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时间:2019-05-12 14:5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第一篇: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源于对观察的推理易于对观测的理解 2011年3月24-25日在三小有幸参加全省最高级别的教学研讨会,会上10位获得省教学评比一等奖的青年教师提供了精彩的观摩课,这次活动共研究三个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毫米、分米的认识》。做课教师们都是强调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模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模型,毫米模型和分米模型。他们都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找出:注重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认知心理学认为:模型是源于对观察的推理而且抽象的数学结构,建模的目的是观测易于理解,所以就用了这一句“源于对观察的推理,易于对观测的理解”来概括这次课堂教学的特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请专家给予指导。

一、重视经验,找准建模的起点。

二小的臧老师上课开始让学生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再让学生说出2、5的倍数的特征,接着老师问:为什么判断2、5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呢?以16、24、138为例,用小棒图演示2个2个地分没有剩余,回顾建立2的倍数的特征模型的过程,为后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3个3个地分没有剩余是3的倍数,有剩余不是3的倍数,为建立数学模型找准起点。再如青岛的王老师引导学生拿尺子量10厘米的小金箍棒时回顾厘米的模型,再用厘米这个模型去测量5厘米半的小金箍棒时,发现5厘米多而不到6厘米,就激起学生建立毫米这个数学模型的欲望,为后面建模打下基础。

二、提出猜想,尝试举例,验证模型。

数学模型的思维流程:寻找相关信息—提炼有关信息—提出模型假设—尝试验证—调整定型—应用模型—总结。米老师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在判断了2、5的倍数后,引入研究3的倍数是特征,米老师对学生说:没有大胆地猜想,就没有创新,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目的是激发学生提出假设模型,米老师 把学生的猜想一一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找3的倍数来验证,让学生用验证来推翻或支持黑板上的逐条猜想,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数不能作为3的倍数的特征。米老师又问:对3的倍数的特征又有什么新的猜想。一生提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又有什么特征这个假设模型。米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举正例和反例来验证这个假设模型,学生经历了观察、推理等思维活动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模型,逐渐形成了可操作的数学模型。滨州的王老师也是先让学生毫米模型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测量验证,建立起毫米的模型。枣庄的张老师也是先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并且画上问号,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测量计算,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再引导学生用撕拼法、折拼法又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数学模型,把问号擦去写上句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同时学生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深化扩展,应用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用模也就是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用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胥老师用建立的分米、毫米的模型,给小朋友的身高、头长、耳朵长填上合适的单位,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书写姿势,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它们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来巩固分米、毫米的模型,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用数学模型真正让数学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还注意对所知识的深化

扩展,陈老师,米老师引导学生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课下探究9的倍数的特征,张老师和王老师鼓励学生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去探究四边形、五边形等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上课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以上几点,只是自己的粗浅的认识,不一定正确,敬请批评指正。在听课中有一个疑惑: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探究算理时,用小棒摆、珠子拨、用小棒图等来验证,一节课中占多大的比重,本节课怎样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第二篇: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精品

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3月23日至25日,我和老师参加了在区第九中学举行的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此次会议的开课形式是我们校级教研活动经常用到的 “同课异构”。这样的课堂,对每个教学内容的挖掘很深入、很透彻,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很高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在活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是期待。因此,我们的学习热情相当高涨。两天来,我们共听取了10位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或在华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展示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执教的课题分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与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后执教教师与其所在地市的教研员介绍教学设计理念、解读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设计创新特色,并与代表进行互动研讨。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还创造性的提出了“1+1+1”互动评课表,这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此次观摩研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为“三高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导。

此次之行使我获益匪浅,感慨良多,现将学习感受汇报如下: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本次研讨会分别从青岛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个课题,是当前比较典型、比较关注的三个课型。每一位执教老师在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展示自己的课堂做了充分的预设。执教老师在刚接到执教任务之后就到当地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该校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呈现课堂的才是精彩的。由此可见,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我们的教学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来自滨州无棣县教研室的王晓芳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确立了几个创新点:

1、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和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到用厘米尺测量不足1厘米的金箍棒无法完成,从而产生找比厘米小的单位的必要性。当学生凭着自己对毫米的印象在厘米尺上画出毫米刻度后,却发现各个小组的厘米却是不一样长的,认知上的矛盾使他们认识到统一毫米单位的必要性。

