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

时间:2019-05-12 15:0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

第一篇: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规范全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网络,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特制定本规范。

一、职责

(一)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

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等提供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

(二)业务指导与人员培训。

负责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媒体及下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有关人员的培训。

(三)总结与推广适宜技术。

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向全社会推广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适宜技术。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向公众传播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四)信息管理与发布。

收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拟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信息规范和标准,对社会上健康相关信息进行监测、评估和引导。

(五)监测与评估。

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素养监测,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需求与效果评估,及时发布监测与评估结果。

二、工作内容

(一)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

1.收集和总结国内外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领域的政策法规、理论策略和研究成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划、部门规章、技术规范等提供技术咨询及政策建议。

2.收集、研究辖区内健康相关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业务指导与人员培训。

1.负责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媒体等的业务指导,提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适宜技术和方法。

2.根据辖区内下级健康教育机构需求,提供日常业务指导、专题指导和科研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调查研究、计划制订、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督导检查、总结报告、论文撰写等。

3.组织开展辖区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领域的政策、法规、理论、策略、技术与方法等。

(三)总结与推广适宜技术。

1.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领域的理论、方法与策略研究,总结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适宜技术,并进行推广、交流。

2.与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和媒体等合作,开展不同场所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研究,提出适宜不同场所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策略、措施和技术方法。

3.研究国内外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总结辖区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交流与推广。

4.开展辖区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辖区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活动。

5.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组织现场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

6.做好传播材料的设计、制作和使用工作。要求传播材料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少数民族地区可使用民族文字设计传播材料。

(四)信息管理与发布。

1.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对健康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形成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为媒体和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源。

2.围绕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制作健康教育的核心信息,利用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向辖区公众发布。

3.拟定健康教育信息管理规范和标准,对健康教育信息发布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4.监测社会上对公众有误导作用的健康相关信息,评估其社会危害,及时对公众舆论进行正确引导。

(五)监测与评估。

1.评估辖区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机构、人员及其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可利用资源。

2.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查找辖区内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3.针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4.开展健康素养监测,提出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5.对辖区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6.及时发布监测与评估结果。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第二篇: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2继续教育与人才培养

20.2.1继续教育

(1)目的以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对职工进行培训,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适应预防医学事业的需要和发展。

(2)内容与方法

a.地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继续教育管理组织,县级应有专人负责继续教育工作。

b.组织、审核本单位申请上报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c.组织参加经有关部门认可的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d.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e.根据本单位各类业务人员实际情况,制订各类人员继续教育或培训计划,建立人员培训档案。

(3)结果与评价

a.继续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和总结等资料;

b.业务人员继续教育或培训档案。

20.2.2大学生规范化培训

(1)目的对新毕业的大学、专科毕业生,通过规范化培训,使其达到主管医(技、检)师的基本条件。

(2)内容与方法

a.制定大学、专科毕业生规范化的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b.毕业生所在科室负责专业理论、技能的培训及日常考核。

c.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并组织阶段考核。

(3)结果与评价

a.规范化培训规划、计划、总结;

b.培训对象登记资料包括培训内容、考试成绩、证书;

c.规范化培训工作检查和考核记录。

20.3指导基层

(1)目的通过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工作的培训、指导,提高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

(2)内容与方法

a.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计划下发专业工作计划,召开专业例会。

b.指导和协助处理重大灾害、事故、事件、疫情等。

c.指导基层单位建立新技术、新方法,帮助基层解决疑难问题。

d.结合重点工作和新的工作项目,培训基层工作人员。

e.编发各种信息资料。

f.组织综合性的业务工作考核。国家级对省级每5年一次,省级对地级每3年一次,地级对县级、县级对基层预防保健机构每年一次。

(3)结果与评价

a.检查内容与方法中所列的相关资料;

b.对基层单位检查、考核资料;

c.基层单位满意度调查的结果。

20.4法规文件

(1)《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卫生部1991

(2)《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人事部1刃5

(3)《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家教育委员会等六部委1987

第三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范(试行)2007年[定稿]

附件1: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

第二条 健康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而制定,其目的是促进妇幼健康教育活动经常化,运作流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标准化。

