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侦查监督工作
做好侦查监督工作,规范化是基础
作者:郑锦春
来源:检察日报规范,名词意义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动词意义是使合乎标准,即按照既定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某一行为或活动达到规定的标准,如规范管理、规范执行。规范化,是指根据某种事物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制定组织规程和基本制度以及工作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对比可知,规范化是对规范一词名词和动词意义的双重涵盖。侦查监督工作的规范化亦可以从名词和动词的双重属性来阐释。
一、名词属性的规范化要求明确执法规范化的目标,并为之创造基础性条件。目标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出路。名词属性的规范化相对来说属于静态、长期、宏观的,并且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稳定性的特点,它要求明确目标并为之创造基础性条件。侦查监督工作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执法主体配备到位和制度建设完备规范。
从执法主体的层面说,无论是审查逮捕权,还是立案监督权和侦查活动监督权,都应由有检察官身份的主体来行使。当前侦查监督部门面临案多人少、办案力量严重不足的巨大挑战。在内蒙古,有近40%的基层院侦查监督部门只有2至3人,即便如此,其中一部分人还不具备检察官身份。在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上,曹建明检察长强调,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办理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关,也是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的第一关,在防范冤假错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检察官断档问题使得符合条件的侦查监督人员严重不足,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既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在机构、编制方面的支持,也需各级院党组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将具有一定办案经验的检察官调配到防范冤假错案的第一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侦查监督规范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另一基础性条件,只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恣意执法。随着修改后刑诉法的实施,侦查监督部门承担起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等更多的新任务。但由于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工
作机制跟进不及时,影响了侦查监督工作的整体效果。因此,构建一套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符合法律规定的工作机制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内蒙古检察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对以往工作制度或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根据修改后刑诉法的要求及工作实际,已完成包括《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相关问题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讯问犯罪嫌疑人工作的规定》在内的五项工作制度,正在酝酿建立报捕案件提交全部证据清单和录音录像资料制度、社会危险性证明机制、审查逮捕环节证据审查机制等九项工作制度。
二、动词属性的规范化要求提高执行力,进一步强化侦查监督队伍建设。执法规范化要求目标精细化、制度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这些精细化的要求对队伍的素质建设,特别是队伍的执行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坚持两手抓,一抓思想教育,强化责任心;二抓岗位练兵,强化办案能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先进的执法理念,才能引领和规范执法行为。但实践中,由于受到很多干扰,并非每一起案件都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执法理念。一方面,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亲属基于朴素的刑罚报应观念,希望批捕以惩罚犯罪嫌疑人,一旦犯罪嫌疑人不被批捕,就认为检察机关打击犯罪不力,甚至是偏袒犯罪嫌疑人。另一方面,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发展,使得侦查监督工作被动地“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一些敏感案件中,捕与不捕受到网民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压力下,作出任何决定都需要秉持法治思维,即必须恪守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坚决不能突破法律底线,牢牢守住防止冤假错案底线。
有了正确的理念导向,如何提升侦查监督人员的执法办案能力就成为实现执法规范化建设目标的关键。内蒙古检察机关以“内强素质”为目标,注重在实际效果和练兵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创新练兵形式,以培训促练兵、以竞赛促练兵、以实战促练兵。在业务竞赛中,不仅注重“赛尖子”,更注重“赛全员”,体现了基层赛、赛基层的特点,达到了以赛促训的效果。去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共举办侦查监督业务专项培训班两个,培训盟市及基层院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290人,覆盖面达到了53.2%。
三、双重属性有效结合,开辟侦查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制度是前提,执行力是关键,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侦查监督工作健康发展的保障。内
蒙古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修改后刑诉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贯彻实施,将其作为引领各项侦查监督工作的指南,同时依托六项制度,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实行办案指标通报制度,做到执法办案心中有数;二是坚持案件复查制度,发现问题全面整改;三是实行重点案件随时剖析制度,注重规范化的“时效”与“实效”;四是建立重点办案指标研判制度,强化目标制定与制度落实的针对性;五是坚持备案审查制度,强化个案业务指导;六是建立捕前听取律师意见制度,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良性互动促进执法办案的规范。
为进一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内蒙古检察机关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科学发展抽样评估”工作。此次抽样评估,以发现问题为主,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检察工作的规范运行、科学发展。按照自治区院的统一部署,侦查监督部门认真制定了抽样评估实施细则,检查项目达154项。通过细致入微、不留死角的检查评估,发现并梳理了以往执法活动中的很多共性问题以及个案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将这些问题通报全区检察系统,以点带面,使没有被抽到的地区也能够对照查摆,为下一步彻底解决类似问题、促进规范执法树立了靶子、奠定了基础。根据抽样评估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将制定《内蒙古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工作规范化手册》,指导全区侦查监督工作规范开展。
责任责任:李斌
第二篇:做好侦查监督工作要把握的
做好侦查监督工作要把握的“十个关系”
(堵久虎 俞歌 程颖)
侦查监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法治社会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刑诉法的颁布和实行,给侦查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检察机关打击刑事犯罪和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的前沿阵地,侦查监督部门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才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一、把握好幕后和台前的关系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得到普及,群众接受法律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显著加强,对检察机关的工作更加关注,对刑事案件的关注点由审判部门、侦查部门扩展到侦查监督部门,更多的人关注侦查监督职能是否正确履行,关注侦监部门是否对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侦查监督的工作透明度和群众知晓度显著增加。如李天一案,自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社会舆论一直关注案件的发展,特别是检察机关是否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引起舆论媒体的广泛猜测,成为该案的聚焦点之一。
这种幕后到台前的变化要求侦查监督工作透明化、公开化,需将案件的舆论效果、社会效果纳入案件质量的考量范围。否则办案稍有差池,就有可能成为舆论评论的焦点,影响检察机关的形象。因此转变工作思路,适应幕后和台前的角色转换至关重要。
首先,侦监干警应转变执法理念,时刻谨记错捕漏捕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将削弱司法公信力,要审慎对待每一起审查逮捕案件,尤其是重大、敏感类案件,谨慎做出批捕或不批捕的决定。
其次,要提升舆情判断分析和处理能力,做好案件风险评估,对可能产生风险的案件做好预案报备工作,对已经产生风险的案件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做好总结工作。
第三,要主动适应幕后到台前的变化,迎合时代发展需求。许多检察院、检察处室、检察官个人纷纷开设微博,主动由幕后走到台前,加强与群众的互动和交流,消除检察工作神秘感,提升工作透明度,让群众有更多途径了解检察工作、切身参与到法治建设和法律监督中。侦查监督工作者通过这一渠道也可以主动公开工作情况,使当事人或潜在当事人对侦查监督职责和办案原则有所了解。
二、把握好审查逮捕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的关系
侦查监督工作是“一体两翼”的融合,审查逮捕是“体”,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是“翼”。但是在实践中,侦监部门往往对审查逮捕工作更加重视,未全面深入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加强“两翼”工作的活力和张力,让审查逮捕与立案监督、侦查监督真正融合才能让“侦查监督实至名归”。
