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by 刘绍棠

时间:2019-05-12 13: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by 刘绍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by 刘绍棠》。

第一篇: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by 刘绍棠

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十五个年头了。在这十五年中,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对整个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了任何时代没有的这么多的作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以后,如何认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意义,如何在今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上体现毛主席的文艺方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问题。做为一个年青的初学写作者,写过一些被讥为粉饰太平的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对生活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同时,在理论上和历史知识上都贫乏得可怜,要想对如此重大的问题发表意见,明知是自不量力的。但是在许多同志的鼓励下,几经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激起了“初生牛犊子”式的勇气,胆大妄为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然,这根本算不得是甚么“鸣”的。

一我认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含着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指导当时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一个是指导长远文学艺术事业的纲领性理论。当然,我们不可能断章摘句地在全书中找出这两个部分,我指的是,在整个理论中所含有的这两种意义。当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历史情况呢?当时正是我们的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日动摇,暗中进行投降叛卖活动,并且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文艺工作者存在着脱离群众和创作脱离政治的现象。国家存亡,匹夫有责。在当时,要求中华民族每一个人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哪怕是最微小的力量。对于掌握着文学艺术武器的作家和艺术家来说,更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问题在于,这个武器掌握在甚么人的手里,如何使用这个武器。所以,必须对作家艺术家们进行思想改造,要他们深入工农兵,深入实际斗争,要他们及时写出直接为抗日战争服务的作品,哪怕这些作品只是一块砖瓦,一块石头,只要它能够打击敌人就可以。因此,当时的文艺为政治服务,就必然表现在为政策条文服务上。部队的宣传队、文工队与地方上的各种专业剧团、业余剧团上演的剧本,大多数是根据某一宣传意图所写出的作品,《兄妹开荒》恐怕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家们写这种作品,理论家写文章推动作家去写这种作品,文艺领导督促作家去写这种作品,都是必须和必要的。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打击敌人;给人民“雪里送炭”,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其他都是次要的。由于这些作品反映的生活有一定的时间性,由于作家创作过程的匆忙和短促,所以这些作品的艺术性一般很差,思想性也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这些作品绝大多数的艺术生命是不长的,能够保存下来的是不多的。但是,应该说,这些作品所合成的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对人民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胜利地完成了它们在一定时期的宣传鼓动作用,这是文学艺术事业的光荣。尽管没有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产生,但是在文学史上,它应该占有光辉的篇章;而且毫不夸大地说,这些众多的无名作品和无名作家,集体组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

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有些变化,但是在主要的方面仍然与抗日战争时期无异。?当时在提高和普及的问题上,是以普及为主的。其所以以普及为主,一方面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人民的艺术欣赏力很低。人民需要的是“下里巴人”,对“阳春白雪”还不能接受,作家考虑人民最迫切的需要,创作最易于使人民接受的作品,也正是一个光荣的职责。

但是,全国解放以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欣赏艺术的机会多起来,欣赏能力也逐渐提高了。于是,只根据政策条文创作的作品,由于缺乏高度的艺术魅力,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时,生活环境的安定,使作家有充分的时间对作品进行孕育、构思和细致的艺术加工。再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和理论思想来督促和指导作家的创作,势必只能起到“促退”而不是“促进”的作用了。不能不承认,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守旧的,而且与之同时又深深地接受了外来的教条主义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和束缚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这就发生了读者、观众与被阅读、被欣赏的作品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人民与作家之间的矛盾);创作与理论指导思想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作家与理论批评家和文艺领导工作者之间的矛盾)。胡风反革命集团,正是利用我们人民文学事业的内

部矛盾,利用作家对教条主义正当的不满和自身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很低的矛盾,别有用心地贩卖他们那反革命的黑货,迷惑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耳目,向党和人民发动反革命的进攻。

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就在于教条主义者机械地、守旧地、片面地、夸大地执行和阐发了毛主席指导当时的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但是应该公平地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起过积极作用的,然而在今天,它已经是有害无益的了。

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不是表现在机械地为某一政策或某一方针的服务上,也并不是表现在根据宪法、党章和法律条文的创作上;它主要是表现在作品的阶级性、对人民的鼓舞作用以及对人民道德品质的美育作用上,也就是说,表现在人类共产主义灵魂工程的建设作用上。要求文学艺术作品非常及时地为政策方针服务,其实是违反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存在决定意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它只有在生活中的事物已经发生和存在以后才能反映,也就是说,才能创作。而且,文学艺术的创作,需要给作家认识生活(存在),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生活(存在),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生活(存在)的时间,需要给作家进行艺术形象的构思和创造的时间;因之,文学艺术的创作是必然落后于生活的发展的。那么,文学艺术作品对生活的推动,鼓舞和指导作用表现在哪里呢?前边已经说过,它主要表现在人类共产主义灵魂工程的建设作用上。

必须声明的是,我在上面所谈的“作品”,是指的那些工于塑造艺术形象的体裁的作品,例如小说和戏剧而言的;它不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杂文,小品以至报告文学、特写等。当然,为了某些迫切需要的任务,根据政策方针去创作,也是应该的;并且也可能由于生活积蓄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高超,写出优秀作品。但是,这并不符合艺术创造的正常规律的。因之,也就不能据此而去要求文学艺术服从和服务于某一方针政策;否则,就仍然会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泥坑中去。

据上所述,在今天,提高与普及以谁为主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尖锐地提出来了。当然,毛主席所制定的原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是永远适用于概括和指导提高与普及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今天,我认为,应该是以提高为主了。这不是谁主观地提出要提高,而是人民要求提高,因为人民已经不满足“小放牛”和“人、手、口、刀、牛、羊”了。用不着过多的解释,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是为普及所要求所决定的提高。

前些日子在电影问题上的争论,不正是反映出人民要求提高的强烈呼声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也正是为了提高文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吗?