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内部及其辖区内组织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规范与管理。

第五条 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

第二章功能与职责

第六条 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协助卫生部或受卫生部委托负责制定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对全国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负责对妇幼重点工作健康教育宣传品的研制和推广;对全国妇幼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 地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或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规划的制定、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评估等管理工作,同时负责机构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促进机构内外妇幼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八条 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一)辖区健康教育工作

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行政区域内的以妇幼保健网络为依托的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行政区域内妇幼健康教育管理办法,确立妇幼保健重点工作的健康教育目标。

3.负责组织行政区域内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并对行政区域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与管理。

4.负责组织行政区域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5.负责编写妇幼健康教育材料,为基层提供妇幼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6.负责搜集、储备、制作和发布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妇幼健康教育知识信息。

7.与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部门协作与交流,积极参与本地区内其它健康教育活动。

8.开展妇幼健康教育相关科研。

(二)本机构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

1.负责制定本机构内的妇幼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工作计划。

2.策划并组织机构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3.负责机构内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写,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展版、手册等材料的制作。

4.负责组织机构内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5.负责机构内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父母学校及普及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等活动的组织及管理。

第九条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一)辖区健康教育工作

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健全行政区域内的以妇幼保健网络为依托的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2.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制定本区县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对辖区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评估。

3.负责组织落实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布置的各项妇幼健康教育任务,策划、组织全区(县)范围的妇幼健康教育活动,接受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

4.负责编写、制作妇幼健康教育传播资料,为基层提供健康教育材料的核心信息。

5.负责组织行政区域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

6.与本行政区域内相关部门协作与交流,积极参与本地区内其它健康教育活动。

(二)本机构内健康教育工作

1.策划并组织机构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2.负责机构内健康教育处方的编写,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展版、手册等材料的制作。

3.负责组织机构内妇幼保健人员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4.负责机构内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新婚学校、孕妇学校、父母学校及普及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等活动的组织及管理。

第三章内容与形式

第十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结合本行政区域特点,围绕妇幼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注重健康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普及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第十一条 妇幼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儿童各年龄营养、体格生长与发育、心理与智力发展、常见疾病防治、康复、五官保健等;妇女青春期、围婚期、围产期、围绝经期、老年期营养、孕育、心理健康、常见疾病预防、体格锻炼等内容。

第十二条 健康教育形式包括:

(一)各类健康教育课堂:如新婚夫妇课堂、孕妇及准爸爸课堂、年轻父母课堂、社区健康大课堂等;

(二)各种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应用:如报刊、广播、电视、手机短信、互联网、墙报宣传等;

(三)咨询:如门诊咨询、街头咨询、设立健康咨询热线、互联网网上咨询等;

(四)各种健康主题活动,如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运动会、征文活动等。

第四章网络建设

第十三条 妇幼健康教育工作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均应设妇幼健康教育科,行使其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建立辖区和本机构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辖区健康教育网络应涵盖妇幼保健各项业务管理范围;机构内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应包括健康教育科、保健部、医务科、护理部及其他相关业务科室。

第十五条 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科人员配置,省市级应至少有两名,区县级应至少有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专职人员应具有社会动员、倡导、传播与教育、计划设计、实施、监督与评价等基本技能;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第十六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充分利用门诊大厅、走廊、诊室等各种空间宣传妇幼保健相关知识,并设置相对固定的健康教育活动场所,场所面积适中,环境整洁,悬挂妇幼健康教育宣传板并定期更换,配有宣传橱、展示柜、教具模型及宣传资料,并配备相关设备。

第十七条 妇幼保健机构应配备资料柜、电视机、录像机(或VCD、DVD等)、投影设备、照相机、摄像机、音响设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等健康教育工作设备。

第十八条 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纲要(2005-2010)》要求,健康教育经费不少于当地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妇幼保健机构应当积极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争取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经费。

第五章实施与管理

第十九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行政区域内妇幼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定期召开健康教育工作例会,部署工作,接受信息反馈,积极开展对下级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二十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教育工作制度,逐步规范妇幼健康教育材料、设备、档案管理和信息收集系统,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断细化、完善。

