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诉环节侦查监督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思考
公诉环节侦查监督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思考
加强公诉环节对侦查部门侦查活动的监督,是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我们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处近年来来面临侦查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监督开展的原因,并提出完善措施的设想。
公诉部门因承担本院自侦部门侦查的刑事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职能,可以直接、全面地了解侦查部门侦查活动的真实情况,为实现法律监督提供了前提及便利条件。公诉环节对侦查活动进行的监督在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职责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开展得是否顺利,影响到公诉部门讼监督任务的完成。因而,梳理公诉环节侦查监督面临的问题,分析制约侦查监督开展的原因,探求完善侦查监督的措施,提高侦查监督的水平是当前一项相当迫切的任务。
一、侦查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
刑诉法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在公诉环节对侦查活动合法性进行全面监督的权利。从办案实践来看,侦查部门在侦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取证据方面:
1、违法取证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一人提审、刑讯逼供、劝供、骗供、诱供等违法办案的情况仍然存在,对证人、被害人违法取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证据形式合法的意识不强。随着办案规范化要求的提高,侦查人员调取证据时必须兼顾实体内容与形式均合法,但确实存在侦查人员调取的证据形式不合法的情况。如在故意伤害案中,案发现场勘查笔录未按规定详细记载相关事项,缺少勘验、检查人员及见证人签名。我们曾遇到过就一份证据多次与侦查部门承办人沟通,侦查人员均以案发当时对证据形式没有要求为由拒绝,最终导至该份重要证据因形式不合法未被法院判决采纳。
3、调取证据材料不全面。重口供,轻其他证据的现象仍很严重,有的侦查人员甚至认为只要犯罪嫌疑人认罪,其他证据调取就可以打折扣。另外,侦查人员一般比较注重调取定罪、罪重的证据,容易忽视调取自首、立功等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证据,即使意识到问题,调取的积极性也不高,一般要经公诉人与其反复沟通才肯进行工作。
4、对证明主体身份的材料审查不细致。侦查人员一般直接依据户籍证明认定犯罪嫌疑人主体身份,容易忽视我国现阶段的户籍资料信息并不完全准确的情况,忽视犯罪嫌疑人辩解、证人证言、医院出生证明等与户籍证明矛盾的情况,从而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年龄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
(二)强制措施适用不规范。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超时限拘留犯罪嫌疑人,滥用“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等理由变相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三)个别侦查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赃证物管理、移
送不力。在某些案件中,侦查部门将现场提取的血迹丢失,降低了案件与案发现场的联系程度。另一方面,扣押、移送赃证物时不进行甄别,将扣押物品一律移送公诉部门,导致不少赃物往返移送,浪费司法资源。
(四)补充侦查不力。对检察机关列举的退补提纲中的问题,侦查部门多以工作说明的形式称无法补充相关材料,使得刑诉法关于补充侦查的制度设计流于形式。
二、制约侦查监督开展的主要原因
侦查监督面临的问题过去存在,现在仍然较为严重,这说明公诉部门在审查起诉中虽然不断地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但仍存在侦查监督不力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诉部门少数同志对侦查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侦查监督摆上应有的位置,没有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公诉部门的同志与侦查人员是长期合作关系,难免认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对一些违法现象纠正力度不够,常常以口头协商为主,书面纠正为辅,无法使侦查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2、对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侦查监督方式未能主动争取从立法上予以确认,或者将其作为经常性工作机制。如提前介入侦查是检察机关摸索的开展侦查监督最有效的方
式之一,但却没有主动争取从立法上得到确认,工作中随意性大,什么样的案件侦查部门应通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如何选择提前介入时机,侦查部门与监督机关各自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和义务等,均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
3、侦查部门接受监督意识淡薄,被动接受监督甚至不屑于接受监督,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对侦查活动的监督缺乏权威性强制措施,监督活动往往走样。刑诉规则规定:“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而实践情况往往是,既然不愿回复,你“督促”又有何用,这种不具权威性和操作性的规定在实践中自然得不到贯彻。
三、对完善侦查监督的几点措施
侦查活动存在隐患,问题便会在刑事诉讼的其它阶段凸显出来,所以,完善侦查监督措施,将问题解决在公诉环节,有利于最终对刑事案件的处理。我们公诉处在这几天的讨论中探讨了完善侦查监督的几点措施。
(一)检察人员强化主动监督意识,努力提高监督能力。
我们公诉部门长期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材料或本院自侦部门移送的案件所进行的是事后“书面审”的监督模式,很难发现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树立主动监督意识,主动到发案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必要时自行调取、核实
关键证据,改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改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改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在提高自身侦查能力的同时,势必拓宽监督领域,提高监督能力。同时,主动监督还要求我们提高对侦查监督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履行监督职责。不能认为跟侦查人员经常打交道,不愿监督或不敢监督。
(二)探索侦诉合作模式,引入公诉引导侦查的工作机制。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是侦查部门、公诉部门参与诉讼活动围绕的核心。因此,两部门在诉讼证据的收集上加强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完成追诉犯罪的任务。而公诉引导侦查正是侦查、公诉部门相互配合的切入点。公诉引导侦查可以有效地改善侦查质量,提高司法效率,节约诉讼资源,缩短侦查办案期限,避免重复侦查。
