寺院香火特别旺盛,历来有香火遍及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江西等地,每圣的信众络绎不绝。昆山周围群山千姿百态,象形象物,青山碧水,相映成趣,是不可多得的生态乐园。

岳阳是湖南唯一临江口岸,是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岳阳地处一湖(洞庭湖)、三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三省(湘、鄂、赣)、四水(湘、资、沅、澧)的多元交汇点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岳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其中不少旅游景区、景点就是佛教文化圣地。佛文圣地大多兴建在旅游价值极高的风水宝地,市内主要宗教建筑有屈子祠、湘妃祠、邑湖寺、圣安寺、骚坛、福果寺、洞庭庙、文庙、黄沙湾古教堂、黄陵庙、崇胜寺、禹王庙、仙鹅庙寺、宝慈观、西禅寺、左太傅祠、甄笔山教堂遗址、大成殿、真君殿、五尖山殿等数十处。众多的佛文化圣地是特殊的旅游景区景点,人们既可观赏佛文对地的秀美胜景,同时也可接受佛文化心灵上的洗礼,身心均受到享受。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升华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推进,佛教文化将成为岳阳旅游景区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为岳阳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独特的效应。

项目地位于岳阳经济技术发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发展经济条件很好。昆山寺恢复后,将与岳阳楼并为岳阳的二大景观,为当地开辟一处特殊的旅游景区,扩大当地的知名度,增加外地的游客,为当地开发建设带来众多的商机,必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昆山寺的建设规划:

根据岳阳市城区北靠东移的整体规划,以“佛教圣地、旅游景区”和“上品位、建精品、造‘东郡’的气势恢复建设好昆龙山古寺“的指导思想,规划以大宝殿为中心的大众丛林庙寺建筑群;以佛祖金刚舍利塔为中心的塔、亭建筑群;以药师坛城为中心的保健养生等慈善事业建筑群;以海会楼为中心的促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建筑群;以《中华万姓祖堂》为主的大型百姓拜祖祀场;以已经排牌的湖南佛教文化研究佛学研究所、湖南省社科院经济哲学研究所、湖南省社科院中南博士后后援基地为基础,筹备建设“米贵巴国际佛学院”的佛教文化中心。庙寺、塔、亭、药房、拜祖堂、吊唁楼、文化基地,集参佛、养生、吊唁、研学为一体,为旨在促进该地区第三产业长足发展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建设项目的昆山寺综合开发的整体规划。昆山寺的一体化开发、设计佛教文化综合旅游,在提高旅游产品的层次方面在国内来说绝无仅有,将会掀起又一轮佛教旅游新热。

这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我们将按整体规划,从实际出发,分阶段逐步实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把风景秀美的昆山地区建设成为弘扬佛教文化、生态观光旅游和发展自然医学的新的特殊的景区。(详见总平方布局图)

四、昆山寺旅游生态园的运作形式

(一)、突出佛的“舍利子”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初说:“人的一生如果有机会瞻礼佛祖舍利,是一生中最大的佛缘,能吉祥如意,福及子孙。”

舍利子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佛家弟子修行的信念。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萨,顶理参拜,诚心供养。

我们且不管舍利子在物理上是什么物质,仅它的巨大震憾力和神秘就引得古今中外无数人向往。从高官政要名人影视明星,到普通民众,无不怀着瞻仰之心以一见为一生之愿。

如今,弥足珍贵的舍利子越来越少,而存放在岳阳紫竹林禅院的佛祖舍利有释迦牟尼佛的内脏舍利(包括心脏舍利)脑舍利、发舍利、和释迦佛八大弟子真身舍利,还有历代高僧大德舍利。舍利规格之高、品种之齐、数量之大全球绝无仅有。这是释了果法师历时10余年,多次赴东南亚各国殊胜迎请回释迦牟尼金刚舍利,并在紫竹林禅院建成佛祖金刚舍利塔,将在昆山启建昆山寺。让佛光普照,法水长流。

2004年至2006年间,许多大德如著名金刚阿黎、吴信如,香港的秦孟潇老居士,台湾的吴锡铭上师、徐芹庭、西藏的尼玛仁波切,转世**四郎郎加等不丹,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泥泊尔等国内外的高僧大德及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上圣下辉大和尚都纷纷来岳阳紫竹林禅院瞻礼赞叹,并就如何供奉、保护佛祖舍利一一开示,释净空大和尚欣然为紫竹林禅院题词。2006年11月,经湖南省宗教局、岳阳市宗教局同意,岳阳紫竹林禅院于院内启建佛祖金刚舍利塔安放请到的佛舍利,余下的将拟分送到未来的昆龙山灵塔寺的群塔中。把突出昆山寺的舍利子文化作为特色进行宣传,是我们运作的首要任务。

