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用法规建设与政府的作用

时间:2019-05-12 14:4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信用法规建设与政府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信用法规建设与政府的作用》。

第一篇:谈信用法规建设与政府的作用

信用问题说到底涉及的就是社会各界在社会活动中的信用关系。信用的好坏、信用关系的优劣说到底也是要靠参加信用活动的主体自己去建立与维护的,不是靠法规的强制、政府的管制来建立与实现的。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各界的因信用而带来的利益平衡的基础上的,这个平衡的过程是市场自发调整实现的,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法规、政府管理、征信体系等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就象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社会各界信用利益的平衡是内因,是信用关系变化的内部动力,法规、政府的管理、征信体系是外因,是社会信用关系变化的外部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同时又参与社会信用活动,参与这个平衡过程。由于政府既是管理者,是外部条件,又是参与者,是内因力量的一部分,因此,决定了政府在社会信用活动中有着双重地位与作用,有着双倍影响,从这两方面看,政府的唯一选择与定位就是明确自己的外因职能,不干涉、不越位、不替代,搞好法规建设,支持信用行业发展;作为内因一分子,在社会信用活动中诚实守信,正人先正己。

一、加快相关信用立法,确立国家信用管理机构

良好的信用环境需要公众良好的信用意识与信用行为,行为需要制度规则与法律的约束,制度与法律通过立法与执法机构来体现。因此,确立国家信用管理机构及立法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重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工作,是政府作用的集中体现。

信用立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基础,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信用活动提供完整、公开和相对稳定的标准,指导和保障社会信用活动与行为健康、有序的发展。从常理看,一般的制度应包括法律制度、行政规定与规则、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社会习惯与习俗等。我国信用立法与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也好不例外地应包括这些内容。

本文认为,在信用立法方面,我们主要有两大类工作,即对现有的信用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以及建立相关信用新立法。

在修改与确立信用立法方面,本文认为应借鉴国际经验与遵从国际惯例,并考虑中国民情与历史沿革。主要的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界定数据开放范围的法律或法规,其中包括必须开放的数据源及其监督机构的责任,以及对于向公众提供不真实数据的惩罚,在强制性公开大部分征信数据源的同时,确定必须保密的部分,以及确定征信数据的经营方式。应向欧洲的“数据保~案”、美国的“诚实租借法”、“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发”和“平等信用机会法”等法案学习。

——建立与界定商账追收的法律与法规,其中应包括允许各级工商局开放商账追收类信用管理公司的注册,明确用法律或信用手段进行商账追收的程序与行为约定,对消费者个人及企业法人的追账手段约定。这方面应向美国的“债务催收操作法”学习。

——修改已有的部分授信机构的信用管理规则,如“担保法”、担保规则与实施细则、贷款通则、信贷管理规定等。注重平等授信、公平授信、合理授信,鼓励诚实守信。

信用立法的建设是信用管理体系最重要的问题,但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问题。信用立法工作,首先可以由上述有关的各大部委开始着手对各自所负责的领域进行相关信用法案的立法调研,然后由xx专门机构负责组织与安排,进入立法程序。信用立法工作不能求快,但求稳健与适应中国国情,不能照搬欧美现有的立法条款,毕竟民风民俗差异很大。

目前,很多部委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着相应的信用活动,并且出台了很多具体的与信用相关的管理规则与实施办法。这种自然形成的信用管理职能与分工,是在需求中应运而生的,是符合现代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应该保持并发扬下去。

但是,随着社会对信用的重视以及信用活动的迅速发展,要求全国的信用活动统一管理、规范一致,加强力度,协调发展。因此,仅仅保持这种分工就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市场形势的需要。因此,本文建议,在现阶段,政府指定一个由xx直接领导的机构,统一管理信用建设,负责全国信用管理的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全面协调。

二、正确定位政府在信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通过颁布法规、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经济的指导;作为市场监管主体,政府行使广泛的监督职权,引导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保障信用行为与活动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的主要角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组织与实施信用立法;

——日常执法与监管;

——制定并执行信用管理机构与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

——推动专业征信机构及其数据库的建立与发展;

——推动与辅助失信惩罚机制有效运转;

——扶助与监管民间信用管理协会、行会及其它行业组织;

