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初访矛盾化解 是预防上访的有效途径
强化初访矛盾化解 是预防上访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战略发展阶段,劳动力竞争激烈、社会分配不平衡、引发各类诉讼案件不断上升,相应的涉诉信访案件亦在不断增加,当事人维权意识增强,如果不能高度重视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不及时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基层,就会引起逐级上访、越级上访、重复访,上访案件就变成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多,一个县出现一件上访案年,到省上就是几百件,到中央就是数千件。上访人花费的时间越长,耕资越多,心里就越不平衡,矛盾化解难度就越大。所以,只有重视初访案件的化解工作,加强初访工作力度,把初访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才是防止上访,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保证。
一、做好初访矛盾化解,须有满足来访者接待“平台”作保障
信访人首先怀着一个愤愤不平的矛盾心里,抱着一个诉冤枉、讨公道的诉求,如果投诉无门、说理无人,自身的矛盾心里就会更不平衡。为此,就需要为信访人搭建一个投诉“平台”,并配有专人负责,随时接访,及时化解。在审判改革中,最高人民法院帅先创建了“立案信访窗口”,为全国法院开创了设立“信访窗口”为信访人搭建投诉“平台”的启迪。定边县人民法院在上级法院的要求和安排下,及时建立了规范的“立案信访窗口”,并将立案和信访机制分离,为信访窗口配备了各种“软、硬件”设施。使信访人来访时既醒目易找,又方便舒心。同时配备了有多年审判经验的审判人员负责接访,并在接待时采取请坐、递茶、热情接谈等服务形式,以外在感触来消除来访人的不平气氛,缓解抵触 1
情绪,改变其心里顾虑,促进实体问题的解决。
二、做好初访矛盾化解,须有相应的组织机制作保障。接访后,关键是解决信访人投诉的实际问题,才能最终消除矛盾,使信访人息诉罢访。定边县人民法院在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主题的工作原则上,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结合当前信访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在“信访窗口”配备了专门接访人员,负责接访和临时处置,同时组建了信访案件处置联动机制,由院长挂帅,由院领导和院内各庭、局、室负责人共同组成涉诉信访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上下联动,对已立案和上级部门转办的案件及时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在信访窗口的专职接访人接访后,能及时化解的就及时化解,不能及时化解的,就根本具体案件的性质、类型、争议焦点整理厘顺,提出处置方案,报经领导小组确定责任人和包案领导,涉及哪个业务庭的案件,由哪个业务庭的负责人负主责,其他成员配合进行答疑,需要纠正的按照法定程序及时予以纠正,避免来访无人接,接访后无人管,互相扯皮,长期推拖,造成信访人心里逆反,矛盾激化,引起上访。
三、做好初访矛盾化解,须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保障。
信访当事人所诉的维权要求,是根据其自己的感受、理解、思维和利害关系提出的,其诉讼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是否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我们认真的、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个案的内、外在原因,高度重视这些案件所反映出的矛盾焦点,深刻分析案件的本质所在,是执法机关处理案件确有不公和违法情况,还是信访当事人的心理偏差、额外要求、无理取闹或对案件在程序上、实体处理上的误解。还有的案件社会背景复杂,以闹访达到其它目的,只
有掌握这些引起上访原因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症下药、征对信访当事人的诉求和目的做好矛盾化解工作。根据近年来的信访工作实践,如果不通过全面的、科学的查明涉法信访案件的原因、类型、症结所在和信访主体的特殊性,就难及时化解矛盾。根据定边县人民法院近年来处理的信访案件来看,有的信访案件尽快得到化解,有的案件反复缠访十余年,究其原因就是初访时未查清案件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和当事人访求目的,未能准确及时的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初访中,使当事人产生逆返心里,反复上访,案件变的更复杂,矛盾更难化解,如果对初访案件接访后,首先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查清案情和信访人的各种情况,研究制定出正确、恰当的处理方案,采取一次性的化解、矛盾就不易激化,就可以避免重访和越级访。
四、做好初访矛盾化解,须靠国家法律政策作保障。涉诉信访案件,主要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各级审判机关对案件的审判结果和执行存在不公或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伤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一个案件经过一审、重审、终审、再审但结果不一,论证差异大,失去法律的严肃性,使当事人对审判机关不信任,特别是经过上下几级法院多年的审判,给当事人造成了新的损失,新的损失有的比案件标的还大几倍,使当事人的心里不平衡;再方面有些当事人不懂法,不依法律规定衡量自己的诉求,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进行无理闹访,还有些信访人心里障碍,其要求和行为己非正常。对于上述三方面的情况,须依靠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予以处置,防止矛盾扩大化。对第一种情况,信访人初访是那级审判机关或案件最终审判是那一级就由那一级对案件严格依法进行审查,如存在问题就坚决纠正,不要迁就,不要护短、使错判、错执行及时得到纠正。对第二种情况,在初访中,对数次审判
结果有差异的情况依法进行判后答疑,解除当事人的心里疑虑,做好疏导工作,必要时,已给当事人扩大的经济损失,报经政府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一次性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对第三种情况,在查明原因后,按照相关程序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听证,出示相关法律规定,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和思想疏导,如仍不息诉罢访,即在送达书面通知后,应依法采取限制其行为的措施和制裁性措施,以强制措施限制其无止尽的缠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做好初访矛盾化解,是防止逐级上访和越级上访的重要环节,应充分运用法律所具有的调整、保护、教育、制裁四大功能和相应的对策处置初访案件的化解工作,使大量的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
二0一一年六月八日
情况属实,同意发表
供 稿 人:赫宏魁定边县人民法院审判员
联系电话:***
第二篇:调整社会结构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调整社会结构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大量的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原因,也有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原因;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原因,也有发展水平不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都与社会结构问题紧密关联。