当然,公诉引导侦查工作机制的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受传统刑事案件侦查模式的影响,侦查人员对于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往往存在认识误区而不愿配合工作,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在向侦查部门明确此种工作机制优势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保障公诉引导侦查的落实。其次,受现有司法资源的限制,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实现公诉引导侦查很不现实,也会一定程度削弱一线侦查人员的侦查主体地位,影响工作积极性。故而,明确公诉引导侦
查的案件范围,侦查部门、公诉部门各自的权限及责任承担也是当务之急。
(三)加强侦查、公诉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侦查监督渠道。
实践中,公诉部门与侦查部门的分歧形成原因是所处刑事诉讼阶段不同,认识不一致所致。所以,加强公检沟通协调,对畅通侦查监督渠道有很大的帮助。如就具体个案或类案办理情况、侦查中存在的问题定期通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充分发挥书面法律监督文书的权威性、实效性,尝试拓展诉讼监督形式。
目前公诉环节对侦查部门违法取证的主要手段是发出书面的检察建议书或纠正违法通知书。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较之口头的监督形式,书面意见更能体现监督的权威,更能得到侦查部门的重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故而书面行文应作为主要的监督手段继续推行。而且,为了更有易于侦查人员接受,还应当尝试对监督的文书加强说理性。当然,实践中还可以尝试拓宽诉讼监督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监督目的
第二篇:浅析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监督措施不到位,所开展的监督工作不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侦查监督职能的发挥。实践表明,侦查监督职能的行使好坏直接体现着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关系到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关系到检察机关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更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和法制文明的形象。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法律监督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侦查监督机制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当前侦查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一是对社会治安工作的调查研究不够,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警力配制不足,只能应付审查批捕案件的消化处理工作,每天都疲惫于应付日常的案件消化,根本没有时间对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进行过多的思考;对社会治安形势定期分析和研究打击刑事犯罪政策,参加各项专项斗争方面,大多是走一走过场,应付上级院。二是适时介入侦查、参与重大案件的讨论工作开展不够。在现实工作中,基层院侦查监督部门由于警力不足和其它的一些原因,适时介入侦查,参加重大案件讨论开展得不够,由于没有及时引导侦查,导致了一些案件由于错过了侦查的有利时机,使案件在公诉阶段难以消化,不利于打击犯罪。
(二)立案监督工作艰难,工作方法和措施不够全面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对于侦查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依法开展立案监督,对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侦查的案件,依法进行监督。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活动不仅包括公安机关,还包括了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从近年来侦查监督部门开展立案监督工作的情况看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在开展立案监督工作时,对采取立案监督的案件是以批捕或公诉的标准来要求,从而导致立案监督案件少,导致一些应当进行立案监督案件没有进行监督,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在对一些案件的立案监督中,一些检察干警对立案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在对正确处理“监督”和“配合”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重配合,轻监督”的思想在不少干警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工作中怕影响同公安机关的关系,另外怕因对方不接受而碰钉子;在只重视和强调互相配合,而忽视互相制约和监督。三是一些干警在立案监督方面只注重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忽视了对本院自侦部门的监督。特别是在上级检察机关对大要案实行比例考核后,一些基层检察院自侦部门对一些小案的立案监督方面存在抵触情绪,使工作难度加大。(三)对不捕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案件监督不力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列出明确、具体的补充侦查提纲,向公安机关发出《不捕理由说明书》,由侦查机关进行补充侦查。现阶段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检察干警对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一些需要补查的关键问题在提纲中没有讲清楚,使公安补充侦查不好进行,有的还造成重复劳动,浪费警力;二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案件监督不力,既没有造册登记,也没有进行跟踪监督,使大部分的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案件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从而引起一些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检察机关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四)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开展弱化
