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

时间:2019-05-12 14:1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

第一篇: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

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

文章来源: 标签:北京保安公司

保安公司为什么要对保安人员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这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保安人员,由于其特殊的工作岗位,常常面对各种突发的场面,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是根本不能适应的。如果提供的安全防卫服务,没有散打的基本经验和功底,对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是很不负责任的。

我们经常接触的一般都是小区保安和银行保安,单纯的小区保安每天也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群,银行的保安的高危意识更加突出,我们的职位是这样,就要求我们每天必须进行必要的锻炼和培训。如果我们平时不进行这样的锻炼和培训,等到真正出问题的时候,保安人员自身都不知道怎么去做,保安队伍永远都是把保卫放在第一要位,我们的尽职尽责才能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安全,我们的不负责任,可能给单位和个人带来无法挽回的苦果。

同时保安人员的徒手训练队保安人员自身也是很有好处的,然他们在处理事情的当中更加的自信,同时也知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损失,这样的保安队伍才是合格的保安队伍,我们处理问题的灵活程度和职业的使命感往往让我们感到保安队伍的存在性和合理性,也让单位和个人真正的看到我们的价值所在。每天锻炼也会增加保安人员自身的身体机能,让保安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动作更加迅速和完美,让用工单位更加满意。

第二篇:单元综合测试(四)哲学生活红对勾讲与练

单元综合测试(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倒错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解析:AD观点正确,但不是材料说明的内容。C观点错误,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B 2.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②说法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A 3.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当改革打响攻坚战时,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这意味着()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既要通盘考虑,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③改革既要遵循规律,又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改革就是要调整不适应生产关系要求的生产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两者的结合既要着眼于改革大局,又要尊重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应该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B 4.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说明()①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②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过程则是曲折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不是唯一动力,①观点错误;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观点片面;③④符合题意,D为正确选项。

答案:D 5.2014年3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时,吟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的晋祠对联谈改善民生,这一对联蕴含的哲理是()①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要学会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④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材料中的对联强调了要同心协力,这就要求运用好系统优化的方法,②正确;“万众心”体现了③;①说法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B 6.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诸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说明()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劳动教养制度的认识发生了转变,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也说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③④正确。①与题意不符。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说法错误。

答案:B 7.艺术家生长在一定的国度,受到本民族人民的养育和民族文化的滋养,通过自己的作品,艺术地再现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状态、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上述事实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具有多样性

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变化而变化

解析:注意不要误选D,材料强调的不是变化。答案:A 8.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因为()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要围绕人民,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9.基层宣传干部楷模周恩义说:“我这个人,就适合在老百姓堆里,离开老百姓心里就没底”“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从哲学上看,周恩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①社会历史首先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②人民群众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周恩义的话说明了人民群众的作用,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表现,①③当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错误。④与题意不符。

答案:D

10.漫画《达成共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办事情要()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自觉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漫画反映某些地方政府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企业对当地环境的污染,盲目引进,反映了某些地方政府的短视和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指导。②③符合题意;①④干肢不符。

答案:C 11.环保新道路的内涵是“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这一道路()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 ④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符合生态环境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选择,①②正确。环保新道路是正确的价值选择,不是实用主义,③错误;④不合题意。

答案:A 12.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的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正在逐步改变,这是意识的反作用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选A。

答案:A 13.“用时是宝,不用是草”,换个角度,人们对许多事物的评价有时会天差地别。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②价值判断取决于人们的需要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④与题意无关。答案:B 14.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理解的公平、正义往往是一种平均主义。现在,人们理解社会公平、正义时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个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另一个是为每个社会成员自由充分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平等的机会。这表明()①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历史性 ②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

③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导向不同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前后对比,通过不同时代价值取向的不同揭示了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也说明了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因此答案为D;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D 15.“重城市,轻职业”的价值取向使得众多大学毕业生在东部大城市扎堆,而缺少人才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则少有人愿去、愿留,这种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为此,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使他们懂得()①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②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取的 ③物质条件与实现人生价值没有关系

④只要努力奉献社会,在哪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重城市,轻职业”的择业观没有考虑社会需要,①符合题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奋斗,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错误。

