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指导:探寻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
2011年度安庆市语文学科
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探寻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
前言:写作能力将陪伴人一生的学习、工作。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老大难”的状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做了不少尝试,获取了一定经验,记录如下
2010年9月10日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节作文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教师节”学生齐声回答。
“你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喜欢!”
“我特别想了解你们以前的老师,尤其是你们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谁能说给我听听吗?”
(学生纷纷要求发言。讲述时,很具体、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我都被这些可敬的老师感动了,这样,你们把这些故事和想对那个老师说的话记下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你们以前的老师,也送给我,作为我努力的方向。好吗?”
(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有的面带笑意,若有所得;有的注视黑板,入神思考;有的泪光初泛,感动在回忆之中。)
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在批改时,我一次一次被感动着。学生们真正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写作。他们没有把作文当成任务,而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地倾诉、宣泄。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以前,不少学生总是在刻意地写作,搜肠刮肚,把写作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写作持敬畏甚至是恐惧的态度。正如特级教师余漪所言:“学生写作中有恐惧心理,犹如头上套着紧箍咒,手脚捆着绳索,不加以清除,提起笔来就重如千钧,只字难书,墨滞不下。”(《作文教学导论》)将写作简单化,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有重点地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从记忆中去寻觅,去捕捉,在不知不觉间获得了写作材料,写作就不再艰难,成功的喜悦感就会油然而生。
作文教学要点之一:破除写作恐惧心理,还学生一个轻松心态。
2010年10月12日
晚上最好一节自习。
“今天,我们要一起开个作文研讨会!”
(学生被我一本正经的样子逗乐了。)
“肃静。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该怎样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
生1:“要多读课外书。我写作文时就经常感觉有些东西表达不出来,可能就是书读的太少了。”
生2:“我觉得光读没有用,我以前也读了不少课外书,却感觉写的时候要么用不上,要么想用的时候又记不起来了。弄的我有时都不太想读书了。所以我认为除了读还要记,把好的篇章段落记在脑子里。”
生3:“多写写也很重要的。我觉得我的作文水平在这个暑假提高了不少,主要原因是我放假在爸爸的督促下每天都写了一篇日记,而且都是认真写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多读,多记多练。是写作的常径。鲁迅就曾说过:“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做﹑读;做得不好,又读,又做。”因此,写作文,积累和练习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落实读和写呢?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全班决定:
读:
1﹑一个课外阅读记录卡,自己列个阅读计划,每周坚持读两篇以上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科代表每周检查。
2﹑将课外阅读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及时交给学习委员,收集整理后,装订成册,供全班学习。3﹑一个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
写:
1.每周至少写3篇日记,(规定一篇心情日记,一篇观察日记,一篇读后感。)质量要高,不合格要重写。
2﹑创立班刊《新荷》。积极投稿,参加编写。
说:
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是故事会。轮流向同学们推荐成语故事﹑名言佳句﹑名人轶事﹑时事要闻等,拓宽同学们的写作渠道,增加语文知识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就是生活,就是名著,就是积累。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要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读别人的脑子,可以丰富自己的脑子。书读得多,对生活就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与众不同了。因此,曾有人说过:“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除了多读,多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心情日记”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最好形式之一。它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创设了一个挥洒个性的空间,学生会自由流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因此感情会更真挚,表达也会更流畅。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发掘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生活中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才会生意盎然。而读后感强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是
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当我们综合以上训练要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常规时,作文的清泉就会汩汩而出。
作文教学要点之二:建立良好的训练常规,让写作循径而上。
2010年11月9日
上午语文课
“今天,我要请一位学生做模特。”
“我”“我” „„(学生踊跃举手报名。)
“大家觉得我们班谁最有特点?”
(经过讨论,选定李瑶为模特。李瑶上讲台,摆了个POSE)
“大家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
“很好,大家首先给李瑶同学画个像吧!”
(学生们细致观察起来,纷纷动笔。)
【几分钟后】“李瑶在大家印象中是个什么样的同学?”
