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城区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写写帮整理)
近年来,城区群众的上访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就我区而言,2000年以来城区上访总量平均上升率为121.6%。探讨和研究城区信访的特点和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妥善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对城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区信访的主要特点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的概念有了质的变化,城区信访亦出现新的变数。从信访主体和内容等方面看,城区信访有如下十个特性:
(一)信访主体的多元性。上访人员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个体户、在校学生、公务员;离退休人员、复退军人、下岗职工。按类型分,有无业人员、外来人员;残疾人、两劳释放人员、精神病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甚至港澳台等境外人员。
(二)信访内容的复杂性。信访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有申诉、求决、举报、咨询、批评建议等,甚至涉外信访。
(三)信访方式的群体性。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每项改革举措的出台,涉及人口较多,使得群众集体上访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城区信访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信访行为的过激性。动辄聚众闹访,围堵党政机关、静坐示威、扬言自杀等过激行为时有发生。
(五)信访处理的艰巨性。群众信访较多涉及现实问题,牵扯各方利益,触及面宽,处理难度大,不易解决。
(六)信访问题的反复性。有的上访群众要求过高,难处理;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及时;有的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凡此种种导致重复访。
(七)信访事件的突发性。城区人口多、成分复杂、易引发冲突,一些信访情况难以预测和应变,由此产生突发性信访事件。
(八)信访时机的选择性。城区群众信访尤其是集访易选择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社会活动的前夕和期间,此时上访频率较高。
(九)信访发生的敏感性。城区各种信息的快捷传播和广泛交流,易造成群众轻信轻误,诱发群众信访。
(十)信访诱因的人为性。当前城区群众信访中的一些问题,同一些基层干部执行政策不力、工作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的行为相关联。
二、城区信访的主要成因
(一)城市建设发展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根本原因。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使城区区域扩大、人口增多,我区1995年面积仅9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5万,现今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近25万,面积增加了1倍多、人口增加了67%。由此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动拆迁安置、农村集体资产分配等问题,以及人员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信访人口”的大幅度增加。
(二)思想观念陈旧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思想原因。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有了事情、出了问题,不去想方设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而是错误认为“没工作、没饭吃、没钱花,都是政府的事”,完全依赖于政府给予照顾解决。
(三)个体经济利益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主要原因。有的下岗找工作;有的退休拿不到养老金;有的要求报销医药费;有的要求归还集资款;有的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现行政策不满;有的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触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有意见,等等。绝大多数的群众信访是和自身的经济利益相关联的。
(四)管理模式滞后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重要原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区属经济已转向区域化经济,产生许多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单位、跨地区的企业集团、连锁联网企业等。“单位体制”开始松动,过去由单位承担的部分作用转向了社会,出现了“无口可归”或“多口难归”的现象。处理这类问题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已行不通,新的运作模式又尚未成形,必然导致群众信访增多。
三、减少城区信访的对策
(一)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减少城区信访的基础信访工作的一些老的做法和工作制度,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需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城区信访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战略高度,认真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真正把信访工作放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总盘子,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要积极处理重大信访问题,搞好组织协调,加强具体指导,主动解决难题,确保目标实现。要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及时部署,精心指导,定期检查。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排查本地区、本部门的不稳定因素,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分工负责,抓好落实。信访部门要加强督查、跟踪督办、连续反馈,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对涉及部门较多、难度较大的信访问题,要召开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协调落实;各部门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依法信访是减少城区信访的出路加强依法信访,使信访工作全面走向法治,是减少城区信访的根本出路。一是要加强和完善信访立法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信访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信访。二是要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熟练运用信访法规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使公民能够自觉遵守信访法律、法规,形成依法信访的良好意识。三是要严格依法做好信访工作,做到依法规范党政机关的信访工作,依法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依法引导群众逐级有序上访,依法惩治违法上访行为,依法行政从根本上减少信访源。
