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再提示我们

时间:2019-05-12 14: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一再提示我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一再提示我们》。

第一篇:历史一再提示我们

历史一再提示我们:保护区不是一个狭义的保护问题,科学管理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核心,发展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根本,跳出保护区看保护区,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手段,加强党的建设,是解决保护区一切问题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政府的鼎立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

第二篇:一再的近义词是什么

近义词:

频频、反复、屡屡

频频:频频 pínpín[frequently]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或情况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重复出现,相当于“屡次”、“连续多次”频频举杯

反复:反复 fǎnfù

(1)[reversal]∶翻悔;变化无常反复无常

(2)[over and over again;repeatedly;again and again]∶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解释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3)[come and go]∶来往,往还。特指书信往反重念蒙君实(司马光)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reverse;take back]∶扭转,挽救过来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反复 fǎnfù[relapse] 复发,尤指疾病的症状在持续地减轻以后复发伤寒时有反复

屡屡:屡屡 lǚlǚ[oftentimes;time and again;repeatedly]

屡次;常常;再三他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屡屡搁笔沉思屡屡回头望。——清· 袁枚《祭妹文》

反义词:

不再

不再:不再 bùzài

(1)[no more]∶放弃;停止进行不再反对…协议

(2)[give over]∶结束;停止;终止;放弃我决定不再想你

词语拼音:

yī zài

词语解释:

一再 yīzài

[many times;time and again;again and again] 一次又一次地

第三篇:五一再聚1

【校友轶年返校·国庆日】我们五一再聚

今天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国庆校友接待已经接近尾声。在这七天里面,校友工作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们每天都坚守在一号门的岗位上,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都坚定不移地为假期间返校的校友们服务。虽然我们不能像其他的在校大学生一样出去游玩,但是我们在这七天里面不仅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欢乐,更是在与校友接触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志愿者们在一号门摆点处为返校的校友们登记好信息,并为他们提供车辆通行证以及向他们介绍母校校友会的一些情况。校友们有需要帮助的,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我们都会尽力地去帮助他们。

志愿者们为返校的校友们讲解校友捐赠活动的意义,引来了大批返校校友们的积极参与,为母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返校校友对母校的爱尽在不言中。爱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一种情感,往往都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体现出来的,同时也体现了校友们对母校的建设和发展的支持。

志愿者们给返校的校友们当导游,带领他们逛校园,游览学校的各大有名景点,并为他们讲解其背后的事迹。重回故地,仿佛回到学生时代,一切都定格在这段时间,多少青春年华,多少欢声笑语像一张张影片不断地回放,这就是记忆的影片,我们的青春,师生情、友情、爱情.......志愿者们与返校的校友们亲切地交流,在倾听他们在母校难忘的记忆的同时志愿者们也向校友们询问了许多关于今后大学生活的建议。

志愿者们为返校的校友们拍照留恋。一张张在一号门前面的合影勾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记录下校友们与母校再次重逢,同学老师之间再次相聚的珍贵时光。照片是时间的记忆,在这七天中,非常庆幸能与你们同行,彼此之间的感情因一句话、一张合照、一次短暂的交流而变得更加的深刻。

“国庆校友行,爱校我先行”,尽管这次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但我们校友工作志愿者们会继续在校友会老师的带领下,将校友服务的工作进行下去。每一次的短暂别离都是为了再一次的相聚,从开始到现在,甚至在未来,唯一不变的是香樟的情怀,是久别后的微笑以及对母校的爱。来年的“五一”我们将会继续在一号门这个熟悉的地方等待你们的到来。再见,让时间慢慢凝固,绽放成一朵瑰丽的花。它,不偏不倚,总让人怦然心动;它,不让人迷失,让再见成为最美丽的意外。亲爱的校友们,亲爱的家人们,我们来年的“五一”再见!

