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胡绍峰 韦勇全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理念,是现代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文章在比较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论证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比较完整的体系结构,并建立了一个应用模型,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前景。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生态平衡;资源;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样本)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无疑是一种战略资源,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在知识社会,战略性资源则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构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并不是人的数量,其核心是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知识存量、技能水平。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管理与开发的结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肩负着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的工作任务。加强对企业人力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经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及差距
人力资源管理与生产、营销、财务等管理同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管理职能。早期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是较简单的、行政事务性的、低技术性的事务,所以曾长期被忽视和轻视。现代的人事管理准确地讲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人员精干、管理高效、机制灵活、体制健全。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很难调动职工积极性和留住人才。据统计分析,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只有40%得到开发与利用,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企业已逐渐完善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一)观念上的差异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将人力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来进行开发和保护,尊重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而旧的人事管理在观念上只是将员工看作是简单的管理对象,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企业领导者决策上的差距
企业在经营中每一项投入自然都要讲求投入产出比,讲求经济效益。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设备、人力、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都不是最大的,只有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才是最大的。而有些企业把人力资源投资作为紧缩项目处理,忽视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而过分倾向于资金设备、产品等财力、物力因素,难以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三)企业运行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诸多差距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实行一把手挂帅的运行决策制度,以人冶代替法冶,极易造成唯上不唯实的结果。民主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使员工主人翁责任感薄弱,主动精神受到压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管理是人的行为”,“管理就是管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从现代意义上讲,管理就是激励被管理者去实现企业目标。要实现企业目标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只有这样,人力资源才能为企业所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转化为对人力的需要。任何企业要想有合格、高效的人力资源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首先,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外部环境变化都要求企业做出相应的变化,而这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一般都带来人员数量和结构的改变。其次,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同样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例如,离退休、1自然减员、辞职、开除等都会导致员工的减少,招聘人员会导致员工增加。同时,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调动、提干、免职处罚等现象都会使人员结构产生改变。这些变化需要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等手段来做到,适时引导和恰当调整。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都需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合理配置。为适应市场竞争,内部也必然要进行人员结构的高速和优化。第四,企业经营规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更需要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六大步骤:
1、提供基本的人力资源信息,内容主要有:人员结构情况,人员的经验、能力、知识、技能、工资状况、培训教育情况;2、预测人员需要,包括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3、清查内部人力资源情况,做到管理者心中有数;4、确定招聘需要;5、与其它规划协调;6、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
(二)人员招聘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常性的工作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中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各个阶段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撑点,而员工流动是当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人员流动就有人员招聘。人员招聘是获取人力资源的具体措施,它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的要求把优秀的人才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日本日立电器公司的招募政策只有四个字“适合者留”。如果不适合不要强留,否则后患无穷。
人员招聘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复杂性工作,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确保员工队伍良好素质的基础。人员招聘必须体现五个基本要求: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企业利益,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工作效率,体现公平、分开原则,扩大招聘面。这样,才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人员招聘要严格按程序进行:
1、部门提出招聘计划;
2、报经上级部门及领导批准;
3、人事部门发出招聘通知或广告;
4、筛选应聘人员;
5、测试(面试、笔试);
6、体检;
7、背景调查;
8、试用;
9、录用。
(三)管理干部的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涉及到对执行管理工作的管理干部的评估。“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一论断对国家是如此,对企业也是毫不例外。基层干部直接掌握与控制第一线,中层干部是承上启下的通道与桥梁,两者都非常重要。但对企业兴衰成败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作为决策层的上层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他们负责制定企业战略与决策,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创建企业文化,他们的工作不像岗位工人那样具体而有形,但作用却是最大的。因此,必须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下反映了将帅之才得来不易的事实。优秀管理干部的发现,需靠准确的评估。管理干部评估是指对被评估者的品德、才能、素质、潜力、长处、短处、个性、激励动力、抱负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从而得出被评估者对某一既定职位的胜任力。评估的要素一般为“德、智、能、绩”四个方面。“德”,是指人的品德,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就是干部的政治性、原则性、是非观、民主性、群众性、实践性。“智”,即知识,指干部应具备的与岗位符合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及常识性的广度知识。“能”是指能力,对于管理干部,必不可少的是沟通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能力与计划实施能力、授权操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与决策能力。“绩”是实绩或称绩效,主要指干部在任职期间取得的综合业绩。
