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

时间:2019-05-12 14:0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

第一篇: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

新时期领导干部

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

同志们:

今天,在新任局乡级领导干部岗位培训班上,我受县组织部领导的委托,就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做依法治国的模范为题讲三个问题,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的战略

1、什么叫依法治国?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江泽民的这段论述,表明了依法治国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第二,“依法”依的是什么法?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为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宪法和法律;是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极大稳定性的宪法和法律。

第三,“治国”的内涵是什么?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从近代以来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历史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愈发展,就愈需要法制。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实行法制来形成和维持的,或者说,是一种法治状态的经济秩序。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有序化、制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的。实行依法治国,用法律确认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题的财产权及其意志自由,规定市场主体行使权力的资格、方法、原则和保障权利的程序,实现经济关系契约化,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严格规范政府行为,才能形成并发展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自从法律问世以来,虽然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有其相应的法律制度,但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制的社会需求。从法律的功能来看,市场经济要求大规模也扩大法律的调控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频度越来越高,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由于市场经济条件的交换以及过程中的纠纷已经超出了血亲、宗教和行政权力调整的范围,就需要专门的权威机关大量地制定和适用法律。随着新的生产部门和行业的出现,新的交换市场应运而生,市场体系日趋复杂化和专门化,使社会对法律的要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法律的性质来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法律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所需要的法律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要求新法律原则、精神和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和政治的分离,要求对行政权力的范围和行使方式进行限制,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权力不受约束的状况。总之,法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制度和特征都是市场经济化的要求。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但是,自古以来,如何治理国家,是人治,还是法治,一直存在争论。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依法治国已经构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形式。社会主义法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平等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明标志。

3、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首先,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在通过国家这种政治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时,只有把法治原则作为国家各项活动的准则,通过法律约束国家的活动,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其次,只有充分运用运用法律手段,及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运转,才能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一条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规律。

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要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进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大家都明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是我们多年要实现的目标,人民当家做主是我们国家的本质体现。然而,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民主革命阶段的时间很短,因此,从思想意识到客观实践,我们的思想和习惯都比较差,整个国家和国民,都没有受到现代民主法制意识的训练和洗礼,整个民族的民族法制观念都比较淡薄,民主法制的体制也没有形成。

所以,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基本权利,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本质。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法治国家必须具有五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要有严格的立法程序以及健全的法律体系。因为,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就谈不上什么依法治国。只有按照严格的立法程序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较好地规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物,使整个社会在法律轨道上有序地运行。

第二,要有严格依法行政的政府。因为,政府是执行权力的主体,行政事务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也是最繁杂、涉及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方面。行政权利的滥用,就会严重损害国家及公民的利益。可见,使政府对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严格依法运行,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第三,要有公正无私、执法如山的司法队伍。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必须坚决维护法律的准确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要有严格的社会监督机制,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贯彻执行,这也就是说,必须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例如,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

第五,全体公民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学法、懂法、守法成为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广大公民能自觉地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调整社会组织、社会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1、全面贯彻宪法。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全面贯彻宪法,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体遵行。要把宪法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要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的宗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和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

2、依法行政

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范,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怎样依法行政?要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从严治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决不允许滥用职权、执法犯法、徇私枉法。要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坚持纠正不顾国家全局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对违法者,不论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依法严肃查处,以儆效尤。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要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依法治国反映了新时期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一切的。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行政机关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本身就是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作用的重要方面,同样是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的。行政权力的运用,充分体现着国家政权的性质,密切联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事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政权的高度,根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全面、深刻地领会依法行政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目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诸多领域中的深层次矛盾比较集中地暴露出来,许多问题迫切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形势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扎扎实实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根据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应该学法用法,从自身做起。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领导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带头依法行政。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从根本上转变那些已经不能适应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工作方法。首先要学习、熟悉宪法和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经济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要十分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亲自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冤假错案,要及时、公正地处理。属于哪个地方、哪个部门的问题,那个地方、那个部门就要负责到底,不准上推下卸,互相推诿。要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要敢于公开曝光。