答案:D 16.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③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排斥追求个人利益 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A.①②

C.①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链条,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个人价值的实现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④本身错误。

答案:A 17.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里提到了一种神奇的泥土,只需有一点点落在人间,即如酵母发面、核子裂变般生长不息,这就是“息壤”。青岛有个“微尘”,数次为社会公共事业捐款,每次都不留真名。他(她)总是以平常心对待社会的赞誉,一贯以低姿态回避媒体的追寻,却一次次向需要帮助的人们献上爱心、伸出援手。人们都说他(她)就像爱的“息壤”。这一事例给我们青年学生的人生启示是()①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排斥追求个人利益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在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微尘的事例主要说明人生价值主要体现为对社会的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③正确。①④没有明确体现。

答案:B 18.“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知道你是谁,为了谁。”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的颁奖词。这说明()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应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③价值观不同,行为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都来自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颁奖词的内容体现了他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②正确;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答案:A 19.“他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罗阳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创新超越,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罗阳的事迹告诉我们()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 ③社会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罗阳坚定理想信念,热忱报效祖国,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无关。

答案:C 20.2014年4月24日,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吴吉林等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这表明()①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10位“最美职工”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表明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③符合题意;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①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④中“决定”说法错误。

答案:C 21.近期,就我国是否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支持者与反对者争论不休。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反映不同,这是因为()①人们永远不可能终结对一个事物的认识 ②人们的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不同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一个事物的认识通过多次反复,可以达到真理性认识,①错误。②④分别从认识论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原因。③题干未体现。答案:D 22.下面漫画《关注民生》的哲学寓意是()

A.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价值判断的依据 B.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C.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D.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解析:关注民生问题是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C项正确。其余各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

23.漫画中农民与政府官员对是否封闭污染严重的造纸厂的不同认识说明()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 C.知识构成不同,认识也会不同

D.人们往往都只从自己的利益角度看问题

解析:漫画说的是对待污染企业的不同态度,B项符合题意。答案:B 24.扶起跌倒老人,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但今年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某高校就此开展了民意调查,下图调查显示的信息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判断是建立在价值选择之上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都有自己的原因,不应有统一的评判标准 ④社会信用状况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②错误,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之上的。③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答案:C 25.感动中国2013人物颁奖盛典于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每一个获奖人物身上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震撼内心的人格力量。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正能量。这启示我们()①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索取 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贴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家风和家教是中国人最切身的人文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富滋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更加具体、鲜活,更能实现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流动的“浅出”。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弘扬良家风的意义。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弘扬良家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良家风,有利于促进人的素养提高、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推动社会发展。

27.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2月24日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1)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评价事物和成功地改造世界。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

(4)人们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人们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材料二:201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南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指出,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总书记高度概括的焦裕禄精神,其实质是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宗旨意识。这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

(1)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请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依据。

答案:(1)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②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我国必须通过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完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的改革也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所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③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与群众心连心、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篇: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模糊,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那么,作为一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如何挖掘现有教材中各类知识所蕴涵的教育素材,结合当地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恰当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下面谈谈个人在此方面的探索与感受。

