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新人教版七下英语unit11a-1c作业纸及导学案
Period 1Section A(1a~1c)HomeworkClassName
(一)按要求写出下列单词或短语
说英语_____________弹吉他_____________象棋俱乐部__________下象棋_____________英语俱乐部_____________参加___________美术俱乐部__________ 游泳俱乐部_____________音乐俱乐部__________
(二)选择填空
1.Can you ________ English?
A.speakB.talkC.sayD.tell
2.Can he __________ basketball?
A.playB.playsC.playingD./
3.My brother wants ________ the chess club.A.joinB.to joinC.joinsD.join to
4.Mary can play the chess________ she can't swim.A.andB.orC.butD.so
5.His brother plays _______ piano every day.A./B.aC.anD.the
(三)补全对话
A.Can you ___________(唱歌)?
B.Yes, I ________.Can you _________(游泳)?
A.No, I want to join _______________(象棋俱乐部).B.I don't like ______________(象棋)
A.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__________?
B.I want to join __________________(游泳俱乐部)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你会跳舞吗?是的,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加入美术俱乐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会弹吉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加入什么俱乐部?
—我想加入英语俱乐部。
5.你会下象棋吗? 不,我不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第二篇:新人教(七下)2009-2010
2009-2010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1.C2.C3.C4.C5.C ;6.A7.C8.A9.C10.C
二、11.80°锐角12.2013.70°14.(7,4)15.105°
16.略17.19.略°
三、21.略
四、2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DG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GA或∠AG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0°
26.证明:∵AD//BC
∴∠B=∠E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A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BC=∠C(已知)
∴∠EAD=∠DAC(等量代换)
∴AD平分∠EAC
27.解:∵AB//CD∠1=45°
∴∠D=∠1=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D=∠C(已知)
∴∠C=45°∠B=180°-∠C=135°
28.解:AE//DC(3分)
证明:∵AB//DE
∴∠1=∠AE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已知)∴∠AED=∠2(等量代换)
∴AE//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三篇:七下第五单元导学案
第五单元学案走进社区
第十二课:我们生活的地方
目标展示:了解和认识社区的不同类型,了解和关心、感受和关注社区。养成亲社会行为;体会和谐的生活需要相互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了解社区考察的一般步骤,培养初步的社会调查能力。
重点:对各种类型社区的认识;感受社区,激发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难点:感受社区,激发个人的社会公民意识。
一、书中探宝
1、社区的含义:
2、社区的类型:
3、感受社区:了解与关心;感受与体验;态度与愿望。
4、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主要的人际关系。
5、最有效的防盗系统:邻里的关照。
6、邻里交往的原则:
7、什么是我们逐步走向社会、不断成熟的标志。
8、社区考察是内容:
9、制定考察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针对性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村民委员会是它的基层管理机构,这类社区是()
A、城市社区B、农村社区
C、城镇社区D、行政社区
2、在社区里,邻里之间不仅和睦相处,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关系可使我们感到和谐、温暖。在邻里交往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分寸,以下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①、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涉别人的私事②、不干扰别人的生活③、尊重他人的个性④、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我们都希望对自己的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为社区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这些愿望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对社区进行实际的考察和研究。社区考察的程序包括:()
①、组织考察小组,确定考察问题②、制定考察计划③、实施考察计划④、撰写考察报告和交流考察结果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我们可以一个人独立开展社区考察活动,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开展,通常,同学们合作进行社区考察,合作考察的好处在于()
①、有利于同学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②、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③、有助于锻炼和发展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素质④、意见难以达成一致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在社区生活中,权利与义务有时会发生矛盾,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B、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可以随心所欲
C、只行使自己的权利,可以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D、行使自己的权利,不管他人的权利
(二)填空题
6、()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7、目前我国最基本的社区类型有()社区和()社区两类。此外,还有兼
具农村社区和城市两类社区特点的()社区。
8、社区设有()或(),这些机构负责社区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为社区
居民提供多种服务。
(三)简答题
9、经调查,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总觉得没小学好玩。没时间休息,作业又多,科目又
多,知识也不如小学好学,考分没小学高,老师也不那么事事安排好,很多事要自己解决,真的很烦。
阅读材料回答:
(1)、你有这种感受吗?什么事令你心烦?
(2)、为了解决这些烦心事,请你给大家提几点好建议,供参考?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5岁的朱女士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邻居是坏人,怕他们偷家里的财务或
探听她家的隐私。因此,她整天紧闭房门,拒绝和邻居说话。这种把邻居当“坏人”的做法
严重影响了邻居关系。
材料二:李女士是一个极其喜欢和邻居交往的人。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到邻居加串串门,有时会呆上三四个小时,她还特别喜欢借邻居家的东西或求邻居帮她做一些事情。她也经常
给邻居拿点好吃的、好玩的,几乎把邻居当成自己家人看待。她乐此不疲地经营着与邻居的“睦邻友好”关系。实际上,她这种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做法已经干扰了邻居的生活。
材料三:张女士经常在物质上和生活享受上与邻居进行攀比,而且总是想办法占“上风”,不然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说话的底气也不足。这种把邻居当作竞争对手的做法,无形中也
破坏了邻里关系。
⑴看完这三段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⑵三个事例中的人物的做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⑶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和谐的邻里关系?
第十三课在社区中生活
初一政治科2011-5-18班别: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掌握服务社区的途径、方式
二、知识点:
1、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既有
中,人们既有,也有。
2、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有哪些?
3、怎样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4、社区规则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社区规则?
5、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有哪些?