一方面,要把握好审查逮捕与立案监督的关系。《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但是,目前立案监督的开展存在案源少、监督难度大、监督效果不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改变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多途径保障线索来源。目前立案监督主要来源是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提出控告或者群众举报、办案过程中发现等,许多被害人并不知晓公安机关不予不立案的法律救济途径,或者即使到检察院举报,也因为拿不到侦查机关的“不立案通知书”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权利。因此,侦监部门应当与控告申诉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并利用送法下乡、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除了审查案卷时要更加细致,也应主动前往侦查机关寻找线索,积极促进行刑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
第二,借专项整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也有利于侦监部门强化监督意识,提高工作敏感度和敏锐度。要避免专项监督活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认真总结在专项立案监督中掌握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使立案监督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第三,多方位学习,提高立案监督水平。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总结监督经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同时,要学习监督卓有成效的单位和部门的宝贵经验,讲究方式方法和工作艺术,切实提高履职能力。
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审查逮捕与侦查监督的关系。《刑事诉讼法》第9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公安机关在侦查活动中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检察院”。
侦查权是法律赋予侦查机关查获犯罪嫌疑人、查明犯罪事实、收集证据的权力,侦查权的有效行使有利于控制犯罪、确保起诉顺利进行。[1]法律赋予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权力,目的在于规范侦查权的使用,纠正违法侦查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利。要做好侦查活动的监督必须要在思想上有监督意识,行动上发觉监督线索,能力上提高监督水平,将侦查活动的监督工作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违法侦查活动造成冤假错案,保证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
三、把握好依法办案和矛盾化解的关系
总书记在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能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司法保障,是衡量侦查监督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伴随着各类社会矛盾层出,除了有严重的暴力犯罪、涉众经济犯罪、新类型犯罪,也有因小矛盾引发的轻型犯罪。同时,侦查监督部门在办理审查逮捕、立案监督案件时因未达到部分当事人的诉求而造成当事人上访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将预防和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始终,认真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职能作用。
首先,要提高侦监干警对案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察觉能力和释法说理能力,将个案矛盾放入案件总体环境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当事人上访案件,防止矛盾的延伸和扩大化。
其次,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两减少、两扩大”原则落到实处,即针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中一些罪行轻微的人员,依法减少判刑、扩大非罪处理,非判刑不可的,依法减少监禁刑、扩大适用非监禁刑和缓刑。
再次,充分发挥“捕前和解”的作用,针对因家庭邻里纠纷等初级关系群众中发生轻微刑事案件,应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办案思路做当事人和解程序的推动者、监督者,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根源阶段。
四、把握好依法打击犯罪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系
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全法制、实现法治,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2]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应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失范、社会矛盾、社会风险等问题。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侦查监督部门在履行打击刑事犯罪职能的同时,也是在履行创新社会管理的职责。
一方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做好创新社会管理的主体。第一,在办案过程中应当敏锐察觉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增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议题。对于侦监部门而言,如何适用对流动人口的批捕权,如何降低对流动人口不逮捕措施的风险,如何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利等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第二,要加强针对社会问题与侦查监督权适用的调研、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调研和学习,增加对新问题、新现象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法律实务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如针对未成年人的批捕工作,可引入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丰富办案技巧,提高批捕案件质量,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第三,要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如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网上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运用微博等新媒体引导舆论等。
另一方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做好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者,发挥好检察建议的作用。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发现有关单位在管理与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和疏漏时,为有关单位及时制定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堵塞漏洞以及认为应当追究有关当事人党纪、政纪责任,向有关单位正式提出的建议或向人民法院再审民事、行政裁判所提出的建议。[3]检察机关通过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有利于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同时应当对发出的检察建议做好追踪、反馈、总结工作,防止检察建议流于形式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五、把握好侦监部门与侦查部门的关系
侦查部门与侦监部门是法律程序中紧密相接的两个环节,侦查部门是侦监部门的前站,侦监部门是侦查部门的后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四侦会”)中着重强调了与公安机关配合的重要性,尤其是“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的部分案件的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要贯彻落实好“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首先要明确介入侦查的范围。基层检察院提前介入的案件包括:
1、重大复杂疑难案件;
2、突发性案件;
3、有争议有分歧的案件;
4、新类型案件等。
其次,要准确定位侦监部门在介入侦查中的角色。提前介入是为了把握案件的第一手信息,引导侦查机关合理合法取证。在介入侦查中,要把握好介入的“度”,要有限介入、合理介入,不可反客为主成为侦查活动的指挥者,也不可搞成“联合办案”,丧失侦监工作的独立性。
第三,要通过介入侦查为捕诉做准备。由于侦查、公诉、审判人员在对刑事证据的把握和认识上不尽相同,一些案件由于人为因素造成证据不到位、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充分,从而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或者由于对重大案件嫌疑人的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介入侦查,侦监部门监督和引导侦查部门的取证工作,及时发现侦查环节的不当和问题,统一执法标准,减少分歧,为诉讼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六、把握好侦监部门与公诉部门的关系
侦监部门与公诉部门是检察机关的主要业务部门,捕、诉两权之间既是一种分工协作的关系,也是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是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个人权利的必要环节。侦监部门与公诉部门虽是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但都承担着查明犯罪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职责。[4]捕诉部门能否形成统一认识,是否形成有效的合力,直接影响到执法水平的高低和办案质量的好坏。
因此,要建立健全侦查监督与公诉工作的衔接机制。建立对争议较大案件邀请公诉部门参加讨论机制,对立案监督、追捕、纠正违法、排除非法证据和实行附条件逮捕,捕后要求继续取证等案件向公诉部门通报机制;公诉部门对准备做出不起诉、建议撤案或者改变定性的决定情况应及时告知侦监部门,以便学习讨论、统一认识。[5]侦监部门与公诉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在案件讨论、业务学习、调研、人员培训上加强合作和联系。
七、把握好严格审查证据和打击犯罪的关系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和灵魂,追诉犯罪需要通过证据分析,查明案件事实实现。[6]审查逮捕过程中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是为了运用查证属实的证据,解决强制措施适用问题,最终做出是否批准逮捕的结论。为了提高办案质量,需要准确把握审查证据的标准,既不能构罪即捕,扩大打击犯罪的范围,又不可人为拔高批捕条件,否则达不到打击犯罪的目的。
首先,要转变过于依赖口供定案的观念,强化物证、书证等客观性证据的审查,全面审查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等各种证据,依法排除非法证据,避免因未准确把握证据而产生的冤假错案或者放纵犯罪的现象。承办人应树立固定和运用刑事证据的意识,严格审查证据三性,即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
其次,既要注重实体证据的审查,又要注重程序证据的审查。针对侦查机关法律手续的审查也是审查证据的重要方面,侦查机关侦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程序规定,直接关系到证据的合法性和可采性,如办案期限是否合法、是否有超期羁押现象等。
