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一、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适当的体罚,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是,体罚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歹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我个人认为体罚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让学生打扫卫生,做一件有益于班级和同学的事,写检讨等等。体罚最重要是让学生警醒以至于不再犯,而不是发泄老师心中的愤怒和不满。体罚也可以人性化性,不一定是肉体的惩罚,而且体罚学生时不应该带有蔑视、不尊重和残害的成分。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我个人认为惩罚要有度,教育要有爱,爱要善于欣赏,爱要善于引导,爱还要善于感化,爱同样需要“惩罚”!但要温柔地惩罚,用爱的艺术托起生命的厚重,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
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尽管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却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应该学会艺术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呵护。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犯错,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体罚也应该从学生的性格和犯错程度入手,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抗挫能力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做衣服一样量身定做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委,问清原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学生;然后从他们的性格入手,用适合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打人和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老师的人格。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
每次作业总是能发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作为低段的任课老师,该怎么办?静下心来面对这些错误,发现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但学生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如何对待那些犯错误的学生。当学生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听之任之,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非打既骂,对于学生为何犯了错误,不闻不问,只是一个尽的责备学生,结果是教师出了气,学生不服气,这样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的老师对犯错误学生非打即骂,有的老师则是放任不管,这些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方法。打骂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学生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只会使孩子越来越放肆,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
批评作为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作为教师要善用批评、少用批评、要用正确批评过我们高明的批评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让每名学生的童年记忆少一些批评的阴云,多一些表扬的阳光吧。
第二篇: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案例:1.“单腿站立,罚站!”“手抱住头,蹲下!”今年六一节后不久,市民曹女士和5岁的女儿玩“角色互换”游戏时,被女儿扮演的“老师”吓坏了。“后来女儿告诉我,这些都是老师平时让他们班小朋友们做的。”曹女士气愤地告诉记者。曹女士与女儿班级其他家长们沟通后发现,全班17个孩子,15人曾遭类似体罚(据《济南时报》报道)。
2.曹女士是第一个发现孩子被体罚的家长。她告诉记者,上周三下午接孩子回家,想问问孩子学的什么,“有什么好问的,除了看动画片就是罚站呗!”孩子说。“我当时非常吃惊,想问问是怎么回事,可是越问她越不说,后来我想出了个办法,说妈妈扮孩子,孩子扮幼儿园老师。”曹女士告诉记者,游戏刚开始,孩子就很大声地说了句:“××,你蹲到厕所里去!”“我说怎么蹲啊?我不会。孩子就双手抱在头上,蹲了下去。等我在厕所里照她说的那个样子蹲下,她立马关了灯、关了门出去了,还说了句:让你出来才能出来!那个声音和语调,真不是孩子平时的样子。”
3.再做“游戏”,这次孩子让她做的动作是“金鸡独立”,双手举过头顶,一条腿向后抬着。曹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还告诉她,受惩罚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她想找孩子老师理论,孩子却哭着说:你别找,你要是去了,我又要挨罚了!是老师扎的,上课随便说话被扎,规定时间做不完题目也被扎,我们中午睡觉时,老师拿着那个东西巡逻,如果有人动,她就把小孩秋裤脱了,扎我们的腿。”小强到现在也不知道,扎他的那个东西是妈妈手中缝衣服的“针”。
一、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
1、殴打。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但是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让他罚站。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其实罚站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甚微。
3、羞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第三篇: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如何看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超过身体极限的运动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讽刺挖苦、谩骂、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但是,还是有少数教师我行我素,照罚不误。这是因为,这些教师太迷信体罚的管理功能,忽视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
一、常见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
1、殴打。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如果说谩骂、侮辱不足以体现教师地位优越的话,那么对学生打耳光,就表现出教师地位的至高无上了。本以为打耳光是处罚调皮学生最安全的课堂控制方法,但是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还会招致社会的谴责和学校的处分。
2、罚站。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同时,罚站也很少招致社会、学校、家长批评,学生又承受得了。因而,只要是学生违规就随时可以让他罚站。甚至有些教师把罚站这一招称之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频频使用,屡屡得手。其实罚站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甚微。
3、羞辱。有好大一部分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任意地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和嘲笑学生。这样的差辱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因痛苦而失望,而变得灰心丧气,学习成为没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千方百计躲避这样的教师,远离学校甚至离家出走。
4、威胁。一些教师经常威胁、恐吓学生。比如说什么,“你这辈子也改不了!”“以后再做错题就不要你了!”“把家长叫过来!”这种威胁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非常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危害性
教师总以为自己在校绝对权威不容冒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处罚,是因为学生的行为妨碍了自己预设程序的进行。所谓“双边活动、启发性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已是空中楼阁。由于教师放宽了处罚的范围,由于教师无力创设使学生轻松自如的环境,所以他们就在课堂内外频频实施体罚,给教育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危害性极大。
1、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
2、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杀鸡儆候”式的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害怕教师。这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也不利于班集体形成文明、和谐、轻松的氛围。
3、体罚与变相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这就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反而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经常体罚会提高学生对体罚的极度反感,学生对体罚反应迟钝,逐渐失去对体罚的敏感。为了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往往又要加重体罚,这样就导致体罚的恶性循环,带来不堪设想的教育后果。
4、体罚还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既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三、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育
事实上,教育学生只用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老师,也就是“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老师,学生心里只有憎恨。作为教师应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1、“软方法”处理。体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自己生气不说,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妨使用试用“软方法”处理。面对学生故意的对抗行为,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以显示老师的权威,而是调整消极情绪,运用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融洽了师生关系,带使学生主动承认错误,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真可谓一举多得。