二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所以对文学艺术事业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就在于那纲领性的理论,就在于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最深刻、最完整、最联系实践的伟大发展。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政治标准第一和艺术标准第二,作家深入生活和思想改造,过去、现在、以至无穷远的未来都同样具有最根本的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和定理,是不容许修正或取消的,而且也是无法修正和取消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跟这些原则和定理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背弃这些原则和定理,也就是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和世界观,那么,就必然会去投靠另一家——资产阶级那一家去了。结果,决不会“放”出什么“花”,鸣出什么好的名堂来的。

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坚决不能动摇。因为文学艺术的生命源泉是工农兵群众的生活,文学艺术作品的读者和观众,是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如果承认文学艺术是属于人民的,那就不能怀疑工农兵方向。但是,由于阶级关系的转化,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已经属于工人阶级,所以今天的为工农兵服务,实际上也就是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服务。当然,我们必须警惕,作家们不能由于自身是知识分子,气味相投,只是为知识分子服务;作家们应该主要为最大多数的工农劳动人民服务。

创作题材也应该有主从之分。作家应该努力去熟悉工农群众的生活,写工农群众的题材。

当然,这不能用硬性规定和行政方式强迫作家去做,必须根据作家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条件,通过说服教育,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完全愉快地去做。必须说明,我所指的题材,并不是像陈其通等同志那样,把“家务事、儿女情”的题材跟工农兵生活的题材势不两立地对立起来。其实这种论调是可笑得很的。难道工农兵就没有“家务事、儿女情”吗?难道写工人只能写“炉火通红,机轮转动,铁锤叮当响”的题材吗?难道写农民只能写“唉咳唉咳哟,努力加油干,生产长一寸”的题材吗?难道写士兵只能写“端起冲锋枪,冲呀!杀呀”的题材吗?难道能够把“家务事、儿女情”和劳动、生产、战斗截然割裂吗?

我所谈的题材有主从之分,指的是工人农民的题材应该为主,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题材应该为从。这也不是谁主观决定的,客观现实的本身就非常分明地昭示出来,生活的主要创造者,是工农劳动人民;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工农劳动人民的生活。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题材有主从之分,就得出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结论,认为“从”的题材的写作,就没有“主”的题材的写作有价值。其实,作品的价值,最终并不决定于题材和主题的重大与否,而是决定于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谁也不能否认,不同阶层的题材对不同阶级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静静的顿河》对知识分子有教育意义,《苦难的历程》对工农劳动人民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问题,也是不能容许本末倒置的。因为这是作家对文学艺术创作的阶级观点问题。否认政治标准第一,事实上就是否认艺术的阶级性,否认艺术是武器,是工具,而把艺术看做是花瓶。但是,正像前面已经说过的,这决不是像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理论那样,认为衡量政治标准——亦即是衡量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只是决定于作品题材和主题的重大与否。也正如我前面已经说过的,思想性(政治性)不通过艺术形象去完成,是根本不存在的。毛主席说:“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没有力量的“思想性”,岂不是跟手无缚鸡之力的“勇士”一样滑稽吗?我们所应刻苦致力的,正是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和期待我们的,“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在今天,最尖锐最突出的问题,是要求作家们,努力探索和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亦即是艺术性、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因为这正是人民文学艺术事业内部矛盾反映在当前作品本身的焦点。

深入生活和思想改造,也是绝对不能动摇和怀疑的。脱离生活,或是走马看花地去生活,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深刻地、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而且不可避免地将无所可写。即或勉强去写,也只能写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而终归是要被淘汰的。无源之流,迟早总要干涸。由于矛盾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所以在千年万年之后,仍然会有唯心论与唯物论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有唯心论存在,有落后事物存在,就必须进行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一个作家没有先进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没有正确的立场、观点,也就必然地会造成方法上的错误。所以,一个有出息的作家,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必须整个生命都永远沉浸在生活激流里,必须毫不苟且地进行思想改造;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出忠实于生活、记录时代面貌的作品,才能产生出对人民生活有意义、对人民文学艺术事业有贡献的作品。同时,要想严格地进行思想改造,就必须真正地深入生活,而要想真正地深入生活,就必须严格地进行思想改造;这个互为影响的关系,正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用不着多分析的。

但是,深入生活的方式因人而异,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否深入,是要从他的作品来检验的。作家投入生活中去,正如鱼之入水,只要是在水里,它如何游泳、生存是用不着制定一个统一养育法的,生物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是决定于客观情况与主观条件的,作家的深入生活,也同此理。所以,深入生活担任工作固然好,但是以公民的身份,一生与人民生活在一起,直到老死,也同样是好的。至于思想改造,要采用说服的办法,而不能用压服的方法,这是我们党领导思想斗争的一贯原则,今天,这个原则就更加发展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正是这个原则的新面貌。>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作家和艺术家指出了最正确最光明的方向,给作家和艺术家提供了无限宽广地、有意义地发挥创造精神和艺术才华的最大可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新时代的发展,它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而且是永远不会变的。

三总观过去,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贯彻和执行了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文学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更加广阔地、深刻地发展了,文学艺术与人民的关系空前地密切了,作品的内容也史无前例地以反映工农兵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了,产生了众多的生根于人民土壤上的作家;我国自诗经到鲁迅的现实主义传统发扬光大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到,由于历史环境的限制,文学创作长期服从于一定的政策方针,我们的作品的艺术建筑比起思想建筑,要差得很多。

今天,我们艺术建筑的落后现象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了,为消除艺术建筑的落后现象而斗争的任务,是刻不容缓的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正是克服艺术建筑的落后现象和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繁荣与发展的惟一办法。

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深入生活,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掌握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这些,我已经在前面谈过了。必须研究、学习和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研究、学习和继承古典作家的艺术技巧。继承现实主义传统,就必须清除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理论和影响。就必须承认,只要作家具有和不断加强共产主义世界观,那么他们的创作方法是可以不同的;用定义制定一个统一的创作方法,是束缚和窒息作家的创造性的。我们既然承认世界各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建设社会主义,为甚么就不能承认,作家为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创作的方法有所不同呢

继承现实主义的传统,就必须真正地忠实于生活真实。这种忠实于生活真实,就是忠实于当前的生活真实,而不应该在“现实底革命发展”的名义下,粉饰生活和改变生活的真面目。这种生活真实,必须具有时代的特征和时间的痕迹,而不能把一九五七年的真实等同于一九六七年的真实。但是这也不是说要摄影式地忠实生活真实,而是应该从“静”中看到“动”地忠实生活真实。不过它首先是基于“静”,而不是基于“动”。