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就必须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将是一个历史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立的那天起,就在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左”的思潮的泛滥,法律虚无主义的猖行,以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律的大肆践踏、破坏,使我们依法治国和法制国家的建设工作受到挫折,使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停顿下来。但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大脑感并没有抛弃这一治国方略。我们在清理了自己的错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教训之后,从1978年起,我们国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治思想,坚定不移地举起了依法治国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等一系列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方针,为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在短短的17年内,我们初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了依法行政制度,组建了现代的司法机关,构筑了全面的民主监督和法律救济系统,极为广泛地普及了法律意识,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面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自满。成就固然非凡,但距人民的要求和期望相距尚远,同法治国家的理想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时代和人民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更大的努力,以便使我们的依法治国日趋完善。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这一任务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党和人民的前途。如果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工作在中国有什么特色的话,着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把这一事业推向前进。

同志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会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很好地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成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的伟大国家,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篇:工会应在和谐学校创建中有所作为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试想,既然社会要和谐,这个社会里的个人之间、团队内部以及社区等都应和谐,作为学校,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创建和谐学校。工会理应顺应时势,在创建和谐学校中有所作为,以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考,谈几点认识。

(一)干群要和谐。

只要有人群,就会有组织,只要有组织,就会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学校毫不例外,这对矛盾需要调适或者化解,就必须有上级组织和双方积极应对。上级组织主要采用行政、制度、纪律等手段来调整和约束双方。

工会作为桥梁和纽带,起着谁也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协调劳动关系、人事纠纷、干群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会日益多样化。工会就应及时介入,以人为本,采取必要的形式、有效的途径,努力使双方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把双方的不同降到最低,这样双方的信号才不会衰弱,同时双方和谐、彼此双赢,才能追求学校内每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在干群和谐里应包括班子内部和谐、教师之间和谐、教师与领导班子和谐。基与此,工会积极协调涉及到这三方面的各因子均应相互避让、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不能“冷战”、不能相克、不能拆台,这样使每个人顺应发挥了积极作用,团队的能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当然,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毫无原则,无政府主义,而是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党政工联席会议等制度,使各个方面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中工作、学习、生活。

(二)师生要和谐。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和学也是一对矛盾。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均是矛盾的主体。

工会应协助各个方面和通过会员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师德建设和“树创献”活动,参与评选师德标兵等各类先进个人之际,倡导和督促教师关爱学生,关爱中有严格、有温情、有引导、有帮助、有批评、有表扬,而不是粗暴简单,动辄体罚或变相体罚,要用知识、人格、阅历等感化、教育、培养、引导学生。对待学生,要用发展、辩证、包容、欣赏的眼光去看,应有“没有不犯错误(或者没有缺点)的学生”的意识,是学生就会有缺点,就会犯错误。采取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应尊敬老师,愿意接受老师正确的教育批评、引导培养。同时师生也是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不仅学生要向老师学习,而且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三)发展要和谐。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它适合学生、教师和学校。工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更要依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开展工作,“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桥梁和纽带”。以促进发展为根本,组织教育引导教职工,齐心协力搞教学,一心一意促发展。

作为学生来讲,发展就要在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行等方面都要有变化,这种变化是积极的,也是适宜个体情况的,但绝不是均衡发展。作为教师来讲,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本人要在人品、学品、才品、教品上都要有发展,较前进一步,而不是一成不变,停滞不前。尤其是在学术修养、教学功底、个人智慧上有进步。学校也要发展,发展要依据学校实情寻找突破口,以此促进发展,而不能全面开花,样样模范,应有特色、传统、经典的发展主攻方向。(不过最终还是要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但这应该有个漫长的过程)。同时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学校必然会有发展。而且,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四)配置要和谐。