三、加大力度支持信用管理行业发展

重建我国信用体系,立法固然重要,但这是长期的任务,从中短期来看我们应该加快建设与发展我国信用管理行业。信用管理行业是在现代经济发展后进一步社会大分工下形成的,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必要部分。与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的主要分工职责是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活动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促进整个社会信用活动高效、快速、规模发展,规范和约束微观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以市场化的方式对不良信用行为给予惩罚。

健全的信用管理行业是健康的社会信用与信用活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矗没有信用管理行业,就不会有统一规范的社会信用活动与行为,就不会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与环境。目前,在我国,最缺乏的就是一个形成体系与初具规模的信用管理行业。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如此。要重视信用、发展信用,就要加快建设与发展我国信用管理行业。

首先,就是要发展各种各类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公司。从征信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个健全的信用管理行业包括了十几类企业。我们目前并不具备这样全面发展的条件。但是其中一些必备的和我们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机构应尽快发展起来。资信调查与评估类公司在我国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历经波折,已形成了一些国内比较知名的专业资信评估公司。

目前,从整体上看,该类企业的发展一直不很理想。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信用环境与信用意识不良,社会对资信评估的需求并不强烈;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对该类企业的行政管理重视不足;三是该类企业自身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现在社会信用意识提高了,社会呼唤信用,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整顿和大力发展资信评估企业。

加入WTO后,加快发展信用管理机构的迫切性就更突出了。因为,在公开、平等、透明等原则与精神的作用下,在国内广阔的征信服务市场需求的诱惑下,外国同行公司将逐步进入中国征信市常对外开放的国民待遇可能使外国公司依仗其在资金、技术和经验的优势地位,垄断国内征信市场,届时发展仍不成熟的中资信用管理公司,特别是征信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建议由上述政府指定的统一信用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对现有的资信评估机构进行资格认证,保留并宣传那些已具备专业水平的资信评估企业,同时,允许社会各界根据规定开办资信评估机构,以此促进发展,鼓励竞争。获得认证的和新开办的资信评估公司应该联合起来,民主、自愿选举产生资信评估行业协会,形成行业管理章程与制度,向社会宣告行业内企业的责任与承诺。树立资信评估行业及其企业的公众形象,是非常必要的,市场需要这种信用宣言,市场更关心对评价他人信用状况的企业本身的信用状况与承诺。

其次,就是要加快建立和发展专业化的征信公司及其信用数据库。重建社会信用体系,最关键、也是我国最缺乏的就是专业化、规范化、初俱规模的征信公司及其数据库。信用数据库是经济主体各种各类社会信用活动的记录。这些记录是档案、是信息、是公告、是约束,是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基础的基矗没有信用数据库,信用管理就无从谈起。本文认为这方面的工作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纵深发展”。目前,银行、海关、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等都有一定意义上和某种程度上的信用数据库。现在的问题是要使他们已具有的信用资料及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对此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会同各个部门的专家,制定并出台有关信用数据库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各个系统的主管部门再根据这个指导意见制定实施细则。

另一方面是“横向发展”。上述各类机构的信用数据库大多数都是在自己的经营或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是为自己服务的,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鲜明的行业色彩。这些信用数据库无论怎样专业化和发达,如果它们相互割裂,则都不能全面反映被记录人的综合信用水平。因此,有必要把这些信用数据库统一起来,面向社会。

本文认为,从目前的国情看,“纵深发展”是现阶段必须做也能够做的。这些工作做了既有利于本系统的信用活动与信用管理,又为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还是职责范围内、份内的事。“横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长期看必须做,但目前还有一定难度,主要难在国家重视的程度、是否指定和成立主管机构以及该机构的协调能力。而且,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需求水平,“横向发展”的矛盾尚不突出,市场尚未形成,暂不具备大力发展的条件,可以试点,总结经验,但不能拔苗助长。

最后,应开放民营的和外资经营的信用管理机构,允许其经营包括企业、消费者信用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和信用保险在内的信用管理业务,以满足我国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管理需要,平衡发展我国信用管理行业,缩短我国信用管理行业与国际的差距。