第二十一条 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考核评估办法,定期对基层妇幼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第二十二条 考核内容应围绕妇幼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与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工作可与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考核一并进行。

第二十三条 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健康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结果纳为评

定本辖区妇幼保健机构考核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价指标。

第二十四条 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强自身对外宣传,树立良好形象,并与行政区域内的卫生、妇联、工会、教育、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要建立良好的部门协作关系,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同完成妇幼健康教育工作。

第四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2:

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管理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的管理,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学科体系发展,满足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进行科学决策和开展规范化管理与优质服务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卫生部《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和妇幼保健机构为实行科学管理和开展优质服务,掌握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妇幼保健和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情况而组织开展的各项信息管理工作,是妇幼保健机构常规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按业务管理内容和范围划分,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包括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和医院信息管理等两个主要方面。

第三条 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管理规范是对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在组织管理、工作内容、资源配置、制度建设、考核评估等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各级各类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第四条 本规范内容不包括信息工作中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分析、上报、反馈等信息管理具体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以及信息系统标准等,相关要求参照卫生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其它有关规定。

第五条 医院信息管理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开展以服务对象信息、临床诊疗信息、药品信息、后勤物资信息、病案统计信息、财务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其它管理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院内信息管理及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主要围绕医院管理层、医护人员和就诊服务对象三方,实现辅助科学决策、提高内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过程监管的医院管理目标。具体管理要求参照卫生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文件,不列入本规范内容。

第六条

各地可在本规范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实施细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应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妇幼保健机构院(所)长直接负责管理。妇幼保健机构内设置信息中心(科),根据业务开展的需要可下设二级科室,实行分工协作。

第八条

信息中心(科)是兼具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服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开展各项群体保健与临床诊疗信息管理工作,并具体承担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上报和反馈以及信息化建设等任务,保证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和共享,实行信息归口管理。

第九条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一)妇幼保健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辖区内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中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上报、分析、反馈和监督管理,以及相关信息化建设。

(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妇幼卫生相关数据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质控、上报和日常管理,是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的基础单位。

(三)县(区)、市(地)、省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实行妇幼卫生统计报表及相关个案信息的逐级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共享。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实行向下逐级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四)妇幼保健机构应指导辖区内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和保存各类业务数据与信息的原始记录,做好妇幼卫生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

第三章

工作内容

第十条

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的工作任务主要是:

(一)开展辖区内妇幼卫生信息的搜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以及质量控制等信息管理工作。

(二)参与开展妇幼卫生专项调查活动,提供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服务,掌握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信息。

(三)开展辖区内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承担各级各类从事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与考核。

(四)负责信息归口管理,保证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和共享。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管理妇幼卫生信息资料,保证信息安全,依法开展信息咨询服务。

(五)执行国家有关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和信息系统标准,贯彻落实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六)开展与辖区内各类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公安户籍机构和民政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七)开展辖区内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全省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行管理;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严格按照省级妇幼保健机构要求使用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信息管理工作,对于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尚未作统一部署要求的妇幼卫生类信息系统,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开发、引进之前须报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审批备案。

(八)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性科学研究项目并组织推广适宜技术;开展妇幼卫生信息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

资源配置

第十一条

人员配置要求:

(一)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配备熟悉国家医疗卫生保健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保健与临床各项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

(二)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须配备专职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的配置数量应与妇幼保健机构的级别、辖区规模和业务开展情况相适应。

(三)信息管理人员应具备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结业证明或相应技术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还须具有国家法定执业资格。

(四)信息管理人员需依照国家规定接受有关继续教育培训,妇幼保健机构应对其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活动等给予支持。

第十二条

设施配置要求:

(一)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原则配备本级信息管理工作所必需的相关设备设施、办公场地和计算机房,确保各项信息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开发、引进和使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系统等有关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应配备独立的计算机房,机房面积和相关安全防护要求参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关安全法规标准。

(三)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各项信息系统运行需要,装备必要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备份设备、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以及网络通讯线路等;用于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的设备和用于医院信息管理的设备应分别独立装备并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保证网络安全;机房和电源等相关基础设施可以共享。

(四)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装备适当数量的、专门用于信息管理工作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讯线路等。