(二)、着重打造殡葬改革的“海会楼”

墓地的稀缺,决定了墓地价格越来越高。我们将要面对国外殡葬业者即将抢攻国内市场,国内殡葬业者以及政府单位必须有一套因应制度,以面对国外殡葬业进入本地市场。国外殡葬业者会以比较有系统、规格化及制度化的管理及经营方式,有备而来,如果国内殡葬业者或政府单位没有因应之道,本地殡葬者势必很难面对市场开放後所面临的竞争。目前,我国至今没有一部规范殡葬业的殡葬管理法。针对这种情况,在昆山寺规划里,以海会楼为中心的殡葬建筑群,将启用一套自动化、系统化、规格化制度,在适应中国民情,符合中国殡葬文化的基础上的因应之道。

规划中的海会楼骨灰室,上供奉佛舍利,下为信众牌位。

“汇聚世间离苦得乐之显、密、禅、净、大乘、小乘等八万四千法门于一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报、化三身及全身舍利皆在是中,由是妙事是塔所在之处,有大神验殊胜威德,能满一切世间吉庆。”意为在佛舍利的庇佑下,将福及子孙,满足所有的吉庆心愿。

现在湖南当地的普通的公墓每个墓穴市场定价是一万块以上。我寺的海会楼初拟二至五万。第一期海会楼将设牌位五万个,将来计划建立一些独立的灵塔,满足一些高端群众的需求。

(三)、开展寺庙体验式活动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派因笛尔和吉尔摩的文章宣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产品的本质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或体验。佛教体验式旅游也伴随着这股潮流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是游人亲身体验佛教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功课以及佛家戒律与清规等,从而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氛围。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项目,甚是吸引游人。佛教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佛教文化遗产不光是少数专家研究的对象,佛教仪式,如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尤其是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会让游客浸润于浓郁、庄重的佛教氛围中,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佛教文化震撼力与感染力。正因如此,我们准备以体验旅游来扩大昆山寺的影响力,使旅游者通过亲力参与各项活动亲自感受产生强烈的心理印象,增加趣味性。

(三)、对外宣传 “一楼(岳阳楼)一寺(昆山寺)”,突出昆山寺特色,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宣传昆山寺

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它所在地是名扬中外的岳阳楼,我们将把它与岳阳楼并列为岳阳的特色,我们的广告语为“一楼(岳阳楼)一寺(昆山寺)”,大力宣传昆山寺的特色,即“旅游观光、佛教文化、佛事活动、朝拜圣体、保健养生、拜祖吊唁”为一体,以此吸引外籍华人及国外游客,对佛教文化旅游小区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兴建庙寺、塔、亭、药房、吊唁楼、文化基地,为游人、僧众提供吃、住、行、游、购、参拜、养生、吊唁等全方位特色服务,提供颇具昆山寺佛教文化的旅游产品,体现文化质量、人文精神,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品牌聚集效应不断增强。

(四)、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部人员服务意识

文化与旅游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化的支持包装,可以使旅游由低级、粗俗、原始向高级、高雅、现代化进步。只有文化与旅游、特色与品牌互为补充,才能交相辉映,使旅游产品的开发突出文化特色,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旅游环境营造充满文化氛围。旅游企业服务产品具有无形特点,它决定了旅游企业无专利可言。作为旅游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就必须抓管理,外树形象,由行政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始终把加强对员工、僧人的服务意识教育、行风道德教育当作抓管理、树形象的大事来抓,树立“游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开展“楼(岳阳楼)迎天下客,寺(昆山寺)暖参拜人”等优质服务活动。靠服务赢得游客;靠管理赢得规范;靠诚信赢得发展;靠僧俗赢得形象。