(三)加强基层建设,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是减少城区信访的途径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城区正处在转型、调整、磨合的时期,带来了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加强城区街道和社区基础建设,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是化解矛盾,减少城区信访极为有效的途径。社区既是矛盾的发源地,也是化解矛盾的归宿点。充分发挥社区的服务、管理、宣传功能,可以使许多发生在社区的信访事件苗头得到及时掌握、控制和化解,有利于城区群众就近、就地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密切党群、政群关系。首先,要确立社区区域化信访工作的意识。在街道社区区域内建立各部门、各组织、各条条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信访问题的工作机制,形成社区“大信访”工作的新格局。其次,要发挥好社区的四个作用:一是发挥社区信访工作的职能作用。社区信访既要注重解决群众“求决型”的信访问题,更要注意发挥反馈社情~的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发挥社区信访处理手段多样化的作用。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政治、群众互助等手段及时稳妥处理信访问题,提高办结率。三是发挥社区内各级组织优势互补作用。各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化解矛盾、解决信访问题。四是发挥社区综合协调解决疑难信访问题的作用。在社区内建立“大信访”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机关各部门要积极支持街道、社区各组织开展工作、解决信访难题,真正做到“大小事不出社区,疑难题不交机关”。
(四)预防和控制群众集体上访是减少城区信访的关键城区信访最显著的特点是集访多,城区群众集访集复杂性、尖锐性、危害性于一体,严重干扰了各级党政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易酿成局部的骚动和混乱,影响城区居民生活,危及社会的稳定。城区信访工作要把集访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抓紧抓好,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城区群众集访多数涉及其切身利益,解决问题心情迫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此,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尽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情合理、能够解决的,应按政策、积极协调、尽快解决;对要求合理、但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诚恳请求群众谅解,一旦时机成熟,立即解决;对要求过高的,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引导群众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对行为过激的,要采取批评教育、耐心疏导的方式,劝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规范上访。二是要把经常抓、抓防范与重点抓、抓重点结合起来。防范和控制群众集访,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预测预报,发现苗头,及时处置,把集访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城区群众集访的择机性、组织性、“趋大性”等特点,在经常抓、抓防范的同时,做到重点抓、抓重点。重点抓,就是把重大会议、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敏感时段等易集访时期,作为抓防范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重点时期、重点地区、重点部位不发生集访。抓重点,一要抓住策划组织者,重点做工作;二要抓住制造事端、造成后果的重点人,依法严厉处置,决不姑息;三要抓住诱发集访的重点问题,集中力量迅速解决。三是要把信访部门履行职责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结合起来。减少和控制城区群众集访不单是信访部门的工作,必须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集访的制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对控制集访工作不力,造成一定影响和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二要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建立联合处理集访制度,明确牵头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联合解决集访问题。三要落实承办人责任。明确承办人责任,确保查办的质量和效率。四要形成责任网络。实行预测预报和定期排查制度,建立以区为枢纽,街道、社区为基础,基层单位为源头的三级预测预报网络,定期排查,及时发现,超前工作,就地化解。五要实行目标管理。把防范和控制集访作为重点目标纳入工作目标和综合治理的考核中,做到认真部署、严格检查、重点考核和奖惩对现。
第二篇:浅析城区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城区群众的上访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就我区而言,2000年以来城区上访总量平均上升率为121.6%。探讨和研究城区信访的特点和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妥善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对城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区信访的主要特点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的概念有了质的变化,城区信访亦出现新的变数。从信访主体和内容等方面看,城区信访有如下十个特性:
(一)信访主体的多元性。上访人员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个体户、在校学生、公务员;离退休人员、复退军人、下岗职工。按类型分,有无业人员、外来人员;残疾人、两劳释放人员、精神病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甚至港澳台等境外人员。
(二)信访内容的复杂性。信访内容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有申诉、求决、举报、咨询、批评建议等,甚至涉外信访。