第二篇:工商分局政府信用建设总结

工商分局信用建设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政府信用建设”的决定,结合省、市工商局提出的“信用工商”建设要求,工商分局在政府信用建设工作中,全面按照《关于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升政府行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落实措施、扎实整改,结合分局工作职能,积极开展“政府信用”建设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切实提高部门工作质量,努力搞好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工商分局在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接到文件后,我分局立即进行部署,5月8日分局党委认真学习了政府的两个文件精神,专题研究了工商分局开展“政府信用”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三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所)长担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而后分局又专门召集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部署,再次强调政府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了相关科室的工作任务。5月16日我分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工商分局信用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根据分局的实际,详细制定了实施步骤,明确了工作目标。由于领导重视,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我分局的“政府信用”建设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具体工作中,分局党委根据区“政府信用”建设通知方案,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重温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两方面入手,实

案值3450.5万元,罚没款107.3万元,市场秩序日趋好转。

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上半年,我们分三个阶段,在辖区全面开展了集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案件989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121件,没收非法盗版音像制品5224盘。

开展了无照经营专项整治。4-5月份,我们会同城管、公安等部门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取缔城区无照经营专项执法行动,对无照经营户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清理。这次整治执法行动把城区主次干道、新村地区、城乡结合部、重点市场周边定为重点地区,把餐饮、娱乐、美容美发、电子游戏、网吧等划为重点行业。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取缔难度大的钉子户,采取端窝点、拔钉子户的措施,效果明显,同时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对具备条件的,督促其补办执照。据统计,共查处无照经营187户,取缔80户,引导登记107户。

针对“非典”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分局在4月下旬集中人力,开展了全局性、全区性的集贸市场和流通领域的专项整治。局所联动,严密部署,层层落实,成效显著。共出动检查人员近2000人次,对全区31个市场、3000余家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查处与“非典”有关的违章违法经营案件6起,督促各类市场消毒72次,查获不合格口罩3000多只,虚假广告宣传3起。

2、对查摆出干部业务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分局党委在确定今年为全局“业务培训年”的基础上,建立了执法干部“学法日”制度。明确了将执法实务培训作为今年经检、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终审制”。即改变原来的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先由所在地工商所审核后报分局审核的程序,分局授权各工商所对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的终审权,不再报分局审核。

4、对查摆出干部队伍建设亟需提高的问题:针对“政府信用”建设工程,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并专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工商干部八小时外监管制度》,成立了督查小组,对分局各部门和全体干部从贯彻“廉洁从政十条纪律”等7个方面实施督查,并建立具体相应的奖罚措施。

结合“从政十德”教育,强化工商干部的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牢固树立“职为民守、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益为民求,业为民兴、绩为民创”的思想,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自觉为“政府信用”建设添砖加瓦。

三、工商分局政务公开的内容:

1、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符合条件、手续齐全,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办完。申请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条件符合、手续齐全当场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完。以上报市局审批的除外。

2、个体工商户开业、变更登记,条件符合、手续齐全当场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完。

3、企业申办商标定点印制资格,条件符合、手续完备的,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完。企业申请广告经营业务,条件符合、手续完备的,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决定。

第三篇: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政无信必颓”,这里的政就是指政府——政府无信,社会必定衰败。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政府建设不断进步,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起色。但个别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敷衍塞责、表里不

一、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仍占有一席之地,更有甚者,滥权、越权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是什么导致政府信用缺失?究其原因,体制性缺陷是信用缺失的根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良好的政府信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明确行政许可的权限和范围,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废除不允许设定的行政许可,减少可设可不设的行政许可,健全和规范关系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行政许可,使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加强行政审批大厅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由直接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

第二,完善问责制度和监督机制。针对一些政府部门重权力、轻问责、责任意识普遍淡薄的事实,当务之急是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各级政府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程序、责任追究措施,对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认真检讨责任、追究责任,并向公众道歉。自觉接受人大、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行政规范化,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推行政务公开和听证制度。据统计,我国大约60%的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一般未向社会公开,信息资源富集政府一身,往往无法充分利用,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政府部门应在保证经济社会安全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快解决公共信息依法公开和共享的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要通过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后方能出台。

加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转的保证,事业呼唤,民心所系。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党和政府就一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四篇:论政府信用建设(正文)

论政府信用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对诚信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商业领域,而忽略了作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的政府诚信。政府诚信是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基石。有关政府诚信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政府信用的诠释

