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煤矿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信息的运用,而运用好、管理好信息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壮大发展的关键;决策层领导及时获取真实的数据,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然而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的认识和投资、缺乏整体的规划、需求分析不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严重,领导对信息化的理解等原因,造成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反而阻碍了信息能力,使之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价值。本文浅谈了“信息孤岛”的成因及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避免“信息孤岛”的方法,结合我们从事多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为煤炭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提一点建议。
关键词:煤矿 信息化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煤炭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了较大投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也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无线通讯小灵通、语音广播、井下泵房无人值守等系统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并能通过网络在地面进行监视监控。同时人事管理系统、工资考勤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也在煤炭企业管理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许多煤炭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搞系统工程建设,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信息的应用和再加工得不到重视;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严重,使企业中各类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严重制约着信息化建设作用的发挥,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煤矿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是形成“信息孤岛”主要的原因
企业的决策层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这样在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中避免出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不兼容,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不共享,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避免部门之间各自独立的现象,你上你的系统,我上我的系统,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和沟通,各自处理各部门的信息,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不能得到更好的共享,彼此之间共性的数据有一定差异,给领导决策造成一定的误解。
(二)煤矿主要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信息孤岛”关键因素。
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认为不搞信息化建设,照样可以搞好企业;并且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误区,主要体现在:一是“简单化”。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很简单的事情,配台电脑,再买套软件就可以了,完全是技术上的事情。二是“神秘化”。认为信息化建设太高深,需大量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自己没有能力从事这件事情。三是“模式化”。认为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管理的“灵丹妙 1
药”,对信息化建设抱有很大的期望,只要上马什么样的管理问题都能解决。四是“短视化”。认为信息化建设成本太高,没有必要。煤矿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的力度就更是不用说了。这样大家对信息的运用也就摆出无所谓的态度,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提供手工报表;部门之间不沟通,“信息孤岛”自然也就形成了。
(三)煤矿企业业务流程不合理、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是形成“信息孤岛”直接的原因。
首先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适合信息技术结构,使得信息化建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运用信息化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和成败。用先进的手段去适应过去的工作习惯,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丧失统一性和先进性。其次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一些重要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部门之间的各类信息不能共享,导致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
(四)、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是形成“信息孤岛”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煤矿企业在硬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外网、内部局域网都搭了起来,个人计算机也配置了很多,但是网络上没有运行什么信息应用系统,结果很多电脑成了职工娱乐、上网聊天的工具;即使在供应商的劝说下煤矿企业上了一些信息应用系统,但因领导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加之职工对先进管理方式的敌对情绪等一些原因,一些信息应用系统成了上级部门检查的摆设,即使有些信息应用系统在用也是独立运行,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
(五)缺乏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形成“信息孤岛”的根本原因。
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是领导关注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相应也得到了特别的重视,信息专业人员由于工作不受重视,人员流动很大;各基层单位基本没有专职信息化工作者,大部分计算机专业人员都转行做了其它业务;煤矿企业职工的总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应用信息技术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煤炭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更谈不上信息共享了,严重制约了煤矿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煤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避免“信息孤岛”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对信息化技术了解不够,不知道信息化究
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更不清楚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保证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一)、领导重视是避免“信息孤岛”的前提
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论的宣传、普及,使全体员工对信息技术是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煤矿主要领导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整体规划是避免“信息孤岛”的纲领
信息化总体规划确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和企业业务的结合;为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和循序渐进的步骤。集团公司要规划,矿上也要规划。集团公司规划了,但是矿与矿之间在生产环境、资源赋存条件、人力资源状况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集团公司规划不能完全取代矿上的规划,因此矿上也要规划,在集团公司规划的大框架下再细化,制定出符合矿井特点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
(三)、软件应用是避免“信息孤岛”的重点
在硬件投入上,要考虑软件应用项目,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配置硬件。既要满足现有的和未来几年的需要,又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浪费企业财力。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做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实施,特别是那些能给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软件项目。
(四)、管理是避免“信息孤岛”的灵魂