(三)信访方式的群体性。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每项改革举措的出台,涉及人口较多,使得群众集体上访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城区信访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信访行为的过激性。动辄聚众闹访,围堵党政机关、静坐示威、扬言自杀等过激行为时有发生。
(五)信访处理的艰巨性。群众信访较多涉及现实问题,牵扯各方利益,触及面宽,处理难度大,不易解决。
(六)信访问题的反复性。有的上访群众要求过高,难处理;有的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及时;有的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凡此种种导致重复访。
(七)信访事件的突发性。城区人口多、成分复杂、易引发冲突,一些信访情况难以预测和应变,由此产生突发性信访事件。
(八)信访时机的选择性。城区群众信访尤其是集访易选择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政治、社会活动的前夕和期间,此时上访频率较高。
(九)信访发生的敏感性。城区各种信息的快捷传播和广泛交流,易造成群众轻信轻误,诱发群众信访。
(十)信访诱因的人为性。当前城区群众信访中的一些问题,同一些基层干部执行政策不力、工作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的行为相关联。
二、城区信访的主要成因
(一)城市建设发展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根本原因。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使城区区域扩大、人口增多,我区1995年面积仅9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5万,现今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近25万,面积增加了1倍多、人口增加了67%。由此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动拆迁安置、农村集体资产分配等问题,以及人员结构的复杂化,导致“信访人口”的大幅度增加。
(二)思想观念陈旧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思想原因。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有了事情、出了问题,不去想方设法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而是错误认为“没工作、没饭吃、没钱花,都是政府的事”,完全依赖于政府给予照顾解决。
(三)个体经济利益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主要原因。有的下岗找工作;有的退休拿不到养老金;有的要求报销医药费;有的要求归还集资款;有的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现行政策不满;有的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触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有意见,等等。绝大多数的群众信访是和自身的经济利益相关联的。
(四)管理模式滞后是引发城区群众信访的重要原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区属经济已转向区域化经济,产生许多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单位、跨地区的企业集团、连锁联网企业等。“单位体制”开始松动,过去由单位承担的部分作用转向了社会,出现了“无口可归”或“多口难归”的现象。处理这类问题沿用过去的运作模式已行不通,新的运作模式又尚未成形,必然导致群众信访增多。
三、减少城区信访的对策
(一)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减少城区信访的基础信访工作的一些老的做法和工作制度,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需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城区信访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战略高度,认真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真正把信访工作放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总盘子,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要积极处理重大信访问题,搞好组织协调,加强具体指导,主动解决难题,确保目标实现。要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信访工作,及时部署,精心指导,定期检查。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排查本地区、本部门的不稳定因素,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分工负责,抓好落实。信访部门要加强督查、跟踪督办、连续反馈,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对涉及部门较多、难度较大的信访问题,要召开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协调落实;各部门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依法信访是减少城区信访的出路加强依法信访,使信访工作全面走向法治,是减少城区信访的根本出路。一是要加强
第三篇: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法制建设的稳步推进,一方面是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另一方面是群众的法制意识包括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这两方面因素汇集造成信访案件呈高发态势。如何化解信访难题,已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的成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笔者认为,做好当前信访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党政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重要作用,齐抓共管,落实责任,全力以赴搞好信访工作,为构建和谐汉中、平安汉中做出应有贡献。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信访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信访工作的特点
1、信访主体趋于多元化。不仅有破产企业职工、失地农民、案件诉讼当事人,还有房屋拆迁户、商品房业主,以及因历史、政策原因而感觉利益受损的一些特殊人群等。
2、信访内容日趋复杂化。既有反映企业改制造成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拖欠养老保险金、工龄买断补偿金不足等问题,又有反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不按规定补偿问题;既有反映司法不公问题,又有反映政府不作为问题;既有反映贪腐问题,又有反映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
