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与写》(教育教学刊)下旬征稿启事
《读与写》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管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国际连续统一出版号:ISSN 1672-1578 国内连续统一出版号:CN51-1650/G4,邮发代号:62-297,)本刊为旬刊,每月出版三期,创刊于1979年,由著名作家冰心提写刊名,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内容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论文的平台。为教师职称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一、开设栏目
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教育心得、实验教育、短篇报道、音体美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德育园地等。
二、征文范围
1.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教及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论著。
2.有关学校的行政管理研究、治校方针、师资队伍建设等文章。
3.文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研究、教育经验、体会和方法等。
4.有关探索与研究新世纪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问题的探讨等。
5.各科学习方法的总结、教材编写、育人心得及国内外教育教学动态性的文章等。
6.有关医院、学校、银行、邮局等企事业单位金融、财经管理方面的文章。
三、征稿要求
1.来稿时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必须写清楚。多作者署名时,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
2.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通顺。
3.文稿以不超过26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并附2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摘要要求摘出主要观点,不必面面俱到,不要以介绍的口气叙述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力避出现诸如“本人认为”、“作者认为”等字样。文稿力求校对无误,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
4.文稿严禁抄袭,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
四、文稿书写格式要求
1.文题:应简明确切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尽量不用代码。文题以不超过20字为宜。
2.作者单位:按次序写在文题下一行,即作者姓名后写邮政编码,后空一格写作者单位。
3.图表: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图表,正文、表、图三者中的数据不应重复。
4.计量单位:数字和年代表示等请采用国际标准或按国家规定书写,如有引文请注明出处,“参考文献”请列于文后,并注明作者、书目、卷次、版别及出版年号等。
5.相关专业名词不可随意缩写,注意前后一致。
6.讨论:重点阐述本文新的发现及得出的结果与观点,不要重复在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
7.参考文献齐全,包括著作人、著作(论文)、出版地、出版社(期刊或报纸)、出版年(期刊出版期次或报纸出版年/月/日)。
五、投稿须知
1.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变动者请在来稿时说明。
2.所有来稿均经杂志社专家评审,合格准予录用者,由通联部统一签发录用通知,并告知有关事宜。
3.本刊具有技术实力雄厚的编辑队伍,聘用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担任编委,从而保证了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所有来稿在一周内即能决定稿件采用与否,并由本通联部及时将“稿件处理通知”寄发第一作者。若稿件未被录用,均由责任编辑对该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投他刊并协助刊用。一般作者从投稿到收到刊登稿件的当期杂志,最快的约一个月,最长的也不超过三个月。若作者投稿一个月后仍未收到本刊的“处理通知”,请即来电来函查询。
投稿方式
在线QQ:837388258
投稿邮箱:lunwencb@163.com(注明投稿期刊名和联系方式)
电话咨询:***(侯编辑)
第二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征稿启事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征稿启事
知识力量学术版《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紧跟国际发展趋势,适时追踪热点,及时反映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积极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发展。
《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学术版是以各类院校为重点,探索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研究教育教学各种规律特点为主旨的教育类学术刊物。
主办者出版此刊的目的是为辛勤工作在我国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们,从事学术创作、展示学术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一个较为方便的窗口。以“严谨、端正”的办刊态度和“兼收并蓄”的学术风格,逐渐在国内教育界人士中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众多教学一线中青年教师的欢迎。应众多投搞者要求,本刊决定进一步扩大征稿范围。从现在起,国内各类普通院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和各级党校等,凡具备从事教育资质的院校教师、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等均可向本刊投稿。
本刊设有:教育视点、理论探讨、高教管理、教育观察、教学研究、职教天地、模式探索、科技成果、校园内外、教授讲坛、博士论坛、两课教育、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高校管理、人文学科、自然学科、边缘学科、职业教育、当代大学生、教改新论、体育与艺术教育、综合论坛等各种栏目,凡与教育有关的内容或教育工作者感兴趣的其它话题,均在本刊编选之列,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向本刊投稿。
如果您在近期内暂未安排写作计划,请您注意保留本刊的联系地址,本刊常年征稿,今后您在需要的时候,可随时与本刊取得联系。本刊亦欢迎您能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推介本刊,以使本刊能有机会为更多的作者提供帮助和便利。
1.内容要求:观点鲜明,资料详实准确,说服力强;
2.文章字数必须:2500-5000字。
3.格式要求:
(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
(2)姓名(可多人署名);
(3)(单位全称,所在省、市,邮政编码);
(4)摘要(100-200字,左顶格);
(5)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
邮箱投稿:jiaoyujiaoxuezazhi@163.com
工作QQ:2695979219
杂志网址:
中国期刊网 http:///Zhiye_1.asp?Oneid=54
第三篇:《读与写》杂志
国际刊号:ISSN1672-1578
国内刊号:CN51-1650/G4
邮发代号:62-297
本刊收录:
刊物简介
《读与写》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管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国际连续统一出版号:ISSN 1672-1578,国内连续统一出版号:CN51-1650/G4,邮发代号:62-297)本刊为旬刊,每月出版三期,创刊于1979年,由著名作家冰心提写刊名,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内容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论文的平台。为教师职称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开设栏目
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教育心得、实验教育、短篇报道、音体美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德育园地等。
征文范围
1.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教及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论著。
2.有关学校的行政管理研究、治校方针、师资队伍建设等文章。
3.文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研究、教育经验、体会和方法等。
4.有关探索与研究新世纪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问题的探讨等。
5.各科学习方法的总结、教材编写、育人心得及国内外教育教学动态性的文章等。征稿要求
1.来稿时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职务职称、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必须写清楚。多作者署名时,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
2.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练通顺。
3.来稿请使用网上投稿,网上投稿时请将论文用附件方式发送到本杂志电子邮箱即可,网上投稿不便时可以使用打印稿,将打印稿通过邮局寄送到本杂志通联地址,文稿以不超过2500字为宜。
