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作文课点评
小学五年级上册作文点评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作文课,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全体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今天,刘老师现场为老师们提供了一堂作文课堂教学观摩课,在作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中,刘老师以《记事类作文教学》为课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思考、细腻描写来指导学生现场写好作文。马老师新颖的作文教学手段和独特的作文教学方法,使所有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受益匪浅。
作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结束以后,颜明清老师又以《理清作文教学思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为主题,为大家举行了一场专题讲座。在讲座中,颜老师紧密联系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实际,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小学作文的要求及原则,怎样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通过这场作文课堂教学观摩和专题讲座,开拓了全体听课老师的视野。这场小学高年级作文水平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和专题讲座,确实对语文老师今后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下面,马凤老师以她典雅、理智、灵活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娴熟的教学技能,缜密的思维为我们演绎了一堂自然,真实,清新、质朴、充满智慧的作文课。学生们学得积极主动,扎实有效,老师们听得如沐春风,神清气爽。也许正是她作文教学重视思
维训练的做法。我也在深深思索:现在的语文课普遍形式主义、花架子太多,热热闹闹的背后,却收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实际上,语文课应朴实,要讲究反蹼归真,回归自然,在平淡中求真,在简约中求“实”,在朴实中生彩,这样才是真实有效的语文教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稿
篇一:小学作文评课稿
评课稿
1、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滔滔不绝,虽然说得不是太好,但毕竟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的是自己参与活动后的真情体验,当然这也与教师平时的训练也是分不开的。
2、教师处处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上,学生说不好,教师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到精彩出,哪怕一个词语,教师都会用欣赏的眼光赏识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夸赞他,所以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引课自然,从上一篇的习作引到本篇习作,环环相扣,节奏流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无穷。
4、本节课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把提纲罗列在黑板上,学生被局限在教师的框框中去完成习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朴实的教学风格。
5、教师能把握住习作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圈画习作中的重点词语,教给了学生审题的方法。
6、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轻松走进作文课。
7、《语文课标》中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本节课教师做到了,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有目标地让学生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做到了真实。
8、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如提前准备的若干个水杯、暖水瓶、蒙眼睛用的毛巾等,这些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用心良苦,目的是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储备工作。
9、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而简练,课堂气氛宽松而活跃,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说得也很轻松,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有了写作的素材。
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我有几点建议与语文教师共冕:
1、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开
始就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平时多注意搜集素材。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篇二: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2 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篇三: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篇四:二年级作文课评课稿
二年级评课稿
傅联英:上午听了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
伍丽萍: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熊碧玉: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
魏伟燕: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五: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 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在周老师的作文课中,处处显示着教师的智慧: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当然,如果再加点时间,通过师生评点,生生点评,紧扣前面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在习作中得到落实,那么被评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怎样的描写是好的,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样也许会更生本、更有效。
第三篇:听小学语文作文课的感受
11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小学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在安庆高琦小学聆听了三节小学语文观摩课,亲眼目睹了名师的风采。为我们献课的有一级教师叶明珠老师,区优秀教师周宓宓老师,安徽省教坛新星汤瑾老师。他们亲切而自然的教态,新颖而有趣的教学方法,深厚的语言功底,都让我们大开眼界,使我油生敬佩之情。她们将本来严肃压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妙趣横生。她们是语文教育行业的一面旗帜,一座标杆,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将自己听课后的几点感受在此说说,说的不好、不对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富有趣味的开头
叶老师教得是二年级的观察,说话课。二年纪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从有意思的图片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玩具入手,很容易引起孩子说的欲望。周宓宓老师更是匠心独运,从一个有意思的动画片导入,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为接下去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汤瑾老师富有诗意的导入更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严肃中不乏活泼,活泼中不缺生动,生动中又带着情感的熏陶。
二、先看后说再写
小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语言能力正处在上升期,还很不成熟。给他们一个题目,他们不可能会自己列提纲,然后把作文写成。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当如剥茧抽丝般的一步步的将学生引到作文的写作上来。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教会他们构思,而是观察,小学生的经历有限,老师适时的提供观察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材料最好是直观的,可视可感的。在学生观察完之后,经老师的引导,学生便会有表达的欲望。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写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说过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位老师都适时的提醒学生学会倾听,低中年级的孩子表达欲望强,他们不知道,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因为在老师在给学生提建议的同时对别的学生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样互相倾听,一节课的效果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才是写,写是作文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写是无从谈起。在写的时候给一些必要的指导,提供一些写作方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层层深入,步步为赢的教学方法,将会对我以后的作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这也是我此次之行的最大的收获。
三、高明的构思,出奇制胜
叶老师出示的范文让我体会到这一点。她先拿出一个玩具小象,先让同学说,同学发言都很积极,在充分交流之后。叶老师出示东东的文章,大家看到了东东是怎么介绍小象的,明白了自己哪个地方观察得不够仔细,哪些地方说得不够生动,在自己心里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多么巧妙地构思啊!