6、参与社区生活、服务社区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7、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四、基础知识
1、为了规范社区成员的行为,很多社区制定了“乡规民约”或“社区公约”,这 些“民约”、“公约”属于()
A、法律B、法规C、纪律D、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晚上就寝时,小陈同学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多次劝阻,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
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小陈同学的言行()
A、是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现B、是依法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D、强调了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3、这几天,我的期末考试复习十分紧张,但夜里常常传来隔壁李阿姨的咳嗽声,扰得我睡
不着觉。我应该()
A、打电话骂她一顿B、尽量忍耐,不去管人家
C、叫保安出面制止D、关心地问李阿姨要不要我陪她去医院看看4、2010年2月10日,兰州市城关区志愿者网报道:焦家湾社区坚持:“学校 放假、社区报到”的区校互动工作模式,制定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号召辖
区青少年到社区报到登记,每周五作为“实践日”,开展了“我是小小城管员”
“社区小助手”等主题实践活动。对上诉措施,看法正确的是()
A、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不必感受社区
B、社区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靠学生努力是不行的C、作为社区成员和社会公民,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关注我们的社区和社区中的人和事
D、作为社区成员,我们最好不要参与社区活动5、2011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日”期间你可以参加当地举行的“地球一小时熄灯
日”活动,或者自己开一个“地球一小时熄灯日”派对,邀请邻居参加。邻里之 间共同参与可以()
①使邻里更加和睦②有利于社区建设③有利于了解邻居的隐私④共建和谐社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要想自家阳台上的花开得艳、自家园子里的菜长得壮,得上肥。夏日里,不
少居民家的自制肥却让邻居苦不堪言。这告诉我们在社区生活中要()①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②学会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③妥善处理个人利
于、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④不顾他人的感受,做自己的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五、拓展延伸
1、电视剧《家有儿女》之《一个都不能少》故事简介:因为小区的轿车越来越多了,房产公司决定将小区的花园改成停车场。以夏雪、刘星为首的孩子们不想失去这个花园,要求爸爸妈妈阻止这项计划。但大人们似乎对停车场更感兴趣。夏东海和刘梅甚至考虑赶快买车。夏雪和小区的孩子们据理力争。大人们被孩子们的童趣感动了,他们觉得停车场虽然重要,但为孩子们保留这片快乐的绿色园地更重要。夏东海等决定召开业主大会,否决房产公司的这项计划。花园保住了,夏雪郑重地在树上刻下“花园保卫战”几个字。
(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
(2)、上述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材料:人们在公园散步累了,在休闲椅上坐会儿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一个人肆无忌惮地躺在上面,犹如在自己家床上一样就不太好了。一天,小强在公园散步,就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对年轻夫妇躺在长椅上闭目休息,男子甚至把鞋脱了,只顾自己舒服、方便,他们对一位走累了想要休息的老大娘不理不睬。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生活体验,你能列举出一些在公园里的不文明之举吗?
(2)请为周边的公园设计一条提醒人们讲文明的温馨提示语。
(3)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改变公园中类似的道德缺
第四篇:初中语文七下导学案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七下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参考答案
《长江》第一课时
一、自主探究 1.略 2.略
二、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第(1至3)自然段 大意:描写长江醒来的美景,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第二部分 第(4 至 6)自然段 大意:写繁忙幸福充满希望的长江,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第三部分 第(7 至 8)自然段 大意:抒情议论,照应开头,高唱赞歌,点明主旨。
2.本文通过对清晨时分长江上晨景(繁忙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的赞美)。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议一议: 1.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作者写长江黎明时,使用了拟人、反复、比喻、象征,作用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的舒畅、愉悦的思想感情。(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2.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3.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都是安排在章节相称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对称感,旨在营造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这在诗的章法上叫做复沓。作用是营造一种咏叹的效果,突出强调了作者看到长江黎明的景象时兴奋、愉悦的心情,目的是表现一种昂扬向上的时代风尚。
4.祖国人民无比的幸福生活,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
5.醒是人的生命感知。醒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作者把长江当做有生命的人。路灯还没有熄灭,这个细节说明黑夜还没有完全过去,或者刚刚过去,人们还来不及感觉。用此细节可调动起读者的想象和记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的表现出长江醒来之早,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6.本段中作者把长江拟作中华民族的母亲,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强调了古老和母亲,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同时,古老与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形成巨大的反差,具有强烈的反衬作用,抒情效果十分明显。
比一比:答:这不是简单的罗列,这里充满着光和色、动与静的对比,前面的鱼肚色和玫瑰红,这里的繁忙景象和前面的早晨的宁静,作者在前面的凝视和后面的目不暇接的兴奋,都是对比,作者想用经过长江时的目不暇接的外部感觉,来传递、表达出内在的情感是非常兴奋的,激动的。郭风是非常善于从多样的外在的现象表达内在的情感的。这是他写文章的特点。【成果展示】1.黎明。
2.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3.清新、明净、明丽、容光焕发、生机勃勃、朝气、活力、希望 4.不是。象征了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和勃勃生机。
5.不矛盾,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祖国新时代的到来,使新中国又焕发了青春的气息与活力。
【中考链接】 1.淌 2.脊 3.萌 4.谛 【达标测试】 1~4题 略 5.(2)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罗列了货船、汽轮、舢板、驳船、钻探船、仓库、堆栈、高楼等,表现了当时中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读起来给人一种欣喜之感,颇有气势,加强语气,增强语势。作者用这些排比句表现出经过长江时那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内在兴奋的情感。祖**亲从时间上看是古老的,从精神状态上看是朝气蓬勃的、充满希望的。
(3)祖**亲从时间上看是古老的,从精神状态上看是朝气蓬勃的、充满希望的。