学习古典艺术大师的艺术技巧,锤炼个人的艺术技巧,就必须考究语言的精炼、生动和音响;就必须注意反映生活的色彩和风貌;就必须注意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和精选最富有形象性的细节;就必须注意引人入胜的布局。总而言之,也就是必须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种追求艺术技巧的刻苦精神。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正视人民文学艺术事业的内部矛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学艺术事业得到繁荣和发展。

[题解]本文原载《文 艺学习》1957年第5期。这一期《文艺学习》的“编者的话”指出:“今年5月是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的15周年。对于它最好的纪念,应该就是体现„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好好地研讨今天我们的文艺所存在的问题了......刘绍棠同志的文章......对当前我们的文艺现象发表了一些大胆的意见。他所提的问题正是广大的文艺爱好者都在关心的问题,我们欢迎大家——作家和文艺爱好者都来参加讨论。”

第二篇: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

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十五个年头了。在这十五年中,文学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对整个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出现了任何时代没有的这么多的作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以后,如何认识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意义,如何在今后的文学艺术创作上体现毛主席的文艺方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问题。做为一个年青的初学写作者,写过一些被讥为粉饰太平的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对生活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同时,在理论上和历史知识上都贫乏得可怜,要想对如此重大的问题发表意见,明知是自不量力的。但是在许多同志的鼓励下,几经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激起了“初生牛犊子”式的勇气,胆大妄为地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然,这根本算不得是甚么“鸣”的。

我认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含着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指导当时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一个是指导长远文学艺术事业的纲领性理论。当然,我们不可能断章摘句地在全书中找出这两个部分,我指的是,在整个理论中所含有的这两种意义。当时,是怎么样的一种历史情况呢?当时正是我们的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日动摇,暗中进行投降叛卖活动,并且对人民采取高压政策,文艺工作者存在着脱离群众和创作脱离政治的现象。国家存亡,匹夫有责。在当时,要求中华民族每一个人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哪怕是最微小的力量。对于掌握着文学艺术武器的作家和艺术家来说,更应该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而问题在于,这个武器掌握在甚么人的手里,如何使用这个武器。所以,必须对作家艺术家们进行思想改造,要他们深入工农兵,深入实际斗争,要他们及时写出直接为抗日战争服务的作品,哪怕这些作品只是一块砖瓦,一块石头,只要它能够打击敌人就可以。因此,当时的文艺为政治服务,就必然表现在为政策条文服务上。部队的宣传队、文工队与地方上的各种专业剧团、业余剧团上演的剧本,大多数是根据某一宣传意图所写出的作品,《兄妹开荒》恐怕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作家们写这种作品,理论家写文章推动作家去写这种作品,文艺领导督促作家去写这种作品,都是必须和必要的。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打击敌人;给人民“雪里送炭”,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其他都是次要的。由于这些作品反映的生活有一定的时间性,由于作家创作过程的匆忙和短促,所以这些作品的艺术性一般很差,思想性也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这些作品绝大多数的艺术生命是不长的,能够保存下来的是不多的。但是,应该说,这些作品所合成的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对人民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胜利地完成了它们在一定时期的宣传鼓动作用,这是文学艺术事业的光荣。尽管没有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产生,但是在文学史上,它应该占有光辉的篇章;而且毫不夸大地说,这些众多的无名作品和无名作家,集体组成了史无前例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

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有些变化,但是在主要的方面仍然与抗日战争时期无异。?当时在提高和普及的问题上,是以普及为主的。其所以以普及为主,一方面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人民的艺术欣赏力很低。人民需要的是“下里巴人”,对“阳春白雪”还不能接受,作家考虑人民最迫切的需要,创作最易于使人民接受的作品,也正是一个光荣的职责。

但是,全国解放以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欣赏艺术的机会多起来,欣赏能力也逐渐提高了。于是,只根据政策条文创作的作品,由于缺乏高度的艺术魅力,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时,生活环境的安定,使作家有充分的时间对作品进行孕育、构思和细致的艺术加工。再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和理论思想来督促和指导作家的创作,势必只能起到“促退”而不是“促进”的作用了。不能不承认,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守旧的,而且与之同时又深深地接受了外来的教条主义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和束缚了

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这就发生了读者、观众与被阅读、被欣赏的作品之间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人民与作家之间的矛盾);创作与理论指导思想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作家与理论批评家和文艺领导工作者之间的矛盾)。胡风反革命集团,正是利用我们人民文学事业的内部矛盾,利用作家对教条主义正当的不满和自身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很低的矛盾,别有用心地贩卖他们那反革命的黑货,迷惑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耳目,向党和人民发动反革命的进攻。

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就在于教条主义者机械地、守旧地、片面地、夸大地执行和阐发了毛主席指导当时的文艺运动的策略性理论。但是应该公平地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起过积极作用的,然而在今天,它已经是有害无益的了。

文艺为政治服务,并不是表现在机械地为某一政策或某一方针的服务上,也并不是表现在根据宪法、党章和法律条文的创作上;它主要是表现在作品的阶级性、对人民的鼓舞作用以及对人民道德品质的美育作用上,也就是说,表现在人类共产主义灵魂工程的建设作用上。>

要求文学艺术作品非常及时地为政策方针服务,其实是违反唯物论的基本原则的。存在决定意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它只有在生活中的事物已经发生和存在以后才能反映,也就是说,才能创作。而且,文学艺术的创作,需要给作家认识生活(存在),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生活(存在),观察、体验、分析和研究生活(存在)的时间,需要给作家进行艺术形象的构思和创造的时间;因之,文学艺术的创作是必然落后于生活的发展的。那么,文学艺术作品对生活的推动,鼓舞和指导作用表现在哪里呢?前边已经说过,它主要表现在人类共产主义灵魂工程的建设作用上。

必须声明的是,我在上面所谈的“作品”,是指的那些工于塑造艺术形象的体裁的作品,例如小说和戏剧而言的;它不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杂文,小品以至报告文学、特写等。当然,为了某些迫切需要的任务,根据政策方针去创作,也是应该的;并且也可能由于生活积蓄的丰富和艺术技巧的高超,写出优秀作品。但是,这并不符合艺术创造的正常规律的。因之,也就不能据此而去要求文学艺术服从和服务于某一方针政策;否则,就仍然会陷入公式化概念化的泥坑中去。

