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写作倾吐心理管窥及教学导引
[作者]陈新/安徽省蚌埠一中
[内容]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这里所说的“鸣”即倾吐,韩愈分明地告诉人们:倾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写文章尤其如此,教学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要“言之有物”,这“物”便是“思”,便是“怀”。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学生写作“言之有物”者固然有之,而“言之无物”者亦大有人在。要消除学生作文中“言之无物”的现象,方法之一便是促使学生会“鸣”,即学会倾吐。因此,研究学生写作时的倾吐心理及培养方法,对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时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倾吐,就其实质是基于主体心理平衡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行为举动,或曰精神追求的外化,因而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倾吐属于人的“存在需要”,在中学生写作行为中,尤其体现自我实现和求知与理解需要意识。历代文人的创作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然而他的伟大的诗歌创作活动却是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当代文豪巴金也说过:“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当然,中学生作文不同于文人创作,他们写作中“自我实现”等主观心理意识较之文人大为削弱,他们的写作心理也较多地打上了严格的或可称之为机械的教学规范的印记,然就其倾吐心理实质而言,写作中的“存在需要”意识仍然十分强烈,从而显示出中学生作文倾吐心理的独有特色,在写作实践中,时时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现概述如下。
1.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
所谓情绪倾吐,是指写作者受到某一外来事件的突然刺激,或因接受间接知识(阅读等方式)而在内心深处激起的或悲伤抑郁,或兴奋喜悦等种种情绪意念时,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反映在写作中,文章便情感充沛,主观感受丰富。这类文章大都有感而发,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且较多体现在课外练笔一类的短文中,如某生因家中装电话被无故勒索一百元后,心中大怒,遂“鸣”一篇《人的道德哪里去了》,“鸣”后始觉轻松。显然,在情绪倾吐心理支配下写就的文章,除少量的主观片面,大多情真意浓,时有精品产生。
所谓理性倾吐,是指写作者面对某一论题,或某一社会生活现象作理性思考,从而产生通过文字表达生活认识及思想感情的一种心理意识。在这种心理意识支配下写就的文章,往往能对生活作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并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剖析事理,进而表现出创造性的发现能力。月亮妩媚娇柔,辉洒大地,人见人爱。但爱思考的同学却不以为然,月亮本无光源,借他人光辉走近人类,巧取赞誉,实不足取。在深遂的夜空,只有星星,默默地为宇宙散发着光和热,引导人类探究无垠宇宙的奥秘,却从不索取赞誉,这才是真正的伟大。《月亮,你害羞吗》因此散发着诱人的创造性魅力。
写作中,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并非截然对立,相反,任何一篇出色的文章,都是情绪倾吐和理性倾吐的完美结合。情绪倾吐突出“真”,赋于文章以生命;理性倾吐突出“思”,令文章充满思辩气息。二者的有机统一,使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都达到了完美境界。
2.有意倾吐和无意倾吐
有意倾吐,顾名思义,是主体在主观意念支配下的一种目的明确的倾吐行为。金道行先生在《写作心理探索》一书中把这种倾吐心理分为两类,即“缺乏性”倾吐和“丰富性”倾吐(其依据是克雷奇的动机理论),前者的具体表现如韩愈所言“不平则鸣”,即由主体心理需求和外界供给失衡所引起的补偿意识的外化行为,而后者则是基于一种创造意念而产生的心理行为,两者都是由于“心理不平衡”而产生的“强烈的心理张力”所致。在中学生写作行为中,这两种心理都表现得极为明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写作时,有意识倾吐意识越强,倾吐心理张力越大,写出来的文章就越加丰厚;而有意识倾吐意识淡漠,倾吐心理张力较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显得贫弱无力。
无意倾吐,并非主体无目的的倾吐行为,而是更高层的心理倾吐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主体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感受、经验、认识成型后沉积到意识的潜区域,由偶发的因素激活后在文章中闪现出的灵感火花。这火花是对生活和事理的认识的高度浓缩,因而往往是深遂、隽永的。可以说,一篇成功的作品,其倾吐心理总是由有意倾吐和无意倾吐交织在一起的。冰心的《小桔灯》,其有意倾吐是表现小姑娘的勇敢、坚强,其无意倾吐正是作者关于灯的给人光明、希望、鼓舞的潜在认识的外化。
3.直接倾吐和间接倾吐
直接倾吐,即直抒胸臆,有啥说啥,无须拐弯抹角。在这种心理意识制导下写出的文章,文意鲜明,情感充沛。像前文所举《月亮,你害羞吗》即是。
间接倾吐则不同,它的思维特征是意在此引而言彼,颇类文学表现手法中的比兴,一生写《抗争),不直言艰苦环境中的抗争精神,而是选择深秋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蜜蜂,在太阳出来后,从“我”的手中奋然冲向室外的坚强举动,从而发出感叹“在这渺茫的希望中,它战胜了死亡,获得了新生。只要有一息尚存,它就要与这艰难的世界抗争到底”,其写作旨意最终得以张扬。
4.主动倾吐和被动倾吐