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这需要保障支持系统,这就是学校内部的各种配置。工会在参与学校管理,执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时,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支持协助学校行政搞好人、财、物等的配置。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在对待人的配置,要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识,“人尽其才”是要有大战略、大思维、大气度的。这就需要对教师的品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工会就要利用自身与群众联系广、联系密、联系紧的优势,建议学校把各种各样的教职工放到最佳岗位上,力争把其价值与效益最大化。“物尽其用”是无法回避的,怎样让其为师生、教学、学校发展服务,是应该谨慎思考的,办学是需要用钱的,花钱办学也是学问,花钱办好学更是大学问,光靠学校领导班子是很难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泛地集中民智,尤其是教师甚至是学生的智慧。

当然,配置的概念是广泛的,还应包括校园的物质景观和人文景观、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人的精神、气度、品行、学术的整合,团队的课程实施与整合能力的培养等。上述种种,必须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学生来实现。

诚然,创建和谐学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行政组织、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工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要依据《工会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工会应当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来开展工作,和学校联动,在创建和谐学校中有所作为。也算是对学校教育工会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的一场新的考试。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三篇:档案工作应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

档案工作应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

发布时间: 2007-11-19 点击:

538 次

绍兴市档案局 杜 园

论文摘要:档案部门应充分依靠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本文从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宣传教育和利用服务三方面功能,论证了档案工作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延脉、造势、强基作用。关 键 词:档案工作 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

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物质形态的凝聚。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由于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第一手材料的特征,因而具备了显著的文化特征,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后代人继承和发展的文化资源。

没有档案就没有历史,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没有档案。一个城市的国家档案馆如果拥有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馆藏,就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城市的发展脉络,比较完整地反映其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档案资源。市委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加快推进文化名市向文化强市提升的重大战略,出台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要求把建设文化强市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承接,决定建造综合性现代化的档案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有魅力的绍兴文化,为我们档案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因此,作为党和政府职能机构的档案部门,应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围绕市委战略决策,及时把握有利时机,充分依托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积极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宣传教育和利用服务功能,保存绍兴城市文化发展轨迹,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有所作为,作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一、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为文化强市建设“延脉” 档案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代又一代人正是通过档案的记载,通过对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才使社会文化得以储存、传播和传承,档案在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作用也因此得以充分显现。近几年来,伴随着绍兴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事业也同步取得了显著成绩,档案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认同,档案工作已经在文化名市建设中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其地位正在日益显现。但当前,由于对档案工作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还较普遍地存在着的两种错误观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档案在文化强市建设中文化传承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一是档案无用论。一些领导和单位认为文化强市建设就是抓住教育、旅游、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易体现政绩的显性工作,而对一时难以显现业绩的档案工作明显重视不足,认为作用不大,更有的甚至认为档案工作是负担,在文化强市建设中作用不明显。二是档案无为论。档案系统内部个别领导和少数工作人员认为档案部门自身地位不高,难以得到社会应有的认同和重视,工作动力不足,难有作为,缺乏成就感。为此,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克服档案意识淡薄、收集工作不力和保管条件落后等不利因素,依托“珍藏档案,存真求实,探索规律,鉴往知来”的优势,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传承功能,不断延续城市文化建设脉络。