信息系统不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一个与组织、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技术仅是它的支撑手段。信息系统只有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使用密切融合才可能发挥作用。在信息系统搭建之前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应用好这些系统了,使系统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使用密切融合。目前看来,这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触犯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这也会增加系统实施的难度。首先,煤矿主要领导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坚决把应用推下去的决心,并把它当作煤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其次是管理与技术的融合,信息系统并不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模仿。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方式,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业务流程必然要作相应的改变,这个过程要有领导的支持和制度与规范的约束。最后,信息系统实施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给企业带来效益。把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与系统的建设目标进行对比,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确保项目的成功应用。
(五)、人才培养是避免“信息孤岛”的基础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维护过程中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
才队伍,所以应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实施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煤炭企业中全面实现信息化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开发力度,通过“管控一体”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建立集团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横向共享、纵向贯通,“信息孤岛”将最终消失,高产高效的现代化、数字化矿井将赫然而立,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全面铺开。
作者简介:谢召平男 1995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工程师。从事集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十余年,发表论文数篇。
第二篇: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摘 要:通过对某矿业集团所属多对矿井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不少煤矿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管理和认识上的突出问题。本文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本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参考解决方案。
关键词:煤矿 信息化 管理 问题 对策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al-mining enterpriser
informationization
(He QiangInformation Branch of Huainan mining Group 232001)
Abstract: A dozen of problems on management and consciousness are found out after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 i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several coal mining branches of A Mining Group.After analyzing the catholicness and hypostasis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gets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Key words: coal mininginformationizationmanagementproblemssolution
当企业信息化的浪潮早已席卷中国大地,不少行业积极投身其中,并尽情享受着信息技术所带来优越性的时候,作为我国基础能源的煤炭行业又如何呢?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以及历史背景对煤炭行业信息化以有何影响呢?
一、行业特点
煤矿企业作为资源开采性企业,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及能源状况下有其独有的一些特点。
1、独特的生存竞争优
煤炭资源每天都在减少,企业的长期竞争集中在对新矿区资源开采项目的占有,胜过在市场份额上的夺取。企业拥有的优质资源就是它最重要的优势,一个低质的矿区永远无法变的优越。资源赋存条件和市场供需状况决定了煤炭采掘企业的经济效益基础。
2、巨大的安全压力
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下作业的危险源较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抛开巨大的财产的损失不说,而由于人员伤亡而带来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更是企业难以承受的,因此在很多时候煤矿安全是不计成本的。
3、技术专业性强
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种类多,管理难度大。
4、生产经营计划性强
由于资源赋存条件和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得不同矿井之间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条件客观上存在差异,难于对所有生产矿井以统一尺度进行考核。加上历史的原因,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计划性仍然很强。
由于煤矿行业的这些独特性,使煤矿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历来存在重井下、轻地面,重生产、轻管理的现象。相当一段时间内,煤矿企业对信息化很不认同,不愿意投入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来开展煤矿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九五”、“十五”期间,特别是最近两年,集团在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了较大投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也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所有矿井都已建成并使用了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许多矿井还安装了工业电视,用图像监视井下关键设备和主要工作点。能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已在多个煤矿生产作业中得到比较 普遍应用,个别已能通过网络在地面进行监视监控。在管理信息化上也已建成了多个应用系统,如人力资源、财务、供应、销售等多个子系统且目前运行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各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比较低。大部分煤矿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
1、煤矿信息化缺乏规划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2、煤矿主要领导对信息化认知程度和重视力度还不够
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
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如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程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很难进行下去。有些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对信息化技术不够了解,不知道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更不清楚应该如何管理才能保证实施成功。因此在资金投入和人力
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有的煤矿多年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基层区队没有网络,大部分区队没有一台电脑,没有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有管理及文书工作完全靠手工进行。有的煤矿几千人、上百台电脑和一些应用系统,却没有一个专职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严重地束缚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3、在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投入、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
