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XX市乡村光污染的现状分析及防治建议
XX市乡村光污染的现状分析及防治建议
指导老师:xxx
研究目地:目前,光污染虽还未列入环境污染防治范畴,但它的危害显而易见,并在加重和蔓延。人们在生活中应了解光污染,也应注意防止各种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避免过多过长时间接触光污染。应积极去创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环境,尽最减少光污染带来的危害。
研究过程:确定研究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整理调查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写论文。
参考文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问答》及网上资料等
一、XX城乡一体化,乡村发展快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等方面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XX作为我国的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XX港直接的经济腹地、副省级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展迅速,乡村地区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因此,乡村在快速发展中,光污染现象不断加深。
二、XX乡村居民对光污染的了解现状及其原因
(一)乡村居民对光污染的了解
1、乡村居民不了解什么是光污染
据笔者调查得到,乡村居民中,40岁以上有约98%不知何为光污染,30~40岁有约75%表示了解不深,而在30岁以下的广大青少年中,仍有25%~30%表示不了解或了解不深。
那么,什么是光污染呢?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白亮污染:主要指在白天, 阳光照射强烈时, 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以及各种光面涂料等外墙装饰材料, 对阳光的反射形成二次光源。
人工白昼污染:主要指夜幕降临后, 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以及美化城市夜景的由人工布置的各种照明灯、泛光灯。
彩光污染:主要指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所构成的彩光污染。
2、乡村居民不了解光污染的危害
乡村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打乱人的生理节律,危害人体健康
夜间室外照明,特别是建筑物的夜景照明产生的干扰光,有的直射到人的眼睛造成眩光,有的通过窗户照射到室内,把房间照得很亮,影响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打乱人的生物钟的节律,危害人体健康。
⑵、干扰驾驶人员视觉作业,危及交通安全
对陆地交通的影响,主要是指室外夜间照明产生的干扰光,特别是眩光对汽车或火车的司机的视觉作业造成不良的影响,降低司售人员的工作效率,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对旅客的正常的视觉活动,如走路,识辩路标、路障及周围环境状况等也造成影响;此外就是影响为交通运输作业提供视觉信息的信号灯、灯塔和灯光标志等的正常工作,降低其工作效能。
对海上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干扰海上航行人员对航标或灯塔的光信号的识别。严重时,将航标灯周围的港湾设施灯光,桥梁灯光,建筑物灯光或海岸线上的景观照明灯光误认为航标信号灯。
⑶、光污染严重危害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对动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外,大多数动物在晚上安静不动,不喜欢强光照射。可是夜间室外照明产生的天空光、溢散光、干扰光和反射光往往把动物生活和休息环境照得很亮,打乱了动物昼夜生活的生物钟的节律,使之不能人睡和休息。
对植物的影响:破坏了植物生物钟的节律;导致植物花芽的过早形成;使植物休眠受到干扰,引起落叶形态的失常和冬芽的形成。
⑷、光污染对乡村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对乡村环境的影响:乡村照明的光污染不仅破坏了优美的夜空;也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发电产生的CO2和NO2等废弃物对乡村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对乡村气候的影响:大量室外照明开放时,在客观上是提高了地面气流的上升速度。各种热源对气流加热,并和大气中的CO2结合,随之上升到空中,形成气云和“温室效应”,最后导致乡村气候异常情况的发生。
调查显示,有65%~70%的居民不知道光污染的危害,有15%~20%的居民了解但不深,只有1%的居民表示了解。
3、乡村居民对光污染的危害体会不深
据笔者调查,乡村的居民对光污染危害的体会普遍不深。有居民表示:我家前面就是一个饭店,晚上那个灯很亮。最开始是觉得不舒服,但是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嘛!当笔者问到有没有想过什么方法时,对方很明确地表示:没有。
在收回的83份有效答卷中,约80%的居民表示没有寻求过解决的方法,大约9%的居民表示寻求过,但没有解决,只有2%左右的居民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对以上所描述的现象的分析
1、乡村居民文化知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
在收回的答卷中,笔者看到,40岁以上的居民大多是小学或初中文化,还有9%表示从来没有上过学。30~40岁的居民则以初中和高中文化居多,在30岁以下的居民中,也有60%以上的居民表示只有高中文化。
普遍的低文化使得居民不了解什么是光污染以及光污染的危害。
2、光污染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在城乡一体化中,不免有许多的基础设施要建造,难免会造成某一些施工场所在夜间仍然是灯火通明,或多或少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光污染。某些闹市中的商场、公司、饭店、宾馆、酒楼;发廊及舞厅等为了招徕顾客,不惜在深夜采用高耗电量的广告牌、霓虹灯、瀑布灯等,使得某一范围内出现“不夜城”的现象。而一部分建筑物的镜面玻璃、釉面瓷砖、不锈钢、铝合金板、磨光花岗岩、大理石及高级涂杆等装饰,更是明晃晃、自花花、眩咽逼人。
3、光污染的危害是逐步积累的光污染会导致头昏、头痛、精神紧张、注意力涣散、烦操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不适感,还会诱发光敏皮炎,伤害人的眼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
调查显示,有9%以上的居民有头昏、头痛、精神紧张、注意力涣散、烦操心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不适感时,只是随便吃点药,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光污染带来的危害。
我们知道,光污染的这些危害都是逐步积累的,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造成太大的危害。因此,居民即使产生了上述的不适,也不会想到这是光污染所带来的,更不会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4、乡村居民追求美观,注重美观
如今,乡村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瀑布灯等越来越多,单纯的注重装饰品的美观,而不考虑装饰品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居民区附近的商场、饭店、宾馆、发廊等,在自家的大门口放置各种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灯,以招徕更多的顾客。
在调查中,笔者对商场、饭店、宾馆、发廊等的有关人士提及这些彩灯所带来的严重污染时,他们表示:虽然比较费电,但是所带来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更有人如此表示:很好看嘛,也很显眼!你看这里就这样一个广告牌,晚上灯一亮,很远的地方都看得到。
