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共5则)

时间:2019-05-12 14:3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管理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征管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目前,“信息管税”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讨。

一、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

1、信息数据采集质量不高。由于没有一套涵盖税收所有业务的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标准,采集录入数据信息随意性较大,质量不高,与纳税有关的第三方信息采集渠道不畅,采集的信息深度和广度不够,数据信息质量影响着涉税信息分析的应有价值和对税源的有效监控。

2、信息共享整合不畅。基层国税部门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数据质量监控分析系统、纳税评估系统和税源管理平台等,各系统之间数据没有系统梳理整合,导致涉税信息的重复录入,多头信息难以共享。基层税务部门尚未搭建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分析应用平台,各部门各系统纵横向之间,内外部之间数据信息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及时、不顺畅,信息综合利用率低,影响着税收征管质量。

3、信息应用范围层度不深。税收分析的方法不多,仍然处于依托行业指标和预警值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纵横向简单比较评估的层面,纳税评估手段单一,没有真正让数据说话,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没有真正体现出税收征管的质量。

4、信息管税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税务部门没有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管税的管理体系,县局、分局、税收管理职能部门、税收管理员实施信息管税没有明确的管理分工和管理责任,影响着信息管税的质效。

二、搞好信息管税工作的措施。

信息管税是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是基层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之一,基层国税部门实施信息管税,构建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的税源管理体系,应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1、规范数据采集,把好信息质量关

“数据采集”是税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信息管税的前提和基础。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共享直接决定了税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一是规范信息采集。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和维护机制,明确涉税信息的采集重点、采集时限、采集范围和采集标准。在保证基础涉税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借助外部信息交换系统,加强与工商、地税、质检、统计、电力、金融等社会经济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牵头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定期交换共享第三方信息,构建纳税人、国税部门和社会经济管理部门“三方采集”模式,不断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切实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严格信息审核。建立“三级审核”机制,加大信息审核力度,办税服务大厅对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报资料和信息采集表进行逻辑性初审;税源管理部门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对纳税人各类申报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复审;业务部门参照第三方信息与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终审比对。三级审核层层相扣,确保通过每一个岗位,每一笔数据录入,每一天的数据零差错,实现每个基层单位录入数据的零差错目标。三是严控信息录入。从源头上加大对信息采集违规操作的监管力度,强化信息采集责任,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可用。要统一录入标准,统筹信息录入,对于同类涉税信息做到一次性采集,各系统共享,多层次应用。四是强化信息整合。要建立覆盖所有税种、所有业务流程、所有内外部涉税信息的税收数据信息整合平台,将综合征管信息系统等主体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等辅助系统以及数据质量管理监控分析系统等运维系统全部纳入其中。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统筹应用宏观经济信息、征管基础信息、行业税收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等涉税信息,为税收分析和税收征管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资源。

2、拓展信息分析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信息分析应用是落实信息管税的核心,也是信息管税工作的难点所在。要在提高对信息分析应用的重视程度的同时,应着力提升信息应用深度,拓展应用广度,提高应用效率,注重应用实效。

一建立信息分析应用机制。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和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展开综合分析,定期发布分析指标,全面掌握税源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征管薄弱环节,堵塞征管漏洞。二创新信息分析应用方法。在分析内容方面,要通过开展税收宏观分析、区域分析和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及时了解本地税源分布情况、税源质量状况和税收征管现状,掌握税收和经济的运行规律。通过开展重点税源分析、行业分析和具体纳税人的分析,建立重点税源行业征管信息数据库,抓住重点税源和行业管理关键指标,建立预警评估体系,提升重点税源和行业管理水平。三加强对信息分析结果的运用。按照“人机结合”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分析成果,设定科学合理预警指标,实行风险等级管理。对低风险信息纳入正常管理,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及有针对性的约谈,让纳税人就信息分析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做出说明解释;中级风险信息采用实地核查或评估,对风险分析发现的较大疑点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对高风险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对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进行深入检查,发现有偷税嫌疑和其他违法行为的,移交稽查部门查处。切实提高数据信息分析应用水平。