生一:“他很调皮”。
生二:“他是我们班的开心果,经常让我们开怀大笑。”
生三:“他容易犯错误,当时很后悔,过后很快就忘了。”„„
“大家说的非常好,你们是怎么了解到他的这些特点的呢?”
“有一次„„”
(师打断这个学生的发言。)“不要说出来,用笔写出来。同学们,现在就动笔,把你印象中的李瑶写出来。注意,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李瑶的性格特点。”(沸腾的教室再次平静下来,学生们奋笔疾书。)
在这次作文训练中,同学们写出了一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李瑶。尤其是外貌描写,同学们纷纷走出了以往的“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能说会道的嘴巴”的模式,注重细节,描写传神到位。如徐晓娟的《这小子真棒》中描写道:“李瑶最有特点的就是他的眼睛了,看,一双小小的眼睛,散发着俏皮的气息,时不时还用力的睁大,似乎很不满小眼的宿命。偶尔故意眨巴两下,一副故作深沉的样子。”寥寥几笔,将李瑶的“神完全展现。”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会让学生真正的放开来写作。作文课堂上,我有时会带来一束鲜花,有时会捧来几尾金鱼,有时会拿来一个玩具有时会放上一段音乐„„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写作情境。天长日久,学生的习作便少了生硬虚假,多了细节﹑真实﹑个性。
作文教学要点之三:创设写作情境,写出个性文章。
2010年12月14日
第一节语文晚自习
“今天晚上,我们要做一次小老师,对一位同学的作文进行批改。” “大家可以从文章立意﹑结构安排﹑语言﹑感情﹑表达效果等方面入
手进行评定修改,像老师平时为大家改作文一样,最后写一个综合评语。”
(学生很兴奋,热情瞬间点燃。待老师发下原稿后,马上投入修改工作。)
原文:班长其人其事(片段)
“老师好!”一听到这个声音,我就想起了在小学时期,我和秦爽一起回家时候的情景,我们排成队伍,一对有七八个人,一起向山里出发。这时,在路的前方有一位老师,我们非常熟悉他,靠近他时,秦爽就带头喊了声:“老师好”接着同学们纷纷叫道,“老师好”。唯独我没有,而我却像个木头人似的,站在那儿,假装没有看见。考试时,秦爽的成绩在我们班是名列前矛,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唯独我却有点嫉妒她,每次她都能上讲台领奖状,而我只能在台下无助的望着。
第二节晚自习: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修改的意见。”
生1: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仓促,有不少错字病句。如“一对”的“对”,应该是“队”,“名列前矛”的“矛”应该为“茅”。
生2:有些句子也不够通顺。如“一齐向山里出发”“出发”应改为“进发”,“而我却像个木头人似的”一句与上下文也不连贯„„
生3:我认为文章小改没有用,而要做大手术。班长其人其事,总要能看出主人公班长的身份吧,可文章根本看不出。选材很不合要求。
生4:对,有些文不对题的感觉。尤其是关于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让读者莫名其妙。„„(许多学生都积极发表意见)
最后全班综合修改意见:1﹑重新选材,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班长的优秀品质。
2﹑“我”的心理描写与中心无关,不要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要写,应写与中心有关的内容。
3﹑写好后要多读几遍,注意语句的通顺。
第三节自习
“上两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文章修改的重要性。这节课,大家把自己当成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文章做个彻底的修改。修改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对作文的批改,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该,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这次作文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病历”,通过他们自己的理解感悟,明白了什么样的错误不能犯,犯了这些错误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有了这样先入为主式的意识强化,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有意识的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审美﹑鉴赏﹑评价作文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作文教学要点之四:合理使用“病例”,强化自改互改。
第二篇:探寻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
探寻作文教学的通幽曲径
高鹏飞
前言:写作能力将陪伴人一生的学习、工作。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老大难”的状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做了不少尝试,获取了一定经验,记录如下
2010年9月10日
这是开学以来第一节作文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教师节”学生齐声回答。
“你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喜欢!”
