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和有效化解妇女群众矛盾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
__市共辖_个乡镇、_个街道,下辖_个村、_个社区、_个乡镇居委,总面积_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59万,其中女性_万,至2005年底外来人口_万,其中女性_万。改革开放以来,__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05年位居20),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亿元,财政收入40.37亿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61元)。__市委、市政府历年来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问题,把妇女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建“平安__”、“和谐__”的重要力量,通过法律引导、政策扶助、维权保障等措施,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妇女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市妇女在就业与保障、参政议政、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的调整及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的性别文化影响,妇女作为社会利益格局中的弱势群体,其权益还会经常受到侵害,妇女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妇女群众的矛盾和纠纷不断显现。据__市信访局信访统计:2005年全市受理群众各类信访共26297批次(来信4498批次,来访1896批次,来电19903批次),30277人次,涉及妇女群众参与的信访件占40左右。去年,市妇联接待的信访件共335件,从信访接待来看,反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妇女权益受侵害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主要类型:一是劳动权益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原因,总体素质和相对竞争能力较弱,从城镇失业情况看,失业妇女总量较多,单从2006年第一季度情况来看,城镇登记失业总人数363人,女性227人,占63,受文化。年龄、技能、观念等影响,再就业十分困难,尤其是农村大龄女性外出就业难;信访局统计信访件中,劳动权益案件有2958件,占妇女利益信访件的25。二是在婚姻家庭领域,女性权益受到侵害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家庭暴力,现在不仅是农村,在城市,家庭暴力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离婚妇女的财产权益受到侵害,非法同居女性在身心、财产方面受到侵害等等;三是农村出嫁女征地补偿权受侵害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这是根据我们当前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新情况,对我们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提出的明确要求。妇联组织作为代表妇女的群众团体,站在最广大妇女根本利益的立场上,代表维护最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的职责。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变“个唱”为“合唱”,通过促进自身发展、健全预防和化解矛盾机制等多种措施,努力开辟预防和有效化解妇女群众利益的矛盾的工作新方法、新途径,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二、实践与做法。
1、发挥职能优势,积极为妇女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立足服务,围绕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为妇女群众服务理念,竭妇联之力,尽妇联所能。发挥妇联优势,实施三大工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妇女群众的矛盾。
(1)实施巾帼创业服务工程,致力于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主要措施:①树立创业典型,激励更多妇女树立“四自”精神。妇女的创业与再就业关键要靠自身的努力,为了增强广大妇女的创业自信心,我们妇联通过举办就业再就业形势分析会、转变就业观念培训会等形式转变广大妇女的就业创业观念,同时,广泛宣传创业与再就业的典型事迹,如翁巧琴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广大妇女树立了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竞争就业的新观念,极大增强她们创业与就业的信心。目前,已有全国级双学双比女能手3人,全国绿色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巾帼创业致富带头人2人。②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妇女就业竞争能力。在开展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中,我们始终抓培训促创业、抓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在培训中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在河姆渡镇创建成立全市女性创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科技指导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实现转产转业。据统计,全市共建立农村妇女学校298所,三年来,共举办失业失土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班461期,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班370期,培训妇女4万余人次;组织开展科技下乡128次,受益妇女达4.5万人。举办女性创业培训班26期,参加人数达1860人;举办女性就业洽谈会9场,推荐就业近2000人,帮助就业和创业妇女达3000人,③实施资金扶持,帮助更多妇女走上创业之路。为帮助贫困妇女解决创业资金匮乏
第二篇:如何及时化解中学生矛盾和有效预防中学生打架斗殴
如何及时化解中学生矛盾和有效预防中学生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暴力行为,可以称之为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顽疾,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学生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杜绝打架斗殴事件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对打架斗殴事件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早防范”。对打架斗殴这样的“顽疾”应该首先探析学生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高中学生生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复杂多变。青春年少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一般个性强,不懂忍让,不知道换位思考。有的学生遇事不够冷静、容易激动,处理事情不计后果。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影响,比如父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长期留守家庭等,个别思想异常、性格偏狭。有的学生受影视媒体影响,崇拜黑社会“老大”,于是在现实生活中模仿,企望以拳脚“打败天下无敌手”,“天地间唯我独尊”。正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几千个高中学生在一个校园生活和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化解,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能力,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心理问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打架斗殴事件。
(一)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
观,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加强学生个性修养教育,培养豁达大度、克己忍让、热情真诚的优良品质,由“看不惯”转变为“互为欣赏”,改善“心理不相容”;