(4)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都是安排在章节相称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对称感,旨在营造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这在诗的章法上叫做复沓。作用是营造一种咏叹的效果,突出强调了作者看到长江黎明的景象时兴奋、愉悦的心情,目的是表现一种昂扬向上的时代风尚。
(5)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部分答案)
温故互查(略)
品读赏析 3.品读句子
(1)本文的主旨句: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这句话通过对水风曙天的呼唤,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歌颂我们的时代,歌颂我们的祖国。
(2)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含蓄句)
该句采用了拟人手法,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容光焕发和甜美不仅写出了长江的美好的形貌,而且写出了作者心里的幸福情状。
(3)明确:无啰嗦之感。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接连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4):“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5)读起来给人一种欣喜之感,颇有气势,加强语气,增强语势。作者用这些排比句表现出经过长江时那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内在兴奋的情感
中考链接 B.达标测试 1~4题略
5.简答、(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当成有生命的人,让读者有种亲切感,自然联想到母亲的形象。(2)不能,这两个词表现出了一种程度的提升。(3)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
《筏子》
【自主探究】
三、1. 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来衬托
(1)大水车 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
(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4.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议论)
【达标测试】
一、略
二、参考教参
三、1.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 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略
中考链接 1.C 2.D 【拓展延伸】《划羊皮筏子的人》答案
1(甲):B(乙):A(丙):C 2.(1)虻子已经16岁了,有跟爷爷撑筏2年的实践;
(2)显示爷爷考验虻子时的内心思想活动,起暗示铺垫作用。
3.(1)暗中保护,防止意外。
(2)设置悬念,突出虻子的勇敢。4.ABD 《当我死时》
【整体感知】
1.诗人在异国他乡,对祖国是思念比死都痛苦,当他回到祖国,即便是死,葬在祖国的山河之间,就等于回到祖**亲的怀抱,有了温暖的依靠所以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这里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
2.希望彻底拥有祖国,全身心地融入祖国,生前无法满足的情感,愿死后能加倍地补偿。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刻骨铭心的思念,表现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
3.诗人借助怀乡,抒发了对祖国无限思念之情,表达了思念之苦。
达标测评 1. 略 2.略 3.(1)两河是母亲河,象征祖国(2)黄河、长江
(3)略(4)、(5)略
【拓展延伸】1.时间顺序 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本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的思乡情怀,以及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期望。《黄河颂 》
自主探究
二、1—3题略 4.(1)略(2)一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二是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三是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精神源远流长。
三、品读赏析1.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2.一望黄河。二颂黄河。3.略 4.略
中考链接:1.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本来面目。2.治理黄河,让黄河为人民造福。3.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达标测试 :1.diān pãnɡ pài lán zhànɡ bǔ huán
2.略
3.反复出现,将全诗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5.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6.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7.略
8.首先应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注意: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0.略 11.如姜太公钓鱼《一条大河》
整体感知 1.略 2.略 3.(1)第1、2自然段,通过小时侯看电影的故事,引出“一条大河”这首歌。第3自然段,通过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引起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3)略(4).说明歌声以深入作者的心灵,激发了他对祖国对新生活的热爱,荡涤着他的精神世界。
⑤对比。如:战士们看电影时的激昂情绪与听歌时的安静对比。“我”听歌前后思想态度的变化等等。
品读鉴赏1.略 2.(①采用通感的手法,将音乐旋律转化为某些动作、画面等具体可感并与旋律相协调的视觉形象。②通过间接描写,强调“效果”的办法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动人力量。③切、精确、生动的比喻传达对音乐的感受。3.略
中考链接 1.答: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含义:希望祖国永远清醒地不断发展,永远不再重蹈落后挨打的覆辙。
2.答:不是,突出黄河滔滔不绝,连绵不断,永远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
3.答:长江、黄河在海外游子的心中已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江河。只要是炎黄子孙,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自然就有对祖国的向往、想象、眷念、牵挂„„这种血缘上的情感是割舍不断的。
达标测试
一、略
二、1. 答:音乐会的气氛非常宁静,是演奏者和听众为了突出高潮而营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蓄势;郎朗的动作从容、优雅、灵巧;乐声刚刚响起时是若有若无的、柔和的。
2.答:那清晰的、柔和的、舒缓的音乐渐渐传播开来。3.略
拓展延伸
1.①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作铺垫;②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作了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
2.(1)这句话意思是说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意思是说每当夜深人静,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亲的象征,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意思对即可)
3.第三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第五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炎黄子孙的根。第三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五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4.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思恋之深重;一个“接”字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是作者情感诗意的表达。《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
一、略
二、整体感知
1.答: 采用了拟人,对话形式。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自我创造,不要依赖别人。
2.答:纤夫。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
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