3、信访形式 多样化,非正常访增多。一些上访群众不再限于来信、个人访,而采取在重大活动、上级领导下基层视察检查等时机,打横幅、呼口号、下跪、拦车、闯会场等形式喊冤,或者堵门、堵路、在办公场所混闹,企图造成影响,蓄意将群众信访当成要挟政府的一种手段,引起政府的重视。有的还聘请律师,寻求非官方媒体介入,通过各种手段向党委、政府和执法部门施加压力。
4、重复访、越级访突出,群体性上访增加。有的问题发生后,当事人不通过正常途径向当地政府和执法机关反映诉求,而是直接赴省进京;有的问题经多次处理、复查,当事人仍无理纠缠,成为缠访老户;有的问题涉及群体利益,一些人纠集众人结伙上访。
5、处理难度大。上访者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情急切,甚至表现激烈。由于诸多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信访问题本身情况比较复杂,加之法律、政策规定不明确,解决处理难度较大,很难使上访者满意。
二、信访现状成因分析
1、唯官唯上,是产生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受数千年来“法自群出”、“群言即法”、“官就是法”、“法就是官”等封建法治思想的影响,在部分群众的头脑中,“人治”观念占主导地位,在信访活动中存在找“清官”告“御状”的“唯官唯上”心理,遇事找党委、政府决断。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另一原因是经济能力有限、法律知识欠缺,对一些问题法律规定了诉讼渠道,但由于群众不愿承担诉讼费用,或者对诉讼程序 不了解,对处理结果无法预判,而不愿去选择诉讼途径解决纷争,加之有时信访途径又比诉讼途径解决问题快、成本低,使部分当事人误认为找“大盖帽”不如找“乌纱帽”。
2、执法不公,监督制约不力,执法机关公信力下降是产生信访问题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一些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现象时有发生,执法不公、司法不公问题屡禁不止,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另外,对群众的申请、诉求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不作为的现象还屡屡出现。加上执法部门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过于宽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处理解决,使群众对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产生置疑,最终走向信访道路。
3、政出多门,管理机制滞后,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根源所在。部门繁多、机构庞杂、职能交叉重叠,是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一大弊端。首先,因横向不协调,造成一信多投、多访现象普遍存在。以群众对民事案件裁决不服为例,由于长期受部门工作的影响,政法系统并没有将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存在信访、司法“两张皮”的现象,部分案件承办人认为案件审结便履职到位,当事人不服则将问题推给上级业务部门或当地信访单位,不愿做、也不会做群众信访工作;而作为隶属于行政机关的信访部门,则认为本部门是群众来访的“中转站”,并没有处理问题的权限和责任,遇到涉法涉诉信访案往往采取“绕 道走”的办法,既不立案,也不督办;政法部门不愿管,信访部门管不了,相互推诿扯皮,必然造成上访升级,民怨加深。其次,因纵向不沟通,导致缠访、越级上访不断。在具体信访案的办理中,部分责任单位与上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当事人多头上访,接待部门说话不一,多头批示,致使当事人心中生疑,给当事人过多希望,而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利,上访不止。第三,对无理缠诉者手段措施不力。上访者摸着了政府害怕上访的心理,助长了他们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念头。同时,还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圈,使当事人寄于上访的希望远远高于其他解决的方式。
三、几点对策
1、行政和司法部门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高公信力。这是化解信访问题的根本所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努力使办理的行政事项、诉讼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和法律检验,力争不出现诱发信访的因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信访案的发生。
2、在全社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按照正常渠道反映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使群众抛弃信“访”不信“法”的不正常思维。
3、完善立法、明晰政策。基层工作人员要善于归纳分析群众的诉求,积极主动向上级党委、人大、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政策的及时跟进,减少同类信访问题的发生,为正确处置问题寻求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上级部门也要经常深入基层,了 解民意、研究民情,及时拿出制度性规定解决信访中普遍反映的问题。
4、切实加强信访工作。首先,要构建一大格局。即: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要抓紧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处理信访工作责任制。具体落实“四纳入”要求,把信访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程,常抓不懈;纳入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体规划,统筹安排;纳入部门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奖惩挂钩。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以信访部门为中枢,上承党委政府,下启地方单位,横向连结执法部门、驻地单位的处理信访工作网络。同时,通过出台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和联席会议制度、信访信息报送制度、重大疑难信访案协调处理制度以及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地方、部门的协同配合,努力形成“职责明确、责任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处理信访工作格局。其次,要畅通两条渠道。一是畅通信访信息渠道。要坚持“宜疏不宜堵、宜顺不宜激”的原则,广开言路,畅通信访渠道。通过开设“市长、县区长电子信箱”、开通“行风热线”、开展“文明接待室”创建等形式,搭建干群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同时要坚持“双管齐下”,依法规范信访工作程序,落实信访接待“双向责任”追究。一方面,依法规范执法人员、信访工作人员的接待行为,实行挂牌上岗、文明接待,凡因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来访群众 “冷、横、硬、推”,造成矛盾激化,引发集体访、越级访事件的,将严肃查究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另一方面,按照“保护合法上访”的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对无理取闹、无理缠访和煽动闹事的上访者,坚决予以打击,决不姑息,制止各种违法上访和无理缠访行为的发生。