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发现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的,通知其予以纠正。这是检察院在侦查监督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从现阶段检察机关开展侦查活动监督工作的情况看:一是在一些检察干警中存在怕得罪人的思想,对案件中存在的的违法问题不敢大胆的监督;二是检察机关仅从案件卷宗中很难发现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强化侦查监督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统一认识,加大监督工作力度。要以“强化监督,公正执法”为主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检察干警的思想认识教育,切实把侦查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在审查逮捕工作中,既要注意收集和审查有罪、罪重的证据,对应当逮捕而未逮捕,坚决依法追捕,防止打击不力。同时又要注意收集和审查无罪、罪轻的证据,防止冤及无辜。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依法监督纠正,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二)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根据侦查监督工作特点和要求,加大业务培训工作力度,强化侦查业务知识的培训,培养复合型的专门人才。引导侦查首先必须熟悉了解侦查,这就要求侦查监督部门人人都要熟练掌握刑诉法有关侦查的法律规定和公安部门制定的一系列侦查办案工作制度,了解掌握公安侦查办案的特点、规律,要充分认识侦查工作的艰巨性和艰苦性,满腔热忱地配合、支持侦查机关的工作,在配合中达到监督,在监督中体现配合,这是开展好侦查监督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在侦查监督干警中加强公诉业务的培训。(三)健全机制,确保监督工作实效。一是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侦查、公诉和监所检察等部门的沟通联系,要将互相配合原则贯穿于侦查监督工作始终,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政法机关的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做到监督不伤感情,寓监督于配合之中;三是加强与工商、土地、税务、纪检、监察和信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扩大监督的途径,增强监督实效,强化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四)积极探索,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当前侦查监督程序法律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积极多做有益的尝试。如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抓紧建立与侦查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信息不畅、情况不明的瓶颈,提高监督质量和效果;要积极建议上级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科学地制定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同时正确把握和执行现行的考核规定,最大限度地缓解因考核指标冲突给监督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检务公开和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职能,从而更好地督促和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侦查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侦查监督工作氛围和监督环境。
第三篇:论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论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思考
(王红军)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农村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等有效形式,使我县农村的财务管理不断加强和完善。但是,一些地方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公开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为此,我对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就调研中发现问题及下一步如何规范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一是不执行资金代管制度。资金全部由村干部保管,自行管理,自行支配,坐收坐支,逃避农经站监管;非财务人员管理现金,村主要干部掌管现金,左手拿钱,右手拿条子,村财务变成了家财政;白条抵库和库存现金超额现象。二是账务处理不及时。会计收支不按期报结,收支交错,对应关系不清,甚至长期滞留积压,资金额度不明。三是账簿设臵不齐全。村集体未按规定设臵“一账五簿”,缺乏完善的村级 1
现金日记账,农户与集体往来账不健全,造成往来不清,镇、村账目无法衔接。四是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到会计岗位上来。
2、农村财务监督乏力
一是民主理财监督不到位。干部指定替代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形同虚设,不按审批权限开展财务审批活动,对违规超标开支放任自流。二是乡镇农经站监管乏力。村账站审没有落到实处,甚至有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盖章了事。三是县级审计职能弱化。县级农经机构多是事业机构,执法力度不够。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缺乏力度,各级配合不协调,在处理违纪违法的案件中没有按照原则办事。
3、财务公开质量不高,公开不及时
一是重表面,轻实质。有的村表面的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公开的内容不够全,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二是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主要表现在:公开栏简陋粗糙,书写潦草,村务公开资料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三是重简单公开,轻及时反馈。表现在:未建立村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未提取群众反馈信息等。
4、农村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农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有的农村会计文化素质低,不懂农村会计业务,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如何按程序办理。二是农村会计队伍不稳。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财务人员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致使部分财会人员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十分严重,工作上依附权势,不能按照规定对农村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农村财务规章制度
(1)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规范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村干部工资报酬管理制度等等,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规范村级财务工作,统一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账簿、记账方法、会计报表,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避免赤字预算,严禁无票据或白条收付款,各项资金严格按规定用途支出,违规收支不予入账,做到账款、账实、账证、账账、账表五相符。
(3)加大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力度。农村财务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