一个品牌必须依靠媒体的不断宣传,以争取民众,巩固和扩大市场。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成为支柱产业,更有必要进行多元化的营销,强化全方位的营销手段。昆山寺除借助传播媒介、编印画册、旅游指南、出版专辑、印制光盘、参加国内外旅游促销会、邀请政要名人住寺参拜来扩大昆山寺的影响外,还要深入挖掘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的丰富内涵,对其进行整合、提炼,构筑系统的旅游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从治本入手,立足长远打基础,稳中求快谋发展,树立现代化市场营销观念,把旅游产品当作一种文化形象进行营销宣传,把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以诚信立业、先做人品,后做产品作为经营理念,推出“文明向善、快乐健康”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举办各类培训班

为了培养管理寺庙和研究佛学的人才,以绍隆佛种,举办一些佛学或僧伽培训班;开办佛学讲座,提高四众弟子的佛学水平。讲课教师由德行高超、学识渊博的僧人担任,同时也聘请一些知名居士和佛教学者来寺讲演。讲课内容以佛教基本知识为主,著重讲解正信佛教,道德规范,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等。

五、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生态综合开发项目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

(2)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岳阳市旅游发展规划;

(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

(6)国家颁布的相关法规;

(7)项目承办单位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六、岳阳市旅游市场分析

岳阳地处长江中游、京广铁路沿线,岳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极好条件。岳阳风景名胜众多,旅游品牌好,境内有岳阳楼、君山、屈子祠、张谷英村、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193处,有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纪念馆等人文景观22处,在产业类别中,岳阳旅游业独具特色,不但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而且提升了经济的竞争力。近年来,岳阳市大力实施以“旅游岳阳”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工程,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围绕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条主线,突出“一楼(岳阳楼)一湖(洞庭湖)一岛(君山岛)”特色,重点抓好洞庭湖风光带、南湖旅游走朗、君山景区、文庙特色景区的开发建设。同时,大力拓展旅游市场,举办汨罗江国际龙舟节、东洞庭湖国际鸟节等旅游节会,推出“浪漫爱情在君山”,“洞庭渔舟唱晚”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激活旅游产业。

岳阳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保存了众多的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有任弼时故居、平江起义旧址、红军营(平江县)、何长工纪念馆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全市共有革命历史遗迹、纪念地1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是一片红色旅游的革命胜地。岳阳市将依托“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和全国20条重点红色旅游线路之一的韶山——宁乡——平江线,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力争把任弼时故居纪念馆、平江起义旧址建设成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以革命老区、将军故里为主要内容的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实现全市红色旅游与文化和风景旅游的同步发展,力争跨入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区域行列。2004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67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24亿元,创汇991美元。根据岳阳市有关部门的预测,2010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约1921万人次,实现游产值804亿,占GDP的8%。从1979年至2004年岳阳市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详见表2-2。

据岳阳新闻网报道,今年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临近,岳阳市或将迎来出行高峰。昨日,记者从岳阳市交通局和相关客运企业获悉,预计今年“十一”期间,道路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

七、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包括国际客源市场预测和国内客源市场预测,现分述如下。

(一)、国际客源市场

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三大市场:

第一、台、港、澳特定市场。港澳地区和台湾地区是岳阳市入境旅游的基础市场。九十年代中期,台湾回乡探亲旅游市场已处于稳定状态,而普通观光市场仍有很大潜力,湖南是台眷比重大的省区,台湾军政人员中不少是湖南籍人士,回乡探亲时来岳阳可能性大,市场可观。随着港澳相继回归,联系将更为密切,因此港澳市场仍将大幅度的增长。从“十五”期间入境旅游来看,这一市场约占入境总数的46%。据测算,今后,该市场客人过往率仍然较高,再访率高,停留时间相对较大,增长幅度较大,仍是岳阳市场主要的客源,按“十一五”期间的初步统计结果推算,今后每年岳阳市在全国可以力争到1%的份额。

第二、洲内市场。主要包括日本、东南亚、韩国等一级市场,印度中东地区等二级市场。目前,洲内市场是来华旅游市场,印度中东地区等二级市场。目前,洲内市场是来华旅游市场上发展最快的市场,约占岳阳市入境总数的40%,洲内市场促销投入回报收益较好,游客再访率高。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岳阳市与日本沼津市是对外友好城市,两市交往密切,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其势头仍将保持。湖南省邻近华侨祖籍粤、闽、琼诸省,华侨探亲时来岳的可能性很大。“十五”期间,华侨旅湘人数达到35.7%的增长率。随着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文化往来升温,开放的岳阳必受其惠,预计年增长可达25-30%,中韩两国建交后,韩国旅华市场呈迅速增长势头。预计来岳阳的韩国旅游者年增率在20%左右。总的看来,洲内市场将是今后若干年岳阳市在全国洲内市场850万人次的客源总量中应力争得到3%的份额。