3、建立适应信息管税要求的管理体系

实施信息管税,信息是手段,管理是关键,税收是目标。

(1)局领导“决策”。局领导要根据上级要求和本地税收管理实际制定征管措施,要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对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区域、分行业税收经济运行情况等进行分析,用数据揭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税收征管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税收管理的科学决策。在税收管理中发挥“指挥中枢”的作用。(2)业务部门“管事”。具有税收管理职能的税政、征管、收入核算等部门负责对决策层制定的工作规划、举措进行具体的组织实施。管理人员利用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模型,根据决策层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组织落实,(3)管理人员“执行”。税收管理员负责对纳税人进行日常监管、对管理层制定的各种管理办法进行具体的贯彻执行。利用数据管理平台提供的分析和监控功能,对本辖区纳税人征管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监控功能主要包括对非正常户、临时户、注销户、停业户、零申报户等异常户申报征收情况的监控,对所有纳税业户申报情况的多角度分析监控,对纳税户税负变化情况的监控,对纳税户发票使用、缴销情况的监控等。

4、健全“四位一体”信息管税运行机制

信息管税是对整个征管模式的变革,必须有一套完整的与之相配套的运行机制来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运转,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对信息管税工作的要求,重点要抓好税收评估、部门联动、税务稽查、内部监督“四个环节”,建立健全 “四位一体”信息管税运行机制,促进税收秩序的进一步规范。

(1)健全税收评估预警机制,对税源状况进行“体检”。通过科学设置预警指标,建立分行业、分纳税人类型的评估分析模型。利用计算机系统快速准确地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体检”,对超出正常值范围的“指标”提出预警,由税收管理员进行核实、处理、反馈,实现税收管理由“管户”向“管事”的转变。(2)部门纵向横向联动,对税收疑点进行“会诊”。发挥征管、税政、收入核算等各部门作用,在数据分析发布、纳税评估分析、税收检查反馈、征管程序优化等方面,加强统一管理和协同部署,提高协同运作能力。强化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等各项工作的上下整合和互动,形成税源税基控管合力。

(3)强化税务稽查,对重大问题实行 “解剖”。税务稽查是税源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充实稽查力量,创新稽查机制,改进检查方式,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专项检查力度,发挥稽查以查促收的重要作用;要开展解剖性检查,把“疑难病症”查深查透、既要查出税

收漏洞,又要查出征管漏洞,通过稽查发现税收管理存在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用以指导日常征管,发挥以查促管重要作用。

第二篇:实施信息管税

实施信息管税。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推动业务、制度、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深化信息管税。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严格数据录入审核,提高数据质量。强化信息应用,加强分析比对,促进税收管理。建设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和收入核算管理平台。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深化税收风险防控机制,实现对内和对外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按照制定管理规划、分析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监控评估的程序,优化税收风险管理流程,根据不同风险,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总局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推进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完成“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目标。规范自主开发软件,简化操作流程,加强系统整合,强化数据共享。深化数据分析处理,提高数据分析的科技含量。做好信息化立项、实施和管理,加强业务运维,做好业务需求管理,保障税收政策、管理要求及时执行和落实。

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和一体化建设要求,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资源整合步伐,推进整合项目的建设,抓好应用系统集成平台设计和建设,抓紧做好税务系统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加快推广整合版综合征管软件。完善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做好各类信息的采集、接收和储存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应用水平。通过加强咨询辅导,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熟悉办税事宜。积极推广多种申报、缴款方式。

第三篇:浅谈基层国税“信息管税”面临的瓶颈及与对策

浅谈基层国税“信息管税”面临的瓶颈及与对策

黄 智 李玉建

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健全税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管质量。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国税如何推进“信息管税”,实现税收征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基层国税“信息管税”面临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一)风险管理理念不强,纳税评估作用未充分发挥。在基层,税务干部如何防范自己的执法风险,机制上未建立一个集税收风险等级、税收预警、纳税评估、税收排查为一体的税收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税务人员不能根据管理对象的风险等级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而现行作为防范税收风险重要手段之一的纳税评估,因被作为促收的手段,下达任务指标和专业人员匮乏,评估深度不够等原因,其应有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通过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查找疑点问题的根源,既是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帮助纳税人降低税收风险的一种服务手段,又是提高稽查案源质量的有效途径,新的征管法修订稿中已明确其相应法律地位。

(二)涉税信息的有效管理难度大,有效利用程度不高。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利用是“信息管税”的核心。在信息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基层县局对信息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因现行交易方式灵活多变,特别是网上交易和现金交易,纳税人的货物流与资金流难以发觉,其真实经营情况和涉税信息难以掌握,税收管理员难以进行主动、动态的分析监控,造成管理环节的“空位”和“断层”。二是外部涉税信息采集和管理难。虽然征管法提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支持税务机关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各职能部门所掌握的涉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税务机关,目前除工商部门与税务部门实现登记信息电子比对外,其余相关涉税信息的获取与管理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与信息化的征管需求不适应。三是外部信息来源渠道不一,涉税信息的准确性难以判断。因各职能部门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利用率不高,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如地方政府的GDP数据、工业生产总值等。四是税务机关内部未设立专门的涉税信息管理机构和人员,未形成归口获取、集中管理、统一分析的机制。