管理干部考核评估主要是对干部的德智能力进行全面、准确、客观而公开的评估。传统的做法主要是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结合领导或组织部门写的鉴定,并辅以对被考核者的下级、同事以及对本人的调查了解。其形式主要是个别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但这种做法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主观随意性强;二是考评手段单一,缺乏科学性;三是透明度差。“现代多维综合评估法”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估办法,评估程序为:一是明确评估目的;二是考证维度的选择与测定;三是活动形式的选择、设计和安排。具体内容包括
心理评估和工作情景模拟评估。
心理评估主要就是对被考评者个性心理素质的评估。个性强弱、内向还是外向对任职至关重要。个性弱且内向适合从事技术工作,但不适合从事管理工作。心理素质好坏决定着一个人能否经得起成功和挫败的考验。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生理和心理双重健康,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切忌“两面人”即8小时内是好人,8小时外是坏人。
工作情景模拟是量化考评管理者的工作实际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具体包括“公文处理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企业决策模拟竞赛法”、“案例方法”等。“公文处理模拟法”就是考评者向被评者提供一个虚拟的工作场景,让被考评者处于某一管理(领导)岗位,真实地处理一些日常公文,如下级呈上的报告、请示、计划、预算,同级部门的备忘录,上级的批示、批复、规定、政策,外界用户、供应商、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乃至社会上的函电、传真、电话记录甚至还有群众检举或投诉等。通过被考评者对上述公文的处理,量化评定出管理者的个人信心、组织领导能力、计划安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决策能力、承担风险能力与信息敏感程度。
“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不定讨论组长,也不布置主题与议程,更不提要求,但却要发给一个简短案例,即包括一种管理情景其中隐含着一个或数个待决策和处理的问题,以引导小组展开讨论。根据每人在讨论中的表现及所起作用,考评者根据既定的考评维度(包括主动性、宣传鼓励与说服力、口头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协调团结能力、精力、自信、出点子与创新力、心理承受力等)对每人进行逐一评分。
“企业决策模拟竞赛法”是一种情景模拟测评技术,即由被考评者本人组成一个小组,模拟成为一个微型企业,组员自愿组合或指派均可,但每人在“企业”中分工承担的责任或职务由每人自报、或推荐、或小组协商确定,不予强求。“企业”根据考评者提供的原料及产品生产方案,设计加工生产出“产品”,将产品推销给考评者。考评者根据这一“生产全过程”对企业员工进行量化打分。
通过传统的管理干部考评、现代心理考评和工作情景模拟考评就能既定性又定量、全面地评估出企业管理干部的综合能力。
(四)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激励是通过某种刺激促使人产生某种积极奋进的思想、愿望和行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激励不仅能使职工认同和接受本企业的目标与价值观,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
根据马克斯洛的“需要论”,职工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荣誉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是要满足职工的基本生存需要,使其在衣食住行方面具备最起码的备件。很难想象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职工能在工作岗位积极工作。因此,企业的组织和领导必须经常从事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的冷暖疾苦,及时送去组织的关心和照顾。二是在基本生存条件具备的基础上,要给职工提供个人的安全需要和环境稳定需要。个人安全需要主要指岗位生产(工作)安全和健康安全。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安全保障体系、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等相关社会保障体系,使职工无后顾之忧;环境稳定需要主要指生活、起居的社会环境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稳定的生存环境。三是在职工社交需要方面企业要做的事情不多,主要是职工本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需要,人需要同别人作感情交流,要爱人和被人所爱,要归属于某一集体,不感到孤寂。四是荣誉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赞赏的需要,指组织或他人给予的赞赏与荣誉。企业要对职工的成绩(业绩)给予肯定,这样,职工的所作所为得到组织或上级的承认,他们就会心情舒畅、干劲十足、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反之,如果职工的工作热情、成绩得不到肯定,甚至是否定,就尤如火上浇冷水,职工的情绪就会受到压抑,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甚至走向极端,消极怠工、出工不了力等。因此,给予职工业绩的肯定,提供职工赞誉需要,是最基本的激励办法之一。另一方面是自尊与自主的需要。自尊就是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自主就是自
己做主,领导和组织都不能随意强加意志,对职工的言论、行为不能随意否定,要多鼓励多赞扬,即使有不足或错误,也不能正面否定或严厉批评,要多引导、多教育,引导职工树立自尊自信。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为企业职工,自我实现需要主要是充分发挥个人的体力与智力上的潜能,以尽量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这是职工高层次的需要,需要有高层的激励机制与之相配套。企业要善于培养和发现人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埋没人才。对那些有知识、有管理能力的人,要大胆起用,对其委以重任,锻炼他培养他。通过各种激励,就会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提高其积极性,为企业服务。
(五)职工的培训与训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职工个人来看,培训可以帮助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企业来看,对职工的培训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有效培训可以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任何企业都不能忽视职工培训工作。要增强企业职工培训的目的性,做到育道德、建观念、传知识、增技能。培训形式要多样化,使职工学有收获。基础培训可采用脱产的课堂学习方法,技能培训则应侧重于实践教学。另外,在培训的时间、内容及师资选拔等方面,也要做到有利于生产、服务工作,做到恰到好处。
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具体而长期的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个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做得越充分,哪个企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市场占有份额就越大,就越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 《个人与团队管理》 《统计学管理》 《市场营销学》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篇:海尔集团的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的市场链管理模式
海尔创造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个奇迹,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快速响应市场,海尔取得极大成功,其经验值得借鉴。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 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在全球有近1000家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产品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也通过资金流依次传递到商流、产品本部、物流和供方手中。这样就形成横向网络化的同步的业务流程。
ERP CRM: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海尔形成了“前台一张网,后台一条链”(前台的一张网是海尔客户关系管理网站(haiercrm.com),后台的一条链是海尔的市场链)的闭环系统,构筑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系统、ERP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资金流管理结算系统和遍布全国的分销管理系统及客户服务响应Call-Center系统,并形成了以定单信息流为核心的各子系统之间无缝连接的系统集成。
海尔ERP系统和CRM系统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前台的CRM网站作为与客户快速沟通的桥梁,将客户的需求快速收集、反馈,实现与客户的零距离;
后台的ERP系统可以将客户需求快速触发到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财务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流程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协同服务,大大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海尔集团于2000年3月10日投资成立海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面开展面对供应商的B2B业务和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B2C业务。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和定制平台与供应商和销售终端建立紧密的互联网关系,建立起动态企业联盟,达到双赢的目标,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在海尔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供应商、消费者实现互动沟通,使信息增值。