(一)政府信用的定义

政府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主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体系。政府的地位和影响源于“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由此,政府信用相对于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而言,影响面较广,影响程度较大,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政府的政治权力的终极目的是增进社会福利,在我国,政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诚如洛克所言:“就是为了规定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法律的权利,判处死刑和一切较轻处分的权利,以及使用共同体的力量来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害的权利;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公众福利。”一个国家政府能否实现公共福利,就成为人民衡量政府好坏的最重要指标,因为就存在着一个政府宗旨能否与政府行为相称的问题。国民和企事业组织对政府践行其宗旨的程度有自己的评价,外国政府对一国的政府也有着各自的评价,这些评价往往决定了该政府信用水平,决定了一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政府信用就是国内外社会各主体对一个政府守约重诺的医院,能力和行为的信任。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表率,是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核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极大。因此,应当把政府诚信作为社会诚信建设的龙头。面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加大建设诚信政府的力度,充分发挥其表率和示范作用刻不容缓。

(二)政府信用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政府信用分类不同,主要标准大致有政府信用水平,政府层级,政府信用范围,政府职能。1.按政府信用水平分。

可以将政府信用水平低下和信用充分。一个国家如果因民生凋敝而面临大规模的社会不满和**,则为政府信用低下;反之,如果一个政府执权不是靠暴力而保持高度的社会稳定和繁荣,我们则称之为信用充分。2.按政府层级来分。

可以分为中央政府信用和各级地方政府信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这个分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权能。3.按政府信用的范围分。

可以大致分为外部信用和内部信用。这主要是以管辖范围决定,外部信用是指一国政府权力管辖范围以外的主体对该政府的信用评价,内部信用则是政府对与它管辖范围内的个人或集体而言的信任程度。总的来说,外部信用是政府信用和政府合法性的基石,而内部信用则是前者的延伸。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化情况下,就一个国家的政治而言,其职能大多也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地方政府信用也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4.按政府职能来分。可以分为管理型和服务型两部分。近年来,在理论界普遍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强调“从以统治为中心向以管理为中心的转变。继而“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现代社会有限责任政府职能除了通知之外,主要是管理和服务,这两种职能愈来愈得到重视和强化。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二、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意义

在社会信用缺乏的现代,政府信用之所以被重视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是因为政府信用实际上确实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当代社会发展所必须但却缺乏的资源。

(一)经济效应

市场经济两大支柱:物质技术和道德约束。信用是最主要的道德支柱,是一种隐性资源,无形资本。

“这种低信任对社会和经济的损害是显然的,它使交易成本急剧增长社会分工受到阻碍,并将在长期上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鉴于此,不少学者开始讨论市场经济的道德问题,认为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某种道德支撑。那么这个道德支撑到底是什么呢?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所谓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最重要的是信誉和信任。”

信用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道德支柱。信用是资本使用的必要条件,没有了社会信用,或者社会信用水平很低,则资本将无法或难以运用而为社会创造财富。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信用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是相当大的:“在我国,当前社会的信任程度普遍低下,使许多经济手段不能运用,经济杠杆失灵。失信不仅产生经济方面的影响,还使社会信用程度程度降低的状况恶化。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道德支柱的重要内涵,如果政府信用缺失,市场交易主体就会面临着许多制度预期不确定的困境。政府信用对于交易成本也有着重要影响。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表明,高度的政府信用表示的稳定的经济制度环境,对于交易成本的节约,从而提高效益,增加利润是非常明显的。

(二)政治效应

马克思认为由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实际上,合法性的基础存在于政治统治体系能否满足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在特定生产关系框架中的政治需求,纯粹的功利关系难以产生合法性,精神合法性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政府信用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心中政府的合法性。

合法性问题是人民评判一个政府应否存在,是否具有权威性的标准。政府失信是一种大失人心的政治行为,它无疑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合法性,甚至导致被新政府取代旧政府的危机。

(三)社会效应:政府信用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在现代,一般意义上的和谐社会是指社会成员能够实现各尽其能,各展其长,社会阶层之间能够实现互动,利益分配能够公正,社会能够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和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可概括为“诚信友爱”。诚信要求社会成员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并按这些规范行事。社会和谐与规则,秩序密切相关。没有规则就不成方圆,规则和秩序产生和谐,如果一个社会有了合理的,统一的社会规则,而社会成员又能自 2 觉地遵守这些社会规则,这就有了诚信。要实现整个社会的诚信友爱,就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文明基础。政府信用建设在这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三、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对政府官员而言“纵使强化制度监督约束和道德教化,除非政府官员的道德境界尽善尽美,否则要根除政府官员失信是不可能的。” 1.政府公共权力行使不当,存在与民争利的现象。