(三)互动协作不顺畅,征管资源整合度不高。互动协作机制已提出多年,在日常征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基层开展起来存在税收分析重视不够,内部、外部信息源匮乏,分析不到位,纳税评估不能有效地促进征管,为稽查提供案源,导致评估和稽查重复选案,加大征税成本。在评估、稽查过程中存在任务指标化,评估或稽查后的促管建议无实质性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后续指导性不强,导致同一税收问题复发率高。

(四)管理员制度缺位,税源管理粗放。落实“信息管税”的最终目的是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税收管理制度遵循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因管理员职责过于细化、工作量大,造成顾此失彼,管户与管事相脱节,管理员缺位的现象。如宜章县局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事项普遍高达46项,个体管理员管户最少的150户,最多的320户,企业管理员人均在40-50户。管理员事多、户多,导致户未管全,事未管好。

(五)信息化应用效率不高,信息软件管理与税收业务处理难以形成合力。首先,国税机关使用综合征管软件、金税工程、出口退税、税控机系统、车购税系统、税收管理员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缺乏有效的统一和对接,系统数据的利用率低,有的存在重复采集。其次,税控收款机推广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国家税金并未增加,而工作量却增加了不少。再次,基层税源管理与信息软件需求存在矛盾。在基层,税源管理围绕征管信息化走,过分关注数据运行的差错和考核指标,想尽办法让系统指标“过关”,造成系统上的100%掩盖了实际征管矛盾和漏洞。同时基层的数管与运管分别设在不同的科室,上级考核要求不一,有些业务处理起来无所适从。

二、基层国税实现 “信息管税”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实现风险信息化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确立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领域和风险类别,根据税源管理要求,分行业、分企业类型明确各阶段风险点,建立税收风险特征库,集中分析,统一监管。把纳税评估的部分指标设定风险系数和风险等级,通过对应风险等级,选择有效的方式实施税源管理。同时对税收管理员平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对税源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的监控,为开展税收风险分析提供统一平台。

(二)发挥互动协作机制作用,提高风险控制处理水平。针对协作机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互动例会质量,使例会真正达到反映问题、解决矛盾、强化征管、降低风险的目的。在评估方面,要从指标化、任务化向风险排除转变,从偏重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向排查各项风险指标转变,畅通征管查信息,真正达到征管查良性互动,风险联防的目的。

(三)整合数管、运管人力资源。数管与运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基层把数管、运管人力资源整合在一个部门,集CTAIS的运行过程和结果管理于一身,解决业务顾此失彼的现象;该部门人员日常除负责系统内各项监控指标的跟踪管理外,同时,还需为解决税源管理与现有软件业务需求相矛盾的问题出谋划策。

(四)完善信息管理和分析制度,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根据基层信息管税的工作特点,将信息归口管理,征管、税政、计统根据各自业务需要,确定专人采集信息,采集后统一管理,集中分析,共同利用。建立信息分析机制,在市、县两级配备专业从事数据整理、清分人员。建议省局改造和拓展现有的税收综合管理系统与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设置外部信息数据接口,实现外部数据的共享和储存;通过优化实现风险提示、分析预警、疑点对象、评估指标自动生成。

(五)加强发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国税系统尽快构建共享、安全规范的发票真伪、对奖、比对查询等功能的系统,并向社会开放,提高发票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内构建起发票监督管理制约机制,对外减少索票人的风险,及时发现发票违法犯罪的线索。完善税控装置,提高征管效率,防止税款流失。

(作者单位:宜章县局)

第四篇:农机信息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机信息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有句话说得好“光埋头工作不宣传,好比肉埋在碗底吃掉了”。农机信息宣传是上级了解农机化工作的窗口,是兄弟单位学习经验的真实记录,是引导群众舆论的旗帜。但在新时期,农机化信息宣传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须采取新对策。

一、当前农机化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农机化信息工作重视程度不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2、农机化宣传工作缺少对重大题材的策划,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深度、有影响的大型农机化新闻宣传和系列报道。