(二)加强法制教育。可充分利用法律课、班会、法制讲座、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意识到打架斗殴极易触犯法律,导致犯罪,后果严重;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每一个学生都知法懂法守法;
(三)采取多种手段与家长沟通。如家访、电话交流、书信、探病、家长会、开放日等。通过沟通,灌输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家长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
(四)各班成立安全小组,发现学生有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及时化解,发现本班学生间或者本班学生与外班学生有冲突及时制止、立即报告班主任;
(五)班主任要通过班干部对班里的学生每周进行一次摸底排查,要做好重点学生的思想工作,争取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还要进行追踪观察;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报告年级组、政教处,建立重点关注档案;
(六)充分发挥我校心理咨询师及“师讲团”的作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疏导和校正。
(七)加强年级组、政教处、学校领导值日巡逻工作,确保相关值日人员按时到岗,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或者制止。
(八)发挥学校门岗保卫人员的作用,坚决制止未来人员进校滋事,及时制止在校门口发生的突发事件。
(九)用好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做到在事件多发地段有电子监控,薄弱时间段有专人监控,并让各班班主任告诉学生整个校园都处于全天候监控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震慑。
(十)主动和学校附近巡逻的交警、片区民警联系,建立互通信息机制,齐抓共管,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纠纷,快速制止打架斗殴行为。
(十一)学校所在地派出所相关人员要对各个学校学生间的纠纷和矛盾进行调查,及时协调相关学校的政教管理人员化解这些学生的矛盾,对有些重点学生要通知其家长和其所在学校的政教管理人员多做思想工作,并时刻关注其动向。
(十二)对经常参与打架斗殴、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要毫不手软,坚决予以开除学籍处分,对造成一定后果的学生还要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篇:浅谈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思考
浅谈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思考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势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基层各级调解组织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有效的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谈点个人思考。
一、农村矛盾纠纷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以下三个新特点:
一是从农村矛盾纠纷的发展变化上看,矛盾纠纷主体呈多元化并存的趋势。目前,农村矛盾纠纷的主体,已不再是单纯的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的一般性纠纷,而是公民与法人、法人与法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矛盾纠纷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矛盾纠纷的界定标准、调解范围、调解内容和调解方式等发生变化。
二是从农村矛盾纠纷的独有特征上看,矛盾纠纷范围呈多领域交织的态势。目前,农村矛盾纠纷除传统的婚姻、家庭、赡养、宅基地等纠纷外,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经济合同、房屋租赁、劳动争议、福利待遇等由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加,并且与行政纠纷、经济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混杂在一起交织发生。还有一些矛盾纠纷搀杂的情感因素也比较多,多因小事引起,具有易冲动、易激怒的特点,有的因为“咽不下这口气、想教训他一下”而出现矛盾纠纷。
三是从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难度上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难度有增大的架势。目前,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不相适应,并且极易发生强烈碰撞,直接导致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成因多样化。因此,矛盾纠纷牵扯的行业部门多,涉及的当事人多,利益冲突比以往更趋严重。从实际排查调处的情况分析,当事人“以我为本”的心态占据上风,面对邻里矛盾,一方当事人反复要求调处,另一方当事人断然拒绝调解,使调解工作无法展开;面对治安纠纷,有理一方坚持要求依法办事,理亏一方揣着明白装糊涂,凡一时不能满足个人愿望要求的,就以上访为要挟,导致一些纠纷久调不处。
二、农村矛盾纠纷调处面临的新情况
一是基层调解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乡镇、社村调解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工作精力容易分散。还有的科班出身的少、半路出家的多,法律知识相对贫乏,加上调解技能不够过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在协作配合上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按照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精神,司法行政部门对矛盾纠纷调处负责指导和管理。可有的单位部门对农村出现的矛盾纠纷,有时以“化解矛盾纠纷是司法所、调解中心的事”为由,一推了之,延误了调解时机。
三是在调解程序和文书制作上不够规范。有的是轻文书程序、重口头调解和重调轻防;有的是出现了问题再去做调解工作,平时排查矛盾纠纷,定期分析调解工作形势的较少;还有的是矛盾纠纷结案后对履行情况回访较少,没有全程做好调处稳定工作。
三、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对策思路
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学习培训。要适应新时期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需要,各级调解人员必须要有相当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培训,是帮助调解人员增加法律知识、增强业务技能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从镇情、村情出发,借助各方面资源优势和力量,对调解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经常性的学习培训、轮训,强化业务知识与调解技能的提高。同时,还
要引导、鼓励和支持调解人员参加各类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立足岗位自学成才。
二是要强化工作责任。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成效如何,取决于调解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调解人员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之在农民群众中敢说话、说真话,且说出的话有人听、让人服。为此,要强化工作责任,克服“惧难”和“怕烦”的思想,用规范、合理、适用的工作奖罚制度,来提高调解工作效能。
三是要规范调解程序。要坚持自愿平等的原则,在各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当事人任何一方不愿调解不得强制调解。要坚持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为由阻止当事人起诉、申请仲裁或者行政复议。要规范调解操作程序, 建立诸如“四站三室”专业化调处组织,即环保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拆迁纠纷调处工作站和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三个办公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对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调解时可从乡规民约和社会公德的角度进行。