第四篇:我们爱历史

我们爱历史

作者 | 张嵚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01 有一类成功人士,就是用来惹不服的。

他们相貌一般,年纪一把,家境平凡,啥样优势都没有,毛病却是一身,外出闯荡打拼,笑话更是一堆,茶余饭后总被当调料,娱乐大家身心好多年。

其中最娱乐大家的,是他们总经历一件窝囊尴尬事:打脸!不是一次俩次,而是隔三差五,不但打到脸皮发账,且是“美名”远扬。以至于大家说起他,不是说他今天又赔了多少钱,就是说他昨天被谁追了账,或是传他哪天又跑了路,打脸故事随手一票。

可就是这样人,突然有天人五人六成功了,人前人后风光招摇,鲜花掌声簇拥。惹惊叹的同时,自然也就惹不服。身边这样的人有没有?历史上最大牌的一个,应该是汉高祖刘邦。这位农村亭长出身,四五十岁中老年才开始奋斗的传奇帝王,励志得正史里各种赞的人生,放在野史演义评书里,却从来五花八门的编排。奋斗史上别的先进事迹难找,打脸场面从头到尾充斥,好些口耳相传,都成了经典滑稽桥段,两千年来从戏台到影视剧,长期喜闻乐见。笑得多了,不服之声也就从来响亮。正如元曲《高祖还乡》里那句怒喝:白甚么改了名换了姓,名唤汉高祖? 是啊,刘邦的成功凭什么?就凭这每次被打脸?

是的,就是被打脸。这件窝囊尴尬的事,围观小伙伴眼里笑出眼泪,自己心里满满是泪的事,却是不同年代不同行业,每一个站在顶峰的人物,共同的强大功夫。

他们身份经历坎坷不同,但在打脸这件事上,却有个共同境界: 当打脸不可避免的时,不要躲避不要反击,心里多苦脸上也要堆满笑,咬紧牙关忍下来。这窝囊得招不服的隐忍,是这些强大人物共有的人生武器。02 刘邦为皇帝奋斗的人生里,被打脸次数极多:想进阿房宫胡糟,被萧何樊哙打脸,想小聪明占咸阳,鸿门宴上被项羽打脸,打下彭城想耍威风,又被项羽再打脸,低三下四痛哭流涕求过放过,也狼狈逃窜老婆亲爹全都扔过。各样的生死屈辱,全都好似拳头打的痛。

但他人生里最惨的一次打脸,却发生在他君临天下七年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

当时刘邦正自我感觉良好,君临天下横扫国内,正威风八面间,北方匈奴却打上门来,立刻点起三十二万大军,呼啦啦杀向边疆迎战。对这全新敌人,刘邦虽说重视,却也基本无感,以为这家秦始皇的手下败将,不过是个送上门找虐的怪。但事实是,匈奴就算是怪,也早趁着中原战乱的当口悄然升级,此时已是横扫草原,进化成血盆大口的魔怪。刘邦所面对的,是匈奴不世出的天才统帅冒顿,更是四十万刀马纯熟的精锐四十万骑兵,这是西汉开国以来,面对的最凶险惨烈的空前一战!

如此残酷现实,没见过这世面的刘邦不懂,麾下军将们懵懂,唯独一个人真懂:娄敬!

这位戍卒出身的谋士,学历低却接地气,虽说有张良推荐,开始却不讨刘邦喜,只被安排些打酱油的活,比如去匈奴军营送个信。

但娄敬却用事实证明,决胜千里的张良从不看走眼,到匈奴营地溜达一圈,在满眼老弱残兵间,犀利捕捉到惊人真相:匈奴正似猎人围猎般,张开一张恐怖的捕兽网,专等刘邦这头“肥羊”上套!

对这独特发现,刘邦以及身边一干文武,反应也基本一致:笑喷!

一个志得意满,正想杀怪立威的皇帝,一群打了一辈子仗,自以为天下无敌的骄兵悍将,听了这话笑喷,确实正常。笑喷了就喷娄敬,可怜的娄敬于是先被喷,又被刘邦五花大绑,扔进广武县的牢房里,外带一句恶毒辱骂:'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 你这个齐国来的穷草根,耍嘴皮子混个官还不老实,竟然胡说八道乱我的军心。等我打完了匈奴,再回来好好修理你!然后刘邦气势汹汹带着精锐,一头就扎进匈奴人的口袋里。这下满天暴风雪中,手指头都被冻掉的汉军精锐,结结实实尝到了匈奴人弓强马快的厉害!打打不着冲冲不出去,活生生在白登山被围了七天七夜,若不是低三下四给冒顿老婆送珠宝说好话,外带汉军援兵及时赶到。嚷嚷打怪的刘邦,铁板钉钉要被抓俘虏!好容易从这丢人一战里捡条命出来,灰头土脸的刘邦班师路过广武,这才猛然惊醒:之前把大家笑喷的娄敬还在里面蹲着呢,这脸打的啪啪的!