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销售业务。消费者可以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以在家里静候海尔的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CIMS JIT:海尔e制造
海尔的e制造是根据定单进行的大批量定制。海尔ERP系统每天准确自动地生成向生产线配送物料的BOM,通过无线扫描、红外传输等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实现定时、定量、定点的三定配送;海尔独创的过站式物流,实现了从大批量生产到大批量定制的转化。实现e制造还需要柔性制造系统。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海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资源规划(MRP)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规划(ERP)。还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JIT),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柔性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等。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现在海尔在全集团范围内已经实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生产线可以实现不同型号产品的混流生产。为了使生产线的生产模式更加灵活,海尔有针对性地开发了EOS商务系统、ERP系统、JIT三定配送系统等六大辅助系统。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FIMS柔性制造系统,海尔不但能够实现单台电脑客户定制,还能同时生产千余种配置的电脑,而且还可以实现36小时快速交货。
定单信息流驱动:同步并行工程
海尔的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所以,在海尔的信息化管理中,同步工程非常重要。
比如美国海尔销售公司在网上下达一万台的定单。定单在网上发布的同时,所有的部门都可以看到,并同时开始准备,相关工作并行推进。不用召开会议,每个部门只要知道与定单有关的数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行了。如采购部门一看定单就会做出采购计划,设计部门也会按定单要求把图纸设计好。3月24日,河北华联通过海尔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下达了5台商用空调的定单,定单号为5000541,海尔物流采购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同时接到定单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上,马上显示出负责生产制造的海尔商用空调事业部的缺料情况,采购部门与压缩机供应商在网上实现招投标工作,配送部门根据网上显示的配送清单4小时以内及时送料到工位。3月31日,海尔商用空调已经完成定制产品生产,5台商用空调室外机组已经入库。
海尔电子事业部的美高美彩电也是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采用并行工程的典型案例。传统的开发过程是串行过程,部门之间相互隔离,工作界限分明,产品开发按阶段顺序进行,导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这个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间。
海尔电子事业部为保证美高美彩电在2000年国庆节前上市,根据市场的要求,原定6个月的开发周期必须压缩为两个月。以2个月时间为总目标,美高美彩电开发项目组建立开发市场链,按信息化管理的思路,组建了两个网络,一个是由各部门参与的、以产品为主线的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另一个是由采购供应链为主线的外部协作网络。
在产品设计方面,美高美彩电就是通过技术人员到市场上获得用户需求信息,并把信息转化为产品开发概念。在流程设计方面,通过内部流程的再造和优化,整合外部的优势资源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了定单需求。在设计过程中,一个零部件设计出来后,物流就可以组织采购,而且物流参与到设计中,提高产品质量。
最终海尔美高美彩电从获得定单到产品上市只用了2个半月的时间,创造了产品开发的一个奇迹。
零距离、零库存--零运营资本
海尔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直接的市场竞争转向客户的竞争。海尔CRM联网系统就是要实现端对端的零距离销售。海尔已经实施的ERP系统和正在实施的CRM系统,都是要拆除影响信息同步沟通和准确传递的阻隔。ERP是拆除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墙”,CRM是拆除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墙”,从而达到快速获取客户定单,快速满足用户需求。传统管理下的企业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采购,由于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所以是为库存采购,企业里有许许多多“水库”。海尔现在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三个JIT打通这些水库,把它变成一条流动的河,不断地流动。JIT采购就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采购计划,需要多少,采购多少。JIT送料指各种零部件暂时存放在海尔立体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配套,把配置好的零部件直接送到生产线。海尔在全国建有物流中心系统,无论在全国什么地方,海尔都可以快速送货,实现JIT配送。
库存不仅仅是资金占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会形成很多的呆坏账。现在电子产品更新很快,一旦产品换代,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跌幅均较大,产成品积压的最后出路就只有降价,所以会形成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战。不管企业说得多么好听,降价的压力就来自于库存。海尔用及时配送的时间来满足用户的要求,最终消灭库存的空间。
运营资本,国内把它叫做流动资产,国外叫做运营资本。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等于零,就是零营运资本。简单地说,就是应该做到现款现货。要做到现款现货就必须按定单生产。海尔有一个观念:“现金流第一,利润第二”。“现金流第一”是说企业一定要有现金流的支持,因为利润是从损益表看出的,但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的原则都是权责发生制。产品出去以后就产生了销售,但资金并没有回来。虽然可以计算成销售收入,也可以计算利润或者是税收,但没有现金支持。所以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上市公司必须编制第三张表:现金流量表。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海尔将保持CRM精神,优化SCM效果,推广ERP应用,支持海尔的第三方商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要求,成为第三方的信息应用平台,使海尔融入“全球一体化”经营理念。
第四篇:“GIN”绿色物业管理模式经验材料
我们玉山物业公司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胜利油田胜中社区管理中心,现有职工361人,下设3个机关部门、4个物业站以及5支专业化队伍,辖区占地总面积12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23万平方米。管理着14个自然住宅小区,居民总户数为9027户。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推行了具有玉山特色的“GIN”绿色物业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xiexiebang.com内部管理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和运行机制,使物业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近年来,玉山物业公司先后荣获山东省、东营市和管理局“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创安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庭园绿化先进单位”、“道德建设示范点”、“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下面,将我们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积极探索“绿色物管”新理念,为居民构筑良好的人居环境
GIN管理模式的中的“G”代表“绿色物业管理”,即一种以人为本,以环境优化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中心,依托文化建设上台阶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物业管理。“绿色物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提升物业管理理念,从环境、服务、文化等三个方面来构筑最佳的人居环境。
1、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为着眼点,促进管理与服务的人性化。近年来,我们总结提炼了“挑战平凡,无限创新”的公司精神和“用心发现,诚心服务,无微不至,尽善尽美”的服务理念,依靠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以深化绿色物管为核心,变物化管理为人文关怀,促进了管理与服务的人性化。我们通过建立“居民访谈日”制度、在每个楼栋安装了“心连心信息板”等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居民与物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还组织小区内的青少年,成立了“雏鹰假日小分队”,组织离退休老同志,成立了“夕阳红”文明巡逻队,与物业职工一起共同维护小区内的公共设施,推动了文明小区建设的顺利开展。为给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我们在雅苑小区建成了胜利油田第一个智能化管理小区,水电气三表实现了远程抄表,电子大屏,背景音乐以及周界防范,物业站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雅苑网站,居民可与物业站随时进行网上沟通和交流,体贴入微的服务使居住在小区的居民倍感温馨。我们还在小区内安装了废旧电池回收箱,在小区绿地放置了各具特色的小型雕塑,在各种苗木上悬挂了介绍该苗木知识的标牌,以此来启发居民爱护环境、爱护小区的意识。
