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程序与途径
就业程序与途径
就业管理部门:(1)教育部(2)各省市就业服务部门(3)高校(4)招聘单位 大学生求职择业程序:
(1)收集信息:a)就业市场供需信息 b)政策和法规信息 c)用人单位信息
D)就业活动安排信息 e)成功择业的经验教育信息
(2)自我分析:a)综合素质和能力b)性格和气质 c)专业和特长d)兴趣爱好e)与岗位的符合度f)优劣势g)胜任度
(3)确立目标:a)地域选择b)行业c)单位d)岗位
(4)准备自荐材料: a)推荐表b)个人简历c)自荐信 d)证书e)证明材料
(5)参加招聘:a)网上投递简历b)面试c)参加双选会等
(6)笔试:提前了解收集信息,有针对性信息
(7)面试:穿着、肢体语言、细节等
(8)签订协议;(反馈就业信息)
用人单位招聘程序:
(1)制定招聘计划:招聘岗位、人数和条件等
(2)发布招聘信息:网站、人才市场、、学校
(3)召开学校宣讲会:介绍用人单位的发展建设情况、人才需要、经营理念、发、展机遇、企业制度和文化、本年度 招聘计划和答疑
(4)收集求职信息:网络、学校、人才市场、投递等
(5)分析求职信息:筛选
(6)组织考核:笔试、面试
(7)签订协议
(8)上岗培训
就业途径:(1)公务员考试:a)收集招考信息b)参加招考报名 c)应试 d)录取
2)事业单位招聘:a)事业单位概述 b)事业单位用人制度
3)企业招聘:a)企业招聘的形式和方法 b)企业的用人制度
4)参军入伍:a)高校毕业生征兵预征工作 b)高校毕业生参军政策
5)考研升学和出国留学:a)专升本 b)考研 c)出国 留学
6)基层就业:a)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b)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C)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d)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
7)创业和其它
第二篇: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程序与途径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程序与途径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选择职业有了自主权。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受国家政策、就业法规的指导和制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本章将详细介绍就业程序、就业途径、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与录用、就业协议书
第一节就业程序
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前应该了解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及相关的就业政策,收集处理信息,做好资料准备和心理准备,慎对应聘和签约。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一般工作程序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机构主要有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这些管理机构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大致如下:
(一)分析形势,制定政策。教育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确定的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各部委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本地区、本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主管部门文件要求,结合本校毕业生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
(二)资源统计和资格审查。毕业生资源统计工作一般在每年的九月份开始进行。资源统计内容包括毕业生毕业专业、姓名、性别、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培养类别等。资源统计是一项十分重要和严肃的事,既不能有丝毫差错又不能弄虚作假,凡是属于国家正式派遣的毕业生都必须是招生时列入国家任务计划内招收的学生。各高校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方调配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毕业生的资源统计工作,并按时报送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部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向各地区、各部门提供下一的毕业生资源情况,包括毕业生所在的学校、所学专业以及毕业生来源地区等。各地区、各用人单位要向国家教育部提供毕业生需求信息。国家教育部负责向社会及时通报毕业生资源情况和需求情况,并及时组织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
毕业生资格审查工作在每年12月份左右完成,主要从毕业生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审查是否符合毕业条件,对于不符合学校学籍管理有关毕业条款的,给予结业处理。(结业生落实到就业单位后同样可以派遣,只是派遣证上要注明“结业”字样)
(三)就业指导。各高校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包括思想教育、政策指导、形势分析、信息指导、心理辅导、技术指导等,目的是为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现在有很多学校将就业指导提前到大
二、大三开始,形式也是多样,如:开设选修课、讲座、编《就业通讯》、个别指导等。
(四)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是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重要方式。各地区、各部门和各高校的就业管理机构在每年的12月份至下一年的4、5月份,采取多种形式召开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参加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大会和开办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毕业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可直接参加这类活动。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应签定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毕业生派遣报到就业的依据。
(五)《就业协议书》的审查和《报到证》的签发。每年5-6月,高校应做出毕业生鉴定和安排毕业生体检,审查《就业协议书》是否合法有效,手续是否齐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凭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三方签定的《就业协议书》签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外省生源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回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就业主管部门报到的《报到证》,同时,以就业计划的形式函告对方就业主管部门,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期内落实就业单位后,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就业主管部门转签《报到证》。
(六)派遣、报到接收工作。学校派遣毕业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底—7月初,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凭《报到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毕业生
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和岗前培训等。
(七)改派和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离校毕业生的派遣。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①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②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调整手续。改派手续一般在每年9月以后开始办理,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在择业期内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就业协议书》寄送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由学校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到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办理《报到证》。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途径
毕业生就业途径
就业途径就是找工作的路径,其核心是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及就业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长期的工作交往中与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掌握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学院每年3月份组织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可为毕业生提供大量信息。另外,还举办许多 “小型专场招聘会”,这种形式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因此,该途径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靠性高。此前,就业指导中心会对用人单位资质进行审核,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2、针对性强。一般用人单位是在掌握了我院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质量等信息后,才发出需求信息的。这些信息是完全针对我们应届毕业生的,针对性强。而在人才市场和媒体上获得的需求信息,是面向全社会人士的,针对性较弱。