有居民这样说:那些大商店、大宾馆上面挂的广告牌、霓虹灯什么的,我看上去很漂亮,有大城市的感觉……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反映:这些灯太亮,晚上睡不踏实。
三、光污染的防治建议
总体方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始规划和建设乡村夜景照明时就应考虑防止光污染问题,从源头防治光污染,实现建设夜景,保护夜空双达标的要求。
1、政府方面
(1)组织各有关专业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参加就XX乡村光污染程度的研究工作,这些专业大致包括:照明规划与设计,城市环境学科,天文学,光辐射计量,光化学,光生物学,心理学,医疗及保障科学等。
(2)借助我国照明学会、环境学会和天文学会等与国际照明委员会以及其他有关的国际学术团体如国际天文学会50工作组(IAU50),国际暗天空协会(IDA)及智利的光污染研究机构等联系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际上已有的成熟研究成果,合理有效的运用于XX的乡村。
(3)由于光污染的相关专业部门人员分散,尤其是乡村地区,必须将统一规划的研究子课题按专业特长落实到单位和人员,同时尽快让这样的人员工作起来。
(4)尽快着手制订我国防治光污染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建议在国家或地区性环境保护法规中增加防治光污染内容。
(5)建立和健全监管机制,认真做好防治光污染监督与管理工作。
2、社会方面
大力宣传光污染的危害,提高人们防治光污染的意识,引起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重视。对那些正在计划建设或建设中的乡村务必在计划时就考虑防止光污染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已产生光污染的乡村地区,应立即采取措施,把光污染消除在萌芽状态。
3、个人方面
对于我们广大居民而言,要准确地了解光污染及其危害,自觉做到不制造光污染。当遇到光污染的侵犯时,要大胆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第二篇:论文-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内容摘要】: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占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说,没有长江流域,就没有这一地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都会是另一种状况;反之,如果中国没有了长江流域水资源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不再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如今,我们对长江的期待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担负着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重任;同时,它还担负着喃水北调”以解决北方缺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卜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己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水污染进行现状分析,呈现长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其成效,提出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来唤起广大市民以及企事业的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意识,为其保护水资源提供策略及实践借鉴。【关键词】:长江流域 水污染 统一管理 水资源保护意识 建议
近几天,武汉市民纷纷接到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的“关爱生命之水、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短信。江苏靖江市官方微博“靖江发布”9日11时许发布通报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靖江事故绝非个例,这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缩影。一个必须正视的痛切事实是,长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且短时间内无力改变现状。据统计,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如此众多且凶险的潜在污染源,每天都在虎视眈眈着长江。除此之外,那些根本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亦对长江水体的安全构成日常而致命的隐患。
一、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分析
据统计,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 km,其中南京长122.8 km、武汉77.3 km、上海52.3 km.岳阳29.5 km.重庆27.4 km、镇江21.2 km,六城市累汁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30Ic。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等21个城市被调查的790 km江段中,己形成约560 km的污染带。
固体废弃物是指没有使用价值和用途被人们抛弃的物品,主要是由工业制造、建筑、烹调、文娱、农业生产以及其他活动使用的各种材料之后被抛弃的固体残余物,包括:过期的报纸、玻璃瓶、金属罐、纸杯、塑料瓶、废弃车辆、橡胶、矿渣、动物皮毛、飘尘、污泥与食品剩余物等。长江沿岸堆积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是污染长江水质的另一大原因。1992年,仅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就达462万t,堆存量达2170万这些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其中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极易进入水体,严重污染水质。重庆以卜沿江城镇淹没线以卜工业和生活垃圾堆存近2 000万t,也没有一座达到国家标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另有淹没线以卜城镇中大量的坟墓、厕所和医院污物堆存以及原来的各类矿场及矿渣等,所有这些有害物质将被大量浸出并扩散到水体中。
经分析,造成长江水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如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万科四季花城”、“高尔夫城市花园”、“恋湖家园”、“奥林匹克花园”等数十个楼盘,开发建筑面积达250万平方米,新增居民近10万人。因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这些居民区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金银湖,造成湖水水体严重污染,目前金银湖水质已从开发前IV类降为劣V类水质,湖水发黑、发臭,失去了景观功能和养殖功能。又如中心城区的墨水湖、龙阳湖、南湖、汤逊湖等周边楼盘开发项目,同样由于污水收集管网未形成系统,不能有效收集居民生活污水,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湖,使这些湖泊的水质分别由原来的Ⅲ类降为Ⅳ类,再由Ⅳ类降为V类或劣V类。据武汉市水务局2006年的统计,我市中心城区(不含东西湖区、江夏区、蔡甸区和黄陂区)62个湖泊水质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呈富营养状况水质的湖泊占60%以上,表现出中度和重度富营养,总磷、总氮及COD严重超标,湖