一要加强档案宣传。发展档案文化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要通过举办研讨会以及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档案法》,努力展示档案在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大成就,积极宣传个人科学档案观、良好档案习惯和正确档案操作技能,充分说明档案与文化建设的相互联系,以及档案工作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要整合集聚资源。收集、保管档案,是进行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收集和完善的保管,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进行后续的整理、研究、利用工作。为使档案馆真正融入社会大众文化洪流并产生积极影响,满足社会广泛利用档案的需要,应通过多种途径,从为现实、为未来服务的着眼点出发,在日常收集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将体现本地优势的重大事件(历史的、现时的、突发的)和自然事件的档案材料,当地各历史时期和当代有一定影响的名人档案收集进馆,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珍贵的、有特色的馆藏文化,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源源不绝的文化资源。如市委党史办编纂的《中共绍兴历史》(第2卷),是一部融政治性、思想性、史料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地方党史书籍,全面反映了自1949年5月绍兴全境解放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止,中共绍兴地方组织领导绍兴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其自身建设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高度的综合性和特定的区域性。在该书编撰过程中,市档案馆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近千卷档案,为该书编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要改善保管条件。对档案保管历代王朝都有精美的建筑,如周代的天府、汉代的兰台、宋元的架阁库、明清的皇史宬等,因为有了这样的馆库,才使档案得以完整保存,代代相传,不断发挥文化资源作用。按照市委建设文化强市中强化文化阵地建设的要求,作为城市重要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档案馆,应该建设成为设计科学、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环境优雅的重要的城市标志性建筑,馆藏档案更应具备良好的保管条件,防止霉烂变质和遗失、流失,使档案馆成为城市完整而重要的文化资源保管地。在确保档案安全完整的同时,使人们在利用档案过程中得到更多文化享受。

二、充分发挥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为文化强市建设“造势” 档案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验总结,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起着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大众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网站自开办以来,已接待参观和浏览者数十万人次,举办过多期以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程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宣传资料,在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较好的宣传教育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当前,由于对档案发挥宣传教育功能还较突出地存在三个“缺乏”,导致档案资源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影响了档案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宣传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一是宣传教育功能发挥方式缺乏主动性。许多档案资源长期居于“深宅大院”,只注重常规的编研和利用,只注重完成上级交办的“应景式”的任务,而缺乏提供教育利用的主动性,没能有机地融入到文化建设内容之中,档案的影响力不断萎缩。二是宣传教育功能发挥载体缺乏多样性。档案部门习惯于内部造势,没有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没有结合城市新兴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载体向社会公众广泛而有影响地进行宣传教育,档案文化的宣传阵地日益狭窄。三是宣传教育功能发挥内容缺乏趣味性。选择的主题不够突出、缺乏新意,选取的内容单一陈旧、刻板教条,不能寓教于乐,教育效果欠明显,档案工作在公众心目中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为此,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面向广大市民,选择有效时机,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有效宣传,充分发挥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注重“造势”鼓劲,营造档案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氛围。

一要面向大众。档案文化资源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要按照建设文化强市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把广大市民作为教育对象,充分依托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记载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程的历史档案和反映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现行档案为内容,通过陈列、展览、出版等形式,大力弘扬新时期胆剑精神,着力塑造绍兴城市人文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精神动力,激发广大市民参与文化强市建设的热情。同时,还要为广大市民在管理、生产、科技尤其是文化建设活动中,提供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家庭建设,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二要把握时机。要利用公民道德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法制宣传日和绍兴鲁艺节、黄酒节、书法节等国家和本地重大节会,适时宣传《档案法》,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能自觉履行《档案法》规定的义务,规范档案工作行为,依法管理档案事业,从而促进文化强市建设。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档案馆依托档案资源网,不失时机地开辟先进性教育专栏,积极宣扬先进典型事迹,传播先进文化,深受群众欢迎。专栏开设半年以来,累计点击率已达6万余人次。

三要手法多样。要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功能,运用多种形式为社会提供更多档案文化资源。要加大对馆藏档案的文化价值开发力度,重视档案编研工作,主动提供利用。要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学习志士仁人的高尚情操,感受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强大力量,利用档案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广泛开展档案进社区、档案进学校、档案进家庭等活动,使档案工作贴近群众,深入民心,促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四要注重实效。要让档案从库房内“解放”出来,走入千家万户,积极融入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信息滞后状况,利用自身优势不时制造一些文化热效应,形成对社会公众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增强民众对档案馆的亲和力,逐步改变社会对档案概念的认识偏差和心理误区,进而凸现档案的文化属性。