其次,要畅通排忧解难渠道。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因情施策,努力加以解决。对于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信访案,可按照“一协调、两为主”的原则,实行“归口办理”,信访部门搞好总协调,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为主,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合理正当的要求。对“无口可归”或“多口难归”的案件,要实行领导包案,成立联合工作组,全程督办,确保一个领导管到底,一个问题解决到底。对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的信访案,要采取“一案一策”的办法,组织专题研究,重点解剖,攻坚克难,切实加以解决,不留后患。第三,要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变接访为预防。要加强对问题的排查,在具体排查中做到“五个不放过”即:疑点未核实的问题不放过;定性缺乏依据的问题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不放过;事实未查清的问题不放过。对疑难复杂问题,可采取跟踪督办的办法,促进问题迅速、妥善地解决,努力减少越级访和重复访。二是变上访为下访。要加强对政策法律宣传力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基层信访联系点等办法,架起干群之间的桥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回访。三是变等访为约访。要加强对信访案件的定期分析,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逐一梳理分类,并根据归口原则,责令相关部门主动约见信访人,进行面对面对话,承诺时限,定期解决。此外,也可采取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形式,确定具体措施,防止上访事件发生。四是变群访为个访。对部分涉及面广的共性问题,可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突出重点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
第四篇: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朱克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分析和研究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探求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
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一、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群众诉求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从诉求形势上看,主要是“三访”问题严峻。
所谓“三访”就是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有些上访群众要求过高,无法满足,问题经多次处理、复查,当事人仍无理纠缠,一信多投;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当;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凡此种种,导致了重复信访问题的出现。有些上访群众在问题发生后,大多心理认为,机关越大,领导级别越高,阅批的信访件“震动”越大,解决问题才快,因此,不通过正常途径向属地政府和执法机关反映诉求,而是直接进京上访;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信访问题经中央、市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办,就能很快着手解决或得到解决,这种情况的存在使越级上访越来越多。有些上访群众所诉求的问题涉及群体利益,这些有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往往聚集在一起,把工人、农民、老弱病残者、妇女安排到第一线,向党委政府施压,想以群体性集访促进事情解决。缠访和职业访问题虽然不是很严峻,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从诉求渠道上看,主要是“三个集中”凸显。
所谓“三个集中”就是到纪委、领导和上级举报的信访案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有些上访群众对上访程序不是很清楚,该走司法程序的问题,却到纪检监察机关反映,盲目上访。有些上访群众是对其他部门或基层组织不够信任,寄希望于纪检监察机关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一些非受理范围内的问题,也找纪检监察机关,这类信访件占有一定比重。有些上访问题是因为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衙门作风严重,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或不闻不问,把矛盾上交。还有些上访问题是因为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化解基层的信访矛盾,把群众挤到了领导和上级组织这里来。
(三)从诉求内容上看,主要是“一化二多”突出。
“一化”即;信访诉求复杂化。诉求类别包括申诉、求诉、举报、咨询、批评、建议等涉及个人或群体的多种诉求,甚至还有涉外信访。反映的内容既有反映企业改制造成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拖欠养老保险金、工龄买断补偿金不足等问题,又有反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不按规定补偿问题;既有反映司法不公问题,又有反映部门不作为问题;既有反映领导贪腐问题,又有反映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有些反映的问题受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和时过境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同时涉及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又因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复杂难办。所谓“二多”:一是对经济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举报增多。反映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信访件上升,占居信访总量首位;反映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的信访件增多,在信访总量中占一定比例。二是涉及群众利益类的举报增多。近年来,随着各地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反映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集体资产转制、工程承包、土地征迁、安置补偿等方面的信访比较多,且呈上升趋势。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从基层纪委信访工作的组织建设来看,目前虽然已经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访工作网络、订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信访工作职责,似乎没有疏漏之处。但部分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不按政策办事,对信访工作还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难于落实到位的情况,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不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另一方面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也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群抓群管的反腐倡廉局面还未形成。