第十三条

经费配置要求:

(一)信息工作经费主要指设备设施购置费、信息系统开发购置费、信息网络系统运维经费,以及调研、培训、督导、会议等业务工作经费。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工作经费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原则,纳入到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常规工作经费预算计划,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定投入。其中属于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范畴的,应报卫生行政部门在群体保健工作经费预算计划中予以审批、安排。

第五章

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信息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和信息标准,制定并落实本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规范,并根据信息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和监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差错和事故,确保信息安全。

第十五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以下主要规章制度。

(一)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妇幼卫生监测信息工作制度、妇幼卫生统计年报工作制度、妇幼卫生专项调查信息工作制度、妇幼卫生信息管理业务指导与培训制度、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管理与信息服务制度、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等。

(二)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参照卫生部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范化管理规定。

(三)其他管理制度:信息管理中心(科)工作制度、信息管理工作考核评估制度、计算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运维服务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计算机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数字证书和电子印章使用管理制度等。

第六章

考核评估

第十六条

由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依据本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市各项信息管理制度,负责制定统一的信息工作质量考核评估制度和考核评估办法,并定期组织开展考核评估工作。

第十七条

考核评估内容应围绕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工作的主要任务,从组织管理、资源配置、制度建设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八条

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将信息工作质量考核评估结果纳入本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

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指县级统计机构包括县级(包括县、市、区、旗,下同)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地方调查队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是对县级统计机构建设和开展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县级统计机构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推进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流程规范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四条 县级统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独立设臵。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按中央编办的批复设立。

第五条 各地区应根据工作需要,为县级统计局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其中,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应保持合理比例,业务人员比例不应少于70%。

县级统计局负责人的任免应征求上一级统计局的意见,其中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征得上一级统计局的同意。国家统计局县

- 1 - 级调查队领导干部由调查总队党组研究决定,并征求同级地方党委意见后任免。

县级统计机构要有计划地开展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

统计人员应当恪守统计职业道德,做到: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第六条 县级统计机构应具备开展正常行政管理、业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所需的办公和信息技术设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各地区要争取建立统计工作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统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要。县级统计局的行政经费、业务经费、基本建设投资、按规定应由县级政府承担的周期性普查和大型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经费要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统计经费采取上划下拨方式的地区,要确保县级统计经费的落实;国家统计局各县级调查队承担为地方服务的统计调查任务,地方政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县级统计机构财务管理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七条 县级统计机构要依据上级统计机构的相关文件、规定,制定、完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各项工作制度,以规范工作程

- 2 - 序,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统计工作正常开展。具体包括:

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决策规则和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密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等。

业务工作制度:包括统计调查工作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统计数据使用和发布工作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工作制度、统计执法责任制和普法工作制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业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制度等。

县级统计机构要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并装订成册;要公开对外窗口部门人员职责、办事程序等;要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要根据工作需要,对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第三章 统计调查

第八条 县级统计机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经批准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按统计业务工作流程开展统计调查,保证数据质量。

第九条 调查基础工作

1.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按照上级统计机构的要求,收集、整理同级编办、民政、工商、质检、税务等管理部门行政登记资料,实地调查、核实基本单位信息,经上级统计机构审批后更新名录库信息。开展名录库数据质量检查,确保名录库基础信息地域覆盖完整、行业统计全面、单位鉴定标准、基础信息正确。

- 3 - 2.严格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做好调查网点的维护、管理。不得随意更换调查网点,调查网点确需更换必须报上级统计机构同意。

3.根据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工作要求,在上级统计机构已赋予的管理权限范围内,对本级专业部门和业务人员,以及调查对象分配基层表和汇总表专业处理权限和系统管理权限。

4.建立调查工作网络并实施动态管理。由调查对象直接报送报表的,要建立填报单位统计人员名录;由部门或乡镇街道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要建立部门和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名录;聘用辅助调查人员采集数据的,要建立辅助调查人员名录。

第十条 接受、布臵统计调查任务

1.按照上级统计机构的要求,接受统计调查任务。认真参加上级统计机构工作会议和业务培训,正确理解和掌握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数据处理程序。