2、以品牌服务为切入点,让居民时刻享受超值服务。物业管理的产品是服务,有了叫得响的品牌,服务就更容易得到业主的认可。经过几年的不断锤炼,公司在“塑造品牌、发展品牌”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已经巩固形成了“心连心”、“彩虹”、“银盾卫士”以及“广厦之星”等一批服务精品。几年来,我们将这些服务品牌融入承诺服务中,推出了“440”服务绿卡进千家活动,为居民发放“440”服务绿卡,定期到居民家中座谈走访,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尽快进行整改和落实,不折不扣地兑现我们的服务承诺。为增进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公司推行了“统筹值班法”和“首问负责制”,要求首接责任人对接待的人和事以及处理方式和结果等信息作好详细记录,客观地反映出处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为确保工作人员文明服务,我们实行了“星级服务”,对工作人员进行了礼仪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服务的品质,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3、以高品位文化为落脚点,让居民在“绿色家园”中陶冶情操。
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文化场馆、活动中心、橱窗板报等场所,在小区里分别开设了以居民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书画、摄影、音乐、模特、服饰等培训,聘请专业教师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居民乒乓球比赛、健美操锻炼、读书征文、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我们还在与油田图书馆联合在小区内设立了居民图书馆,藏书3万册,并与油田图书馆形成了定期更换新书、相互资源共享的良好机制。我们在小区内开设了油田唯一的社区网络学校—“玉山阳光网校”,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和便民服务,为小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学习计算机和了解网络知识的良好环境。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标语牌、灯箱等有效途径,宣传通俗易懂的“家庭美德五字谣”、“十字道德歌”等文明歌谣,不断培养居民的文明居住意识,提升居民的道德层次。我们还组织居民开展各具特色的“楼道文化”活动。舒苑小区13号楼退休教师杜鄢,自发地组织楼道居民在楼道里张贴了丰富多彩的书画作品,被评为管理局2003年“十大文明新事”。
二、深化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GIN管理模式的中的“I”是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即通过积极推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上的科学、规范、严格、精细与合理。
玉山物业公司于2001年9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近年来,我们依据
ISO9001体系的要求,在服务标准的制定上,明确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质量责任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了工作职责、任职要求、服务规范和工作标准,都有相应的检查制度和考核细则,都有质量持续改进和纠正预防控制措施,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每一名职工都知道自己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由谁来管理考核,出现问题将受到什么处罚,由谁来
处罚等,做到了“事事受控,时时受控,人人受控”,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贯彻“以居民的需求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由“以我为中心”向“以居民为中心”的转变。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本位主义和以领导满意为标准”的思想,没有真正站在居民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工作应付多、形式多,结果居民不满意。推行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后,为了落实“以顾客为中心”,加强与居民的沟通,物业站与各专业化队伍联动配合,统一协调,开展承诺服务,并以《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的形式,将服务内容、时限向广大居民进行公开,广泛接受居民监督,促进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与提高。
二是贯彻“程序化管理”的原则,在质量控制上实现了由“注重结果”向“过程控制”的转变。以前,我们围绕促进服务质量也建立了很多规章制度,但落实得并不好,往往是出了问题就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行ISO9001管理模式后,我们将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各种质量问题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确保各项工作按标准规范运行,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实行了物业公司、物业站、专业化队伍“三级”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了承诺服务制度,通过定期回访、聘请义务监督员等措施,确保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使小区的各项管理工作“时时有控制、处处有人管、事事无遗漏”,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是贯彻“全员参与”的原则,在管理方法上实现了由“领导抓管理”向“全员抓管理”的转变。过去,职工对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只是被动承受,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通过建立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理顺了管理关系,明确了职责与权限,变过去领导强制管理为各专业化队伍、各班组、各岗位的分级负责,自主管理,使每个员工都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实施ISO9001质量标准以后,每一项工作何时干、何地干、谁来干、怎样干、干到什么标准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和有效控制。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过程控制,使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过程实现规范化,服务行为作到亲情化标准。通过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积极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
三、实施运作“一拖N”管理,努力激活蕴藏在基层队伍中的生机和活力
GIN管理模式的中的“N”是指“一拖N”管理,即通过不断改革和调整,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上,建立起以物业管理站为甲方,环卫绿化、维修、治保等各专业队伍为乙方的“一拖N”模拟市场运作体系。
几年来,我们紧跟油田和社区改革步伐,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逐步形成了以物业站为甲方,各专业队为乙方的“一拖N”管理模式。原来由物业站大包大揽的各项维修、保洁、绿化、治保等服务工作与小区工作相分离,分别形成专业化队伍,变原来的统一管理为甲乙方合同关系,各专业队成为服务的提供方和承包方,双方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考核与被考核。内部模拟市场机制的运行,使物业站和专业队之间责权更加明确,考核更加严格,迫使专业化队伍必须用优质快捷的服务到接受服务的物业站去挣取服务成本。在用人机制上,我们重点突出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设置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构,严格执行“三岗制”动态管理办法,通过对人员的优化组合,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增强员工队伍的风险意识。在利益分配机制上,我们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的现象,结合岗效薪点工资制度的实施,在维修队实行了工时制,坚决做到了“干和不干的不一样,多干和少干的不一样,会干和不会干的不一样”,平时不干活的职工奖金将出现负数。
通过建立“一拖N”管理模式,突出了物业管理站的核心地位和管理职能,明确提供服务的各专业队伍的服务职能,建立起以物业站为甲方、各专业化队伍为乙方的内部模拟市场运作机制,使整个管理运行系统运转更加有序、更加灵活,提升了队伍外闯市场的能力。目前我们已成功地接管了胜利日报社、东营区政府、辛店街道办事处、东营区检察院、建设银行、计算中心、油城广场、鑫都置业等一批高标准的非住宅物业,创造了150多万元的外部市场收入,为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胜利油田的物业管理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服务市场发育不成熟,物业管理收入不足,将是各物业管理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基于现状,物业管理公司应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一是要坚持企业化经营,服务与创收并重。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搞好服务创收,努力克服油田减少补贴所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一方面要在零补贴后,通过管理和创收实现自立生存和发展,通过创收不断扩大经济规模,提高自立生存能力。二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上激烈的角逐和较量,将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外部压力,并将这种压力变成动力,激励各物业管理企业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和素质。三是要坚持社会化服务,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协调发展。物业管理作为社区下属的一项主要业务,应把自身发展与社区思想、文化、环境、治安建设结合起来,在社会化服务上多做文章。同时,社区建设要把物业公司作为主体骨干力量,两者携手共建,共同开创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第五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一、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对魏书生长期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对班级管理实践通过理性分析概括、设计出来的一个理论模型。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与其他班级管理模式不同,它是一个在确认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平等的民主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克服了我国当前普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和以结构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是我国普通教育中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从班级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社会学习群体这样的概念出发,以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做了理性的分析和概括,它包括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运行程序、构成要素、构成原则等内容,高度概括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班级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目标和班级管理过程的全部内容。