好些人都以为,这是娄敬扬眉吐气的时候,但稍懂点政治就知道,这是娄敬命悬一刻的时候!03 娄敬的性命多危险?四百年后的三国年间谋士田丰,就可以明白告诉他。

当时田丰的遭遇,和娄敬十分类似,身为枭雄袁绍的亲近谋士,卖命阻拦袁绍轻易开战,被袁绍一怒之下踹进了牢房,捎带一句类似狠话:老子灭了曹操,就回来灭你!后来的事,看过三国历史的人就知道,一场官渡之战,把雄赳赳的袁绍打成了落毛的凤凰,这才捶胸顿足,想起了田丰的好。连看守田丰的狱卒都误会说:这下田先生要发达了,可别忘了小的们。

没想到田丰却苦笑:发达啥,别耽误我写遗嘱!

如果袁绍打赢了曹操,心里头正高兴着,抬抬屁股就把我放了。可他现在被揍了个惨,再想起我肯定火上浇油,还不得杀了我来泄火?

田丰话音没落,袁绍的军令就急火火赶到了:赐死!这事看来雷得让人抓狂,设身处地下就好理解:战败好比创痛,再被打脸更是伤口上撒盐,疼到精神崩溃,一般人自然是啥脾气都摁不住,啥疯狂事都干的出。为啥袁绍大好出身家业,却斗不过太监的养儿子曹操,就因他只是这么个一般人!

但刘邦却用事实证明,他不是一般人。

经历过死里逃生凶险的刘邦,准备了庞大的阵仗,吹吹打打走进了广武,华彩招展的欢迎仪式,两千户食邑和建昌侯的封赏待遇,更有刘邦本人快步迎上前去,抓住惊愕间的娄敬,恭恭敬敬的施礼:先生,我错了!

不但认错,更要改错,和匈奴的仗不能再打了,哪怕全天下的人骂我怂,哪怕宗室王爷们说我混蛋,哪怕老婆吕雉在家里哭哭闹闹,我就这么办了。准备好粮食美酒金银财宝,选出宗室里最漂亮的姑娘,打落门牙掉肚子里咽,风风光光嫁到刚给我死里逃生的匈奴去。和亲吧!刘邦的人生里,没有一次打脸,会比这次更痛。整个中国历史上,更很难有一次打脸,会比这次痛的更屈辱。

但这样的屈辱,是必须的。就如刘邦要战胜项羽,就必须要挨,就如新生儿童般孱弱的大汉王朝,要在这弱肉强食的年代里艰难存活下来,那万民期盼的休养生息若要顺风顺水实施,那么这场举国耻辱的打脸,必须要挨。

只有挨过来,才有文景之治的钱粮满仓的繁华,才有汉武大帝追亡逐北封狼居胥的铁血豪情。后人的风光,是前人在打脸的屈辱中换来。仅此一事,刘邦在楚汉战争的残酷淘汰赛中赢出,当之无愧!04 刘邦的境界,是在打脸后求改变。但还有一类人,却是在打脸后求坚持!比如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这位明朝铁血帝王,一辈子霸道强硬得地球人都知道:早年硬从侄子建文帝手里抢了皇位,后来修运河征漠北下安南,还有七下西洋五通西域,全是硬功夫的霸气事,换来亚非万国来朝的盛世荣光,公认十五世纪地球上最惹不起的人物。