据上所述,在今天,提高与普及以谁为主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尖锐地提出来了。当然,毛主席所制定的原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是永远适用于概括和指导提高与普及的相互关系的。但是在今天,我认为,应该是以提高为主了。这不是谁主观地提出要提高,而是人民要求提高,因为人民已经不满足“小放牛”和“人、手、口、刀、牛、羊”了。用不着过多的解释,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是为普及所要求所决定的提高。

前些日子在电影问题上的争论,不正是反映出人民要求提高的强烈呼声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也正是为了提高文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吗?二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所以对文学艺术事业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就在于那纲领性的理论,就在于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最深刻、最完整、最联系实践的伟大发展。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政治标准第一和艺术标准第二,作家深入生活和思想改造,过去、现在、以至无穷远的未来都同样具有最根本的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和定理,是不容许修正或取消的,而且也是无法修正和取消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跟这些原则和定理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背弃这些原则和定理,也就是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和世界观,那么,就必然会去投靠另一家——资产阶级那一家去了。结果,决不会“放”出什么“花”,鸣出什么好的名堂来的。

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坚决不能动摇。因为文学艺术的生命源泉是工农兵群众的生活,文学艺术作品的读者和观众,是广大的工农兵群众;如果承认文学艺术是属于人民的,那就不能怀疑工农兵方向。但是,由于阶级关系的转化,知识分子这一阶层已经属于工人阶级,所以今天的为工农兵服务,实际上也就是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服务。当然,我们必须警惕,作家们不能由于自身是知识分子,气味相投,只是为知识分子服务;作家们应该主要为最大多数的工农劳动人民服务。

创作题材也应该有主从之分。作家应该努力去熟悉工农群众的生活,写工农群众的题材。当然,这不能用硬性规定和行政方式强迫作家去做,必须根据作家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条件,通过说服教育,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完全愉快地去做。必须说明,我所指的题材,并不是像陈其通等同志那样,把“家务事、儿女情”的题材跟工农兵生活的题材势不两立地对立起来。其实这种论调是可笑得很的。难道工农兵就没有“家务事、儿女情”吗?难道写工人只能写“炉火通红,机轮转动,铁锤叮当响”的题材吗?难道写农民只能写“唉咳唉咳哟,努力加油干,生产长一寸”的题材吗?难道写士兵只能写“端起冲锋枪,冲呀!杀呀”的题材吗?难道能够把“家务事、儿女情”和劳动、生产、战斗截然割裂吗?

我所谈的题材有主从之分,指的是工人农民的题材应该为主,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题材应该为从。这也不是谁主观决定的,客观现实的本身就非常分明地昭示出来,生活的主要创造者,是工农劳动人民;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工农劳动人民的生活。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题材有主从之分,就得出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结论,认为“从”的题材的写作,就没有“主”的题材的写作有价值。其实,作品的价值,最终并不决定于题材和主题的重大与否,而是决定于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谁也不能否认,不同阶层的题材对不同阶级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静静的顿河》对知识分子有教育意义,《苦难的历程》对工农劳动人民也同样具有教育意义。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问题,也是不能容许本末倒置的。因为这是作家对文学艺术创作的阶级观点问题。否认政治标准第一,事实上就是否认艺术的阶级性,否认艺术是武器,是工具,而把艺术看做是花瓶。但是,正像前面已经说过的,这决不是像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理论那样,认为衡量政治标准——亦即是衡量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只是决定于作品题材和主题的重大与否。也正如我前面已经说过的,思想性(政治性)不通过艺术形象去完成,是根本不存在的。毛主席说:“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没有力量的“思想性”,岂不是跟手无缚鸡之力的“勇士”一样滑稽吗?我们所应刻苦致力的,正是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和期待我们的,“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在今天,最尖锐最突出的问题,是要求作家们,努力探索和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亦即是艺术性、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因为这正是人民文学艺术事业内部矛盾反映在当前作品本身的焦点。

深入生活和思想改造,也是绝对不能动摇和怀疑的。脱离生活,或是走马看花地去生活,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深刻地、真实地反映生活的作品,而且不可避免地将无所可写。即或勉强去写,也只能写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而终归是要被淘汰的。无源之流,迟早总要干涸。由于矛盾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所以在千年万年之后,仍然会有唯心论与唯物论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有唯心论存在,有落后事物存在,就必须进行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一个作家没有先进的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没有正确的立场、观点,也就必然地会造成方法上的错误。所以,一个有出息的作家,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必须整个生命都永远沉浸在生活激流里,必须毫不苟且地进行思想改造;只有如此,才能产生出忠实于生活、记录时代面貌的作品,才能产生出对人民生活有意义、对人民文学艺术事业有贡献的作品。同时,要想严格地进行思想改造,就必须真正地深入生活,而要想真正地深入生活,就必须严格地进

行思想改造;这个互为影响的关系,正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用不着多分析的。

但是,深入生活的方式因人而异,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否深入,是要从他的作品来检验的。作家投入生活中去,正如鱼之入水,只要是在水里,它如何游泳、生存是用不着制定一个统一养育法的,生物之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是决定于客观情况与主观条件的,作家的深入生活,也同此理。所以,深入生活担任工作固然好,但是以公民的身份,一生与人民生活在一起,直到老死,也同样是好的。至于思想改造,要采用说服的办法,而不能用压服的方法,这是我们党领导思想斗争的一贯原则,今天,这个原则就更加发展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正是这个原则的新面貌。>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作家和艺术家指出了最正确最光明的方向,给作家和艺术家提供了无限宽广地、有意义地发挥创造精神和艺术才华的最大可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新时代的发展,它的基本原理是没有变的,而且是永远不会变的。

???三

总观过去,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贯彻和执行了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文学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更加广阔地、深刻地发展了,文学艺术与人民的关系空前地密切了,作品的内容也史无前例地以反映工农兵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主了,产生了众多的生根于人民土壤上的作家;我国自诗经到鲁迅的现实主义传统发扬光大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到,由于历史环境的限制,文学创作长期服从于一定的政策方针,我们的作品的艺术建筑比起思想建筑,要差得很多。

今天,我们艺术建筑的落后现象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了,为消除艺术建筑的落后现象而斗争的任务,是刻不容缓的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正是克服艺术建筑的落后现象和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繁荣与发展的惟一办法。

必须遵照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深入生活,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掌握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这些,我已经在前面谈过了。必须研究、学习和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研究

第三篇:我对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的问题的看法

有一个朋友问我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看法,我说整体上是悲观的。他让我给他列举出一些实例,我花了一上午给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只当是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没有反党反国家的意思!其实我还是很爱自己的祖国的,只是一些现象太突出,让人非常痛恨!

