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考试教学总结
毕业考试教学总结
今天下午和合班的数学老师一起去拿毕业考试的成绩单。
虽然一直说不在乎分数,不过刚拿到成绩单,大略地浏览了一下分数表后,心里还是很有些失望和惊讶。坐到车上,伊说算了一下和镇的分数线相差x分,看起来不像开玩笑,虽然看起来不太理想,也不至于差这么多,那样太丢脸面了。于是立即用手机算了一下,成绩结果出来了,平均x分多。与镇平均线相差一分。我稍感安慰,因为这样的成绩虽然不好,不过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反观数学成绩,平均x分多,超出镇平均分x分之多(去年五年级时语文是超出两三分,数学是超出十一二分)。心里确实有些不是滋味,但绝没有一丝的嫉妒,只有真诚的祝贺。因为在教学中,他所花的时间远在我之上。因为我自知自己的教学追求和努力的目标。我祝贺他通过努力和勤奋得到了一个好成绩。我有自己的自信和收获,在分数这一方面我想我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证明过自己。呵,不过这样失落的感觉也只持续了那么几分钟而已。看我是多么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
下午回到学校,几个同事见了都问我,考得不错吧,超了几分。呵,在他们看来,我教出好成绩,超分,似乎是轻而易举、理所当然的事。看来不但我高估了自己和学生,同事也高估了我。说真的,这样的“高估”一点没有让我失落,反而让我更加自信。呵。
下午回来写质量分析。可是无法拿到考卷,要不我还真想看看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原因有二:一是心有不甘,而且通过往年多次作为改卷教师的经验,每回都给我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做小动作的有,胡乱给作文打分的有,明显错误的有。即使往年自己拿到好成绩,我也向来对老师批改试卷的认真慎重极为不满。为什么试卷不敢让人看,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其实也在于怕老师发现批改的错误而抱怨?否则,如果让老师看,找出错误,发现问题,一方面不是能检查改卷老师工作中的认真与公正,一方面对于执教的老师,不是才能从试卷中发现自己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吗?以便作好试卷的质量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吗。这也是我想看试卷的第二个原因。
因为没法拿到试卷来作质量分析,所以现在我自己也来写关于这次考试的分析:
一、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结果。以往的几年,我教得轻松,成绩也不错。主要的是教学的理念是:坚持应试教育,分数第一。没有人知道,这一年来,我悄悄地进行个人的教学改革,有两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为此我不惜花了大量时间来批改日记和讲评,很多学生也因此不再害怕写作文,作文教学的追求是坚持写真话。因为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 课件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在这两点上我确实取得了一点突破,从家长会上的调查,从学生的日记和写给我的信中可以得到证明。虽然分数并不怎样,但我相信这些学生相比上一届高分低能的学生,我做得更努力,对他们也更问心无愧,所以我不会因为这次的成绩而改变自己的教学,而会更加坚定地继续坚持自己的教学追求。这让我想到昨晚阿兴的留言:“力挺”我的“坚持”。这样真诚的留言令我感动,也给我动力。当然,我绝不会把它作为本次成绩不好的借口,我会在坚持自己教学改革和追求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分数。
二、学生流动性大。上学期期末的前六名中,有三个已经转出,这学期新增加的一个x分,还要拖后腿。
三、这个班男生大多比较懒,虽然不至于厌学,但大多数不喜欢做作业,而这学期我也一直努力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所以这些男同学的数学成绩普遍较高,而语文成绩总体不太理想。因为头脑灵活却很懒,数学成绩照样好,而语文成绩却不理想。这类聪明却懒惰的男同学在学校中很普遍,这是数学方面的一个优势。我以前教过一个数学毕业班,班级前十名几乎都是男同学,而且都不喜欢做作业,语文成绩中也没几个比较优秀的。
四、复习阶段我仍然坚持教作文和日记。这在以前是绝没有的。
以往考试得到好分数的一个经验就是,复习是不用教作文。为什么呢,因为考试的作文题往往千篇一律,十有八九都是写记事的记叙文。而这类题目平时只要稍作训练,作文方面往往不怎么吃亏。而稍有些经验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学生的作文成绩有很大的运气成分,班上平时作文最好的常常无法得到应有的高分,而中等生、差生有时也能意外地得到高分,我认为这也是很多语文老师不愿意多花时间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个重要原因,辛苦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我个人认为,在作文评分上的主观性,其实原因有二,一是老师本人的作文水平有限,还有眼光不同,这是客观原因。二是老师批改作文不认真,不负责任。最后一点我在参与改卷时深有体会。
第二篇:六年级毕业考试总结
2013年六年级毕业考试总结
毕业考试过去已经快一周时间了,说心里话,虽然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差,部分学生也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调皮捣蛋受到学校领导和个别教师的批评教育,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但是他们懂事,听话,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但是我他们留给我的点点滴滴。现在,他们毕业了,我也认真从各个方面对唯一遗憾的毕业考试成绩做了深刻的反思,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这学期刚开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六年级两个班,分成现在的三个班,由于当时学校教师紧缺,在无人接替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时间,学校领导找我谈话,我接替了六二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兼职(学区总务主任)琐事凌乱繁杂,学校安排总务处帮忙的老师也另有工作,所以感觉压力很大,初接班时心态不是很好,为后来的教学工作留下了心理隐患,这两年来,我带综合课,相比较轻松,没有数学这么有连贯性,不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因素的存在,影响我对这个班的信心,没有把自己调整到一个积极奋进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开头,导致一开始就落后于别人,起步就比较晚半拍,加之对学生不熟悉,对数学教学经验不足,花了大量时间来了解学生,熟悉教材,从时间上又落后与别的班级。