雨、污不能分流,污水处理难度大。湖泊治理和湖泊水体保护、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点源”(是指水体自身的污染来源,如腐败的动植物沉积和底泥污染等)、“面源”(是指地表的污水及雨水)及“内源”的综合治理。“点源”是一个个排污口,治理办法是截污,而截污的前提是污水管网收集系统的畅通和广覆盖。但目前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并不完善,没有达到广覆盖。老城区管网改造滞后,存在雨水、污水合流的情况,雨污分流只在部分新建城区和已改造的老城区得以实施,从而加大了污水处理和截污的难度以及污水处理的不完全。“面源”的治理要依靠城市综合管理措施。但实际情况是:在全市范围内,从市民到政府官员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推行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理念,缺乏阻断浮尘、制止乱倒垃圾等有效措施,通过土壤——草皮——沟渠净化地面雨水的从源头控制水污染的机制尚未完
此外武汉市世行贷款污水治理项目(一期)工程近日正式投入使用,武汉市污水处理能力由6.4%提高到21.6%,105万市民告别污水。著名东湖风景区水果湖泵站经一年多建设也投入运行,茶港和水果湖等主要排污口的晴天污水和初期雨水已不再排入东湖。目前,东湖截污工程已实现20个排污口的截流,可截住入湖污水的70%,每日可截流污水约20万吨。特别是医疗废水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传染性很强。8月初,武汉市环保、卫生等部门对该市71家区级以上医院医疗病人大小便、清洗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液、手术及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排放情况调查发现,这些医院日排放医疗废水2.3万多吨。一些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也存在废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或擅自停运的现象。对此武汉市政府要求该市所有医院在今年12月底前建成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彻底实现医疗废水无害化处理。
但这只是排废后的未端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才是保持水质的源头措施。据介绍,由于丘岗、河网密布,降雨丰沛,近年来,开发建设活动频繁,武汉市轻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5%,每年有300多万吨表土流失。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殖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总磷浓度、含沙量等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水利、农业、林业生产的发展,加重了旱涝灾害,淤积了湖泊、河道、水库,影响了城市景观和区域生态环境。
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8月9日,由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和武汉市水务局联合编制的武汉市第一部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武汉市水土保持规划》,从源头治理水土流失,规划分为近期和长期两个阶段,经过20年整治,投资8.19亿,水土流失程度全部控制在微度侵蚀以下,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100%,植被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近年来,武汉港水域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主要是船舶流动造成的污染,经粗略估算,通过武汉港的船舶将2/3的垃圾和3/4以上的油污排入长江,每年总量在1万吨以上。
据悉,武汉将今年年内开始建设我国首个内河船舶防污工程。一期工程将投资300余万元,工程包括在青山监督站建立一个实验室,在阳逻、二桥、大桥等6个监督站的巡逻艇上配置便携式红外摄录和检测设备,对油污采样分析,提高监测、治理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小组作业-论文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重大科技“武汉市汉阳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示范区选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地区,历史上,汉阳湖泊纵横交错,但近年来水系分割、功能萎缩、污染严重。作为全国第一个城市水环境改善重大科技项目,对享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盛誉的汉阳,对整个武汉市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未端而且从源头治理水环境,尽管项目包括3部分:以月湖、莲花湖为重点的景观水体工程,以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南太子湖为重点的水质恢复工程,以生态技术为重点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但一经实施,将提高武汉市治理水体污染的能力。
四、关于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
1、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长江流域水资源虽然相对比较丰富,但总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长江水量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往往不重视珍惜、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特别是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污废水任意排放,使得长江流域水环境口趋恶化,影响了人体健康,制约了经济发展,也 影响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人类正处于新世纪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提高保护水资源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保护长江水资源是一个全民的事业,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和遵守水的各项法律,强化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的国策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资源成为全民的自觉行为。
2、加强长江流域监督管理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人为地将系统、完整的水系分割开,‘多龙治水”难以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水资源保护应遵照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水量与水质并重的原则 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和规划整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目标、措施和要求,理顺关系、健全机构,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的管理,加快水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流域 监督管理主要有以卜几个方面。