政府失信与公共利益是此消彼长的一对矛盾,是因为政府行为是围绕着公共利益而展开的,公共利益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核心。政府失信是违背公共利益的行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政府失信都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剥夺,对公共利益的瓜分。

接踵而来的便是政府权威的下降以至于合法性的丧失,任何一个失信的政府都必定没有应有的权威。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的政策就不能有效地贯彻实施。2.政策措施朝令夕改,社会秩序混乱。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赛指出,从现存不平等系统中取消合法性,是冲突的首要前提。社会秩序的维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以现存的制度的认可为基础的。这种基础减少之后,就会发生冲突,引起社会**。

行政决策是政府行政活动的起点,也是政府信用的核心。当前诸多地方政府在决策时不从实际出发,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讲究科学,不发扬民主,只凭经验和习惯办事,凭主观臆断,致使决策屡屡失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凸显所谓的政绩,不顾现实需要和承受能力,大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换一个领导换一种思路”、“换一届政府换一套政策”,造成“一届的政绩,几届的包袱”,而“新官不认旧帐”以及“打白条”(实际就是政府公然赖帐)又比比皆是,从而失信于民。3.执法活动缺乏公正严明,背离职责,越位缺位。

很多地方政府往往是冲动和冷漠并存,即积极介入当地经济活动,对提供公共产品、增加社会服务了无兴趣。凡是能捞到好处的,本不该介入的却积极介入,向百姓集资,为企业担保;凡是无经济收益的,本该作为的却消极不作为,违法犯罪猖獗,社会治安恶化。远的不说,看看咱们的首都北京,人民警察终日里热衷违章罚款,而对多年存在的、遍布街头小广告(猖獗的制假贩假)不闻不问。这类城市癞痢泛滥,表面损害的是首都形象,而实际伤逝的是政府信誉。

4.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社会福利增长乏力。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府的合法性角色在于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建设政府信用必须符合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包括:责任,公正,诚信,自由,法治等等。作为地方政府效能的标志是政府的行为能较准确地反映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在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符合公众的要求。这反映了以民为本,公众导向的价值取向。5.滥用权力,腐败堕落。

“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政府官员若不能居心为公,执政为民,就很难廉洁奉公,为民谋利;而权力若不得到有效监督制约,就会倾向滥用,以权谋私,腐败堕落;法律权威若不高于行政权力,就易于出现执法不严,以权代法。人民赋予政府官员以行政权力,是要求“权为民所用”,进而“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是由于不能居心为公、缺乏有效监督、不依法行政,而是执迷于以权谋私,腐败堕落。如此,必然使诚信缺失愈演愈烈。

(二)政府失信的主要缘由

1.政府自身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利益主体。这一利益主题在中国现阶段集中体现的是部门利益,或部门小集团利益,甚至就是一些部门领导的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政府化,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集团化,集团利益个人化。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代表着国家,是国家的具体化,而政府则通过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国家、政府、政府部门以及部门领导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被模糊了:“部门领导人=政府部门=政府=国家”。实际情形是,四者之间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问题。在当今,由于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利益集团形成但尚未得到有效制衡,以及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使得政府部门利益趋于膨胀,以维护政府乃至国家利益为名,行部门利益之实的情形不时出现。一些政府部门为谋取本部门或小集团利益,往往打着维护政府及国家利益的旗号,滥用政府与国家信用,使政府与国家信用严重流失。2.历史根源。

社会信用是商品经济而不是自然经济的产物,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较短,法制、平等、契约、信用等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还相对匮乏。受长期封建主义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不少政府官员还没有把自己真正置于“人民公仆”以及“服务者”的位置上,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地残存着高高在上的特权观念和为所欲为的意识。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各项制度、法规有待完善,这又进一步固化和放大了政府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3.内外制约少,失信成本低。

诚实守信不仅需要主体的端正道德意识,自觉诚实守信,而且需要外在压力。外在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舆论约束,更重要的是法律制约,使守信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或失信的“成本”大于失信的“收益”。在中国,长期以来,诚实守信更多的是依靠道德意识,而十年“文革”近乎完全摧毁了约束公民自觉诚实守信的道德力量,“依法治国”还处在“干中学”的过程之中。在政府、企业、个人三类信用主体中,政府拥有超强的力量,资源配置权、话语权乃至法律重器都严重向政府倾斜,所受到的内外实质性制约少之有少,其失信的成本非常低。4.政府公务员现代诚信意识淡薄。