二、好胜心强,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弱,自我调整能力较弱。从学生时代开始,好胜心就一直左右着我,要求每门功课都要学好,拿第一。参加工作以来,更是这样,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要想方设法积极努力,创新提前完成。但是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打击,有时
间自我一下子调整不过来,记得第一册单元测试还好,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很糟糕,平行班级里成绩相对低下,我就有灰心丧气的思想,后来与同级巩老师和王老师相互沟通,学习了他们的教学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复习方法,才使我转变过来,继续踏踏实实做好复习工作。
三、对中等生监管力度不够,转化成效较低,纵观我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对中等生的转化,由于我是第二学期的时间接到这个班的,没有太多的时间来个别,针对性很强地一对一的辅导,对班级学生,尤其是中等生的心理、家庭原因了解不够,总是站在同一个高度对他们进行教育,力求全面提高本班学生的平均水平,有时间因为一些原因,或是因为他们不交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或是因为抄作业,过分地批评了他们,或是对他们采取不恰当的言行指责,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样以来,对学生首先失去了教育工作中的爱,对中等生的转化就无从谈起。对中等生的转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总是急切地希望学生能达到我所要求的一个高度,当学生无法做到时,我就焦虑,烦躁,有时甚至发火,将他们狠狠批评一顿,导致学生更加畏惧我,恐惧这门学科,到后期形成了学生怕我,而我更害怕学生的这种糟糕的学习现状,长期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是中等生的成绩一直原地踏步,个别出现滑坡现象。其实到现在以来,我才认识到,无论学生学习怎么样的差,他们都一如既往的尊敬我,一如既往的朴实,热爱劳动,尤其是班级里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学校,愿意为我们的学校奉献自己的辛勤与汗水,较之我们的个别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管是我安排的打扫卫生、整理库房、浇花剪草、搬运教学设备等等,他们的无私奉献行为让我感动,与他们相比,我对他们的爱是那么吝啬。
四、对教材挖掘不够,没有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由于多年来没有带过毕业班数学课,对教材各个章节的重难点了解几乎是没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所幸,自己原来底子还是很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但是对个别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很到位,也没有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导致刚开始接班时,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反而由于部分学生的捣乱,得花大量时间来严肃课堂纪律,所以教学进度有点慢,因此留给总复习的时间就很有限。所以对于一到五年级的复习工作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没有深入挖掘和巩固。
五、同班主任、同科目老师之间交流不够,对中等生和优等生的督促不够,由于时隔多年,很少带数学,尤其是毕业班的数学,没有足够的经验,进入总复习阶段以来,使我有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总觉的学生这里没有把握好,哪里需要巩固,使整个复习过程很混乱,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虽然进行了分层复习,有重点的讲解,但是处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还是没有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事已至此,说心里话,真的也付出了很多,每天都在认认真真的工作者,但是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加之兼职工作,有时间确实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或者由于兼职工作中的有时的体力劳动,出现疲乏,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上课力不从心的现象。更遗憾的是付出与收获
差距太大,这次失败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将深深的印在我的记忆力,警示着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以此为戒,理清工作中的主次关系和轻重缓急,争做成为一名成熟的小学教师。
第三篇: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
今天是7月9日,大家的心情都格外紧张,因为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日子——毕业考试!
