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颈椎间盘突出保健操
颈椎间盘突出保健操
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以及恢复一般都需要借助器械来完成,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全面的恢复,应该要做哪些的运动锻炼呢,骨科专家为我们推荐运动保健操。
第1节:金狮摇头。
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头颈放松,缓慢做大幅度环转运动,依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各6—8次。
第2节:回头望月。
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臂自然下垂。动作:①两腿微屈,上体前倾45°并向右后旋转,头随旋转向后上方作望月状,左手上举置头后,右手置背后;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一④同①一②,但方向相反。左、右各重复6—8次。
第3节:与项争力。
预备姿势:两肘屈曲,两手十指交叉置于头后,两腿分立。动作:①头用力后仰,两手同时给头一定的阻力;②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
第4节:前伸探海。
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①头颈前伸并转向左下方,两眼向前下视,似向海底窥探状;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一④同①一②,但方向向右。左、右交替,重复6—8次。
第5节:托天按地。
预备姿势:两腿并立,两臂自然下垂。动作:①右肘屈曲,手掌心向上提起,再翻掌向上托出,伸直手臂,左手臂微屈,左手用力下按,头同时后仰,向上看天;②还原成预备姿势;③一④同①一②,但左、右手交换。左、右交替,重复6—8次。
第6节:伸颈拔背。
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预备姿势:两腿分立,两手叉腰。动作:①头顶部向上伸,如头顶球状,每次持续3—5秒;②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一16次。预防颈椎颈间盘突出的保健操:
首先,需要将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即将开始我们的颈椎保健操。
1、双掌擦颈
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进行一百次摩擦。
2、左顾右盼
将头部向左右两侧分别转动,最好要大幅度转动,反复进行三十次。
3、前后点头
和上面的做法一样,将头部向前后两个方向转动,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反复三十次。
4、旋肩舒颈
然后,将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三十次,再由前向后旋转,反复进行操作。
5、颈项争力
将两手紧贴大腿两则,两腿不要移动。当头部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反之亦然,反复进行十次。
利于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康复的保健操做法。
1.坐姿颈部保健操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保健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积极发挥这种保健操的辅助治疗的功效。具体的方法是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坐在凳子上,两腿平放,双手自然下垂。探仰头式,要求身体放松,脖子向前探,并且尽量使下巴靠近胸部,保持姿势不变5秒左右,然后把头缓缓后仰,达到最大限度后,同样保持5秒,随后恢复正常姿势,连续做2-6次。头部前后左右轻轻摇晃,时间10秒为宜。
2.要有效的促进病痛的消除,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就要坚持每天做一些利于颈椎健康的保健操。转动肩关节式保健操需要患者肩关节由前至后连续做划圆动作,然后反方向由后至前连续做划圆动作,重复4-6次,注意速度不要太快。通过旋转头部式保健操也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痛,要求患者从左到右旋转头部,然后反方向旋转,重复2—6次。
3.卧姿颈部保健操对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具体的操练方法是要求患者仰卧床上,后脑勺用力下压枕头,然后翻身俯卧,额头用力下压枕头。呼吸要保持均匀。但要注意枕头不要太软,也不要太高,最好在10-15厘米。
颈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1、微创治疗:此疗法是最新的一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不剥离椎旁肌,保留棘上、棘间韧带,和大部分上、下关节突以及未破损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去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内聚的关节突等神经致压因素。
2、传统手术:传统手术治疗是很多疾病所采取的常用方法,由于传统手术费用大、风险高、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且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因此,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很多颈椎医院都不常采用。