3、成功率大。特点:①一般用人单位专程来学院招聘,是有一定诚意的。②不会对工作经验提出严格要求。③在学院面试学生,面试官会对学生产生更多的信任。④在学院参加面试,同学们会拥有更多的自信。⑤仅限于我院学生,竞争较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只要同学们善于把握好自己,建立现实、正确的心态,一般成功率较大。有时双方面洽谈合适,现场就会签定协议书。
4、方便、简捷、经济,足不出校,省时省力又省钱。
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主渠道作用,努力把握好学院提供的就业机会,积极实现就业。
第二、通过社会关系就业。许多单位往往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招聘员工,因为熟人推荐的人比较可靠。所以提醒你就业时千万不要忘记老师、父母、亲戚、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获取就业信息,如果能得到直接推荐,那再好不过。此方式是最传统的就业途径,但却是最可靠的,成功率也是最高的。一般可以为你提供信息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1、家长亲友。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向,与社会有多种联系,可以从不同渠道带来用人信息。他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其个人的社会关系,相对固定、可靠,就业成功率较大。多体现在到生源地就业。
2、学校的教师或导师。本专业的教师,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和教学活动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同学们可以通过专业教师获得有关这些单位的用人信息,而且可以直接找他们作为自己的就业推荐人。
3、同学朋友。以往毕业的校友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比较、选择、处理有着更丰富的经验和亲身体会,他们提供的信息比较接近我院,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的实际状况。这比一般纯粹的信息更有参考价值,借鉴他们的经验会使同学们少走许多弯路。也可借助校友会加强
交流,校友中有大量的职业成功人士,会把自己掌握的就业信息通过校友会和就业中心回馈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
第三、通过社会实践或就业实习基地就业。社会实践是同学们自我开发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取得就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同学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做一个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一般比较对口,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在实习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途径。学院也会为同学们创建更多就业实习基地。
第四、政府劳动人事部门组织的“人才交流会”。在人才交流会上,不仅可以掌握许多用人信息,而且双方可直接见面,甚至会当场签订协议。
第五、人才中介机构。随着人才市场的形成,人才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也是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该途径需要缴纳一定中介费,但不用自己跑,比较省心、可靠,但一定要注意就业安全问题,严防受骗。可主要考虑就业指导中心推荐的有关中介机构。
第六、媒体。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受到了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如《大学生就业》每期都刊有招聘信息,此外,还有“择业指导”和“政策咨询”等专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华商报》每周日都开设有“前程无忧”
招聘专版。《西安晚报》每周三开设有“智联招聘”专版。你还可以在有关专业报刊上刊登自己的求职广告,但需注意全国性及区域性媒体的区别。此种方式快捷、经济,但由于受众面广,要与有职场经验的人同台竞争,应提前对用人单位有所了解。
第七、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网络人才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跨越时空,即使求职者身在异地也能获得大量招聘信息及就业机会。同学们不仅可以自由地从网上获取大量就业信息,而且还能把自己的履历放入网中,实现双向沟通。网络途径优点是便捷、经济,信息量大,但可靠性差,应谨慎使用。
第八、由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派一万名志愿者到西部服务。每年全国各院校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与西部计划,积极报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九、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同学们毕业后利用家庭、社会关系或自己所学知识、个人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以合股、参股、自营的形式开办公司。自主创业不但不用与人抢岗位,而且还可为其他人创造了就业岗位,给自己能提供锻炼机会。自主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项目、经验等,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同学们要量力而行,谨慎行事。
第十、灵活就业。如家教、中介服务、设计员、自由撰稿人、自
由作家或从事股票、期货、证券买卖经纪人等,但一般需要相关资证。第十一、继续深造。如专科毕业后升至本科院校进行深造或本科生考研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历层次,也缓解了就业矛盾。
第十二、境外就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 WTO,部分毕业生到国外继续读书“深造”,另外有不少毕业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到境外的企业去工作。
以上介绍了十二种就业途径,并分别从经济性、时效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特点。其中,学院就业中心、熟人、人才市场、就业基地是就业的主渠道,同学们尤其要重视学院举办的各种招聘会。相信同学们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最有效的就业途径。万事开头难,走出第一步就会有开始,职业化是人生的必然,决不能有业不就。脱离实际而不思发展和进取,不依时顺势先就业,往往会丧失先机,落后于时代。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
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自主创业探析)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也是重要模式之一;甚至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和各个方面的努力,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 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大学生
来自教育部网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史无前例的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人数,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从省、市、地区各级政府到中央;从各种媒体网络;从毕业生到大学;从家长到社会,众口一词:最难就业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至今,毕业生数量成跳跃式增长,看一组数据: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338万,2006年毕业生413多万,2007年毕业生495万,2008年毕业生559万,2009年毕业生610万,2010年毕业生631万.2011年毕业生659万,2012年毕业生680万,2013年毕业生699万。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成才、就业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缓解就业压力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充分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多种举措并举,多管齐下,共同探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之道。
第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规模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何刺激经济发展?国家要通过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消费增长,扩大国内需求,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小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支持自主创业,刺激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高校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确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要坚持以质取胜,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指导下,坚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考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作为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深挖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应致力科技创新,挖掘内部潜力,研发新产品,开展新服务,投产新项目,创造更多新岗位,吸纳更多人就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就业直通车。学校与用人单位要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校为用人单位培养急需人才,用人单位为学校提供就业保障。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与市场直接对接,实现互利双赢。
第四,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创造条件自己创业。要善于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确立比较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不可好高骛远。社会也应给予大学生更多关爱和