1、国有企业私人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私有化,把我们的国有企业逐步转成私有化,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MBO。什么叫MBO,就是经理层收购。其中有一个最荒谬的理论,叫做冰棍理论,说由于国家民族的问题、体制的问题,使国有企业做不好,做不好,它就会像冰棍一样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完全融化光,不如在它没有融化光之前送给国有企业老总。由此推行20多年的产权改革,国企老总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自己收购,他们的朋友收购等等方式把国有企业搞到手上,这就是我们的产权改革。而现在还存在的国有企业怎么样呢?除了那些靠垄断赚钱的部分企业外,其他都在亏损,为什么亏损,因为产权不清晰,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都流失到个人腰包里去了!而那些垄断行业老总和职工可以拿全国人民的钱给自己开高额的工资,从而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这就是现实!

2、农村、农民问题严重。现在,我们农村的破败,是不可想像的。就说免收农业税吧,税是免了,但是化肥、农药、种子等等价格猛涨,最后获利的是少数商人和官僚,农民的日子甚至还大不如从前。还有农民子女的上学问题,大学乱收学费,甚至一些名牌大学,你要考上这个线,给我8万块,我一定收你,就这个样子的。而20年前,在党的支持下,农村子弟通过念书考上北大清华,他就能脱贫致富,现在,农村子弟考上北大他都念不起,学费太贵。学费都怎么收的呢,我们党给你大学的钱够不够,钱少一点就是了,够还是够的,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收学费,收的钱到哪里去了呢,都到个人口袋里去了。其实就是念起大学,也可能最后连个工作都找不到!还有高利贷,农村现在有25%的高利贷,我们搞个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叫股改自负盈亏,什么下场,那就是农村收的钱他不投在农村。可以想象,我要自负盈亏啊,养猪贷款,3个月只需2000块钱贷款而已,那么少,利息才多少钱呢,几块钱。那么我要不要去看一下,你是不是去买猪呢,你喝酒喝掉怎么办呢,等我坐车去看你有没有养猪,来回车费就超过几块钱,交易成本太高,所以到时候怎么样?当然是不借给你了,所以农村收来的资金,都投入到城市里面干房地产。那农村没有资金的结果,是农村高利贷盛行,而且谁做的高利贷,根据一些专家教授的研究,发现是村里干部的亲戚。然后,25%的高利贷,4分利,而且高利贷里面,根据调研发现,87%用于再消费,13%用于再生产。什么叫再消费,那就是吃饭、看病、交学费,永远还不起的,只有13%用于再生产,养猪种稻,这就是农村现状。所以他们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农村的高利贷情况就是国民政府的后期。”这个是我们国家目前摆在眼前的危机,我们整个国家目前最缺的就是信托责任。

3、医疗体制改革完全失败。医疗应该是社会主义国家最能体现其社会属性先进的项目之一,而我们的医疗改革改成什么样子的呢?只要你想看病就要塞红包,这都是自负盈亏惹的祸。自负盈亏,就是生了病的病人来看病,医生问你有没有钱啊,没有钱,明天再来。澳大利亚、古巴甚至朝鲜的医院是不可能这样的,急诊下班后他一定要给你看病的,澳大利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古巴和朝鲜的经济实力都不如我们,却实行的是免费医疗。中国不是的,被车撞了,快死了,有没有钱呐,没钱,没钱是可能给你看病,就算你死了,也不可能。叫你拿钱过来,2万块押金,没钱不看病。这个社会的同情心在哪里?这个社会的医生的责任感在哪里?医院的信托责任在什么地方?这叫什么,叫做莫名其妙的资本权贵主义。

4、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多多。刚才说到农民大多是供不起子女上学的,其实广大的城市普通职工的子女上大学也是很困难的。现在学校都成了赢利性的机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现在很多学校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不怎么教课了,把内容留着在补习班上讲,这样可以多挣钱!学校收巨额的择校费,用的办公设施及试卷等等都还要学生自己拿钱,天理何在啊?教育其实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应依赖的资源,是培养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让广大国民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可现实是,在这方面做的比资本主义国家差远了!感觉已经完全偏离了轨道,这样下去,还能有个好?

5、住房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全国各地房屋的价格一直在上涨,而且没有看到回落的迹象,大部分国民辛勤劳碌了一辈子,结果发现自己的所有积蓄都花在了购房上,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而且,现在各地都还在新盖住房,房地产开发商自己根本不用花钱,只需要贿赂官僚、从银行贷款或者直接让购房者承担所有风险,先集资再盖房即所谓的期房。这是什么逻辑,在住房还没有验收合格呢,就开始售放房了,这生意真是好做啊?其实,这等于一小部分人拿着属于全国人民的资财,在赚全国人民的钱!非常的不合理!而且开发商们囤积住房,抬高房价,造成了泡沫经济,早晚对国家经济是一大损害!

6、国有银行的呆、坏帐问题非常突出。银行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必多言,而我国银行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据统计,我们国家现在的外汇储备不是9000多万美元,排世界第一位嘛,把这些钱全部拿出来才能堵上银行的呆、坏帐!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可银行系统人家自己还一直在吹嘘自己的业绩多么多么好,也一直在嚷嚷着要给自己员工涨工资,他们本来就是拿着高工资的,居然还说自己的工资低,真奇怪!中国现在的社会,奇怪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包括个体房地产开发商的投入都让银行来承担风险,这是哪来的道理?更不用说国有企业通过银行大量贷款,最终因经营不善而还不了的了,这些漏洞都需要国家拿钱来补,肥了个人的腰包,亏了全国人民!这就是银行带给我们的好处!