3、理疗:方法很多,有利于加速炎症性水肿的消退和改善神经的血供。选择理疗师,若经常中断或不按时治疗,不但不累积疗效,而且还会使已有的疗效减退或丧失。
4、封闭疗法:可行痛点封闭或颈部硬膜外腔封闭,可迅速控制炎症和解除疼痛,疗效较好,但存在一定潜在的危险性,不作为常规使用。
5、药物治疗:中医方[]是借助药物贴于皮部,对体表形成特定剌激,并通过透皮吸收和经络剌激,激发并调整体内紊乱的生理功能,使各部位之间的功能协调一致,增强人体抗病修复能力,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的作用,以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6、推拿按摩:对改善局部血供,松弛肌肉痉挛,解除疼痛,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移位的椎体复位。万一手法不对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后遗症,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方法。椎间盘突出的家庭保健操
第一节: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坚持3分钟后复原,反复6—8次。
第二节:俯卧位,用双手撑起,肘关节伸直,坚持3分钟后复原1分钟,重复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气,然后吐气,吐尽为止。此时会感觉腰部下沉,使腰椎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生理曲度。
第三节:俯卧,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6~8次。
第四节:放松动作。做完上述练习后,做一下屈曲膝关节的动作。
第五节:站立伸展。直立,双脚微微分开,手放腰背部,四指并拢。手指向后,以双手作支柱,将腰以上身躯向后弯,以达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双膝要保持挺直。维持一两秒钟,然后回到开始位置。
第二篇:颈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突出MRI的表现
颈椎间盘退变和椎间盘突出MRI的表现
来源:海王星辰 2013年4月28日
导读: 在颈椎疾患的条件下,颈椎间退变和颈椎间盘突出的MRI检查是不一样的。以至于很多人的症状出现的不一样,下面就介绍下这个椎间盘退变与椎间盘突出的MRI表现。
(1)椎体的退变:
椎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变,高度逐渐减低,宽度增大。变性椎间盘邻近的椎体部分可呈以下三种类型的信号:I型(纤维组织增加型):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其病理基础为邻近椎体的骨髓中出现血管化的纤维组织,使椎体T1、L2弛豫时间延长,注射Gd-DTPA后局部多有轻中度强化。
Ⅱ型(骨髓组织脂肪增加型):T1加权像为高信号,T2加权像为中等信号。其病理基础为邻近椎体中黄骨髓成分明显增多,致使椎体T1显著缩短,T2也变短。
Ⅲ型(骨硬化型):T1加权像与T2加权像均表现为低信号。是由于骨质硬化造成椎体T,延长,T2缩短。
(2)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的退变主要表现在T,加权像,椎间盘中央髓核信号由高变低,高信号髓核与低信号纤维环分界?肖失。矢状位可见椎间隙明显狭窄。变性的椎间盘可出现真空现象或钙化。在T1、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1)纤维环破裂征象:
放射状的纤维环裂隙代表邻近的纤维层破裂,裂隙方向可垂直或斜向纤维层。完全的放射状的纤维环裂隙从髓核破向
椎间盘的纤维环浅层,而不完全的放射状的纤维环裂隙裂至内层或外层纤维环之间,剩下一些完整的纤维环外层。由于这些裂隙中的水分较正常纤维环高,在T2加权像中,可发现有局部增强的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周围被低信号的纤维环纤维包绕。另外,由于裂隙中可含有新生的血管组织,如果静脉注射Gd-DTPA造影剂,它们可被增强。除了放射状的纤维环裂隙,亦有中心和外周的水平状裂隙。
目前,大多数作者认为MR T2加权像中纤维环中高信号区和Gd-DTPA增强是确定纤维环放射状裂隙的征象。纤维环破裂是引起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重要诊断依据。
(4)椎间盘膨出:
纤维环弥漫向周围膨隆,纤维环超出椎体边缘,相应的椎间孔及神经组织无明显受压,称椎间盘膨出。MRI表现为于矢状位变性的椎间盘向后膨出,后方的条状低信号呈凸向后的弧形改变,T2加权像比T1加权像更为明显。轴状位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对称性膨出,硬膜囊前缘和两侧椎间孔脂肪光滑、对称的轻度压迹,椎间盘无局部突出。