二是执法监督不到位。部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对群众切身利益考虑不周,只顾及部门和团体利益,做出了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有些执法部门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过于宽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处理解决,使群众对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产生置疑,最终走向信访道路。
三是工作精力不到位。现在虽然政府部门已层层建立了信访机构,也配备了专职信访干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信访机构虽然健全,但信访干部人员不能真正到位。许多基层信访干部都身兼数职,真正投入到信访中精力不够,碰到信访问题,往往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
第五篇: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突显,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分析和研究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探求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一、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群众诉求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一)从诉求形势上看,主要是“三访”问题严峻。
所谓“三访”就是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有些上访群众要求过高,无法满足,问题经多次处理、复查,当事人仍无理纠缠,一信多投;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处理不当;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出现,凡此种种,导致了重复信访问题的出现。有些上访群众在问题发生后,大多心理认为,机关越大,领导级别越高,阅批的信访件“震动”越大,解决问题才快,因此,不通过正常途径向当地政府和执法机关反映诉求,而是直接赴省进京;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信访问题经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办,就能很快着手解决或得到解决,这种情况的存在使越级上访越来越多。有些上访群众所诉求的问题涉及群体利益,这些有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往往聚集在一起,把工人、农民、老弱病残者、妇女安排到第一线,向党委政府施压,想以群体性集访促进事情解决。缠访和职业访问题虽然不是很严峻,但也不同 1
程度的存在。
(二)从诉求渠道上看,主要是“三个集中”凸显。
所谓“三个集中”就是到纪委、领导和上级举报的信访案件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有些上访群众对上访程序不是很清楚,该走司法程序的问题,却到纪检监察机关反映,盲目上访。有些上访群众是对其他部门或基层组织不够信任,寄希望于纪检监察机关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甚至一些非受理范围内的问题,也找纪检监察机关,这类信访件占有一定比重。有些上访问题是因为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衙门作风严重,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或不闻不问,把矛盾上交。还有些上访问题是因为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化解基层的信访矛盾,把群众挤到了领导和上级组织这里来。
(三)从诉求内容上看,主要是“一化二多”突出。
“一化”即;信访诉求复杂化。诉求类别包括申诉、求诉、举报、咨询、批评、建议等涉及个人或群体的多种诉求,甚至还有涉外信访。反映的内容既有反映企业改制造成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拖欠养老保险金、工龄买断补偿金不足等问题,又有反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不按规定补偿问题;既有反映司法不公问题,又有反映部门不作为问题;既有反映领导贪腐问题,又有反映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有些反映的问题受历史沿革、体制改革和时过境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同时涉及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又因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完善,复杂难办。所谓“二多”:一是对经济领域违纪违 2
法问题的举报增多。反映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信访件上升, 占居信访总量首位;反映干部违反廉洁自律的信访件增多,在信访总量中占一定比例。二是涉及群众利益类的举报增多。近年来,随着各地大开发、大发展、大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反映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集体资产转制、工程承包、土地征迁、安臵补偿等方面的信访比较多,且呈上升趋势。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从基层纪委信访工作的组织建设来看,目前虽然已经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信访工作网络、订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信访工作职责,似乎没有疏漏之处。但部分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不按政策办事,对信访工作还存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难于落实到位的情况,对群众的诉求敷衍了事、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不作为的现象还时有出现;另一方面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也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心态,群抓群管的反腐倡廉局面还未形成。