7、现在社会的价值观是一切向钱看。一切向钱看的结果,是把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都打散了,整个中国社会现在可以说是个没有文化的社会,甚至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什么改革都向钱看,什么改革都叫自负盈亏。人家美国的肯尼迪总统讲了一句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汗颜的话,他说: “不要问国家给你做了什么,你替国家做了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敢不敢讲这句话,不敢。比尔·盖茨,巴菲特,韦而奇,爱的卡,人家讲的什么,还有美国总统,人家想的都是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体老百姓的责任,我们想的是什么,想的是怎么样把国家资产掏到自己口袋里去,想的是自己,我们有没有想到国家,没有。我们国家按照这种方式走下去,是不会强大的。

8、贪污腐败盛行。我们社会现在从上到下都已经形成了风气,贪污腐败成了家常便饭,只要是有一些权利,就会利用上,完全把人格给抛开了,个人利益最大化成为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政府机构不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而是高高在上;官员们不是想着怎样造福大众,而是想着如何中饱私囊;教育、医疗等服务机构不是为了国民的进步和健康,而是为了拿红包,多赚钱„„这都是什么逻辑,说人吃人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9、色情服务、偷盗抢劫坑蒙拐骗泛滥。中国社会现在泛滥着一种色情文化,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所谓的“红灯区”,供大款们、官僚们休闲享乐;网络上黄毒也在泛滥,侵蚀着广大青少年那颗未成熟的心灵;现在农村办个喜事丧事什么的,居然也开始请人跳脱衣舞了,这样一个燎原发展的态势,让人害怕啊!随着社会分配的日益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偷盗抢劫坑蒙拐骗等现象日益突出。谁没有过被骗的经历呢?这是一颗毒瘤啊,对社会的进步是非常大的危害,可是国家做了些什么呢?警察和小偷相互勾结,进行分赃,这真是可笑至极啊!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咱们的人民警察们,我承认有好的,但是这其中很多人的形象是有损其形象的,利用职务的便利,吃喝玩乐不花钱,损公肥私的现象更是突出,这样的国家机器能保证国家的安全吗?不可能!综合上面几个大的方面,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存在的问题真的太多了,都快成了一个怪胎,社会问题一大箩筐,真不知道为什么每年的增长速度还能那么快?由这几个宏观的大方面就可看出问题来,至于那些细节,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其实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到处都是,在这里根本就赘述不了,也没必要赘述。问题多多,而有效的方法却找不到,悲观的情绪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第四篇:对教材与教辅著作权问题的浅见

对教材与教辅著作权问题的浅见

一、有关教材、教辅版权关系的法律条文、行政解释

1、《著作权法》

第十四条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为汇编作品,其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第二十三条 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五条 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2、国家版权局2003年10月17日《关于习题集类教辅图书是否侵犯教材著作权问题的意见》

一、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四条,构成汇编作品的教科书,在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是具有独创性的,应受到著作权保护。

二、如果某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上具有独创性,他人按照该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和编排顺序结构编写配套教辅读物,应视为对该教科书在著作权意义上的使用;在未经必要许可的情况下,这种使用即构成对该教科书著作权的侵害。

三、除上述保护教科书类汇编作品的一般原则外,对于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编写的与教科书配套的教辅读物,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教辅读物中没有再现教科书的内容,即不侵害教科书的著作权。3、2011年8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

第一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管理”中有一句话:“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这句话在行业引起很大的震动,有人认为这是2003年版权局解释的替代,以此认定一切配套教辅均为侵权。为此,9月6日,总署法规司司长王自强特意作了说明:

这句话并不是2003年版权局解释的替代,它与任何解释都无关,只是对《著作权法》基本精神的重申,即:如果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应当依法取法对方的授权。关于侵权的界定,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判断。

二、教材、教辅版权之争的部分法院典型判例

1、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朝民初字第3273号)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仁爱所主张权利的《化学》一书,包括各专题和单元,每个单元中又由不同的化学概念、示意图、化学试验、化学图表等内容构成。该图书在专题和单元的设置,每个单元中内容的选择上具有独创性,属于汇编作品。根据图书封面和扉页上“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 编著”的署名方式,可以认定仁爱所享有该汇编作品的著作权。

《教材全解》是按照《化学》编写的教辅图书,由于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因此,两书在专题和单元设置、专题题目和单元名称方面的相同,仍属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已有作品的使用,并未侵犯仁爱所作为汇编作品著作权人对《化学》一书所享有的著作权。

由于涉案《化学》一书的扉页上还有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人员的署名,且仁爱所认可曾经与上述人员就该书中包含的图片、图表及文字等内容的著作权归属进行了约定。因此,仁爱所应就此承担举证责任。现仁爱所不能就此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故依据现有证据不能证明仁爱所对《化学》一书中本案所涉及到作品的具体内容享有著作权。因此即使《教材全解》中未经许可使用了与《化学》一书中相同的图片、图表及文字内容,仁爱所也无权就此主张权利。

2、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诉中国青年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朝民初字第1785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本案中,《英语〃七年级(上)》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仁爱所向教材审定办公室申请立项,组织人员编写完成后,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由教材审定办公室下发通知,该教材才可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区予以使用,即该书由仁爱所主持编写并承担责任。该书封面上署名方式为“仁爱所编著”,虽然扉页上列明了主编及编者的名称,但仁爱所提交的其与编写人员签订的协议可以说明,参与该书编写的人员均确认该书著作权属于仁爱所所有;并且,仁爱所与湖南教育出版社签订的协议亦反映出其是该书著作权人的身份。在无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本院据此确认仁爱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的著作权人。

《英语〃七年级(上)》属于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具有独创性,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教材完全解读》是按照《英语〃七年级(上)》编写的教辅图书,由于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但由于《教材完全解读》在每个主题下分别安排了“知识能力聚焦”、“方法技巧平台”、“创新思维拓展”、“能力题型设计”、“名师诠释”和“教材课后习题解答”等栏目,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体现出了编写者的独立构思。因此,尽管两书在整体框架结构方面存在一致性,《教材完全解读》仍属在合理的限度内对已有作品的使用,不构成对《英语〃七年级(上)》编排方式的侵害。

《教材完全解读》一书的“知识能力聚焦”、“方法技巧平台”、“创新思维拓展”等栏目中直接使用《英语〃七年级(上)》中相应主题中的句子,已经再现了教材中的内容,构成了对相应内容的复制。这种复制没有征得仁爱所的许可,也未支付报酬,故侵犯了仁爱所对涉案作品享有的复制权。