(5)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的MRI表现为:突出的髓核为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T1加权像突出髓核的信号比脑脊液高,比硬膜外脂肪信号低,界限分明。T2加权像突出髓核可表现为高或低信号。信号强度比脑脊液低,比脊髓高,与硕膜囊外脂肪相比略低或略高。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的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此征象于矢状位显示清晰。脱出的腰椎间盘块与椎间盘内残留髓核呈蒂状相连和横断面显示有残留通道,具有特征性。如突出的髓核与椎间盘脱离,形成游离的髓核,可离开原来的椎间隙向上、下迁移,形成孤立脱出的髓核。游离的髓核为圆形或卵圆形孤立团块,与未突出的髓核之间无联系。脱出或游离的椎间盘碎片组织周围环绕一低信号带。突出的髓核如发生严重的脱水纤维化,可形成一团块。在SE序列T1加权像、N(H)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其信号强度依次降低。MRI还可清楚地显示邻近椎间盘的变化及硬膜囊和脊髓受压的状况。几乎所有发生形态改变的椎间盘都有信号的降低。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大于90%。
第三篇:颈肩保健操治疗颈椎病
颈肩保健操治疗颈椎病、肩周炎
颈椎病、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中常见到两种疾病 并存。其中不少患者反复发作,饱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颈肩操是笔者根据颈椎 病、肩周炎的病因病机创编的一套增强颈肩活动功能、疏通局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除 局部疼痛的体操锻炼动作。易学易练又方便,省时省钱疗效好,而且学会颈肩操后,既不必 住院,又不需要配合牵引、药物、理疗等治疗,也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只要持之以恒,利用 工作间休或晚上看电视广告时坚持每天练1—2遍,就能收到满意疗效。
颈肩操作简介 颈肩操共八节,每节做1—4个8拍,自由选择。预备动作:双脚站平行11字与肩同宽,全身自然放松,上肢自然下垂,双眼向前平视。四面侧颈:(1)头颈向前向下低垂,尽可能将下颏弯向胸骨上凹。(2)头颈缓缓回预备位。(3)头颈尽量向后侧仰。(4)头颈缓缓回预备位。(5)头颈向左侧侧屈到最大极限。(6)头颈 缓缓回预备位。(7)头颈向右侧侧屈到最大极限。(8)头颈缓缓回预备位。地上寻珠:(1)头颈缓缓向左肩方向转动。(2)头颈转向左后下方最大极限,双眼看向左 后下方地上(3)继续转向左后下方,直至颈肩部有酸胀感。(4)头颈 放松缓缓转回预备位。(5)、(6)、(7)、(8)拍头颈转向右后下方做相似动作。天上望月:(1)头颈缓缓向左肩方向转动。(2)头颈转向左后上方最大极限,双眼看向左 侧后上方天空。(3)继续转向左后上方,直至颈肩部有酸胀感。(4)头颈放松缓缓转回预备位。后4拍向右后上方做相反向动作。运转颈椎:注意点是头颈肩要完全放松,双肩不要上抬,转圈要到位,用力要均衡。(1)头颈向左侧转动。(2)向后侧转。(3)向右侧转。(4)向前转。每4拍转1圈,动作要连续,转 动时双眼不要闭上。先逆时针转4圈再顺时针转4圈。夹脊牵颈:预备动作再加上屈双手肘关节,双手握实心拳置于腰侧。(1)双拳紧握与肘关 节同时向身体后侧用力牵拉,同时夹紧大椎及脊柱旁的竖脊肌群,头颈向身体前方平行牵伸 至最大极限,直至颈肩部有酸胀感。(2)缓缓放松回预备位。后面每2拍重复上述动作一遍。双手托天:预备动作,再把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小腹前。(1)交叉的双手掌心向上平托胸 部前,肘关节与手掌成水平线。(2)双手心向外翻转,双手掌心向上尽力伸托于头顶上方,头颈尽最大极限后仰。(3)双手分开侧举与肩平高,同时双手掌心朝向身体后侧,大拇指与 其余四指分开朝向下方,其余四指并拢向上方竖起,头颈转向左侧,双眼看向左手竖起的手 指尖。(4)手及头颈回预备位。第5—8拍动作同前4拍,仅在第7拍时头颈转向右侧,双眼看 向右手竖起的手指尖。搭手转肩:预备动作是将右手从右肩上方伸向左背侧,左手从腰背侧伸向右肩上方,掌 心向外,双手手指相对搭,如果手指搭不到的也要将双手指尖尽力伸向相对方向。(这个动 作是自我鉴定练操效果的观察方法之一,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练操后双手对搭距离均会明显改 变)(1)下肢保持平行站立,同时缓缓将腰、肩、头颈向左后侧转动。(2)继续向左后侧转至 最大极限,双眼看向身体后方。(3)略放松后再向左后侧做最大限度的转动。(4)放松回预备 位。5~8拍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二个8拍后对换双手对搭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转动二个8拍。按摩颈肩:(1)回第一节预备位,以双手十指按压颈部的天柱、颈百劳、大椎等穴位或痛 点,手指可上下移动按压,重复做2~4个8拍均可。(2)搓热双手手掌心,再以双手手掌心轮 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个8拍。(3)以右手按压左侧肩井、天、月需俞、秉风等穴位或痛点,第1、2、3拍分别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从左肩 井穴沿手臂外侧向下疏通经络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与上述相同部位动作。做4 个8拍后,再手轻拍颈、肩、肘、手。
第四篇:椎间盘突出病历
[针灸] 发一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请大家修改补充,讨论完善
入 院 记 录
姓名:***
发病节气:立夏
性别:男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年龄:40岁 可靠程度:可靠
民族:汉 工作单位:无
婚况:已婚
长住地址:甘肃省灵台县西屯乡** 村**社
职业:司机 入院日期:2010-05-18 9:30am
出生地:甘肃灵台 记录日期:2010-05-18 9:30am