结构是事物内部各主要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结构问题直接关系事物内部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结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加剧社会运行的紧张状态。因此,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离不开对各项社会结构进行调整,包括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决策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已经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中等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但也要看到,目前在社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趋势;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难度加大;等等。这些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前,应以新的思路寻找优化我国社会结构的途径,切实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特点。一是覆盖面广。结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改革越深入,结构问题暴露得越充分。二是联带性强。社会问题具有整体
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系统内部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如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就业结构、分配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三是不平衡性。某些社会结构转变快、动力大,超过了其他社会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各社会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情况。四是转换慢,持续时间长。结构的稳固性和惯性决定了其调整、转换的难度大。完善一种社会结构,既要考虑其自身状况,又要与相关系统、相关结构调整相适应。
明确社会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准。首先是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比较好地控制来自外部的影响,当遇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力量时又能主动地调整自己,始终与环境保持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效率的平衡。二是有良好的平衡性能和支撑能力。这是对一个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事物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有良好的功能输出。按照灵活、高效、平衡的要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把自己调整到与社会需要、与系统要求相适应的最佳状态,实现理想的功能输出。
把握社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社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特别需要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优化区域结构,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地优势等区分产业发展重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文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等。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入分析各结构的内涵,正确把握当前社会运行的结构性障碍,揭示各种结构性问题的实质,探索结构优化的途径,科学制定结构调整和转换的策略,创造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结构性条件。
第三篇:如何及时化解中学生矛盾和有效预防中学生打架斗殴
如何及时化解中学生矛盾和有效预防中学生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可以称之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杜绝打架斗殴事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对打架斗殴事件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早防范”。对打架斗殴这样的“顽疾”应该首先探析学生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高中学生生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复杂多变。青春年少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一般个性强,不懂忍让,不知道换位思考。有的学生遇事不够冷静、容易激动,处理事情不计后果。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比如父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长期留守家庭等,个别思想异常、性格偏狭。有的学生受影视媒体影响,崇拜黑社会“老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企望以拳脚“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地间唯我独尊”。正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几千个高中学生在一个校园生活和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打架斗殴事件。
(一)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
观,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加强学生个性修养教育,培养豁达大度、克己忍让、热情真诚的优良品质,由“看不惯”转变为“互为欣赏”,改善“心理不相容”;
(二)加强法制教育。可充分利用法律课、班会、法制讲座、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打架斗殴极易触犯法律,导致犯罪,后果严重;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法懂法守法;
(三)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交流、书信、探病、家长会、开放日等。通过沟通,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
(四)各班成立安全小组,发现学生有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及时化解,发现本班学生间或者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有冲突及时制止、立即报告班主任;