3、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朝民初字第18950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任何人都有权从已有的作品中获得启示或汲取某些营养,进而创作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只要该作品在具体表达上没有以不合理的方式使用他人作品、没有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则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本案中,《三维优化》对应《英语•七年级(上)》的每个“自主训练”项下均分为“课堂分步练习”和“语法综合训练”两部分,且内容均为各类试题,编写者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编写每一部分的试题内容。虽然在试题的题目或选项中出现了《英语•七年级(上)》中同样包含的单词、短语或词组,但这并不是对《英语•七年级(上)》中相应内容的使用行为,而是使用公有领域中的单词、短语或词组编写试题的行为,并不是对于《英语•七年级(上)》中相应内容的再现。因此,仁爱研究所主张内蒙出版社侵犯其著作权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4、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诉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延边人民出版社、武汉现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侵犯著作权纠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朝民初字第34377号)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为: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作者。在本案的涉案教材中,在版权页上标注“本书由中外专家与教科书编辑和设计人员合作编制而成,由人教社出版公司出版,版权归人教社出版公司所有”的字样。通过该署名,可以认定人教社出版公司对人教社出版公司出版的四册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享有著作权。对版权页中的“人教社出版公司中学英语室编著”署名,人教社出版公司解释称“人教社出版公司英语室”是其单位的内设机构,非独立法人,不是该涉案教材的著作权人。武汉外语研究所虽然对人教社出版公司的著作权权利主体资格提出异议,但未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该四册涉案教材的著作权人不是人教社出版公司。故根据现有证据情况,应当认定人教社出版公司对涉案的四册教材享有著作权。

涉案教材与涉案教辅进行对比的结果是,英文部分内容一致,同时涉案教辅还对英文内容进行了翻译。复制部分和翻译部分均未经过人教社出版公司许可,作为涉案教辅的出版者延边人民出版社侵犯了人教社出版公司的复制权和发行权,作为编写者武汉外语研究所侵犯了人教社出版公司的复制权、发行权和翻译权。对此,延边出版社及武汉外语研究所应承担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三、现在司法环境下的教辅所面临的版权风险

1、非同步类教辅,包括专题类、高中考总复习类、试题汇编及解析类等,在编排顺序、内容上与教材不同,故被诉侵权的法律风险很小。

2、同步类练习类教辅,编排结构和顺序完全与相应教材相同,全部由练习题组成,再现、翻译教材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法律风险较小。教辅用书主要是配合教材来使用的,故在整体编排上必然要参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对于那些按照教材体例编写的练习册等的教辅,虽与教材章节目录相同,法院并未判决侵权,而是界定为合理使用。(法院的判例已推翻了国家版权局2003年10月17日《关于习题集类教辅图书是否侵犯教材著作权问题的意见》第二点)

3、对于那些同步讲解(讲练结合)型教辅书,按照科目出版,与教材及教学顺序完全匹配,对教学内容再现,进行详细解释、剖析、扩展并配以针对性训练,从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图书内容来看,侵权的法律风险很大。

i.文科类。语文类教辅对教材句子、段落的重现,英语类教辅对教材句子、段落的重现及翻译,如果引用比例较大,超过合理使用范围(法院的判例中,引用比例达9%即认为超过合理使用范围),基本上可以确定侵害教材版权。

i i.理科类。理科类教辅如果大量重现教材内容,也极有可能被判侵权,但是理科知识体系的具体内容相对语文、英语而言独创性更不易被确认,更易判断为公有领域,所以理科同步类教辅的法律风险明显低于文科类教辅。

第五篇: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摘 要

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在习总书记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笔者就当前我国腐败的原因、特征、形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反腐败工作提出几点反腐途径及对策。

关键字:腐败原因,腐败特征,形势分析,反腐途径

目 录

言...................................................................................................................................1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1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2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3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4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4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4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4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5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力度....................................................5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5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6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6

四、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 言

腐败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问题,几乎困扰着世界所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些“考验”和“危险”之中,消极腐败越来越逼近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底线,越来越成为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越来越猖獗,腐败问题也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反腐败也是非常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讲,人民群众对于腐败也是恨之入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否则,执政基础就将被动摇,甚至要亡党亡国。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

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证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人治国家、无论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在一个国家前进的某一个历史时期,腐败甚至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的文明历史是悠久的,同时,中国历史上出现腐败问题有文字记载的也是久远的。远在黄帝时期任职的炎帝的后裔、绪云氏的儿子就是:“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当然这不是后世严格意义的贪污受贿行为,而是贪馋行为,但已经有了贪贿的因素[1]。宋代贪污贿赂之风令人震惊,贪官污吏充斥朝野,贪污的行为和数额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多少之别。北宋后期贪污腐败之风更是愈演愈烈,形成“大小循习,货贿公行”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用严刑猛政治国的 [1] 汪洁:《手莫申,申手必被捉》,《福建日报》,2015年2月9日,第9版。皇帝,他把官吏廉洁与否提高到事关国之存亡的高度,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采取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措施。朱元璋查办最为有名的两桩大案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清代第一大贪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坤,他长期身兼数职,权倾朝野,加上贪鄙的本性,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异己,网络亲信,征求财货,最终的下场也是被革下狱,令其自尽。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腐败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综观当今党内的腐败,主要是少数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据为己有,通过权力支配国家的物质财富去换取金钱和个人利益,从而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无论哪个朝代都存在有腐败问题。正如著名学者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指出的:“历史学家昌言中国一部二十四史是相残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则又是一部贪污史。”可以说,中国无论哪个朝代走向衰败灭亡都与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

1、群体化。主要表现在地区群体化、单位群体化等,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有权力存在的地方,总有“窝案”、“串案”情形的出现。比如被查处的山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原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等是腐败集团化、群体化的典型。原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以及原中石油大庆油田总经理王永春等已被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的众多高官涉嫌贪腐案,被人们称为“中石油窝案”。

2、家族化。“家族式腐败”是一个以亲情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其成员之间往往订立攻守同盟,分工协作,相互包庇,相互维护,隐匿证据,掩盖腐败。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牵出“全家”,官员利用影响力为配偶、子女、亲属谋取私利、进行“曲线敛财”成违纪违法的常见手段,更有甚者,家里面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有参与腐败,像苏荣腐败案就是典型的家族腐败。

3、国际化。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即任职期间有意将妻儿送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便蓄谋外逃,赃款转移跨国化。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央行披露 [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逃贪官携款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1]。这表明,预防和治理贪官外逃是反腐败的重点和难题。