3、农机化信息质量总体不高,目前农机化信息大多为工作动态、常规工作情况等,缺少有数据、有分析,有调研、有对策,有份量、有价值的信息,基层典型经验的宣传报道和反映农民机手呼声、需求等信息更少。

4、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

二、改变现状的方法

(一)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是做好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前提

基层农机工作大多是一人多岗,从事农机信息宣传人员都是兼职,存在着工作与写作、写作与休息、寂寞与热闹等矛盾,在此争取领导全力关心支持是做好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首要前提。首先是及时向领导反映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宣传的意义,通过宣传可多层次、多角度提升公众对农机工作的认知。使领导重视宣传工作,以便领导在人员、经费、器材上给予倾斜,做到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为宣传配置数码相机、电脑等。其次是拓宽夯实信息宣传队伍。信息队伍不拘泥于科室负责人,要把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形成“人人动手,个个参与”,尤其是领导在百忙中带头写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要把工作积极、乐于奉献、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同志吸纳到宣传队伍中来。其三是抓好信息队伍的制度建设并加大信息数量与质量的建设。队伍能否管好,发挥生力军作用,制度建立是保障。建立宣传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学习及例会制度等,用制度来强化管理。创新工作机制,量化考核。

(二)强化学习,是做好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石

要做好农机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就必须学习。为此做到“五勤”,首先是要眼勤,要勤于观察。其次是要手勤。手勤,要求做到常动笔,不能一曝十寒,应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时常练习从不间断。其三是要耳勤。就要做到多方面收集信息,如蜜蜂辛勤采得百花酿造甜蜜。其四要脑勤。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提高能力。俗话说:“工欲善其必先利其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其五是要腿勤。为了一个宣传信息,要有种唐僧西天取经的精神,不辞辛苦求得正果。

提高写作水平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法,邀请报社采编人员授课,加强联系,在工作及时给予指导。要针对基层宣传队伍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宣传业务知识少的特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信息宣传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为他们及时“充电”,以适应新时期信息宣传工作之需。

(三)激励是做好农机信息宣传工作的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的五种基本需要时指出,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激励不仅包括物质,且包括精神的。有了经验要推广,取得了成绩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使他们感到参与从事农机信息宣传员工作大有奔头。良好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信息宣传的更有力的“助推器”。不仅对报道情况划分不同标准,兑现奖励,年终对优秀者给予表彰。还要从用人渠道上更新观念,拓宽选拔干部,把一批年轻、善于思考、学习的干部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辐射更多的同仁做好宣传工作。

三、做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要求

做好当前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应加强“五项研究”,增强“四种意识”。

(一)加强五项研究

1、要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的研究。不仅要研究农机化如何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保证的问题,还要研究解决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机化工作的问题。

2、要加强对农机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问题的研究。深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对农机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产生原因、对策和建议。

3、要加强对发展形势和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对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按照服务全局的原则,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抓好信息宣传调研工作。

4、要加强对新的组织形势的党建工作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党建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原因加以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5、要加强对人才与农机化经营业务问题的研究。首先就如何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引进人才、培训人才、运用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找准当前农机化人才方面的不足及对策;其次加大对农机化经营业务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当前农机化经营业务中的重点、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有效的对策,使信息宣传贴近实际。再是注意总结分析人才在农机化经营业务中的作用和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方面与农机化经营业务的结合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等。

(二)增强四种意识

1、增强学习意识。要自觉地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一种追求;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学深一些,领会透一些,把握准一些,学习要有广度,也要突出重点;要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和农机化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改革知识结构,努力做到认识问题有深度、谋划问题有高度、解决问题有力度。

2、增强大局意识。信息宣传工作是涉及农机化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服务大局是信息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信息宣传工作即要选准基层的某一个点,更要围绕国家农机化发展方向以及农机化的业务经营大局和中心任务,找准结合点,选好切入点,把握着力点;要始终保持敏锐性的头脑,判断问题和认识问题;要准确把握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围绕大局做好工作。

3、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信息宣传工作的本质要求。要把创新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目标追求,使信息宣传工作成为实现农机化发展创新的重要工作。要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先导,以讲求科学、探求真理的务实态度来思考工作,谋划对策,指导实践,使信息宣传工作不断创新,富有成效。

4、增强奉献意识。信息宣传工作非常辛苦,要努力培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理想追求,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要有广阔的心胸、坚强的意志,做到淡泊明志,平心静气,不浮不躁,勤勉工作,无私奉献,对工作做到安心、热心、专心。