第三,不可纠缠细枝末节,人为拔高逮捕标准,放纵犯罪行为。严格把握证据的同时,又不可将逮捕标准抬得过高,影响对犯罪的查处和打击。侦监部门在审查逮捕阶段注重的是罪与非罪的判断,是对达到起刑点的部分事实与证据的局部审查判断,在这一点上与审查起诉阶段的标准和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为了保证刑事案件后续的顺利进行,侦监部门应把握好审查的“度”,切不可偏离逮捕标准应遵循的轨迹。
八、把握好独立办案和协调案件的关系
我国《宪法》第131条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9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四侦会”对侦监部门独立办案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加强对协调案件的报告,针对有关部门组织协调的案件,要严格按照事实、证据和法律发表意见,重要意见不被采纳的,要及时向上级院侦监部门报告,明知证据不足,不符合逮捕条件而不提出意见或者协调后不及时报告,造成冤假错案的,要承担错案责任。因此在办案过程中,承办人应坚守自己的关口,敢于依法发表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敢于依法抗命,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公正权威。
九、把握好打击犯罪和依法行使逮捕权的关系
侦查监督部门通过行使逮捕权达到打击犯罪的目的,一方面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保障;另一方面在行使逮捕权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避免“构罪即捕”、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护等现象。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审查逮捕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侦监部门更加准确把握法律精神、谨慎履行职责,平衡打击犯罪和依法行使逮捕权的关系。
首先,要转变侦查监督的工作理念,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新刑诉法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相比较旧法中的“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规定有了很大的进步。侦监部门承办人应转变执法理念,既要注重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也要注重犯罪嫌疑人权益的维护,将保障人权和打击犯罪贯彻刑事诉讼全过程。
其次,要学习和掌握新刑诉法内容,领会法律精神和要义。新刑事诉讼法对逮捕条件的规定更加具体和明确,原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了逮捕的事实证据条件、刑罚条件和逮捕必要性条件,新刑事诉讼法第79条保留了事实证据条件和刑罚条件,将逮捕必要性条件修改为“社会危险性”条件,并将社会危险性细化为五种情形。承办人应加强新刑诉法内容的学习,更新知识储备,以适应新法对侦监工作的要求。
第三,要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将新逮捕条件运用到实际办案中,规范逮捕权的行使。承办人应根据新逮捕条件严格执行逮捕权,准确把握逮捕条件尤其是社会危险性条件,依法落实宽严相济的形势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羁押,改变构罪即捕、逮捕涉嫌轻罪人员、一押到底的现象,掌握好、运用好逮捕权。
十、把握好刑诉法修改后任务大幅增加和办案人员少的矛盾关系
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侦查监督部门更多的权力和任务,如对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对制定居所监视居住决定的监督、对非法取证行为的调查纠正、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等,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更显突出。因此强化基础建设、提高队伍能力素质成为侦监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提高侦监干警的思想政治觉悟。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四侦会”精神,严格遵守中央改进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高检院实施办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工作亲和力和人民满意度,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检察职业道德观。
其次,要加强侦监干警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侦监干警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刑诉法修改后任务量增加的实际情况,科学计算、充分论证,积极向党组反映,充实办案人员,缓解人少案多矛盾。
第三要积极推进侦监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与案管、技术等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合作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含量,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干警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
第三篇:侦查监督
2011年第8期(司法实务)/总第129期
THE CHINES E PRO CURATO RS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518048]
专题:刑事错案研究
责任编辑:郭冰
谓“错 案”,众 说 纷 纭,本 文 对 此 不 作 深 入 探 讨。作为一名从事侦查监督工作的检察官,笔者仅
从侦查监督工作的视角出发,分析在侦查监督中发现的常见错案类型和原因,继而探讨监督对策,以更好的开展侦查监督,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最大程度地实现
公平正义。因此,本文所说的“错案”,主要指犯罪嫌疑
人不构成犯罪而侦查机关错误立案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案件。
在侦 查 监 督 中 发 现 错 案 的 主 要 途 径 是 审 查 逮 捕,通过对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可以
发现其中有部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因而
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从笔者的工作实践来看,每年
以“不构成犯罪”不捕的人数大概占全部提请批准逮捕
人数的1%至2%,最高不超过3%。虽 然 从 数 字 上 看,错案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对涉案嫌疑人的影响却是巨
大的,它使无辜的人错误被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措施,人身自由遭受侵害。
一、错案的主要类型
(一)适用法律错误导致的错案
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要正
确适用法律,只有在确定了应该适用哪个法条的基础
上,才能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该条所规
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由于不同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不
同,如果适用法律错误,将导致对犯罪嫌疑人行为是否
构成犯罪的错误判断。
1.犯罪嫌疑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如罗某某、陈某某涉嫌抢劫罪一案,犯罪嫌疑人罗
某某作案时刚满18周岁,陈某某未满16周岁,两人的作案对象为未成年在校学生,所抢财物为被害人随身
携带的手机,且两人在作案时只采取威胁手段,未对被
害人造成人身伤害后果。因此,两名犯罪嫌疑人暴力取
财的目的不明显,主要还是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而
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7条、第8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第4项的相关规定,对二犯
罪嫌疑人的行为宜定性为寻衅滋事。由于陈某某作案
时不满16周岁,未达到寻衅滋事罪的刑事责任年龄,因此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2.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犯罪的客观要件
如犯罪嫌疑人许某某等三人涉嫌诈骗一案,许某
某等三人向被害人韦某某订购了5部手机,并通过网
络将一张伪造的支付宝付款截图发给韦某某,韦某某
见到截图后以为对方已付款,便将5部手机通过快递
发货给三名犯罪嫌疑人。本案侦查机关以涉嫌诈骗罪
对许某某等三人提请批准逮捕,但是经审查,许某某等
三人是以做生意需要进货卖给客户为由而向被害人购
买手机,该行为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行为,而是商业买卖
行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是买卖合同关系,因此
三名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
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宜定性为合同诈
骗。由于骗取的财物价值人民币10400元,未达合同诈
骗罪的追诉标准,许某某等三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二)插手经济纠纷
侦查 机 关 将 经 济 纠 纷 认 定 为 诈 骗 或 合 同 诈 骗,导 致错案发生。如袁某涉嫌合同诈骗一案中,犯罪嫌疑人
袁某和被害人乔某某签订了合同,约定由乔某某一方
提供资金和手机PCB板,袁某负责采购其它物料,将
这批手机PCB板加工成LS29型手机主板。在乔 某 某
支付货款后,袁某未按约定时间交付货物,乔某某遂报
案。袁某后主动到派出所说明情况,称因乔某某提供的PCB板没 有 标 准 原 点,无 法 定 位,加 工 厂 无 法 生 产,其 已让公司的工程师姚某某将上述情况告知了乔某某的合作伙伴付某某,称货物要延期生产。经查,袁某在签
订合同后,确实购买了加工LS29型手机主板所需的配
件,也 将PCB板 等 材 料 拿 到 加 工 厂 准 备 生 产,后 加 工 厂 发 现PCB板 没 有 标 准 原 点,无 法 生 产,姚 某 某 也 证 实袁某让其打电话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付某某。因此,本
侦查监督中发现的常见错案 及监督对策
何
文◎杨 娟*
2011年第8期(司法实务)/总第129期
THE CHINES E PRO CURATO RS
专题:刑事错案研究
责任编辑:郭冰
案明显属于经济纠纷,袁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三)犯 罪 嫌 疑 人 的 行 为 情 节 显 著 轻 微,不 构 成 犯 罪
如韩 某 某 等 十 一 人 涉 嫌 假 冒 注 册 商 标 罪 一 案 中,韩 某 某 和 李 某 夫 妻 二 人 经 营 的 甲 公 司 销 售 假 冒 的D-LINK、3COM等品牌的网卡及交换机,货物来源为唐某
某开设的乙工厂。侦查机关查获该案时,现场抓获了上
述三 人 及 甲 公 司 的 四 名 员 工 和 乙 工 厂 的 四 名 员 工,并 对这十一人均提请批准逮捕。经审查,本案属于单位犯
罪,依法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的刑事责任,其中甲公司和乙工厂的八名员工均
是按照老板的要求进行生产、销售等活动,每月领取固
定工资,未从销售假冒商品所得利润中分成,而且该八
名犯罪嫌疑人并非一直从事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的活
动,而是在进行正常经营活动中涉及一部分假冒商品,在单位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中所起作用较小,因此该
八名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四)依照相关规定不应作为犯罪处理的案件
对一些行为,虽然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但已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或上级单位的指导性意见认