这实际上谈的是主动写作和被动写作的问题。由中学作文教学的特点所决定,学生的写作行为并非都是在他们的自觉意识下进行,文章的主题也并非都是学生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总结,而往往是由教师的命题规定或受到所给材料的制约。因而,写作者极可能在两种心理制约下写作。一种是当命题的主题或所给材料可能提炼的主题与写作者的某种生活经验重合,或在心中引起某种意念上的共鸣,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倾吐意识,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极易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另一种是所给命题或所提供的材料激不起学生的写作情绪,也无法在他们心中产生某种共鸣(因写作题材陌生,或生活经验贫乏等),此时,学生就会在被动心理支配下进行写作。当然,写出的文章语言贫弱,内容空泛,感情真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上所谈,仅为中学生写作中几种常见的倾吐意识及行为,涉及到态度,情绪、方式等方面,在实际作文中,它们往往是相互包容甚或相辅相成的。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从教学角度讲,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引,以使其“不吐不快”呢?我认为这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以下简述之。
1.丰富蓄积,有源倾吐
倾吐,首先得有东西,否则,别说吐,就是挤恐怕也难以挤出什么来。这东西是什么,便是生活认识的积累。因此,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热爱并投入生活,从而丰富生活认识的储备,就成了作文时倾吐的重要源流。叶圣陶曾形象指出:“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汨汨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正是叶老教给我们的指导学生作文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当然,生活认识的蓄积,也包括阅读书籍等间接吸收知识的方式获得。因此,作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
2.创设情境,激发倾吐
我们知道,情绪是写作的启动基因。因此,激发这种心理意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而创设情境便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完《苏州园林》,教师布置一篇介绍某处风景点的说明文。教室里没情绪,怎么办?带着学生到风景地实地走一走,情绪便陡然高涨起来。有条件的学校,亦可组织学生参观工矿企业或参与某项社会活动,从而直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走出教室是创设情境的较好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在教室里同样可以创设情境。我在教学中常使用“小品激情法”,就是在课前预先指定几位同学(可有教师自己)演练一小品,而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作文话题便由此生发出来。实践证明,此种形式颇能激发情绪,每次小品结束,学生情绪高亢,倾吐欲望十分强烈。此外,就作文命题或所给材料引发讨论,或进行实物牵引,像一片枫叶,一只苹果等都能成为契机,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去,以激发倾吐欲望,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收获。
3.引导鼓励,促进倾吐
正如叶老所言,学生心中有了蓄积,会“不吐不快”,但这仅指出了青少年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了自己的认识后而产生的强烈的倾吐愿望。作为语文教师,则不仅要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同时还要善于引导,使其转化为写作行为。教学中,我通常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引导。
其一,开设论坛,促进探索,加强求异、发散等创造性思维训练。论坛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举行辩论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论辩式探索。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追星”热现象、中学生活主旋律的内涵等中学生生活中的焦点进行论辩。此外,还可以举办专题讨论会、影评等多种形式的论坛,从而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倾吐欲望,据此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处处显示出同学们思辩的锋芒。
其二,培养思考习惯,丰富生活认识储备,训练潜能迁移。生活离不开思考,所谓“行成于思”正点明了“思”的重要作用。看到玫瑰,有人欣赏它的美丽,有人责怪它的多刺,但有人却由此悟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重性,因而也必须辩证看待的哲理。灯光给人希望,白扬坚强不屈,凡此种种,无不是思的结晶,潜能迁移指的正是这种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起的某种形式的思考习惯的自然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势思维在起着积极的作用。具备这种思维习惯,是能促使生活认识增值,从而写作时能有效倾吐的心理意识和思维技能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地点醒学生的这一认识,以促使其不断发展和成熟。
4.教给方法,有效倾吐
这里所谈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观察的方法,积累材料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就观察而言,有掠影式观察、探索式观察、摄影式观察、反刍式观察、机械式观察、立体式观察等等,方法众多,不一而足。而积累材料主要表现在日记式或卡片式,是观察感受以及阅读的直接记录,因而可看作是写作的雏形。
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则一方面体现了写作者选材、组材、谋篇等基本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对学生多进行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能的训练。而联想、想象、比较等能使材料增值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作文时有效倾吐的重要前提,因而要加倍重视。93年高考记叙文命题正体现了这些综合能力的训练要求。利用材料表现主题实际上是写作中的技能训练,方法繁多,不再一一列及。中学生写作倾吐心理管窥及教学导引中学生写作倾吐心理管窥及教学导引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写作导引