有的煤矿耗资上百万,网络搭建起来了,个人计算机也配置不少,但是网络上没有运行什么应用系统,结果很多电脑成了职工娱乐、上网聊天的工具,甚至因此影响了工作。有的煤矿也建了一些应用系统,但因为一些原因,有些软件开发验收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没人使用、或者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一遇到障碍就退却了;还有的也用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既没见提高效率,也不见降低成本,有时甚至是走向了反面。不少煤矿在矿井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规划,项目建设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往往造成重复投资或项目应用效果不佳。
4、缺乏专业人才
前几年,由于工作环境和待遇的问题,各类人才都涌向较发达的地区或条件较好的行业企业,煤炭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人才匮乏时期,特别是信息专业人员由于工作不受重视,人员流动更大。集团计算中心技术人员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三批人离开了企业(个别元老除外),给集团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各基层单位基本没有专职信息化工作者,大部分计算机专业人员都转行做了其它业务。近年来,煤炭市场转暖,在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指导下,集团公司也吸收了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但这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而且,煤矿企业职工的总体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应用信息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集团公司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制约了煤矿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思考及对策
在特殊的行业背景下,针对集团公司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领导重视是前提
加强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论的宣传、普及,使全体员工对信息技术是什么、信息技术能带给我们什么以及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煤矿主要领导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机构、人员是基础
加强机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对信息化的需求也各不一样,煤矿信息化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去推行也只能是空谈。在信息系统的实施、运行、维护过程中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所以应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实施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
3、规划是纲领
信息化总体规划确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战略和企业业务的结合;为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提供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和循序渐进的步骤。集团公司要规划,矿上也要规划。集团公司规划了,但是矿与矿之间在生产环境、资源赋存条件、人力资源状况等方面还存在着差异,集团公司规划不能完全取代矿上的规划,因此矿上也要规划,在集团公司规划的大框架下再细化,制定出符合矿井特点的、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
4、软件应用是重点
在硬件投入上,要考虑软件应用项目,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配置硬件。既要满足现有的和未来几年的需要,又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浪费企业财力。在信息化建设中要重点做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实施,特别是那些能给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软件项目。
5、管理是灵魂
信息系统不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一个与组织、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技术仅是它的支撑手段。信息系统只有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使用密切融合才可能发挥作用。在信息系统搭建之前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应用好这些系统了,使系统和企业的组织管理、人员使用密切融合。目前看来,这也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触犯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这也会增加系统实施的难度。首先,煤矿主要领导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坚决把应用推下去的决心,并把它当作煤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来抓。其次是管理与技术的融合,信息系统并不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模仿。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方式,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业务流程必然要作相应的改变,这个过程要有领导的支持和制度与规范的约束。最后,信息系统实施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给企业带来效益。把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与系统的建设目标进行对比,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确保项目的成功应用。
综上所述,在煤炭开采这个独特的行业里全面实现信息化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但值得庆幸的是,集团领导已经对煤矿信息化有了足够重视,煤矿信息化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相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必将全面铺开,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应用开发力度,通过“管控一体”强化安全生产能力,建立集团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横向共享、纵向贯通,最终建成众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数字化矿井。
第三篇: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质,就是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要求,加快政府管理的变革和流程的重组,并借助技术手段,达到为公众提供社会化的综合服务的目的。这里面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政府管理结构的整合,体现为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其次是电子政务技术手段和产品的整合,体现为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资源整合平台;第三是电子政务框架的整合,体现为政府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存在某种误区,认为设备愈先进愈好,以至于出现了一种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盲目攀比等不良现象。实际上,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建设统一标准的政务资源整合平台,决不意味着要简单地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而是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就有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脱离方向,造成巨大浪费。
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可能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搬在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在其中,而是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在这方面,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组织结构、行政流程和政务信息的重组和整合等问题:从政府组织结构的重组和整合来看,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重组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从政府行政流程的重组和整合来看,要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包括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集中和高效”的客观要求;从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来看,要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并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者为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总裁)
第四篇: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示: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了,建立了信息化组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信息化投入逐年加大,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企业信息化案例。