主诉: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现病史: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弯腰工作,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麻木,晚间疼痛渐増,时痛如刀割火燿,并以蚁行感沿右下肢放射,在私人诊所予“腰痛宁胶囊,VitB1、VitB12肌肉注射”未见好转,以后反复发作,腰部酸软困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4天前,劳累过度,致腰痛加生,今日来我院,行X线检查:L4-
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门诊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4-
5、L5-S1”收住入院住院。症见:神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上述腰痛症状仍存,纳可,夜寐安,二便自调。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及手术史;无输血、中毒等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未发现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并成长于甘肃省,无异地长期居住史,居住条件可,无阴冷潮湿之弊,生活上无特殊嗜好。
婚育史:已婚。育一男一女,配偶及子女体健。家族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 格 检 查
T:36℃
P :76次/分 R:20次/分 BP:140/90㎜/Hg
发育正常,营养一般,表情痛苦,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自动体位。舌质淡, 苔白腻,脉迟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各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形态正常,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无发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包块,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均等,语音震颤正常,双侧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病理性呼吸音。心尖搏动位置正常,心浊音界不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无肠行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莫非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脊柱四肢详见专科情况。前后二阴未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 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
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
肾阳虚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
5、L5-S1)
医师签名:
首次病程记录 2010-05-18 9:30am
***,男,40岁。因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2010-05-18 9:30am由陪员护送入院。
病例特点: 1.汽车修理工
2.症见: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 3.专科检查: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 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
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该患者腰痛伴右下肢麻木疼痛,症属中医“腰痛”之范畴,由于患者汽车修理工,长期重体力劳动,致腰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而见上述症状。舌质淡, 苔白腻,脉沉细,均为肾阳虚之象,参合四诊,属肾虚—肾阳虚之证。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背痛相鉴别,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还应于淋症相鉴别,后者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中医诊断:腰痛 肾阳虚
西医诊断依据: 1.间歇性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疼
2.专科检查:
(一)腰脊柱姿势
腰椎生理前突消失,腰椎轻度侧右弯畸形。
(二)压痛点
L4、L5,、S1棘间及棘右旁压痛(+),右环跳穴压痛(+),用力按压时诱发右下肢放射疼痛、麻木。
(三)特殊检查
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左侧(-)。腹压增高则且右下肢麻木加重。
(四)腱反射改变
右膝腱反射减弱,右跟腱反射消失,右下肢外后侧及足底感觉减弱。踇趾背伸力。
(五)腰部功能活动(站位)
前屈500、后伸100、左侧屈100、右侧屈100、左右侧旋100。