”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自己的仇敌,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别人的缺点,宽阔的胸怀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文题解读]
“学会宽容”主题
什么是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宽容有多“宽”?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因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拥有包容的胸,怀,就会包容任何人,包容整个世界。
[写作导引]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行文时,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等。
[素材链接]
1.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2.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
4.宰相肚里能撑船。
——俗语
5.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
-——庄子
6.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张九龄
7.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
——魏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名家作品选读]
林清玄:送你一轮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ō rě”,智慧。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赏析]这位禅师以菩萨般宽容的心性,’给误入迷途者送去了一轮照亮良知的皎洁明月,终于使他感到惭;隗而走向光明的道路。文章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含义隽永;仿佛从深山古刹中飘来的一阵悠扬的钟声,听似遥远,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审视并洗净自己灵魂深处被玷污了的阴暗角落。
[网络美文欣赏]
1、宽恕的美丽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第一次看到含义如此隽永而富有诗意的句子,我即被深深地打动。原来有关宽恕的诠释可以这样优美而令人感动。
上苍造物,何等超绝,在赋予生命的同时,也赋予了一颗宽恕包容之心,就像那紫罗兰,从不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人生的际遇,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遭遇,逢坎坷不颓废,遇泥泞不骂娘。时时处处都秉持一颗宽恕包容之心。你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快乐。
有一位名厨曾有名言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这样看来,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也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恕道啊。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说,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心灵一定纯洁;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灵魂一定美丽。
2、生活的艺术
很少有人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过自己,同样,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曾亏待过生活。在你的眼里,别人实际得的总是比他应该得的多,而你自己正相反,于是你感到不平、压抑,甚至愤怒。
其实,生活没法亏待你,只有你自己才可能亏待自己。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
泰戈尔有诗:“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活是永远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你的心态。其实鸟儿只需做好一只鸟,云儿只需做好一朵云。
无论生活将机遇和幸运赐与谁,都有他赐与的理由。一味的羡慕与嫉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了你一份平和的心境。只有抱着淡然的心态认真做好你应该做的工作,你才有可能得到并不淡然的结果。
学会接受他人的成功与幸运,并不意味着认同自己的平庸与拙劣,而恰证明了你的成熟与坚韧。只有成熟的、坚韧不拔的人才懂得如何去摆弄得与失的砝码,才懂得生活的艺术原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
3、宽容不是错
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中国人爱面子的“美德”在我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我爱面子,所以我以为所有的人都需要面子。每次我感到难堪时,我不太愿意反唇相讥,只是尴尬地笑笑来化解矛盾。因为按我的思维方式,我总以为人人都要面子,不该因为自己的面子而去损伤别人的面子,也正因为如此,我总宽容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仇人。
但是这种宽容却招来朋友的反对,他们以为我的这种想法简直就是谬论,迂腐透顶。在朋友眼中只有黑白分明,没有任何调和色;所有的人和事只有两种结果:对与不对。对的当然不需要宽容,而错误的就必须严加批评,让犯错误的人痛哭流涕才算是告一段落。其实何必呢?难道就不能宽容一次,给犯错误者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但我的宽容却使我在别人眼里成了“孔乙己”,成了“堂吉诃德”,成了一个在人们眼中“食古不化”的“异类”。难道宽容真的是错吗?