2、表扬式教育。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3、即兴教育。即兴教育,即把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迹。例如有位班主任在下课时发现几个同学把扫帚当作棍转,他走上去不予批评,而是说:“你们连下课都为班级做好事,打扫班级卫生,真是难能可贵。我相信你们的扫地水平一定不错吧,今天放学后,你们再为班级做一次好事,怎么样?”这几位同学高兴地接受了教师的处罚,同时,也领悟到拿扫帚玩是错的,而打扫卫生是对的。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第四篇: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我个人认为惩罚要有度,教育要有爱,爱要善于欣赏,爱要善于引导,爱还要善于感化,爱同样需要“惩罚”!但要温柔地惩罚,用爱的艺术托起生命的厚重,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尽管没有
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没有爱的教育却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特别是在育人方面应该学会艺术的处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解决。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是很敏感的,需要老师细心的呵护。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的犯错,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老师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体罚也应该从学生的性格和犯错程度入手,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抗挫能力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像做衣服一样量身定做才是最合适的。首先,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委,问清原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罚学生;然后从他们的性格入手,用适合他们性格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不能光用打人和体罚,这样不仅违法,而且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降低了老师的人格。体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影响。教师要采取表扬激励的办法,教师在学生违规时,应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法,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去体罚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每个同学都会犯错误,但希望老师用科学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而且,随着党的十八的胜利召开,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教师的春天不会太远,农村教师的春天马上来到,让我们满怀信心,充满希望,不断用爱去浇灌学子的心田,用爱去谱写教育的春天,永远牢记:献身教育,远离体罚;拒绝体罚,用爱感化。
第五篇: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范文
浅议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东辉学校 张万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不时被媒体曝光,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作为任何一名教师都非常清楚,体罚是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我国法律也严厉禁止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然而,为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呢?
一、何为体罚与变相体罚
体罚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伤害学生身体或心灵的行为,体罚是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式。教师用体罚的方法来处理违反纪律的同学也应称为体罚。
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
体罚的危害在于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侵权行为。罚站,罚抄作业,打手心,煽耳光等是其常见形态,讽刺挖苦之类的心罚则更具有隐蔽性。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有的教师把体罚当作提高成绩的绝招,逼迫学生学习,搞棍棒教育。
二、教师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体罚”的故事重演呢? 造成体罚学生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学校的管理有关,与学生有关,还与教师心理健康、法制意识、传统观念和当前教育的“指挥棒”等有关。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的流毒所致,至今还存在诸如:“不打不成才”、“教不严,师之惰”等教育思想,当今教育明令禁止体罚学生,并上升在法律的高度,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那些调皮的学生,似乎除了体罚,别无选择。
(二)当前教育政策的作用
目前,仍然存在以学生统考成绩给学校排名次,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工作质量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仍是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模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人所难的做法时有发生。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反抗自然就有体罚。
(三)学生的无知,教师的无奈
1、学生“懒、惰”现象突出。农村很多中小学生特别懒惰、贪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不采取“措施”,学生就不会去完成,另外,面对一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了,考试分数就上去的现实,更多老师受到挑战,也就效仿,对懒学生、贪玩学生采取“措施”。
2、故意捣乱,与老师对抗。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他们的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相劝,他们往往认为是老师无能、懦弱,他们常常会置学校的校纪校规于不顾,置教师的权威与尊严于不顾,一意孤行。且这类学生具有很大的带动性和影响力。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学生及时进行“管束”。一方面渲泄老师压抑的情绪,更主要的还是想杀鸡儆猴,以警效尤。
(四)教师的心理问题,行为失控
目前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状况影响其行为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情绪等都会受到心理状况的影响,有时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情绪冲动,导致到学生身上去发泄。
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
在这里,我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惩戒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们在谴责体罚的同时,还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适当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都得有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我们不会打骂学生,但我们一定会对违反纪律,违反合理规定的学生予以合理的、制度化的、适度的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惩戒教育不等于体罚学生,无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惩戒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情感上引起自己的内疚感。适度的惩戒对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同样也很必要。老师要是对学生连适当的惩戒权都没有,那么我们还怎么去管理学生,我们还口口声声谈什么发展教育。
四、避免体罚与变相体罚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
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体罚学生不仅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同时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2、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落后的教育方法。通过先进教育理论的学习,要让教师知道,只有“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获得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告别体罚。
(二)加强法制教育,规范教师行为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教师的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行为。
(三)结合体罚现象特点 实行评价动态管理
学校必须不断强化动态管理,领导要亲自挂帅、统筹全局,设立领导小组,各层面齐监督、共评议通过评价促师德师风建设。
1、领导检查定时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对教师进行定量与定性评比相结合的评定,记录教师在道德中的成绩和不足。不足之处给予书面通知,从而督促教师改正,以达到提高“师德”水平的目的。
2、实行学生评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评价教师,并让学生提出对教师的评价。
3、实行家长评教师。家长会期间,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各班级发放调查表,收取调查表,做到家长与被评教师完全隔离,给家长们一个自由评议空间。
(四)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当今社会,现代化的生活紧张和繁忙,社会竞争激烈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压力。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一些教师便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要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调整自己,使自己保持轻松、稳定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2、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潜能,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融恰师生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他们。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课堂外,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情绪发生迁移。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爱好是心理保健的维生素,通过它可以解除心理疲劳,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是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因此,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杜绝体罚学生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