为不是犯罪的。
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12月1日《全国部
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有证据证
明行为人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毒品数量超过非法持有毒品罪追诉标准的,对代
购者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代购者从中牟利,变相加
价贩卖毒品的,对代购者应以贩卖毒品罪定罪。在陈某
某涉嫌贩卖毒品案中,相关证据可证实陈某某帮助叶
某联系青某购买毒品,青某称陈某某没有和其一起贩
毒,没有从其贩毒所得中获利,叶某向陈某某联系购买
毒品时也没有给陈某某介绍费等好处。因此陈某某的行为属于帮助他人代购毒品,由于其没有从中牟利,其
行为不构成贩卖毒品罪。
二、造成错案的原因
造成上述错案的原因很多,有些属于在学术观点
上有不同的认识,如某种行为是诈骗还是合同诈骗,是
故意伤害还是寻衅滋事等,有这种分歧意见属于正常
现象,很难说孰是孰非。除了这种纯粹的理论见解的不
同外,造成错案大致还有以下原因:
(一)执法理念不同
由于职能分工的不同,侦查机关注重打击犯罪维
护治安稳定,检察机关则强调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坚 持 不 同 的 案 件 区 别 对 待,双 方 在 对 法 律 的 理 解、案件处理上常有较大的分歧。这一分歧突出表现在对
未成年人案件的处理原则上和一些共同犯罪案件的打
击范围上。
1.对 于 未 成 年 人 犯 罪 案 件,我 国 的 刑 事 司 法 政 策
是教 育 为 主、惩 罚 为 辅,在 是 否 构 成 犯 罪、构 成 何 罪 的 标准上均和成年人案件有所区别,并且有《最高人民法
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
定》等明文规定。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案件采取了教
育、感 化、挽 救 的 方 针,充 分 体 现 了 宽 严 相 济 刑 事 司 法 政策 中“宽”的 一 面,但 是 侦 查 机 关 出 于 打 击 犯 罪 的 需 要,往往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没有区别对待,前文中所
举的罗某某、陈某某涉嫌抢劫罪就是一例。除了案件定
性分歧外,还有对情节的把握不同。如根据上述《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未遂或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在蔡
某某 涉 嫌 盗 窃 案 中,蔡 某 某 作 案 时 刚 满16周 岁,盗 窃 未遂,归 案 后 对 盗 窃 事 实 供 认 不 讳,认 罪 态 度 较 好,因 此对其行为可不认为是犯罪。
2.对 一 些 涉 及 人 数 众 多 的 案 件 中,侦 查 机 关 往 往 对所有涉案人员均提请批准逮捕,但是检察机关要求
严格区分每个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和在犯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分别认定是否构成犯罪。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案
件中,共同犯罪案件占大部分,这和该类案件的作案手
段是密切相关的。如在假冒注册商标案中,犯罪嫌疑人
一般都会有固定的生产地点,并且要雇请工人才能完
成生产、加工、销售、送货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因此这类
案件大多是多人作案。对于其中工人该如何处理,公、检两家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公安机关认为,这些工人
从事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活动,和老板构
成共犯,应定罪处罚。但是检察机关认为,这些工人只
是按照老板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工作,从而获取劳动报
酬,在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较小,而且从
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就业现状来看,要求工人拒绝老板
安排的制、售假工作,对工人的要求过高。因此,从贯彻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出发,现阶段对这些工人的行为不宜作犯罪处理,以免扩大打击面,影响社会的和
谐稳定。上述韩某某等十一人涉嫌假冒注册商标案便
2011年第8期(司法实务)/总第129期
THE CHINES E PRO CURATO RS
专题:刑事错案研究
责任编辑:郭冰
是适例。
再如开设赌场案中,对赌场的雇佣人员如何处理,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争议较大。侦查机关认为:对雇
佣人员可以作为开设赌场的帮助犯论处,检察机关则
认为:赌博属于典型的无被害人犯罪,这决定了在确定
赌博罪的打击范围时要注重考虑刑法的谦抑性。开设
赌场罪着重惩处的是主观上具有营利目的的赌场经营
者及组织者。而赌场的一般雇佣人员只是提供发牌、看
场、“抽水”等劳务,与筹集资金等直接开设赌场的组
织、经营行为有很大差别,在赌场运作的过程中只是领
取固定工资,又没有参与抽头分红,对赌场雇佣人员不
宜作为刑法打击的对象。
(二)侦查机关对立案标准把握不严
侦查机关由于受到办案指标的压力,往往对于被
害人的报案没有严格审查,草率立案;还有一些被害人
较多的案件,由于受到维稳的压力,担心引发群体性事
件而 立 案;此 外,立 案 标 准 毕 竟 和 逮 捕、起 诉 的 标 准 不 同,而且立案阶段所接触到的证据材料较少,导致侦查
机 关 对 犯 罪 嫌 疑 人 是 否 构 成 犯 罪 产 生 错 误 判 断 而 立 案。草率立案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合同诈骗案。
“执行 难”在 我 国 是 较 普 遍 的 现 象,因 此 发 生 经 济 纠纷后,有些当事人不愿意通过起诉、仲裁等民事途径
来解决,而是更乐意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被诈骗。一旦公
安机 关 立 案,这 些 所 谓 的“被 害 人”就 可 以 向 对 方 施 加 压力,迫 使 对 方 赔 偿 其 经 济 损 失,因 为 这 时 的“犯 罪 嫌 疑 人”,尤 其 是 被 刑 事 拘 留 的“犯 罪 嫌 疑 人”会 急 于 和 解,以免除牢狱之灾。对于这类报案,公安机关往往会
产生错误判断,只要发现犯罪嫌疑人曾编造了虚假的理由,就 认 为 是 诈 骗,只 要 找 不 到 犯 罪 嫌 疑 人,就 认 为 是“卷款逃匿”,从而立案。但是诈骗罪或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求嫌疑人先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
段,从而非法占有被害人的财产。在经济活动中,一方
因各种原因延迟履行合同,或经营不善导致不能履行
是常有的现象,这时编造一些理由拖延或躲避追债也
是正常心理。这种合法取得财产后的编造借口或逃避
和事前采取欺骗手段使对方受骗而交付财物并在取得
财物后“卷款逃匿”是有本质区别的。对这类案件,侦查
机关应在立案时加强审查。即使立案时没有发现,在侦
查过程中发现属于经济纠纷,也应当立即撤案,不应再
继续羁押犯罪嫌疑人。
(三)部分侦查人员缺少学习
一些侦查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要是凭经验,缺少
对最新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学习,某些罪名立案标
准已发生变化却不知情,仍然按照旧的立案标准办案。
如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
事 案 件 立 案 追 诉 标 准 的 规 定
(一)》颁 布 之 前,对 引 诱、容留、介绍一人卖淫的,就以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定
罪处 罚,但 是 上 述《立 案 追 诉 标 准》将 该 罪 的 立 案 追 诉 标准提高到了二人次,一些侦查人员由于不知道这项
规定,导致错误立案。
三、监督对策
(一)加强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
由于《刑 事 诉 讼 法》只 规 定 了 检 察 机 关 对“应 当 立 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立案监督,以往检察机
关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监督只能借助纠正违
法的形式来实现。但是自2010年10月1日,最高人民
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
(试 行)》生 效 后,检 察 机 关 对 不 应 当 立 案 而 立 案 侦 查”的监督有了明确依据。因此,检察机关应充分利用要求
公安机关说明立案理由和通知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权
力,对发现的错案予以纠正。
(二)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必要的时候,人民检
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据
此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案件提请批捕前可以参与案件,即“提前介入”。检察机关加强对案件的“提前介入”,可
以尽早发现错案、纠正错案。但是通过“提前介入”发现
错案仍然只能在错误立案后进行补救措施,要从源头
上减少错案的发现,就必须在立案环节严格审查,避免
错误立案。如果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之间能建立信息
通报机制,就能了解到公安机关受理的报案信息以及
辖区内的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实现对立案环节的监督。
(三)加强沟通、使执法理念趋同
公安机关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而撤销立案属于被
动撤案,如果公安机关能主动做到不立案,就会避免刑
事诉讼环节的错误启动,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检察机关应加强和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大力宣传我们的执法理念,使双方在执法尺度上能逐步趋同,平衡
好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比如共同召开案件研
讨会、执 法 联 席 会 议 等,最 好 是 能 形 成 会 议 纪 要,以 文 件的形式将达成的共识记载下来,便于贯彻执行。
第四篇: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流程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侦查监督工作,加强审查逮捕案件管理,强化侦查监督部门的法律监督职能,加大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力度,保证准确、公正、及时地打击犯罪,防止冤、假、错案,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和文件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流程。
审查逮捕工作流程
一、审查逮捕工作受案范围
(一)同级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下同)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和本院自侦部门立案侦查需要决定逮捕的案件;
(二)同级公安机关要求复议、复核的不批捕案件。
二、受案审查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受理案件,由内勤登记并报送科(处)长,科(处)长应当指定专人进行受案前的审查,查明《提请批准逮捕意见书》、案卷材料和证据是否齐备,是否符合受案标准,不符合条件的,经科(处)务会研究不予受案。
三、受案标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依法受理:
1、案件管辖范围无异议。即本县(市、区)属犯罪地或主要犯罪地(市院交办的除外)。
2、卷宗装订整齐,案卷目录与卷内编页一致。
3、移送的物品清单与实物一致。
4、案卷材料齐备:(1)、《提请批准逮捕意见书》一式三份,文书内容清晰,文号齐全。(2)、受案、立案、破案材料齐备。(3)、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手续齐全,犯罪嫌疑人在逃或另案处理的须有办案说明。