三、充分发挥档案利用服务功能,为文化强市建设“强基” 档案是“没有渗过水的史料”,同时也积累了文化建设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国家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凭证作用的文化资源,在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多,档案的作用日益明显,作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工作查考,而更多运用于私人领域,档案利用由原先的以单位利用为主转变为以社会大众利用为主,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因为诉讼、公证、婚姻、社保等各种需要,来档案馆查找资料。仅2005年1至9月,市档案馆就接待利用2219人次,调档3077卷次,出具证明1182份,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各界对档案的现实需求,为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自己的特有贡献。但当前,由于档案机构设置、资源利用和资金运行上存在问题,导致档案资源较为分散,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集中优势尚未形成。一是机构设置欠合理。档案机构功能交叉重叠,职能划分不清,国家综合档案馆内文书档案多,专业档案少,有关本地区经济、科学、文化、风土、人情档案较少,档案信息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条理性,未能收藏全部反映本地区全部发展历史的档案,“大档案”格局尚未形成。二是资源利用欠科学。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着馆藏丰而不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档案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制约了档案馆文化功能的拓展。三是资金运行欠高效。没有将档案文化纳入文化强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统筹安排,重复建设形象随处可见,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而且给原本经费不足的档案部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要形成“大档案”观念,理顺管理机制,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大力强化城市文化建设基础。

一要理顺管理体制。要树立城市“大档案”观,建立档案部门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单位协调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看帝王将相到博物馆,看党和政府到档案馆”格局。城建、土管、房产、户籍等专业档案馆应借鉴深圳的做法,统一并入国家综合档案馆内,对人员和业务都实行统一管理。妥善、完整、安全地保存绍兴古城发展、建设历史,以利于对重点历史文化遗存的修复,为加快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区服务。国家档案馆同时建立备份库制度,确保档案资源安全。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后,双子楼内的许多公司由于没有建立异地档案备份资料,原始档案数据因此荡然无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带给我们的教训极为深刻。

二要丰富编研题材。开展编研工作是档案文化功能实践的重要环节与步骤,通过有实际利用价值、具地方特色的专题编研,将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公布于众,可扩大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丰富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精品生产,根据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需要,积极发掘档案资源,为电视剧创作、黄酒文化作品创作、绍兴形象宣传提供基础性材料。要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筛选合适的编研题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三要提升现代化水平。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逐步开展,社会各界对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对文件、档案的利用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档案馆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中心辐射”功能,形成文件档案信息的强大合力,全面提高档案馆文化品位。档案管理部门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供服务,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最大程度达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为文化强市建设服务的效率。业内人士指出,档案也是一种文化,即“档案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一提档案,就不自觉地突出了它的政治性、神秘性。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档案文化的认识已不应再局限于其政治性,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对档案自身的认识不能局限于是一种人类实践活动的记录,还应当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档案文化所涵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有关人生、家世、家庭、家族的档案,个人学历和履历、业绩和财产、城市历史的人物和事件、地方历史风貌、社会重大事件方面的档案,都是人们长久需要查询和研究利用的信息资源。从此处着眼,近年国内档案馆丰富优化馆藏,降低门槛,迎民进馆,社会效益显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档案馆例如深圳、上海、江苏等地就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前面。就在最近,浏阳市档案局利用自己的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对于烟花的原产地,全国有好几个地方在争取,但是浏阳市拿出的原始记载比其它几个地方都要早,最后,浏阳烟花原产地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确认。近日,浏阳市又通过查阅地方志和档案资料,提供浏阳市在历史上有过华南虎生存栖息经历以及良好生态的证据,使浏阳成为华南虎放养备选地之一。另外,档案资料在拍摄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勘定地区边界、增进和海外人士的关系等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第四篇:新时期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新时期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关于党性修养的概念,在许多资料中说法不一。我个人总结为,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作风纪律、领导艺术、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磨练、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生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要求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深刻领悟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中提高思想境界,增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讲党性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锻炼,以党性修正个性、用党性管住个性,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党性是党员的灵魂、原则、立场、态度;党性是党员政治生命的精髓,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品德内涵的结晶,是党的纪律、党规、党法的综合素养、素质。坚持党性,党的原则就有了坚定性、科学性就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性,党就会永不腐败,永不变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提高知识结构水平