二是执法监督不到位。部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对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对群众切身利益考虑不周,只顾及部门和团体利益,做出了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有些执法部门的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过于宽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处理解决,使群众对职能部门的公信力产生臵疑,最终走向信访道路。
三是工作精力不到位。现在虽然政府部门已层层建立了信访机构,也配备了专职信访干部。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信访机构虽然健全,但信访干部人员不能真正到位。许多基层信访干部都身兼数职,真正投入到信访中精力不够,碰到信访问题,往往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有些信访干部素质跟不上信访形势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实,在影响大信访工作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的信访工作。
四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有力保障,而信访实践中,各项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信访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和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如村级财务管理、村干部换届选举、重大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等,如果制度不完善,办事不公开、不透明,不能“阳光行政”,势必会造成一方面给干部留下以权谋私的空间,另一方面使群众产生许多疑虑,一旦出现问题,群众就诉诸于信访。
五是横向协调不到位。因横向不协调导致的群众上访现象依然存在。以群众对民事案件裁决不服为例,由于长期受部门工作的影响,部分案件承办人认为案件审结便履职到位,当事人不服则将问题推给上级业务部门或当地信访部门,不愿做、也不会做群众信访工作;而作为隶属于行政机关的信访部门,则认为本部门是群众来访的“中转站”,并没有处理问题的权限和责任,遇到涉法涉诉信访案往往 “绕道走”。政法部门不愿管,信访部门管不了,相互推诿,必然造成上访升级,民怨加深。
六是法制意识不到位。从信访实践来看,群众缺乏依法信访的意识,一些群众对信访工作不了解,盲目信访的现象比较多。一些群众出于个人目的,借信访来发泄对干部的不满情绪;有的信访人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心存疑问,就带着猜测进行信访举报;有的信访问题本身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由于信访人缺乏法制意识,喜欢采取传统的方法,也通过信访来解决问题。
三、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对策措施
为了有效解决信访举报的突出问题,基层纪检监察部门要不断适应客观条件变化的要求和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任务的需要, 在制度、机制、载体的完善和创新上寻求突破。
(一)完善和创新领导责任机制,夯实基础保障
从信访实践看,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构建新的信访工作机制,首先应建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机制。明确领导职责,落实责任,完善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把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特别要把基层主要领导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且作为信访工作的第一知情人和协调人,确保重要信访问题领导亲自关注,亲自过问,亲自解决。对玩忽职守酿成重大群体事件的,对主要领导实施问责,真正做到制度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避免责任虚化。同时建立健全基层信访网络,做到层层建立信访工作网络,级级配备信访专职干部或信访联络员,并注意通过培训等手段,及时提高信访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网络作用,及时了 5
解社情民意,排查信访动态。
(二)完善和创新信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
为及时有效地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应建立“六访制度”。一是开门接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设立 “一室一电一箱”,即设立“文明接访室”、信访热线、举报邮箱,群众可通过这些载体直接反映情况,同时执行点名接访、挂牌接访和纪委常委轮流接访制度,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难题。二是主动约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多年未得到妥善解决,信访人对相关责任单位的信任度降低,甚至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为切实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纪委要主动开展约访,积极和信访人进行沟通,研究信访事项,通过开展约访活动,使信访事项得以尽快解决或实质性推进。三是带案下访,让群众感受诚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是增进干群交流、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通过干部下访活动,可融释信访群众心中的寒冰,疏导过激情绪,主动把过高要求降到合情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加速信访事项的解决进程。四是领导包访,化解疑难信访问题。对突出的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将责任明确落实到纪委有关领导,实行包案处理,即包协调、包督办、包稳定,做到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增强信访问题处理的领导力度。五是全委办访,扩大接访工作格局。推行全委办访制度,克服那种信访工作仅仅是纪检监察信访部门的责任的思想,通过制定信访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分解信访工作任务等方式,形成“人人有信访任务、个个有信访指标”的工作格局。六是基层代访,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将信 6
访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在社区、村屯建立信访代理站,设立专兼职信访代理员,代理信访人到相关部门依法有序信访,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减少上访问题的发生。
(三)完善和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形成资源共享