第三、洲际市场。主要包括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一级市场。北欧、中欧及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第二级市场。美国一直是岳阳最大的远程市场,岳阳市与美国的泰特期威尔市是对结的友好城市,两市经贸文化往来日益频繁,预计美国来岳市场年增率将达10%。俄罗斯旅华市场增长快,1997年已上升为我国第二大客源国。从总价上来看,洲际市场游客平均花费较多,停留时间较长,出游密度大,约占来岳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0%,到2006年,我国在该市场中将会力争到525万人次。按初步统计结果推算,今后每年岳阳市在全国可以力争到2%的份额。

今后几年后阳市的入境旅游市场,从总体格局上不会有大变化。台、港、澳特定市场将有大幅度的增长。预计今后五年中,前两年年增15%,后三年,年增10%,到2006年,该市场来岳人数可达5万人次;洲内市场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预计年增10-20%,到2006年,该市场来岳人数可达3-4万人次;洲际市场将在稳定中保持适度增长,预计年增8%,到2006年,该市场来岳人数可达1.5-2万人次。

从发展角度来看,一级市场和台、港、澳特定市场仍将是岳阳市国际旅游的重点客源市场,二级市场尽管人数相对较少,但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趋势较好。

以上三个市场加上零星市场,到2007年,预计入境总数可达8-10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2-3万人次,以2000年入境旅游者平均消费每人103美元为基数,按8%的增长,到2006年,入境旅游者平均消费每人可达150美元,国际旅游外汇预计可达4000万美元。

(二)、国内客源市场

今后几年,岳阳市国内市场的总趋势,将是在数量、质量方面的较快的增长。结构形态向高一级方向发展,类型上由公费、会议旅游走向自费、奖励旅游的多元化,由城市面光型为主走向度假型、参与型的多元化;(1)岳阳市国民经济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旅游业也将随之快速发展;(2)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增多;(3)旅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选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4)岳阳市旅游经营体系不断完善;(5)岳阳市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增加和完善,旅游项目更加丰富多彩。近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岳阳市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是三大市场:

第一、长、潭、株特定市场。长沙、湘潭、株洲三市是岳阳市国内旅游市场的基础市场,总人口约1300万人,据测算,到2010年,该市场中在岳旅游人数将会达到200万人次平均停留1-2天。

第二、省内市场。岳阳是湘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重要的旅游城市,省内市场仍将是岳阳市今后多年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客源市场,该市场总人口约4800万人(除长、潭、株、岳外)。据测算,2010年该市场中在岳旅游人数将会达到120万人次,平均停留时间2-3天。

第三、省外市场。主要包括以下武汉、上海为中心的沿江产业带;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等重点促销市场;南昌、北京、天津、桂林、重庆、郑州、东北三省等次重点促销市场;还有其它零星市场。从总体上讲,省外市场游客平均花费较多,停留时间较长,了游密度较大,预计2007年来岳的省外旅客将达到80万人次。

以上三个市场加零星市场,2010年,预计总人数可达700-750万人次,年均增长8-10%;按游客平均在岳停留1.05天,平均每人岳消费约170元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可达18-20亿元,今年5年预计年均增长12-22%左右。

入境旅游客源预测和国内旅游客源预测祥见表2-3-2-4

入境旅游人数预测表

表3-4

年 别 合计(万人次)港澳台(万人次)外国人(万人次)

合计 州内 州际

1995年实际 5.0185 2.760 2.2585 1.2885 0.970

2000年实际 6.2286 3.425 2.8036 1.6836 1.120

2001年实际 6.6121 4.371 2.2411 1.1299 1.1132

2002年实际 6.908 2.9376 3.9704 2.7287 1.2417

2004年实际 7.3 3.2 4.1 2.6 1.5

2006年实际 8.4 3.9 4.5 2.7 1.8

说明:因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没有代表性,故不采用2003年数据。

国内客源市场预测

年别 合计(万人次)省内市场(万人次)其中:长株潭市场

(万人次)省外市场

(万人次)

1995年实际 323 167.9 50.3 155.1

2000年实际 508 264.9 79.2 243.8

2001年实际 549.7 285.8 85.7 263.9

2002年实际 612.8 318.6 96.6 294.2

2004年实际 640 330 105 310

2005年实际 700 360 120 340

表3-5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岳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佛文化有一定基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佛文化慈爱、和善精神的传播,岳阳昆山寺佛教文化旅游的生态颐养园的建设有着广阔的客源市场。