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一种素质,是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业深层的全面本质及深层本质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可以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性(包括普遍规律),是一种从整体上、全局上、本质上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当今社会信息量巨大且瞬息万变,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工作。

二、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搞拒腐防变的能力

每个党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员干部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灵魂深处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放弃了对世界观、事业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在金钱、官位、名利的诱惑下,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正如总书记所说的,要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有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全局意识和党章意识。总书记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严明政治纪律就要从遵守和维护党章入手。”严明和遵守政治纪律的核心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重大政治原则。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政治纪律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尽相同,最基本要求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坚决拥护党的纲领,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切实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并模范地执行,“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这是衡量每个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是否能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重要标志。

五、不断开拓创新,当好先锋模范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交叉凸显,共产党执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个共产党人要有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的精气神,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开展。

第五篇:新时期领导干部重在自律

新时期领导干部重在自律

摘要: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领导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趋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我感到,要进一步做好新开势下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要重在自律,自律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树立领导干部形象的必要保证,是防范领导干部腐化的必须手段。

关键词:自律要求保证手段

走过辉煌的五十年,大庆油田进入了战略发展的关键期.当下,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大批廉洁自律,堪当重任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是实现油田永续辉煌的重要保证.现实生活中,面对诱惑,或是受其腐蚀,精神坍塌,成为诱惑的俘虏;或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慎独自律,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净化。很多事例都充分表明,防范腐败,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但这是外因,是次要因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自律, 这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起主导作用.这是根本.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自律是对新时期领导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

自律,源自希腊语,其原始含义为“法则由自己决定”。《辞海》中解释为自我约束力。也就是说,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认知,是在没有外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主动行为。我们的祖先历来把自律、自省、修己慎独等看作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儒家向来提倡以修身为本,能否自律,被看成是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分水岭。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得是一个君子?答:“修己以敬人,修己以安人。”自律是一种境界,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所具备的应有品质。随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领导干部面临的考验更复杂、更严峻。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在诱惑面前,廉者见钱不贪,见色不迷;而贪者则见利忘义,由惑丧志。为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自觉用党纪国法来约束自己,把握心境,做到心正去私欲,公正无贪心,身正抑邪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下,领导干部必须做到自律。一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竞争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还不规范,很容易诱发一部分人的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膨胀。所以,领导干部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机制,要顶住强大的外在压力,加强自律,才能遏制腐败的侵蚀。二是在道德与法律约束不健全的市场经济情况下,有些人只图金钱,不讲仁义;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把人的价值、尊严、良心、道德全部商品化、货币化,完全放弃了个人的精神追求。“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1

因而,领导干部要重视自律,正确处理好利益关系,坚决抵制求利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三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属性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投机性,引起一些人淡化组织纪律观念.四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国内的某些丑恶现象和国外的一些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乘机而入,严重侵蚀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导致社会道德滑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更要注重加强自律,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起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为社会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自律是树立新时期领导干部形象的必要保证

有报道称,兰州市城关区旅游局局长张某在所乘车辆与一摩托车发生碰擦后发生争执,张某竟下车后,叫喊“我是局长”,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被称为“兰州最牛局长”。另有贵州市邮政分局局长杨某,醉酒与两车主发生摩擦后踩踏两轿车,追打车主,拳打民警。媒体对此事也做了报道。上述两件事,两名当事者的局长身份,在社会上造成了影响极坏,使他们成为众矢之的。试想一下,如果两名当事者在事件发生时能稍稍克制,冷静理性地处理问题,或是严于律己、行为检点的话,事件可能就会避免,纠纷就不会发生。但事实上,作为基层领导干部的张某和杨某,一个在事件发生时态度蛮横,飞扬跋扈;一个行为不检,在公开场合喝得酩酊大醉,导致事态恶化,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