2.认真贯彻执行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依法组织开展统计调查。

3.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召开有关会议或下发文件,组织开展针对调查对象的业务培训,布臵调查工作。使调查对象明确法定填报义务,理解和掌握报表填报方法、指标含义等,达到准确填报报表的要求。

4.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范围向调查对象布臵调查,保证调查单位不重、不漏。发放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要进行登记。

第十一条 数据采集

- 4 - 1.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要求采集数据。做好催报工作,督促调查对象按要求填报统计报表;现场调查工作要认真、细致,调查中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要加强对现场调查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

2.做好报表或数据接收登记记录,保证调查单位不重、不漏,数据上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3.规范基层原始报表。基层原始报表必须完整、规范。使用纸介质上报的报表,要求填写工整、清晰,使用墨水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有单位负责人及填表人签字,注明填报日期,加盖单位公章。统计人员现场采集的报表要有调查对象名称(姓名)、经营地点(地址)、统计人员签字、填报日期。以磁介质、光存储介质或网络方式上报的统计报表,要求文件名规范、格式正确、无病毒、有密码和身份控制。

4.统计报表应由法定调查对象填报,不得编造、伪造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 数据录入、审核

1.接收统计资料,对数据进行录入或加载,代不能实现网上直报的调查对象录入基层表。

2.对报表和指标进行审核,并依据审核结果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核查,做好核查记录。

3.经核查确认错误的数据,应要求填报单位及时修正,并在规定时间内重报原始报表。

4.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再审核,直至无误。做到录入数据和

- 5 - 填报单位报送的原始报表一致,单位不重、不漏,无逻辑性、趋势性差错,数据结构合理、正确。

5.按照上级统计机构的要求做好联网直报单位的审核、查询工作。

第十三条 数据上报

1.数据上报应明确责任,规范报送流程,做好报送记录。报送记录基本内容包括:专业(报表)名称,主要数据、情况说明,统计业务人员、部门负责人、主管局(队)领导签字等。

2.以纸介质上报的统计报表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签字、公章等齐全;以磁介质、光存储介质或网络方式上报的统计报表文件名规范、格式正确、无病毒、有密码和身份控制。同时,要按要求报送数据处理及有关情况的说明等。

3.对上级统计机构查询的问题,应在规定时限内核查、答复,做好查询记录。

第十四条 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规定,规范操作,从规模总量、增长速度、比例结构、内在数量关系等方面着手,对数据进行审核、把关,保证数据质量。

2.根据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和专业特点,制定数据质量检查方案,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进行检查。检查中要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发现统计违法行为要及时向统计执法检查机构进行移交。

3.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6 - 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章 统计服务

第十五条 统计资料发布

1.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发布制度,依据统计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按照《国家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对外发布和提供非涉密的统计资料。

2.做好统计资料解释说明工作,在发布统计信息的同时,公布主要统计指标含义、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计算方法等信息。

3.对外发布或提供统计资料不能越权、越级;不能违反规定擅自公布统计资料,不能对外提供、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第十六条 统计网站建设

1.县级统计机构要因地制宜,采取自建、依托政府或上级统计机构网络平台等方式,加强统计网站建设,要充分利用统计网站,公开统计政务,发布统计数据,宣传统计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统计工作、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2.及时更新网站信息。

3.加强对网站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第十七条 统计分析

1.县级统计机构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跟踪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了解并反映当地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中的苗头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开展

- 7 - 分析研究。

2.开展统计分析要做到选题准确、实事求是、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用词严谨、对策和建议可行。

第五章 统计信息化建设

第十八条 县级统计机构要根据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储存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

1.争取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地区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或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之中。根据统计信息化总体规划,认真制定每年的实施方案。

2.建立、完善统计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使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硬件、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3.配备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计算机人员和设备,统计业务人员要达到“人手一机”,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

4.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身份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等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

5.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实现与乡镇街道通畅的网络连接,积极推行网络报送系统。

6.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的知识技能,培养既熟悉统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

- 8 -

第六章 统计法制建设

第十九条 县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普法教育,紧紧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统计人员和调查对象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条 县级统计机构作为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行为。