一、挖掘家乡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家乡的历史渊源,结合课本相应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道德的提升。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的内容。在讲《家乡的故事》这一单元时,通过让学生看课件、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馆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三河坝战役。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到,当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在这里与敌人浴血奋战三昼夜,为后来的“朱毛会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起义军在三河坝地区逗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革命的行动已经深入人心,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影响,给三河地区播下了红色的种子。革命先烈廖家贞、杨南生(汇东人),就是在这次战役影响下发展的地下党员。“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三河坝之战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了解了三河坝战役的简单情况后,让学生讨论在三河坝战役中,南昌起义军的官兵是怎样与国民党军作战的,起义军在战斗中为什么这么英勇?你对黄晴川营长的行为有哪些评价?在讨论中帮助学生理解,正是由于广大起义军官兵的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壮举为大部队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革命先烈廖家贞、杨南生(汇东人)是我们三河人的骄傲!有的学生说:“我特佩服起义军,因为从敌我兵力的对比中了解到,宁可死也要掩护主力转移,也要拖住国民党军,他们的死也值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先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还有的学生说:“我们虽然是小?W生,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报效祖国。”通过讨论学生由衷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历史人物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很多历史人物都伴随着历史事件出现。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都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祖国做出了贡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历史人物入手,通过挖掘历史人物身上的品质以及通过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开阔了视野,更能在人物知识的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展览室里故事多》这个内容时,通过让学生参观全国最早建立的三河中山纪念堂,听讲解、看实物、参与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孙中山的历史。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建于1929年,为全国最早兴建的中山纪念堂。通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孙中山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我的学校为什么取名是中山学校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爱国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不会感到枯燥,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挖掘家乡旅游景点的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知识是社会课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旅游景点,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家乡旅游景点的背景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说不完的家乡故事》这个内容时,通过让学生了解三河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家乡三河坝是梅江、汀江、梅潭河的交汇处,大埔县西部水路交通要冲。2002年被县委、县政府定位为县城次中心城市,境内有全国最早建造的孙中山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烈士纪念碑、纪念园,明代古城墙,韩江源标志雕像,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墓,火船屋,凤集亭,古榕渡等众多人文景观,是大埔县红色旅游线路首选点。

在讲《明代古城墙》这一内容时,我让多个学生说出城墙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城墙为什么要建成这个样子,跟现在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快说出了城墙是用于防御侵略;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能把这么大的石块放到上面;三河的历史底蕴很深厚;我的家乡有这么多名胜古迹,我喜欢!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容易接受抽象的道理,只要能灵活地把握和处理教材,深入地挖掘思想内涵,结合实际,生动地进行教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品德与社会课的思想教育具有时代特点和生命力,社会课一定能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高效发展。

编辑 鲁翠红

第四篇:运筹学中对策论教学的慕课随堂测验设计与实践

运筹学中对策论教学的慕课随堂测验设计与实践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对运筹学课程中对策论部分的相关概念讲解进行改造和设计,以符合慕课中随堂测验的特点,并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及慕课教学实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对策论;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对策论主要研究的是策略选择的问题,它类似于一个分析工具包,是设计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所看到的参与对策的人采用策略相互作用的现象。它强调参加竞争的人都是理性。对策论是人们深刻理解诸如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对策是自古以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都很注意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很多运筹学对策论知识的相关文献以及阅读过很多名人发表的文章后,对对策论的相关知识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在理解慕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了解对策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况下,对对策论的随堂测验和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关的改造,在对策论相关知识介绍之后另加例题进行巩固,并将其设计成慕课堂模式下的随堂测验以及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案例。

一、对策论基本知识及其慕课随堂例题讲解

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性质的活动是很常见的。人们想要通过自己的策略在对策中获得对自己有益的方面,必须要有对自己又合理又有利的方案。对策论的慕课堂是目前学习对策论最方便简洁的方法。

对策论的运用的前提是要了解其相关的一些重要的概念。概念是理解与运用对策论的基础。

(1)对策:是指一些个体,团队或是组织,面对特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依据掌握的信息,不同时间,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并实施,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是获益的过程。

(2)对策论:(亦称博弈论或竞争论)是研究参加竞争或对策活动的双方如何选择各自的策略,作出最合理的竞争行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3)对策的参与者(Player):又称“对策方”、“参与人”或“局中人”,是指在一个对策中,拥有理性思维,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方案的对策参与者。对策的参与者可以是任何的事物。对策中的对策方类型:单人对策、双人对策、多人对策。

(4)策略集(Strategies):又称战略集,是参加竞争的人能够选择的全部竞争方法或竞争策略的集合,也指对策方在特定的环境中作出相应的策略,即规定每个对策参与者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策略、做法或经济活动的水平等,以此来确保自身获得最大利益。

(5)赢得函数(支付函数)(Payoff):是指对策中的参与者在竞争中做出策略后的所获或是所失,它是所有参与者的策略或行为的函数,是每个参加对策的人所真正关心的东西。