但如此强人,当年起兵抢皇位时,却被他最信任的谋士姚广孝,结结实实打了一把脸。

当时朱棣初战告捷,轻松打崩溃了建文帝六十万中央军,满以为就此一鼓作气,探囊取物般拿下南京,却不料在东昌碰了硬钉子:平燕将军盛庸。这位沙场老将借助地利设伏,以火器弓弩优势,竟真个爆了个大冷,打得先前南北无敌的朱棣一场崩溃。上万精锐阵亡,爱将张玉身死,朱棣本人若不是逃得快,也铁定陷进里面。

这场意外失败后,朱棣要面对的,不单是骤然恶化的战局,更有绝望到冰点的心境。张玉的葬礼上,朱棣就一直哭,边哭边絮叨往事,说得大家都掉眼泪。再有战报传来,过去是再苦眉头也不皱,这下却是一点小事就唉声叹气不停。本来慷慨壮烈的扯旗造反,这下成了苦情戏。

甚至一次在与亲近谋士姚广孝议事时,朱棣更还一反常态,苦笑着调侃说:咱这样打来打去,何时是个尽头?还不如一起出家为僧,落得悠闲自在。若是一般人听这话,纵是再凄然,也该有几分暖融融:这真是拿我当亲近心腹,赶紧安慰几句?

可姚广孝的反应,却剧烈到惊掉朱棣下巴:这位平日慈眉善目的老先生,听了这话后陡然怒目圆睁,急火火的“腾”站起来,跑上前一把扯住朱棣的衣袖,撕心裂肺的大吼了一句:殿下!你以为我们还能回头吗?我们是谋逆大罪!失败了只有一死!

比起娄敬的事后打脸,姚广孝先生这一番疯狂行为,可以说是当场啪啪巴掌招呼。好似一盆刺骨凉水,哗啦浇在如坠冰窟的朱棣身上!

惹不起的朱棣,该怎么收拾这个胆大包天的老家伙?瓜蔓抄还是株十族?或是砍头砍脚?先撒个气再说?

在姚广孝怒目而视下,朱棣阴沉着脸低下头,许久才高昂起来,却是先前颓丧之气一扫而空:反而再次露出自信的微笑:先生,你说的对!然后他站了起来,抖擞起精神整顿军务,慷慨训诫部下,三军将士眼帘里,又重新是那位战无不胜的主帅。再然后两年艰辛,屡次生死时刻,却再无叫苦,矢志向前,终于霸气攻破南京,坐上了原本不属于他的皇位,开创华夏文明史上堪称辉煌灿烂的“永乐盛世”。

再看看两百四十年后的李自成,只因丢了北京,就迁怒提意见打脸的李岩,一怒把这位明末顶级谋士拖出去杀掉。就不由生出一阵感慨:这个高境界,真是个技术活。05 无论是坚持还是改变,坦然被打脸,都是高境界的技术活。但比这更难的是,能否坚持一辈子?

有很多人,没有得意之前,怎样打脸都无所谓,各种屈辱都淡定。一旦得意了,原先坚强的心,转眼就成了玻璃心,莫说打脸,轻易碰一下都成罪过。

类似的倒霉人物,比如早年风光称霸,晚年众叛亲离的齐桓公,又比如继承辉煌江山,败到二世而亡的隋炀帝,更比如皇位屁股没坐热,就过山车似的被撵出北京命丧九宫山的李自成。曾经人生爬的多高,最后摔得就多惨,奋斗人生里忍了多少次打脸,最后却以实际结局,结结实实打一把大脸。忍住打脸,是走向顶峰的必须选择,可越向顶峰走,身边就注定越孤独,直到无限风光的险峰,孤家寡人一枚,却也正是最容易摔惨的时候。那些能够顺风水上,完美收官成功的人物,必然自始至终,都有人可以来打脸!打脸的人,就是狂风暴雨中,可以帮你撑住的人物。

最典型的一位,比如朱棣的老父:洪武皇帝朱元璋。这位皇帝表面看来,似乎是中国历史上最打不得脸的皇帝,一辈子强硬凶悍,但就是这样人物,人生自始至终,真没断了打脸!打天下的时候,好些桥段就很多,请来顶级战略家刘伯温,第一场谈话就被打脸,被刘伯温从头到尾批一顿,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后来决战陈友谅,还没开战就被部下打脸,一群骄兵悍将被陈友谅百万大军吓坏,嚷嚷干脆投降。好不容易当上皇帝,正欢天喜地打算庆祝,又被户部送来的国民经济报告打脸,眼看举国民生凋敝,气的饭都吃不下去。人生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是这满是泪的打脸!