2、建立稳定的、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
(1)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举办业务培训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2)实行农村会计考聘制。乡镇政府应将村级财会人员的考核录用,改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级财务报账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取,按照异地任职制,委派到各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工资报酬渠道等。
(3)实行“多只笔”签字制度。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由两名村干部签字,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3、坚持民主理财,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强化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
(1)各村成立民主理财组织。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村民主理财小组由5-7人组成,由村民推选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威信较高,并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的人员担任。
(2)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内容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进行。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财务活动事项,要细化公开内容,做到公开时间及时、形式多样、程序严格,对收支情况既要逐项公开,条理清楚,又要逐笔公布明细账目,严禁以项目公开代替明细公开或搞“大而化之”的假公开。
(3)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作用。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对本村所发生的财务收支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对于不合理或未经审核的票
据一律拒收拒付,坚决不予报销。一是事前监督。参与制定财务计划,制定财务预算方案,集体资产处理等重大经济活动和经济合同订立等。二是事中监督。监督财务计划执行的情况,经济活动运行情况,财务账目记载真实合法情况等。三是事后监督。监督财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监督财务计划和经济活动履行情况,协助经管部门开展财务审计等。
(4)落实问询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村民的质疑和质询,由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受理,对涉及村集体的由理财小组答复,涉及个人的要求当事人做出解释。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未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以集体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以及变更与处臵村集体的土地、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4、强化审计监督机制,加大财务监管力度
一是建立有权威的审计组织,强化县乡审计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和落实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三是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做到各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督促检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不能心慈手软、偏向袒护,以达到杀一儆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刑事公诉案件补充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刑事公诉案件补充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刑事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的诉讼程序,它作为侦查活动的必要延续,同时又是检察机关进行诉讼监督、侦查监督的必要手段和有效形式,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发现案件真实、查明犯罪惩罚犯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退回补充侦查制度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实务的角度对退回补充侦查制度进行探讨,希望对完善补充侦查制度有所裨益。
一、刑事公诉案件补充侦查制度的概述
(一)补充侦查制度的含义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已对补充侦查制度进行了规定,但是对其概念却未进行明确释义,致使学界中对补充侦查制度的阐释存在分歧,如陈光中教授将补充侦查定义为“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基础上,就案件的部分事实、情节继续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①;袁家盛教授将其定义为“人民检察院在审查侦查机关移送提起公诉的案件时,认为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尚有同案犯或新的罪行未查清,退回侦查机关进一步调查,补充证据的诉讼行为”
[①]上述两种定义方式对补充侦查的主体、条件、内容和性质都进行了阐述,但是在执行主体上存在区别。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75条对退回补充侦查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80至384条又进一步对退回补充侦查作了相应的细化规定。
综上,笔者认为退回补充侦查包含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和在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通过对案件的审查,将审查后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退回侦查机关或部门进行补充侦查;在法庭审理阶段,检察机关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也可以向法院提出延期审理,对案件进行补充侦查。检察机关应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2次为限。
(二)补充侦查制度的诉讼价值
退回补充侦查制度作为刑事公诉环节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检察职能,其在保障案件办理质量、防止冤假错案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刑事诉讼法经修订规定了退回补充侦查适用的条件、期限、退补次数和不起诉制度,通过法律规定对退回补充侦查职权进行限制;同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引入,使得退回补充侦查不再局限于证据本身内容的探究,而是扩展到追求证据收集的程序合法性上,体现了退回补充侦查制度兼顾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价值取向。