2、体验1毫米。王老师充分提供了1毫米的相关资料,请学生用量、捏、摸等方法感受1毫米,进而用手势比划1毫米,接着用学具验证1毫米的表示,最后闭上眼睛想象1毫米,几个步骤的充分感知,学生逐步建立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阶段,进而清晰的建立了1毫米空间观念。

3、认识厘米和毫米的关系。认识毫米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比划2毫米、5毫米,直

到10毫米,进而请学生在厘米尺上任意找一个1厘米,并且认识到它的长度就是10毫米,既巩固了对毫米的认识,又与以前认识的厘米建立的必要的联系。这诸多创新点的课堂现场效果比较好,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的推进学习,并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与王老师课深挖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分不开的,更与王老师课前备学生这一重要环节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新理念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有许多事难以预料,学生思路也不是千篇一律,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候学生的想法会让教师大跌眼镜,但有时候学生也会让教师眼前一亮,教师如果能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那将是一节非常生动的课。此次观摩会上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尊重学生的, 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才会生成如此的精彩。

如来自我们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所呈现的《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对会场的每一位教师来说是耳目一新的。她以独特的风格,端庄亲和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王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允许学生出现疑问,允许学生出现困惑,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王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

三、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

数学课语言要精炼,不烦琐。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语言要清晰明了,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决不用两句话;数学课语言要自然,不做作,数学课当中的导入、新授、练习、拓展,每个环节的过渡要自然;数学课语言要有逻辑性。为了引导学生得出抽象的数学概念,定义等数学知识时,教师的提问就要环环相扣,富有逻辑。

这次观摩会上,好几位老师的语言都很精炼、到位,几乎找不出一句多余的话。如来自泰安实验学校的张燕老师的语言生动,温柔中透着一丝提醒,亲切中带着一份尊重,使听者如沐春风,学生也在她充满母性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积极的思考,时而会听到一句爱的提醒“小心电线”,时而会得到她真诚的赞誉“小手真灵巧”,时而又会沐浴她肯定的目光“眼光非常独特”,她用爱与启发的方式来锤炼自己的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数学课堂要充满儿童情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心灵的智慧。

此次观摩会上,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的四位老师在情境导入这一环节均采用了《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

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放在耳朵里。”这一二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新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用金箍棒贯穿本节课的教学主线,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绝好效果。

五、把握师生互动的“起点”成就精彩数学课堂

1、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点”。

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指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展的应该尽量多些。”

来自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正是实施这一理论的典型课。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地参与思考、猜测、实验、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2、抓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会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动力。

来自青岛市实验小学的王茜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在引导学生认识1毫米这个环节,王老师设计了往黑板上画1毫米这个环节,学生和老师一起发现1毫米无法在黑板上画出来,进而认识1毫米太短了,接着从身边找1毫米的例子。在感受1毫米举例时,学生提出一根头发大约是1毫米时,王老师有备而来的接着补充“我已经查过大约20根头发长1毫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以后测量一下”。王老师能够抓住学生对头发长度的感知这一细节,正是利用了学生认知上小小的兴趣点,才让这个小小的环节熠熠生辉,展示了王老师团队的教学智慧。

3、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点”。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来自烟台市芝罘区建昌街小学的陈兴远老师执教的《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当学生回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用举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进而启发学生“你能给3的倍数找一个特征吗?”,然后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记录单上到21个数,借助计算器找出其中3的倍数,观察推想3的倍数可能具有怎样的特征。集体汇报时,教师将3的倍数231、123、45、54有意呈现,并进一步呈现出213、132、321、312、57、75,将这些数对比出现,请学生计算它们也都是3的倍数,进而得到这些数字无论怎样交换,得到的数仍然是3的倍数,帮助学生推想3的倍数与数字所在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进而组织学生研究3的倍数与数字的和是有关系的。这里,思

维点的转化和联系自然推进,为学生更顺利的寻找3的倍数铺平了道路。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点”。

一堂数学课中,学生每个人的思维也是不能忽视的。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寻求新颖性、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来自东营市胜利中华小学的王爱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是激发创新的典型。当王老师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这一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索以后,学生的思维就紧跟着“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展开。王老师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后,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加以了解和引导。使学生不仅得到了数学教材中呈现的“量”和“剪”的方法,更得到了“拼”和“折”的方法,尤其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因为上学期认识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进而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当学生呈现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台下老师的一片讨论声。后来当教研员赵晓英老师解释这一研究成果的时候,很多老师才豁然开朗。我们不禁为赵老师对教材挖掘之深,对教学内容前后联系之洞悉而深深佩服,这是一个绝好的创新!六、一堂好课的标准