(六)其他 骨盆挤压试验(-)、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下肢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其余脊柱、四肢关节形态、功能均正常。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L4-
5、L5-S1椎间盘突出,L34椎体骨质增生。4.西医鉴别诊断:凡可出现腰痛、腿痛或腰腿痛并存的疾病都应与之相鉴别。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下列一些疾病:
1.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本病多见青少男子,有明显家族遗传特征。初发关节常是骶髂关节,腰椎。化验HLA_B2790%—95%阳性,血清RF多为阴性。早期腰部呈僵直状,以晨起为甚,活动后减轻。渐见腰背及骶髂关节疼痛,脊柱强直,各方向活动均受限。,血沉较快,病程进行性发展。当侵及肋椎关节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后期可出现脊柱后突畸形。当侵及胯关节时早期疼痛,渐见屈曲畸形,X线片早期可见骶髂关节及腰椎小关节模糊、粗糙,逐渐显示局部骨质疏松,间隙增宽。后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2.与椎管内肿瘤相鉴别:其特点1)腰痛呈进行加重,夜间疼痛明显,常常需用镇痛药物,2)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常出现病灶平面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丧失,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L5-S1)诊疗计划:
1.中医康复科二级护理常规 2.普食
3.避风寒,防外感,卧硬板床休息 4.完善入院各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5.中医治疗如下: 1)针灸、红外线理疗 1次/日
辩证经络选穴:大肠俞 关元 肾俞 腰阳关
命门
环跳 秩边 承扶
委中 昆仑
2)推拿、按摩 1次/日
3)热磁电治疗 1次/日
4)择日行局麻下小针刀闭合松解术 5)中医予温补肾阳之法,方用右归丸加减: 干姜6g 熟地15g 甘草6g 山药15g
山萸15g 川牛膝10g 杜仲10g 桑寄生15g
续断15g 制附子6g 附子6g
煎服方法:上方头煎加水500ml,制附子文火先煎约60分钟后,再入其余药物,煎至300ml取汁;二煎加水约300ml,煎至200ml取汁,二煎药物混匀;饭后热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6.西医治疗
以扩张血管,消除炎症药为主对症治疗。
7.娄氏专药系列:风湿骨痛丸 12粒 一日三次 饭后口服。
医师签名:
病 程 记 录
2010-05-19 9:00am 科主任查房记录
患者***,男,40岁。昨日因间歇性腰痛1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疼4天住院,住院后依据症状、体征、病史分析,初步诊断为中医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中医颈、腰椎病专科常规诊疗方案及护理方案处理。今日查房,见神清,精神可,纳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体查:腰部活动轻度受限,L4、L5,、S1棘右旁、棘间压痛(+),右臀部环跳穴压痛,并可诱发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左(+),右侧(-)。双侧“4”试验(-),双梨状肌牵拉实验(-),右侧膝腱反射减弱。
科主任***查房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检查病人后指示:
(1)尽快完善各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便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2)嘱患者调整好情绪,明确医院各项制度,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医师签名:
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2010-05-20 9:00am
副主任医师查房
今日查房,该患者各项理化检查均已汇报:X线检查:L4-
5、L5-S1椎间盘突出,L2、3椎体骨质增生。症见:右下肢放射痛较前稍有减轻,余无明显不适症状,纳可,夜寐安,二便调。体查:神志清楚,表情痛苦,被动体位,各生命体征均平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胸廓对称,心肺均正常,腹平软,肝脾均未触及肿大,轻度右侧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L4、L5,、S1棘左旁、棘间压痛(+),左臀部环跳穴压痛,并可诱发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右下肢直腿抬高70°(+),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右侧(-)。双侧“4”试验(-),双梨状肌牵拉试验(-)。左侧膝腱反射较弱,左足底感觉减弱,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副主任医师查房后指示:
(1)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中医诊断:腰痛;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5)。
(2)汽车修理工,长期重体力劳动,致腰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而见上述症状。舌质淡, 苔白腻,脉沉细,均为肾阳虚之象,参合四诊,属肾虚—肾阳虚之证。