后人说起这些,都常说朱元璋不简单,奋斗路上这能忍,怎么当了皇帝后就转了性?

其实事实是,根子上的性子,朱元璋丁点没转,哪怕君临天下,铁腕重手整治大臣,昔日功臣说杀就杀的冷酷岁月里,他的身边,也一直不缺打他脸的人。

长期打的最狠的,当属他的亲外甥李文忠,这位横扫草原的大明铁血将军,做人更铁骨耿耿,又是和朱元璋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舅甥,于是长期以来,一看不惯就直说,早年在朱元璋身边做警卫的时候如此,后来位高权重做了公爵,依然还如此。且多是不分场合,当面锣对面鼓当着臣子的面,和皇帝舅舅朱元璋对台戏好多次。

对这丝毫不给面子的外甥,朱元璋的态度是:我喜欢!大多数时候,朱元璋都很高兴,哪怕李文忠打再重,都是热情表扬,还拿来教育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别整天唯唯诺诺的,有话就直说,跟你表哥李文忠好好学!

当然这是日常情况的小事,但是掉脑袋的敏感大事,李文忠也照打不误,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暴脾气上来,大肆诛杀功臣,本没有李文忠啥事,可他看不过去,还是慨然硬顶,打了朱元璋人生里最重的一巴掌:上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奏折,分析朱元璋做法的错误严重程度,还给出个耸人听闻的预言——再这么下去,谁还给你卖命?

就连李文忠自己也知道,自己这脸打的多狠,因此出手之前,专门拉着老婆孩子教育一通,后世都交代好了。谁知一巴掌打过去,朱元璋本人暴跳如雷,也把李文忠下了牢狱,可怒气消掉后,还是全须全尾送回来当爵爷。着实爆了个大冷门。因为朱元璋知道,这种勇敢向他打脸的人,固然惹他生气,但一定要珍惜。

而且能叫他这么珍惜的,绝不止李文忠一个,更出名的,还比如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那真是相濡以沫一辈子,也打脸打了一辈子,朱元璋要杀人,马皇后绝食抗议,打得朱元璋没办法只好放人。后来马皇后病重,宁可不吃药也不要朱元璋迁怒太医造杀孽。因此也有后人评说,晚年朱元璋又闹蓝玉案,也因李文忠和马皇后先后过世,没人再能打朱元璋脸,也就拦不住了!但在国家大事上,能拦住的却从来有!整治官员不留情到刻薄的朱元璋,其实被臣子打脸的时候,也是十分多。像他亲手改造的都察院和六科,敢打朱元璋脸的芝麻小官,真个是前仆后继。最出名的周观政,就为朱元璋选了几个秀女,上奏一顿大骂,脸打得全朝堂都听见啪啪响,可朱元璋会怎样?难道要把周大人拉出去扒皮塞草? 朱元璋做出了最瞠目结舌的应对:郑重的下诏书表彰周观政,承认自己的错误,老老实实挨了这一下。

而且这不是唯一一次,另一位打朱元璋脸十分频繁的,当属韩宜可。朱元璋重用胡惟庸时,他就出来骂胡惟庸,被朱元璋一顿恶治。后来朱元璋修理了胡惟庸,把胡惟庸家眷赏给他做老婆,又被他一顿拒绝后大骂。甚至他被诬告贪污,被朱元璋杀到家里一顿查,却只查出家徒四壁,朱元璋还调侃说“你是不是把钱都藏起来了?”结果又被打一把大脸:韩宜可大大方方打开钱柜:臣从来不攒钱,也没钱可攒。对这频繁的打脸行为,朱元璋就一句话:真是清正股肱之臣啊!