延伸阅读:信息化 对策 施工企业 问题
信息化建设没有休止符
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总的来说,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了,建立了信息化组织,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信息化投入逐年加大,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企业信息化案例。
主要问题
20多年来,尽管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能见到效益的企业并不多,能形成标杆范例的企业少。
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企业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对信息化的影响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程序不对、执行不力。一些企业简单模仿成功企业,贪大求全,以为软件功能越多,越代表系统水平。
信息化规划与实施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咨询,导致信息化建设没有方向,失败风险很大。这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是,由于我国施工企业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信息化人才,尤其是既懂业务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使得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难
度很大。
企业信息化投入偏少且投入结构失调。施工企业利润不高,信息化投入偏低,软硬投入结构失调。目前,企业大多“重硬件,轻软件”“重软件轻资源(企业数据库)”“重技术轻管理”倾向严重。
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亟待完善。施工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各企业重复标准的编制工作,造成行业的巨大浪费,最终还会成为企业间协同工作的巨大障碍。信息化建设服务规范缺失,各服务行为无标准、无监督,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信息系统工程完成后,也没有科学定量的评测标准,施工企业难以选择,无法评判。
主要对策
提高认识、加强咨询。企业信息化首先要有驱动力,驱动力首先源于认识。企业法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管理需求,发展企业的愿望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紧迫感,是企业信息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力。如果没有这个驱动力,企业信息化就难以见到成效!只有企业最高管理者把信息化上升到作为改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而寻找有效的实施方法,企业信息化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认识不仅仅是信息化重要性方面的认识,另外还有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认识问题。如有的企业领导一提起信息化,总是会问信息化能给我带来什么效益。而这些领导所说的效益,往往指的是经济效益。再如还有的领导问,我今年投资了信息化,明年还要投资信息化吗?凡此种种。因此,首先应提高企业领导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而最快捷、有效的途径是多交流学习、多咨询。
管理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第三境界,第一境界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第二境界是企业管理标准化。
企业管理规范化指的是,企业具有可实现的战略目标,并形成具体规划;制定了基本管理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核心业务流程相对成熟,业务骨干队伍基本稳定;企业
文化气氛初步形成,企业理念和风格被企业内外认同。企业管理标准化,首先,企业具有优秀的管理者,形成了成熟的企业文化;其次,业务流程不断得到优化,建立了标准的经营管理制度;第三,员工素质和执行力不断提高;第四,规章制度能落实到位;第五,具有评价反馈机制,奖惩有据。
管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不能随便超越管理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层次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从基础性工作做起。不要追求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两部分组成。信息技术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选择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首先不是系统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如果不符合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系统,最好的技术也没有用!
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明白,企业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过程,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思想,重新设计企业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组织,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严格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的工作,是成功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必经之路,或先导性工作。简单的追求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不是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认清管理模式,坚定信息化战略。当今,企业管理有三种管理模式,即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经营管控型。如果说有第四种管控模型的话,那就是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经营管控型的混合模型。
财务管控型企业,其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小,企业总部一般是投资决策中心,通过考核下属单位重要财务指标,来管理企业;战略管控型企业,其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高,企业总部通常是战略决策中心和投资决策中心,通过考核企业经营的重要举措(战略措施)以及重要的财务指标,来管理企业;经营管控型企业,其下属企业业务相关性很高,企业总部不仅是经营决策中心,还是生产指标控制中心,通过审核分析企业所有财务指标和经营表现,来管理企业。
因此,企业做信息化时,首先应认清、梳理、完善企业的管控模式,制定企业信
息化战略,找准信息化的突破口,然后再实施。
信息化要“简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年代里,衡量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最基本的标准是“灵活”,即你的应用系统能否根据业务的变化而快速变化。“灵活”需要几个环环相扣的条件:简化、标准化、模块化和集成化,其中,简化是根本,有了简化才谈得上标准化;有了标准化才可以做到模块化;有了模块化,才可以任意进行搭积木式的组合与集成。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处理对象,使之在一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它是实施标准化的首要工作。很多用户以为软件功能越多,越代表水平高,这是误区!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是在达到目标的前提下,功能越少越好。
尤其是发展中的企业,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变化迅速,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面临的首要挑战。花费巨资建立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可能会随着企业各方面变化而失去作用。修修补补只能解决局部问题,重新建设,经济上又承受不起。因此,大多数施工企业信息化,第一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简化功能;第二要梳理流程,但不要固化流程,要采用面向数据的开发技术开发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策略。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策略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尤其是总体规划和从上到下,信息化总体规划应该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企业信息化是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从上到下就是做信息化时,首先应满足企业高层领导的需要,只有满足企业高层领导需要的信息化,才能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路线。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路线是:分析企业管理现状,找准企业的管控模式与支撑体系,进行流程梳理和再造,确定流程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各级组织的权限与责任,把握流程信息化的实质与技术现状,选择好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简化并面向数据开发。
只有当您明确了企业要向哪个方向发展,企业应该达到哪些可以量化的管理目标时,您就可以应用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了!