四是要抓好防范工作。本着调防结合、重在防范的原则,努力做好标本兼治、调防结合的文章。当前,要围绕建设“和谐海门”、“法治海门”的目标任务,按照“六五”普法规划
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从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入手,引导农民群众学好法、用好法、守好法,帮助农民群众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掌握社情民意,善于察言观色,对于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做到早预测、早介入、早处理,力争使各类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是要加大排查力度。在继续加强对传统多发性婚姻、邻里、家庭等民间纠纷调处工作的同时,要抓住元旦、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把农民群众普遍关注、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排查调解的重点。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排查调处任务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头,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
六是要调处动作要快。农村中随时会出现突发性事件,对于此类易激化纠纷,调解人员要及时深入现场控制事态变化,及时掌握动态信息,随时与各级组织沟通,合情、合理、合法的向矛盾双方讲明道理,确保矛盾不激化、不转化。双方当事人头脑冷静后,再依法进行调解,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和好如初、和睦共处。
第四篇:加强妇联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建设调研思考
**新区成立以来,在市妇联、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区妇联始终坚持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基层妇女为目标,以化解家庭矛盾为主线,以提高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为重点,特别是针对**新区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积极探索维权工作新思路,拓展维权工作新领域,创新维权工作新机制,求真务实地扎实工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作,为我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五年来,**区各级妇女组织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多措并举创建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队伍建设,坚持社会化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早预防、早介入、早解决。
(一)提高认识,确保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领导到位
妇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之一,因此,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维护好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涉及妇女的矛盾纠纷工作的预防化解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涉及妇女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是了解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窗口,是向党和政府反映妇女儿童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妇联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区妇联始终牢固树立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天职的思想,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作为妇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践行“娘家人”的称号;高度重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妇联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和谐平安**的切入点,摆上重要议程,在认真分析全区矛盾纠纷工作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妇联系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妇联领导坚持亲自接访制度,畅通了领导与妇女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互动发展的观念,把妇联工作与妇女群众需求结合起来,以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为评价工作的标准,注重根据不同妇女群体的特殊要求开展工作,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模式由“阶段型”改为“长效型”,从组织覆盖走向工作覆盖,从工作覆盖走向成效覆盖。
(二)多措并举,建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结合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的任务和角色,积极探索建立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将能够处理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1.健全信访接待制度,畅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渠道。
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法不在于“堵”,而在于“疏”,信访工作完成得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成效的重要窗口和重要标杆。一是认真接访。为确保信访接待制度落到实处,区妇联实行领导接访制度、全天接访制度、全员接访制度等工作制度,统一接待时间、地点,公开、敞开接待来访群众,妇联机关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对来访者均不得推诿,均要形成详细的来访情况记录,以便做好必要的后续工作,确保每件信访均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妥善解决,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二是发挥优势。妇联干部充分发挥妇女敏感、热情、细心的优势,察民意、暖民心、解民忧、办民事,对上疏通、平行沟通、向下畅通,认真梳理,分类处理,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性质较单纯的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尽早息诉;对已解决但仍有可能复发的矛盾纠纷,记录在案、定期随访。积极协调,与信访局、人劳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及时了解动态,参与社会化维权,努力推进工作互联、平台互通、载体互融、资源共享。三是预警靠前。建立预警排查制度,加强各级妇女组织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构如司法局、司法所,信访局的工作联系与配合,在全区建立以基层妇女干部为主体的维权队伍,深入基层,仔细排查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预防矛盾的扩大化。四是回访息诉。针对部分矛盾纠纷时常“复发”的现象,采取回访制度。对于重大、疑难以及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不满足于纠纷的暂时平息,在调处结束后,不定期地回访当事人,跟踪了解、督办协议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对调处结果的意见和建议,直至纠纷当事人彻底消除分歧,避免矛盾纠纷的“复发”。截止6月底,全区共受理妇女群众来信来访693件(次),办结率达100%。
2.实施“妇女维权行动”,把宣传教育贯穿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始终。