第五篇:当前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当前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涉税信息采集作为“信息管税”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作为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把利剑,已越来越受到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视。而由于诸多原因,涉税采集质量低下、利用率不高,使“利剑”不能发挥应有的威力,该难题也严重困扰着税务人员。笔者从近年来涉税信息采集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的理论概述

(一)涉税信息的涵义

涉税信息是税务管理的状态与方式,是税收的一种物质属性。涉税信息是以数据为记录形式,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层层引入的具有不同约束条件,适用于税收管理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信息概念体系。涉税信息是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

(二)涉税信息的基本特点:

1.涉税性。指所获取的信息与税收征收管理有直接或间接联系,可能决定或改变税收征收管理的方式、税款缴纳时间、税款缴纳数量等。

2.广泛性。从涉税信息的来源及分布看,产生并分布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征纳活动中、有关管理部门或单位等社会环境中,因而信息具有广泛性。

3.隐蔽性。涉税信息依附于某种载体并不断发展变换,且除税务机关掌握的涉税信息外大量信息分布散乱,需经搜集分析整理方可利用,因而信息具有隐蔽性。

4.转化性。涉税信息如加以利用就有可能转化为税源信息,或形成有形税收。

5.技术性。由于信息具有隐蔽性及可转化性,并且信息中包含大量的数据,因此必须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因而信息具有技术性。

(三)涉税信息的采集内容

涉税信息按采集渠道、层面分为:内部基础信息、企业实时信息和外部信息三个渠道,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层面。涉税信息采集具体内容:一是内部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登记类信息、生产经营类信息、税款申报类信息、发票开具信息等;二是企业实时信息主要包括产品入库及销售信息、原材料购销存信息、资金往来信息、应收应付账款信息等;三是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工商、地税、电力、技术监督、铁路、其它货运、银行等部门信息,还包括跨税种、跨区域、跨行业等分类信息。

(四)涉税信息采集利用的意义

“涉税信息采集和利用”作为信息管税的核心,是实现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关键,涉税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共享的广泛度,直接决定了税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涉税信息采集利用的现实不足

在认识领域,大家对涉税信息采集利用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完善的法规制度,再加上目前基层干部队伍年龄日趋偏大,对工作不积极主动,对信息采集利用存在敷衍了事,使得信息采集利用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外部信息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现在第三方信息在信息管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我局利用财政补贴这一外部信息,对我县家电经销批零行业开展了专项整治,44户(含已注销)企业补缴60万元税款,税负调整18户,月增税额1.5万元,其显著成效就是对第三方信息作用的最好诠解。但在采集外部信息时,税务部门却遭遇诸多尴尬:

1、法律依据缺失。《征管法》对涉税信息采集仅在第15条明文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该条文也仅是对税源信息采集进行明确。而对税务机关最关心、最需要的电力、银行、铁路货运等涉税信息的取得,一是将其定格在税务检查的查询权,二是设置了较严格的条件限制,三是规定了信息的使用只能在涉案查处上。这为税务机关取得外部涉税信息设立了法律障碍。

2、数据采集不能常态化。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各部门又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在涉税信息提供上,要么是踢皮球,要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数据提供偶一为之尚可,不能持续连贯采集,形成数据采集的常态化,导致涉税数据断档,实用性不强。

3、外部信息采集措施单一。税务机关想要获得其它相关部门所掌握的涉税信息,只能籍助政府的支持,通过多方沟通协调,才能获取一些基本的涉税信息资料,而对拒不配合、不提供的部门,也是无能为力。总的来看,税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开展外部涉税信息的采集。

(二)内部信息采集中遇到的的问题

1、原始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对税务机关而言,其内部涉税信息采集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纳税人的申报信息。由于纳税人在报送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资料时存在虚假申报的可能性,造成申报数据失真;二是税务人员数据录入信息。税务人员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误操作或历史记载错误等原因,使录入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目标数据的不正确。

2、实时信息采集质效不高。对纳税人的动态经营信息的采集,主要依靠税管员的实地调查取得。一是无明确的采集目标。由于税管员管户管事较多,很难专心一意,再加上对涉税信息的采集范围和时限不明确,随意性较大。如: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不需要采集的信息;哪些是一次性采集的,哪些需要按月、按季采集等等,不一而足。二是无信息采集牵头部门,多头采集、重复采集。由于没有统一的采集标准,而税务机关内部各业务科室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同样的数据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如对农产品收购环节的信息采集,法规部门从税种管理要求税管员进行相应的投入产出比数据采集,征管部门从税源监控要求对企业经营实时信息进行采集,重复劳动浪费资