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
3.答: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构造、那里和周边美丽的景致,它的险要和发展。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前面的文章是借助写某一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来表达和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他们的文体是散文。而这篇文章重在告诉我们有关壶口和龙门的有关知识,让我们对它有所了解,这样的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三、品读赏析
1.“运河与扬子江”的形象运河是人工开凿而成的,它流经平原大地,水势平缓,未经艰险曲折,由此形成了它平和闲适的性格。扬子江则不同,它流经了“峭岩如壁,尖石如刀”的高山峡谷,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了万千的磨砺。这特定的经历,赋予了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开拓进取精神。作者借扬子江的自白,赞美了那种敢于蔑视传统陈规,勇于开拓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哲学。这实际上也是对那些在时代大潮中安于现状,甘作“快乐的奴隶”的庸人哲学的批判。这在五四革命时期,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2.①赞美的重点不同。《筏子》主要赞美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的人们的勇敢、镇定、智慧、大胆、细心。《江之歌》主要赞美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②《江之歌》还表现了底层劳动者经受的苦难。③写法很不同。共同点都有抒情。但《筏子》带着更多一点哲理的思考,其借助“艄公”“筏子”“乘客”形象所做的思考很能触动人;《江之歌》主要通过场景和细节说话,其细节更多一点的“纤夫”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3.《运河与扬子江》诉说的主要道理是:不畏艰险、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是这个道理的升华。《筏子》所说的依靠勇敢、智慧、意志成为征服凶险自然的主人的道理,《江子歌》所表现的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都与这句话相通。
4.《壶口与龙门》《运河与扬子江》在表达形式上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有很大不同,探讨它们的主要特点。
《壶》篇系说明语言。①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有大量准确的数字。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引入传说、神话、故事,目的在增加趣味性,但均有明确交代。②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运》篇采用了独特的对话形式,好处是便于鲜明地比较和褒贬,也增加了趣味性。
5.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长江》要歌颂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宽阔的江面、粼粼的水波、玫瑰红的曙天与之交相辉映。《江之歌》的急流险滩、水流的无情威力、两百人匍匐于地逆流拉纤的盛大场面,才衬得起这汹涌澎湃的号子、悲壮动人的顽强精神。《运河与扬子江》,“微细流动”的扬子江,正是它有过“奋斗”的见证,正是表明这筋断骨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考链接 A 拓展延伸
1.愕然 珍惜 怀念(反思)
2.①充分描绘了河流两岸的美丽风光;②突出了我当初享受美景而不懂珍惜的心理;
③表现了对当初不懂珍惜的懊悔之情。
3. ①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我们破坏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生存的环境被破坏);②我们心中的爱枯竭了;③我们的心灵被污染(不再纯洁)。
4. 指家乡的那条河;指心灵的河流;记忆中的美好景象和童心童趣的象征;“那条河流”哺育和滋润了我;是我感情和思想变化的触发点,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5. B(是为了表现童年生活的乐趣)
达标测评
一、D
二、D
三、示例:①尊敬的市长,您好!请问润扬大桥的开通对我们扬州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②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黑河大桥的开通对我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四、如: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撷取一片红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五、略 第一单元测评题
1.2.略 3.B 4.BDAC 5.B 6.锐 扰 烦 辙 7.D 8.D 9.读书,使人知识丰富,通情达理;读书,使人生命焕发光彩,前途充满光明;
评分:最佳答案是各仿前后一句。若只仿前或仿后,但其格式正确可以给分。若格式不对,全扣。10.11.略
12.从不在他人面前弯腰的父亲,给镇长的儿子下跪,求得人家的原谅。
13.为父亲在众人面前收拾剩饭剩菜感到难堪,没有面子。
14.骑在父亲脖子上看马戏两个小时,父亲不感到累。父亲悄悄给镇长的儿子下跪
父亲在火车上吃剩饭剩菜。父亲到池塘里给小孙女逮鱼说没事。
15.骑在父亲脖子上看马戏两个小时,父亲不感到累。
父亲悄悄给镇长的儿子下跪 父亲在火车上吃剩饭剩菜。
父亲给儿子送大米。父亲到池塘里给小孙女逮鱼说没事。
16.示例:父亲,原来我不了解你,是儿子不懂事,现在我当了父亲,理解了你的所作所为,你是世上最伟大的父亲,今后我一定会用心报答你的。
(1)yínɡ lào pãnɡ pài(2)海外游子
(3)一个“只”字情深意重,即使离开祖国,哪怕多年,也会在梦里出现祖国的影子。
(4)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5)“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血肉关系。
(6)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7)“虽然”和“依然”在结构上相呼应,在内容上形成对比,通过内外对比,写出游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情怀。
(8)血的流动,应该说有声音,可谁也不曾听到,而这里用“澎湃”突出了声音之响。不仅声音很响,而且诗人还听出了这是“中华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9)例: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
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的语言,因为它勾勒了黄河的轮廓,形神兼备,让我不觉怦然心动,想一睹黄河英雄的风采。第二单元《春》
自主探究
1.niànɡ yùn suō zhǎnɡ wǎn hâ lì sǒu
2.D 3.佩弦 散文家 《背影》 4.A朗润:明朗润泽B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C抖擞:振作 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 5.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A示例:春花图 作者描绘各种花,色彩鲜明虚实结合,由春花联想到秋实。又用衬托手法,用蜜蜂蝴蝶来写花香。B略C作者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调动了触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调动了味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调动了视觉。2.略 中考链接:1.姿 琼 2.mãnɡ zhàn 3.娇——骄
达标测评:1。(1)B A(2)B A(3)C B A(4)B A D C 2.(1)A(2)B(3)B(4)B 3.略 4.(1)②(2)③④(3)①
拓展延伸1.钻 偷偷 2.一片绿色 人的动作 3 质地 色彩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4.C 5.A 6 D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1.略 2.略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1.(1)“偷偷地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出地面,装点大地。“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小草刚长出地面的情态。(2)不好,“闹”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蜜蜂蝴蝶之多,更能衬托出花色之艳,花香之浓。2.略 3.(1)作者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把无形的春风写得形象可感,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2)江南的春雨,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给农民带来无限希望。三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明亮、轻柔的特点。4.(1)热切盼望之情 盼望着 盼望着(2)三个比喻句总结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第一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照应了春草图;第二个人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美,照应了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第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力,照应了迎春图。(3)略 5.略