(4)、对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案件应有现场勘查、拍照和刑事技术鉴定材料。(5)、犯罪嫌疑人的自然状况、家庭、社会关系状况、个人简历、户籍证明及其它前科等材料清楚。
(二)卷宗装订不整齐、案卷目录与卷内编页不一致、移送的物品清单与实物不一致、案卷材料不齐备等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补充齐备后再行移送。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案:
1、不属于本案管辖的案件。
2、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超过法定羁押期限,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要求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拒绝变更的。
3、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没有补充侦查又重新提请逮捕的。
4、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对已采取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未变更强措施,又重新提请逮捕或要求复议、复核的。
5、对于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公安机关超过法定期限要求复议、复核的。
四、办案人审查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指定办案人员进行审查。办案人员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全部案卷材料,对主要证据存有疑问的,可以进行复核,询问被害人、证人,审查后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提出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的意见。
(一)办案人员复核证据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或者证人时,应告知其接受讯(询)问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讯(询)问应当依法进行,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行使权利。
1、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1)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2)申请回避的权利;(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4)对与本案无关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5)核对笔录的权利;(6)知晓涉嫌罪名的权利;(7)知晓鉴定结论的权利;(8)对侵权提出控告的权利。义务:(1)如实回答的义务,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2)接受检察人员的讯问,在符合法定条件下承受逮捕强制措施。
2、审查逮捕阶段被害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1)申请回避的权利;(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3)核对笔录的权利。义务:(1)如实向检察人员陈述案件事实的义务;(2)接受检察人员对其进行与案件有关的人身检(复)查的义务。
3、审查逮捕阶段证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1)安全保障权;(2)充分陈述权;(3)核对笔录权;(4)证件知悉权;(5)侵权控告权。义务:(1)作证的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2)如实作证的义务,证人应当客观、如实的提供证据,不得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进行诬告。诬告陷害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负法律责任。
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不得另行侦查证据。
(二)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不再制作阅卷笔录,办案人员在阅卷审查和复核主要证据的基础上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对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进行认定、分析、说明和说理,达到“意见书在手如同卷宗在手”的效果。
《审查逮捕意见书》包括下列内容:
1、受案和审查过程;
2、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3、发案、立案、破案经过;
4、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及证据,包括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认定的案件事实、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及证据;
5、需要说明的问题;
6、处理意见。
五、办案期限
(一)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审查完毕;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十五日以内审查完毕,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二)对本院自侦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的案件,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后的七日以内审查完毕;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后的十五日以内审查完毕,重大、复杂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三)对公安机关要求复议的不批捕案件应当在收到《提请复议书》和案卷材料后的七日以内审查完毕。
(四)对公安机关提请复核的不批捕案件,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的十五日以内审查完毕。
六、逮捕标准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当批准逮捕。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逮捕必要”:
1、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
2、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3、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4、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5、可能有碍其他案件侦查的;
6、其他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对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暴力犯罪和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以及可能有碍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应予逮捕。
(三)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符合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逮捕:
1、有证据证明有数罪中的一罪的;
2、有证据证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
3、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行为的。
(四)对下列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
1、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2、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3、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4、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对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
(五)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反监视居住应当遵守的规定“情节严重”,应当予以逮捕:
1、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2、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3、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4、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
5、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的;
6、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
七、不批准逮捕案件标准
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认为不符合逮捕条件,或者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八、报请人大许可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担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应当经检察长批准,填写《报请许可采取强制措施报告书》,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对担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请许可。
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由侦查监督部门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对担任两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分别依照本条第一、二、三款的规定报请许可。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请许可;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请许可。
九、案件讨论与决定
(一)科(处)长主持科(处)务会讨论疑难复杂或者重特大逮捕案件、不批捕案件、复议案件、复核案件;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办案人提出批准逮捕意见的,科(处)长同意后向主管检察长汇报;
(三)案件经主管检察长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或者是否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科(处)务会和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应当制作《讨论案件笔录》。
十、签批与送达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的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应当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书》,经主管检察长签发后,加盖院印,填写《送达回证》,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送达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执行。