“我特别想了解你们以前的老师,尤其是你们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谁能说给我听听吗?”
(学生纷纷要求发言。讲述时,很具体、生动,生活气息浓厚。)“我都被这些可敬的老师感动了,这样,你们把这些故事和想对那个老师说的话记下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你们以前的老师,也送给我,作为我努力的方向。好吗?”
(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有的面带笑意,若有所得;有的注视黑板,入神思考;有的泪光初泛,感动在回忆之中。)
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教学,在批改时,我一次一次被感动着。学生们真正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写作。他们没有把作文当成任务,而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尽情地倾诉、宣泄。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以前,不少学生总是在刻意地写作,搜肠刮肚,把写作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写作持敬畏甚至是恐惧的态度。正如特级教师余漪所言:“学生写作中有恐惧心理,犹如头上套着紧箍咒,手脚捆着绳索,不加以清除,提起笔来就重如千钧,只字难书,墨滞不下。”(《作文教学导论》)将写作简单化,告诉学生写作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有重点地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从记忆中去寻觅,去捕捉,在不知不觉
间获得了写作材料,写作就不再艰难,成功的喜悦感就会油然而生。
破除写作恐惧心理,还学生一个轻松心态。
2010年10月12日
晚上最好一节自习。
“今天,我们要一起开个作文研讨会!”
(学生被我一本正经的样子逗乐了。)
“肃静。我们一起商量一下,该怎样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
生1:“要多读课外书。我写作文时就经常感觉有些东西表达不出来,可能就是书读的太少了。”
生2:“我觉得光读没有用,我以前也读了不少课外书,却感觉写的时候要么用不上,要么想用的时候又记不起来了。弄的我有时都不太想读书了。所以我认为除了读还要记,把好的篇章段落记在脑子里。”
生3:“多写写也很重要的。我觉得我的作文水平在这个暑假提高了不少,主要原因是我放假在爸爸的督促下每天都写了一篇日记,而且都是认真写的。”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多读,多记多练。是写作的常径。鲁迅就曾说过:“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做﹑读;做得不好,又读,又做。”因此,写作文,积累和练习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落实读和写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全班决定:
读:
1﹑一个课外阅读记录卡,自己列个阅读计划,每周坚持读两篇以上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科代表每周检查。
2﹑将课外阅读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及时交给学习委员,收集整理后,装订成册,供全班学习。3﹑一个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利用晚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
写:
1.每周至少写3篇日记,(规定一篇心情日记,一篇观察日记,一篇读后感。)质量要高,不合格要重写。
2﹑创立班刊《新荷》。积极投稿,参加编写。
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是故事会。轮流向同学们推荐成语故事﹑名言佳句﹑名人轶事﹑时事要闻等,拓宽同学们的写作渠道,增加语文知识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就是生活,就是名著,就是积累。读书不仅是读文字,读故事,更是要和作者对话,进而和自己对话。读别人的脑子,可以丰富自己的脑子。书读得多,对生活就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作文也就与众不同了。因此,曾有人说过:“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除了多读,多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心情日记”是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最好形式之一。它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创设了一个挥洒个性的空间,学生会自由流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因此感情会更真挚,表达也会更流畅。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发掘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生活中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才会生意盎然。而读后感强调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感悟,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好途径。当我们综合以上训练要点,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常规时,作文的清泉就会汩汩而出。
第三篇:作文教学指导
有方法 无捷径
今天与大家交流的是一些作文指导方面的思考。
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这样说:——
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那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于是学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做下去,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
在另一篇《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先生这样说:—— “小说作法”之类,我一部都没有看过,看短篇小说却不少,„„做一点小说模样的东西,这就是《狂人日记》,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一百来篇外国作品。
看来鲁迅先生对于文章作法是很反感的。但他说的是小说,而不是小学生作文。
所以我们再来看看梁启超是怎么说的?