中考链接: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视觉
达标测试:1.hâ chēnɡ 酝酿 2.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 桃树、杏树、梨树,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满了花,赶趟儿。3.触觉 略
4.细、密、亮 5.B 6.热爱春天,赞美春天7,略《春风》
温故互查:1.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 2.略
自主探究:1.bǎo jiào chá sǎ ɡuā yàn sǎ mãi 实 沙 乍 穷
啸 封 所 长 2.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者一开始写人们对北国春风的厌恶 3.第6、7、8自然段 作者笔下的春风粗犷、强劲,具有阳刚之美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4.冰河开裂 病枝刮折 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想起来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 山桃在积雪里鼓苞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北国春风的特点是强劲有力 运用的动词有:扑 漫 插 灌 拟声词有:呜呜 哄哄 轰 嘎 格拉拉 呼哧呼哧 江南春风的特点是轻柔和悦 选用的典型景物有草长 花开 莺飞 运用的动词有抚摸 体贴 2.作者喜欢北国之春 北国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造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北国之春风的强劲有力,使文字起伏跌宕,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恍然大悟之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用差别的大的事物来比喻却又贴切形象,给人奇趣;用通常的事物来郑重其事地比喻高雅的事物,给人风趣之感。2.“好不痛快人也”是文言之语 是痛快之极 兴奋之极的表现 3.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特别的情趣,给人美好痛快的感觉,展现一夜之间春回大地的美好感、痛快感
4.不能。“呜呜”在这里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搭配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响亮的声音,与“呼啸”搭配恰当。5.“坚持”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北国的寒冷,即使春天到了,还到处是冰封雪盖,冬天似乎赖着不走。
中考链接:1.略 2.春风得意中的“春风”:形容考中进士后兴奋心情或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春风满面中的“春风”:指人的笑容
达标测评:1.jiào fú chá xiào jīnɡ yàn 2.滋润 褒贬 群莺 返青 3.A C B D A 4.(1)”呜呜“用以形容低沉的如吹号般的风声,”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搭配也比较恰当。这两个拟声词的运用极为形象地把两种不同的风声表现了出来。(2)“轰”形象写出了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则写出了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两词均富有生活气息,极为生动逼真。(3)“呼哧呼哧”形容喘气的声音。用拟人的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形象生动。
5.(1)夸张(2)引用 比喻(3)拟人 比喻(4)反问 拟人 比喻
6.示例 迅疾而猛烈 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慈祥而温厚 为庄家带来多情的呵护《诗词八首》
温故互查:1.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任意说一项都对2.强劲有力,具有阳刚之美
自主探究:1.jī fēi hú mî sā ɡū xù zhān shì shǔn chánɡ yánɡ 2.山城 轻轻地敲打 柴门,简陋的门 水波粼粼,就像绉纱 客船 滋润万物 田野中的小路,指整个田野 花骨朵儿 3.见课下注释 4.略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5小题见课后练习6.草色遥看近却无 对比 清新素淡 7.词牌名 题目 农村田野 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写出了桑树嫩芽初绽的动态情状,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鸣”字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到黄牛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春在溪头荠菜花”与“城中桃李愁风雨”形成鲜明的对比,荠菜花不怕风雨,占尽春光,在它身上体现一种人格精神。这句既写景,又有深刻的思想哲理,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自主学习:1.《初春》 毛毛雨 小树 新芽 新叶 蝴蝶 蜜蜂 蝌蚪 蛙鸣 风筝
2.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3.朱自清的《春》相同之处:语言风格都清新活泼,想象特点都是美化事物,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不同之处诗歌中的想象更具有跳跃性、夸张性,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且讲究韵律,散文中的想象和诗歌比跨度小,现实的依据性更强。4.小 嫩 新 美 是作者陶醉在小、美、新、嫩初春的美景中陶醉得摇摇晃晃 嗅觉5.桃花
6.(1)《春》第四段相应的语句 我们看到了百花争艳的美景,让我们觉得美好愉悦(2)龙华 恐怖 作者从夜的特点 土地的特点来写,相应的词语有血斑点点 没有星光 刮着风 寡妇的咽泣 野兽 舐吮血液(3)现实的桃花 社会的解放、光明的未来(4)表达了烈士的鲜血终将换来社会理想的灿烂春天的信念
中考链接: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掬水”句,将明月和泉水合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达标测试1.shì shǔn bâi zhuì kū 2.班—斑 攸—悠 培—蓓 3.B 4.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温故互查: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新泥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3.竺可桢 自主学习:1.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2.草中传达着物候规律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枯草返青 杨柳抽青是初春的象征 鸟在物候学上的意义 3.大多出现在句首或稍加概括 我们把这种概括性很强的句子叫做中心句,中心句使文章条理分明,结构清晰。4.略
二、略 合作探究:1.略 2.略 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逻辑顺序 设问
它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用这样的设问做段首,使文章脉络分明,具有明快的节奏感,增添了艺术情趣。4.举例子。不好,三个事例从中国古代的牡丹道墨西哥的大丽花,再到虞美人,不仅有中国历史上的,还有中外近代的,涵盖面广、有代表性,充分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色品种增多的进程。中考链接:1.C 2.C 达标测评:1.zhānɡ
tuì ruǐ diàn luǒ huì â xiàn yú lãnɡ 2.密—秘 哄—轰 3.(1)
分类别(2)作比较 举例子(3)举例子 列数字(4)引资料
4.(1)“从这一角度”起限制作用。这里说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是从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能暗示一些自然规律的角度说的,删去后,语言不严密。(2)“一般”修饰“花”,表特殊情况除外,准确严密地说明了事理,删去后不符合客观实际。5.(1)昆虫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2)B(3)在这里引用诗句,既形象地说明了昆虫起到了传粉授精的作用,又增加了文章语言的文学性,使读者在明白事理的同时,又能获得美的感受。