七、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总投资估计壹亿伍仟万元,投资估算见附表。

八、我们的目标:

按照佛教文化的要求,结合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规划设计,把项目建成佛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陈地。

第四篇:工业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前景和设想

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前景和设想

一、工业旅游开发的现状

工业旅游是以企业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设施、动态的生产流程、科学的管理体系、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独特的工业建筑艺术为吸引物,以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扩大阅历为目的,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交流于一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属于文化旅游产品的一种。

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大企业,现代科技基地早已向大众开放。成为受游人瞩目的旅游景点。如法国的雷诺、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福特等。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旅游也已初见成效。贵州的茅台、南京的钢铁、以及四川、武汉、北京等地也都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工业旅游,有的还将企业与大学校园、各类主题博物馆等相串联,组成了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

工业旅游是对现有工业企业资源的深化利用。开展这一旅游项目,有利于企业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同时可以改善企业整体发展环境,提高职工生活水平。首先、接待游客可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及其产品的知名度。有助于树立工业企业的良好形象。由于工业旅游是较新型的旅游形式,企业举办较大型的旅游活动,往往会引起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从而产生良好的宣传作用。其次、开展工业旅游为企业开辟了一条通过收取参观费、餐饮费等获取额外收入的

1新途径,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与游客的面对面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外部环境,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信息。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推动文明生产。针对旅游工作的开展,许多厂矿制定了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岗位操作、环境卫生、文明用语等。可以使环保、绿化投入产生回报。实现投之于环境、取之于环境的良性循环。近年许多企业在开展工业旅游前都投入巨资进行环保治理和环境绿化,开展旅游后,大大提高了这些成果的观赏性和社会性,由此也提高了公众对企业环保的认知度,优美的环境成为各个企业旅游的卖点。同时还可以扩大就业。

二、我公司工业旅游项目开发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公司露天矿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管理的日新月异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使我公司步入了大型、现代化的露天开采企业,正逐步的成为行业先锋。加之近两年生态恢复、环保绿化建设,使我公司工业厂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职工的精神风貌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工艺流程逐步科学化、正规化。复垦绿化效果日益显现。这些管理上的提升、环保绿化的决心和企业的良好形象虽然经过一些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但仍然不被社会广泛认可和认知。

通过逐步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可以广泛的向世人展示我公司大型、现代化的露天开采工艺、严谨的科学管理流程和

生态恢复、环保绿化的效果和决心,逐步扩大我公司对外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知名度,为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供便利条件。同时通过与游客的交流和面对面,可以激发我公司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使其能够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着装会更加整洁、语言会更加文明、行为会更加规范、工作会更加认真。企业的精神风貌会得到较大提高,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百利而无一弊。

三、我公司工业旅游项目开发的设想和前景

1、近期设想

利用我公司现有的两线一面的有利条件,通过与呼伦贝尔旅游局或各旅行社合作,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进行简单尝试性的工业观光游,培养1-2名专业的导游讲解员,分别在露天煤矿观礼台和720平台两个固定地点向游人详细介绍我公司露天矿开采的发展历程,开采工艺,管理流程,煤炭的形成,人文的变化,企业的收益及愿景、生态恢复、环保绿化的思路、资金的投入、恢复的效果和打造世界一流绿化环保企业的决心等等。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收取观光门票,逐步积累管理经验。

2、远期设想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通过适当的资金注入可以逐步开发如下工业旅游项目:

1)、设立休闲区,可以供游客休息、购物、娱乐和餐饮。

2)、打造具有我公司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或纪念册,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

3)、建立采摘园,打造原生态的地域风情,让游客在采摘、美食的同时享受自娱其乐的感觉。

4)、利用原有露天矿办公楼修建我公司的露天矿文化场馆,将我公司露天煤矿的发展历史以文字、图片、实物、三维立体短片等形式记录于其中,并将我公司建矿以来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大型设备重新装饰后陈列于观景平台区域内,供游客们欣赏和回忆,将领导的题词、讲话、指示等悬挂在文化管内,留住历史,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我公司辉煌、跨越式的发展历史,以及为取得今天辉煌的成绩而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勉励后人奋发有为,再创辉煌。