4.文稿严禁抄袭,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
5.基金项目论文应在首页下角注明,并提供项目编号,本刊对基金论文优先发表。 投稿须知
1.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变动者请在来稿时说明。
2.所有来稿均经杂志社专家评审,合格准予录用者,由通联部统一签发录用通知,并告知有关事宜。
3.本刊具有技术实力雄厚的编辑队伍,聘用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担任编委,从而保证了期刊的质量和水平。所有来稿在两个工作日内即能决定稿件采用与否,并以电子邮件通知作者相关刊载事宜。若稿件未被录用,均由责任编辑对该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投他刊并协助刊用。一般作者从投稿到收到刊登稿件的当期杂志,最快的约一个月,最长的也不超过三个月。若作者投稿一周后仍未收到本刊的处理通知,请即来电来函查询。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踊跃投稿,同时希望您能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推介本刊,以便本刊能有机会为更多的教育界朋友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
通联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64信箱
邮编:100044
在线咨询:1773517712
投稿邮箱:1773517712@qq.com
第四篇:读《爱心与教育》
读《爱心与教育》
大学时代就已读过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最近又有幸拜读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这本书后,我被李老师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
整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用的是平时的语言描述着他与学生的故事。然而正是那一个个真实的的故事感动着我。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
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做自己谋生的工作。偶然的爱心容易,要像李镇西老师这样长期把爱无条件的献给学生却不容易。
以前我只知道教育需要爱,但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后,却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表达这份爱。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爱学生,就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好、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第五篇: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民主主义与教育》
08教育学王谋东
西方教育思想史中,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有人说,即使有关西方教育思想史的著作全部被烧毁,只要保留下来了这三本书,损失是不大的。可见这三部著作在教育思想史中占据怎样高的地位。从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西方教育思想的一脉相承,既继承发扬精华,又剔除糟粕,使得西方的教育思想趋于完善,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总结前人经验,又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写出的,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一部教育名著。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共分二十六章,分别详细论述了教育性质、教育过程、教育价值、以及教育哲学。我匆匆看完一遍虽不能完全理解、把握作者的伟大教育思想,但有很多地方引起我与作者的共鸣,但有些观点也还有待商榷。
杜威的这本著作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的“教育即自然发展”理论,这个理论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改造。
教育即生长,杜威杜威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肯定了卢梭的自然教育法,他认为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和让儿童感觉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杜威所指的生长意思是从一个未成熟的状态逐渐发展成一个成熟的状态,教育起决定性作用。他主张“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反对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自然中、劳动中成才。杜威说的生长不单单指身体方面,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智力与道德方面的生长。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杜威反对把生长看做有一个目的,而不是看做就是目的。欣赏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千遍一律,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按照符合继续生长的原则,完善孩子的未成熟。
教育即经验改造,杜威说:“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在这里,杜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教育本身,(对于教育无目的论,我的看法稍有不同,我认为教育归根到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有丰富学识、掌握多种生活所需要的而且能为社会作一定贡献的人,总而言之,教育是培养一个有用的人才。对于教育的目的,我更倾向于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的: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生长的意义就是不断的获得经验,然后把经验不断的改组和改造,把学习到的东西转化成经验储存,是当前学习的最主要目的。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杜威在书中说:“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生长的能力。”
教育即生活,我觉得生活是生长的一部分,生活即发展。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就是教育,即在生活中的经验得到自然生长。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道:“经验包含着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形式结合着,只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能了解经验的性质。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这个意义用'实验'这个术语来表达就更清楚了。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它回过来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经验的这两个方面的联结,可以测定经验的效果和价值。”可见,单纯的活动并不构成经验,只有当我们对事物的作用与我们所享的快乐或所受的痛苦这一结果之间建立前后的联系时,行为才变成尝试,变成一次寻找世界真相的实验;而承受的结果才变成教训,并由此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形成经验。
在教学方面,杜威提出“做中学”理论,他主张从做中去学习,在劳动中积累生活经验,在经验中积累知识。反对死记硬背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在宽松的动手条件下,才能打开孩子的思维,开发它们的天赋,创造出更加和谐的教育方式,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他说:“直接由经验获得的知识最有影响于行为。”他认为学校应该让学生进行烹调、手工、缝纫等活动,以便获得知识和技能。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提到:”为了使孩子的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的精神意义的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的课外小组:少年植物培训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小组、钳工设计小组、车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养花小组等。”苏氏与杜威的这种主张不谋而合,它们都认为孩子在学校应尽可能的参加劳动活动,尽管他们的目的相差甚远。
以上就是我对《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浅显的看法,反思我国现代教育现状,也有些担忧,我们忽视孩子动手的能力太久了,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是不是要改一改今天的教育模式。杜威说“传统的教育只能训练儿童恭敬、服从、小心从事,课业缺乏目的性,这种教育只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民主的社会里,应当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个性,如独立性、主动性、富于智慧……“我们虽正处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但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会迎来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