徐云鸿老师在大会上总结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徐老师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教师跟学生一起思考。这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总之,几位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设计中来体会教学艺术的成功与不足。虽然面对的是同一个课题,但各位教师落实目标的方法和采用的教学手段却不一样,正所谓“同一课题,不同方法,同样精彩”。各位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听课的老师针对每一个课题斟酌比较,受益颇丰。

我想,一节好的教学设计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他们及他们的团队一定在如何用教材和如何用教材教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今后我也将会更加重视团队合作,与老师们共同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我想,一节好课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真实、平等的有效互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如何进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这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我体会到自己许多地方的不足,如: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教材处理还不够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填补自己的这些缺陷,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汇报没有终点,我们的学习还会继续。最后用刘明老师的一副对联结尾:

上联: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

合一。

下联: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到协调发展。

横批:互动精彩。

第三篇:参加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岱岳实验中学小学部 马美超

能够有幸去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花园校区参加“睿师育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这两天学习中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课堂。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东平的刘晓倩老师,刘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刘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

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刘老师在讲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几次介绍叶圣陶老先生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文章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刘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刘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 陈炳峰老师的课堂也是智慧满满。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陈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吴勇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王文湛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真实的写作意图。

再次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吴勇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第四篇: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的汇报

山东省微山县实验小学张成侠

上上周四、周五两天在临沂九中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山东省教研室主办,临沂市教科研中心承办。会议选择了《3的倍数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分米、毫米的认识》这三个有代表性的课题,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来自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市的10位近年来在省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的青年骨干教师,就这三个课题展示他们不同的设计思路。10位青年骨干教师以他们独特的教学设计、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优秀的个人素质,向与会代表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思路的数学课堂,让与会代表深刻感受了“同课异构”的精彩。

会议期间,结合每一课题的进行,还安排了讲课教师的说课,每一位讲课教师及其背后的团队都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对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等情况,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

根据省教研室徐云鸿老师的建议,会议采用了“1+1+1”的评课研讨模式。与会代表就某一节课的亮点、问题与建议填写了听课评议表,将其张贴于会场周围,大家相互借鉴与学习。最后由讲课教师分别对这些建议进行梳理,并在会上与大家进行了研讨、交流。

最后,省教研室徐云鸿老师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她详细点评了10节观摩课的教学特色,指出了这些课堂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展开过程,同时存在引入方式多样、教学效果突出等亮点。随后,徐云鸿老师又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1 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与能力,等等。

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组织比赛,对参赛老师来说可能会有巨大的压力,但是对于研究者和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同课异构――构出了实力,构出了真谛。

第一天上午由四位教师分别执教《毫米、分米的认识》,经过不断地对比、体味和琢磨,总结出了值得学习的亮点如下:

1、让学生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既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创造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创设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毫米和分米,通过丰富的体验,通过精心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心里的尺子”,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长度观念。

3、提供丰富、适切的教学资源:银行卡、蜂鸟、身体上的小尺子、八戒日记、、、、、学生再谈收获的时候还说到认识了蜂鸟,可见对学生来说是多么感兴趣,感受了数学的生活化。

4、回顾学习的长度单位,梳理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其结构。整体把握,更容易揭示数学的实质,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运用所学单位进行具体的测量,让学生学以致用,既能夯实双基,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还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容易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第二天4位老师上了《3的倍数的特征》,反思几节课,各有特点,但他们共同之处都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设计,挑起学生思维的律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助力,有力地诠释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听完 这四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1、我们数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挥了她应有的价值,回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要减负,再加上课程的开足开全,一天只一节数学课,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下降,尽管每学期都把口算的加强、思维的训练写入计划,但由于时间关系,有时力不从心。这四节课的设计都是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又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利用小棒研究,为什么判断是不是2和5的倍数只看个位,而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也就是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华应龙的《圆》)(因为。。)临沂的藏晓梅老师从纯数学的角度,揭示了“因为所以”的魅力,遵循“因为。。”“所以。。”的逻辑,利用三个为什么“为什么2、5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2、5的倍数不用看百位和十位?”“为什么3的倍数只观察个位上的数是不可以 的?”通过层层探究,水到渠成,将3的倍数的特征诠释的淋漓尽致,最可贵的是顺应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课要结束时,老师问学生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我想探究4的倍数特征、9的倍数特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深化。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吗?临近尾声的知识拓展和问题延伸更是将关注学生发展落到实处。