提升广大妇女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是维权工作的根本所在,自2004年**新区成立,区妇联坚持广覆盖、长年抓、常更新的法律宣教长效机制,始终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在首位,聘请法律专家走村入户讲法授课,目前已走遍所有的行政村,切实提升妇女群众和各级妇联组织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在普法阵地上,成立各类家庭教育学校,依托各级家庭教育学校、女性素质大讲堂,进行与妇女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充分发挥舆论力量、三级妇联维权网络作用,实现了宣传效应的最大化及矛
龙图腾 乱世巨星 魅惑羔羊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分析与化解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分析与化解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不容讳言,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在很程度上又以涉农纠纷和案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如何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特别是涉农纠纷和案件,平抑农民之间的权利冲突,这对增强司法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平安农村,巩固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对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和特点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除传统的劳务纠纷、相邻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略有下降外,其他涉农纠纷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居首位。特别是农村承包合同纠纷、借贷纠纷大量增加。近年来,此类案件占法庭审理案件的30%左右。
(二)土地纠纷增多。随着国家农业税的免除,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岭、山坡成了“寸土必争”的黄金之地。土地、山林、果园、鱼塘的占有、使用、收益、相邻纠纷增幅很大。
(三)“异地结婚”离婚案件居高不下。众多的打工青年异地打工相识、结婚,由于两地语言环境及生活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给婚姻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此类案件在今年尤为突出;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增幅很大。而且呈现出案件多,标的大、难以执行等特点。法庭处理此类案件基本上以调解方式结案。
(五)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依然存在。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依然存在。此类案件往往由于农民缺乏维权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有的农民则采取极端报复手段来实现权利,往往成为“站在被告席上的受害人”,教训极为深刻。
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坚持积极疏导的方针
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强疏导,就是对农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要主动听取,对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对于农民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办理。尊重和保护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热情。要在农民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到荣之事多做,耻之事不为,不以荣小而不为,不以耻小而为之;同时倡导和谐家庭关系和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二)落实司法为民举措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对依法化解农村矛盾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法指导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便民诉讼措施,便利群众诉讼;加大司法救助的力度,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他们的诉讼提供快捷高效服务,最大限度保障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在审理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中,要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对立情结较强、涉及
面较广的民商事案件,要多做调解工作,防止“官了民不了,案了事不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三)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应当肯定,几年来,回龙圩管理区的普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普遍形式过于单一,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人民法庭要充分利用审判工作优势,采取以案讲法、以案释法、巡回审理、就地开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同时要加强与宣传部门的联系,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引导农民群众以合法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权益。
(四)构建多元化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在当前农村社会中,建立一个功能互补、程序衔接、能够满足农民多种需求的多元化解机制是当前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发展方向。首先,多元化的农村矛盾纠纷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利益的调整、重分,规则的修正、重建,表现在农村的矛盾纠纷在内容、性质和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纠纷成因、纠纷类型和纠纷层次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其次,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差异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就纠纷解决方式而言,无非有诉讼和非诉讼两种方式。诉讼代表国家司法权的行使,属于一种公共性的纠纷解决机制,是纠纷“法律”解决的典型形式。与诉外纠纷解决方式相比,它更具正统性和权威性。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过于刚性化等制度上的功能障碍,诉讼并非纠纷解决的最佳方案。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尽管程序不如诉讼严谨、处理不如诉讼精确,但灵活、便捷的功能优势,更适合于特定社会关系、特定主体和特定纠纷的解决。再次,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
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对纠纷解决方式也会作出不同的选择:侧重权利实现的,往往从法定权利义务角度出发,力求选择诉讼实现权利最大化;而侧重效益考量的,往往从纠纷解决和实现正义的成本、效益出发,力求通过便捷、经济、协商的诉讼外方式解决纷争。只有推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才能从不同角度满足不同主体解决纠纷的需求,使当事人有可能充分行使选择权,获得便利、经济和符合情理的纠纷解决途径。目前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侧重于诉讼调解,这符合社会主体对司法需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但人民调解和民间调解有待于加强,确保产生农村矛盾纠纷解决渠道畅通。因此,要大力加强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按照“小纠纷由村组调解员调处,即不出村;一般纠纷由乡镇调解调处,即不出乡;大纠纷由人民法庭调处”的原则,从而实现功能互补互动,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