1.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备统计执法人员,提供必要的执法设备和条件。从事统计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统计业务知识,参加统计执法培训,并取得统计执法检查证。

2.统计执法检查要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做到预防、查处和整改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合法、公正、公开、高效地开展统计执法工作。

3.规范统计执法的程序和执法工作流程,将统计部门的职责范围、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相关事项向社会公布。在组织实施统计执法检查前应当拟定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依据、时间、对象、内容和组织形式等。

4.要建立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等应当立卷归档。

第七章 统计管理工作

- 9 - 第二十一条 县级部门统计管理

1.县级统计局要依法对县级政府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进行管理:制定并公布本地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和办事程序;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申请单位拟订的统计调查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定期公布经审批的县级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加强检查和监督。通过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合理界定统计工作分工,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服务能力,减轻调查对象负担。

2.加强县级部门统计资料发布的管理,明确其数据使用和发布范围。建立县级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县级部门统计资源的作用。

第二十二条 乡镇街道统计管理

县级统计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建设,要求乡镇街道设臵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乡镇街道设立派出机构,实行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垂直领导。

县级统计机构要认真履行对乡镇街道统计业务管理的职责,指导乡镇街道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乡镇街道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配备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计算机设备,逐步将统计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

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数据的检查、监督,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第二十三条 辅助调查员的管理

- 10 - 县级统计机构要严格按照劳动人事管理的相关规定选聘辅助调查员,落实辅助调查员的经费补贴,加强对辅助调查员的管理。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做好业务培训。要建立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和督促辅助调查员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 调查对象的管理

县级统计机构要加强对调查对象的管理。定期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和统计监督检查,指导调查对象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做好原始记录,逐步实现统计台账的电子化管理。

第二十五条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管理

县级统计局是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承办机关,负责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具体事务;按照上级统计局的授权要求,审查申请材料,上报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送达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和查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中各种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统计调查项目管理

县级统计机构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统计机构关于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自身统计调查行为。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经批准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不得随意调整、变更;确需调整或增加统计调查内容的,应充分考虑统计调查对象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减少调查频率,缩小调查规模,降低调查成本,并按相关管理规定报省级统计机构审批。

第二十七条 统计资料管理

县级统计机构应当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管理要

- 11 - 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保密工作规定》,采取档案管理标准和方法,配备必要的设施,妥善保管统计调查中获得或者形成的统计资料,以真实记载、反映统计工作,便于开发使用统计资料。

1.制定本单位统计资料管理办法,明确统计资料管理的具体要求及管理职责。指定专人对各类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确定密级,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如遇机构变动、人员调整,对所保管的统计资料要办理交接手续,防止丢失和损毁,确保统计档案资料的连续与完整。

2.统计资料的保存时限:统计调查中取得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原始资料、统计调查对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臵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应当至少保存两年;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至少保存10年;各种磁介质、光存储介质资料要建立备份系统,并长期保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国家统计局依据本规范内容,制定考核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具体实施。县级地方调查队参照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 12 -

下载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场所健康教育规范

    公共场所健康教育规范 (一)公共场所行业健康教育概述1.公共场所的范围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密集、停留时间短、人员来往频繁的具有护围结构的场所,属人为建成。它对广大群众来讲......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 辖区居民 二.服务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2.对青少年、妇女、......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工作培训小结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工作培训小结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强化和提高基层卫生单位专(兼)职健教人员工作责任和工作能力。1月30日,在黔陶卫生院二楼会......

    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试行)

    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试行) 发布时间: 2010-2-2 来源:区疾控中心 浙江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健康教育与健......

    全年全国健康教育宣传日

    全年全国健康教育宣传日 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3月3日 中国爱耳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结核病防治日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22......

    机构信用代码规程工作规范

    XX村镇银行机构信用代码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机构信用代码是指从信用的角度编制的用于识别机构身份的代码标识,共18位,具有唯一性、经济性、广覆盖性、实用性和......

    中国健康管理专业网 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健康管理专业网 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简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邓小平同志“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指示,1......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

    美国教育专业伦理规范 美国教育协会1975年代表大会通过 序 言 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从而认识到追求真理、力争卓越和培养民主信念,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