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务员“契约诚信”观念不强。手中执掌者国家的行政权,就应该有一种责任,还应当承担行为的后果。当人民把职务给了你,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方将行政权委托政府行使,作为代理方应当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假如代理方职责履行得好,其官员就应当获得应有的工资、酬、荣誉等。假如政府不能提供委托方的正当需求,无法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代理方就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理,委托和代理关系的存续也就值得考虑了。这种关系必须以诚信为支撑。而诚信的背后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平等原则。但相当一部分公务员没有这种诚信理念,对 4 担负的工作从未想过还应该向人民承诺,还要负违约的责任。

(三)政府失信的危害

政府失信,是社会普遍失信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的政府将直接成为公众道德水平普遍降低的加速器,也将成为整个社会信用滑坡的根本原因。”政府不诚信“对社会信用秩序的胡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其他社会主体不同,政府不仅仅要自身讲究诚信,而且要在创建信用制度和机制环境中负责任。

1.破坏法治基础,法律制度缺乏稳定性和明确性。

法治国家前提是信用社会,促进国家法制建设和完善。

阿尔蒙德认为“如果大多数公民都确信权威的合法性,法律就能比较容易和有效地实施,而且为实施法律所需的人力物力也将减少。[1]政府信用是褒词政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关键,要树立全体成员都能够共同接受的理念,才能建立起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才能稳定社会。

政府是管理国家的中枢,是政策法令的制定者、执行者,是社会秩序的监督维护者。要保证政令畅通、社会有序发展,政府除了恰当运用法律赋予的公权外,更多地还应是依赖于取信于民,依赖于广大民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政府失信必然会损害政府应有的公信力和亲和力,进而损害公权力之基础,广大民众必然会对政府的一切行为产生怀疑。这进一步加剧社会的逆向选择风险,政府职能的实现就必然遇到阻碍,法令、决策就很难得到贯彻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必然盛行,政府行为就得不到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与配合,甚至还会引起民众与政府的对抗,动摇政府行政的基础,危及政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导致对使用强制和制裁更加依赖。

政府处于社会结构金字塔的顶端,由于政府代表国家执掌公共权力,行使公共管理的职权,起政府过程的对象是社会所有组织和公民,因此,政府总是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其行为的影响也易成为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关注点,政府的影响就具有非同一般的广泛性。

作为权威的政府一旦失去信用就将造成严重的混乱,一方面政府会凭借其一系列强制手段迫使社会成员按照政府意志从事活动;另一方面,按照一定规则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关系,是政府信用影响力的最直接表现。一个政府如果信用水平不高,社会成员对其政策和行为就会产生怀疑和抗拒,以此看来,政府依靠的强制手段和制裁就会增多。3.威胁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公民如果信任政府,那么对政府的态度就是认同的。政府信用的缺失往往引发社会矛盾,社会矛盾表现为人们不同利益的冲突,而一个失信的政府是无法有效地去解决利益冲突的,社会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加剧,导致政治状态的不安定,从而使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不稳定。

我们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通常是通过政府是否能够满足人民利益需要,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文明不断前行的现代,一个政府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更重要的是使社会成员对政府通知和管理产生信任和认同。因此,一个国家通过政治认同所形成的政府信用度越高,社会就越稳定,越和谐,反之,如果政府信用度越低,社会就是越不稳定,引发危机和社会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4.影响市场经济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为关键的,恐怕还是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核心的政府信用的缺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政府无信更无可奈 5 何。政府的权势无可匹敌,如若再不讲德、不讲理、不讲法,企业与个人便无可奈何。但是,无可奈何的企业与个人可以选择“敬而远之”,可以选择“上行下效”,长此以往,“无信而不立”必然引起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由于自身缺乏诚信,由地方政府来组织实施的信用体系建设,自然会大打折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府信用随意透支,会增加政府的信用风险,破坏市场机制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秩序的正常维护。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制,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5.对国家国际地位和形象的影响。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不仅仅是我们政府自身的完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地位和形象。美国认证协会主席米罗葛若曾说:“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印象,首先是企业产品的质量,其次是政府信用,然后是一个良好的法律保障,综合起来的信用就是我们作出判断的眼睛。”由此可见,国际上对于政府及国家的信用的重视。