所以大明朝血雨腥风的洪武年间,透过那恐怖的诛杀功臣大狱,甚至铁腕反贪的风暴,背后却是朱元璋一次次沉默的被打脸,坚韧的支撑。至今遭受非议颇多,却实实在在奠定大明朝雄厚国力和刚正士风的“洪武之治”,成功原因与其说朱元璋铁腕,不如说另一条。

一辈子,他都坚持坦然被打脸,所以不管走得多高,风光多险,身边总有助他撑住的人!

第五篇: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

环境保护方法的历史提示

作者单位:沈阳市外国语学校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35号 邮编:110005Email:Diegoqi@163.com

内容简介:本文力图从历史上寻找环境保护的方法,并从德国的环境保护作法寻找借鉴,总结出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方法,以提示世人,建成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

一、环境保护方法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按照其功能,可分为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依赖环境,人类的活动也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甚至造成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沙尘暴、地震和臭氧洞等等,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并且科学地改良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环境的历史经验

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史书就记载了保护环境的经验和方法。

为了防止农业盲目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禁止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鼓励种植有利于环 保的农作物。面对环境的恶化,最早是希腊人开始觉醒。公元前590年左右,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下令提倡在坡地上种植橄榄和葡萄,反对种植谷物,以防止水土流失。

兴建水土保持工程。古代罗马人修建了集水坝、蓄水池来收集冬季的雨水以供夏季灌溉,还修筑了梯田和灌水工程。但是,这些水土保持工程由于种种原因或放弃不用,或缺乏维护而最终消失湮没了。正如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一样,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造成的耕地减少也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衰落和重要因素。

制定法律规范,禁止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公元前十八世纪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有禁止鞋匠住在城内,防止污染城市生活环境的规定。中国西周时期的《伐崇

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今者,死无赦。”反对破坏生态环境。

清醒认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二千多年以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曾发出告诫:人类的发展要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人口应当保持适度的规模。然而,长期以来很少有人运用这个科学的认识指导实践。近两百多年来,人口急剧增加,早已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空前严重,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中期现有资源就会枯竭。面对现实,我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运用科学发展观,有意识地协调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行计划生育,实现可持续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问题,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人口素质,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限制资源消耗大,危害环境的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立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和组织,形成环境保护社会氛围。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使它们较早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国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了,吸取外国历史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没有现成的系统的理论,它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整体改变,解决环境恶化的新问题。象德国,还成立了“绿党”,作为保护环境的政治组织,通过议会迫使政府采取环保政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城市居民发起了抵制环境污染综合症的运动,并且建立了全国性的组织。几乎同时,欧洲国家也进行了关于反对空气污染和破坏森林的立法。1972年,第一次人类与环境联合国大会召开,通过了联合国环境计划。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倡导全球携手,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求得持续发展。,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国别“21世纪议程”的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使它们较早地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国人犯的错误,我们不能再犯了,吸取外国历史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的公害事件,导致成千上万的人生病,甚至丧生。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盲目发展工业,也造成了环境恶化。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发展工业之前,首先要做好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处理和再利用措施的准备,建立能够满足生产所必需的排泄系统和优美的投资环境,再科学规划工业区。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还在于它使用大量的石油和煤等燃料,近些年来核能被广泛应用,核试验区、核泄露和核废料都给自然界造成长期无法恢复的破坏。核污染、臭氧层洞和全球变暖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利用好太阳能,水电、风能、地热和潮汐等可再生的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有利于发展工业。

进行一次生活和生产观念的革命,走人类与自然相和谐的道路。要想追求生活的质量,就要增强保护好生活的环境责任感。发展生产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活动也要改良和扩大生态环境,比如沧海变桑田,沙漠出绿洲,地下建城市。移民地外星球不敢奢望,在地球上扩展生存空间,还是可能的吧?