2.1、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应在己有的水质站网基础上,尽快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大水质监测投入力度,提高监测应急能力。按照流域水功能区划,优化布设饮用水源地,对重点保护江段和重大排污II的测站或测点,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监测站网采样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传输能力,逐步建立自动水监测站网,做到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反映水质情况和水污染的防治成效,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源污染防治服务。
2.2、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的管理
既要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又要严格退水水质管理,对一切从长江取水的企业和单位坚决执行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2.3、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督
在合理规划入河排污II的同时,要按照冰法》、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新设或扩大设置的入河排污II的监督管理力度,凡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应依法处理。
2.4、推进水资源保护建设,加强以源头控制为主的水污染综合治理
粗放式的经济建设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根木原因。长期以来,工业污染采取以末端治理的措施,耗资大、效果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到以源头控制为主的产品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包括选用无污染原料、采用污染轻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对造
第三篇: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进行抽查的通知》、《国省县道及主要乡道考核评比的通知》,多管齐下,促进长效保洁机制良好运行。
3.严格督查,实行责任追究。实行了多方督办和责任追究工作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由四名县委常委牵头,带领相关单位,组成督查组,对环境卫生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指导督查,对进展缓慢或工作不力的镇(街道)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同时,县上制定了影像留存--下发督办单--督促整改--现场督查--整改回复--效果督查的“六步走”督查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跟踪问效。各镇(街道)也以观摩促整治,通过相互评比打分,寻找工作差距、交流工作经验;镇(街道)纪委现场督查整治标准、整治进度以及镇村干部驻村情况。通过多方位的立体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1.突出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中,倡导规划先行原则。聘请专业设计院制定了《富平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在全省首家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三个方面对2016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分类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建议书》。同时,在全省率先推行规划师驻村指导建设工作制度,从省规划设计院聘请专业规划师,分片包联指导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定期深入各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坚持驻村规划师签字背书制度,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
2.实施分层包联。实行县级领导包联责任制、县级部门帮扶制、镇(街道)领导驻村制。具体为:县级领导每周深入包联镇(街道)一次,指导示范村建设;包联部门积极为示范村提供项目和资金帮扶。各镇(街道)领导驻村负责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分层包联、多方督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建设工作。
3.注重建设特色。各镇(街道)结合不同镇村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立足农村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势利导,分类实施,突出建设重点,彰显村庄特色,逐步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型、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现代农业发展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美丽示范路方面。
今年主要改造提升G210、G108(原S106)两条示范路。制定了《富平县G210、G108道路景观改造提升设计方案》,已修建花坛14030平米,栽植绿化苗木1500余株,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目前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中。渭富路、由老路、底张路、富觅路4条示范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协商;七条示范路沿线行道树和宽幅林带补植栽绿工作已完成,共计栽植补绿10余万株。
二、存在问题
富平县美丽乡村工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宜居家园,有赖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少数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工作的主动性和大局观不够,不能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屡见不鲜,相关包联部门参与热情不高,得过且过问题突出,不能有效参与和帮扶;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些镇(街道)思路不清,贪大求洋,不能遵循乡村建设的一般规律,把握不好城市、镇区、农村三者的建设思路和风格,过分崇拜钢筋、混凝土建设,把乡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二)规划编制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建设、乡风乡俗建设等四个方面,根据目前的规划现状和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分类指导有待提高,新庄村、大渠村的建设模式和思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但也形成了“一窝蜂”现象,不能有效结合地域特色搞建设,形成千篇一面现象;二是规划内容有待完善,目前规划相对单一,只是对村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编制规划,但没有规划“大农业”、“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体系;三是建设概念有待明确,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概念模糊不清,引起仿古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互模仿和复制现象,形成了资源过度开发和建设资金过度浪费。