其实宽容不是错。没有人会因为朋友的宽容而离他远去。对朋友过于苛刻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一个凡事斤斤计较的人,有谁会宽容地对待他呢?宽容不只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你的宽容会让大家更加宽容地对你。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生活,人们每一天都会感到温馨,感到愉快。
如果没有鲜花的宽容,哪有蝴蝶多姿的衣衫;没有松树的宽容,哪有菟丝花的柔关;没有蜜蜂的宽容,哪有餐桌上的甜美。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宽容。这些宽容源于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以及素不相识的过客,还有孕育着奇迹的大自然。既然大家都在享受宽容,为什么不能拿出爱心去宽容别人呢?其实宽容很简单,就是容忍一下,退让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次便有难得的艳阳天。人们都喜欢弥勒佛,爱那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大家都喜爱宽容的人,为什么自己不做一个宽容的人呢?
朋友说:“这种博大的宽容本身就是错。”错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朋友说这种宽容的处世方式不适应快节奏的竞争社会。朋友说得似乎有些道理。的确在凡事要效益的社会中,人们注重的是结果,没有人会为了过程,而放弃结果。这也就有了为了结果不择手段的人,为了结果尔虞我诈、置人于死地的人。难道就不能换一种方式,在和谐宽容的气氛中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吗?让一场暴风雨被煦日春风所替代,不是更舒心更惬意吗?宽容是一种真诚、一种期待。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世界会变得更加祥和安宁。让我们用真诚打动每一个不会宽容的人,期待着一个宽容的世界吧。
宽容不是错!
点评:文章论据充分,恰当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学生佳作示例]
宽容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当你面临困难,遇到了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学会宽容。
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界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学会宽容是为人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为人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尴尬,而且也不值。“天地本宽,而鄙者自缢。”《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是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道理吧。事实上,宽容并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唯宽可以得人”,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或者受到宽容的巨大感召,放弃伤害,回归到美好的人际中来。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你的情绪就会有转折的余地,就不会大动肝火,纠缠于鸡虫之争,宽容别人,给别人留条后路,别人才会报之以宽容,这也会为自己留下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保护自己,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己的辩解,驱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少一份沮丧,就能在心底竖起一个坚强的自我。
人人多一份宽容,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多一份珍重与美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做五彩的乐章。
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别人。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也不会被思想包袱而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才能不断修德养性,充实完善自我。
生活需要宽容,生活呼唤宽容。愿世间多—份宽容,少一份计较。让生活在宽容的氛围中灿烂夺目。
最后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中的诗句共勉:“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简评]作者该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善于积累,善于思考。没有积累,文章便不会有这么丰富的材料;没有思考,文章不会写得如此得心应手,开合自如。
细究宽容
你因逆反而辜负过老师的厚望吗?因狭隘而误会过同学的帮助吗?因偏执而拒绝过他人的劝导吗?有过,应该都有过。有意无意地,我们几乎伤害过所有真正爱我们的人,然而,我们依然幸运地生活在关心和挂念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只要静静想上三分钟,想想我们的生活道路,想想道路上给过我们粮食和水的人,想想那些满含热情的脸庞和溢着笑意的眼睛,我们将会承认: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
我相信,关于宽容,每个人都会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构筑着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家园。总有那样几个名字,那样几张面孔,那样几句话语,在暗淡的日子里,给我们携来平静和亮光,从而使终结通往新生,岁月焕然一新,征程虎虎生风。感激?是的。一种多么自然的情愫。情意氤氲,信念腾空;成为月亮,或许是我们对太阳最好的报答。
做一个宽容的人,将传到我们乎上的暖意递给需要它的下一个人,似乎不难,因为这的确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但实际并非如此轻易,在播种与收成之间挥汗如雨者,就一定不会种瓜得豆吗?由此,便产生了下一个课题:怎样才会真正拥有宽容的能力?