支持,为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提供培训、信息服务。总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依靠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第五篇:涉外离婚的途径与程序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涉外离婚的途径与程序
本文主要对涉外离婚的解决途径、协议离婚、诉讼离婚、涉外离婚中的财产和抚养纠纷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凡涉外婚姻当事人在我国境内结婚或离婚的,都必须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办理。其他的注意问题以及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在我国,“涉外婚姻”也指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之间的婚姻。根据我国法律,我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的法律。
所谓涉外婚姻,是指一国公民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的婚姻,包括涉外结婚和涉外离婚。
涉外离婚的途径与程序
一、涉外离婚的解决途径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离婚有两种途径:(一)、是当事人对离婚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均无异议的,可以达成协议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二)、是通过人民法院由诉讼程序解决。
在涉外离婚中,无论是双方自愿离婚还是一方要求离婚,一般最好是通过诉讼程序由我国法院作出判决的方式离婚。这是因为,有些国家只承认法院的判决的离婚。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有些法院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为双方办妥离婚手续。
二、协议离婚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
(二)本人的结婚证;
(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办理离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外国人除应当出具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证件、证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华侨、外国人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
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三、诉讼离婚
(一)、管辖原则
(1)、一般原则
有关涉外离婚案件应该以“原告就被告”作为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原则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在国内结婚后,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需由婚姻缔结地法院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双方回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可由原结婚登记地或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3)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这类离婚案件人民法院原则上不予受理。如所在国以当事人的国籍所属为理由拒不受理,双方回国要求人民法院处理的,可由被告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受理。
4)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5)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6)涉港、澳、台的离婚案件的管辖,比照涉外案件处理。
(二)送达
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1)、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2)、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3)、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4)、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5)、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6)、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六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7)、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即视为送达。
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被上诉人在收到上诉状副
本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提出答辩状。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期间提起上诉或者提出答辩状,申请延期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三)、期间
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民事诉讼法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的限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
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 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四)、证据
在我国法院审理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系在我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我国
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应当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中文译本。这里的“中文”指中文简体。
(五)、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的问题。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办理结婚登记时,离过婚的,还应当持离婚证,这就需要对外国法院作出的离婚判决的效力作出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作了如下规定:
(1)、中国公民向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人民法院不应以其未在国内缔结婚姻关系而拒绝受理;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在其缺席情况下作出的离婚判决,应同时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该判决的外国法院已合法传唤其出庭的有关证明文件。
(2)、外国公民向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如果其离婚的原配偶是中国公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如果其离婚的原配偶是外国公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可告知其直接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再婚登记。
(3)、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调解书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根据《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进行审查,作出承认或不予承认的裁定。
在我国人民法院受理的离婚诉讼,适用我国的法律,其中关于女子抚养与财产分割问题基本与前面所述的一般离婚案件相同。
四、涉外离婚中的财产和抚养纠纷
(一)、财产纠纷的解决方式
世界各国的民法规定中都规定了: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有以下几种情况应当注意:
(1)、基于这一条规定,双方离婚时所涉及的财产纠纷,不一定能够在离婚时一并解决。也就是说,如果双方办理离婚时,还有部分不动产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那
么在办理离婚的法院,只能处理位于该离婚地法院的不动产和动产,对于不在离婚地法院的不动产,双方只能另行在该不动产所在地解决该不动产争议。
(2)、离婚双方已经在其他国家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涉及不动产在中国尚未分割处理。如果双方对位于中国的不动产不能协议解决而需通过法院诉讼解决的,双方应
当首先向提出申请一方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承认双方在国外的离婚是有效的,之后才能请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诉讼解决财产纠纷。
(二)子女抚养纠纷的解决方式
中国法律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父母子女相互之间的扶养、夫妻相互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人之间的扶养,应当适用
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国家的法律。扶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均可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的关系。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二)、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必须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律师。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