(3)本病可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后者中年男子多见,身体瘦弱,腰背及骶髂关节疼痛,脊柱强直,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症状多与气候变化有关,血沉较快,病程进行性发展。X线片早期可见骶髂关节及腰椎小关节模糊,后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4)本病临床上应以中西结合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对症处理。(5)本病若积极正确的治疗,予后尚可,嘱其适当配合功能煅炼。
医师签名:
2010-05-24 9:00am
今日查房,患者症见:腰腿疼消失,转侧灵活,功能活动不受限,余无何不适症状,纳可,夜寐安,二便调。体查: L4、L5,、S1棘旁、棘间压痛消失,余体征同前。主治医师***查房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检查病人后指示: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继续前治疗方案不变,既观。
医师签名: 2010-05-27 9:00am
今日查房,患者症见:腰腿疼消失,转侧灵活,功能活动不受限,余无何不适症状,纳可,夜寐安,二便调。体查: L4、L5,、S1棘旁、棘间压痛消失,余体征同前。主治医师***查房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检查病人后指示:患者病情明显改善,继续前治疗方案不变,既观。
医师签名: 2010-05-31 9:00am
今晨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腰痛症状消失,纳可,夜寐安,二便自调,舌淡苔白,脉弦,查腰椎旁压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右臀部及臀大肌附着处压痛(-)。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故今日带药出院回家继续治疗。
医师签名:
出院记录
姓名 ***
性别 男
年龄 40岁 职业 农民
住院号100911
入院日期
2010年5月18日09:00am时 第 1 次住院
出院日期 2010年5月31日10:00am时 共住院 14天
入院情况::症见患者腰及右下肢疼痛剧烈,痛处固定而拒按,夜寐不安,但纳差,二便调。体查:神志清楚,精神差,表情痛苦,强迫体位,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四大生命体征均正常,心、肺功能正常。专科情况:腰椎轻度向右侧弯,腰部活动受限,L4、L5,、S1棘旁、棘间压痛(+),左臀部环跳穴压痛,并可诱发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30°(+),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右侧200(+),左侧(-)。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右足底感觉减弱,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辅助检查:
腰椎正侧位显示:腰椎及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腰痛
肾阳虚型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L5-S1)
入院后诊疗经过(包括检查结果):入院后尽快完善各相关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以专科治疗为主,采用中医针灸、红外线理疗,推拿按摩等理疗手法,配合西医消炎,扩血管药对症处理(详见首次病程记录);
出院时情况:患者右下肢痛麻症状减轻,腰及双下肢困损痛亦减轻,PE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心肺正常。专科情况:平腰,腰椎无侧弯畸形,L3,~ S1棘旁、棘间压痛(-),右臀部环跳穴压痛(-),无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左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850(-),直腿抬高加强实验左侧(-),右侧(-)。双侧“4”试验(-),双侧梨状肌牵拉试验(-)。双膝腱反射正常,双下肢外侧皮肤感觉减弱,末梢血液循环正常。双下肢肌力正常。
出院诊断:中医诊断:腰痛
肾阳虚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L5-S1)出院医嘱:
1.按时服用出院带药(中药见医嘱)。
2.定期复诊;
第五篇:手法整脊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58例临床观察