作者介绍: 黄如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第五篇:煤矿“三违”成因与对策
煤矿“三违”成因与对策
[更新时间:2007-7-31 ]
“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通称。“三违”是目前工矿企业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实现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进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一、“三违”的成因分析
1、由于“不懂、不知道、不会”而出现的“三违”。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对岗前培训和岗位复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习不努力,加上培训教师空对空的照本宣科,引不起兴趣,使职工对应知应会似懂非懂,造成职工无知性“三违”。
2、由于“马虎、凑乎、不在乎” 而出现的“三违”。部分职工包括管理干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重生产,轻安全,随意改动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减少工序,不讲究标准,满脑子“可能、大概、差不多”,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部分职工情绪失落,思想不稳定,导致工作行为失调,造成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留下安全隐患,造成麻痹性“三违”。
3、由于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而出现的“三违”。有的管理干部安全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三违”现象视而不见,助长了职工的“三违”行为;有的管理干部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任务,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蛮干;有的管理干部没有为工人创造条件,要什么,没什么,职工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勉勉强强完成任务,但给后续工作留下安全隐患,造成管理性“三违”。
二、“三违”现象的心理分析
1、侥幸心理。有些职工自认为自己对作业环境熟悉,身体素质又好,技术水平高,反映灵敏,盲目自信,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抱着偶尔违章不会出事的心理,冒险违章,如蹬钩头,爬皮带等,造成习惯性“三违”。
2、麻痹心理。在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会自觉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另外,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很多职工看惯了、干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章,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3、马虎心理。有些职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工作时心不在焉,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4、厌烦心理。少数职工甚至管理人员,因长期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不堪重负,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5、唯心心理。极少数职工受宿命论的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听天由命错误想法,不注意安全,随意工作,往往造成事故。
三、治理“三违”的对策
1、知人善任,用其所长。人是万物之首,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想法都必须靠人去落实,煤炭生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水、火、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预防困难,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搞好安全生产。首先要配备好基层领导班子,因为基层领导班子的作风直接影
响所在单位的职工工作业绩,决定了其对所选树的班组长和各方面的典型的价值取向,从而决定了其所在单位的工作效果。其次要让职工充分表述其职业生涯的愿景,并适时加以引导。在职工中形成一个管理、技术的梯队结构队伍,形成一个工作向上的合力;再次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根据每个职工的特点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使每个职工都安心本职工作。
2、重视在不同的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平时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职工安全思想教育,要反复强调,寓教与乐,真正使安全思想教育入脑、入耳、入心,起到效果;同时突出三个重点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一是重点时节:节假日、休息日职工思想容易放松;二是重点事:生产遇到困难时,安全周期较长时,安全工作出现问题时,职工思想不稳定时;三是重点人:有喜事的幸福人,遇到困难的愁闷人,班后急着回家的急燥人,休班后返矿的疲劳人。通过扎实的思想教育,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地端正工作态度,用正确的心理支配行为,履行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
3、培养全体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煤矿生产受多种自然灾害威胁,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这一方面需要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工作技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遇到突发事件不急躁、不手忙脚乱或消极对抗,而是沉着冷静,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取得工作的主动。
4、控制工作时间,严格交接班制度。管理人员要做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模范。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一直是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要求全体员工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一直是管理人员追求的境界。工人提前上井,是“三违”,管理人员要追究,但工人延点上井,是“三违”,却没有管理人员去追究,反而认为可以理解。这是一种怪现象。殊不知工人的加班延点,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使职工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没有充足的体力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势必走样,行为就要失态,给安全工作带来隐患。
5、强化作业现场管理营造安全生产环境。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通过提高全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实施隐患排查闭合性管理,促进岗位作业规范化,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基本功不放松,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真正把住现场关。
6、严格制度,惩戒违章者。井下作业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生产战线长,长期高负荷的简单劳动,很容易让职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疲倦,滋生麻痹和取巧心理。有些职工常常为图一时的省事、省力,就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因此要充分发挥安检人员的把关作用,对重点工程、零散作业人员、边远头面、运输危险区段,不断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在整改过程中实行跟踪督察;对边远死角和重点的头面和地点,实行跟班把关。对“三违”人员和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净化安全生产的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邹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