等等。

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炼,最终将我公司的工业旅游开发打造成集观光、考察、学习、交流以及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业旅游示范企业。

复垦绿化公司

第五篇:乡村旅游的开发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亲睐和推崇的同时,也引起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本文就近来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游的开发分析、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和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内 乡村旅游 开发 目 录

引 言.........................................................3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4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4

(一)传统的乡村旅游...........................................4

(二)现代乡村旅游.............................................4

三、乡村旅游开发分析...........................................5

(一)乡村旅游开发现状.........................................5

(二)、乡村旅游开发类型........................................6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7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8

(一)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9

(二)开发程序的原因...........................................9

五、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11

(一)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11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11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11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11

(五)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12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确实增加农民的收益......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14 引 言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05期)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一)传统的乡村旅游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实际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广泛存在,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

(二)现代乡村旅游

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具有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

速增加,现代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这种“回老家”的旅游或者传统的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的区别。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乡村旅游。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三、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一)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金海湖镇位于北京平谷东北端,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是北京第一缕阳光首先照耀的地方。就乡村旅游而言,金海湖镇资源丰富,有广泛普遍性和发展前瞻性。

自然风光淳美。这里有北京最大的综合性水上乐园——金海湖,曾成功举办过“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赛艇、皮划艇比赛”和“2002年阿迪力挑战世界吉尼斯高空生存纪录”等大型赛事。金海湖群山环抱,碧波万顷,宽阔清柔的水面、秀丽峻峭的山峦与亭台轩榭,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全镇28个乡村,错落有致,三分之一分布在金海湖环湖路沿线,三分之二位于山角或平原。放眼环湖路,青山、绿水、蓝天交相辉映,为金海湖独具之美。其中黄草洼村是北京少有的泉水村,村域泉群,常流不息,充满水灵之气。

历史文化源远。上宅文化,数十件打制、琢制、磨制的石器生产工具,展示了7000 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繁衍生息的古迹。其“上宅文化陈列馆”,是国家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有“上宅文化,首都之光”之称;长城文化,即万里长城北京段东端的明代将军关石长城,雄伟石长城与柔美金海湖相对,形成南湖北关之势;奇石文化,其金海石外部造型奇妙,内部纹理精美,被誉为“画在石上的中国画”,可谓京华奇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万亩采摘醉人。平谷现有22万亩桃林,有“世界第一桃园”美称,金海湖镇占据七分之一,桃林面积之大,品种多达百种,使其以观赏采摘为主的休闲旅游魅力大增。值得一提的是,平谷推出的国际桃花烟花节,巧妙地将自身桃花节与浏阳烟花节结合起来,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节庆活动,观赏者白天沉醉于如霞似锦的桃花海,夜晚欢乐于璀璨烟花的不夜天,金海湖镇作为东道主之一名声随之不凡。

民俗旅游红火。全镇28个乡村,1个市级民俗村、6个区级民俗村,民俗村户比例较大。仅2005年就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从业300余人,旅游收入达1500多万元。金海湖镇民俗旅游形成了特色,打出了牌子,如饮食方面,烤红鳟鱼、柴锅侉炖鱼、水菠菜等,已成为特色接待饭。黄草洼村民俗户刘小林,在北京“首届农家饭电视大赛”中,选用生长在13℃泉水中的水菠菜、水芥菜、水芹菜和用泉水饲养的鲤鱼做出的道道农家饭获得一等奖、创意奖。仅2005年“十一”期间,他就接待500多人,收入3万多元。

(二)、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ism(农业旅游)、Farm Tourism(农庄旅游)、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等。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1.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三)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4.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混乱。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我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6.乡村旅游开发范围狭窄,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基

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此外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

乡村旅游开发是运用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对乡村的自然旅游资源、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者可以利用的旅游吸引物,并因此产生经济价值及其它多种价值,或对已被部分利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加强,从而提高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过程。乡村旅游开发是在特定的农村环境中进行的,开发过程及开发后的经营都将对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而乡村旅游的开发始终要与农村居民最直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使当地农民在旅游开发中受益。

旅游开发项目构思拙劣或项目匆匆上马,都可能导致开发失败(McKercher,2001)。缺少专门机构指导旅游开发会带来滥用建设资金的问题(Prideaux,2002)。目前我国农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农村的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组织和社会管理组织在不断地弱化,如果不进行广泛的动员则无法自行组织起来。因此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需要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对整个开发行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沟通。这一组织一般由村里有号召力并热心旅游事业的干部组成,并能获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是广大村民利益的代表者。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按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一)乡村旅游的开发程序