金黄的稻穗,脚下必定有其赖以根植的沃土。同理,宽容也不会是横空出世的虹霓,我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知识构成它存在的大背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预示着牛顿定律与宇宙飞船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心灵的力量照样需要雄厚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那么,让我们静心而观,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其描述为一个个“异端”不断地走向“正统”的过程。从孔子到孙中山,从耶稣到穆罕默德,从哥白尼到马克思,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依德,“异端”络绎不绝,文明源远流长。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很久以后的“新小说”,都是法兰西文学的瑰宝。小说家们对这个世界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视点,他们从各自的路径进入世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从而给我们领悟人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参考和借鉴。可以说,尽管人类文化存在种种肃杀和偏狭,但总体上并不缺乏宽容精神。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我们承认宽容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追索隐于其后的所有秘密。既然我们愿意承认自然界物种多样化这一美好现实,我们也将把同样的欢呼给予社会和人性未来,并以此作为我们心灵的背景。我们将具备良好的耐心听取别人的陈述,持有平静的期待观察事态的发展,比如尝试一种自己不习惯的食物并从中汲取营养和乐趣,理解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并给予其体察与尊重。
“多样化”才是世界唯一的真相,才是心灵步出狭隘走向博大和宽容的唯一坦途。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由此,我们明白:宽容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将选择“多样化”作为心灵的基本背景。
[点评]本文从构思到行文,都显得大气,有底蕴。开阔的视野,深入的分析,显示出作者认识事物超出一般同学的较高层次。
“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起笔就不同凡响。但更为高超的是作者能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
文章说理扎实,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如“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就把理性和感性绝妙得结合在了一起。
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吃早餐,因为最近复习紧张,同学们的胃口很大,雨吃完了,再次拿起了一包粉,问我:“你还吃吗?”“吃”我回答道。雨用袋子把粉分成两半,一半放进了他碗里,另一半放到我碗里,可能是因为太急了,汤溅了出来,我的衣服上留下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伤心·难过·愤恨顿时涌上我的心头。我破口大骂:“你怎么这样啊!那么不小心,你看看,把我衣服都给弄脏了„„”雨被我骂得面红耳赤,轻轻地对我说:“对不起。”我的气才消了一些。雨找来纸,帮我擦干了桌子,就回座位去了„„就因为这件事,我们一节课都没理对方,只是这样僵持着。
其实,我心里万分难受,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是啊,我应该去宽容雨的错误,而不应该斤斤计较。可我却迟迟不敢开口„„,晚上,我把事情的经过跟妈妈说了一遍,并发誓不再理会雨。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出道题给你做行吗?”我极不情愿地说;“行”,妈妈说;“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快速回答:“是天”,妈妈又问;“比地大的是什么呀?”我回答:“是地球呗”我回答错了,妈妈告诉我:是人宽容的心。衣服脏了可以再洗,可人的友情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第二天,我向雨道了歉,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许同学们还记得《将相和》这个故事。战国时的廉颇和蔺相如由势不两立成为“刎颈之交”,这都归功于蔺相如的大度忍让。他以大局为重,不与廉颇“争利”,平时见到廉颇就“引车避匿”,这些宽容义举感动了廉颇,终促成“将相和,”合力御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第三篇:《写作--倾吐心声》优秀
《写作--倾吐心声》优秀范文及点评(2篇)
作者:zhsm1990 加入日期:09-09-1
1例文1 我的心愿
我静坐窗前,望着窗外沙尘飞扬、狂风肆虐,望着公路上飞驰的汽车仍然耀武扬威地喷着尾气,望着远处工厂的烟囱冒出一缕缕如同魔鬼一样张牙舞爪的黑烟„„我的心在痛,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荒凉的沙地,耳边也似乎响起了鸟儿惨痛的鸣叫,人哪,你难道要一错再错吗? 我不否定人类的伟大。他们一步步地创建这个世界,让它如此丰富多彩。然而他们在满足自己的同时,却深深地伤害了视人类为朋友的动物群体,更残暴地戳穿了曾为人类遮风沙、挡寒雨的绿色屏障。人类的所作所为注定要受到惩罚。终于,狂风邀请沙粒来到了人类的栖息之地,它们面对罪恶的人类,使劲地发泄着内心的仇恨和哀怨。大街小巷,飞沙走石,惨不忍睹,到处都显现出大自然征服人类的痕迹:一座房屋终于招架不住突如其来的打击,无奈地坍倒了;一家大商店狼狈地在关闭的店门上挂了“因天气状况,暂停营业”的牌子;一位农人怜惜地望着被连根拔除的麦苗,眼泪滚落下来;一位白须老人望着满天的混沌感慨万千:“这都是报应啊!是人一手栽下的祸根„„”
可怜的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示威和挑战,你的聪明呢?你的才智呢?你往日的傲慢呢?你不是声称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吗?你不是有能力改变世界一切的一切吗?