大家都万分紧张地坐在教室里,一丝不苟地看着书,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而有一些同学们则拿出自己丰富的早点,好好的补充补充。有的人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悠然自得地在走廊上散着步,真是演义了世界杯的口号“为胜利而来!”可我觉得最紧张的还是老师,他们仍在利用最后的时间为弟子们复习还有所欠缺的知识,真是可怜天下老师心!
考试,考试,真是一轮重头戏!清脆的铃声一响,大家便各自奔向了自己的考场,自己的考号了。我的考号是107,在六三班考,也就是第三考场。各坐其位后,随着洁白的考卷发向考生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就开始了。只见刚才还充满欢声笑语的考场立刻鸦雀无声,同学们的眼球也如被磁铁死死吸住了一般,动都不动弹。“哗哗”的笔尖划过的声音,紧张得让人无法呼吸。我也不甘示弱,细心地答了起来,题虽然很简单,可稍不注意,带来的便是后悔了,只有做起草稿才会奋笔疾书,真不愧是“慎思之”呀!不一会儿,我便突破了填空题,接下来的便是判断题了,遇到判断题,我便有个怪圈,总要在这留下一个红叉叉,于是在分析和判断时,我都格外小心,希望不要有失误啊!时间如流水一般流去,考场的奋笔疾书又变成了看卷沉思,作图题和应用题看来难住了他们,可我却来了劲,因为我的拿手好戏来了。随着三角板和直尺的移动,我兵不血刃地闯过作图题,然而应用题中的一道圆锥计算题却让我有些为难。挺复杂的!这几乎让我无从下手,算出的答案也不敢确定,时间留给我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要收卷了,我狠狠心,写上了一个答案便交上了卷子。交卷的一刹那,我的心仿佛进入了无底洞,久久不能拔出,真希望幸运之神眷顾我呀!
接下来的语文考试也同样紧张,不过我轻松搞定,真是一次紧张的考试!它将永远的留在我的记忆中!
第四篇:小学教育 毕业考试 教育心理总结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知识看做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知识的分类:①陈述性知识。②程序性知识。
3.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②第二阶段:联合阶段。③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4.感觉记忆:是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它将来自环境中的刺激信息直接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5.感觉记忆的特点:①保留在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以它在外部世界中的相同的形式存在,是一种“未被加工”的状态。②感觉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但如果加工过程不立即开始,记忆痕迹将迅速消退。③临时储存。
6.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7.工作记忆的特点:①保持时间短。对新信息的保留大约是10秒至20秒。②容量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记住大约5–9个独立的信息单位。③信息处于激活状态。
8.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9.组织:是指要对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10.精制和组织的区别:
精制: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
11.长时记忆:是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来自工作记忆的信息,经过维持性复述、精制性复述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贮存。12.长时记忆的特点:①保持时间长。②容量巨大。③未激活状态。13.干扰有两种:一种是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另一种是倒摄抑制,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
1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
②学习材料的性质。③学习材料的数量。④学习程度。⑤加工程度。15.复习的方法: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式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⑥尝试复习与反复识记相结合。16.元认知:即个体拥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17.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①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影响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的因素首先就是其定义性特征的多少与具体程度。②原型: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③讲授概念方式。④概念间的联系。
18.问题含有三个基本成分:①起始状态。②目标状态。③障碍。④方法。
19.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①理解与表征问题。②选择方法。③执行方案。④评估结果。20.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①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②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③急于得出答案。④具有辐合思维倾向。(同一方向发展)21.选择方法中常用的启发法有:①试误法。②手段--目的分析(小目标—大目标)。③逆推法(多种途径)。④类推法(熟悉的方式解决新问题)。⑤爬山法(走一步迈一步)。⑥简化(抽象出简单形式)。
22.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主要有以下几点差别: ①理解和表征问题上的差异。②问题解决速度上的差异。(专:快。新:慢。)③问题解决过程中侧重点的差异。(专:质的分析。新:方法—尝试)④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的差异。23.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1)为学生创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1)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提问。“头脑风暴法”(2)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3)重视学生独特的想法。(4)允许课程安排和时间的灵活性。2)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1)检查单法(提示法或检查提问法)。(2)类比模拟法(原型启发法或对偶法)。(3)移植综合法(把某一学科理论,技术发明应用于其他学科,以产生新的结果)。(4)克弱转换法(得不到解决时,潜心寻觅事物弱点,从而得出创造性的发现)。(5)非逻辑联想法(卡片乱配法)。(6)侧向思维法(“反一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把已有原理或方法颠倒过来求新出口)。(7)转熟为生法(有固定印象,想不到其他特征,把熟变生,天真看待)。(8)延迟判断(迟几天,再次解决)。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5.元认知策略: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
26.一般来说,高自我效能感会促进人们对学习策略的掌握。27.制定计划和自我调节学习就属于元认知策略的范畴。
28.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类比和记忆术就是精加工的两种主要方式。29.关键词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30.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①可用性缺陷:指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因而不会使用该策略。m②产生性缺陷:指个体不知道在何种条件下使用某一策略。原因:1)个体的原认知和认知发展水平所限。2)缺乏分析和练习。