(三)工程建设层次不齐。建设美丽乡村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政府只是主导和规划,相比2015年建设情况,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质量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各镇(街道)为主题的地位没有变,施工的初衷和程序没有变,但在工程的质量和重视程度上有所变化,由于建设数量的加大,各施工队资金的匮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和工程进展不一等现象,加之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后期维护不能有效跟进等原因,造成未交工先破损现象;二是效果问题,由于各施工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持,各镇(街道)也对建设理念把握不准,不能着眼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造成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层次不齐,严重偏离乡村生产要发展、产业要多元、生态要保护、底线要守护的总体要求。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一)把握好五个原则。笔者作为美丽乡村工作具体实施者,建议基层政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五项原则。具体为:一是环境卫生是基础工作。离开了环境卫生整治,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基础建设,决定了只是昙花一现;二是脱贫解困是目标。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脱贫,建设美丽乡村是脱贫解困的形象工程,应在农业,农村,农民之间打造三位一体的循环扶贫模式,始终不能偏离脱贫这个目标;三是产业升级是帮扶。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对象也是农民,政府应明确农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发挥好政府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越俎代庖,抹杀农民的创造精神,要变“输血”为“造血”;四是旧村改造是方式。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旧房拆迁等现象,即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差,在建设中应因地制宜,尽量应用改造,依势而建,因循而建,尽量改造陈旧老房,还原农村气息;五是文化传承是乡愁。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底蕴,每个人都难忘的也是小时候那些旧文化,旧习俗,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将这些深深烙在心里的东西还原出来,体现出来。
(二)处理好“六个关系”。目前,中央已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市也明确了其工作的内容及内涵,要求紧紧围绕“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建设内容“产业美是基础、环境美是特征、人文美是灵魂、生活美是目标”的建设理念。但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六个关系”。具体为:一是处理好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的关系。政府应发挥政策制定,蓝图规划,建章立制的作用,引导群众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二是处理好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关系。积极实行一村一品,不搞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建设,这样即失去建设的意义也背离了建设的初衷;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对群众急需解决的要紧事紧办、快办,但也要从长远着手,让群众多方受益;四是处理好顺势而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不能急,要量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搞运动式建设,这样往往会出现浪费和重复建设;五是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数量来衡量,也要质量来体现,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六是处理好社会需要和市场配置的关系。要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好市场杠杆调节的作用,建设具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美丽乡村,不搞“一窝风”,理性把握社会需求,正确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三)保持好“七个卫生”。环境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第一岛链”,长效保持是确保农村“干净、平坦、整齐”的必要条件。基层政府应重点保持好“七个卫生”。具体为:一是庭院卫生,各镇(街道)、村通过“最美庭院”等一系列活动的创建,引导群众先从自身环境卫生做起;二是门前卫生,门即门面,一个人的脸面,各镇(街道)、村通过卫生评比和星级卫生文明户的评选,促使群众做好门前卫生;三是村庄卫生,各村要通过长效机制的运行,采取党员带动,宣传并行;保洁员垃圾清运,肩负监督;村、组管理问责,加大通报等方式方法,促使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四是道路卫生,一条路的环境卫生直接反映一个村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对所辖地域的第一印象,道路的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各各镇(街道)、村采取加强督促检查、卫生评选、文明宣传等活动,加大清扫力度和频率,全力保持辖区沿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五是街镇卫生,主要通过设置集市、过会地点,加强执法和宣传力度,来消除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六是田园卫生,这是个新概念,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是指群众耕地或收割时在耕种地里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主要涵盖,田间地头秸秆等农作物的堆放方式以及焚烧等现象,需要各基本单位创新工作方法,主要以规范引导、宣传教育为主,引导群众合理堆放;七是沟壑卫生,主要是指沟壑内的卫生问题,涵盖沟壑内垃圾的倾倒,填埋等问题,各镇(街道)、村应按区域合理建设不同容量的垃圾填埋厂,让垃圾有处倒,从而实现不乱倒。
第四篇:网站现状分析及建议
网站现状分析及建议
网站是公司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发挥好了,其对公司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网络的运行机制,我们就能够通过网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考虑到公司原本就已有网站,如果推翻重做,需要的人力物力就目前公司的配置而言还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我下面的设计方案是以在原有网站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完善。
1、网站主题和名称的定位
网站的名称就是公司的名称,主题就是网站的题材,作为公司网站顾名思义题材就应是有关公司的题材。这样有利于形象的统一。
2、扉页
如能在网站上增设扉页,我想效果会更好些。以FLASH 动画和3D 技术制作,以公司代表工程为内容、以动感的方式向浏览者展示内容。稳重大方而又具吸引力的扉页。
3、网站视觉形象设计
网站能否第一时间吸引访客,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网站视觉形象。
网站的标志:本人以为我们是科技公司,应以设备产品及公司标志融为一体作为网站的标志。