“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
梁启超的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可教,什么是不可教的。文章的基本规矩是可教的,天才是不可教的。真正好的文章是不可教的,陶渊明的诗肯定不是教出来的。方法永远敌不过实践和天赋。
对于小学生作文,还是需要指导的。
芦田惠之助说,没有指导的作文如放置不管的植物,会生长,但不会结果。
我们的学生要写什么样的作文才算合格?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令学生练习作文,唯求其能将所知之事物,所思之意念,以书面语言写出之,确切明白,无误无赘。此是毕生所需用,非学好不可。至于吟诗作歌,撰写小说戏剧,学生苟有兴为之,教师亦予以鼓励,然非语文课之学习标的也。”
叶老对于学生作文,要求只有八个字,确切明白,无误无赘。新课标对五六年级作文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也是八个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往往是拔高了的。
作文达到优秀的标准,需在 40 分钟以内能写出500字以上的习作,内容真实新颖,想像大胆新奇,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详略得当,感情真实、健康、有趣味,语句通顺,段落,主次,句子之间条理清楚,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这是我们小学生应试作文的标准,同时也就限定了我们小学生写作的思路和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这里有一个时间的要求,即40分钟,也有一个字数的要求,500字以上。我想要是让司马相如来考试肯定比不上扬雄,因为司马相如是慢工出细活,而扬雄的写作速度更占优势,但是两个人都写得很好。我们的教育选拔的是像扬雄一样落笔成章的人,而司马相如却很可能落榜。
高考作文,九十秒钟决定生死。阅卷老师在试卷上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分钟。所以一般的高考作文,不求满分,但求不扣分。
下面我想谈一下关于作文的几对矛盾,如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那么对我们或许会有所帮助。
1、作文的长与短
作文到底是写得长好还是写得短好?
鲁迅说,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这当然会让文章显得简练。也符合叶圣陶说的无误无赘。或者鲁
迅的老师说的,不蔓不枝。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有个字数的规定。所以我的想法是,先让学生努力写长,尽可能地写长些,然后再考虑怎么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把那些费话去掉,最后达到可长可短,详略得当。
2、作文量的多与少
写好作文当然要多写多练。但是,学生是否需要每天都写日记,这个量是否太多了?没有一定的量无法保证质的提高。但是如果是大量低劣的作文,反而会破坏学生对作文的感觉和态度。吕叔湘先生说:“那么这个‘多’,多到什么程度?这也是值得研究的。有人主张‘一日一文’,就是每天写一篇,这值得考虑。每天在作文上花这么多时间,他还有别的功课呢,别的老师是不是会有意见?”
3、应试作文与性情文章
有些学生平时在写日记时,那种小孩子的活泼可爱,都能写出来,算是好作文。但是当我们以一篇考试作文的要求来看时,它却得不了高分。或许因为它的字数不足,或许因为它的立意一般。但是这种文章真的很合适他们写,他们也喜欢写。我把它称之为应试作文与性情文章的冲突。性情文章是一些随地疯长的草,但是让应该作文一框,它就不知道怎么长了。应试作文写不好,我们就剥夺了孩子当下的发展机会。他考不了好大学。但是如果一个小孩子只会写应试作文,从来不会“我手写我心”,从来不会梳理自己的思想,甚至发泄自己的情感,那么他的思维品质与人格力量就不会真正地成长。那等于是牺牲了孩子一生的写作能力。
4、真实与虚构
作文要真实还是要虚构?