源。三是无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对信息采集不及时准确,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四采集使用的文书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导致采集的信息零散无序。

3、系统内部未形成信息采集链条。由于涉税信息产生于企业的购进、生产、销售环节,既涉及其上游企业涉也涉及其下游企业,各个信息是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但由于税收管理是属地管理,不同层面的税务机关能够采集和掌握的涉税信息也不同。系统内部不能以信息采集为主线,形成联动协作的信息管税格局,而是各自为战,采集的也仅是辖区内企业的部分信息,将连贯的信息资源条块划分,造成信息面窄,信息利用率、共享率低下。

(三)涉税信息数据管理不科学。

CTAIS、金税工程为税务机关提供了较强的内部网络信息平台,但未能以其为支撑建立涉税信息数据管理库,对涉税信息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一是内部涉税信息散落在不同的信息系统,格式不同,口径各异,且重复数据较多,尽管省局研发了《税收分析监控系统》,将各个系统进行了整合,但由于各系统研发技术不同,整合效果还达不到高效统一的目的。二是收集的外部信息、动态信息大部分是纸质纸料,还不能纳入计算机管理,容易造成使用面窄、储存时间短、重复采集等等问题。三是缺乏一套完整的数据库系统,致使难以形成统一的采集标准、口径,进而影响涉税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

(四)涉税数据分析利用深度不够。

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在涉税数据分析利用上,都进行了许多有

益的探索,制订了一些分析制度和分析指标,但由于未能有一套“大信息”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不高,全凭人工分析,加上分析人员综合业务素质限制,致使分析利用深度不够。从目前看,涉税信息分析还停留在数据比对阶段,仅是就数据分析数据,拿第三方数据和内部申报数据进行印证,而不能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科学的筛选,准确地判断。

三、提高涉税信息采集利用质效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涉税信息采集机制。

一是将涉税信息采集以法律形式进行明确,要求各部门定期进行涉税数据通报。二是搭建外部涉税信息采集平台。建立由政府直接领导的涉税信息交换中心,涉税中心的人员选拔以高度负责、党性坚定、保密性强为准,纳入信息交换管理的政府部门涵盖国税、地税、工商、电力、统计、发改委、审计、财政、商务、质监、道路交通等等部门,该机构可以只设两级,国家直属和省级,并统一制定纳入信息交换范围的涉税信息标准和内容,明确交换方式、交换时间、责任人等。三是规范内部信息采集准则。由上级税务机关制定统一的涉税数据采集制度,规范数据采集范围和标准,明确采集人、采集时限、采集方式等。四是制定数据采集考核制度,确保信息数据真实性。五是完善数据分析体制,依托税收分析监控领导小组,完善分析机制、分析方法、分析指标体系,提高数据分析利用的质效。

(二)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以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的数据管理中心,依靠计算机、网络 6

等工具开发相适应的大型数据管理库,将各基层单位所采集的涉税基础信息、动态实时信息、外部信息统一纳入数据库,由管理中心进行集中整理、存储,对上级即国家税务总局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和监控数据,对下级单位提供综合性税收数据。提高税收信息的集中度,不仅能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且能提高共享程度,为信息的高效使用创造条件。

下载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管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伴随着全球金触危机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高管高薪的热潮。同时,我国财政部发布通知,要求金融类国有企业规范薪酬制度,合理管理各级......

    加强信息管税的思考范文合集

    加强信息管税的思考.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于加强信息管税的思考阅读:[ 1141 ]次发布时间:2010-6-3 在新形势......

    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审计信息宣传工作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审计部门展示形象和成果的一种方式,更是审计部门与上级......

    当前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7-11-05 2004年,非税收人正式取代预算外资金的提法。虽然推进了财政收入管理机制的完善,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当前非......

    非税收入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除税收以外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其加强规范化管理,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又是严肃财经纪律,推进反......

    当前涉税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当前涉税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玉林目前,国税机关从规范软件操作应用入手,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数据的录入、检测、监控和考核机制,基础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客观地......

    非公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共5篇)

    兰考工业经济存在问题与对策 兰考县工业局 按照县委兰文(2009)41号文件精神,工业局紧紧抓住八届省委80次常委会议支持兰考科学发展一系列决策部署的战略机遇,围绕省委把兰考建设......

    浅谈医院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医院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医院作为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在肩负着救死扶伤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有着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低成本创造最佳收益的义务。随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