一个信访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涉及到多个问题,牵涉到多家部门,单靠纪检部门一家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因此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职能,建立由纪委、组织、人事、政法委、信访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接访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般性信访问题当场给予答复和解释,其他信访问题及时办理。对一些涉及部门多、情况比较复杂的信访问题,确定牵头和参加单位,牵头单位主动协调各部门,共同研究问题,制定解决处理方案。做到互通情报,加强协作,整合资源,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形成 “大信访”的格局。同时,纪检机关内部各职能室之间,也要搞好沟通协调,相互配合。
(四)完善和创新宣传教育机制,规范信访举报
宣传教育是导向,规范信访举报工作,必须加大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一是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条例》纳入普法计划,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引导群众按照正常渠道反映诉求,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纷争,抛弃信“访”不信“法”的不正常思维;引导干部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增强依法依纪办访能力。二是开展信访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认真落实纪委监察机关信访举报工作“分级管理,归口办理” 的原则,促进有序、规范、高效的信访工作秩序的形成,努力控制集体访、越级访和重复访。三是进一步宣传反腐败和改革开放 7 的重大成果,阐明现阶段出现的腐败不是根本制度性的腐败,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关系,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自觉地揭露腐败,反对腐败,维护大局,维护稳定。四是加大群众参与行风测评力度,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充分发挥媒体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广听社情民意,广征信访线索。针对各部门的宣传日、重大活动日和行业特点,组织相关单位“走进直播间”,直接了解群众诉求,直接解答、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同时,探索推行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四位一体媒体联动”。
(五)完善和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源头防范
把内部监督与上级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做到既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又积极探索治本之策,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群众上访。加大事前的监督力度,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活动,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特别加强对一些地方在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中不顾群众承受能力、引发群众上访的做法的监督。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规定,深入推进群众密切关注的政务、村务、事务、党务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当前经济领域违法违纪问题占居信访总量首位的实际,某地探索实施了奖勤廉、惩贪腐的“廉政基金”制度。从运行效果来看,该制度的执行使纪检监察机关在管理和监督上更有主动权、更有权威性,给纪委找到了新的工作突破口,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提供了重要手段;从案件的处理结果来看,切实 8
起到了震慑作用,其“违纪者的上级主管领导与其连坐”的规定,让“一岗双责制”落到了实处。
(六)完善和创新办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上访事项的受理范围和办理质量是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所在。首先,坚持逢访必理的观念,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信访登记制》、《实名举报双向承诺制》、《异议问题核查参与制》、《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制》、《优劣信访件评选制》、《履职情况通报问责制》等制度,做到“六快”、“四早”,即快核实、快上报、快批示、快催办、快协调、快处理;做群众工作的人员早介入、群众急需的服务早开展、矛盾苗头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努力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其次是建立督查回访制度。注重信访案件的处理落实情况,重点审核问题调查是否彻底,定性是否准确,运用法规是否到位,回访时群众是否满意,对落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理不到位的一律要求重新处理,决不迁就凑合。第三,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直查快办的优势,提高信访案件一次成案率,争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七)完善和创新工作手法,解决疑难问题
针对不同的疑难信访事项,要创新工作手法,因案施策,推动事情解决。采取“倒推法” 理难题。为化解一些责任不清的特殊问题,组织相关部门通过联席会、现场办公会等形式共同接待信访人,采取“倒推法”,从信访事项最后一步研究,逐层往前破题,步步推进,使该类信访事项得以尽快解决。听证会议难题。对缠访和重复访等问 9
题,组织召开信访听证会,由人大、政协、信访、纪检的工作人员和律师共同组成评议组,对行政机关是否有过错进行面对面的评议,既可有效解决问题,又可缓解信访人情绪。“调访一体化” 解难题。结合律师的身份中立、见解专业、可信度高等职业优势,探索开展律师参与纪检监察信访“调访一体化”工作。强化初信初访工作力度,化解矛盾纠纷和涉法问题。组建模拟法庭审难题。部分涉法涉诉的信访事项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但法院未进行实体性审理,信访人长期不息访,为解决该类信访事项,纪委、政法委牵头组成工作组,成立模拟法庭进行虚拟审理,审理结果虽不具有法律效力,却可为处理该类信访事项提供法律政策依据。信访救助化难题。当前,信访问题大多和经济利益相关联,解决“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特殊历史遗留、无法确定责任单位而需要通过信访救助途径进行处理的信访难点问题,一个关键方面就是要舍得拿出钱来,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各基层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设立财政专项拨款的信访稳定基金。通过实施信访救助,真正解决该类信访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