城市规模在扩大,人口越来越密集,处理垃圾是当务之急。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做好生活和生产垃圾的排放处理工作。通过高新技术和制度创新,建立回收、再加工、重新利用垃圾、废弃物的公司和组织,拓宽社会发展的瓶颈,即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

三、借鉴德国环境保护的历史经验

德国是开展环境保护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环保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有许多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很快,大多数西德人都是怀着希望和自豪感关注着经济奇迹般地发展。但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的发展对土壤、空气、水的污染日益严重。70年代初环境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德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每年770万吨;二是河流、湖海等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以莱茵河水为例,原来水中有200多种鱼类,可是到了70年代初只剩下80多种;三是垃圾堆放场的垃圾滤液对周围土壤、地下水造成了污染。这和我们现在的环境情况非常相似。

于是人们开始对经济发展的后果产生了疑问,原先盛行的消费主义也开始受到批判,当越来越多的地带被水泥路面所覆盖,越来越多的水域被垃圾污染的时候,人们不再过多地关注生活水平,而是更多地谈论起生活质量,人们意识到环境成了最紧迫的问题。也就是从70年代开始,西德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1972年的<<垃圾处理法>>,1974年的<<控制大气排放法>>,1976的<<控制水污染防治法>>,1983年的<<控制燃烧污染法>>.,1986年建立了联邦及各州的环保局,接来1994年把环保责任写入基本大法。

德国大约有8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欧盟还有400个法规。这么多的法规,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全部了解,政府部门大约有50万人在管理环保法律。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法律的颁布得到了成功实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能说明问题,在1985年达到最高峰后从1990开始下降,从1971年时的770万吨,下降1995年的200万吨,又下降到了1996年180万吨。这与德国统一后,东德按照法律关闭了许多重污染工厂,另外许多工厂采用了合格的脱硫除尘设备有直接关系。

在交通方面,通过使用无铅汽油减少污染。目前德国无铅汽油使用率几乎达到100%,而且欧盟范围内汽车都要安装一个三通调节催化器,使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日益减少。氮氧化物大约降低了50%,虽然汽车从1970年的1500万辆增长到了1995年的4000万辆。

为了噪音,德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包括把居民区定义为交通安宁区,在有标志的区域内汽车、飞机、机器都要降低噪音。另外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蓝色天使”标志告知消费者在购物时保证产品、机器和器具噪音小。

为保护海洋在内的水域,德国颁布了<<废水征税法>>,大力减少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与养料。市民也要交纳较贵的水费和污染,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支付大约500至600马克的水费。

德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环保法律很完善,对环保的经济投入也很大,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效果,另外获得的一个无形的结果就是公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工业界和经济界认识到经济和生态保护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良好的大气条件、水域和土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德国直接与间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大约有100万人,德国的环境高新技术产品在全世界领先,德国环保产业在其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约占18%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德国企业界的环境意识。ISO是非政府国际标准化组织,其中ISO14000 是一个环境管理标准,在欧盟已3000多家企业取得了这一标准认证,而德国就占到了三分之二,超过 2000家。

德国环境政策的制定遵循三个原则:1.预防原则:环境政策的制定应做到防微杜渐,避免先污染后治理;2.肇事原则(责任原则):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害的人要负责并承担避免或消除环境受损的费用; 3.合作原则:国家吸收经济界、公民以及社会团体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其中肇事原则在德国的环境法律中表现最突出。

德国1991年颁布了<<商品法>>,这是产品责任原则首次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据法律规定:商品包装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有义务收回和利用使用过的产品。具体表现形式是除了可以退瓶的包装(类似于我们的啤酒瓶),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食品、化妆品、各种日用品的塑料、玻璃、纸类外包装袋上都印有一个圆圈和一个箭头组成的圆形图案,这就是

绿点。有这个标志的商品,表示它的包装可以回收,也就是要求消费者把它放到盛包装物的分类垃圾箱里,绿点的实行是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的,因此消费者也负一定责任,在商品价格里也包含了一些回收费用。而回收这些包装的公司是企业界、经济界于1992年建立的私人组织,这个系统被称为“德国二元系统”(又叫双轨制,表示回收品中其中一部分可以再利用,还有一部分不能)。该公司的任务是从消费者那里收集使用过的包装材料,进行再生。这一法律实施的结果是:1991年至1995年每年减少了130万吨垃圾的包装:多用途包装的比例保持稳定; 1993年至1996年回收利用的包装将近2000万吨。住户的垃圾以及类似的工商业废料减少14%,利用率达到30%(1990年13.6%)。