4、隐蔽化。当前腐败现象逐渐向现代“三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演变,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形式隐秘化、腐败收益虚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有的党员、干部变着花样规避纪律约束。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到隐蔽场所,有的党员、干部婚丧喜庆虽然不摆宴席了,但红包照收。再加上电子礼品卡的出现,也给收送礼品等腐败行为套上了隐形外衣。

5、巨额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查处的省部官员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小,一般为几千或者几万元,最多几十万元。但近年来,一批百姓眼中的“大老虎”纷纷落马,官员的贪污数额被曝光后也让人瞠目结舌,案件涉及的金额巨大,一般都在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原杭州市市长许迈永案,涉案金额高达1.45亿元,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案,涉案金额高达1.95亿元,据有关报道,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案,家中发现亿元现金,动用了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2]。近年来贪腐案涉案金额屡屡被刷新上限,呈现出巨额化的特征。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1、腐败现象古有来之,久治不绝,根深蒂固。利益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3]。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随之便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不良的社会风气。

2、法制不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所存在缝隙和漏洞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的渗透进去,并滋生和发展,很快就形成规模。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利用法律、政策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不严谨等漏洞,损公肥私。

3、少数领导干部防腐拒变意识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进入经济体 [1][2] 汪忧草:《反腐败的经济“红利”究竟有多大》,网易新闻,转载于海外网(北京),2014年9月27日。

王晓华:《近5年涉案过亿巨贪盘点》,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516/c210107-25026169.html,2014年5月16日。[3]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滑向腐败的深渊,引发了大量腐败的行为。

4、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部分非常腐败的领导干部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引起不少人心理失衡,开始起而效尤,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重拳频出高压态势下,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根据相关资料统计: 2014年,包括***、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在内的42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被严肃查处,海外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2015上半年,15位省部级官员、48名国企高管因违法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近年来反腐成绩单可谓优异,反腐工作成效明显。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2]。现阶段反腐败的复杂性也十分突出,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还在发生。所以我党对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会放松。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

[1][2] 江琳:《持续反腐,中央已布好局》,《人民日报》,2015年2月17日,第17版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1月13日。腐败问题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腐败问题不仅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加剧社会不公现象,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到民众对于未来的信心。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问题?探索和寻找标本兼治的有效反腐败途径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规范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机制,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立法,努力构建有效制约司法行政权力行使的制度规范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理财的有效机制,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法制规范就约束到哪里。以制度建设、法律手段反腐倡廉是今后的反腐方向,这将避免“运动”反腐的弊端,有助于建立起反腐长效机制。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的力度

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有法可依的同时要做到执法必严,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用铁腕解决贪腐问题,增强对腐败行为的震慑力和威慑力。敢于向腐败亮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1],要让不法分子心生畏惧,不敢“伸手”。使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欲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伸手必被捉”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其腐败行为止于萌芽之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严治党,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导致腐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因此从“主观”入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才能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筑牢防腐 [1] 黄红平吴世丽:《用最果断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检查日报》,2015年8月11日,第07版。拒变思想防线,达到“不想腐”的最高境界,根除贪欲,把腐败毒瘤扼杀于萌芽中。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

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重,加强“一把手”监督,加强群众舆论监督,要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新闻媒介进行监督,拓宽群众举报的途径与形式,并加强对举报人的法律保护和奖惩。通过群众舆论监督,及时揭露腐败现象,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使新闻舆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进入法治化管理,不再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和领导层意见的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对高层次或重大腐败事件的及时披露、深入揭发。引导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通过反腐宣传,使人们了解反腐败政策,坚定反腐决心。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

近年来,中纪委几次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这可不是简单地改名字换牌子,而是在不断创新反腐工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更强的战斗力[1]。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创新反腐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要创新纪委领导模式,试行纪委垂直管理,异地交流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纪委受同级党委制约的程度,实现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常委会权力的提升,以便纪委秉公办事和对同级开展监督。推进纪检监察与审计机关协作,做到“逢离必审”和“先审后离”。有效解决目前各种监督合力不强,监督效果不够突出的问题,保障纪委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四、结语

这些年来,我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方针,在思想防变、制度防控、打击防治等反腐领域全面打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务实担当的勇气和魄力,牢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认识的新高度,坚决反对“四风”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讲话中在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阵的指示有近百次之多,并多次以“严峻、复杂、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坚定不移”等关 [1] 李克难:《中纪委机构调整释放重大信号》,《凤凰周刊》,2014年第10期。键性词语,可明显感受到中央政府对反腐败斗争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在习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反腐败斗争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诟病,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反腐败斗争还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反腐败斗争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 李经兴.浅谈当前国内腐败形势及对策,《商情》,2013年第39期

[2] 黄志春.浅谈当前腐败特点、趋势及反腐败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2期 [3] 王耀东.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特点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4期 [4] 王岐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党建》,2013年第3期

[5]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6] 白发才、张卫祥.关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问题与思考,《党风与廉政》,2000年04期 [7] 潘克森.试析当前腐败发展的形式、成因及其应对策略,《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年第9期

[8] 刘笑.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及对策,《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5期

下载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by 刘绍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by 刘绍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当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讨

    对当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探讨【内容摘要】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与不科学的地方,它们正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就其......

    我对做好政协办公厅主任的几点浅见

    我对做好政协办公厅主任的几点浅见办公厅主任岗位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岗位,这种特殊性,有人描述为:大事、小事、麻烦事、事事缠身;上级、下级、同一级、级级来找。办公厅主任工作是......

    我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我对基层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

    我对当前教育的看法

    我对当前教育的看法 概述:我们的老师每次给我们讲到关于我们中国的教育的时候,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今天的教育状况很不好,那么多年过去了,自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

    刘绍洲邛崃市教育系统“微腐败”问题整改个人承诺书

    邛崃市教育系统 “微腐败”问题整改个人承诺书 为进一步提高“集中整治”活动成效,彻底解决个人需要整改的以下 3 个问题: 1、思想政治觉悟有待提高,学习时间还不够。 2、工作......

    对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医患矛盾尖锐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复杂,医患纠纷愈演愈烈,恶性伤医事件频繁发生,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任。医疗活动及医院的正常秩序深受影响。......

    对当前公安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公安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 几 点 思 考全国“二十公”和全省“二十一公”以来,全省公安机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公安工作,认真履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领导和机关深......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是中国农村发展环境最好的时期“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深感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时期。从政策层面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