二、理论基础
1.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生活经验及技艺技能的根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愿望方向发生变化的活动。在当代教育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1,对于实现学校管理目标和社会要求有着重大的意义。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从班级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功能出发,整合了魏书生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等要素,建构起了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2.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
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为保障社会或组织能够在有序状态下实现利益目标而开展的协调活动。结合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各要素的表现形态,在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应用了管理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如: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理论等等,对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中的诸要素做了归纳、分析和综合,进而对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实践做出概括,形成了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三、运行程序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对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做出的一个理性假设,是对魏书生初中班主任工作每三年一个周期形成的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概括。通常情况下,一个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是从管理者到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可表述为管理者→管理程序→被管理者→管理目标,是一个由管理者设计管理目标,制定管理程序,通过被管理者的执行实现管理目标的单向流动过程。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由于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在管理过程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管理目标,又由于被管理者即管理的客体在这里同时也是管理主体,所以一般意义下的管理过程发生了变化,表述形式演变成了管理者←→管理程序←→被管理者←→管理目标,其管理过程既是管理主客体双方互动的过程,又是双方在同一目标意义下同向联动的过程。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主客体双方互动和同向联动的管理过程中内蕴了其模式的运行程序,如果用公式表示,其表述形式是:
设计目标←→执行程序←→参与管理→→实现目标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管理过程与运行程序,充分体现了魏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思想和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思想,这一班级管理模式无论是对改革我国当前普通教育中班级管理的现状还是改革我国的教育管理机制都有积极借鉴作用。
四、构成要素
1.班主任
班主任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普通教育中,班主任是实施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是代表着社会规范与利益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在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中,作为班主任他摒弃了传统文化观念下形成的职业观念及影响,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强调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和服务作用,形成了真正平等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他说:“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是为学生服务的“公仆”,是为学生人生航船摆渡的“船工”。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魏书生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淡化自己班主任的教育者、管理者的色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机制。
2.民主化 科学化
“班级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是魏书生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对班级管理的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也是班级管理的指导思想。民主化和科学化是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管理的具体途径和过程。
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民主”一词的意义指向是被管理者—学生舒张个性,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具体内容是:(1)确认了在班级管理中师生的平等关系;(2)确认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独立人格;(3)确认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4)确认了在班级管理中执行民主的程序。“科学”一词的取向更接近“社会意识形式”的意向,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是方法意义的内涵,其具体内容是:(1)确定的班级组织体系和组织程序;(2)确定的每个成员的管理职位和管理职责;(3)确定的日常工作的管理程序和计划;(4)建立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三者联动的管理程序,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民主化”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是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民主管理思想的具体途径和过程,基本可归纳为四方面内容:(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学生自然的人性。“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然人性,”魏书生把尊重学生的自然人性放在了育人工作中的第一位置上,是对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的超越。他这里所说的“人性”,基本剔除了人类生物本能中的自然属性的部分因素,认为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别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品质”。承认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班级管理中,是营造班级民主的环境氛围,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班级要实行民主管理,关键在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魏书生认为这是实行民主管理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师生双方关系上,魏书生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完善自己,使人生更有意义,”这样“师生关系和谐了,班集体便有力量克服前进中的阻力”。(3)“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人作用。”魏书生认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不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他们就会丧失了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力求使每位学生对班级的各项制度、规定和活动都有表决权、建议权和批评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4)民主商量、平等对话、集体表决的决策过程。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凡是班级的每一项制度,每一个规定,或是一些大事,都通过班级集体讨论,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用投票或举手的方式表决。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这种方法,既发挥了学生个人的民主,也维护和保证了班级集体的利益,使班级管理工作得以在民主的意愿中朝着既定的班级管理目标发展。