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回执在执行后三日内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未能执行的,也应当将执行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不批准逮捕的,应当阐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同时填发《不予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一并送达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将执行回执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三日内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如果公安机关发现逮捕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变更,并将变更的情况及原因在作出变更决定后三日内通知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侦查监督部门认为变更不当的,应当通知作出变更决定的公安机关纠正。
十一、变更与撤销 对已作出的批准逮捕决定发现确有错误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并制作《撤销强制措施决定书》和《不批准逮捕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对已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发现确有错误,需要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制作《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书》和《批准逮捕决定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对因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而释放的犯罪嫌疑人或者逮捕后公安机关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又发现需要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重新办理逮捕手续。
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或者撤销原不批准逮捕决定并重新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应当经检察长批准,重大案件,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变更或者撤销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的逮捕措施时,应当报请原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同意。
十二、追捕、复议、复核
(一)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制作《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送达公安机关,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认为建议正确的,应当立即提请批准逮捕,认为建议不正确的,应当将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通知侦查监督部门。如果公安机关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侦查监督部门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二)、公安机关认为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有错误的,应当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五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要求复议。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收到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意见书》后,应当另行指派侦查监督部门办案人员复议,并在收到提请复议书和案卷材料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
对于复议后维持原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制作《复议决定书》,连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提请复议的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复议后改变原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除制作 《复议决定书》外,还应制作《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书》,并重新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送达提请复议的公安机关执行。
(三)、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且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在补充侦查后又提请复议的,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建议公安机关重新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坚持复议的,侦查监督部门不予受理。
(四)、公安机关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书》后五日内通过原作出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提请复核,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的十五日以内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对公安机关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认为不需要改变原决定的,应当制作《复核决定书》交下级人民检察院送达提请复核的公安机关;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改变原决定的,下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复核决定通知书》后撤销原决定,另行制作《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书》、《批准逮捕决定书》连同《复核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如果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直接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下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收到决定后应当立即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反映。
十三、审查决定逮捕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本院自侦部门移送审查决定逮捕的案件,工作流程适用一至九条的规定。但是侦查监督部门与本院侦查部门意见不一致的,应及时向检察长汇报,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十四、备案
基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下列审查逮捕案件,应当《备案报告书》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备案:
1、批准逮捕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涉外案件;
2、批准逮捕的立案监督的案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犯罪案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涉及“非典”犯罪的案件;
3、在本地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案件;
4、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
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报送的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发现错误,将审查意见通知报送备案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或者直接予以纠正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上级院侦查监督部门反映。
十五、归档
办案人在收到公安机关执行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回执后五日内,按照要求装订审查逮捕副卷,交内勤统一保管,对批准逮捕的副卷,内勤于十日内移送公诉部门,与公诉副卷一并由公诉部门归档;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保管当年和上的不批准逮捕副卷,对时隔一个的不批准逮捕副卷应当及时送交本院档案室归档。
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流程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且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没有法律规定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后作治安处罚或者劳动教养不当,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
没有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公安机关没有掌握、发现犯罪事实的案件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对此类案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在办理审查批捕案件过程中,发现公安机关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批准逮捕而没有提请的,应通过追捕予以解决,不属于立案监督的范围。
二、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来源
(一)侦查监督部门自行调查发现或者控申部门等相关业务部门移送;
(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的控告;
(三)公民或者有关单位的举报;
(四)党委、人大或者上级检察机关交办。
三、受理 对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案件线索,应由内勤登记并填写《刑事立案监督线索登记表》,认真全面审查;对于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案件线索,经科(处)长批准,转有关部门处理。
四、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前的调查 在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之前,侦查监督部门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调查方案要报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人和主管检察长批准,调查应当查明: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条件;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是否立案。调查要严格依法进行,严禁使用强制措施;调查要秘密进行,不暴露意图,一般不接触犯罪嫌疑人。
五、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调查核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制作《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以书面形式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理由。