(五)班主任要通过班干部对班里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摸底排查,要做好重点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还要进行追踪观察;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报告年级组、政教处,建立重点关注档案;
(六)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咨询师及“师讲团”的作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疏导和校正。
(七)加强年级组、政教处、学校领导值日巡逻工作,确保相关值日人员按时到岗,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或者制止。
(八)发挥学校门岗保卫人员的作用,坚决制止未来人员进校滋事,及时制止在校门口发生的突发事件。
(九)用好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做到在事件多发地段有电子监控,薄弱时间段有专人监控,并让各班班主任告诉学生整个校园都处于全天候监控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震慑。
(十)主动和学校附近巡逻的交警、片区民警联系,建立互通信息机制,齐抓共管,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纠纷,快速制止打架斗殴行为。
(十一)学校所在地派出所相关人员要对各个学校学生间的纠纷和矛盾进行调查,及时协调相关学校的政教管理人员化解这些学生的矛盾,对有些重点学生要通知其家长和其所在学校的政教管理人员多做思想工作,并时刻关注其动向。
(十二)对经常参与打架斗殴、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要毫不手软,坚决予以开除学籍处分,对造成一定后果的学生还要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四篇:基层法官要强化调解化解基层矛盾
罗殿龙:基层法官要强化调解化解基层矛盾(2009 年 8 月 17 日)
近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罗殿龙在百色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韦瑞灵及百色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丁山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德保县人民法院、靖西县人民法院及渠洋人民法庭等调研。罗殿龙强调,基层法官要进一步强化调解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经济稳步发展。
罗殿龙每到一处,都详细了解基层人民法院、法庭在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听取德保、靖西两县主要负责人汇报近年来的法院审判、调解工作。罗殿龙充分肯定了德保县人民法院、靖西县人民法院及渠洋人民法庭的各项工作。他强调,当前稳定压倒一切,大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把调解工作贯穿于诉讼的始终,尽力做好当事人的疏导、教育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经济稳步发展;要全面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精通法律、熟悉政策、通晓民情的法官队伍,不断提高基层法官的调解水平、准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水平,和谐调解、依法调解,引导当事人自觉化解矛盾,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互相尊重、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办案质量,要把加大调解力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通过调解化解社会矛盾,做到“案结事了”;要立足大局,紧密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调解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广西良好发展势头”的工作目标作出贡献。
第五篇:“六强化”做好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 “六强化”做好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组坚持“项目、效益、品牌”理念,精心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了重点工作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矛盾预防、矛盾排查、矛盾表达、矛盾分析、矛盾化解长效机制,突出“六个强化”,实现最大限度减少矛盾发生,最大限度畅通矛盾表达渠道,最大限度化解矛盾,推进平安、和谐常兴建设。
强化基层基础。常兴镇整合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司法、国土、民政、派出所、治安联防等力量,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工作中心的综合、组织、指导、协调作用,进一步完善“三个体系”(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联动体系),从治理社会矛盾入手,体现大综治、大信访、大调解、大维稳格局的整体效应和综合效应。
强化源头预防。为更好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常兴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平台,广泛深入地汇集民智、倾听民意、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形成了一个诉求有序表达、矛盾化解及时、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作决策、上项目、搞改革前,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充分估计分析实施中将会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形成风险评估预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强化分类管理。对于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重点群体,全镇各村、各单位每个月认真仔细地排查,做到对矛盾纠纷和问题的底数摸清、摸全,对情况摸透、摸-1-
实,并建立基础工作台帐,梳理情况汇总报告,明确责任,提出对策,限期解决。镇综治办实行“每日报告、每十天通报、每月评估”制度,使每一个矛盾纠纷的处理都能从上到下查实查清。
强化结案化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的原则,以“事要解决”为目标,以“分级受理、多措并举、因案施策、制度制约”四项措施,实现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从进入工作台帐之日起最多三个月内办结。
强化秩序规范。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结案到位、实际困难帮扶救助到位,少数群众仍缠访闹访的,加强教育疏导工作;派出所成立了违法信访处理专项工作组,按相关规定对违法信访行为依法处理。
强化协调联动。各村、各单位加强上下联动、左右沟通和横纵协调,强化情报信息沟通,建立了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访情会商制度,加强联合调查研究,促进办案协作,进一步提高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预警防范和依法处置能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