二、我国补充侦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补充侦查制度有较全面的规定,但从我国司法实践方面审视,补充侦查制度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法律关于补充侦查制度的适用条件规定不明确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补充侦查制度包括了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补充侦查。如《刑事诉讼法》第175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38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提出具体的书面意见,连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也可以自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上述涉及到两个不同机关职权划分的问题,但退回补充侦查的启动条件、何种案件必须由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何种案件由检察机关自行侦查、退查理由是否需要详细说理、侦查机关补查质量要求等问题,均没有实施细则予以规范,导致实践中补充侦查程序适用的随意性,极大地损害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二)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质量与效率不高
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退而不查、查而不清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侦查机关往往以‘无法查清’、或者出具几份‘说明’应付补充侦查。加之部分侦查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证据意识不强,取证不严密,对物证没有及时提取、固定,缺乏严密证据链,导致检察机关起诉时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同时,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案件公诉的证明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侦查机关对退回补充侦查往往比较反感,一定程度上抱有抵触情绪,使得退而不查的情况呈普遍趋势。
(三)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提纲制作不够规范,退补理由阐述不够充分
在司法实践中,退回补充侦查提纲没有统一的制作规范,加之基层院案多人少的现实状况,导致检察机关的办案人员在撰写退查提纲时过于简单,诸如退查的目的不够清楚、补查的方向及措施过于粗糙、如何开展工作以及需要达到何种程度不够具体。
(四)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存在借补充侦查互借时间
为了规避法律,互借时间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侦查机关侦查期限已到而案件尚未侦查终结时,先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主动向检察院要求“补充侦查”,向检察机关借时间以延长办案期限;在当前检察机关基层院人少案多的形势下,审查起诉期限紧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从而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向侦查机关下发“补充侦查通知书”,向侦查机关借时间;法庭审理阶段,审判机关在审理期限届满前,审判机关建议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检察机关出于种种因素的考量,也往往会同意。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立法上缺乏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针对出现的退而不查、查而不清的现状,因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只能对案件提起公诉或者作存疑不起诉,导致退回补充侦查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不了其发现案件事实的作用,检察机关在侦查机关面前也很被动。三、退回补充侦查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立法上明确退回补充侦查的适用条件及范围
在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下,为了减少案件退回补充侦查率,提高案件补充侦查的质量,实现司法公正的原则,在立法上应明确退回补充侦查与自行补充侦查的适用条件及范围。首先,检察机关通过《调取证据通知书》的方式,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该类案件可以规定为一是与案件定性、量刑有关的主要犯罪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二是犯罪构成要件欠缺的;三是法定量刑情节未予查实的;四是其他对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的事实尚未查清的;五是程序上存在违法的情况,如违反回避制度,导致侦查失去了公正性,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及诉讼参与人的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的;其他严重违反程序法的行为。
其次,检察机关可以自行补充的案件可以界定为:一是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仅需要补充个别证据材料的;二是经过一次退回补充侦查后,公安机关未补充侦查或未达到补充侦查要求,检察机关认为能够补充侦查的;三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情况,不宜由其进行补充侦查的;其他认为需要进行自行补充侦查的。
(二)提高公安机关办案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诉前指导,提高侦查质量。
强化侦查基础工作,全面、规范收集证据,避免案件“带病”进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是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关键所系、根基所在。在司法实践中,要加强对侦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培训,转变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增强证据意识,在收集有罪证据的同时,注重收集无罪证据。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手机各种证据,形成证据链,降低退回补充侦查的可能性。同时检察机关应该加强诉前指导,通过提前介入侦查,引导侦查取证,对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意见,提高案件侦查的办案质量。诉前指导是检察机关顺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三)规范退回补充侦查提纲。
检察机关制作的退补提纲,应当抓住案件的重点和症结点的,说理清晰,有针对性地引导公安机关完善证据。在实践中应当在补充提纲上详细列明案件的证据缺陷,补查的具体事项,也要详细说明要达到什么证明目的,严格遵循规范性、说理性、明确性的原则。同时,检察机关应跟踪监督,及时掌握退查的进展,侦查机关对退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反馈,保障退回补充侦查制度的实际效果。(四)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内部与外部监督。