六、审查不立案理由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时,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在七日内公安机关没有说明不立案理由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可以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如现有材料证明确属应当立案侦查的,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立案书》。
公安机关接到检察机关《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即主动纠正予以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不必再发《通知立案书》。
七、受理被害人控告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应当受理。控告申诉部门审查后,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应当将案件移送侦查监督部门办理。
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后,侦查监督部门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成立的,应当制作《不立案理由审查意见通知书》通知控告申诉部门,由控告申诉部门在十日内将不立案的理由和根据告知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八、通知立案的标准
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应当从严掌握,一般应是能够逮捕、起诉、判刑的案件。
九、决定通知立案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十、送达与告知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制作《通知立案书》,送达公安机关,同时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备案。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送达《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当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告知公安机关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主要是指被害人的控告材料,或者是检察机关在审查举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材料。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立案监督中,不得进行侦查,但可以对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所依据的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十一、通知立案后跟踪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应当依法对通知立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内不予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公安机关仍不予纠正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商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
公安机关收到《通知立案书》虽已立案,但未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公安机关接《通知立案书》后虽已立案,但立案后立而不查,久拖不决的,要及时督促,必要时报告上一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由上一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督促同级公安机关纠正。符合逮捕条件的,要建议公安机关提请逮捕。对有意阻挠查处的,要建议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犯罪嫌疑人在逃的,督促公安机关加大追逃力度。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有多名犯罪嫌疑人,而公安机关只对部分犯罪嫌疑人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立案的案件,公安机关立案后又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认为撤销案件不当的,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十二、直接立案侦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应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层报省级检察院批准直接受理。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立案侦查。
十三、对本院侦查部门的监督
侦查监督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建议侦查部门立案侦查或者撤案,建议不被采纳的,应报请检察长决定。
十四、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现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应慎重审查。确属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纠正违法通知书》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十五、移送徇私舞弊线索
涉嫌徇私舞弊的立案监督案件是立案监督的重点,侦查监督部门在办理立案监督案件过程中,发现徇私舞弊导致该立不立的案件、不该立而立的案件线索,经科(处)长批准后,应当将有关材料移交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审查。
十六、备案制度
对于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办案人接到公安机关《立案决定书》后,于三日内填写《人民检察院通知立案备案登记表》一式三份,连同相关材料报上级检察院备案。案件办结后,办案人将《立案决定书》、《批准捕逮决定书》、《起诉书》、《判决书》装订后报送上级院备案; 对于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办案人接到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决定书》后,于三日内将《立案决定书》、《纠正违法通知书》、《撤销案件决定书》及相关材料装订后报送上级院备案。
侦查活动监督工作流程
一、侦查活动监督范围
侦查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以下违 法行为:
1、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的;
2、对被害人、证人以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
3、伪造、隐匿、销毁、调换或者私自涂改证据的;
4、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
5、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
6、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7、在侦查活动中不应当撤案而撤案的;
8、贪污、挪用、调换所扣押、冻结的款物及孳息的;
9、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
10、违反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
11、在侦查中有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的。
二、审查逮捕中侦查活动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逮捕中,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及时向科(处)长汇报,经主管检察长同意后,发《纠正违法通知书》。
三、适时介入侦查、参与重大案件讨论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派员适时提前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参加公安机关对于有影响重大案件的讨论、出席案件的现场勘查和其他侦查活动,提出侦查建议,指导侦查方向,引导公安机关及时、全面地收集、固定证据,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纠正。
四、受理诉讼参与人控告
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依法处理。
五、侦查和强制措施中侦查活动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现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情形,由办案人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出。
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六、跟踪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提出纠正意见不被接受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告,并抄报上一级公安机关。
七、发现侦查活动中犯罪线索的移送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并报告检察长,对于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八、对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活动的监督
办案人对于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经审查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4、126、127条规定延长侦查羁押条件的案件,由科(处)长请示主管检察长批准不予批准延期,不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请批准。
延长羁押期限工作流程
一、要求延长的条件
刑诉法124条要求的延长条件是“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126条要求的延长条件是以下四种情形之一: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127条要求的延长条件是“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126条规定延长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
二、上报材料
《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意见书》(共同犯罪案件,需要延长羁押有多人的,意见书以人为单位,一人一份),同时还应附有《简要案情》。《简要案情》应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批捕时间、执行逮捕时间、批捕部门、基本犯罪事实及延期理由。基本犯罪事实要有犯罪数额、情节等方面的清晰叙述,要反映出犯罪的严重性、复杂性和危害性,要能体现出符合《刑诉法》124条、126和127条规定的延期条件来。收到侦查机关或部门提请延期案件的同级检察机关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应填写《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报告书》,连同意见书和简要案情上报上一级院。
三、程序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公安机关需要延长羁押期限的案件,应当由公安机关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延长羁押期限意见,并提供简要案情。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批准延长的决定。