哦,人类,觉醒吧,现在还来得及。
都市频道的《萝卜 白菜》栏目中,一位年轻的“绿色使者”飘然而至,她与同伴周游至西藏,沿途清理垃圾和塑料袋,她已经真正意识到了人类的危急:长江源头的居民竟缺水告急!她轻轻地唱起《变脸》,告诫人们:大自然终究有一天会“变脸”的„„
我心潮澎湃,一刹那间竟在心底升起一团再也挥之不去的火焰——我要做一名“绿色使者”,我要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歉意向大自然说声:对不起!我要号召人类为人与自然的共存而奋斗不息。
——这将是我永不变更的心愿。
让绿色重新铺满大地——这又将是全人类的心愿!
评析:
当代的青少年,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不愧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一代。本文作者怀着深重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视野推向大自然,结合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具体事例,聊起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话题,表明了“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人人应该从自我做起”的态度,并在文章结束处倾吐出“让绿色重新铺满大地”的心声。
例文2 谢谢您,妈妈
妈妈,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名词,世间因为有妈妈而变得温馨和可爱,曾几何时,我读懂了她,真正地。
我是一只小小的船,妈妈是一个温暖的大海港。当我停泊在她的怀抱时,我满目阳光,满心温暖。我享受着她无限的爱抚,那朵朵浪花便是我被爱的记录。
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影子总是那么清晰;妈妈对我的付出,永远那么多。时常望着妈妈那操劳的身影,我多么想说一句:“妈妈,谢谢您。”
妈妈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每个春秋,她总是在属于她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然而家境不好,又加上我这个家中主要的消费者——读书人,妈妈种地挣下的钱远远不够家里开销。妈妈只好找了个编铁丝网的临时工作,每个月挣400元。妈妈很满足,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可遍铁丝网很辛苦,每天工作长达9个小时。每晚妈妈一回家就得休息,她太累了。在灯光下,我看见妈妈那疲惫的神情,她那丝丝白发在闪光,额头的皱纹更多、更深了。当我望着妈妈被铁丝划破的胳膊时,当我拿着妈妈的血汗钱交书费时,我多想说句:“妈妈,谢谢您。” 妈妈,我是沐浴在您爱的阳光中长大的。我受挫折时,您给我鼓励;我进步时,您及时地表扬。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您那额头的皱纹和增添的白发是您爱我的见证。奶奶对我的爱是博大细腻的,可贵的,丰富的,神圣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谢谢您,亲爱的妈妈。
评析:
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伟大而又平凡的:它是唠唠叨叨的话语,是离别之前的叮嘱,是病床前的守护,是亲手缝制的寒衣,更是省吃俭用后的无私供给„„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们得以长大成人!然而,母亲却不再年轻,岁月为她带来了白发,使她脊背弯曲,人生旅途使她步履蹒跚,风霜雨雪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印记„„当我们不经意地感觉到了这一切时,必将引起心灵的震颤,从而倾吐出感谢的心声。本文作者就是这样饱含深情地叙写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倾吐出了“感谢您,亲爱的妈妈”的心里话。文章叙事具体生动,倾吐心声自然天成。
强化演练设计
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乍看该文题,觉得范围很大,不易驾驭,不好把握。我们可以在题目前面或后面加上相应词语,使之成为中心语或限制语,范围就缩小了,也较易入题写作了。例如,可在“成长”后面加上“的岁月”,使之成为“成长的岁月”。这样,作文就变难为易了。但请注意,添加词语只能在心中“暗加”,不可改变题目。)
第四篇: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
[作者]韩林庆/祖德维
[内容]
目前多数中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每逢作文,颇有大难临头之感,苦不胜言。究其实,那千篇一律的文题,脱离实际的指导,不厌其烦的八股文式的批改,怎能不令学生兴趣索然,望而生畏呢?