手法全脊柱整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58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手法全脊柱整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将2012年10月-2015年03月收治的181例住院患者采用安徽省名老中医何宗宝教授设计的颈椎“旋牵顿”、“侧牵顿”、“顶牵顿”手法治疗作为对照组,2015年0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运用全脊柱手法整复技术治疗作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随访3个月,5例复发;随访6个月,7例复发;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随访3个月,13例复发;随访6个月,22例复发。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6个月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全脊柱整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但全脊柱整复理论、技术及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完善。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全脊柱整复;整脊
颈椎间盘突出症[1]是由突出的颈椎间盘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而出现急性颈项痛,上肢麻痹痛或步态不稳等一系列症状。笔者对我科2012年10月-2015年03月收治的181例及2015年0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5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因新农合单病种政策原因,部分新农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颈椎病为第一诊断出院,统计时未纳入。前者患者运用安徽省名老中医何宗宝教授设计的颈椎“旋牵顿”、“侧牵顿”、“顶牵顿”手法治疗,后者在临床经验总结后设计运用全脊柱手法整复技术治疗,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整理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入我科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39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中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性为163例,女性为17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86岁,<30岁为16例,30岁~60岁为248例,>60岁为75例,平均49.38岁;病程最短3d,最长近20年,平均3.50年。临床症状:颈项疼痛、活动受限,上肢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部分患者还伴随出现头昏、头晕、心慌、胸闷、吞咽障碍、步态不稳、焦虑等。体征:患者存在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症状,肌力反应下降,头顶加压试验和臂丛牵拉试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征象。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颈椎张口位+侧位X线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或(和)椎间隙变窄,或(和)棘突成角,或(和)棘突旋转移位,或(和)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或(和)寰枢关节紊乱。颈椎MRI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或多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其中1个椎间盘突出者198例,2个椎间盘突出139例,3个椎间盘突出22例;责任椎间盘C3/4突出12例,C4/5突出49例,C5/6突出180例,C6/7突出98例。将339例患者根据两个时间段2012年10月-2015年03月及2015年03月-2016年10月分为对照组181例和治疗组15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省名老中医何宗宝教授设计的颈椎“旋牵顿”、“顶牵顿”手法治疗。患者仰卧位,医者从上到下左右触诊患者枕颈部两侧,与张口位X线片对照,明确棘突偏向侧,行颈枕部肌肉推揉按法,点拨压痛点,以病侧为主,待枕颈部肌肉放松后行手法复位,即“旋牵顿”手法。如触知棘突(或关节突部):右偏,医生坐于患者头前方,以右手拇向左指顶按偏右的棘突(或关节突部)为杠杆力支点,左手握持下颚,使患者头颈向右侧旋转,调整旋转角度至关节卡住不能转动,两手稍作向前牵引,寸劲顿错,此时多感指下关节移动,并可闻及响声;如左侧不同节段亦有棘突(或关节突部)偏歪,同样行“旋牵顿”法矫正复位。若枕颈部寰枕关节侧方移位,采用“侧牵顿”手法,如寰椎右侧移位,使患者头颈右偏,医生左手拇指近节指骨顶住右侧横突为杠杆力,右手握持下颚,调整角度约45°,右手沿头偏方向寸劲向前牵引,左手拇指近节指骨向左侧顶右横突,常可闻及响声;如无此处移位,不需施此手法。后对照侧位X线片,触诊颈椎棘突,明确反弓突起的棘突,采用“顶牵顿”法(医生一手拇指中段顶住反弓突起的棘突,另一手掌握持下颌,助手固定双脚踝,用力拔伸,可闻及关节分离复合弹响声)。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
1.2.2 治疗组