古语云:狂必亡.分析上述事件,事件中的两名当事者存在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作为领导干部,不论是哪一级,都应该自律、自省、自警。因为领导干部毕竟不同于一般群众,你的言行哪怕或有些许的不检点,都可能成为诟议或引发事端的由头。例如上述事件中的张某,如果事情发生时不以局长自居,杨某如果平时就检点行为,事情就可能不会发生。

作为领导干部,职务只是履行工作使命时的形式或称谓,而绝不是抬其所谓身价、显示自己特殊身份的砝码与资本,缺失了这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很容易身份错位,跨过自律的门槛,放任自己,陷入污浊、不能自拔。但只要认清自己的身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位置,你就会发现,自律其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或者保护。否则,如果放松认识,缺乏自警、自省意识,置自律于不顾,翻船出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没有了自律,在诱惑面前,干部失去了抵抗力。自律是领导干部的一种修养,是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铺路石。很多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就因为缺乏自制力走上腐败犯罪道路,很多是从小事上不约束自己开始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贪污腐化者都是由小到大的。还有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本来清正廉洁、志趣高远,但由于交友不慎或太感情用事,最终被拉下水,成了人民的罪人。因此,面对诱惑,领导干部要学会克制自己,清除非分之想,这样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等各种考验,拒腐蚀、不变色。

三、自律是防范新时期领导干部腐化的必须手段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本是医学中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专业术语,如果应用到领导干部身上,提醒其切勿误入歧途,防患于未然,甚为合适。假如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具备足够的免疫力,自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腐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问题是免疫力提高并非那么容易。

从解放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到今天很多官员的腐败,很多领导干部

都有一个可圈可点的昨天,然而却因今天在金钱、在美色面前把持不住,一失足成千古恨。因为任何人对腐败都不可能有终身的免疫力,正如昨天的健康不能保证今后永无病痛一样。由于对腐败没有终身免疫力,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不断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

面对各式各样的诱惑党员干部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陈毅老总曾开过一个药方:“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悔。”这是从个人自律角度来讲,从道德上来约束自己。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指示精神,自觉接受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风党纪及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认知水平,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惧法纪之威,主动学法纪,知法纪,时刻视法规制度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胸襟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忧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百姓的困难疾苦,把执行和维护法规制度内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始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读本(全三卷)》

2、《新时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严把“三线”》王强湖南省永州市研究室主任。

3、《新时期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水平的几种有效途径》李柱超云南省富源县。

4、《关于新时期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思考》杨疆燕新疆区库尔勒市卫生局。

下载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在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

    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 半点私利不谋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只用手中的权力来为中国革命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服务,为全中国人民......

    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

    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目录) 第一章反腐倡廉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权力的概念 一、权力的内涵及其特点 二、权力的交换与权力的蜕变 第二节腐败的概念 一、腐败的内涵及其特......

    《机关干部在解放思想中有所作为》心得体会

    《机关干部在解放思想中有所作为》心得体会 细读完《机关干部在解放思想中有所作为》一文后,受益匪浅。作为党员干部,要在继续解放思想时必须努力强化公平公正、使命责任、行......

    浅谈学校应在反思中发展成长

    浅谈学校应在反思中发展成长 衡南县松江镇矮市完小——王红波 纵观中外近、现代发展史,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过程,,一个民族乃至国家不学会反思,那么......

    我国当代德育应在比较中前进

    我国当代德育应在比较中前进 ——与先秦儒家德育内容之比较 摘 要:本文在总结了目前儒家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再与当代德育内容......

    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

    作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中淘金 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中学 田伟 邮编061103手机*** 正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充实,写作能力......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精选5篇)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 小康营小学:王海霞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老师必须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标志,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获得。从表......

    做好新时期政府办公室工作应在四个方面求突破

    做好新时期政府办公室工作应在四个方面求突破郭宝渝政府办公室是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肩负着沟通上下、联系内外、协调左右的职责,承担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