社区利益→第一步:拟议旅游开发项目

第二步:项目影响因子的识别←- ↓ 开发指导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双向沟通 第三步:社区咨询以获得支持――

第四步:项目可行性研究 ←专家就目标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第五步:项目修订 ←评估专家报告

↓ 第六步:筹集开发资金 ←投资机构项目权衡

第七步:项目实施

(二)开发程序的原因

其一,乡村旅游开发要充分考虑社区利益,并在“资源+市场”开发导向下拟议旅游项目,既立足于资源优势,同时又考虑到旅游市场的需求。对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的赋存情况、文化内涵以及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拟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

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通常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使当地居民受益,但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开发乡村旅游会直接和间接引起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开发项目的影响因子进行识别,为定性定量地预测和解释影响的程度提供基础数据,目的是提出增进有益影响的建议,制定消除与缓解有害或负面影响的对策。这些影响因子包括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个人和家庭层次上的影响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经济条件变化因子等。各种因子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内容,要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状况、乡村旅游项目和乡村所处的区位条件等内容进行调整。

其二,乡村旅游开发是一个双向信息反馈的过程,主要通过乡村旅游开发指导委员 会将旅游的影响告知社区居民,并作出解释,将其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尽量扩大有益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人口影响因子、社区内和机构内的各种关系因子、社区基础设施需求因子的变化影响地方农村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最终结果是导致当地的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应把各因子变化对社区居民的的综合影响信息传递给社区居民,以获得公众对项目开发的理解和支持。

其三,基本保证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满足社区公众的需求和符合社区居民的利益,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聘请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专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拟议旅游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建设方案预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论证,从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这一步中对旅游市场和对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以保证待开发的旅游项目在经济上可行,在市场上有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其四,结合专家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进行修订。通过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评审,参加评审对象扩大到旅游开发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与旅游项目实施相关的社区代表。这样既能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又能得到社区居民的支持,以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最后,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村民可采用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也可以工代资,以劳动力转化为股份。对于所在村的上级行政部门,则可采用旅游扶贫,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为旅游业初期发展注入资金,以奠定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以项目换土地、土地作价或土地使用权都可以作为筹资方式。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优化投资环境,给予投资者一定优惠政策以调动外来投资者的积极性。顺利筹集到资金后,即可以实施旅游项目开发。

总的来讲,本开发模式能比较充分地体现“社区事务,社区参与”的思想,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从项目的筹划到实施的各阶段社区居民均有参与的机会,这有利于获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开发工作中的阻力。

五、乡村旅游的开发措施

(一)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因而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三)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做好几个结合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农村扶贫相结合,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据估算我国农村目前大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还将至少新增劳动力6350万人左右。从中短期看,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01年我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乡村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给予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六)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确实增加农民的收益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J];旅游学刊;2004年01期 伍卓;彭小月;;刍议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之路[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年01期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章新芬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章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章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载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发展佛教教育开发佛教文化旅游的必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营销论文 旅游发展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旅游发展论文 休闲度假旅游的网络营销 提要本文通过对休闲度假旅游的概念和市场特点的研究分析,对比网络营销给旅游业带来的革命性作用,揭示和论证了网络营销特......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

    从雕塑看佛教发展 论文1.0

    从雕塑看佛教发展 佛教最初起源于印度,但却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流传于亚洲。佛教在中国传教的期间,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玄妙的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带来了光辉灿烂的......

    中国文化史论文-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佛教不仅非常懂得“入乡随俗”的重要性,在它传入中国以后,十分注意与......

    河南省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

    学校名称 专 题目: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宋体四号 学生姓名:宋体四号 指导教师:宋体四号 完成时间:宋体四号 1 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 河南 “三点......

    教学论文:浅议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论文: 浅议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任启华 关键词 赏识教育 惩罚教育 体罚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

    践谈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践谈智慧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 / 智慧旅游从业者----杨勇 一个全新的概念成长之初都会经历一段徘徊储备期,“智慧旅游”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猛的发展,中国......

    浅谈中国自助旅游发展(论文)

    浅谈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摘要:旅行,对年少者来说,是一种教育;对年长者来说,是一种经验。通过旅行了解外面的世界,看看是真的精彩还是无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具有很深的诱惑和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