清朝黄宗羲说:“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所以学生写作有一个真实与虚构的问题。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作文中第一次学会说谎。我们说要写出真情实感,是对的,而且要努力追求真实的写作,但这并不排斥虚构。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虚构是合理合情和设身处地地想象。“情之所至,化无为有”。
5、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肯定有密切的联系。喜欢阅读的不一定会写作,但是作文真正写得好的学生,必定是喜爱阅读的。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作文选要看,但是说实话,作文选中真正好的作文也不多。6、发散与限定
对于难的题目,我们要对话题进行发散。一个话题就是一个引子。它有点像百度搜索中的关键词。当一个话题出来时,它会让人在大脑中进行关键词搜索。相关的人与事,或情与理。这首先需要人的脑中有一定的储备。对于简单的题目,我们要更多地进行限定,即禁止,这类不能写,那类也不准写,这样迫使学生进行更远的思考。写出新鲜一些的题材来。
7、标新与立异
作文要写得不落俗套,人云亦云,这是难的。能将作文写得与众不同,那已经是入门了,不是门外汉了。但又不要跑偏了题目,跑偏了题,那说明还没有入室,登堂入室,只有登堂没有入室。普通学生要注意不落俗套,优秀学生要注意立意太险太偏。
8、文笔与题材。
文笔好,写什么都好。文笔是一个人对于语言的感悟力和驾驭力。同样一句话,这个人说出来比较好听,另一个说出来不好听。这是跟人的思维习惯,性格特征,个人阅历都密切相关。所以在短期内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文笔是困难的,就像改变一个的生活习惯或者思维习惯一样困难。但是文笔不好的,可以用题材来弥补,选择一个好的题材,即使文笔差一点,至少是完整而集中的叙事。
9、命题作文与自由练笔。
张志公先生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如果运用得当,对于锻炼学生的构思和想象能力有一些作用。如果运用得不当,里边就有很坏的东西: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又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
度。„„” 叶圣陶也倡导,“减少命题作文,指导自由练笔,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以日记,以笔记取代命题作文”。10、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
叶圣陶先生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吕叔湘先生也这样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开夜车,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本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的道理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分数,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这样,教师的辛勤劳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了。”叶老认为应该“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张志公说,“把学生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的一两篇作文拿到堂上作示范批改,能对全班学生有启发作用,间或用一用这个办法,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作文一点通
作文一点通
从画家画像说到写作选材
据说古时候有位左眼瞎右腿瘸、性情暴躁的老国王,下令三位画家各给他画一张像,说是画得他满意就给重赏,他不满意就要重罚。
第一位画家笔下的国王端坐宝殿,其瞎眼瘸腿逼真可见。国王看后大叫:“这不是侮辱我吗?”下令将画家打入牢房。第二位画家笔下的国王年轻英俊,两腿健壮,双目有神,气宇轩昂。国王一看,勃然大怒:“完全是睁着眼瞎画!拉下去斩了?”第三位画家没有急于下笔,而是先向国王的侍从打听到国王喜欢打猎等爱好和习惯。他据此画了这样一幅画:画面上,国王右腿屈跪地上,左眼紧闭,举枪瞄准靶子,引机待发。这幅画,融典型的细节、生动的个性、真实的外貌于一体,并恰到好处地掩盖了国王的生理缺陷,得到了国王的高度赞扬和重赏。这位老国王对待画家的态度或许并不妥当,但他欣赏和评价绘画的标准对我们——是我们的写作选材工作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这就是:决不能像第一位画家,有如录像机一样将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进行“实录实放”,不加取舍和改造,这样的文章呆板而乏味;更不能像第二位画家一样,撇开生活,主观臆断,胡编乱造。要知道,作文中的虚情假意最令人生厌。而应该像第三个画家一样,对零碎、繁杂的生活素材预先进行取舍和提炼处理,经过整合后写进文章,从而保证了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
比如,有位同学曾亲眼目睹了这样三件事:①一次,一个年轻在马路上踩到了西瓜皮,滑行一段后摔得不轻;②邻居张大妈见路上有一陌生人病倒,主动送他去医院;③街道里有个年轻人有偷东西的毛病,一次他说街坊们对他很好,他当众表示要重新做人。以上三件事如果单独成文,或内容单薄,或矛盾不够集中。这名同学将它们糅合起来,改写成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张大妈回家,发现小偷在她家行窃。小偷冲出门,张大妈紧追下来。在楼下,小偷慌乱中脚踩到西瓜皮上,摔成骨折。在众人要痛打小偷的喊声中,张大妈力排众议,坚持将小人偷送到医院治疗。后来,小偷被感动了,痛改前非。由于文章的主要情节均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中描写十分真实、形象;又因为作者对生活素材的“综合拼加”,使得“帮教使足者”这个主题更为集中和典型。这位同学的成功实践表明,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将生活中诸多细微平凡的故事集中起来,删去庞杂部分,这是提炼生活素材和写好作文的必要之举。这与第三位画家的成功同属一理。