网站的标准色彩:现在公司网站色彩比较单调,没有视觉冲击力。不同的色彩搭配产生不同的效果,并可能影响到访问者的情绪。一般
来说,适合于网页标准色的颜色有:蓝色,黄/橙色,黑/灰/白色三大系列色。
网站的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一样,标准字体是指用于标志,标题,主菜单的特有字体。一般我们网页默认的字体是宋体。为了体现站点的“与众不同”和特有风格,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特别字体。如公司的标志是一艺术化的阿拉伯数字。
网站的宣传标语:也可以说是网站的精神,网站的目标。用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来高度概括。应多发挥公司集体的智慧,想出更有创意并体贴公司的标语来。
标志,色彩,字体,标语,是一个网站树立视觉形象的关键,这些在设计上也应以企业的形象相符,使公司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都应得到很好的体现。
4、网站的栏目和版块分析及建议
板块设计上,现在公司的网站共分“首页”、“关于万容”、“新闻动态”、“技术中心”、“环保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金属资源回收加工”、“人力资源”九大版块,每个版块都有自己的栏目。
首页的设计在下面还要讲到。
关于万容的栏目设置分为万容简介(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组织架构(企业各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和主要工作职能)、经营团队(介绍企业各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发展历程、荣誉资质、领导关怀(介绍国家各级政府领导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领导对公司致辞和期望等)、企业文化、产业结构图(详细介绍公司产业结构,并配于文字和图片)、联系我们。让访问者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现状及建议:该版块下设栏目并未得到有效管理及更新,如组织架构栏目依旧为以淘汰架构图,经营团队栏目至今未制作完成,发展历程栏目、荣誉资质栏目、领导关怀栏目未更新,企业文化栏目文字单调。
建议此版块中企业文化栏目增加公司内部活动图片及照片,增加内刊电子版的下载。企业文化的栏目可分为企业理念、文化话动、企业荣誉(以图文形式介绍企业曾获得的荣誉奖励)。此版块应归属总经办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新闻动态的栏目分为公司新闻(介绍与企业相关的新闻让访问者随时随地的了解企业的最新情况)、行业资讯(介绍行业的大事要事让访问者及时集中的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动态)、政策法规(如果把公司和省市、行业间的有关新举措、通知及时传到公司网站上,各分公司项目部一上公司网站进入“政策动态”就看到并且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既方便又快捷)、视频中心(以公司宣传片为主)、下载中心、环保频道(可从公司链接到环保行业主要网站)。
现状及建议:政策法规栏目未及时更新,下载中心栏目至今未制作完成,环保频道栏目不能链接到其他环保行业网站。
建议将下载中心栏目剔除并增加公司大事记栏目。公司大事记栏目可对企业发展历史中重大意义、典型实事进行阐述。此版块应归属总经办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技术中心的栏目分为中心介绍(介绍技术中心的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以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科研方向、重大项目、科研成果、技术合作与交流。
现状与建议:部分栏目内容更新不及时。此版块应归属技术中心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环保设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业废弃物处理、金属资源回收加工四个版块的栏目都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其中内容无需太多改动,只要及时更新即可。建议将此四大版块全部归类于公司产业这一大版块,并归属四个事业部共同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人力资源的栏目分为人才理念(介绍公司引进人才的理念)、招贤纳士(介绍公司需引进人才的具体内容及岗位)、履历提交(可在网上填报并提交履历表应聘公司岗位)。
现状与建议:各项栏目更新及时,但无特色。此版块应归属人力资源部直接管理并予以及时更新。
另外,建议增设在线论坛版块。作为公司的信息交流平台,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三个不同的论区。客户服务论坛,企业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交流的平台;员工之家,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技术论坛,供技术人员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的平台。行业间在质量安全和管理上好的做法和最新的建筑科技也传到这个版块,供大家多学习交流。
每个栏目按具体的方向添加内容。
5、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我确信风格是建立在有价值内容之上的。一个网站有风格而没有内容,就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好比一个性格傲慢但却目不识丁的人。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性。这是最基本的,毋须置疑。另外
在突出网站标准色彩;突出网站的标准字体;使用统一的图片处理效果等上多下功夫,因为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次定位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调整,修饰。
6、确定网站的目录结构和链接结构
目录结构的好坏,对浏览者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对于站点本身的上传维护,内容未来的扩充和移植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研究网站的链接结构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链接,使得浏览最有效率。现在公司网站在这两点上做得不错,在这不过多讲述了。
7、首页的设计
首页是公司整体形象的浓缩,要进行创意设计。不仅要美观简洁,大气,国际化,还要体现公司的形象、公司实力,主营业务。
首页主页设计应采用不同色彩进行融合搭配突出网站稳重清爽的格调另外运用FLASH 技术设计动态效果强调网站的特色同时也更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
设计首页的版面。就象搭积木,每个模块是一个单位积木,如何拼搭出一座漂亮的房子,就看你的创意和想象力了。先将理想中的草图勾勒出来,然后再用网页制作软件实现。
技术上的细节处理。
8、页面设计
内页设计追求在风格上统一,但又要因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不同的功能页面又将体现出和功能内容相符的个性风格。
内页主要用来实现一些公司宣传性内容,而这些内容更新不很频繁,如公司概况,组织结构介绍等。
9、版面布局。
现在公司网站应算是“T”结构布局,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在往后我们需多注意的是细节色彩的搭配上多注意,以免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10、网页色彩的搭配
这个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用一种色彩。这里是指先选定一种色彩(比如公司的标准色绿色),然后调整透明度或者饱和度,产生新的色彩,用于网页。这样的页面看起来色彩统一,有层次感。
11、网站后台功能
网站的新闻发布系统、栏目设置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文章搜索系统、客户留言系统、人才招聘系统。这些模块具体实现可以再根据需要改动.