“科学化”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是其实施“科学管理”思想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在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中,他以制度、计划和规定为主要实施手段的管理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内容:(1)确定组织程序。班会是班级的“立法”机构,同时也是最高决策机构。各项制度的订立,较大事情的决策,都要通过班会集体讨论后大家做出决定。班会做出的决定,班主任、班委会、班干部都要贯彻执行。(2)确定每一个成员在班级中的职位和职责,班级的工作从空间范围上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从时间的范围上做到“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在空间范围上通过“班规班法”制度的订立明确从常务班长到普通同学每个成员在班级中所处的工作职位和与这个职位相对应的责任。这样,通过“班规班法” 及岗位责任的严格订立,确保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在时间范围上,通过制定规范化的程序,使班级日常工作“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的制订,形成了班级工作在时间顺序上的程序化、规范化。(3)建立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这三个系统是实施班级管理的执行程序,同时,它还具有确保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保障功能。
3.计划立法系统 检查监督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
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信自反馈系统是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魏书生实施“班规班法”、“科学管理”的执行程序。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作为实施科学管理的执行程序,在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中三者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在时间顺序上有一个先后的排序,在产生的作用上有一种因果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单向联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三者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行使着不同的管理职能。计划立法系统担负着将管理者的管理愿望和被管理群体的集体愿望转化为可操作信息,即管理计划和制度传递到被管理者成为其必须遵照执行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外在要求或是必须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在启动和使用这一系统的过程中,魏书生首先确定了组织机构和组织程序,然后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设计严密、细致的管理程序,制定出“科学管理”意义下的班规班法。检查监督系统担负的任务是对“计划”与“立法”等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监察、督促、督办,是促进和保证“计划”与“立法”有效实施的过程和手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检查有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查五种形式。信息反馈系统担负的任务是在时间的顺序上,“对执行过一段时间的班规班法进行总结、评议,对不合理的进行修改,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的任务,它有个别讨论反馈、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家长反馈四种方式。
4.学生
学生在人类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学习是其主要任务。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的个体差导得到承认,并被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同时学生个人发展的愿望与班级管理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要求完全一致。
5.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和一种社会学习群体,它的管理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它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必须要与学校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他的班级管理目标被界定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常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看是应将其列入到教学管理的范畴中作另类处理的,但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则不仅包括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对课程计划之内的文化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对各类科学知识、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等多种社会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魏书生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立体的范畴,它不属于一般能力”,“从心理学上讲,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显然,自学能力在这里被赋予了“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样的当代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的意义,这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区别于其他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和所要实现的管理目标。这两种能力是学生在个人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驱力,是他们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条件。魏书生认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在减少学生的“内耗”和“空耗”,让他愿意学习,愿意思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从班级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看,它在班级集体建设方面一利于蕴积班级建设与发展的内驱力量,二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是当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又一个客观要求。
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既是班级管理的目标,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的时代要求。基于这样的认识,魏书生在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一直强调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有创造性的人才,他说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知识,更要培养好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魏书生的这种着眼于未来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发展观念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实现了统一。6.社会、学校、家庭
社会、学校、家庭是存在于班级这一社会群体之外对班级有着巨大影响的外部环境。这三个环境因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影响而对班级集体产生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针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整合其中有利的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目标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来消弥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但与一般的教育者不同,魏书生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是靠讲空洞的道理,强迫学生去认识、去接受一个道理、一个观念,而是结合发生在班级、发生在身边的一事一情,融情融景,使学生能在认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同时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随时将育人的工作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以“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管理艺术,整合存在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积极因素,化解其中的消极因素,巧妙地实现育人的目标。
学校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充分发挥这一场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魏书生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始终重视营造学校的民主气氛和科学管理的环境,“民主治校,科学管理”是他实施教育改革的主要思想。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魏书生形成了一套“民主与科学”的管理机制。同时他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魏书生教育改革思想的又一个组成部分。