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和锻炼出处理材料的较强能力,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制约我们写作能力发展的要害问题。也就是说,上述所言的方法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悠悠泼墨情 徜徉在古典音乐的玄妙世界里,手执毛笔在宣纸上肆意地书写自己的情怀。墨淡,字小,笔枯,是我在伤感;墨重,字圆,笔细,是我在尽兴;墨浑,字散,笔瘦,是我在失落甚至绝望中泼墨,希望在墨香中找到希望的灯火。手中的毛笔,已经握了十几年了,自从三岁抓住它不粘上它,我心永恒。几多风雨,几多愁,就是剪不断我系在毛笔上的点点情意,这不仅是我的兴趣,我的特长,更是我的爱。上了小学,妈妈看见许多小孩子都学小提琴,非得逼我学小提琴,还硬是收了我的文房四宝。无言独上西楼,在月夜寂静的夜晚,这陌生的东西怎样解得我心上愁。我的愁心与明月该寄向何方?要不是爸爸早有“案牍之劳形”,忍不了我“丝竹之乱耳”,我怕是无缘再叙这段书法缘。夏蚊成雷,我在小树林里挥洒,“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我在感慨没有办法发泄,只好借助泼墨。考试砸了,不要哭,研墨铺纸,“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为什么,用书法来医治心头的痛,成了我的独有秘方。也不知为什么,用毛笔将不敢说的写下来,就爽快得多。我喜欢王羲之的飘渺,喜欢张旭的癫狂,喜欢颜真卿的柔韧刚直,喜欢柳公权的坚实灵巧„„在梦里,我与苏黄火蔡喝茶论字,与虞世南研究古碑,与褪献身讨教技术。这一切都那么和谐。可上了初三,我很难握笔了。三天不泼墨,笔枯而死。我很苦恼,可面对书山题海,就„„终于,我撤掉试卷,展开宣纸,大笔一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顿时心中开阔了不少,脑子中的烦恼也飞呀飞,从耳朵里飞出来,顺着笔尖,流淌在纸上,溶在墨水里。如果被父母看见,还会遭一顿教训,如果轻的我会笑一下,如果他们说重了,我就继续写,他们看见我如痴如醉的样子也没办法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长是兴趣教育的成果,特长如何,可见兴趣怎样。希望那些和我一样辛苦的中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留一段时间和一片空间给自己,兴趣要维持,特长要培养,它们都是属于自己的。[简评] 从文题不难看见作者高雅的情趣,对书法情有独钟,用毛笔书写人生,用书法陶冶情操。这正中是他的独长所在。再看内容,作者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无不令人折服。文章紧扣“特长”围绕“泼墨情”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悉数道来。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豁达大度,着实让人惊叹。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诸如考试考砸了,自己的兴趣、追求与父母的要求相悖等不愉快的事情时,不妨效法这位同学的做法。“无言独上西楼”“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夏蚊成雷”引来得心应手。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寻
写作是人们有意识使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能力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和智力结构。写作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写作是语文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叶圣陶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写作过程是认识过程,是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于字词句段篇中指挥千军万马,在起承转合处洞察世事人生。通过写作,认识在起伏前进,悟性在螺旋上升,境界在逐级攀升;通过写作,思维变得更严密、清晰,性格也会变得更稳重、成熟。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具体又可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通过写作,人们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品格、提升境界。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多读好书,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这诗句指出了学习作文的有效途径――多读多写。莎士比亚说过这么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而作文来源于生活,阅读则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同时拓宽课外阅读渠道。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少儿读物、科学知识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积极到图书馆博览群书。通过多读书,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写文章时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读也要跟写相结合。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读书中要注意好词佳句的积累,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写日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做到读写结合。
三、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S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习作《一次 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