政府信用建设,不仅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也是促进中国经济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国际社会呼唤信用中国,而信用中国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取信于国际社会,进而推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首先是政府“入世”。在中国政府签署的160多条“入世”协议条款中,仅有20余条与企业市场有关,其余的均涉及政府。根据WTO规则的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涉外贸易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规范性文件等,都不能与WTO的规则相违背,要求政府的行为要公开、公正、诚实、守信,政府要平等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不能搞区别对待。而且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必须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决不能搞暗箱操作。因此,政府的诚实守信直接关系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关系到中国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努力。

四、实现加强政府信用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传统观念,政民关系的正确定位。

自古以来在中国,“君舟民水”“官老爷”和“草民”等思想根深蒂固,政府和人民是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受中国传统的观念的影响,这种关系却常常被定位为官贵民贱,服从和领导的关系。

在中国,“官本位”思想,“草民观念”“政府至上”这些类似的现象对政府信用建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既有利于增进人民对政府的信用,增进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沟通合作,同时又使人民对政府产生过度的依赖,丧失了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信任政府和张扬人民个性之间求平衡,正确定位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增强人民和政府之间的交流,是我们建设政府信用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应当重视人民权力的作用,人民权力是指与政党权力,国家权力相对应的一种权力。在这三种权力当中,人民权力是起点,也是终点,人民权力对国家权力和政党权力形成了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机制后,政府诚信就有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作为一名政府官员,我们应该清楚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并非上下级的服从与统治的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关系中,坚持以民为本才有可能建设良好的政府信用。

(二)政府制度化,体制革新与完善

1.民主制和责任制。

民主机制是建设政府信用的基本保障。政府制度和体制的合法性是指政府制度和体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在宏观层次上,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与政府制度和体制的合法性程度成正比关系。因此们为了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对政府制度和体制的设计应该力求科学合理,以便取得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使政府能够履行维护和促进主权者利益的职责。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典型的政府制度,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和权利制约正式政府体制化实践中确立起来的。

诚信政府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政府信守对公众许下的诺言,在诸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普及基础教育等问题上,都达到预定目标,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

正对地方政府分权但欠缺责任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权力流失严重,笔者认为,增强基层公务员对公众负责的责任感,也是增强公众对政府信任感的方法。2.监督体制的完善。

就目前中国的行政监督机制来看,是有待完善的。在我们地方政府的基层建设中,公民监督的实际效力并不明显,缺乏合理畅通的监督渠道,政府官员中真正可以做到为民请命的毕竟还是少数。笔者认为,政府在基层建设中做到广开言路,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实行政府公开化和提高信息透明度,是政府的诚信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规范权力主体方面,通过修改宪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国家公务员法》。对党政机关的各项纪检监察制度,均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对违反党纪,政纪,法纪问题的具体处罚规定,做到规范和惩罚并举。在监督和制约方面,国家应尽快制定和颁布指导监督活动开展的一个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督法》。实行人民群众的监督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要让让人民树立起主人翁的责任感,这要求政府要积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保护权和批评权。此外,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新闻法》,切实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新闻舆论的自由,发挥对政府信用建设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法制化,坚持德治与法治结合。

社会主义国家非常注重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宣传来维护政府权威。意识形态在政治上与统治阶级相互适应,因为事实上它保证了社会统一代理人的作用,对于政府信用建设形成而言,加强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主流非常重要。1.对政府官员自身的素质要求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必须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政府官员掌握着公共利益的具体分配权,应具备胸怀国家,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超常的管理水平,综合的科学知识,极强的责任心和诚信,一个干部如果具备这些素质,就不会产生政府失信的现象。我们要注重权力主体党员的素质问题,对于素质不过关的,要宁缺毋滥。

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对于建立一个连接诚信的政府也居于重要地位,在行政管理中,公务员发挥着指挥,传递实施控制,协调等执行作用,是政府于群众的桥梁,也是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模范。

笔者认为,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是有效改善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消极腐败和诚信缺失,政民关系紧张仙子昂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处于基层的公务员,在与人民群众直接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杜绝一切滥用权力,徇私枉法,做到一心为民的要求,必定可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2.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制度。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对于政府官员来说,犹为重要。事实上社会公众和政府之间关系一直存在不平等,在一个法律制度没有高度完善,社会道 7 德没有完全规范的国家里,政府出现失信的现象时,公众追究政府责任和追索损失往往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制度保障不完善,政府官员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感的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智障者,表率的作用更是责无旁贷。公众对一个政府的信赖首先取决于政府官员的好坏,对于政府官员的培养和筛选必须严格,要选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正如邓小平同志对党员干部说的“真正干出实绩来,才能取信于民!”