烟台的陈兴元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判断54是不是3的倍数,先用5+4算出和,如果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54中的5表示的是5个十,而5+4中的5表示的是5个一,这是为什么呢”然后通过小棒的展示、探究,学生懂了这其中的缘由,这样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打开了学生探究的另一扇门,让老师们从一味的教知识,讲课本,走进了另一个殿堂——探究“为什么”的智慧殿堂。

2、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谈一点想法,一节数学课除了让学生掌握要掌握的知识外还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我认为数学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度,在咱一天一节数学课的现状下,怎样最大限度达到这些目标,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吃透教材、精心备课,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意识,不可能每一节都备地很详细,可以同一类型的细备一节,4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师在新授知识学习后,课件出示一个红红的大苹果,幽默的话语让人深思“想吃吗?可这个只能看不能吃,苹果熟了会落下来,但落在牛顿面前,就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善质疑、思考、、、、、、关于2、3、5的倍数特征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只要老师向哪个方向努力,应该会有成效的。

最后与大家共勉一句话“有一种占有叫失败,有一种撤退叫胜利”。

第五篇:《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中美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

2016年10月11日,我跟学校10余名教师到参加河南省实验小学参加由河南省教育厅、校长培训中心举办的“中美课堂.教材.教法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两位美国名师和省实验小学的两位骨干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课堂展示,充分展示了中美两国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中美教师对同一节课的组织、架构及安排,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中国教师擅长用自己千锤百炼而又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由教师掌舵,扬帆起航,不断前进,尽情遨游,从而使学生不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迁移,这样培养出来的是学生缜密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全而到位的分析到每一节课的侧重点,从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而美国教师则更多地是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听到的是一系列的提问,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一个倾听者,通过教师的不断发问,学生的协作精神发挥的更加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尽管他们在谈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区,走各种各样的弯路,甚至小组内部会有各种各样的分歧,但正是这样的过程形成了他们开放自由思维模式:在不断质疑中获取知识,在错误中成长。

今天能参加这次活动,我自己真的感到非常荣幸,能切身感受中国名师与美国名师在教学上的魅力使我受益匪浅。中美课堂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我们不能一句话肯定或者否定哪一 种教学方式,因为教无定法,我们就是要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中找到更多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正如一位老师说的:中美教师的课就像“有导游的旅行和无导游的探险”,旅行和探险各有侧重,但又各有优劣,我们要的从各种方式中汲取经验,取其精华,丰富自己以后的教学。

下载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加山东省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心得体会

    外出学习汇报 实验学校 闫桂花 2012年9月24-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威海荣成举办的《山东省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暨学习心理辅导专题研讨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

    参加县教学研讨会有感

    参加县教学研讨会有感 筵宾中学王彩虹 5月15日上午,由于六中音乐教师魏茂龙于近期参加全国优质课评比,教研室特此组织了此次音乐教学研讨会在六中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音......

    参加《山东省古诗文初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山东省古诗文初中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王艳丽 “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于4月2、3、4号在龙口市海湾酒店举行。本次研讨会分为学术讲座和授课讲评两部分。 4月2日......

    参加石河子第二中学有效互动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石河子第二中学有效互动式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刘芸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三年来,各学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在课堂教学中更......

    康县中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康县中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5月9日,我有幸前往阳坝中学参加县组织的 “兰州榆中县小康营中学及康县各中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我感到十......

    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大比武有感

    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大比武有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美 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我后港中学“千人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落下帷幕。带着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疑......

    参加“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有感

    参加“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体会 四川绵阳八一小学:王凯文 2011年11月2日至4日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长三角地区小班化教育研讨会”。两天的会议紧张而充实。简......

    参加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研讨会有感

    如沐春风——参加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研讨会有感今年的天气不知是怎的,将近六月了,可还是让人感觉到三月的凉意。有人说,“这鬼天气,冻死人了!”,而我说,“真好,今年总算感觉到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