一个网站的设计到运行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这里不一一例举了。只要能够做到:即时性,访问者能够即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及相关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快速的通过管理后台发布企业信息;实用性,网站不但能够提供一个信息浏览、查询平台,而且要求实现企业、客户、交流、互动的平台,让网站更人性化;易用性,功能易用,界面清晰,访问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及内容,做到一目了然,清晰明了.上面我所讲到的都只是网站页面的设计,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式和框架。其真正核心是网站里的内容,浏览者的最终目的是想从网站上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容的好坏、有无价值直接关系到网站的成败。一个好的网站起码要有源源不断的东西添加进来,持续更新站内新闻,否则只是一潭“死水”,现在公司网站止步不前的最大原因我想正是在于此。
网站的风格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但网站的内容是需要持续更新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与公司发展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那内容从那里来?是根据我们网站的栏目设置灵活添加相关的文章、图片,也可以从各大期刊报纸网络上转贴,但应标名出处。这些就需要我们的网站管理人员和采编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多下功夫了。
第五篇:--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状分析与建议
---市疾控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于2003年6月,成立以来,成功地经受了防制“非典”、人禽流感、霍乱等传染病疫情的考验,出色完成了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各项防治工作。在这2年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经历了SARS等传染病疫情之后,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更深的思考,建立完善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安全可靠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体系,是一个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面临的关键问题所在。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仅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承担着组织、协调、指导、培训、管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信息处理等重要作用,是上传下达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基层防保网络(乡、村两级)的最高管理层,能否及时发现、识别、控制突发疫情,直接决定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基本情况 1.1 人力资源现状
1.1.1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2005年职工总数为87人,专业技术人员61人,占70.9%。
1.1.1.1从学历结构来看 本科学历人员9人,占14.8%,大专学历人员13人,占21.3%,中专学历人员35人,占57.4%,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4人,占6.6%,其中本科、大专学历中有8 人为第二学历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达到64%。
1.1.1.2从职称结构来看 副高以上职称人员8人,占13.1%,中级职称人员11人,占18.0%,初级职称人员38人,占62.3%,医士及其他人员4人,占6.6%。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比例过大。
1.1.1.3从专业结构来看 从事疾病控制15人,占24.7%。传染病防治专业1人、计划免疫专业1人;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专业2人;食品卫生专业3人、学校卫生专业1人、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专业4人;预防综合门诊医学专业1人。从专业结构看,从事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计划免疫、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等专业业务人员力量较为薄弱。
1.1.1.4从年龄结构来看 35岁以下人员41人,占67.2%,35―50岁人员14人,占23.0%,50岁人员6人,占9.8%。人员相对年轻。
1.1.2基层防保人力资源现状 2005年防保人员总数为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9人,占77.8%。
1.1.2.1从学历结构来看 本科学历人员为0,大专学历人员11人,占22.4%,中专学历人员23人,占46.9%,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数15人,占30.6%。基层防保人员存在学历较低的现状。
1.1.2.2从职称结构来看 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为0,中级职称人员11人,占22.4%,初级职称人员31人,占63.3%,初级以下职称及无职称人员7人,占14.3%。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比例过大。
1.1.2.3从年龄结构来看 35岁以下人员31人,占63.3%,35―50岁人员10人,占20.4%,50岁以上人员8人,占16.3%。
1.2用房现状 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1730平方米、检验用房1020平方米、辅助用房250平方米,两年来未新增业务用房。
1.3设备现状 万元以上的仪器主要是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酶标仪及洗板机、生化仪、血球仪,除血球仪是2003年购买以外,其余均为八、九十年代产品,而且生化仪、酶标仪已数次修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在130万元左右。
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SARS的流行催生了对公共卫生的高度重视,国家、政府、社会对公共卫生体系和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各省各市都加快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步伐,但作为最基层的县(市)级疾控机构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
2.1 疾控机构自身发展相对缓慢
疾控机构前身是原卫生防疫站,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将公 共卫生服务的重点放在预防控制传染病方面,通过当时卫生防疫部门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先后消灭和基本消灭了鼠疫、天花、脊髓灰质炎、白喉等传染病,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指标明显提高,但改革开放近20年来,突出强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防疫部门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五大卫生的工作中,而忽略了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直接导致了相关人员、技术、设备的薄弱,由于疾控机构组建时间不长,短时间内的发展还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2.2重治轻防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社会工程,投入大,效益链长,短期效益不明显,不但在普通百姓心目中重治轻防,在卫生部门中也一直是重治轻防,多年来轻视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防控,防大疫、防恶病的意识淡薄,从政策、领导到关注程度都存在忽视现象,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远远落后于医疗单位建设。