魏书生在教育改革中一直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首任教师是父母,第一学校是家庭”。他的《家教漫谈》一书,阐发了他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及对此持有的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魏书生首先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家庭,孝敬父母,同时指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并通过有效的途径与家长建立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魏书生在长期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坚持民主与科学的指导思想,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个性意识和学习生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方面的种种影响,整合其中的积极因素,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实现“管理育人”的教育目标。
五、构成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在概括、归纳、分析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这一客观事物中,力求遵循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使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高度概括出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本质属性及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从而在实践层面上,利用对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思想、管理的途径、管理的方法等的了解和把握,在理论层面上,利于其理论价值的提升和理论意义的升华。
2.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首先是在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将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中的各个管理要素和各个管理环节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而不是将其中的某个构成要素单独加以强调,突出其功能及作用。其次是将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作为独立存在于魏书生教育改革实践子系统,在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始终考察魏书生班级管理实践这一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构成的有序联系及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在魏书生教育改革实践的整体视野中建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六、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魏书生始终注重管理工作,并一直在寻求适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管理途径和过程,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取得了理论上的丰硕成果和实践上的宝贵经验。
1.民主管理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人性的舒张,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受到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魏书生从社会发展的视角审视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汲取西方管理理论的积极成果,结合自己教育管理的实践,他认为“民主管理是文明与进步时代的选择”,所以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选择了“民主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在古典管理理论中,虽然人的因素引起了注意,但在那里人仍被看作“是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了人在情感方面的要求”。2 在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全面而深入地展开,围绕着个体、群体、组织行为等,出现了人的需要理论,动机和激励理论等等。在现代管理科学“丛林”中,对人的研究更加深入,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论述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进入 80 年代,由于生产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变化,员工的自主意识不断提高,跨文化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人在管理中已成为主要因素。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一直注意对管理科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1984 年他在《我的指导思想》一文中提到了“教育与管理学”的衔接问题,“感到语文教学与管理学有很大关系”,初步有了对“学习程序管理”和“学生相互关系管理”的想法。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他“民主管理”的教育管理体系。
魏书生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民主思想,他确定了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把师道尊严观念下衍生出来的种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恢复到了人与人平等的正常状态,从而使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天性,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成为了可能。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真正发挥,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实现个人和班级管理预定的目标。魏书生实施“民主管理”的核心在于他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驯服物”。他的这种“民主管理”思想吸收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积极成分。魏书生认为“所谓人性,就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别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品质。„„人类在不断进化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心灵中人性的成分会越来越发展,占主导地位,占绝对优势”。正是基于这种人性善的认识,他才在班级管理中坚持民主管理,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用民主的方式,通过协商、讨论、对话等形式,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前提下,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个人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完善学生的人性,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采取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与参与程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解决了传统观念下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将民主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到教育管理之中,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途径。
2.科学管理
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坚持民主思想和民主管理的方向,努力通过民主化的管理途径去实现班级组织和学生个人的目标,在实施“民主管理”的过程中,他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从学校教育的班级工作实际出发,为了确保班级组织行为的社会性、有效性,在制定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上,选取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强调了“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班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魏书生认为“科学地制定计划,严格地按计划办事,形成有序的操作规程必然会事半功倍”,“重视计划性和有序性”,“主张学校、班级可以适当借鉴工厂企业管理措施”4,并吸收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积极成分,通过科学化的方法,建立了班级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计划立法系统、检查监督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的执行程序的单向联动,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管理程序,从而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创设出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和“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的班级文化环境。