2、对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和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依然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二个月。公安机关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案件,需要延长羁押期限的,应当由公安机关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延长羁押期限意见,并提供简要案情。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层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延长的决定。
3、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法延长羁押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4、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5、人民检察院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
6、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7、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不能在法定侦查羁押期限内侦查终结的,应当依法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第五篇:浅谈检察院侦查监督实习工作
浅谈检察院侦监科实习工作
知识产权 0859 刘厚宝 0810160081 [摘要] 今年暑假,我来到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检察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毕业实习。实习期间,我全勤到岗,能够遵守检察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向检查干警们请教,服从带教老师安排,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司法实践,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收获颇丰。
[关键词] 实习岗位 实习过程 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来到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检察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毕业实习。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毕业后走向社会所迈出的试探性一步。我很珍惜此次在检察院实习的机会,实习期间,全勤到岗,认真对待带教老师交代的工作,能圆满完成单位安排的任务。总之,通过这三个月的实习,我对检察院的相关职能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同时也细化了课堂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这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实习岗位的基本情况
我这次实习的单位是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检察院侦监科。该科分为两个组,分别是内勤组和办案组。其中,内勤组主管收发各类批捕、延羁、卷宗以及分案等工作。而办案组主管的工作主要是对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提请批捕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逮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二、实习过程的主要情况
我被分在侦监科,主要的工作是参与提审犯罪嫌疑人,制作讯问笔录,按老师的要求拟定《逮捕案件审查意见书》,整理档案,以及一些简单的文字与后勤工作。在此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检察院实施侦查监督工作的具体规定,明确了批捕工作的法律依据,了解了检察机关在侦查监督方面的一些技术手段和工作流程。这些工作一方面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锻炼了我的法律思维。另一方面也使我加深了对我所学专业的了解:原来司法实务不仅只是简单的理论分析和套用法律条规,更多的是实际的调查取证和对案情实事求是的分析。而这就要求我们在扎实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细致区分各种罪名的基础上,培养自己法律人特有的 理性思维,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案件。
(一)学习侦查监督工作的具体规定
刚进入实习单位,单位领导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侦查监督处工作的基本情况,又给了我一本关于侦查监督工作的手册,并让我认真学习有关反侦查监督工作的流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我对于课堂上有关这一工作的相关情况有了更细化的认识,对于侦查监督工作的认知程度有所加深。
(二)法律文书处理
在实习期间,我协助内勤组处理了各类批捕、延羁案件,并协助收发卷宗和处理分案,以及记录讯问笔录等其他的法律文书工作。实践中的检察文书与我所学习的法律文书课程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仍存在某些区别。因此,我在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认真学习书本以外的实践中的知识,使我有了新的收获。
(三)协助办案人员办理相关案件
实习过程中,我跟随检察人员办理了多起批捕案件,其中有强奸案、盗窃案以及故意伤害案等案件。在办案中,我首先要仔细阅读卷宗,初步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其次填写网上案件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再次亲自跟随检察人员到看守所讯问犯罪嫌疑人。讯问并不是随随便便问问就可以查清案件的事实真相,而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尤其是对那些多次进看守所的惯犯,他们都或多或少具备反侦查的能力,极难从他们的供述中得出案件真相,因此,只有通过巧妙的运用已有的证据逐步深入讯问,才能使犯罪嫌疑人交代出案件的真实情况;如果是同伙作案,则要分别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否则容易会造成串供。最后通过侦查活动,做出是否予以批捕的决定。通过跟随办案,我深深的了解到实践与理论的差别,理论是系统化的,而实践中的案件由于时间地点的差别,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能力是根本完不成的。并且,在办案的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批捕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三、专业知识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
首先是法律文书课程中所学到的法律文书的写法和格式,使我在协助内勤组处理了各类批捕、延羁案件,并协助收发卷宗和处理分案,以及记录讯问笔录等 2 其他的法律文书工作中能够出色的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法律文书工作。
其次是有关刑法的学习。侦查监督处的批捕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针对刑事案件的批捕,因此,刑法的学习以及对刑法相关法条法规的熟练掌握就显得尤其重要。
再次是有关刑事诉讼法的学习。侦查监督处的批捕工作以及办理各类延羁案件,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因此,使我逐渐认识到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到对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灵活加以运用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中具体操作技巧的形成和积累的必要性。
四、实习体会
首先,我想谈的是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经常听人说毕业实习只是走一个过场,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文字工作,根本无法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我想这样敷衍必然收效甚微,对单位对自己都有弊无利。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明确目标,平时认真积累经验,也许进步不是质的飞跃,但点滴经验都是极为宝贵的。正是有了这个良好的心态,我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融入单位的工作当中,带教老师加班我加班,老师休息我将事情做完再休息,抓紧时间多学多问,争取成为带教老师的一个得力帮手。
实习期间,在协助检察人员办案的过程中,我逐渐对检察机关的工作流程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在对一些复杂或疑难案件进行讨论的同时,使我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也使我与检察院的领导干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利用此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加强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也深深感到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到对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灵活加以运用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工作中具体操作技巧的形成和积累的必要性。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这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要从实践中更 3 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的重要性,要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这次毕业实习,更使我认识到走进工作岗位后,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上级部门、领导,同事以及下级部门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应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细节,从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底蕴,也可以看出人的综合素质,因此,这就要求我要注重细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争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我走上工作岗位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运用我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协助各位老师办案,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因此,我很感谢我的实习老师和检察院的领导和各位干警,正是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很快地提高了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很短时间就能够协助检察人员完成各项工作,直至最后可以独立办案。在这些成长的 4 日子里,我实践、思考、反思、总结,所收获的经验和知识都已经成为大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或许大学生活中的片段随着岁月的流逝难免被遗忘,但这段实习的日子定是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