第二单元测评
1.(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水村山郭酒旗风(3)春色满园关不住(4)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5)几处早莺争暖树
2.(1)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突出雨多、细、密的特点,形象贴切。(2)用比喻的方法,形象说明北京的春天特点之一是“时间短”。3.(1)去掉“具体”(2)去掉"能否” 4.解答仿真对话题.首先要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读一遍,摸清命题者意图,然后根据上下文所说的话,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说话时得体。语言委婉。方能显出说话人较高的文化素养。答案示例:甲处:D。乙处:表达文明得体即可。比如:按规定我们要查看一下房间。或:我去房间看看您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5.(1)轻而易举,不费力气;品牌平常,没有名气⑵运用了对比,突出了“大宝”日霜晚霜使用方便、品质优异的特点。(点拨:注意在不同语境中的一词多义。)6.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对春草的喜爱。7.C 8.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9.繁花似锦 10.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1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12.夏天使人变得年轻,令人感动人生的多彩。能考验人的意志,是浪漫的季节。13.雪白的茉莉,带蓝的紫薇,碧色的莲叶,映日的荷花,琳琅满目的夏装。比喻、排比、引用。14.可以尽情地享受好山好水,可以通宵达旦地娱乐。15.把四季比作人生,把夏季比作中年。16.人只要有追求,就无愧于生命。17.热爱生活,要有追求。即使失败也有意义。夏天尽管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像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18.⑴(绿色)用自己积极蓬勃的生命,让人心情爽快。⑵(绿色)爬上窗台。19.⑴示例: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⑵以此说明自然不是冷漠无情的。或说明“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 20.反衬了(来自黄瓜和莓豆的)绿的积极向上的精神。21.⑴①积极蓬勃②坚强向上③奉献④执著追求⑤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⑵略 22.D 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一)自主探究: 1、2、3略
(三)合作交流
1.哈默尔先生 小弗朗茨、以霍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
2.小弗朗茨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三、品析鉴赏
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第二阶段: 疑惑、诧异
第三阶段: 难受、懊悔 第四阶段: 悲愤、懂事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一)自主探究: 1.(1)压迫 热爱 信念 爱国主义情感 2.(2)、D
二、整体感知
(1)穿戴庄重表示韩麦尔先生对就要失去国土的敬意和留恋
(2)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整句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揭示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复杂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品析鉴赏
(1)、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将代替法语;用这些声音烘托了韩麦尔先生的内心痛苦和悲愤
(2)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3)不好,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他陷入了极大的悲愤之中,以至于说不出一句话,这样描写更形象、真实。
【中考链接】
1.让弟子们明白怎样清除心灵的杂草 2.点题 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3.美德太重要了
【达标测评】 1.C 2.①描写的对象是韩麦尔先生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 ③表现了人物的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3. ①描写的对象是小弗朗士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 ③表现了对敌人禁学法语的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4.略
【拓展延伸】 1.A 2.父母能教你如何尊重他人,但不能保证你受人尊重;父母能对你谈人生的真谛,但不能替你赢的声誉。3.都德的《最后一课》体裁是小说,情节是虚构的;郑振铎的《最后一课》为散文,情节是真实的。《过零丁洋》
自主探究
1.填空题(1)、述志诗、文天祥、履善、文山、南宋、《文山全集》、《文山乐府》、《正气歌》、星、萍、丁、青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B
二、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机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3.表达了作者不畏生死、舍身成仁的气魄 4~6 略
中考链接 1.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
2.这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达标测评 1.(1)指代战争(2)史册 2.A 3.C 拓展延伸 1.(1)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2)略《第一堂课》
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
1.(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二马》 《离婚》 《 龙须沟》 《茶馆》 “人民艺术家”
(2)略
二、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作者完全是靠主人公内心感觉打动读者的,就是以情动人。
[合作交流] 1.细节描写 表现了人物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他的情感
2.表现出异常的气氛和情绪,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3.写出了齐瑞轩老师的痛苦和无奈 4.细节描写
5.“民族的春花”指青年学生 “变成了木头”说明他们突遭变故的迷茫.无阻
6.亡国奴的苦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那就是耻辱,为名族感到耻辱.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感到耻辱
7.把两种感觉交织在一起,第一是可怕,第二是远离,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惭愧和耻辱
三、品析鉴赏
1.祁瑞宣老师显得很紧张,是觉得自己愧对祖国,他在深深的自责;而哈墨尔先生看来很从容,是以经过充分准备的 特殊方式表达了自己无愧于民族的爱国深情。
2.动人的方面主要在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
3.前者是耻辱之痛,后者是悲愤之痛,但都是爱国的4.两者之静都源于庄严的爱国情感,前者为悲.后者为悲壮
【中考链接】
1.北平被日本军占领后,齐瑞轩老师上的第一堂课
2.心理 语言 动作 神情 齐瑞轩老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3.略 4. 北平被日本军占领后,齐瑞轩老师上的第一堂课的情景,表现了人物痛苦的.不敢做亡国奴的爱国情
[拓展延伸]略《梅岭三章》《示儿》
自主探究
2.(1)陈毅 仲弘(2)宋 陆游 务观 放翁 《十二月四日风雨大作》(3)略(4)略
(三)合作交流 篇 记叙 1936年冬 陈毅 梅山被围 旋围解 虑不得脱
二、整体感知
1.(1)北定中原(2)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联单(3)略
2.(1)小序写出诗人——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
(2)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壮烈情
三、品析鉴赏
自主探究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不仅是一个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形象,还是一个军事统帅叱咤风云的形象。
合作交流 1.诗人向往的是“人间遍种**”—— 一种自由的生活。
2.写出了诗人生前志、死后心,表现了火一般的爱国激情,至死不渝的爱国赤诚,是他一生政治抱负的总结。
【中考链接】略
【达标测评】