随堂测验1 A、B两人做游戏,A出0或1,并让B看到;B也出0或1,但暂时不给A看。A再出0或1,双方亮数后,如果3数之和为偶数,则A获胜,A得分为其之和;如果3数之和为奇数,则B获胜,并赢得其分数。试给出其对策模型。

矩阵对策作为对策论的基础,在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处。所以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矩阵对策。矩阵对策是目前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相对比较完善的一类对策。

矩阵对策:也称为二人有限零和对策,是指至少有两个人参加对策,而且参加对策的人都只有一定限定策略可以选择[5]。赢得矩阵:在一个矩阵对策中,一般用I、II分别表示两个参与者,并假设参与者I有[m]个纯策略[α1,α2,α3,…,αm],用[S1=α1,α2,…,αm]表示,参与者II有[n]个纯策略[β1,β2,β3,…,βn],用[S2=β1,β2,…,βn]表示,参与者I从[m]个策略中选一个[αi],参予者II从[n]个策略中选择一个[βj],则就形成了一个纯局势[αi,βj],所以共有[m×n]纯局势。任何一个纯局势[αi,βj],记参与者I的赢得值[aij],则称

[A=a11a12a13…a1na21a22a23…a2na31a32a33…a3n?am1am2am3…amn]

为参与者I的赢得矩阵,则参与者II的赢得矩阵为[-A]。

随堂测验2 求矩阵对策的纯策略解。[26241218810226]

对策论矩阵对策知识体系繁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众多,而对策论的慕课堂的教学内容过多偏向基础与知识的应用,所以随堂测验的知识点不易过多、复杂,偏向基础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即可。将对策论一单元的知识做一个简短的单元随堂测验,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

二、慕课堂随堂测验与传统课堂随堂测验的区别

慕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它与传统的网络授课有明显的不同。它的随堂测验区别于传统纸质的随堂测验。第一:它改善了以往中国网络授课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的弊端;第二:它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一切的知识点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第三:传统的纸质随堂测验题目所对应的答案是固定的,学生之间成绩的等级划分仅靠测验的成绩,而慕课的随堂测验成绩的等级划分不仅依靠一定的随堂测验成绩而且还有一些同伴之间的互评分数,它能使教师相对全面公平的认识学生;第四:慕课的随堂测验的答案会在学生作答完后及时给出,而且选择慕课的学生都是对自己所选的课程很感兴趣的,作随堂测验不仅可使他们及时掌握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反复练习巩固记忆;第五:慕课的随堂测验的时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自由提交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题量较少,而传统纸质的随堂测验是固定的,题量相对较多,考察知识相对难。

三、对策论慕课单元随堂测验设计

1.判断对错

(1)若一对策有两个纯战略纳什均衡则一定还存在一个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2)对策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一定存在,纯战略的不一定存在。

(3)静态对策与动态对策中均衡和均衡结果是一样的。

(4)对策论来源于一切通过策略进行对抗或合作的人类活动和行为,也适用于一切这样的人类活动和行为。

(5)对策的结构包含参加者、策略、支付、对策过程、对策信息结构、对策的能力和理性等几个方面。

2.选择题

(1)按对策的状态下列属于静态对策的是(单选):()

A 二人零和对策 B 非合作对策

C 完全信息静态对策 D 微分对策

(2)下列属于对策行为的基本要素的是(多选)()

A 局中人 B 策略集

C 赢的函数 D 理性

E对策过程 F 对策的信息结构

(3)下列属于矩阵对策的求解方法(多选)()

A 代数解法 B图解法

C 优超法 D 线性规划解法

E 2×2对策公式法 F 2×[n]或2×[m]对策的图解法

G 线性方程组法

四、结论

本文对对策论的基本知识做了简单的总结,并结合了慕课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将其知识分割,转化成一节节十几分钟慕课形式的课程内容。除此外本文在设计慕课时在基本知识讲解后加上例题解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慕课知识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再加上此文设计的题量不多的慕课单元测验更能让学生巩固所学。

参考文献:

[1]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南京:上海三联书店,2004:25-30.[2]王则柯等.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2-113.[3]甘应爱,田丰等.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9-242.[4]焦宝聪,陈兰平.运筹学的思想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49-251.[5]张晋东,孙成功.运筹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311-213.[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3-4.作者简介:

侯勇超(1983~),男,山东聊城人,讲师.研究方向: 模糊优化。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教研项目(ch13kcjgxm14,ch12td01),巢湖学院课改项目(ch14yykc06),安徽省教研项目(2013JYXM207)。

第五篇:对美术教学常态课中突出问题的认识与反思

对美术教学常态课中突出问题的认识与反思

常州市红梅新村小学蒋春燕

摘要:第一线的美术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用自己的智慧、激情和勇于实践的劳动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教学新景观。但是在一些美术常态课中,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几大问题,而让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示范、巡回指导、时间控制、组织教学、学生准备”等方面失之偏颇,亟需改进。本文例举了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反思,以期把反思作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常态 问题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在美术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花开的过程,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特别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美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性被无限挖掘,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如果把公开课、观摩课比作花,那是烟花,虽有灿烂,不过短暂。灿烂过后,更多更多的课是常态课,虽是白水青菜,却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更多来自于常态课。我在这学年听了数十位老师的常态调研课,在老师们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师生间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听到了澎湃激情与人文之思的交响曲,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反思与沉淀。我在每堂课上都能学到不少东西,也体验到老师们的智慧与努力,但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深思,我们的课堂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

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能,保证并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或者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问题但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针对这一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现象,我结合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的问题与我的思考跟大家交流常态调研课的情况。

1、缺乏必要的示范,不能体现美术课的特征。

美术课有技能技法,这是体现美术课特征的明显标志之一。老师的示范就是技能的传授、技法的点拨。把孩子扔进大海学游泳,学会的固然是天才,但更多的孩子呢?在摸着石头过海。所以老师的示范是保证孩子达到及格水平的底线,不要突破这个底线。同时,老师的示范也是个人展示魅力的过程,挥手之间,形、色、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学生很容易产生对老师的信服感。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重要!在示范上做得较成功,留给我深刻印象的课例1:彭明亚老师的《画画虾和蟹》,她只用寥寥数笔,一只张牙舞爪的大龙虾跃然黑板,学生们兴奋极了!老师的示范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他们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能力是征服学生心灵的钥匙,从教师的示范中,学生能够从欣赏变为模仿进而进入创作,最基本的美术技法还是需要教师扎扎实实传授的。

成功课例2:徐克辛老师执教的《千变万化的帽子》。徐老师的示范带给我较强的视觉冲击,他用短短的四五分钟时间,就变化出了五种帽子的造型——圣诞帽、厨师帽、古代士兵帽、济公帽、西部牛仔帽。在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帽子制作方法,使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了更多的表象来进行丰富的的联想,进而进行创造,这是我最为佩服的示范课例之一。

2、巡回指导时辅导功能体现不足。

一般情况下,一节美术课有多达二十分钟以上的学生作业时间,这段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的环节是“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果真指导否?不尽然!在我听的数十节课中,认真辅导的有六位,偶尔辅导的有八位,完全放任不管的有几十位。在这一节课中占时最多的环节,却任时间白白浪费,非常可惜呀!在这一老师最有效的辅导时间里,我们尽可以说说学生亮点、闪光点,指指缺点、不足点;我们尽可以落实我们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我们尽可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渗透我们的教学理念,传达我们的教学思想。因为这是实战中的辅导,这是点对点、面对面的辅导,这是基于问题揭示、解决方法的辅导。

成功的课例:刘敏老师的《花儿朵朵》。她在巡回指导时的辅导全面、及时、实用,对学生的制作过程有敏锐的监控能力。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稍加点拨,解决了学生的困惑;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即时表扬与展示有亮点的创意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设想,启发其他同学的思路,既给了展示作品的学生鼓励与肯定,也让其他学生学习到了他的优点,少走了弯路。

3、时间的把握不能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

美术课为什么常常要拖课,是因为多讲多练,然而高效率的讲课,才有时间从容。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极讲究起承转合,讲究科学地分配时间,讲究严谨的课堂结构,教学的内容常常被理性地分布在各个教学时段,形成严密的课堂结构。因此,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来讲课。有时候,“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有时候,学生的“悟”比老师的“讲”更重要!