31.自学策略:指在学习活动中个体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32.学习者的个别差异:1.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性(场独立性、场依存性)。2.认知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性(理解知识的能力)。3.生物钟的个别差异性(“猫头鹰”“百灵鸟”)。4.学习进程的个别差异性。
33.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34.内驱力是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35.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里成份。
3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倒u型(强未必效果好)36.学习的外来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M 37.学习的内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M 38.在学校学习活动中,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既可以同时发挥作用,也可能交替发挥作用,二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
39.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40.普雷马克原理: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也称“奶奶的规则”。41.普雷马克原理三点:(1)先有行为,后有强化。(2)强化与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3)用喜欢的去强化不喜欢的。
42.强化程序:指在强化频率和可预见性上的各种模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43.强化的副作用:当我们运用外部强化激发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慎重。对于学生本来有内在兴趣的学习活动,要避免由于外部奖赏而损害其内在动机;对于学生一开始就缺乏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外部强化去激发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最终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44.M认识好奇心: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认知好奇心被认为是内在动机的核心。好奇心可分为一般好奇心和特殊好奇心。45.一般好奇心产生的条件是(信息量的大小)。特殊好奇心产生的条件是(认知上的矛盾)。46.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投射测验,另一类是问卷测验。投射测验最常用的是主题统觉测验。
46.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图形 看书109页)
47.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48.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49.激发外来动机的措施:(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4)适当开展竞赛。50.激发内在动机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2)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3)培养学习兴趣。(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51.怎样培养学习兴趣?(案例,至少用3条)(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6)不断矿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这是对某一具体知识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兴趣的基本条件。52.道德与品德
道德:是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道德与品德的联系:第一,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当一个人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他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中时,就形成了品德,因此,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可言。第二,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体的品德而存在的。许多个人的品德就构成或影响着社会道德面貌或风气,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的组成单位。
53.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有道德意义的行动。
54.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55.柯尔伯格“道德两难”: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前)①避罚服从定向阶段②相对功利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9—15)①“好孩子”定向阶段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①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②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5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经验研究揭示了观察学习、榜样示范及强化在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变。
2、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
3、榜样示范、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在道德行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篇:小学毕业考试总结(写写帮整理)
小学毕业考试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最宝贵的六年生涯已经结束,落下了一段美好的帷幕。而对于我来说,这次毕业考试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决定着我的小学能否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终于,我有幸在语、数、英方面分别取得了97分、97分、100分的好成绩,总分位居全班第二,离第一名的总分仅差1分,并也获得了“优秀小学毕业生”的荣誉称号。虽然这次考试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我还是应该反思:
1、我离第一名仅仅差了1分,但是,如果我在数学方面不把20%看成25%,取得了100分,我一定能够拿到第一名,可就是因为粗心,错将数字看错,造成了失去3分的错误,让我与第一名失之交臂。
2、这次考试之前,我并没有静下心复习,总觉得自己学得很扎实,不需要怎么复习,只是在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使得一些重点知识并没有复习到。
3、我之所以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其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因为试卷出得并不难,很多我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并没有考到。所以,这次考试,我只是侥幸过关,并不能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当然,仅仅反思也是远远不够的,我应该尽力地改正这些小毛病,在我的初中生涯中书写出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