诚信行政应作为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人们倡议建立信誉等级评定制度,设立相关评定机构,其评定内容是:政府部门设置和职能情况、依法行政情况、决策和管理的科学程度、信息公开程度、政府工作效率、公务员知识化和专业化程度、政府支出和债务情况、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等

结束语:“一个民族不能缺乏信用观念,一个国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个社会不能缺乏信用体系,一个企业不能忽视信用管理。”这是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信用论坛”喊出的口号,而论坛的主办者之一就是国家经贸委。建设信用经济,规范市场秩序,首要是建立信用政府。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扶正倾斜的信用大厦,让信用不再成为稀缺资源,政府既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又是扶正祛邪的仲裁者。

参考文献:

1.章延杰:《政府信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刘莘 :《诚信政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成言:《现代行政领导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徐国亮:《政府权威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5.谢庆奎 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吴丕:《中国反政府—现状与理论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7.林钧跃:《消费者信用管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 8.廖进、赵东荣:《诚信与社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9.博阳:《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廖志杰、胡军:《诚信--传统意义与现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第五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

建设服务型行政府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具有核心竞争力

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民主和负责

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就是说,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质,后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一个都不能少。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法治和有效

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我国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依据宪法原则建立并按照宪法原则运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宪法并按照宪法原则办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政府的权威,确立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认真的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相信政

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把钱真正用到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的事业上来。要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必须下决心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这些都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国家战略产业,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府在人民 群众中的威信。要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这些方面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实通过预算硬约束保证公共财政的正确使用。实现了合理分权

五、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分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权;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下放;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等。合理分权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合理分权是我们建立服务型政府所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结构性难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失序和国家混乱,这是我们在分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但分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分权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最大好处是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于因为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管理失误;第三,可以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第四,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建立问责制政府,转移政府责任,明确政府核心工作,便于政府的绩效评估。实现合理分权,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是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转变;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将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事实证明,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增进市场效率。但政府规制不应成为维持政府部门利益的手段。政府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有的甚至是乱收费、乱罚款,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审批还通过设置所有制门槛,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进行限制。这与新的条件下国家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相左,与“非禁即入”的自由竞争理念也格格不入。因此,应当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是: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

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政府运作的高成本与政府服务的低效率是如影随行的。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也有利于减低行政成本。

在逐步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础上,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又一重要环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公共管理人员和机构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企业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做出处置和负责的反应。具有充分回应性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导致政府在权力结构中角色的变化:政府由原来的公共权力统治者,变为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下载谈信用法规建设与政府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信用法规建设与政府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全文5篇)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北仑区政协大碶联络委员会魏建根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对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信用进行划分,通常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

    建设管理与法规

    《建设管理与法规》结课论文内容及要求 1.论文题目自拟。 2.论文应包括下述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论述通过本课程学习了哪些法律法规,总结各部分主 要内容(不少于500 字); 第二部分:(......

    装修法规的意义与作用

    装修法规论文 《浅析装修法规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浅析装修法规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结合装修法规课上的重要内容,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对装修法规室内设计......

    试论现代信用及其作用

    试论现代信用及其作用经济学的信用是指经济活动中的借贷行为,这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商品、货币关系高度发达,经济运作具有扩张性的基本特征,经济......

    信用评级的作用(推荐)

    信用评级的作用信用等级是企业履约状况和偿债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健康财务的最好反映。信用评级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拓宽融资渠道,防范商业风险,改善经......

    宜信唐宁谈信用建设和管理

    宜信唐宁谈信用建设和管理近日,宜信CEO唐宁出席《2014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发布会时表示,p2p信用体系建设耗费非常惊人,行业的“隐性门槛”其实很高。“中国信用体系缺......

    2018建设与房地产法规(01856)

    案例分析一 【案由概述】 2003年3月,陈杰以被拆迁人委托代理人名义与北京海润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称海润房地产公司)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并领取全部房屋拆迁款。陈丽丽与陈杰系兄......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制度精编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制度精编编写《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制度精编》旨在为各级政府机构、行业社团、服务机构和社会各界从法规、政策层面了解中国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