成功的课例:张旭老师上的《静物写生》就是环节紧凑、结构严谨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保证课的流畅;导入时有效的知识链接唤醒学生对写生知识的回忆;课堂中较强的组织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如一;老师的亲自示范阐析了重点、难点;指导时有效的监控,让学生的作业达到更优化的效果;展示与讲评有亮点、有建议、有总结。这节课在环节的处理、时间的控制上堪称模范之课。

4、组织教学能力欠缺。

我听了许多美术课,发现相当一部分美术老师不能够管好学生课堂纪律,以至造成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美术课就是课堂秩序混乱的课。究其原因,我猜是不是担心管纪律会破坏课的完整性,还是认为美术课本来就应该张扬学生个性?殊不知,考查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技巧的能力”两方面。不管你的手段如何高明,技巧如何高超,必须得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下施展,继而达成目标。化上一两分钟管理好你的学生,然后再关注你的学科教学,这是值得的,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心情也是舒畅的。

操作得较好的是兼职教师,像顾燕茹老师,她每发出一个指令,学生倾情投入,可见平时的组织教学多么的严密、有序。而较多的专职教师忽略了组织教学的艺术,曾有那么一两次,我面对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的学生,再看看上课老师想作为但不作为的样子,真是想不通他怎么能够在失去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坚持到下课?这样徒有热闹实质低效的课又让学生有多少收获?

成功的课例:王婷老师上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一课让我见识到了她非凡的课堂组织能力。上课过程中,她的眼睛始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只要哪怕一位学生走神,她都注意到并提醒他集中注意听讲。小得,就是聚沙成塔,许多节课之后,学生就有很大的收获。所以,尽管这节陶艺课上了60分钟,尽管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但学生的学习相当有质量,学生的收放都与王婷老师的艺术组织教学休戚相关。管理学生的纪律、组织学生有序地听课与课的完整、学生的有效学习并不矛盾,相反,纪律的维持、控制好课的良好秩序是为了保证课更有效地进行。

5、学生准备不足。

不管是“造型表现”类课、还是“设计应用”类课,不管是“综合探索”类课,还是“欣赏评述”类课,要完成作品,必须依赖各类上色学具和手工材料等等。但是,几乎每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学生会患失忆症。事情的发生往往糟糕到令人崩溃。比如有一次我去听《学画山水画》一课,全班有大约六分之一的学生没带水墨画工具,这样,不管上课老师如何使力,他的“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就成为一句落不到实处的口号。

手工操作课、综合探索类课上,更要让学生带好带足材料,我们应提前一、二节课通知,让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否则,忘带或缺带材料,极易造成课堂纪律混乱、作品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不好等毛病。因为准备不足,学生从东半球跑到西半球,借了这样借那样,吵吵嚷嚷;更有甚者,不带工具者在借不到的情况下还搞破坏。这样的情况一旦爆发,老师一般无力干预。因为准备不足,作品的美观效果要大打折扣,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然成功的情感能够迁移,那么失败的情绪也会传染,老师会变得非常被动。怎么办?把“学生学具准备”作为重要环节,作为一种制度来执行。

成功的课例:袁小婵老师上的《快乐卡通》、郑砚琴老师上的《我的地图》二节课,在课前都布置学生们做了充分准备。从网络到现实生活中的资料、实物,从绘画到手工制作的多样性材料,不一而足。正是因为诸多这样的细节,成就了课的成功。“课前准备”让课堂更流畅了,使学生作品的效果更好了,这是我听课后的一种强烈感受。

以上几大问题的例举、总结与反思,仅是个人浅见,难免疏漏。我的意图无非是通过例举现象,透过现象找到症结,从而纠错补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我们的美术课精益求精?还需要我们对美术新课程的理解提升,并带着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热爱在逐步探索中完善!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关注细节,反思得失,勇于实践,才能让我们的美术课简洁、有序、高效。

此文获常州市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下载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要在保安人员中开展徒手对练与器械对练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