1、强化内部监督。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只有自身监督制约到位,强化案件质量管理,才能树立法律监督的公信力。当前,全国检察机关内部都成立了案件管理部门,强化自身内部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使得检察机关办理的除涉密以外的所有案件办理流程均在网上运行,并通过流程监控机制,使得网上运行的每一起案件都能实现实时监控。
2、强化外部监督。首先,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作出退回补充侦查决定后三日内,应当书面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者其律师、被害人或者其家属,书面告知内容应当包括做出退回补充侦查决定的时间、理由、应享有的权利等,并应当由被通知人签字,一式两份,分别由双方留存和备案。[②]其次,健全退补工作考核评价。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要对退回补充侦查案件进行事中抽查、事后监督考核,明确办案人员在案件侦查、审查中的职责与后果,对人为原因致使案件久拖不决、存疑不诉的,按照事实、情节和后果追究相应责任。对在审查起诉环节,公诉承办人滥用退回补充侦查权、或者为了规避诉讼风险推卸责任,造成当事人权益受损的也要予以追责。此外,还可通过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等多种形式行使监督权,加强对侦查活动的全程监督。
四、小结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遵循诉讼规律、实现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是司法体制改革新常态下加强人权保障的客观需要。以审判为中心要求确保侦查和审查起诉案件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强调审判活动应当做到“事实证据调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辩论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强调法官在庭审中查明事实,认定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公正裁判。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发展,补充侦查制度在惩治犯罪、提高诉讼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法治不断进步,程序意识不断增强,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补充侦查制度必将发挥其立法本身应有的价值。
第五篇: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我们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观念淡薄
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工作中不踏踏实实为群众做事,而是为自己着想、为政绩着想,群众利益与地方发展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一些党员干部把自己甚至把党放在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如某地一领导面对记者采访时竟质问“你们究竟是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
(二)工作方法落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多元化,群体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增多,解决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不加强学习,缺群众工作的本领,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方法简单粗暴,喜欢命令式强迫群众服从。在信息化背景下,有的党员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少数基层党员中出现“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说不到一起去”的现象。一些人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三)不会协调群众利益
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则主要围绕经济问题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群众与地方政府、群众与企业以及群众间的利益冲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少数党员干部不会协调群众利益,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采取“拖、躲、捂、推”的办法,既:遇到难题绕着走,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群众前门来,领导后门溜,群众烦心事,一躲了之;怕暴露问题,影响升迁,掩盖矛盾蒙混过关;对群众的诉求推来推去、转来转去,让群众跑来跑去。
二、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具体分析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以下原因: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是因为我们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念,为广大穷苦百姓打天下,谋福祉。当我们党执政60年后,党内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忘记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极少数党员干部更是见利忘义,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站到人民的对立面。
(二)作风飘浮脱离群众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深入基层的扎实工作作风。一些干部工作在县里住在市上,或者工作在乡镇住在县城,下基层也是车来车往,蜻蜓点水,干部不认识群众,群众也认不到干部。有的党员干部把群众工作作为负担,觉得群众素质低打交道麻烦,看见上访群众就头痛。遇到群体性事件,就束手无策,举措失当,驾驭不住局势。一旦为群
众做了点应该做的事就大肆宣传,自以为是。群众形象地说:交通便利了,干部离群众反而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反而更难了;干部文化水平高了,群众工作水平反而降低了。
(三)工作目标错位漠视群众需求
发展是第一任务,但也不是经济繁荣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今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却降低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在抓发展时牺牲本地的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甚至漠视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所以有识之士指出:干部在GDP的迅速增长中陶醉,而群众却在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不断下滑中埋怨。当前,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更加强烈,希望党和政府化解他们因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的被剥削感,不公平竞争导致的被侵害感,社会保障有限导致的不安全感。作为执政党,我们不能回避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