以上几点就是我的听完三节作文课的感受,作文教学的能力体现着一位老师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为名师,名师的背后是多少汗水和辛劳。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以后我要不断充实自己,希望能在不断学习中,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老洲小学许中慧
第四篇:小学语文中段作文课标解读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新课标中中段写作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三年级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小学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不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占多数,我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其实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教师就不要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要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新课标》指出:中段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要他愿意去写。其实孩子自己周围的景、物、事是他最愿意去写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习作中的最大困难,我们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尽情地投入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习作时时、事事可写。
比如说,三年级上下两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作文都是景的作文。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让融融春意拨动学生的心弦,有的孩子写的一处景就是他生活的小区,蓝溪谷地,她就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了小区的景色,这就是她愿意去写的东西;活动日,可组织学生进行文艺节目;课余时,可鼓励学生动手栽花浇树养小动物;在假期内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鸟语、亲情、阳光都呈现在他们面前,并能“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自觉、快乐地在习作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他们在习作时自然有事可述、有理可析、有感可抒。
结合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和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我也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可以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思考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观察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同样的事物,由于观察点和时间、天气的不同,观察者的心情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好像观察我们学校校园内的花园,在晨雾里,朝阳下,烈日中,风雨中,夕阳下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景象。如果观察点站在校门口看,我们描绘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边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观察
二、积累生活素材,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材料
大家都晓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要解决有米下锅的难题,就要学会积累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因此,我认为:要想学生写好作文,我们教师有必要教我们的学生建立一座自己的“材料仓库”。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不犯难,巧妇也不会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了。
由于孩子的生活空间有限,往往只局限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奔忙于课本、试卷之中,生活经历不多,对社会了解甚少,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实践和充分地体验、感受。
(1)在作文之前,组织学生做游戏。如玩“贴鼻子”“拔河”“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一个班习作水平的悬殊过大,具体可分为三分之一的学生已能独立完成主题习作,能达到有中心,语句顺畅,有条理的课标要求,三分之一学生基本达到,但仍需旁人做简单引导,并在内容的选择上偶尔会出现偏差;剩下的学生为“困难户”,根本没进入习作状态。上学期我对习作教学定位的目标整体上有明显的提高。我尝试从学生最为喜欢的“游戏”进入习作专项引导。我们追求的最佳时机就是努力将学生带入这样的情景,实现“让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游戏中创设的情景最为轻松快乐,没人舍得游离于游戏之外。此刻
师生处于放松状态,有了好的情感基调,师生的思维是最为活跃时,相信这样的对话将是最自然、天真的,语言也最为生动,学生间相互学习启发的空间也随之增大。游戏中,时时有欢乐、舒心的笑声响起!