1.断头今日意如何 2.取义成今日事,人间变种** 3.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看不到祖国统一而悲伤 5. 取义成今日事,人间变种**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6.(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拓展延伸】
1.破 满目凄然
2.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谭嗣同之死》
一、初步感知(自主探究)
1.国是:国事,国家大事。参劾:向君王或国家元首告发 辟:由君王征辟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大病:名词活用作动词。患重病。入觐:朝见皇上。超擢:破格提拔。少:同“稍”,稍微。锐意:意志坚决,勇往直前。
(二)合作交流1. 一是表明光绪急切地推行新政,实施变法。二是交代光绪与慈禧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三是为谭嗣同自甘牺牲“以酬圣主”埋下伏笔。
2.一是劝梁启超出走以图将来,二是要梁启超设法营救康有为,三是把书籍文稿交托梁启超,四是与侠士(大刀王五)谋救光绪帝
3.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
4.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临危不惧,崐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的政治家的认识。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希望来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至死认为要保“变法”事业必须先保皇帝,而不依靠广大人民。他以自己的鲜血来促进维新运动和国家昌盛,是同他“酬圣主”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崐历史发展恰与他的愿望相反,他的流血不是宣告改良运动的再兴,而是宣告改良运动的结束,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二、整体感知
(四)归纳提升
和文天祥的失败者的悲剧色彩相比,谭嗣同的自我形象,则是胜利者的自豪。这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很少有失败的英雄发出这样的欢笑的。而且这英雄的内心非常宽广的,他一方面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另一方面,又没有把出逃者贬低,而是把他们和自己放在同一高度。谭 嗣同读完英雄主义,明明是真人真事,但却有点像小说中英雄的理想色彩。【中考链接】
1.略 2.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后的壮烈行动和就义 为了变法国强而视死如归的精神《勇气》
一、初步感知
(一)自主探究
1.略2.孔武(有力)(单)枪(匹)马(寥寥)可数(熹)微
(三)合作交流
1.说明法国人民在德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过着痛苦的生活。
2.写出了“她”失去丈夫以后悲伤、悲痛的心情。
3.“挤”写出了窗口很小。“奔”写出伞兵动作很快。
4.在生与死面前,为了救那个伞兵,“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这句话,表现了“她”为了和平,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高贵品质。
5.对和平的信仰,为了捍卫它,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整体感知
(1)d(2)c(3)d(4)c
三、品析鉴赏
(一)自主探究
1.法国妇女的勇气 舍己救人.深明大义
2.美国伞兵: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法国妇女:有爱心.有理智.爱正义.爱和平
3.法国妇女和美国伞兵为和平.为正义而展现勇气的故事。
【中考链接】略
【达标测评】
1.拖 闩 打 命令
2.(1)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七年级下第三单元能力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⑵捷报飞来当纸钱⑶取义成仁今日事⑷王师北定中原日
2、(1)霹雳 ⑵谨 ⑶寥 ⑷熹
3.D(陆游是宋代人)5.略
4.(1)“杰出”与“ 20世纪”互换位置(3)“重大 ”改为“巨大”(4)去掉“的殊 5.略
6.⑴如:调查餐厅洗碗处、洗漱间、卫生间用水量;调查剩饭剩菜的情况。⑵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理由:粮食来之不易。⑶如:在外就餐要打包别把节约当口号电脑不让空运行两面用纸处处省等。7.秋日人似画中游
8.①《红楼梦》②《三国演义》
二、古诗文阅读
9.(1)两句均用比喻的手法,强列表现“山河破碎”和“身世飘摇”的悲惨和无奈。
(2)直接抒情 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10.(1)地白 凄清、悲凉 11.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12.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社会
13.因为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14.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意近即可)15.高潮;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6.动作、语言。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沦丧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也包含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17.言之成理叙述成文即可。
教师寄语:同学们,向家长和老师展示自己吧!
18.描写 如“挪动”、“爬”等细节(动作)描写,极力渲染了阮老师行动艰难的情景,突出他意志的顽强。又如“啃”、“靠”等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为动员学生返校而不辞辛劳的场景,体现他的敬业精神。(4分,每一例解析占2分)
19.(3分)不矛盾 理解:“5个”是实写,“15个,50个„„”是虚写,它表达了阮师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重返校园的心愿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意思对即可)
20.(4分)答案示例: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一颗愿为山区教育事业抛洒热血的赤诚之心。你用残疾之躯撑起了一座学校,让瑶民儿童共享一片蓝天,为人民教师写就了一笔极其本色的辉煌。你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要求:能揭示人物精神、语言精练、且字数符合规定;否则酌情扣分)21.略
期中测评一
1.略 2.D 3.略 4.D 5.去掉“能否”或“能”;去掉“通过”或去掉“使”。6.略 7.书籍给我们信念力量,我们感恩。(意思、格式大致相对即可)8.(1)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今年说的意思是: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2)生活和学习中应该不要以一次成败(得失)就或喜或悲。
10、略(意思表达清楚即可)11.DBAC 12.略 13.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14.15.柔 刚 16.1使河冰开裂,冬眠惊醒。2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帮助人们把粪肥抛洒匀净。17.(1)急剧繁殖(大量生育)(2)指旅鼠被天敌吃掉,葬身于天敌腹中。18.生育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植被破坏性大;数量过多的情况下主动死亡。19.一是变成醒目的颜色,招引天敌来吃掉自己(为自己举行腹葬);二是集体奔向大海溺水死亡。20.答案要点:①在集体行为中团结一致、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②为了未来的生存,人类应该主动防范某些隐蔽条件的恶化。③当灾难来临时,主动牺牲某些利益是必要的。(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1.开篇点题,引人深思。22.一是雨中父亲送伞,我想着自己的心事却忘了父亲的存在;二是雨中没接到父亲的伞,很生气,回家才发现父亲病了。23.我始终把这看成是父亲的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24.“生命中的伞”就是父亲温暖的胸膛,有力的手臂,为“我”遮风蔽雨,给“我”雨天的呵护,包含了父亲深沉的爱 25.略期中测评二
一、基础知识:
1.略 2.(1)D(2)D(3)C(4)C(5)C(6)D ⑺ A
3.(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3)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4)春在溪头荠菜花。
(5)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二、语言运用
1.净、敬、竞、劲 2.略
3.亲爱的,请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够花一年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够卖掉它。4.《徐霞客游记》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三、阅读理解