使“绿点”得以顺利实施,使包装得以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类。在法兰克福机场,就在机场候机大厅看到分类垃圾箱,每四个不锈钢的筒状垃圾箱连成一组,侧面分别写有玻璃、纸张、包装物及其他混合垃圾,除了写有这些名称,侧面还画着各类垃圾的示意图,每个垃圾箱里该放什么一目了然。在大街上的垃圾箱都是一字排开几个1立方米大小的深绿色铁质大箱子,侧面写有分类的名称。在洪堡学校可以看到是以垃圾的颜色来区分垃圾的不同种类,分类垃圾箱一般是与机场相同的四个类型,有些地方还要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瓶分开来放,还有专门为放废旧衣服而设立的垃圾箱,在一个生态居民小区里还有用废衣服做成的建筑防风材料。

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以前,德国垃圾的处理费用越来越高,于是在1985年政府决定逐步进行垃圾分类。玻璃和废纸在1985年就开始分类,1991年包装开始分类,现在的玻璃的再利用率最高达到90%,废纸达到60%,而塑料是50%。剩下的混合垃圾(即不可回收垃圾)由类似国营公司的垃圾搬运处负责。一年内汉堡一共处理了100万吨垃圾,其中80%焚烧。而焚烧的热量用来发电、供热,在剩下的废渣中30%用来进行建筑、铺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能源”这句话在德国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证实,而且大大降低了垃圾处理的费用。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以前,一个家庭用于垃圾处理的费用是一年800马克左右,而现在是400马克。每个星期把旧报纸、包装物、各种废玻璃瓶分门别类地放在一个地方,等候回收公司收取。法律促进了能源的再用,法律鼓励了人们的环保行为。

从1985年开始的垃圾分类、从1991年开始的绿点系统,已经使废品的回收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于1994年制定并在1996年10月实施的<<循环经济法与废料法>>,则在整个国家经济运转中体现了肇事原则。循环经济法主要内容是从清除废料的路子回归循环经济,顾名思义是回收废品再利用,其结果是原料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废料少的产品得到了开发,而从长远来看,整修消费和生产系统将被改造成一个循环经济。

德国从已经开始征收生态税,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例如汽油、电能都要收取生态税,间接产品也不例外,比如1升汽油现在1.7马克,再加6芬尼的生态税。

四、总结

通过学习历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并加以改革和创新,培养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齐德高,男,1971年8月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

现在工作单位:沈阳市外国语学校,任历史教师。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35号邮编:110005

Email:Diegoqi@163.com

下载历史一再提示我们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一再提示我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高考历史考前提示(xiexiebang推荐)

    让我握住你的手„„ ----高考历史考前叮嘱 一、六句题外话1、孩子,老师深深的爱着你,你是我永远的骄傲,值得我自豪,我以能做你们的历史老师而引以为荣„„ 2、孩子,老师深深感谢......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大全五篇]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前记:这是一节在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教师培训会上播放的录像课。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

    斯文一再扫地杂文随笔(大全5篇)

    科举考试用角力的方法决定名次,不免让人觉得斯文扫地。宋朝的科举内容按照《登科记》的记载是:“建隆以来,逐科试士皆是一赋、一诗、一论,凡三题。”《玉照新志》说:“殿试用三题......

    我们的历史老师作文

    [我们的历史老师作文] 她是一个快乐,和蔼的老师,她是一个能和同学们融洽相处的老师,我们的历史老师作文。在她的课上,你绝不会感到烦闷,你会很开心,享受其中!那这个老师是谁呢?是......

    假如失去历史,我们会不会恐慌

    假如失去历史,你会不会恐慌? 2010.10.22《人民日报》 10月11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12个项目名列其中。但是,“游乐园式的遗址......

    历史选择了我们(修改稿)范文合集

    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历史 四川资阳安岳林凤初中12。1班郑伯川是谁,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是谁,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

    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全文5篇]

    读《全球通史》后的思考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Century)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他是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

    党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

    党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 ——祝福献给党有一页历史, 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