如三年级上期的一个观察日记,我用两个烧杯,分别装了一块马铃薯,再在其中一个杯中放了盐,马铃薯就浮起来了。当孩子们看到这一现象都惊讶不已,然后我就在他们面前重新做了这个实验,每一个步骤都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了,一节课下来,在教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很乐意,基本上95%的学生已达成,且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习作达到优秀,超过了以往任一次习作,有85%的学生对此次习作持满意态度,认为自己有信心写好文章。还可以进行“集体作文”,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
(2)组织学生进行有意观察。如开展“找春天”“找秋天”等活动。
(3)适当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为积累鲜活的写作材料提供条件。如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三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是写关于环保的作文,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解家乡环境污染的综合实践活动,周末很多孩子们走上街头,沿着学校附近小河了解了小河的污染情况和原因。后来,有些孩子写出了红槽房清水溪污染的状况,有些孩子写出了“救救清水溪”的倡议书,还有些孩子在后来的单元科普想象作文中竟写出了发明“吃垃圾的鞋子”的奇思妙想。
可见,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
三、积累语言,为习作表达作准备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仅有原始的生活素材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仍无法写好作文。尝试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多看课外书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积累语言,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好习惯,更是积累语言的捷径。指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自己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将书中的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或者整理在卡片上,然后制成活页用线穿起来,等到作文时根据需要充实到文章中去,使文章增添秀色。好词佳句要求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因为背诵,书面语的各个言语要素,会在学生的大脑留下深刻系统的印象,一旦遇到外在的刺激,就会凭借大脑留下的痕迹进行筛选,准确表达出来。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
背诵。除了课内要求背诵的内容,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如,这次写景的作文中,我班的一名女同学在文中用到了“”一句诗,让作文增光不少。
可见,教会学生建造一座“习作仓库”是学生快速写好作文的好方法。
四、抓实诵读课文或精彩语段进行仿写。为运用准备材料,在平常训练中,总是让学生欣赏诵读,在愉悦中乐意进行,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而且激发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欣赏理解能力,实现学生能自己主动积极找美文读背。利用多种形式训练语句的表达能力。如上期课检出现了这样一题,运用走进、放下、拿出、准备等词语,写上课铃响后,你该怎么做。这种形式,也很利于学生积累、归类、理解和运用语言。以课文为契机,加强模仿训练。如《荷花》一课中的第二自然段,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排比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姿态的美。我先让学生体会这种说法的作用,再模仿。学生快乐地说出了许多,如操场上、文具店里、一堆气球等等,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让孩子们自己写一种花,我改了改,可一些水果也可以写蔬菜。这样现学现炒的方式效果也很不错。
利用排序训练,提升学生对语序、语感的灵敏度。①乱词排句,给予一组词语,让学生组成句子,或把某个句子的各个词打乱,让学生排成句子,还可以给一组,让学生挑选其中某些词组成句子。②乱句排序。排序训练,能有效地使学生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减少病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搜集健康优美的广告词、歌词、广播电视中的精彩词语、生活中的鲜活词语,书籍、报刊中、网络里的好词好句,摘录记忆。我以丰富学生语言,为学习语言的主要目标,让学生成为了语言富翁,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运用能力强了,表达能力就自然提高了。习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五、“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只写不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在评改时要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认为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检查审题是否正确。审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中段作文,多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所进行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审题,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指导学生检查审题是否正确。如何检查审题是否正确呢?
从找题目中心,重新理解题意。如《我最爱的一位老师》,中心语是“老师”,这个题目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写老师,语文老师、数学其他教师均可;二是“我”最爱的;三是只写一位。这样弄清题意后,再看原文内容是不是与其相符,如果有问题,就应该修改。
2.检查写作的重点。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题眼,它常常是题目的主要要求或主题的提示,也是写作的重点。如《我的新衣服》,题眼是“新”,如果把重点放在介绍我去买的过程,讨价还价上,而不是重点写新衣服上,那么文章就跑题了,也要重新修改。还要看前后是否一致,有没有自相矛盾,意思混乱的地方,哪里不妥就修改哪里。
3、查内容是否具体。学生作文常常内容不够具体、不够充实,犯只有空架子,没有“血肉”的毛病,所以必须认真检查修改。所谓“具体”,是指所写的事情不抽象,不笼统,不含糊,十分明确。
4、查语言文字表达是否正确。语言文字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运用不准,就会把意思说歪,甚至说反。一般检查时看句子通不通顺,有没有用词不当、搭配错误,有没有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标点符号对不对,是否有错别字等,如果有就要改正,尽量使自己写的文章能用最少的字句表达必须说清楚的意思,让人读起来通顺,容易上口,意思明白。
小学生习作非朝夕之事,分步实现作文目的,使学生们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次作文达到一个小目标,有一点小进步,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多参与、多发现逐步提高作文水平,从而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让“作文难”永远成为过去。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作文课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表现、评价的能力,并采用开放的写作教学方法,放飞学生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创新的天空。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新发现”