(一)1.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美丽、娇媚 ;热烈而粗犷;端庄而沉思;自然而平静。
3.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4.例:拟人句子: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表达作用:“化妆了”,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3分,找对句子1分,答对作用2分)
(二)1.略 2.七律 文天祥 履善 南宋 inɡ 经、星、萍、丁、青
3.C 4.作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五篇:人教七下第五章5.2平行线及其判定导学案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2.了解平行公理的推论,能够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跟踪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2.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边必
.3.如图,AD∥BC,在AB上取一点M,过M画MN∥BC交CD于N,并说明MN与AD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4.填空
(1)∵AB∥CD,CD∥EF(已知), ∴
∥
().(2)∵GD∥BF, ∥
, ∴GD∥HE.(3)∵AB=CD,CD=EF(已知), ∴
=
().5.如图所示,按要求画平行线.(1)过P点画AB的平行线EF;(2)过P点画CD的平行线MN.变式训练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①若a与c相交,b与c相交,则a与b相交;②若a∥b,b∥c,那么a∥c;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垂线三种.A.3个
B.2个 C.1个 D.0个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其中只有两条是平行的,那么交点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如图所示,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1)过点A画到l2的垂线段;(2)过点B画直线l3∥l1.达标检测
1.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也互相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
.3.如图所示,与AB平行的棱有
条,与AA'平行的棱有
条.4.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直线EF也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垂直.(2)直线AB,AC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AC外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AC相交于E点.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判定.自主探索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语言叙述: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几何叙述: ∵ ∴
2.简单应用:已知∠1=120°,∠2=60°,试说明AB∥CD.答:理由如下, ∵∠CEF=180°-,∠2=60°
∴∠CEF=180°-=
∵∠1=120°
∴
=
()∴AB∥CD(相等,两直线)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问题:如果∠3=∠4,那么AB∥CD吗?为什么?
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 简单记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 ∵ ∴
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探究:同旁内角∠4与∠2在数量上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
归纳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
简单记为
用符号语言表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 ∵ ∴
5.【例题】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l1∥l2的是()A.∠1=∠3 B.∠2=∠3
C.∠4+∠5=180° D.∠2+∠4=180°
2.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由∠D=∠1,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2)由∠2=∠3,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3)由此你还能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为什么?
5.2.2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体验数学活动富有的探索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知识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例1】 如图所示,∠A=55°,∠B=125°,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3.【例2】 如图所示,∠1=70°,∠2=110°,试判断AD∥BC.并说明理由.题组练习
题组一: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的是()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同旁内角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能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条,平行线
条.3.如图所示,∠1=30°,∠2=150°,可得∠3=
,∠1和∠3是直线
和直线
被直线
所截得的;直线a与直线b的位置关系是
.根据是
.4.若∠2=∠3,则根据
,可得
;若∠2=∠1,则根据
,可得
;若∠3+∠4=180°,则根据
,可得
.5.如图所示,已知∠D=∠A,∠B=∠FCB,试问ED与CF平行吗?说明理由.题组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B.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C.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D.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互相平行
2.如图所示,写出使AB∥CD的条件:
.(填一个条件)
3.如图所示:(1)因为AB∥EF,CD∥EF(已知),所以AB∥CD.理由是
;(2)因为∠1=∠2(已知),所以AB∥CD.理由是
;(3)因为∠1=∠3(已知),所以AB∥CD.理由是
;
(4)因为∠3+∠4=180°,所以AB∥CD.理由是
.4.如果(1)∠1=∠4;(2)∠2+∠4=180°;(3)∠3=∠4;(4)∠4+∠5=180°,分别说明哪两条直线会平行?根据是什么?
5.如图所示,已知∠1=∠2,AB∥EF吗?如果平行,说明理由;如果不平行,请回答图中有没有平行的线段.题组三: 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直线b没有交点,而直线c与直线a平行,那么直线b,c之间()A.相交,有一个交点 B.有两个交点 C.平行,没有交点
D.可能相交,有一个交点,也可能没有交点,但不平行
2.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 ①∠1=∠5;②∠3=∠5;③∠1=∠6;④∠2=∠7;⑤∠4=∠8.其中,能够得出a∥b的条件是()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3.如图所示, 因为AC平分∠BAD(已知),所以
(角平分线定义).因为∠1=∠3(已知),所以
(等量代换).所以
().4.如图所示,AB⊥EF于点B,CD⊥EF于点D,∠1=∠2.(1)请说明AB∥CD的理由;(2)试判断BM与DN是否平行?为什么?
达标检测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如图所示,能判断AB∥CE的条件是()A.∠A=∠ACE B.∠A=∠ECD C.∠B=∠BCA D.∠B=∠ACE
3.如图所示,(1)因为∠1=∠2(已知), 所以
∥
().(2)因为∠FAE=∠
(已知), 所以CE∥AF().4.如图所示,CE平分∠ACD,∠1=∠B,请说明AB∥CE的理由.5.如图所示,直线a,b,c被直线d所截,量得∠1=∠2=∠3.(1)从∠1=∠2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2)从∠1=∠3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3)直线a,b,c互相平行吗?根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