尽管魏书生“科学管理”的思想与方法的产生和形成受到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在管理形态的某些特征上相近或相似,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1)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是“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是以“经济人”的人性假 设为出发点,认为人们关心的只是经济利益,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质技术设备的潜力;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科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框架中的一个结构成分,是存在于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过程中服务于班级管理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的一个执行程序。概括地说,“科学管理”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是目标与手段的结合,而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科学管理则只是一个实现目标的途径,是手段。(2)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主张“将科学与工作相结合”,“用准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知识来代替旧式的个人判断的经验,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工作内容中有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标准化,工作时间的标准化、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明确划分计划工作和执行工作,实行职能制管理和“例外原则”等内容;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科学管理”是将班级的工作从时间到空间的范围按照班级管理目标的需要按合理原则做了具体明确的划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则从适情原则出发,通过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驱力去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3)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中的“标准化”是按科学原则在研究各项工作、分析工人的操作、所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及工人的工作消耗等后,为提高劳动效率制定的严格的规定,带有显著的封闭性静态特征;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科学管理”中的“班规班法”是从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了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及规范,通过学生的民主协商、平等对话、集体讨论等形式制定出来的。特别是通过检查监督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运作,对以前制定的“班规班法”可视执行情况做必要的补充、修正,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动态特征。(4)在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管理”中,从集中到计划或设计部门,留给工段长和班组长的只能是纯属执行性质的工作,6 实行“职
5能管理制”和“例外原则”,使管理的职能驱于专门化,管理的层级职权划分过于细密,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管理权限受到限制;在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度的订立,还是执行、检查、监督,都是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充分体现了被管理者的意志。在管理的层级上,从班主任这一层级到班级管理中的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对应着一个被管理者,简化了“科学管理”中职能的限制和层级的限制,通过组织结构层级的削减,增大了基层管理者即每一位具体工作管理者的权限,从空间范围上做到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在管理的组织结构上出现了扁平化趋向,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决策权下移的趋向,真正实现了管理上全员参与,并表现了当代民主管理的时代色彩。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科学管理”思想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管理领域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它吸收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中积极有益的成份,借鉴了“科学管理”中的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和原则,通过班规班法的制定,使班级管理在民主的前提下,实现了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形成了“人人执法、人人守法、人人依法监督别人、人人又依法受别人监督”的全新的民主管理模式。
3.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以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等理论为基础,在客观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下建构起来的高度概括了魏书生班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管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民主与科学”作为主导思想,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得到了有机结合,做到了和谐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特质。同时,这一模式中的构成要素,运行程序等结构成分也者具有鲜明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从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结构、特征等方面看,这一管理模式无论是对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还是对我国普通教育的改革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世纪后半叶,由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跨越性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得不做出答复的问题,人类自身的生存价值、生命意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管理学学科理论的发展,从管理思维,管理导向、管理目标、管理中心、管理视角、管理技术、管理方式、管理边界、管理维度等诸方面都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新认识人的意义,关注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共同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已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按照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在重视对人类知识承继能力的培养上,更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基础,在时间顺序上,超越了以知识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学习模式。魏书生的这一班级管理实践,把非理性的个性化的目标要求与理性的有效实现途径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并在其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运行着,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了个人愿望与组织愿望的共同发展,为管理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现象,在当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上是一种创新,因此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对管理理论本身有着重大的意义。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是对旧的班级管理模式的一种改革,是在魏书生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它改革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只重智力学习的弊端,把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的,以全新的人才发展观念重新确定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作用,把班级管理目标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结合起来,坚持“民主管理”思想与方法和“科学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建构出了具有极强适情性的班级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中所内蕴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我国的普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上,有着其它理论或模式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注释: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 322 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兰邦华:《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第 29 页,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侯器:《魏书生班级管理初探》,《教学与管理》,第 23 页,1988。4.周建成:《魏书生教育观念系统初探》,《教学与管理》,第 12 页,1997。5.王德中:《管理学》,第 44 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美]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第 82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