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1]写作亦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年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写作水平下的不同的写作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中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
作文即写话。由简单写话到学会构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构思能力随其变化而逐步形成。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写作心理,初中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不同水平的写作阶段。
(一)模仿改动期。初一的学生作文多属此类。初一学生喜欢模仿而尤其注重形式上的模仿,表现在作文时,他们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简单、单调的儿童语言和思维方式,追求更成熟更完善的表现形式。但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选择材料、概括中心、组织语言,因此往往是根据文题选找与其相适应的文章,用范文的“谱”填上自己的“词”。例如:在一次命题“珍贵的……”的作文中,初一两个班的110人中有96名同学仿写了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范文。取材构思、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但这一时期的模仿和小学的机械抄录不同,不再或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直接写话期。将口语直接转为文字,形成书面的口语。初二学生作文多半属于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选择相应的材料,能够较清楚地原原本本地叙述事物,但往往是就事物的表面现象平铺直叙。例如:描写人物就只会直接描写,不善于通过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对比、群众的褒贬、事件的铺垫等方面去表现人物,突出主题。语言形式上则表现为词语贫乏或生造词、滥形容、语句简略或重复罗嗦。教师给予的评语多半是中心明确而不突出,叙事清楚而不生动。
(三)突破创新期。初二下学期到初三学年是学生作文的突破飞跃期。学生逐步进入第二次模仿期,但这时的模仿脱离了形式上的模仿,而注重思考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加强,更加有意地注意段落的过渡,层次的安排,首尾的照应及各种表现方法的运用。在主题表现上也刻意求新,语汇较初二时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露出精彩的一笔。相对的,这一时期的作文语言比较繁杂,语病也较多,特别是逻辑语法毛病尤甚。
总之,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确切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学年、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因势利导地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因其年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写作心理及写作水平,因此作文教学应根据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其写作能力,这里从“命题”、“指导”、“批改”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导”。
(一)命题
命题作文是写作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好的文题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好的作文题目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珞克说:“一个人在对任何题目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叫一个聋子去听音乐一样愚蠢。”可见出好作文题目必须考虑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利用和激发积极性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初一到初三,千篇一律“我最熟悉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冬天(春天)的早晨”等等老生常谈式的命题状况。丝毫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兴趣,岂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作文命题应探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初
一、初二的学生稚气,喜欢敞开思想,具有开放期少年的特点。因此,文题既要注意具体,避免成人化,又要符合儿童心理,激发其想象。例如:写《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就不如《我希望像他那样》更符合儿童心理。写《参观历史博物馆》就不如《啊!我真开了眼界》更能引起兴趣,开启思路,把握中心。写《植树》就不如《让祖国披上绿装》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初三学生已向成熟过渡,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喜欢儿童化的文题,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达思想。文题应避免重复单调,公式化,以免造成写作心理障碍,挫伤写作积极性。这一时期可以多写些哲理性散文,如《镜子》、《荷花与藕》、《孔雀》等等。记叙文的文题要适应学生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奇巧的特点,要有新意,例如《班主任笑了》、《在惭愧之余》、《雷锋在我们中间》、《没有党籍的一个共产党员》等等,文题取材范围广,要求明确,使学生学习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特定角度或一个侧面表现人物、记叙事件的方法。
总之,作文命题应有层次分类型地研究心理特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二)作文指导
前边谈到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模仿,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一是无从下笔不善构思,二是材料不充实,无话可谈。对此教者可指导其先作准备谈话然后动笔。拿记叙文的写作来说,初一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凭自己的感知印象写,势必会空洞,无内容,产生脱漏、含糊,甚至错误。相互口头谈论,可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使感知印象更明确完善,补充感知不清或遗忘的东西,加上教者相机点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会由感性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写出来的东西会比以前丰富正确得多。有一次作文,动笔前只讲了简单的要求,结果80%的学生作文不是材料堆砌,没有重点,就是内容空洞,简单叙述。后来,教者从不同的立意角度抄了谈话题令其讨论,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然后再一次动笔,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材料充实,重点突出,描写也较生动了。通过谈论,学生对事物获得了较完整的印象,提高了书面语言的数量和质量,然后动笔写作,绝大部分同学就能心中有材料,落笔有词汇,文章有理解了。