小学生识字量少,不善于观察,不善于表达,看到写作文就头疼。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我利用一节活动课跟孩子们谈话,询问他们最近有什么新发现。为了表现自己,孩子们各抒已见,就在他们说得兴奋时,我刹住了他们的话头,对他们提出了每天都写写看到的或听到的人和事的要求,并教给他们日记的格式,发给每人一个本子,在本子封面上写下“每天都有新发现”,孩子们都觉得这种做法很新奇,因此,第二天都交来了日记。
为了使学生不感觉到写“新发现”是一种负担而厌倦,我把“只奖励,不强求”作为引导原则。经常抽查部分学生的日记,写上简短的鼓励话语和老师的感受,勾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写作上的指导,对坚持写和写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宣读其中的优秀习作。这样下来,许多学生都乐于接受,有的学生写了好几本。
经过记录“新发现”,他们表现出对写作的极大热情,一些孩子有表达的需要,但又受词汇的限制,于是学会了与家长合作。如今,很多学生日记的篇幅越来越长,而且有条理,已不是记流水帐的水平了,更多是对所观察事物的描写、对个人感受的叙述、对在 1
看书或做事中得到的收获的记叙,还有的把内心构想的童话记录下来„„。总之,通过“新发现”这种形式来写日记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是一种习作熏陶,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今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美术引入写作课堂
有一次,我在教学生“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指导课时。我按照常规带领大家仔细观察后,便开始指导写作,并反复强调写景作文应注意的事项。可是,不少学生愁眉苦脸,陷入困境,磨蹭了老半天,写出来的作文,不是顺序乱,就是无特点或写错写漏某些特点。因此,我不得不重新寻找教学方法,思来想去,我就把美术引进作文教学,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刚才观察的景物。几位同学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用彩色笔在纸上画,然后议一议,哪个画出了特点,哪个画错了形状、颜色、或漏画了某个部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评议着简笔画。在“议一议”时,让学生看着图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并恰当地运用上修辞手法。结果引入美术的作文指导课立竿见影,学生的作文大多写得轻松,写出了特点。
如写“参观记”或某些游戏,用上简笔画,可变复杂为简单,有序、直观、形象,学生写起来容易、轻松。美术的形象让学生的印象深刻。美术作文,学生们自己创设的情境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图画把学生带入情境,并刺激儿童的感观,促使思维语言的积极活动,唤醒儿童的表达欲,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椰壳效应”
以往写人的作文,学生总是抓不住要写的人的特点,写出来的作文,平铺直叙,不吸引人。这次上写人的作文时,我带来的一面放大镜,并告诉同学们这不是一般的放大镜,是一面特殊的镜子,它专门照人的优点。同学们顿时精神抖擞,都希望别人拿这面镜子照照自己,也迫切希望拿这面镜子去照照自己想照的人,情绪非常高涨。我就乘势请同学们拿“镜”照同学,然后,请学生们先在座位上说一说,再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顺序,并写出习作草稿。很多同学写出的作文,看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生动感人。这次作文为何会有这样不同的效果呢?究其原因,是这次作文运用了“椰壳效应”,对习作方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并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优点,评说优点,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再有,课堂上还利用了“赏识效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认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小学生普遍有渴望被同伴和老师肯定、表扬的强烈欲望。这次作文课,我以一面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为出发点,很好地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趋向,学生们抢着表现自我。同时,我利用这面放大镜很好地暗示了学生评价别人的态度,应学会正面欣赏别人,不要挑剔别人。这也是一次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结合。俗话说,侦察才入微。这次作文课,我还利用了“参与效应”,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习作的全过程,从引出素材到呈现素材,从理解素材到表达素材,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血有肉,感情也就真挚可信。
四、展开想象,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作文,它切合小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小学生写作的约束,为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学生习作时,老师解放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思维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进行合理的想象。当然,想象也不是凭空编造和无中生有,应该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的积累为基础的,学生应该大量阅读书籍,多
向别人请教,才能开阔视野,也只有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才能增加体验。因此,在习作指导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别出心裁,以充分发展个性。如有些学困生有些想象不是很合理,老师不要一口否定,以免打消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只要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老师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只要放飞他们自由的翅膀,就一定会有超乎寻常的想象,就一定会翱翔于创新的天空。
五、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创新发挥
《语文新课标》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一些幼稚的话语,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因为小学生自尊心极强,他们渴望被老师肯定、表扬,如老师直接否定,会伤害他们的自尊,打消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学生个别异见是教学的一种财富,老师应该利用这些财富,因势利导,使学生擦亮“创新思维的火花”,当学生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老师应多用“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想法真的与众不同”等话语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习作时才能创新发挥,才能写出高水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