2.3疾控体系管理机制不合理
现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疾控机构对乡镇防保人员实行业务指导,而行政领导实行层级管理,无人事管理权限,无工作经费,乡镇防疫人员主要精力用于创收,因此疾控机构技术指导缺乏直接性和强制性,管理显得苍白无力,既管不好人,又管不好事。
2.4业务经费投入不足
SARS疫情后,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视,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加,但从目前重大传染病防治要求看,经费投入仍然不足。疾控中心现有87人,核定拨款的只有64人,专项防治经费也存在较大差距,乡镇防保人员工资更不能保障。
2.5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
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缺少,学历结构偏低,特别是缺少学科带头人和缺乏有经验、有技术、年富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人才断档、人多才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名专业人员往往承担着多项任务,致使工作只能处于 应付状态,难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2.6设施、设备不到位
工作用房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参照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工作用房还不达标,布局不合理,且与卫生监督所同一办公楼办公,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设备配备上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老化,放射、检验、监测能力低下,缺乏新型、快速的先进检验检测设备和应急设备,现有设备还达不到国家标准的50%,严重影响了应急检测和日常监测工作的开展。
2.7乡镇防保机构防控能力薄弱
乡镇防保人员是疾控体系建设网络的基底,承担着大量的、具体的、细致的预防保健工作。然而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组织的人、财、物配备极其缺乏,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专业人员少、应急处置能力差的现状。几点建议和看法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制定规划,加强疾控机构基本建设,新建或扩建业务工作用房,改善工作条件。增加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实验室标准,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注重专病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协调发展,拓宽检验领域,增加科技含量,争取早日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建设高素质的疾控人才队伍,不仅是疾控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疾控机构改革发展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
3.2.1有效拓展“引才”机制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当前疾控机构改变人才机构、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协调全面、规范适用的原则,严把“准入关”,积极引进学有专长、专业对口的 人才,并有针对性地吸纳部分相关专业和学科的人才,努力使引进的人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疾控工作内容和防治任务的需要。
3.2.2全面完善“育才”机制 高效的培训机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疾控机构要开拓思路,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从组织管理、制度保证、物资保障、运作方法等方面建立继续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培训,提高全员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促进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不断为人才的成长进步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3.2.3切实加大“用才”力度 在疾控机构内真正建立择优录用、竞聘上岗的竞争机制,不拘一格、灵活务实的选任机制和奖优罚劣、留贤免庸的激励机制,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全体人员爱岗履职,形成用其所学、用其所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其能、各得其所的人才使用新局面。
3.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先进的通讯和互联网络,形成及时、准确、快速防控体系。与上下级机构保持密切联系,构建一个数据报告准确、信息共享便利,能够及时快速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预测预警的应急反应机制。完善全市疫3.4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疾病的防护能力,加强全民公共卫生的道德教育,普及公共卫生法律知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市民健康素质,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市民体质,有效预防疾病。宣传部门和新闻机构要支持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和其它新闻媒体应开辟免费的、定期的健康教育专栏、专题或节目,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
3.5加强基层防保机构建设 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的建设。理顺乡镇卫生防保组织管理体制,由疾控机构垂直管理,财政合理安排基层防保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以保证乡镇防保组织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制定稳定人才的利益性政策,有计划地扩大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比例,充实和加强基层预防保健队伍,同时针对乡镇防保人员非专业人员多,整体素质低的现状,定期通过培训、讲座以及自学考试、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基层防保人员的专业水平,促使防保机构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确保全市公共卫生事业持续有序发展。
3.6加大疾控体系建设投入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会公益性事业,面向社会,为公众服务,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并要逐年有所提高,要确保疾病预警监测、重大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防疫处置等疾控核心业务的运行经费,对疾控机构的基本建设项目和设备购置,要安排专款给予支持。镇财政对基层防保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要同步配套,实现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无“盲区”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