采用全脊柱手法整复技术治疗。颈段:同对照组手法。胸段: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对照胸椎正位X线片,一助手抓住患者腋下枕头固定上肢,另外二个助手牵引双脚踝,术者触诊胸椎棘突,触及偏歪、突起或压痛处,双手叠加掌根按压复位,动作轻巧快速,助手牵引与术者按压复位同步,多可闻及响声。腰段:对照腰椎正侧位X线片,施斜扳法,纠正棘突(或关节突部)偏歪。骶段:参照骨盘正位X线片,如骨盘左高右低,患者俯卧位,胸下垫枕,一助手抓住患者腋下枕头固定上肢,另外一个助手牵引左脚踝,术者双手叠加掌根附着在左髂骨上缘,斜向下约45°角按压,助手牵引与术者按压同步。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1~3个疗程。1.3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伏案长久稍有疼痛,休息后疼痛消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部分消失,伏案后加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好转。无效:颈肩臂部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及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1.1 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对照组为86.2%,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例(%)]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158 181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62(39.2)70(44.3)21(13.3)5(3.2)153(96.8)① 52(28.7)64(35.4)40(22.1)25(13.8)156(86.2)
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1.2 随访观测
对照组随访3个月,13例复发;随访6个月,22例复发。治疗组随访3个月,5例复发;随访6个月,7例复发。治疗组的6个月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复发对比[例(%)]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158 181
3个月 5(3.2)13(7.2)
6个月 7(4.4)22(12.2)
总复发 7(7.6)② 22(19.4)
②P<0.05,与对照组比较。3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体错位、旋转、倾斜、肌力不平衡、过度的强力屈颈或后伸或外力过度的旋转等各种内外因素,造成生物力学失衡,椎间隙内压增高,将髓核压向纤维环薄弱的后缘,形成椎间盘突出[1]。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致其损伤、充血、水肿、粘连,产生相应支配区域的颈肩臂痛麻。
2015年3月以前,我科均采用名老中医何宗宝设计的颈椎“旋牵顿、侧牵顿、顶牵顿”手法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达86.2%。该手法能够有效的复位错位椎体,通过拉宽突出椎间盘的椎间距,改善椎间盘间距狭窄症状,降低椎间盘内压力,通过拉升产生负压,促使椎间盘回纳。椎间距增宽的同时拉长了前后纵韧带,更易促使突出物回纳,从而解除压迫,消除疼痛。即使没有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但由于颈神经根因牵拉而延伸,使突出髓核和颈神经根的受压的位置发生改变,神经根压迫减轻,局部炎症水肿也会逐渐消退,疼痛减轻。
经过对患者的两次随访发现,仅做颈椎手法治疗,总复发率较高,达19.4%。何宗宝教授在总结前期经验结合对脊柱整体观及脊柱生物力学的深入认识认为,椎体错位是致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颈椎椎体错位后,脊柱内源性平衡失调,就通过外源性的肌肉紧张来加强该关节的相对稳定,对复位造成阻力,即负性稳定关节。脊柱的运动以等张收缩为主,而肌肉痉挛则以等长收缩为主,当上位椎体错位未及时纠正,日久可导致下位相应的椎体错位,以与上位椎体的错位形成力学上新的稳定。如果这些痉挛的肌肉仍不能维持该关节的平衡时,则要用上段的颈枕肌肉或下段的胸腰肌肉做等长收缩来补偿。于是,又会继发上颈段或腰椎错位。如仅作某一节段复位,其他节段错位未得到纠正,脊柱的内外平衡尚未仍完全恢复,其结果就是脊柱为了维持平衡,迫使已复位的节段再次错位。所以,只有经全脊柱手法整复负性稳定关节后,才能彻底治愈原发性关节错位。解除增高的椎间隙内压,破坏病理循环链,调整颈椎椎体序列,恢复脊柱内生物力学平衡关系,消除颈椎失稳对交感感觉纤维、神经根、颈髓的刺激与机械损伤,改善椎管内外的炎性病变,消除痛源,加快神经传导功能修复。根据这个理论设想,我们改变了原来颈椎间盘突出症仅做颈部手法的方法,重新设计出全脊柱整复手法技术。经过158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8%)及复发率(7.6%)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全脊柱手法整复技术较单纯的颈段手法整复有明显的改进。
在全脊柱整复手法中,强调对影像学的阅片,结合精细的功能解剖学知识,精准定位错位椎体,设计手法,有效避免传统“盲扳”,降低了软组织损伤甚至骨折等风险的发生。
4年的临床前后对比观察,说明手法全脊柱整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复发少,但全脊柱整复理论、技术及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完善,最终可以更广泛的推广并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参考文献
[1].韦以宗.中国整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9.[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