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谈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上。如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使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各取所需,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观察,提示观察角度和学生一起给获得的材料归类,帮助学生找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另外,在打开思路时,不可忽视范文的作用,优秀的范文不仅可以给学生构思时以启示,同一文题不同构思的作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另辟蹊径的创造心理。
(三)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的原则既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和缺陷,又应注意避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至于作文批改的方法,目前还是个探讨的问题。就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看,语句欠妥,尚可评议,思路不清,实属大病,务必指出。而构思的毛病是简短的评语可使写生领悟的,所以单纯地精批、细改则将事倍功半。况且,学生在作文中如果能获得并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那么也就标志着写作能力的提高了,这个目的依靠传统的批改方式是难以达到的。因此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初一学生的作文,因教师指导具体,作文结构单一,构思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太多、太复杂,教师可书面批改,然后由学生写出阅后小结。文字语言方面的毛病可用符号标出,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关心学习成果,培养学习责任心,逐步克服学生轻率对待自己作文的不良倾向,提高学生自修能力。
初三学生的作文,因教师指导概括,学生思维活跃,构思错误多样,教者可先行归类,按类找出典型作文,课堂共批,集思广益,找出症结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对本次作文通病有了大体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照自己的作文,有哪些相同的不足之处,自己写出修改意见,然后老师提出具体要求,组织继续练习,巩固已有成绩。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热点话题写作导引:网络
热点话题写作导引:网络
第一章 聚焦社会
【热点透视】
聚焦社会,我们不但能够静观世间万象,洞察众生百态,感知人世冷暖,体悟人间真情,而且能够在沐浴爱的阳光雨露中,在辨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细节中,使自己日趋成熟,日渐聪慧,日益坚韧……
聚焦社会,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我们既能够在和谐的旋律中陶醉,在时尚经典中遨游,在网络博客上冲浪,在娱乐选秀中舒展,也能够走近科学,在创新大海中搏风击浪,扬帆远航。
因此,聚焦社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中考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焦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加强训练。网络
【热点试题】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害羞与尴尬,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而精彩的一页,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备受人们的指责。对此,你有何经历和感受呢?
请以“网络与我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触及当前社会生活敏感神经的热门话题作文题目。话题的导语“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翻开了崭新而精彩的一页,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可否认,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因而备受人们的指责”,言简意赅,一针见血,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阐明了网络的优劣利弊。这是文题的灵魂,也是我们审题立意的重点、选材谋篇的关键、出彩创新的方向。
是的,在网络上,我们可以跟远在大洋彼岸的亲人亲切对话,可以和地处天涯海角的朋友亲密接触亲密相拥,可以与学术界的同行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非常便捷地翻阅各国的网上图书资料,可以舒心地聆听世界上最优秀的老师讲课,甚至还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网上购物……
网络可以说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都充满着矛盾的两个方面,有利就有弊。由于网络的广阔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它容易使人走向极端,产生孤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由于网络的虚幻性,它容易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性格,扭曲灵魂;更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它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网上大肆传播色情、暴力……因而,网络也受到人们的非议。对此,每一个有着网上经历的人,都应该是有所感受,有所感悟的,而因之产生的场景、人物、故事、思考,都是我们写作这一话题取之不竭的源泉,只要从中任意截取某个方面,都能写出让人心动的美文。
通过以上的分析,写作的思路应该是非常清晰而明朗了。你可以写上网的经历,叙述与之有关的感人故事;可以写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表达对网络的看法;可以写自己和他人对网络的认识与体会,发表议论,做出评价;可以展开联想,憧憬网络的美好未来;而对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同学,则可以写“我想上网” 的心情,“我心中的网络”的情愫,写自己对网络的认识与渴求,抒发心中的迫切希望……既可以写实,也可以虚构;既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化大为小。
写作中,要注意将网络与社会、网络与人的关系讲述清楚,对网络进行简单的介绍与评价,要在对网络的优劣利弊、意义作用上狠下工夫,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以亮人眼球,动人心弦。